拿破仑传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拿破仑传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拿破仑传记范文1

[关键词] Immortal Beloved;交响曲;贝多芬

 电影Immortal Beloved(《永远的爱人》)是一部描写伟大的音乐创作家贝多芬一生的人物传记电影,也有许多影评人形象地将这部作品称之为“贝多芬传”。由伯纳德?罗斯执导完成。影片描写的是贝多芬逝世之后,人们在他的书桌上找到了一些零散的音乐曲谱和一封存放了多年的情书。这是写给他生前最爱的女人的一封信,在这封信当中贝多芬将自己一生的财产都留给了这个女人。然而究竟谁才是这位被伟大的音乐诗人所爱慕的女人呢,在他的信中只字不提。于是导演伯纳德?罗斯展开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将贝多芬所创作的作品与和他有过关系的三个女人联想在了一起,对这位贝多芬“永远的爱人”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想象。与此同时通过高超的剪辑手法,记录了贝多芬传奇般的一生。影片Immortal Beloved的配乐指导是匈牙利著名的指挥家乔治?索尔第,也正因为这位鼎鼎大名的配乐指导的加入,让这部影片的配乐变得更加出色。影片从头到尾都贯穿了贝多芬一生当中所创作的音乐作品,我们仅仅只需要按图索骥,就能够深刻体会到贝多芬一生所追崇和向往的音乐国度,与此同时也能感受到贝多芬每部作品如何成功地扮演推展剧情的说书人的功能。透过Immortal Beloved中的交响乐,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影片的本质和其中深刻的内涵。

一、Immortal Beloved中的音乐主题

贝多芬一生当中写下了将近138部优秀的音乐作品,令人震惊的是这当中的许多作品都是他在没有办法亲自运用自己的感官来验证的前提下进行的,全聋时期的他创作出来的音乐辉煌是无人能及的,为欧洲音乐增添了最美妙动人的篇章。他的第三、第五、第六、第九交响曲(《英雄》《命运》《田园》《何尝》),他的《热情》《月光》《悲怆》钢琴奏鸣曲以及那庄严肃穆的《庄严弥撒曲》无一不感人肺腑,震撼人心,成为经久不衰的艺术珍品。贝多芬的个性是奔放不羁的,他是一位怀着强烈民主思想主义的艺术革命性人物,在他的作品当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强有力的音符,感情充沛,和声与节奏却是新颖独特,让人感受到自由的力量,艺术表现手法也堪称一绝,200多年以来,他的音乐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被人们纷纷奏起,无时无刻不在鼓励人们向美好的生活去奋斗。

二、《第三交响曲》

在电影Immortal Beloved中,贝多芬在面对着神圣不可侵犯的爱情时,就以《英雄》的姿态去迎接每一个挑战。第三交响曲的标题是《英雄交响曲》,(这是贝多芬为了纪念一位伟人而创作的),原稿上的标题注明的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而为拿破仑量身打造的。然而当贝多芬听到了拿破仑正准备在法国称帝的时候,愤然撕去了这部作品的标题页,将其改成了现在我们所熟悉的《英雄交响曲》。这是第一部打破维也纳交响乐的音乐创作模式,将英雄人物的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作品从头到尾给我们展现的都是严肃和欢乐交织的情绪,深沉真挚的感情让影片Immortal Beloved增添了许多感彩。贝多芬本人也曾经在公开场合声称这部作品是他最喜欢的交响曲,也被人们誉为浪漫乐派的创始作品。

影片Immortal Beloved中年轻气盛的贝多芬十分崇拜拿破仑的人格魅力,他一度认为拿破仑是伟大的革命家,认为他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自己一直以来都向往的自由。贝多芬的这份热情也深深地感染到了在他身边的女人朱丽叶,于是贝多芬和朱丽叶在宫廷花园当中萌发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份美好爱情,此时影片的配乐当中出现了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一乐章》。在前奏部分运用的是两个大三和弦的方式,坚定有力地向我们再现了当时的美好,这也是当时法国大革命时期英雄性格的最佳诠释方式,渲染出了英雄人物出场之前所需要达到的那种震撼人性,先声夺人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影片当中最夺人眼球的,不是曲式格局,也不是丰盛的乐思,而是所有的素材不断向前的推进过程,是从一个主题升华到另外一个主题的最佳过渡,精力充沛却又稳步上升,带领着电影的主题上升到了另外一个。

