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兵训练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兵训练营范文1
【关键词】胫骨;应力性骨折;新兵训练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9-1282-02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识码:A
应力骨折亦称疲劳性骨折,是军事训练中的常见损伤。与暴力引起的急性骨折不同,应力骨折是反复作用的阈下损伤积累的结果,其特征为骨的破坏和修复同时进行,发病初期往往不影响肢体运动功能,因而易被忽视,误诊率较高。近年来,部队强调科学施训,行军、长跑等训练科目有所调整,应力骨折发病率已明显下降,但仍时有发生。因此,医务人员对应力骨折应有所了解,掌握其防治原则,以利于减少伤残。胫骨应力性骨折发病率较高,流行病学调查认为[1],主要致伤项目是越野长跑。现将我院1997年6月~2006年6月治疗的43例胫骨应力骨折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提高认识,减少该病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本组43例均为不同年度新入伍男性战士,年龄17~22岁(平均19.4岁),大多数患者是在越野、长跑等训练中发生。受伤原因:新兵入伍后超负荷训练及对训练场地、设施、保护措施检查不力所致。就诊时间2周~1个月,发生胫骨上中段应力性骨折35例,胫骨下段骨折8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小腿部疼痛、乏困,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可以缓解,之后出现局部软组织肿胀、肿块,2例系平地跑步过程中突然小腿疼痛,听见骨骼断裂声,不能行走。常规摄胫腓骨正侧X线片,骨膜反应之形状主要有层状、波浪状及不规则状,均发生于胫骨之内后侧,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平行于骨干,无明显之分界。横形致密带:19例骨干局部出现横形致密带影,横贯于骨干,密度高且不均匀,其内可见透光线影,边缘模糊。39例显示透光线影,均位于骨之内后侧,呈斜行、横行改变,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2例完全骨折,断端移位,皮质骨周围有增生,骨膜反应明显。
2 结果
本组43例为不完全性骨折,且骨破坏与骨修复同时进行,通过休息避免负重,同时配合局部热敷和理疗6~8周痊愈,局部体征较重,X线表现骨折线明显13例,行石膏外固定, 防止再损伤而发展为完全性骨折,16周后痊愈。对已发展为完全骨折并有移位2例,行胫骨带锁髓内针固定,10个月后骨折愈合。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从材料力学的角度分析,骨组织如同任何材料一样,有一定的内在特性,当力作用于骨组织时,不论是压力还是张力,骨内均受到应力作用。骨的形状因应力作用产生的变化称为应变。在一定的范围内应力越大则应变越大,当应力去除后,由于骨组织的弹性特点而恢复原来的长度或形状;当应力过大即可使骨组织发生不可逆形变,在压力作用下骨产生塌陷,在张力作用下骨产生裂开。反复作用的、较小的外力与一次大的外力同样会引起骨折,并随着负荷次数增加、显微骨折逐渐明显而出现症状或骨折裂开。实验证实,应力骨折的好发部位正是骨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应力集中区,说明应力集中所致的骨破坏是应力骨折的病理基础。胫骨为支撑负重骨,行走时两替单独承受全身的重量,加上落地时的冲击力和肌肉的收缩力,其承负应力可达体重的数倍。在长时间反复进行某一项运动时(如负重行军、长跑等),过多应力首先引起小腿肌肉疲劳,使其失去吸收应力的作用,使应力直接作用于胫骨。胫骨在受到应力性损伤后,可通过其内部结构的改建逐步适应应力的变化,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导致骨折[2]。因此,也将仅出现骨膜下骨增生而无明显骨折线的一类损伤称作应力性骨膜炎。除骨的应力反应外,应力性骨膜炎也可能与肌肉和骨间膜的牵拉有关,实际上这也是应力骨折的一种类型。但损伤若得不到休息而继续训练,局部的成骨过程远远跟不上破骨过程,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应力骨折。新兵训练中发生胫骨应力骨折的主要原因有:(1)个别军事干部和基层骨干训练计划、科目安排不合理,考核前突击、超前训练。(2)新兵思想不稳定,饮食睡眠不足,不适应部队生活,带伤、带病参训,甚至有过激行为,发生精神障碍等。(3)卫生人员对训练伤知识宣传、教育不够,有的思想麻痹,深入到连队训练场、考核场进行卫生监督、教育、保护不够。(4)对训练场地、设施、保护措施检查不力。
