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训练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兵训练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兵训练营

新兵训练营范文1

【关键词】胫骨;应力性骨折;新兵训练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09-1282-02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识码:A

应力骨折亦称疲劳性骨折,是军事训练中的常见损伤。与暴力引起的急性骨折不同,应力骨折是反复作用的阈下损伤积累的结果,其特征为骨的破坏和修复同时进行,发病初期往往不影响肢体运动功能,因而易被忽视,误诊率较高。近年来,部队强调科学施训,行军、长跑等训练科目有所调整,应力骨折发病率已明显下降,但仍时有发生。因此,医务人员对应力骨折应有所了解,掌握其防治原则,以利于减少伤残。胫骨应力性骨折发病率较高,流行病学调查认为[1],主要致伤项目是越野长跑。现将我院1997年6月~2006年6月治疗的43例胫骨应力骨折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提高认识,减少该病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本组43例均为不同年度新入伍男性战士,年龄17~22岁(平均19.4岁),大多数患者是在越野、长跑等训练中发生。受伤原因:新兵入伍后超负荷训练及对训练场地、设施、保护措施检查不力所致。就诊时间2周~1个月,发生胫骨上中段应力性骨折35例,胫骨下段骨折8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小腿部疼痛、乏困,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可以缓解,之后出现局部软组织肿胀、肿块,2例系平地跑步过程中突然小腿疼痛,听见骨骼断裂声,不能行走。常规摄胫腓骨正侧X线片,骨膜反应之形状主要有层状、波浪状及不规则状,均发生于胫骨之内后侧,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平行于骨干,无明显之分界。横形致密带:19例骨干局部出现横形致密带影,横贯于骨干,密度高且不均匀,其内可见透光线影,边缘模糊。39例显示透光线影,均位于骨之内后侧,呈斜行、横行改变,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2例完全骨折,断端移位,皮质骨周围有增生,骨膜反应明显。

2 结果

本组43例为不完全性骨折,且骨破坏与骨修复同时进行,通过休息避免负重,同时配合局部热敷和理疗6~8周痊愈,局部体征较重,X线表现骨折线明显13例,行石膏外固定, 防止再损伤而发展为完全性骨折,16周后痊愈。对已发展为完全骨折并有移位2例,行胫骨带锁髓内针固定,10个月后骨折愈合。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从材料力学的角度分析,骨组织如同任何材料一样,有一定的内在特性,当力作用于骨组织时,不论是压力还是张力,骨内均受到应力作用。骨的形状因应力作用产生的变化称为应变。在一定的范围内应力越大则应变越大,当应力去除后,由于骨组织的弹性特点而恢复原来的长度或形状;当应力过大即可使骨组织发生不可逆形变,在压力作用下骨产生塌陷,在张力作用下骨产生裂开。反复作用的、较小的外力与一次大的外力同样会引起骨折,并随着负荷次数增加、显微骨折逐渐明显而出现症状或骨折裂开。实验证实,应力骨折的好发部位正是骨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应力集中区,说明应力集中所致的骨破坏是应力骨折的病理基础。胫骨为支撑负重骨,行走时两替单独承受全身的重量,加上落地时的冲击力和肌肉的收缩力,其承负应力可达体重的数倍。在长时间反复进行某一项运动时(如负重行军、长跑等),过多应力首先引起小腿肌肉疲劳,使其失去吸收应力的作用,使应力直接作用于胫骨。胫骨在受到应力性损伤后,可通过其内部结构的改建逐步适应应力的变化,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导致骨折[2]。因此,也将仅出现骨膜下骨增生而无明显骨折线的一类损伤称作应力性骨膜炎。除骨的应力反应外,应力性骨膜炎也可能与肌肉和骨间膜的牵拉有关,实际上这也是应力骨折的一种类型。但损伤若得不到休息而继续训练,局部的成骨过程远远跟不上破骨过程,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应力骨折。新兵训练中发生胫骨应力骨折的主要原因有:(1)个别军事干部和基层骨干训练计划、科目安排不合理,考核前突击、超前训练。(2)新兵思想不稳定,饮食睡眠不足,不适应部队生活,带伤、带病参训,甚至有过激行为,发生精神障碍等。(3)卫生人员对训练伤知识宣传、教育不够,有的思想麻痹,深入到连队训练场、考核场进行卫生监督、教育、保护不够。(4)对训练场地、设施、保护措施检查不力。