1807~1810年这三年的时间里面,贝多芬激情四射,凭借着非凡的才华,获得了当时贵族们的欣赏,认为他是一个钢琴演奏的最朴实的音乐创作人。可贝多芬骨子里却是奔放不羁的,是一个永远向前冲的理想主义者,他希望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和才华亲手将自己宏伟的目标勾勒在现实世界的蓝图上面。在对待感情问题的时候,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实力去征服那些比穷人略有教养却更加容易被感化和感动的,又或者是希望能跟他志同道合的淑女们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然而贝多芬所追求的幸福却并没有收获到美好的果实。于是他将这份感情寄托于音乐创作当中,将自己当时的情感心绪投入其中,也提前预示了贝多芬复杂而曲折的感情历程。影片Immortal Beloved恰到好处的描述,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巧妙搭配将贝多芬这种复杂的情感感受描绘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产生无限的遐想。

拿破仑传记范文2

“一个孩子成年以后行为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他的母亲。”这句话是拿破仑・波拿巴说的。拿破仑的母亲莱蒂齐娅・雷莫利诺是一位坚强的妇女,而他的父亲卡洛・波拿巴则是一位沉默寡言、在实际生活中畏畏缩缩的人。莱蒂齐娅凭直觉感到自己的儿子拿破仑以后会有大出息,因此教育他不要让别人踩在脚下。她不止一次地说:“我是你母亲,你是我儿子,但是我叫你做一件事时,我希望你对我说‘不’。”

这种教育是成功的,没有人敢把拿破仑踩在脚下。实际上,是拿破仑把半个欧洲踩在他的脚下。拿破仑是一个感恩的孝子,他一直让母亲呆在自己的身边,同他分享胜利的喜悦,有些传记作家甚至说拿破仑是一个“典型的离不开母亲的人”。然而,有谁不是这样的人呢?

据神经学家说,母子之间的亲情就像一种瘾,它是化学作用的结果。母子亲情是大脑激素(催产素)作用的结果。

第一印象

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从妊娠期开始的。胎儿由于外感受性,可以感觉到母亲的心跳、说话声音和母腹中的温柔,而内感受性则使胎儿可以感觉到母亲的情绪状态。胎儿如何有这种感觉?因为神经系统和欲望使母亲的激素产生变化,激素再由血液通过胎盘传送给胎儿。

这如何影响孩子的未来呢?这取决于胎儿的发育和基因倾向等因素。在受到消极刺激时,胎儿没有抵御能力,过分紧张的状态将影响到胎儿的神经和激素系统,这就可能造成胎儿身体、智力和情绪发育不全。但是产前影响并非总是消极的,英国巴斯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大数学家和大物理学家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他们在娘胎中就接受了大剂量的雌激素,这种激素有利于他们大脑中负责计算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部位的发育。天赋是从娘胎里带来的?这是一个令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

母爱麻醉

孩子出生后各方面都需要母亲照顾,但神经学研究显示,母亲照顾和保护孩子的欲望源于大脑中负责产生的部位。

孩子出生时,母亲和婴儿的肌体都处在应激紧张状态。为了缓解紧张,他们的大脑就分泌神经递质乙内啡肽,它能减轻不愉快的感觉。在乙内啡肽的作用下,母亲和孩子都会产生幸福感,并且这种幸福感留在他们的记忆中。从这时起,母与子就把的欲望同他们的相互陪伴联系在一起。但是乙内啡肽还需要催产素等物质的配合。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催乳素(受催产素支配,刺激分泌乳汁)是母爱本能的关键,但老鼠实验证明并非如此。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研究员库尔特・佩德森的研究表明,老鼠在没有怀孕时,讨厌幼鼠,甚至把幼鼠吃掉。但在怀孕以后,它们的态度就完全变了,如果在分娩前把幼鼠交给它们,它们会像自己生的幼鼠一样来照顾。老鼠身上的母爱本能需要20天的时间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佩德森在处女鼠大脑中注射了催产素,这些原来还在吃残疾幼鼠的老鼠马上就变成了温情脉脉的母鼠,而且这个转变过程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这个试验证明,催产素在母亲大脑中发挥作用,促使她们关爱孩子或幼崽。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的谢尔斯廷发现,当母鼠幼鼠时,幼鼠也会产生催产素,从而减轻它们的紧张情绪,调节血压和心跳,有利于它们健康成长。