3.2 诊断:由于应力骨折是反复微小损伤积累所致,早期X线无阳性表现,加之基层医务人员对其缺乏认识,故早期常被诊断为一般软组织损伤,其中一部分经休息后好转而漏诊,另一部分骨损伤继续加重、病程较长后才得以确诊。由于诊断标准掌握不一,以及辅助检查手段不同,使各家报道的应力骨折发病率有很大差异。我们认为,应力骨折诊断的最终确立应符合以下3点:(1)有过度疲劳性损伤病史;(2)有较典型的临床表现;(3)后期X线片出现阳性征象,或其他辅助检查提供诊断依据。
3.3 治疗:应立即停止训练,不完全骨折避免负重,给予夹板或石膏固定。完全恢复的时间要视骨折程度而定:不完全骨折约需6~8周,完全性骨折则需12周以上,骨折移位内固定者愈合时间较长[3]。总的治疗效果较好。
3.4 应力骨折的预防:国外的研究有使用促进骨生长的药物预防应力骨折的报道[4],但国内的研究显示要减少应力性骨折的发生,预防应力损伤是关键[5]。应提倡科学训练法,在军事训练中,应本着严格、区别对待的原则。新兵虽在年龄和身体发育上大体一致,但仍存在个体差异[6],对训练适应能力不一致,因此应随时掌握他们的体质、健康状况及已达到的训练水平,结合专项,全面训练。在训练的初级阶段,全面的身体训练应结合专项训练的动作、技能特点与要求,选择更有促进作用的项目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1)改善训练场地及装备。通过选择训练场地及改善装备,以吸收震荡而减少应力损伤。场地选择应避免水泥路面等硬质场地,而以平整的泥土或沙石场地为宜。有条件时也可配用软垫鞋或减震鞋,国外有使用充气护腿[7]。(2)科学安排训练。实施训练时应注意控制训练强度,以保持应力性骨破坏和骨修复的平衡。对新入伍战士,训练时应强调循序渐进,逐步加大运动量[8]。流行病学调查和骨的重塑理论表明,最易发生应力骨折的时间是开训后的第三周。因此,根据应力骨折的发病规律,新兵训练第三周时暂停下肢力量训练,可安排上肢或其他适应性训练,以避开下肢发生应力骨折的高峰期。另外,应做好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和训练后的放松运动,避免在心理紧张和生理疲劳状态下运动和训练,尤其应禁止带伤训练和应力状态下训练。交替安排负重行军和跑步训练,既可减少应力性损伤的发生,又不会影响下肢训练的课程要求和整体效果。(3)加强训练医务监督。应着重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和新兵施训人员对应力骨折的认识,经常询问受训人员的自我感觉,定期检查应力骨折的好发部位,尽早发现早期损伤,有效防范应力骨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富军,孙长生,王 波,等.新兵基础训练期间军训伤预防的干预措施效果评价[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21(10):1197.
[2] 齐宗利,董兆申,吴端宗,等.应力性骨折过程中骨骼及骨骼肌组织形态学改变[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21(6):705.
[3] Bennell KL,Brukner PD. Epidemiology and site specificity of stress fractures[J].Clinics in Sports Medicine,1997,16(2):179.
[4] Milgrom C,Finestone A,Novack V,et al. The effect of prophylactic treatment with risedronate on stress fracture incidence among infantry recruits[J].Bone,2004 35(2):418.
[5] 张万峰.436例战士训练伤分析[J].预防医学杂志,1996,14(6):447.
[6] Wallenbock E.Stress fractures of the lower leg and foot[J].Wiener Kli-nische Wochenschrift,1998,110(21):759.
[7] Rome K,Handoll HH,Ashford R.Interventions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stress fractures and stress reactions of bone of the lower limbs in young adults[J]. J Athl Train,2006 41(4):466.
