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贝多芬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音乐家贝多芬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音乐家贝多芬范文1

有一个足以被称为音乐之神的音乐家,他就是——贝多芬

在我眼中,贝多芬是一个顽强的人。他26岁时听力开始减弱,到了晚年失聪。但他仍然创造出了许多不朽的经典乐曲,如《月光曲》《命运》《田园》等。要知道,对于音乐家来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双耳失聪,而贝多芬去顽强的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大音乐家,一个人类灵魂的艺术家。

在我眼中,贝多芬是一个胸怀博大的人。他身为一个举世无双的大音乐家,在穷困潦倒的皮匠兄妹面前,丝毫没有一丝名人的大架子,是那么的平易近人。是多么难得!在现代社会,那几个名人不摆高调?

音乐家贝多芬范文2

——读《音乐巨人贝多芬》有感

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那个“扼住命运咽喉”的人;也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那首旷世著作——《命运交响曲》。那个人就是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的作者。

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流入了我家。我坐在床前聆听着《命运交响曲》,它如行云流水一般,清新飘逸。让我的脑海随之而澎湃,让一切念想在这雄健的音乐中得到净化乃至升华。

从音乐,很自然地想到了作者,一个饱受苦难而不屈服命运的音乐巨人——贝多芬。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但是他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试想,一个音乐家怎么忍受得了自己谱写好了曲,却听不到音乐的旋律?怎么忍受得了看见自己的手指拂过琴键,却不能听见那动听的韵律?

可贝多芬没有永远沉浸在悲伤中,他默默接受了现实,凭着坚忍不拔的意志,把全身心投入到了自己喜欢的音乐创作中,他用自己的身体代替耳朵感受音乐,“倾听”音乐,让自己融入到那天籁之中。

困难、挫折对有志者来说是一笔财富。它是检验强者和弱者的试金石。孟子也曾经说过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古今中外逆境成才的故事非常多,《周易》是周文王在坐牢时写成的,《春秋》是孔子在仕途失意后作的,屈原被流放时创作了《离骚》,左丘失明才著了《国语》,孙膑被削了膝盖骨愤而作《兵法》,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子囚在秦国写了《说难》《孤愤》,司马迁遭宫刑写了《史记》,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红楼梦》。而我们生活在如此安逸的生活环境中,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音乐家贝多芬范文3

 

追星作文一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当然,我也不例外。我心中崇拜的名人,他就是贝多芬。

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他出生于平民家庭,自幼就跟父亲学音乐,很早显露了音乐才华,八岁开登台演出。

贝多芬无时不充满着一颗火热的心,可是他的热情是非常不幸的,他总是经历着希望和热情,失望和反抗,这最终成了他创作音乐的灵感源泉。当他感觉到自己耳聋时,他几乎要绝望了。从此,他性格暴躁,觉得人生似乎活不下去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失去听觉是多么可拍啊!《命运交响曲》一曲雄浑,壮烈,尽显贝多芬对命运的不公。“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贝多芬面对命运不屈不挠,创下多首美妙的曲子。

贝多芬,是音乐的灵魂;贝多芬,是歌曲的真实写;他,是一个音乐巨匠!

贝多芬颇具大师风范。一双有力的手,蓬松得像火焰一样的头发,似深海中蓝宝石的一双眼,那么深邃,令人深不可测。

听过《命运交响曲》的人一定知道雄浑;听过《月光曲》的人一定懂得宁静;听过《田园交响曲》的人一定明白惬意。读过贝多芬心灵的人一定知道贝多芬的顽强,一定懂得贝多芬的痛苦,一定明白贝多芬的不幸。而我,就是读懂他心声的一个人。

我心中崇拜的名人,那就是伟大的贝多芬,一个不朽的使者。

追星作文二

在科技发达的网络时代,追星似乎已成了一种潮流。当然,我也追星。不过,这颗“星”他不是影星,也不是歌星,是一位身残志坚的科学家——霍金。

史蒂芬·威廉·霍金,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教授,伟大的科学家、宇宙学家,被称之为“宇宙之王”。他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先后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

霍金之所以在轮椅上坐了46年,是因为他21岁时,不幸患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这种病会使身体越来越不听使唤。当时,霍金只有心脏、肺和大脑能够运转,后来连心肺功能也消失,演讲和回答只能通过语言合成器来实现,医生都预言他最多只能活两年。

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霍金经受了这么多的磨难,上帝也似乎同情他,为他留下了活跃的思维。如果他没有经历这么多,也许就没有今天我们看到的霍金了。

再说说我们自己吧!