人也一样吗?谢尔斯廷的研究证明,婴儿在感受到母亲的时,也会产生催产素。这种激素成为母子亲情的一条纽带。

我们都依附母亲吗?英国成瘾原理研究所的约翰・莫德森说:“在一定程度上是这样。”他解释说,无论是母亲对儿子的爱,还是儿子对母亲的爱,都影响到大脑部位,与可卡因对大脑的影响处于同一部位,“它就像一样,让人产生连续不断的和得到更多的欲望”。母亲与儿子在一起时,他们大脑里的这种机理就会启动,使母子关系得到加强。莫德森说:“如果强迫他们长时间分开,小孩就强烈希望看到母亲,母亲也强烈希望看到儿子。”

依 附 论

然而,这种母子亲情“瘾”从后果上看并不坏。它是一种好瘾,因为这种机理使人类得到发展,使人类的生存得到保障。

1960年,美国心理生理学家哈里・哈洛做的一个实验为分析这个问题奠定了基础。哈洛观察到一些猕猴小时候被隔离,长大后情绪反常,如躲在笼子的角落里,看到生人走近就大喊大叫。

哈洛指出,为了预防情绪反常,小动物在关键年龄段必须要有交际接触,他认为关键年龄段是指从出生到6个月或9个月。他说,所有的接触中,最好的就是母与子健康稳定的接触。哈洛的研究成为一种心理分析理论的基础,它就是鲍尔比提出的依附论,依附论认为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受到母亲与他关系的影响与限定。鲍尔比说:“一个孩子出生后,同母亲的接触就是他最初的亲情体验。良好的母子接触使孩子产生安全感,有助于他今后在交际与感情上的健康发展。”

据鲍尔比说,一个人小时候的母子亲情同他以后的事业有成之间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母子关系冷淡或不好,会导致一个人行为反常。

鲍尔比说,母亲正确对待孩子的情绪表现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微笑,母亲也应该微笑;孩子哭了则要抱抱他,或抚摸他……他发现母亲对孩子关心,关系亲密,孩子长大后独立性强,意志坚定;相反,如果孩子得不到关心,长大以后在社会上缺乏自信心。据此,他提出存在着3种依附。

安全型依附:孩子受到母亲的关心与爱护,长大以后就有热情,能关心人,有自信心。

逃避型依附:孩子感到母亲对他们不关心,他们在外人面前就没有信心,就有不安全感。

焦虑型依附:孩子和母亲分开,他们就感到焦虑。因此,他们要寻找一个可替代的人物,同时对身边的人又不放心。

鲍尔比的研究显示,安全型依附是最常见的依附,在接受调查的儿童中,有66%的人属于这种依附。逃避型依附的占20%,焦虑型占12%。

鲍尔比的学生在1998年所做的一项研究说,属于逃避型和焦虑型依附的孩子长大以后自信心都很差。而且他们中有60%的人曾经离婚。与此相反,属于安全型依附的人长大以后,80%的人生活比较幸福。

如果我们就这样接受依附论,岂不是就预先设定一个孩子的命运了吗?幼年期造成的感情偏差后来就没有纠正的余地吗?幸运的是分析家们认为并非如此。

拿破仑传记范文3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素质;人文精神

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中基础性的教育,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为了实现教育的整体优化,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因此,对探索高职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与在语文教学中具体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就具有现实和历史的双重意义。这种探索不仅关系着高职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且关系着高职教育领地的生存与发展。