新兵训练营范文2
【关键词】 冠心病;放松训练;焦虑;抑郁;疗效
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身疾病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是中国居民死因构成中上升最快的疾病,已成为威胁中国公众健康的重要疾病。冠心病患者由于怕长期治疗造成的生活质量下降及由此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尤以焦虑和抑郁最为常见。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产生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严重影响着治疗的效果和预后。因此,及时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心理干预,消除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对患者的治疗,转归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放松训练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临床疗效的干预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实验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45~78岁,平均55.3岁;其中心绞痛18例,心律失常10例,心肌梗死4例;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47~79岁,平均58.1岁;其中心绞痛19例,心律失常10例,心肌梗死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及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患者都有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视力、听力基本正常;意识清醒,无严重的心脏及其他器官合并症;患者知情并同意本研究。)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扩张冠状动脉、抗凝、强心、利尿、抗心律失常等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同时进行放松训练,主要包括腹式呼吸和肌肉放松训练。放松训练前向患者做好告知,使其掌握放松训练基本方法及作用,坚定治疗疾病的信心。腹式深呼吸法[1]:①在安静的环境中让患者自然地仰卧于床上,先正常呼吸,然后把一只手放在腹部胸肋下缘。②闭上双眼吸气。吸气的时候,应该感到腹部向外移动。同时,将空气深吸入肺内。呼吸时,肩膀不动。保持慢吸气3~5 s,直到肺部已经充满空气。③缓慢呼吸3~5 s。在呼气的同时,腹部回收。肌肉松弛方法[2]:①舒适、自然、放松,安静地仰卧,两臂放于体侧,两腿稍分开,双目轻闭;②默念“放松”,躯体肌肉从上到下开始紧张、然后再松弛,紧张与松弛比例为1∶2。③深而慢地吸气~自然舒适屏气(约1 min)~舒畅自然的深呼气。同时配合自我暗示,使情绪甚至可进一步达到微眠状态,从而使肌肉得到缓解。训练时间1次/d,每次15~20 min,持续4周。
1.2.2 评价标准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负性情绪评分。正向计分题A、B、C、D按1、2、3、4分计;反向计分题(标注*的题目题号:5、9、13、17、19)按4、3、2、1计分。总分乘以1.25取整数,即得标准分。低于50分者为正常;50~60分者为轻度焦虑;61~70分者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者为重度焦虑。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负性情绪评分。正向计分题A、B、C、D按1、2、3、4分计;反向计分题(标注*的题目,题号:2、5、6、11、12、14、16、17、18、20)按4、3、2、1计分。总分乘以1.25取整数,即得标准分。低于50分者为正常;5060分者为轻度抑郁;6170分者为中度抑郁;70分以上者为重度抑郁。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3]:显效:心电图T波或STT波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心电图T波或STT波有所改善,但未达到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心电图及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显效加有效为总有效。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SAS、SDS评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3 讨论
3.1 冠心病患者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产生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严重影响着治疗的效果和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2 临床护士实施放松训练可行性探讨 目前,临床工作中针对患者心理问题的护理措施缺乏,而临床护士与患者接触频繁,最有机会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并针对患者心理问题实施具体的心理护理措施。放松训练简便、易行,无需复杂的仪器设备,通过语言沟通,使患者掌握疾病的基本知识和放松训练的方法,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增加抵抗疾病的信心。而且放松训练可对抗心理、生理应激的负面影响,减轻患者痛苦,从而带来积极的经济效益;在患者掌握了方法之后几乎不增加护士的工作量,而心情平静没有紧张焦虑的患者生命体征更加稳定,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更高,在某种意义上使护理工作减轻了许多。
3.3 对护理工作的启示 焦虑和抑郁是住院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放松训练对冠心病患者的成功应用,为临床护士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补充替代疗法在护理中的应用和研究也有积极的意义,有助于护理管理者在人力安排上以及人性化的探视制度等方面做适当调整,以促进心理护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减轻医源性限制等给患者带来的紧张焦虑,对护士继续教育内容的设置等方面也有建设性的建议。对护理教育者,鼓励将放松训练作为护理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使护士在自身获益的同时,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放松训练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的负性情绪,有利于纠正患者的认知错误,使他们能正确认识并面对疾病所带来的危害,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疾病,提高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庞宇.“放松训练”三步曲之腹式呼吸法.健康管理,2011,2(2):7375.