我们有健全的四肢,活跃的思维,健康的器官,这是上帝给我们最大的恩惠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利用这一点,好好学习呢?

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事,我们自暴自弃,甚至有人采用极端的方式选择自杀,倒不如把自己遭遇的一切与霍金的人生比一比,看看算得了什么呢?

也许我们真该好好反思反思。

霍金不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学界,也以他顽强拼搏的精神征服了全世界。

霍金不是明星,而是茫茫夜空中月耀眼的一颗明星,为人们引导生命的方向!

追星作文三

一位旷世的音乐奇才,用他的一生把音乐掀到了顶峰,他的响亮的名字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他用激情但又悲惨的人生创造了奇迹,成为了音乐界灿烂的明星,读到这里,大家一定能猜到了,他就是举世闻名的大音乐家-----贝多芬。

音乐家贝多芬范文4

《名人传》包涵《贝多芬传》、《米豁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篇传,描画的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还有一个是思想家。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名人传记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名人传记读后感1早自习上,老师让课外书籍,我便飞速拿出喜爱的《名人传》,翻到音乐家—贝多芬。

贝多芬,在铿锵的《命运交响曲》中,他改写着命运。他家境平寒,自幼矮小丑陋。几次相亲失败,他放弃,心爱的音乐可以支撑起他人生的信念。然而,命运却又安排了劫难给他—音乐家,在他事业的巅峰时期,竟遭遇了毁灭性的终身性耳聋!苦难一根绳子地套在了脖子上,勒着命运。但也他在黑白的世界里纤细的手指演奏了铿锵般的《命运交响曲》,并发出“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绝使我屈服”的誓言,,音乐坛里就不朽的名字—贝多芬,他用音乐谱写出坚韧的旋律。

回眸昨天,感到无边的羞愧。,四钟的晚自习在我摸摸玩耍的欢笑中悄然溜走,留下的一张老师布置的数学卷,上面空空如也,但应付老师,以抄了之。

快下自习时,老师让大家背诵出自原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一段文字: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人的生命应该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他临死的,他能够说‘我的生命和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曾经被我引为座右铭的文字,我做呢?

餐厅的路上,我落下了懊悔﹑伤心的泪……

昨天的,就让他吧,我下定决心时时鞭策,可以竞争对手了。我明白,要想出人头地,先懂得珍惜,不虚度年华,坚强奋斗!

名人传记读后感2读完名人传这本书,使我明白了名人们的精神是震撼心灵的。这本书里的英雄,不是走遍天下无敌手的江湖英雄;也不是有盖世神功的英雄豪杰。他们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他们勇于向困难作斗争。

贝多芬出生贫寒,很小的时候就不去学校读书了。他一生磕磕碰碰,他孤独的活着,唯一的亲人却辜负了他,使他打击很深。但是他仍然坚强的活着,但他没有一个朋友,就如同与世隔绝的人一样。虽然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创作了许许多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但大多数,居然是耳聋后创作的。当我读到这是,更你们一样,最成了“O"字形。

对于我——一个弹钢琴的人来说,贝多芬,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人啊!他创作了:《命运交响曲》、《致爱丽丝》、《土耳其进行曲》等等。谁能想到,一个耳朵聋了的人,居然创作出那么有名的歌曲,使我叹为观止。而我,一个正常人,但每天弹钢琴都是妈着,不然,都会离那架钢琴远远地,似乎他会吃了我似的。有一次,深夜了。我正在客厅里看电视,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妈妈走到了我的面前,大声嚷嚷:“我不催你弹钢琴,你就不谈了是吧?”我被吓了一跳,像被老妈的狮吼从沙发上震了起来似的,缓慢地走大钢琴边,有气无力的把盖子翻起来,在心里嘀咕:“都几点了,不怕邻居投诉啊!”可老妈像长了顺风耳似的,又瞎嚷嚷了起来。现在想想,当时真不应该啊!

长大了,我也要当一个钢琴家。这是我童年时的梦想,也是我重伤的梦想。为了梦想,让我向着目标,驰骋而去!