3.2 诊断:由于应力骨折是反复微小损伤积累所致,早期X线无阳性表现,加之基层医务人员对其缺乏认识,故早期常被诊断为一般软组织损伤,其中一部分经休息后好转而漏诊,另一部分骨损伤继续加重、病程较长后才得以确诊。由于诊断标准掌握不一,以及辅助检查手段不同,使各家报道的应力骨折发病率有很大差异。我们认为,应力骨折诊断的最终确立应符合以下3点:(1)有过度疲劳性损伤病史;(2)有较典型的临床表现;(3)后期X线片出现阳性征象,或其他辅助检查提供诊断依据。

3.3 治疗:应立即停止训练,不完全骨折避免负重,给予夹板或石膏固定。完全恢复的时间要视骨折程度而定:不完全骨折约需6~8周,完全性骨折则需12周以上,骨折移位内固定者愈合时间较长[3]。总的治疗效果较好。

3.4 应力骨折的预防:国外的研究有使用促进骨生长的药物预防应力骨折的报道[4],但国内的研究显示要减少应力性骨折的发生,预防应力损伤是关键[5]。应提倡科学训练法,在军事训练中,应本着严格、区别对待的原则。新兵虽在年龄和身体发育上大体一致,但仍存在个体差异[6],对训练适应能力不一致,因此应随时掌握他们的体质、健康状况及已达到的训练水平,结合专项,全面训练。在训练的初级阶段,全面的身体训练应结合专项训练的动作、技能特点与要求,选择更有促进作用的项目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1)改善训练场地及装备。通过选择训练场地及改善装备,以吸收震荡而减少应力损伤。场地选择应避免水泥路面等硬质场地,而以平整的泥土或沙石场地为宜。有条件时也可配用软垫鞋或减震鞋,国外有使用充气护腿[7]。(2)科学安排训练。实施训练时应注意控制训练强度,以保持应力性骨破坏和骨修复的平衡。对新入伍战士,训练时应强调循序渐进,逐步加大运动量[8]。流行病学调查和骨的重塑理论表明,最易发生应力骨折的时间是开训后的第三周。因此,根据应力骨折的发病规律,新兵训练第三周时暂停下肢力量训练,可安排上肢或其他适应性训练,以避开下肢发生应力骨折的高峰期。另外,应做好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和训练后的放松运动,避免在心理紧张和生理疲劳状态下运动和训练,尤其应禁止带伤训练和应力状态下训练。交替安排负重行军和跑步训练,既可减少应力性损伤的发生,又不会影响下肢训练的课程要求和整体效果。(3)加强训练医务监督。应着重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和新兵施训人员对应力骨折的认识,经常询问受训人员的自我感觉,定期检查应力骨折的好发部位,尽早发现早期损伤,有效防范应力骨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富军,孙长生,王 波,等.新兵基础训练期间军训伤预防的干预措施效果评价[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21(10):1197.

[2] 齐宗利,董兆申,吴端宗,等.应力性骨折过程中骨骼及骨骼肌组织形态学改变[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21(6):705.

[3] Bennell KL,Brukner PD. Epidemiology and site specificity of stress fractures[J].Clinics in Sports Medicine,1997,16(2):179.

[4] Milgrom C,Finestone A,Novack V,et al. The effect of prophylactic treatment with risedronate on stress fracture incidence among infantry recruits[J].Bone,2004 35(2):418.

[5] 张万峰.436例战士训练伤分析[J].预防医学杂志,1996,14(6):447.

[6] Wallenbock E.Stress fractures of the lower leg and foot[J].Wiener Kli-nische Wochenschrift,1998,110(21):759.

[7] Rome K,Handoll HH,Ashford R.Interventions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stress fractures and stress reactions of bone of the lower limbs in young adults[J]. J Athl Train,2006 41(4):466.