新兵训练营范文3
关键词:核心力量 铁饼 核心力量训练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c)-0203-02
核心区稳定性之所以重要,主要在于它是完成绝大多数技术动作力量产生和传递的核心区域,是人体动作链的中心环节。只有核心区稳定性提高,肢体的活动才能有支撑,才会更协调。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中,所有运动动作都是以核心区域为中间环节的生物运动链,强有力的核心肌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都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
投掷项目是力量技术型运动项目,力量素质的好坏对于运动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还直接影响到运动员对于正确投掷技术的掌握和专项成绩的提高。然而,当前投掷力量训练的重点大都放在四肢上,认为四肢的绝对力量是提高运动员投掷成绩的关键,对于以核心区域的力量往往重视不够,导致了一些运动员尽管四肢的力量很好,但投掷成绩却不尽人意,甚至比一些四肢力量小的运动员成绩还要差。这是因为核心力量的不足限制了四肢力量的传导和转化成最后的用力。
核心力量训练本着运动链(动力链)理论,在完成技术动作过程中,将参与完成动作的肢体连成一个链,参与完成动作的每一个部分则是链上的一个环节,技术动作的完成是依靠恿吭诟鞲龌方诩涞拇递实现的,核心力量就是动量在动力链的传递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在上下肢的动量传递过程中起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因此,在投掷运动员力量训练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核心力量的训练,这才有可能使得运动员得成绩取得更大的突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河北省田径队女子铁饼运动员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实施。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该研究主要通过中国知网等途径,以“核心力量”、“铁饼”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相关的研究文献和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2.2观察法
该文以河北省女子铁饼体能教练的身份备战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期间完成女子铁饼组的科技服务保障工作,并与主教练、队医合作参与身体功能训练计划的设计与执行工作,对运动员的所有测试情况及训练情况进行了全程跟踪观察。
1.2.3 数理统计法
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2 实验设计
把核心力量训练分为三个单元,每个单元安排周一和周四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每个单元安排4周,共12周(见表1)。实验期间,实验前后对运动员进行核心力量测试检验训练效果。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两名重点铁饼运动员实验前后核心力量测试结果如下:(等级满分为18,得分与平衡和力量大小有关,得分越高表现越好,差值为实测值与参考值的差,差值越小,说明其肌肉平衡发展越好。)
表2可以看出,苏某某通过三个单元12周的核心力量训练,实验前后测得的数据显示,其腹背肌群、左右侧肌群和左右旋转肌群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尤其是其右侧屈肌群变化率高达72.31%。
表3可以看出,陈某通过三个单元12周的核心力量训练,实验前后测得的数据显示,其腹背肌群、左右侧肌群和左右旋转肌群同样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除了背伸肌群前后的变化率较低,只有8.04%,这一点不排除其训练之前背部伸肌就比较发达。而其左侧旋转肌群,其前后的变化率也高达41.46%。
从以上表格可以发现,两名重点运动员通过为期12周的核心力量训练,实验前后测得的数据显示,其腹背肌群、左右侧肌群和左右旋转肌群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其中前后核心肌群的变化率最大,这些数据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队员的核心肌群前后、左右的力量趋于平衡,对于防止运动链传递中的能量泄漏以及预防运动损伤都有深刻的意义。
4 结论与建议
(1)实验证明核心力量训练对铁饼专项能力的发展有很好的帮助,能够使得运动员在运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稳定姿态的能力提高,进一步能够防止运动链传递中的能量泄漏,使得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
(2)通过为期12周的核心力量训练,两名重点运动员实验前后核心力量测试数据都有相应的提高,屈伸肌群的差值要比实验前明显的减小,这说明队员的核心肌群前后、左右的力量趋于平衡,使得肌肉能够平衡发展,一方面为其专项能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能减少运动损伤,从而延长运动寿命。
参考文献
[1] lanHasegawa.The Use of Unstable Training for Enhancing Sport Performance[J].NACA's Performance Training Journal,2005,4(4):15-17.
[2] Travis Brown.Core Flexibility Static and Dynamic Stretches for the Core[J].NACA's Performance Training Journal,2005,4(4):8-10.