名人传记读后感3曾听过这样一段话:“上帝送给每个人的都是两扇窗子,当他关闭了其中一扇时,就必然会为你打开另外一扇。” ------题记

“扼住命运的喉咙”他握住笔,颤抖的手还想在纸上写点什么,却终究使不上力,“砰”,手重重垂下,再也抬不起来。他死了。医生为他合上眼睛。周围一片死寂,绝望得让人窒息。贝多芬,一位曾轰动世界的音乐家,就这样孤独地死去。他的一生是悲惨的。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17岁时母亲去世,20岁时发现自己听力下降,40岁听力完全丧失,57岁时就早早逝去。他一生孤独,直到死去也无人问津。他曾给好友写信时说:“要是有可能,我想战胜命运;可是,在我这一生的某个时期,我是上帝最不幸的造物----听从上天的安排!多凄惨的隐忍!可是,我只能走这一条路!”是的,他只能走一条路。他没有屈服于命运。两耳失聪又怎么样,谁都无法阻碍他通向音乐的大门!他紧咬牙关,在双耳失聪后的7年里,创造了许多不朽的名曲。他是天才吗?不是,他只是比我们多付出了几百倍的努力!他的一生都在与命运抗衡,直到死去。

“冲破紧锁的牢笼”他神情专注地雕琢着,雕像在阳光的照射下栩栩如生,他痴迷地盯着它,用手不住地着,许久,他皱紧眉,不住地摇头,“嗙”雕像化作一地的碎片。他想要自由,但在那个年代,这只能是幻想。 他只是由一个枷锁进入另一个枷锁,永远被人控制着。他想过摆脱囚笼,但他做不到。 他只能选择逃避。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每日忘我地工作,想逃避现实的束缚,但他终究也是凡世的星尘,一味的畏惧只会让他愈来愈疲倦。 终于,他堕落了。

“盼望已久的死神总算来了。” “摆脱思想的枷锁”一位老人静静地在书桌上写字,屋外炮火震耳欲聋,他搁下笔,沉沉叹口气。许久,拿起笔,继续写作,他就是托尔斯泰。他爱国。但,俄国沙皇的黑暗统治让他感到绝望,他希望有一个新的制度来助国家走出现状,他的精神革命却并未受到人们的欣赏,他所坚持的信仰让他的家人感到尴尬。最终,他和亲人起了冲突,无奈地脱离家庭的轨道。

苦难是会给人以打击,但,风雨过后依旧是彩虹。没有经历苦难,伟人如何拥有令人惊羡的人生? 既然没有能力去战胜命运,那为什么不尝试去改变它?请相信,路永远在山那边。 命运永远是靠自己的双手把握住的!

名人传记读后感4当我读完《名人传》这本书,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书中的三位主人公就好像三座高峰,屹立在世界上,无法逾越,遥不可及。

我感叹,他们处于精神世界的高峰。他们已走出这个被金钱名利笼罩着的世界,战胜了这个充满残酷现实的世界,熬过了这个没有人道的世界。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贝多芬,这个伟大的音乐家人所周知,而他悲惨的命运似乎从出生就被祭定了——出身在一个贫穷的家庭,而贫穷在那个年代却是最可怕的,但这阻碍不了贝多芬对音乐的狂热与追求。即使有不少困难迎面而来,让这个音乐家受尽折磨,一直在喜悦、兴奋、失望和痛苦中轮回,但这些丰富的人生体验也正给予了贝多芬无限的音乐灵感。

米开朗琪罗,同样是个闻名世界的人物,像书中所说的“他自幼便知道了人生的凶险与精神的孤独”。所以,他在孤独中受尽挫折,在挫折中不断成就自己的梦想,他将人生变得神圣无比,在面临死亡的边缘的米开朗基罗,早已看破俗世,他想往着天国,向往天国的纯洁,永恒。因为他拥有一颗俨如高高山峰的伟大心灵。

不仅仅是在艺术领域,身在文学领域,同样有一位巨人,他就是俄罗斯的文学光明使者——托尔斯泰。

“一百年前在大地上火光闪亮的伟大灵魂”。他,托尔斯泰,用文学引导了无数陷入阴霾的青少年。托尔斯泰笔下的文字,不仅是让人阅读的,似乎还有药水的功能,治愈人们心灵的创伤,抚慰人们的心灵。总之,托尔斯泰这伟大的文学家用笔写破了金钱名利,写明了当时人们所缺的精神和品格,让人们看到了,见识到了,托尔斯泰所拥有的最伟大的灵魂。

总结这三位巨人的一生,作者罗曼·罗兰的旨意便显示出来:人道主义!现实主义!