新兵训练营范文2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运动训练;健康状态;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562-02

为了进一步了解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健康状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化对照研究设计,于2004年1月~2009年12月的2335例病情稳定心力衰竭及左心室射血分数≤35%的门诊病人进行观察。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人选择 入选标准:年龄≥18岁;性别不限;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左心室射血分数≤35%;NYHA心力衰竭功能分级II~ IV 级;愿意参与研究并能完成整个研究过程。排除标准:不能参加运动训练;已经进行定期运动;6周前曾经出现过重大心血管事件。所有病人知情同意。

1.2 分组 病人采取1:1随机化分组方法。A组:给予最佳药物治疗和有氧运动训练;B组:给予最佳药物治疗和定期体力活动。运动训练共为36节有氧运动训练(步行、蹬车,等),每周3次,要求达到心率储备的60%~70%,此后给予家庭为主强度相同的训练,每周5次。

1.3 病人自报告式测验 应用KCCQ测验病人的健康状态。KCCQ为23条自管理疾病特有问卷[1],包括总体评分和分量表评分,分量表分别为生理活动限制,症状,生活质量,社会活动限制等。KCCQ评分为0~100,分值越高表明健康状态越好。分别于入组时、3、6、9、12个月,2、3、4年时进行测验。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为SPSS16.0。取P

2 结果

两组病人的基本特征相似,KCCQ评分基础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CCQ症状稳定性量表评分A组为54±18,B组为54±18,提示两组病人入组时病情均相对稳定。随访时间中位值为2.5年(表1)。

2.1 运动训练和病人报告健康状态 经心力衰竭病因校正后,3个月时A组病人的KCCQ总分较基础值改善5.21,B组则为3.28;A组较B组增加1.93 (95% CI, 0.84 -3.01) ( P

KCCQ 分量表中,对总分有显著影响的是生理功能限制(P

2.2 运动训练与获益病人比例 事后分析显示,A组54%(n=634,95%CI51%~56%)、B组29%(n=336,95%CI26%~31%)的病人KCCQ总分改善≥5(P

2.3 KCCQ与生理结局之间的关系 KCCQ总分由基础值到12个月变化值与心肺运动试验时间变化 (r = 0.28; P

3 讨论

本研究中以KCCQ改善评价心力衰竭病人健康状态,A组病人3 个月时较B组呈现更显著的改善。这一改善持续整个随访期间,不仅表现在总分,各分量表也呈现相似的变化,包括生理限制、症状、生活质量及社会限制等。本研究病人为心力衰竭NYHA分级II~IV级大样本长期观察,评价运动训练对病人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的影响。运动训练的心力衰竭病人早期即显示KCCQ评分的改善,包括生理和症状分量表。这些结果与先前的一些研究[2,3]结果不同,先前的一些研究未发现运动对心力衰竭病人有益。

总之,本研究结果提示心力衰竭病人进行运动训练可显著改善病人健康状态,与运动训练相关的健康状态改善发生于运动训练早期,而持续地家庭运动有助于健康状态改善的维持。

参考文献:

[1] 12. O’Connor CM, Whellan DJ, Lee KL, et al; for the HF-ACTION Investigators.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xercise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HF-ACTI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AMA . 2009;301(14):1439-1450.

新兵训练营范文3

关键词:核心力量 铁饼 核心力量训练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c)-0203-02

核心区稳定性之所以重要,主要在于它是完成绝大多数技术动作力量产生和传递的核心区域,是人体动作链的中心环节。只有核心区稳定性提高,肢体的活动才能有支撑,才会更协调。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中,所有运动动作都是以核心区域为中间环节的生物运动链,强有力的核心肌群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都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

投掷项目是力量技术型运动项目,力量素质的好坏对于运动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还直接影响到运动员对于正确投掷技术的掌握和专项成绩的提高。然而,当前投掷力量训练的重点大都放在四肢上,认为四肢的绝对力量是提高运动员投掷成绩的关键,对于以核心区域的力量往往重视不够,导致了一些运动员尽管四肢的力量很好,但投掷成绩却不尽人意,甚至比一些四肢力量小的运动员成绩还要差。这是因为核心力量的不足限制了四肢力量的传导和转化成最后的用力。