新兵训练营范文4
人体拥有自己的安全体系来抵御外界伤害,比如皮肤和骨骼,能在遇到飞来的石块时保护体内器官;头发可以保护头皮不受紫外线侵害。然而,仅一个人的手上就可能携带着两亿病菌,并且它们随时可能感染人体。面对周围数以亿计的细菌和病毒,人体依赖的却是一个我们无法感觉或是看见它的“隐形系统”――免疫系统,它承担着抵御入侵疾病和帮助人体康复的重任。
检阅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组成的一个非常严密的系统,统帅着一支多兵种、多职能的强大“军队”,士兵们分布于全身,日夜不停地保护着人体的健康:对外抵御细菌、病毒等形形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对内则监督体内细胞进行正常的代谢,防止突变而引发癌症。
先说免疫器官。它们是免疫细胞分化、增殖或定居的场所,如骨髓、胸腺等中枢免疫器官,以及脾脏、淋巴结等周围免疫器官。骨髓与胸腺负责生产对抗细菌、病毒的“士兵”――白细胞与淋巴细胞,并输送到身体各处“值勤”,好比是“新兵训练营”。而脾脏、淋巴结等则如同驻扎在各处的“军事基地”,既是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免疫大军战斗的“战场”。
免疫系统中冲锋陷阵的“士兵”就是免疫细胞,按“兵种”划分,有白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它们将具体执行免疫系统发出的指令,或吃掉侵入人体的细菌与病毒,或及时消灭掉突变的癌细胞。免疫球蛋白、补体、抗体等,则如同士兵手中的武器弹药,直接抑制或杀灭各种致病微生物,确保体内一方平安。
一次小规模战斗
“阅兵”结束,看来人体的免疫系统“军容”还算整齐。那它的战斗力又如何呢?让我们来观摩一次小规模的“战斗”吧。
新兵训练营范文5
这不是麦凯拉有意失礼,而是新歌剧《电话》(The Telephone)中的一段咏叹调。他们正在排练贾恩・卡罗・梅诺蒂(Gian Carlo Menotti)的新歌剧,而剧中10名演员都来自华盛顿国家歌剧院举办的“多明戈-卡夫利兹青年艺术家项目”(Domingo-Cafritz Young Artist Program)。
成立于2002年的项目“多明戈-卡夫利兹青年艺术家项目”旨在为全美国的歌剧演唱者提供专业培训机会。但是在40年前,美国的歌剧演员们通常只能跑到欧洲获得舞台经验。据美国歌剧院(Opera America)发言人透露,现在美国已有64家歌剧院进行培训项目,参加者从4人到40人不等。
年轻的歌剧家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即使他们中最成功的人,也很少能签下为期一年的雇佣合同。那些已经有了名气的歌唱家,也同样要靠签下很多演出合同来挣钱谋生。休斯顿歌剧院“歌剧工作室”是全美国最好的四大青年演唱家培训项目之一。负责人劳拉・卡宁(Laura Canning)表示,该歌剧院针对年轻人的合同是每6个星期一签,共包括5场演出。
就拿欧斯特来说,在加入华盛顿国家歌剧院的这个项目之前,她曾在德国参加过一个比赛,并在芝加哥歌剧院、坦帕歌剧院和圣巴巴拉歌剧院当过“学徒”。为了养活自己,她在此期间还做过临时性的兼职工作。如今歌剧界最为普遍的问题是,大部分的歌剧演唱演员均缺乏集中、综合的舞台培训。所以,从这类项目中获得额外的能力和积累舞台经验,是职业生涯中非常关键的需求。在“多明戈-卡夫利兹青年艺术家项目”中,他们每周都要参加一次声乐课、数节听写课和默读课。中心负责人卡伦・阿什利(Karen Ashley)说:“我总是要帮助他们解决其他的问题。这就好比除了帮助他们飞翔之外,还要替他们修补破损的翅膀”。
歌剧界现存在的另一个欠缺:是越来越少的名指挥家,能够有规律地花上几个星期的时间与青年歌唱家们一起工作,帮助他们准备主要角色的演出。密集紧凑的巡回演出和日程占据了他们的空余时间。即使是热心于华盛顿和洛杉矶青年演唱家培训计划的多明戈,也只是断断续续地出现在那些年轻人面前。
无论如何,这样的培训项目对于参与者来说都极具有诱惑力:不仅每年有一笔固定薪水,还能拿到包括医疗保险在内的其他收益。按照演出的场数,他们还能得到一笔薪酬,平均一年2万8千至4万美元不等。当然,每家歌剧院给的薪水不尽相同,尤其在经济形势紧张的时候,数量会有所浮动。比如,弗吉尼亚歌剧院不得不将培训项目参与者的周薪从425美元降到了375美元。