同样的,对于现在的我们,这本书像是一面明镜,将那些还陷于物质主义的人清清楚楚的展现出来。似乎在告诫我们,只追求物质上的充足就如昙花一现,只有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实现活着的真正意义。

先不说要像他们一样闻名世界,众人皆知,强大的精神力量往往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怀揣的一个梦想,对这个梦想是无限渴望。也许你的梦想小到只想报答父母,也许你的梦想大到要报效祖国,但无论大与小,都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一个禁得住风吹雨打的灵魂。

合上书,早已被三位伟人震惊,他们的意志,他们的成就,他们的灵魂与品格早已登上最高峰,此时只觉得自己有多么渺小,但或许,他们就是我的榜样,为自己的梦想!

名人传记读后感5当我阅读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后,深有感触。罗曼·罗兰是法国二十世纪的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很受读者青睐。《名人传》写的是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三位伟大人物的故事,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贝多芬的故事,他历经各种磨难都没有向命运屈服,告诉我们:唯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努力的奋斗,才能获得成功。

贝多芬是德国的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的作品广为流传,因为他在音乐上的造诣,所以被尊称为“乐圣”。可他的人生却不像别人那样灿烂辉煌。贝多芬是一个音乐天才,虽然他父亲很早就发现了贝多芬的音乐天赋,可他却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用暴力逼贝多芬练琴,使贝多芬差点厌恶音乐。尽管贝多芬的童年非常悲惨,但他对童年始终留有一种温馨而凄凉的回忆。19岁时革命爆发了,它占据了贝多芬的心,贝多芬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他在笔记里写道:“勇敢不屈!尽管身体虚弱,但我的天才将会得胜的……”苦痛已经敲响了贝多芬的门;它缠住了他,不再离去。1796年到1800年,30岁的贝多芬听力越来越差,以至于两年来他不得不避开所有的交往,而他的激情的对象:朱丽埃塔·居奇亚迪,也在1803年11月嫁给了加仑贝格伯爵。爱情、痛楚、意志、颓废和傲岸在贝多芬心中交替。晚年的贝多芬穷困潦倒到了要行乞的地步,但即使命运如此折磨着贝多芬,但这个顽强的人还是凭着超乎寻常的毅力写下了一首首不朽的名曲。但死神还是来了,1826年11月末,他着凉了,患了胸膜炎。他让他的侄子去请医生,但这漠不关心的家伙居然忘了,两天后才想起来。医生来得太晚了,而且诊治得也很浮皮潦草,1827年3月16日,在一场大暴雨中,在滚滚雷鸣中咽了气。一个陌生人替他合上了眼睛。

音乐家贝多芬范文5

【关键词】贝多芬;文学家;艺术家;影响

【中图分类号】 J6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003-02

一、文学家——贝多芬与歌德

歌德与贝多芬,一个是一生对音乐钟情的文学泰斗,一个是一直靠着文学和哲学滋养的音乐巨匠,与歌德的相识也是贝多芬一生中的最重要事件之一。贝多芬年幼时就喜欢拜读歌德的作品,对这位德国伟大的诗人充满了景仰之情。贝多芬尝试把歌德的诗歌《我想念你》谱成一首爱情歌曲,并题献给他爱慕的苔雷泽·布鲁斯维克和约瑟芬妮·布鲁斯维克。而且,晚年的贝多芬在疾病困扰中还有个为之遗憾、却无望实现的愿望:就是为歌德那不朽巨作《浮土德》谱曲。他在谈话记录中写道:“我不能写我最喜爱的东西, 只因为我需要钱。但不能因此就说,我只为金钱而写作。如果这一时期过去, 我希望最终能写对我、对艺术来说都是最崇高的东西——《浮士德》”。[1]

两位大师却相识很晚,而且是由于一个偶然的机缘,即柏蒂娜的出现。贝多芬曾经爱恋过柏蒂娜,是她促成了两位艺术大师的会面。1810年的春天,柏蒂娜从柏林来维也纳拜访贝多芬。柏蒂娜年轻聪慧,与许多名人保持往来,其中就有已经声震遐迩的歌德。当时贝多芬正在创作《爱格蒙特》。柏蒂娜深知贝多芬对歌德的崇敬,于是极力促成了两人相识。歌德和贝多芬先是书信往来。贝多芬在1811年 4月写的一封信中,诚恳的表达了他对歌德的崇拜之情和对未来会面的期待:

亲爱的歌德:

对您的仰慕已非一日(从我童年起)——这点敬意与你伟大的成就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柏蒂娜·布仑塔诺已向我保证你会接受我的盛意,或者我希望您把我当作一个朋友看待。但是对那样一种迎接,我无法去想象,因为我只有以最高的崇敬和对您那辉煌的创作成就,表示无比深厚的敬意之情才能接近您。您的朋友贝多芬。[2]直到 1812 年 7 月,两位德国文艺史上最伟大的人物才在特普利茨相会,同年 9 月两人在卡尔斯巴德疗养时又一次见面。关于这两次会面的细节及谈话的内容,后人已无法得知其细节。但这个让贝多芬无比期待的会面却不欢而散。歌德和贝多芬在这次会面中对彼此都有了非常深刻的记忆,两位大师在以后的谈话和书信中都提及此事,并对彼此都有所描述,歌德在写给他的朋友、作曲家卡尔·弗里德里希·策尔特的信中说:

亲爱的卡尔·弗里德里希·策尔特:

我在特普利茨结识了贝多芬,他的才华使我惊讶不已,遗憾的只是他倜傥不羁的个性。他认为世界可憎,虽然不无道理,但无疑不会因此使自己和旁人变得不愉快。我们应当原谅他,替他惋惜,因为他是聋子,双耳失聪或许更多地妨碍了他的社交活动,而不是他的音乐天赋。你的朋友海顿。[2]歌德还曾对他夫人说:“我从未见过比他精神更振奋、精力更充沛、感情更真挚的艺术家。我深知他生性执拗,必然憎恨这个世界。”

应该说,歌德以他文学家的洞察力,触碰到了贝多芬内心世界。而贝多芬的一封信也记载了那次会面的一个场景:“昨天,我们在归途中遇见皇室全家,我们看见他们远远走来,而歌德挣脱了我的手臂,站到大路一旁,我徒然对他说尽我所有的话,也无法使他再走一步。于是我按了按头上的帽子,扣上外衣的纽扣,双臂交叉,从最密的人丛中穿行而过。”贝多芬和歌德在遇见皇室成员时的举止表现了两个人的迥然不同的性格及人生信条。就如恩格斯所指出过的那样:“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少;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3]

然而,性格上的差异并没有影响两位大师的友谊,没有阻碍他们各自从对方的作品中去汲取精神力量,并致以崇高的敬意。贝多芬拜读了歌德的悲剧《爱格蒙特》,并被文学作品中主人公为民族独立而献身的英雄主义精神所深深吸引,并抑制不住的把《爱格蒙特》译成了音乐。诗人和音乐家在此刻达到了精神世界的融合。在结尾处,贝多芬用音乐语言谱写下一首辉煌的胜利交响曲,替换了歌德笔下的悲剧结尾。除此之外,歌德描写大自然的诗歌也深吸引着贝多芬。 贝多芬还曾根据歌德的两首诗《大海的寂静》和《幸运的航海》的意境创作一首康塔塔,并将此作题献给不朽的歌德。

二、艺术家——贝多芬与海顿、莫扎特

十八世纪下半叶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维也纳形成了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海顿最年长的,比莫扎特大二十四岁,比贝多芬大三十八岁。他们在创作上有着师承关系,但又有各自鲜明的特征。分别出生在德国和维也纳的三位大师由于主要是在维也纳生活和创作,因此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共享着同一片艺术土壤,世人把他们连接在一起,用“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名称来概括他们的艺术成就。而他们创作的音乐也被誉为“维也纳古典音乐”。

海顿被后人推崇为“交响曲之父”与“弦乐四重奏之父”。其实,无论交响曲还是弦乐四重奏都不是由他首创,不过,这两个尊称却并不过誉,因为正是在他的培植下,这两种重要的器乐曲体裁才进入到成熟阶段。这些,都给予莫扎特和贝多芬莫大的启迪。

1787-1788春天,贝多芬第一次来到维也纳,见到 31岁的莫札特,贝多芬的弹奏受到莫札特的赞赏。莫扎特预言“贝多芬的才能将带给他世界性的声望”。贝多芬虽然没有如愿成为莫扎特的学生,却在莫扎特作品中触碰到了他的音乐灵魂。法国音乐学家保罗·贝克这样进行他的比对,人们有时把莫扎特和贝多芬称作音乐界的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前者注重结构完美,后者喜欢气势的恢弘。人们有时也把莫扎特和贝多芬比做歌德和席勒,前者的作品纯朴自然,后者的作品感情浓烈,哲理深刻。