核心力量训练本着运动链(动力链)理论,在完成技术动作过程中,将参与完成动作的肢体连成一个链,参与完成动作的每一个部分则是链上的一个环节,技术动作的完成是依靠恿吭诟鞲龌方诩涞拇递实现的,核心力量就是动量在动力链的传递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在上下肢的动量传递过程中起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因此,在投掷运动员力量训练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核心力量的训练,这才有可能使得运动员得成绩取得更大的突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河北省田径队女子铁饼运动员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实施。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该研究主要通过中国知网等途径,以“核心力量”、“铁饼”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相关的研究文献和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2.2观察法

该文以河北省女子铁饼体能教练的身份备战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期间完成女子铁饼组的科技服务保障工作,并与主教练、队医合作参与身体功能训练计划的设计与执行工作,对运动员的所有测试情况及训练情况进行了全程跟踪观察。

1.2.3 数理统计法

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

2 实验设计

把核心力量训练分为三个单元,每个单元安排周一和周四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每个单元安排4周,共12周(见表1)。实验期间,实验前后对运动员进行核心力量测试检验训练效果。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两名重点铁饼运动员实验前后核心力量测试结果如下:(等级满分为18,得分与平衡和力量大小有关,得分越高表现越好,差值为实测值与参考值的差,差值越小,说明其肌肉平衡发展越好。)

表2可以看出,苏某某通过三个单元12周的核心力量训练,实验前后测得的数据显示,其腹背肌群、左右侧肌群和左右旋转肌群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尤其是其右侧屈肌群变化率高达72.31%。

表3可以看出,陈某通过三个单元12周的核心力量训练,实验前后测得的数据显示,其腹背肌群、左右侧肌群和左右旋转肌群同样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除了背伸肌群前后的变化率较低,只有8.04%,这一点不排除其训练之前背部伸肌就比较发达。而其左侧旋转肌群,其前后的变化率也高达41.46%。

从以上表格可以发现,两名重点运动员通过为期12周的核心力量训练,实验前后测得的数据显示,其腹背肌群、左右侧肌群和左右旋转肌群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其中前后核心肌群的变化率最大,这些数据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队员的核心肌群前后、左右的力量趋于平衡,对于防止运动链传递中的能量泄漏以及预防运动损伤都有深刻的意义。

4 结论与建议

(1)实验证明核心力量训练对铁饼专项能力的发展有很好的帮助,能够使得运动员在运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稳定姿态的能力提高,进一步能够防止运动链传递中的能量泄漏,使得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

(2)通过为期12周的核心力量训练,两名重点运动员实验前后核心力量测试数据都有相应的提高,屈伸肌群的差值要比实验前明显的减小,这说明队员的核心肌群前后、左右的力量趋于平衡,使得肌肉能够平衡发展,一方面为其专项能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能减少运动损伤,从而延长运动寿命。

参考文献

[1] lanHasegawa.The Use of Unstable Training for Enhancing Sport Performance[J].NACA's Performance Training Journal,2005,4(4):15-17.

[2] Travis Brown.Core Flexibility Static and Dynamic Stretches for the Core[J].NACA's Performance Training Journal,2005,4(4):8-10.

新兵训练营范文4

人体拥有自己的安全体系来抵御外界伤害,比如皮肤和骨骼,能在遇到飞来的石块时保护体内器官;头发可以保护头皮不受紫外线侵害。然而,仅一个人的手上就可能携带着两亿病菌,并且它们随时可能感染人体。面对周围数以亿计的细菌和病毒,人体依赖的却是一个我们无法感觉或是看见它的“隐形系统”――免疫系统,它承担着抵御入侵疾病和帮助人体康复的重任。

检阅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组成的一个非常严密的系统,统帅着一支多兵种、多职能的强大“军队”,士兵们分布于全身,日夜不停地保护着人体的健康:对外抵御细菌、病毒等形形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对内则监督体内细胞进行正常的代谢,防止突变而引发癌症。