一、大学语文教育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

(一)大学语文具有德育功能

高职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小说、散文、诗歌和剧本节选),它们往往通过描写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生活画面而传达作者某种思想感情。教学时,通过学生阅读或教师讲授、渲染,让课文中的人物、画面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学生,引起共鸣,让学生爱作者之所爱,憎作者之所憎,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熏陶、感染。而在议论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运用科学的材料、确凿的论据,通过严密的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论点,表明自己的思想,因文释道,披文入理。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教师“授业”“传道”和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一切人的规律,在“润物细无声”中让作家的情操和作品的精神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渗入学生的灵魂深处,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起高尚的人格。

(二)大学语文具有审美功能

人格的完善,离不开情感的熏陶,审美的训练。个性、人格、情趣,这些人性的因素,与文学审美的关系甚为密切。高职语文包容了美的各个领域和各种形态,如人性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等。其审美的作用是通过生动的形象,情景交融的意境、健康向上的情趣、优美的形式来实现的。那众多经久不衰具有广泛意义的典型人物形象-屈原、苏武、项羽、林黛玉和贾宝玉、阿Q、罗密欧与朱丽叶、保尔・柯察金……无不以他们的鲜明性格格给人带来情感的震撼,使人得到美的愉悦。那些浸渍大师们或纤尘不染、或晶莹剔透、或悠闲自若的心灵感悟的文字给人们展现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意境,荡涤着读者的心灵,丰富着人们的情感。语文课文凝聚着各民族尤其是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情感,具有丰富的意境美,意象美,情感美和难以超越的语言美。当我们欣赏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时,必然会获得更高更强烈的美,得到更大的愉快和满足,使我们的心灵得以提升、塑造与净化。

(三)大学语文具有培养创新思维的功能

高职语文中的文学形象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从感知形象入手,经过体验品味,达到对形象的深刻理解。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活动极为活跃,心灵的空间特别开阔,可以达到“精鹜八极,心游万初”,“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恢万里而无阂,通亿载而为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境界,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创造性思维也能得到激发。如《诗经・兼蔑》的教学中,我们给诗配上乐曲,师生一起忘情地诵读,在诵读中去感受词中那荡气回肠的氛围,旷远的意境,深邃的思想,优美的文思,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当然,文学教育也能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在文学作品中,感性与理性、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是交互作用、密不可分的。高职语文课程由于其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方面重任,它能从古今中外的典范作品出发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让学生从中汲取奋起自新、自强不息、兼容并蓄、改革创新的民

族精魂。

二、高职大学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素质培养途径

(一)在课堂教学中挖掘课文包含的人文精神

高职语文教材中所蕴涵的人文素材已如上述,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首先就要注意挖掘课文中的人文素材。例如讲古文《师说》,可以拿的杂文(《师说》解)启发学生:在新时代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大家对《汉堡港的变奏》中的人物贝汉廷不熟悉,可以叙述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口播放的贝汉廷船长的感人故事,把课文中人物的故事尽可能深入地开掘出来。又如《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中,林黛玉的出场,如果只按大纲的说法来教学,就会给学生心中留下一块空白。林黛玉的永恒魅力正体现在她是悲剧美的集大成者。《离骚》告诉我们追求理想是艰难的,但还要矢志不移:“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廉颇蔺相如列传》、《岳阳楼记》告诉我们应以国家为先,以人民为重而后私仇;周敦颐告诉我们于恶劣的环境中要“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阿房宫》、《再别康桥》余音缭绕、韵味无穷,让人齿颊留香。

(二)通过读人物传记,寻找其中的人文精神

此类作品多记述人物成长、成名、成功的经历,这些人物往往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学生通过对这些人物传记的阅读,可以明了主人公克服困难所依仗的正是人文精神。“生命属于人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时,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这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所说的话,直至今天对学生仍然有很大的感染力,能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不少学生在读《拿破仑传》的过程中,知道拿破仑少年时代的困苦经历一直激励拿破仑勇往直前,无论他遇到什么挫折,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在别人把时间拿去享乐的时候他却读了大量历史书与地理书,他后来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指挥很多决定法国命运的战役,和他的这些阅读不无关系,……总而言之,他那极具魅力的精神内涵犹如一颗炽热的恒星,而他所缔造的功勋和所取得的荣耀就恰恰如恒星所散发出来的光芒,绚丽而永恒,照亮他人生的全程!一个人凭借自信和勇气,凭借激情和幻想,凭借勤奋和意志所能得到的,拿破仑全都得到了,那么生活在和平年代的苹萃学子是否可以从中汲取到榜样的巨大力量呢?