实际上,大部分有抱负的歌唱家并不在意收入,尤其是在休斯顿、旧金山、芝加哥、华盛顿这些歌剧大师云集的城市。要想加入这些培训项目,往往必须通过激烈的竞争。一般而言,每个项目每年都有400至800人提交参与申请,他们真正想得到的是增加舞台经验、积累业内人脉资源。当然,歌剧院这么做也有利益驱动的动因。尤其是在当前的经济危机中。一些规模稍小的歌剧院推出的培训项目把青年演唱家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经常将他们安排很小的角色,甚至在表演中仅有合唱。
那么,这种培训模式如何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作用呢?近年来,从事歌剧演出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忍耐力的考验”,青年歌唱家培训项目正是按照这个路子而设立的。鼎鼎有名的“梅洛拉项目”是旧金山歌剧院推出的夏季培训项目,其负责人之一雪莉・葛琳娜瓦尔德(Sheri Greenawald)将它称为“新兵训练营”。米歇尔・克里塞尔说:“我们对这些年轻人要求很严,甚至有些苛刻。否则今后他们会遇到更加尖刻的批评。”在社会教育领域,参加培训项目的这些年轻人,同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很多规模较小的歌剧院都会定期在居民社区进行表演;他们有时还被安排去学校或者疗养院表演,青年歌唱家们自然就成为了主力军。按照米歇尔・克里赛尔(Michelle Krisel)说法:“他们能给歌剧院带来更多的观众”。
培训项目中的很多佼佼者确实成为了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在业界取得了越来越高的声誉。比如休斯顿歌剧院培训项目参与者乔伊斯・迪多纳托(Joyce DiDonato)、华盛顿歌剧院的芭芭拉・昆丁利尼(Barbara Quintiliani)、芝加哥歌剧院的妮可尔・卡贝尔(Nicole Cabell)等等,像他们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
新兵训练营范文6
单纯的骄傲能够让你独立,可是,有时候你应该学会接受别人的帮助。
――作者
我的工作是在仓库给卡车卸货,它是繁重的体力活,使我原本就有伤的脊背痛苦不堪,薪水却少得可怜。可是,我有老婆和两个孩子要养活。再者,工作地点距家只有一英里,近得足以让我步行。这是重要的一点,因为我没有车,也没有买车的钱。
所以,我一直在仓库工作,直到1997年,一位教会成员将一份在奎纳特县学校工作的申请表寄给我。我的住家图克至奎纳特之间没有公共交通,它属于另一个县,但我还是填了表,谋求在那所学校做个看门人的职位,并将表寄了出去。我接到从布鲁克伍德高中打来的电话。我甚至不知道它在什么地方,但我同意去面试。我打听到方向后,从伯莉嬷嬷那里借了一辆车,伯莉嬷嬷是一个80岁的老妇人,她在我妻子安妮塔夜里去鞋店上班时照看我的两个孩子。
我得到了那份工作,它每小时挣6.70美元,而且还有许多福利,能为我和家人提供医疗保险,还会为病假和度假提供费用。上帝似乎在对我说:“去吧!”于是我欣然答应了。可问题是学校距我住的地方大约有20英里之遥。
安妮塔下班回家后,我把找到工作的事告诉了她。“好呀……”她说:“可你怎么去呢?”
“你知道我,亲爱的,”我耸耸肩膀说:“我将步行前往。”安妮塔只看了我一眼。她知道很难说服我。我需要那份工作,于是我将做自己一生中一直在做的事。我得靠自己,靠我的双腿。
第一天的上班给我的感觉是炎热难熬,身上汗流浃背。我下身穿一条卡其布裤子,上身穿件T恤衫,脚上的靴子鞋底非常结实。我走上公路时,心里祈祷着:“上帝呀,我上路了。让我远离伤害或危险吧。”
汽车在我身边飞快地擦过。我下到一条沟渠,因为没有人行道了。我的脚踝扭了一下,但我尽量把疼痛从脑子里面赶走,就像小时候我和家人沿脏兮兮的北卡罗莱纳公路走10公里的路程去看我奶奶一样。
那是我能记得的很开心的步行。我们小孩子用脚踢我们前面的石子或是耍弄鞋带。爸爸和妈妈唱着福音歌,我们也加入演唱的行列。有时候,爸爸会讲起二战时期他在新兵训练营的情况。妈妈总是会说:“我们能克服一切困难。我们能做到这一点。”