先说免疫器官。它们是免疫细胞分化、增殖或定居的场所,如骨髓、胸腺等中枢免疫器官,以及脾脏、淋巴结等周围免疫器官。骨髓与胸腺负责生产对抗细菌、病毒的“士兵”――白细胞与淋巴细胞,并输送到身体各处“值勤”,好比是“新兵训练营”。而脾脏、淋巴结等则如同驻扎在各处的“军事基地”,既是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免疫大军战斗的“战场”。

免疫系统中冲锋陷阵的“士兵”就是免疫细胞,按“兵种”划分,有白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它们将具体执行免疫系统发出的指令,或吃掉侵入人体的细菌与病毒,或及时消灭掉突变的癌细胞。免疫球蛋白、补体、抗体等,则如同士兵手中的武器弹药,直接抑制或杀灭各种致病微生物,确保体内一方平安。

一次小规模战斗

“阅兵”结束,看来人体的免疫系统“军容”还算整齐。那它的战斗力又如何呢?让我们来观摩一次小规模的“战斗”吧。

新兵训练营范文5

这不是麦凯拉有意失礼,而是新歌剧《电话》(The Telephone)中的一段咏叹调。他们正在排练贾恩・卡罗・梅诺蒂(Gian Carlo Menotti)的新歌剧,而剧中10名演员都来自华盛顿国家歌剧院举办的“多明戈-卡夫利兹青年艺术家项目”(Domingo-Cafritz Young Artist Program)。

成立于2002年的项目“多明戈-卡夫利兹青年艺术家项目”旨在为全美国的歌剧演唱者提供专业培训机会。但是在40年前,美国的歌剧演员们通常只能跑到欧洲获得舞台经验。据美国歌剧院(Opera America)发言人透露,现在美国已有64家歌剧院进行培训项目,参加者从4人到40人不等。

年轻的歌剧家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即使他们中最成功的人,也很少能签下为期一年的雇佣合同。那些已经有了名气的歌唱家,也同样要靠签下很多演出合同来挣钱谋生。休斯顿歌剧院“歌剧工作室”是全美国最好的四大青年演唱家培训项目之一。负责人劳拉・卡宁(Laura Canning)表示,该歌剧院针对年轻人的合同是每6个星期一签,共包括5场演出。

就拿欧斯特来说,在加入华盛顿国家歌剧院的这个项目之前,她曾在德国参加过一个比赛,并在芝加哥歌剧院、坦帕歌剧院和圣巴巴拉歌剧院当过“学徒”。为了养活自己,她在此期间还做过临时性的兼职工作。如今歌剧界最为普遍的问题是,大部分的歌剧演唱演员均缺乏集中、综合的舞台培训。所以,从这类项目中获得额外的能力和积累舞台经验,是职业生涯中非常关键的需求。在“多明戈-卡夫利兹青年艺术家项目”中,他们每周都要参加一次声乐课、数节听写课和默读课。中心负责人卡伦・阿什利(Karen Ashley)说:“我总是要帮助他们解决其他的问题。这就好比除了帮助他们飞翔之外,还要替他们修补破损的翅膀”。

歌剧界现存在的另一个欠缺:是越来越少的名指挥家,能够有规律地花上几个星期的时间与青年歌唱家们一起工作,帮助他们准备主要角色的演出。密集紧凑的巡回演出和日程占据了他们的空余时间。即使是热心于华盛顿和洛杉矶青年演唱家培训计划的多明戈,也只是断断续续地出现在那些年轻人面前。

无论如何,这样的培训项目对于参与者来说都极具有诱惑力:不仅每年有一笔固定薪水,还能拿到包括医疗保险在内的其他收益。按照演出的场数,他们还能得到一笔薪酬,平均一年2万8千至4万美元不等。当然,每家歌剧院给的薪水不尽相同,尤其在经济形势紧张的时候,数量会有所浮动。比如,弗吉尼亚歌剧院不得不将培训项目参与者的周薪从425美元降到了375美元。

实际上,大部分有抱负的歌唱家并不在意收入,尤其是在休斯顿、旧金山、芝加哥、华盛顿这些歌剧大师云集的城市。要想加入这些培训项目,往往必须通过激烈的竞争。一般而言,每个项目每年都有400至800人提交参与申请,他们真正想得到的是增加舞台经验、积累业内人脉资源。当然,歌剧院这么做也有利益驱动的动因。尤其是在当前的经济危机中。一些规模稍小的歌剧院推出的培训项目把青年演唱家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经常将他们安排很小的角色,甚至在表演中仅有合唱。