(三)通过举办读书报告会,交流从读书中所获得的人文精神

无论语文课中解读文学作品也好,还是课外阅读,不应该是教师‘“独语”,而应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形成对话。教师满堂灌、填鸭式地“独语”,或者是作报告式地向学生陈述己见,这些不但无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而且将导致学生“失语”―在不给学生自主的时间和空间的课堂里,学生无法生发出真性情来,这样,高职语文的教学势必显得索然寡味、毫无生趣。惟有提倡群体性的讨论和对话―让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共同围绕着同一作品发表各自的意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平等的对话、讨论,才能在“和而不同”的交流中感受到作品的真谛。学生自有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和能力,在讨论中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引起碰撞,激发起共鸣,从而深化他们对人文精神的领悟,况且交流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验证人文精神内化效果的方式。

拿破仑传记范文4

有人称雷卡米埃夫人为“神秘的绝代佳人”,“沙龙里的一朵白花”。这是由于她的一生充满神秘色彩,而她美丽的姿容和高雅的风度,曾在当时巴黎第一流的沙龙里独领。关于她的姿容,一位后来成为她养女的侄女曾经这样写道:“雷卡米埃夫人有倾国倾城之貌:她的腰肢优雅娇媚,双肩修美匀称,樱桃小口,朱唇贝齿,纤纤素手,如丝长发,莹肤玉肌,神情俏皮而又纯真……”

这样一位绝代佳人1777年出生于里昂,原名朱丽叶・贝尔纳,父亲是公证人。她的幼年在修道院里度过,16岁那年,她嫁给了比她大27岁的里昂银行家雅各・雷卡米埃。不止一位传记作家怀疑“朱丽叶的丈夫实际上是她的生父”。由于在风起云涌的法国大革命时期,富有的银行家心有余悸,朝不保夕,选择自己的私生女作为妻子,这样一旦发生意外,可以让她继承自己的财产。

年轻的雷卡米埃夫人仗着丈夫雄厚的财力,在巴黎举办沙龙。一时文人学士、政客名流都云集在她的沙龙里。她常常身穿白色衣服,以娇媚的姿态横靠在后背固定的舟形靠椅上,这种靠椅因她而开始流行,被命名为“雷卡米埃”。

最初向她送去热情洋溢的情书的人是拿破仑的弟弟吕西安・波拿巴。当时她刚结婚不久,把信交给了丈夫。他告诉她,“不要让他绝望,但也不要让他得手。”从此,“看似有情却无情”便成了她日后的恋爱方式。但在她29岁那年,她真的恋爱了,她爱上了以风流倜傥著称的普鲁士王子奥古斯特,她向丈夫提出离婚要求,遭到拒绝。在万念俱灰、心碎欲绝中,她给王子写了一封绝交信。并送给不能忘情于怀的王子一幅由大卫弟子热拉尔所作的肖像,在此后的三十多年中,这幅画一直陪伴着王子,直到1844年王子去世后才遵照他的遗嘱送还给她。

拿破仑传记范文5

关键词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

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和其他翻译一样,有其自身的特性。一部西片往往会有两三个中文版本,所以常会出现不同的译名。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大体应考虑到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和任何的翻译一样,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也必须将原文,即原片名放在第一位,忠实于原片名,灵活对等,而不是脱离原片名,自己臆造。否则的话,即使译名听起来动人心弦,也不是好的翻译。如有些人将That Thing You Do译为《挡不住的奇迹》,Eye for an Eye译为《逍遥法外》,The Ghostand the Darkness译为《暗夜猎杀》,Tin Cup译为《千万风情》,Where Sleeping Dogs Lie译为《桃色女人香》,甚至将The Scarlet Letter的最新电影版也改译为《真爱一生》。这些片名的翻译,看上去既雅俗共赏,又简洁有力,似乎是理想的译名。然而,一旦对照原文,就不难看出,这些译名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他们与原文毫无关系,把意译作为放纵的乱译,抛开原题,改头换面,使原片名所表达的意境和韵味荡然无存,破坏了创作者的艺术理念和审美情趣。以Eye for an Eye一片为例,影片描述一位善良的母亲,因为杀害女儿的凶手在二度犯罪后居然逃脱法律制裁,决心自己亲手讨还公道,消灭罪犯。编导借用圣经的典故来说明这位母亲复仇的正义性和决心,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制裁邪恶。而《逍遥法外》这一译名则让人不知所云。究竟是谁逍遥法外呢?是片中的罪犯,还是复仇的母亲?由此可见,尽管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有其特殊性,但也不能完全脱离原文,自行创作,而应以原片名为依据,作出合适的翻译。