我9岁那年,我们有了自己的第一辆车,一辆1958年产的雪铁龙车。快乐的记忆此后不久就结束了。我的父母离异了。我们5个孩子和母亲去和奶奶住。父亲带走了汽车,于是我们又开始步行去学校、商店和其他地方了。也就是在那时我养成了一种想逃避悲伤的不安分的习惯,从这个地方到那个地方,希望在马路上的某个地方找到快乐。
最后,我搬到了北卡罗莱纳州的查罗特市 ,我在那里打临工。有时候,我没有钱付公共汽车车票钱,于是我就从我住的南边步行10-12英里前往我上班的北边。我从来没对谁说过我的苦衷。我从来没向人要过车。我只做自己必须做的。心情特别难受时,我会去母亲身边。她会告诉我:“路易斯,生活是艰辛的,但是上帝关怀着你。不管上帝做什么,让他做好了。记住,如果你拒绝别人,也是在拒绝上帝。”
她总是知道如何让我感受好一些,她的去世对我的打击不亚于一场地震。我离开北卡罗莱纳州,在洛杉矶开创自己的新生活。有大约13年的时间我一直过得很好,可是,过去的那种不安情绪又回来了,我搬到了乔治亚州。我开始去当地一家名叫萨莱姆的教堂做礼拜,也是在那座教堂里,我认识了安妮塔,并和她结婚。
而今我又一次步行上班了。我意识到自己错误地估计了我前往学校的时间。我迟到了半个小时。汗水已经把我全身打湿,我的眼前一片模糊。
监工向我演示了他们过去用来扫地的机器和涂抹在地上的化学剂。我已经累得腰酸背痛了,可我的大脑还在告诉自己:“你能坚持。不能趴下。这算不了什么。”
下班时间是晚上10:30。我看到和我一起工作的人们都钻进各自的汽车,一溜烟开走了。我深吸一口气,祈祷说:“上帝呀,感谢你给我这份工作。现在让我毫无伤害和危险地回到家人身边吧。”我开始了,在凌晨2:30回到家。
我只睡了一会儿就不得不爬起来,取了一些头痛药,又上路了。我每天都是这样。我来回需要4-5个钟头。这是一条非常艰辛的挣钱之路,但是我开始习惯了。我开始换成上日班后,我突然想改变一下步行路线,以便能够经过萨莱姆教堂。上午9:00,我来到去布鲁克伍德学校的半道上。我走上萨莱姆教堂的台阶,面对白色的双层门站了15分钟,心里默默祈祷。以后我经常来这里祈祷片刻再上路,走完最后的行程。渐渐地,教堂里的人知道了我是做什么的了。一个礼拜六的早晨,教堂里的里夫执事对我的衣服松垮垮地搭拉在我枯瘦如柴的胳膊和双腿上评论了一番。他摇着头说:“你肯定是那样一种人,很坚强,不过明天下班后我用车搭你一程。”
“不,不行。”我拒绝道。但是,第二天下午我离开学校时,他正坐车里等着我。于是,我钻进了他的车。我的身体顿时舒服了,但我的大脑在不断地告诉自己这样做不对。“我能行。”我告诉他:“我不想给任何人添麻烦。”里夫执事只管开车。半个小时后,我就来到伯莉嬷嬷处接我的孩子们了。我不敢相信我能在白天看见他们。我走进盥洗室,关上门,哭了。之后,这位执事经常开车送我回家。
一天,一位同事问我:“你是怎么来上班的呢?”
“步行。”
“多远?”
“从图克来,大约20英里吧。”
她的眼睛睁大了。两天后,我还在打扫门厅时,校长科莉夫人走上前来。“路易斯,”她说:“我想和你谈谈你的情况。”
“什么情况?”我心怀戒备地问。
“我听说你步行来上班。”
“是的,夫人。”我如实回答。
她把我领到一间空房间里,说:“你没有对别人说过这件事。为什么呢?”
“科莉夫人,”我开口道:“这不是别人的事。我每天来上班,这和我怎么来这里或怎么回家没有关系。”
一周后,11月24日,星期一上午,我被叫到学校办公室。那里除了科莉夫人还有五六位教职员工。“你不介意和我们出去一下吗?”她问。这是我一生中一次最奇怪的步行,因为我身边围着一群叽叽喳喳的人们。停车场上停放着一辆绿色福特托罗斯车。科莉夫人宣布道:“路易斯,你是这辆车自豪的新主人。”话音刚落,一些学校员工和学生的父母纷纷解囊为我付车款。
我不能接受他们的礼物。我已经靠自己走了47年,从来没要求别人的帮助。这不是我的处世原则。但这时,我想起了母亲许多年前对我说的话:“记住,如果你拒绝别人也是在拒绝上帝。”
我一阵惊喜,我想大声喊叫,但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滚了下来。
那天下班后,我钻进汽车,对自己说:“你今天早晨作了最后一次漫长的步行。”我打开了车内音乐,开着它直奔伯莉嬷嬷处接我的孩子们。我到那里时,他们正等着,看见我时又跳又叫:“爸爸会开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