那么,这种培训模式如何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作用呢?近年来,从事歌剧演出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忍耐力的考验”,青年歌唱家培训项目正是按照这个路子而设立的。鼎鼎有名的“梅洛拉项目”是旧金山歌剧院推出的夏季培训项目,其负责人之一雪莉・葛琳娜瓦尔德(Sheri Greenawald)将它称为“新兵训练营”。米歇尔・克里塞尔说:“我们对这些年轻人要求很严,甚至有些苛刻。否则今后他们会遇到更加尖刻的批评。”在社会教育领域,参加培训项目的这些年轻人,同样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很多规模较小的歌剧院都会定期在居民社区进行表演;他们有时还被安排去学校或者疗养院表演,青年歌唱家们自然就成为了主力军。按照米歇尔・克里赛尔(Michelle Krisel)说法:“他们能给歌剧院带来更多的观众”。

培训项目中的很多佼佼者确实成为了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在业界取得了越来越高的声誉。比如休斯顿歌剧院培训项目参与者乔伊斯・迪多纳托(Joyce DiDonato)、华盛顿歌剧院的芭芭拉・昆丁利尼(Barbara Quintiliani)、芝加哥歌剧院的妮可尔・卡贝尔(Nicole Cabell)等等,像他们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

新兵训练营范文6

很喜欢郭伟的画儿,是因为郭伟的画儿一直有一种态度,一种对画儿而不是对“艺术”的严肃态度。这种态度大概包括认真严肃、小心谨慎、喜欢和热爱、不算什么又离不开的几个方面。“认真严肃”是说郭伟对待画画儿这个事儿很重视,“小心谨慎”是说郭伟对画画儿这个事儿“不敢”掉以轻心,“喜欢和热爱”是个递进的关系,它是说郭伟对画画儿这个事儿的一种“自然属性”的态度,“不算什么又离不开”是说郭伟对画画儿这个事儿所涉及的“艺术和职业”两个方面的背道而驰的想法(做法)。

著名策展人李旭:

他在创作的回溯里从不拘束

在今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时代肖像——中国当代艺术30年”展览的布展上,郭伟的作品《制造》给李旭“折腾”了整整一个下午。“因为他并没有告诉我一个排列的号码,他只是把组合的权力让给我了。”

在郭伟2013年的新作品出来之前,他多在布上作画。“在我记忆里,他擅长用绘制儿童的方式表达对成人世界的想法,用的方法是隐喻的。”李旭说,“从郭伊出生开始,郭伟就跟随着她的变化画她的成长,从画光屁股的小孩,到画面中的小孩子开始穿衣服,然后是穿着嘻哈风的街头少年。他的画面背后体现出来的是一个人、一代人从小长大的过程,对观众来说,这个时候会有一种反差感,成年的他们能在画面中看到曾经的自己,在经历现在自己正在经历的这个时代。你能感受到时间的重量,历史的流逝,时光在手心里溜走的感觉。这种画表面上会有种嘻嘻哈哈,有种闹腾,但内心实际上是有某种苍凉。”

在李旭眼里,郭伟是绘画界的高手。“他是个非常会画画的人。在中国当代绘画中,有些人是做观念绘画的,靠观念取胜;有一些则是就固定观念上进行持续表达。郭伟呢,很有意思,从他早期的红色的游泳的人开始一直到现在,他一直是年轻艺术家模仿的对象,比如他画上突然出现那种悬浮的颜料,拿刀片削去一层,露出很血腥的痕迹,或者他开始尝试播洒、滴洒油彩,这些都会很快被人所模仿。不过郭伟也很淡定,他就废了自己这个风格,然后再挖一口井,再继续探索新的方式。”李旭笑着说:“郭伟变得很辛苦啊。”

李旭坦言,虽然郭伟与周春芽年龄差不多,但李旭感觉郭伟更像自己。“我跟郭伟差了几岁,但我们相处一直没有年龄上的距离感,不像我跟何多苓、跟周春芽相处的感觉。他是我特别愿意交往的人,不会让你感觉特别累,不会特别强势,也很少让你失望。”