其次,作为片名翻译,要做到形神兼具,传达出原片名的内蕴,还要求译者对影片的内容有全面深刻的了解。由于电影片名言简意赅,且有不少影片以人名、地名为题,这就需要译者在准确理解原片名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影片的内容加深了解,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使译名既忠实于原文,又能传达出影片的内容或基调,真正做到传神达意。在这一方面,名片Waterloo Bridge的翻译可作为典范。这部美国影片讲述了一对年轻人在战争中的爱情悲剧。滑铁卢桥是剧中的关键,也是女主角最终结束自己生命的地方。若是拘于原文,译为《滑铁卢桥》,不仅过于平淡,反而会令不少观众误以为是关于拿破仑战争的历史片。译者考虑到内容是爱情悲剧,灵活借用民间流传的蓝桥相会的传说,用蓝桥代替滑铁卢桥,再加上“魂断”二字,点出故事的悲剧结局。这一片名既保留了原片名的“桥”(bridge),又与剧情相吻合,还避免了产生歧义,一举多得;译出的片名既蕴藉典雅,又琅琅上口,可谓形神兼具的佳作。在近年来的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中也有类似的佳作。如M Madison County Bridge译为《廊桥遗梦》。同样是略去地名,而突出片中桥梁的特点,使观众一目了然,又借用“遗梦”二字烘托出影片的悲剧氛围,确实是难得的佳作。再如,风靡全球的Forest Gump译为“福雷斯特・甘普既拗口,又没有点出影片的内涵。借用鲁迅先生名作《阿Q正传》的题名,改译为《阿甘正传》,显得既好记,又与影片的传记形式相互配合,极为贴切。此外,Dante’s Peak译为《山崩地裂》;The Mask译为《变相怪杰》;Courage under Fire译为《生死豪情》;Bodyguard译为《护花倾情》;PrettyWoman译为《风月俏佳人》;Ghost译为《人鬼情未了》;The Fugitive译为《亡命天涯》;Phenomenon译为《奇迹》等,这些译名贴近原文,又传达出了影片内容的信息,做到了形似与神似的结合,较完美地表达了原片名的内涵。

拿破仑传记范文6

1.男女生情感的差异

女生的情感非常丰富而且敏感、细腻。周庆元说:“语文教材,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一般文章,都具有情感因素。”女生更容易理解文本中透露出的作者的情感,更能深刻地体会到作品的艺术特色。在写作中更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描写生动形象,极富情感性。而男生多是情感粗犷、外露、不拘小节,对于作品中细腻的情感没有女生体会得深刻。因此,在语文阅读理解方面的能力相较于女生稍显不如。

2.语文教学中忽视性别差异

男女有别,男生和女生在学习方面的差异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脑体结构、生理发展速度、语言表达等生理因素,还有言语能力如词汇、阅读理解、写作等等,女生均占优势。然而我们的教育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得面向学生的自然群体———男生和女生,但是语文教学、作文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忽视男女学生性别差异的现象。这是造成男生和女生在语文学习、作文写作上差距越来越大的一个原因。

3.语文教师队伍中男女比例失衡

在语文学习和作文写作中女生占优势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初中语文教师队伍中女老师偏多,男教师偏少,仅以笔者任教学校为例,全校22位语文教师中,只有两位是男教师。这样无形中就给予男生一种暗示,使他们认为语文不是男生学的东西。这样,自然使男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意愿不如女生。