1790 海顿去伦敦途经波恩,贝多芬结识了海顿。贝多芬在跟随海顿学习的那段时间,两个人对于音乐创作的理解并不一致,海顿的作曲风格比较沉静,而贝多芬的乐曲风格则热情奔放,因此师生之间经常出现分歧。海顿古老的、墨守成规的创作风格,常引起充满英雄主义精神的青年天才贝多芬的不满。师徒之间经常争论不休。

有一天,海顿给贝多芬布置了一个作业题,就是把自己谱写的小步舞曲让贝多芬改编成一首谐谑曲。而贝多芬并没有根据老师的要求把小步舞曲的主题改编成诙谐、幽默的谐谑曲,却进行了一次其他风格的尝试。海顿看完作业后,非常气愤,并劝贝多芬沿用古老的音乐形式,遵守音乐创作的要求,要小心“跳到深水中去”,但贝多芬还是“跳下去”了。他不妥协的思想使他难以接受海顿的教诲。

虽然贝多芬在与海顿学习期间在创作风格上有着诸多分歧,但独靠贝多芬是不可能独自撑起“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在贝多芬的第一奏鸣曲中就闪现着海顿的音乐动机,贝多芬也把此首作品题献给海顿。除了海顿和莫扎特,很少有音乐家一开始就能认识到贝多芬的作曲才能,他亢奋的情感表达,不同于这之前的任何一位音乐家。他的音乐精神有着独特的个性,这使他不能很快获得其他同时代的音乐家的认可。

海顿与莫扎特更像是古典主义的基石,而贝多芬是那位把古典主义推动至巅峰后又调皮的为古典主义图上彩绘改换风格的淘气男孩。是贝多芬第一次在交响曲中使用谐谑曲来代替了优雅的小步舞曲。是贝多芬第一个打破了交响曲必须有四个乐章的惯例。贝多芬在革新道路上越走越快,胆量也越来越大。他不仅改革了当时盛行的“无标题音乐”,并把“标题音乐”的新形式实践在自己的交响音乐中。贝多芬在创新的道路上背离古典主义,背离了海顿与莫扎特,在他第九交响曲末乐章中,贝多芬用席勒的诗词揭开了浪漫主义的面纱。贝多芬年轻时,得到过海顿、莫札特这样的大师的指点与夸赞,才成就了日后的贝多芬,所以当贝多芬自己成为大师后,他同样以大师的胸量放眼后世,影响着一代一代的作曲家。贝多芬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巨人。

【参考文献】

[1]赵鑫珊,贝多芬之魂[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4。

[2]罗曼.罗兰,歌德与贝多芬[M].人民出版社,2003。

音乐家贝多芬范文6

――贝多芬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被世人尊称为“乐圣”。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歌剧《费黛里奥》。

贝多芬的父亲是宫廷歌手,一生碌碌无为、嗜酒如命。艰辛的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自幼表现出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下决心把他培养成音乐神童,来做摇钱树。小贝多芬4岁时,父亲就常让他没完没了地练上好几个小时羽管键琴和小提琴,一旦出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有时贝多芬的父亲在小酒馆里喝酒喝到半夜,回到家再把小贝多芬拖下床开始上课,这一课有时要上到天亮才结束。在他8岁时,父亲就把他带出去冒充6岁的孩子开音乐会。生活的重担过早地压在这个少年身上,他不得不为怎样赚取每天的面包操心。

11岁时他发表了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担任了宫廷乐队的风琴师和古钢琴师,光明的前途刚刚在贝多芬的面前展开,痛苦却叩响了他的门。贝多芬发现他的耳朵日夜作响,听力大大衰退。原来,钢琴声的分贝数一般在八十至九十分贝之间,人不能在八十五分贝或更高分贝的噪音环境中停留超过六小时,而贝多芬热爱练习钢琴,因此导致了耳聋。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在他的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人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种令人心碎的痛苦。

他想到过自杀,但是他坚毅的个性使他不肯屈服。他在给私人医生的信中写道:“我不能再忍受了,我要同命运搏斗,它不会征服我的,啊!继续生活下去是多么美丽呀!――值得这样活一千次!”他从灰暗中走出来,写出了众多明朗乐观的作品。

贝多芬给人感觉总是很高傲。一位公爵曾邀请贝多芬为住在他的官邸的法国军官演奏,贝多芬没有答应。公爵便板起面孔下命令,但贝多芬不仅毫不畏惧地坚持回绝,而且回家后给他写了一封信,说:“公爵,您所以成为一个公爵,不过是由于偶然的出身罢了;而我所以成为贝多芬,则完全靠我自己。你这样的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我贝多芬却永远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