“我判别朋友和艺术家的标准中,把人定得非常高,对于郭伟来说,我更早认识的是他的人,他的作品是在之后慢慢积累中认识和解读到的。二者都非常棒。另外,郭伟的心态很好,他很厚道,你从来看不到他发火,脾气很慢,从来不慌不忙。不过他的内心却是很丰富、很有想法的。他画东西无论是很精雕细琢的,还是简笔速写的,都很有味道,何多苓也非常欣赏他。”李旭补充说。

“郭伟现在在用一种类似影像的方法在画画,像电脑的、技术的、数码的方式在画油画,这种方法很特殊很奇怪,以至于有人误解他的画是打印出来的,但其实他是故意的。如果你去过他的工作室,看见过他绘画的现场,你就会明白了。我认为他类似影像画的表达,还有很多可以走下去的可能,我很看好他。”

李旭认为,郭伟一直游走在美术馆与私密生活之间,在创作中的回溯里从不拘束。他的作品有这种张力,他的内心也一直不会衰老。

艺术家钟鸣:他个头和脑袋的造型均有幽默成分

在我印象中,郭伟是个非常幽默的人,按时尚的话来说,就是搞笑。他的个头和脑袋的造型均有幽默的成分,言语寻常却每每出人意外地爆料,跟面食中伴嚼的大蒜一样,格外添了滋味,让你觉着生活还有点意思,虽则微妙,转瞬即逝,但有那么一点莫名的刺激,总比没有的好——这不光是本土的境况,所以,有这样消解平庸琐屑的手段,他在艺术上便总该有些名堂,否则,在那样的环境中,你就很容易变得索然寡味,了无生趣——恰恰这又非常地危险了,因为一过头,你也很可能就堕落成了“油子”,通天晓地,玩世不恭,这是通病,狡猾而令人生厌,所以本土古籍概言之“君子精敏,小人狡黠”,占据手艺,艺术也就失了本性,腐朽之中,恰到好处地点亮自己的优势,犹如沉闷邦国中微暗之火,这正是郭伟摆脱旧窠的精要所在,看来人的向度是求不来,寻不来的,因为发乎本性,顺其自然。

郭晋眼中的哥哥:

所有人都喜欢跟他聊天

本来想从郭晋那里听来一点哥哥的“坏话”或者“爆料”,比如他最大的癖好,最“讨人嫌弃”的缺点,结果郭晋机智的回答啪地就让我的八卦念想破灭了。“当你和一个人相处时间长了,你会发现人只有不一样,而无所谓优缺点,这种‘优缺点’的说法明显是基于某种标准的,对于我们从小到大相处这么多年的关系是不适用的。所以在我看来,无论人和事,郭伟是没有缺点的,有的是个性。”

在郭晋看来,哥哥就是天生的操劳命,从小就这样。“不过,在生活上我得到了作为兄弟能从兄长那里所能得到的一切,我很欣慰。在事业上我们也是毫无戒备、无所不谈的朋友。”郭晋说。

回忆起童年一起经过的难忘往事,“里面有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郭晋选择了一个让他刻骨铭心的故事讲给我。“记得我们还都是少年的时候,父母不在身边,我们一起准备去看望刚参军在新兵训练营的大哥。那时候郭伟大约刚满16岁,凌晨3点我们出发来到火车北站,做贼一样地爬上闷罐车,路途遥远,我们又紧张又恐惧,到站后,我们徒步了十几公里,到中午才到达,见到大哥寒暄几句,他就匆匆归队,我们又是徒步返回,回程中累得几乎绝望——同时也伴随着所有励志电影中的激励和郭伟特有的诙谐!大约临近凌晨的时候,我们终于又冷又饿地翻窗进入到一个小站,因为太困我躺在长凳上立刻就入睡了,不知过了多久,我被郭伟的一阵笑声惊醒——他正看着一个人躺在一个长凳上,一边呼呼大睡一边却在尿尿,这时我却发现我身上披着他的棉袄,而他却是身着一件薄薄的毛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