4.语文考试题型上更适合女生发挥

语文考试中偏重记忆的题较多,为了取得好的语文成绩,学生不仅要背诵文学常识、诗词佳句、还要背标准答案,甚至还要背范文等,这类重在考查记忆力的试题更适合女生,而男生在记忆方面能力相对弱一些,因此男生在语文考试中考不过女生。无论是平时的教学,还是期中期末考试、甚至中考都显示出更适合女生答题、得分的倾向。男生语文成绩不好,又影响到他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也直接导致男生写作的积极性不高。

5.男女生在阅读兴趣范围上的差异

男女学生在阅读上也是有差异的,在阅读兴趣和阅读范围上都有不同。男生阅读范围广泛,女生阅读视野狭窄。女生一般喜欢阅读抒情类的文章,而男生对“儿女情长”类的作品兴趣不高,他们喜爱的是战争、惊险、悬疑的作品。阅读的差异也反映出男女生智力的差异,并直接影响作文。

6.男女生在语文学习态度上的差异

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男女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态度存在差异,也是造成男女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差异的原因。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女生无论是阅读,还是课堂听讲,还是作业情况,在态度上都优于男生,女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更勤奋一些,而男生中有不少“懒”学生。作业的认真程度,答题的认真程度,男生都不如女生。当然,我们只是说女生的语文学习在总体上好于男生,并不是说每个女生都优于男生,更不能说每个男生都比女生差,只是整体水平上有这种趋势。面对这些差异,关键是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才能减少这种差异。我们要在语文教育措施上针对男女学生的性别特点,实施针对性的语文教学。缩小男女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差距,帮助男生学好语文。

二、帮助男生解决成绩落后问题的策略

1.背诵、朗读,培养语感及表达

鼓励男生读背名篇佳作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有助于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感。在教学实践中应指导男生多朗读课文,鼓励男生大声地、充满情感地朗读,这对于感悟文章的情感和意蕴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2.激发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

在鼓励男生的阅读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谈到如何提高美国人母语识字读写能力时,推荐一种阅读方法:随意自主阅读。读自己喜欢的书,不用写读后感,不要求在每章阅读后做思考题,也不要求查阅生字词,碰到不爱读的书就放下,再去找另一本。自主阅读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种做法对不爱受拘束、思想比较活跃的男生来说,更加有益。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老师要深入了解男生的实际阅读水平和他们的阅读兴趣,给予男生适当的阅读指导。可以为男生推荐一些富于探索精神的科普类、幻想类和军事类等读物,如《时间简史》、《昆虫记》、《格列佛游记》、《哈利波特系列》、《海底两万里》、《会飞的教室》等书籍。还可以推荐一些名人传记类作品,如《名人传》、《爱因斯坦传》、《拿破仑传》等。以此可以激发男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3.鼓励男生多接触文学类作品

在提高男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还要引导男生去阅读文学类作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必须加强中学生文学阅读,可是男生又不太喜欢阅读文学作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指导男生阅读《三国演义》、《水浒》等男生比较喜欢阅读的文学名著,通过解读语言文字,引导男生把握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形象,感悟作者通过作品形象所抒发出来的感情。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教给男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培养男生形象思维能力。

4.作文命题时要注意学生的性别差异

教师或考试命题者出作文题目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性别差异。作文题目不能是某一性别的学生有话可说,有兴趣去写,而另一性别的学生无话可说,胡编乱造。或者出两道作文题,分别适合男女学生,让其在每一次作文中都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真情实感可发。

5.作文命题时要注意学生的写作兴趣

设法为男女学生提供可以充分发挥各自性别优势的写作机会,让其写自己喜欢写的题目,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天性。一般来说,写景、叙事类文章更适合于感受力较强的女生练写,而议论类的文章,则是逻辑思维能力较高的男生的强项。要引导男生留意周围的事物,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培养他们细腻描写的能力,让男生在记叙文写作方面也能发挥出优势。

6.鼓励作文个性化

鼓励作文的个性化,尊重学生独特的生命体验,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因为性别差异,男女生对同一事物的看法、观点、感悟是不同的,要尊重这种差异,让学生抒写独特的内心感悟,引导学生展现个性化的语言风格。这样,学生写作的语言风格各异,五彩缤纷。

7.批改作文时要注意性别差异

上一篇烈士纪念日

下一篇人生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