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方法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设计范文1

关键词:艺术设计;设计素描

伴随着文化的普及提高和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文化、商业等各领域对设计的需求与日俱增。设计学科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我国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并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设计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信息传达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设计学诞生于现代主义文化运动中,而设计美术训练体系则是由本世纪初德国包豪斯学院所确立。历经了上百年发展的今天,它已由世界各国的设计学科进行了相应的修改与完善,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教学训练模式。设计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兼具艺术和科学的双重内容,作为学科的艺术素质的培养,设计美术是其重要基础课程之一。设计美术的素描训练是造型训练与设计思维之间的重要桥梁。造型训练是纯艺术和设计艺术最基本的能力培养,设计师最终完成的作品都是以视觉形式出现,而视觉形式必然具有强烈的形式美内涵,反映着设计师的审美能力与艺术品味。设计作品具有着普及性的社会意义,与纯艺术不同的是它更多的具备了公共艺术的特质,并且与商业、生产和传媒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其内容的转换不仅仅是纯艺术思维的延伸,还包括了紧密结合学科自身特质的创作方法与内容,所以设计思维是设计素养经由文化内涵的碰撞自发形成的创作导向和体系。

无论纯艺术怎样发展,写实性的描摹始终是其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而艺术设计则不同,它更注重于形式语言的探索,而且这种探索还受到现实功能的限制。与纯艺术相较,艺术设计确实很少使用到写实性的描绘,即是有,也可以通过复印、剪贴、摄影、电脑图像处理等其它方式获得。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写实能力还是相当必要的。例如,作为平面设计方向之一的插图设计,如果没有一定的写实能力,恐怕难以满足需要。并且,具备一定的写实能力还可以增添艺术设计实践的一种可能性,头脑中设计构思方案表达的准确性跟描摹写实能力也息息相关。

国内许多艺术设计及相关专业院校从90年代中期便开始了设计美术尤其是设计素描新培养方案的讨论与制定。在专业基础课中出现了“结构素描”、“设计素描”等内容的探索。那么究竟该如何定义“设计素描”呢?宏观上讲,设计素描作为视觉形象研究的手段之一,是以培养设计师为目的,主要研究客观对象的内在构成关系与外在形式的整体感,从而超越模仿,达到主动性的认识与创造,将艺术表现形式的造型语言与专业设计有机结合。因此教学过程中应突出设计的性质,强调构思与想象力的训练。

设计素描的引入成为中国设计院校新的教学方法的起点,促成了不同方式的课程内容的探索:如吸取图像设计方法的“意象素描”,与制图及效果图结合的“专业素描”。也形成了较有代表性的新的素描观念,象中央美院的王华祥的“将错就错”理论,其强调“允许画得不准,允许死抠局部,允许画腻,允许不控制,可以画得不准但要象……”。但在这类探索中,也出现了简单化的倾向。如片面认为“设计素描”只是去描绘作为设计产品的物质对象,认为单纯将画石膏像、人体改为画录音机、老虎钳即是达到了目的;又如不恰当地强调主观创造性,几乎将以写生为主的素描课程视为图形设计或超现实创意的同一词。同时,素描课程的这类试验还缺少对于视觉语言的开发、形式认知的拓展、心智思维的培养等因素,缺少对于强化现代素描训练的深刻认识与有效手段。

适应艺术设计的要求是个前提条件,素描教学的目标、方法、过程都将和这个前提保持一致。我们不能象教授纯艺术那样,仅仅就素描谈素描。

首先,广泛吸收中外素描艺术,通过视觉感受孕育人文情怀。在设计素描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培养,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发现自我。而自我的发现是离不开对前人艺术的鉴赏、认知和学习。因此,敞开素描艺术的大门,让学生对西方古典的、现代的、当代的及中国传统造型体系形成深入了解是十分必要的。使学生不但对空间、体积、质感、结构和形式韵律等西方造型要素有整体的把握,同时也对中国“天人和一”式的意构体系了然于心。学生不同的心境产生不同的作用,也会依据自身的个性对不同的素描语言产生艺术共鸣,从而在借鉴的基础上使人文情怀和创造力得到提升。

第二,要打破思维定式的静物组合方式和常规的静物选择方式。在传统绘画中,我们习惯了一些物体的组合模式,对这种模式的打破会突破我们观看事物的思维习惯,如无关联性事物组合、体量类似物组合、高差异体量组合、随机放置组合等,而且为了避免常规的摆放方式,可以悬吊、倒挂、垒积、包扎等多种形式的尝试,并要求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进行物体的选择时融入自己的思维和观念,并能变被动教学为主动学习,就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

第三,打破严格的焦点透视法则和常规构图。实施这种教学方式是让同学们知道,透视的准确并不是衡量物象形态表达的唯一标准。可以改变固定思维的审美模式,对物象进行扭曲、平面化和夸张化的形象处理,借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思维。传统素描在构图上已经形成若干定式及规则,而设计素描完全可以打破上下左右的画面平衡,在构图上刻意求险、求满、求空、求局部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画面选择上获得出人意料地自由度。

第四,让学生尽可能做多种素描手法和工具的尝试。传统素描模式基本是用排线的方式塑造形体,而在设计素描中则可把涂、抹、擦、印、贴等表现手段全方位引入。比如,在教学中除了用纸面常规试验(包括水墨与纸面、纸面拼贴)以外,还可以在布面和板面上结合颜色和自然材料(植物、生物、矿物)进行综合试验。这样不但可以增加画面的整体效果和新异性,而且自然材料还能使画面展现有机的脉络关系。不同的手法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美感,也会使学生不再拘泥于传统素描的似与不似,在切实感受材料特性的同时,激发创作冲动和创造灵感。

第五,通过设计素描加强抽象意识的培养。对物象的抽象、简化、变形是重要的设计手段之一,其训练在培养计划中不可或缺。让学生在素描训练中关注点、线、面、肌理等视觉元素及画面不同的构成方式。有步骤,有侧重,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地加强训练,使他们逐步摆脱意象、概念、模仿的束缚,获得感知的最大解放。只有通过对传统全因素素描的解剖,分化出的明暗、抽象几何形、韵律、形式感等方面的独立研究和教法,并使这些与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纹饰研究、形态构成等﹚形成直接对应地关系,才能引发设计思维的深化和拓展。

教学方法设计范文2

【关键词】机械设计;新工科;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方法

《机械设计》是研究机构及机械传动系统工作原理、性能特点、设计方法等方面的机械类理论课程,是一门涉及“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机械制造”等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是“中国制造2025”、工业4.0必不可少的专业知识之一。目前,以科学、技术、工程为融合的新业态、新产业、新行业为特点的“新工科”蓬勃发展,以“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正式实施,使得《机械设计》的高等教育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时机且也面临着各种挑战[1]。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的《机械设计》采用的是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育模式,分章节讲述各种常用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及结构等,留给学生的是传动机构的“碎片”式记忆,不能形成满足工程应用需要的整体传动装置设计的要求。因此,难以满足新业态、新产业、新行业为特点的“新工科”下的工程意识的要求。二是传统的“机械设计”授课方式大都采用PPT+黑板板书的授课方式,在当今知识大爆炸和“新工科”对工程专业人才综合素质要求更高的背景下,更加凸显出课程内容多而教学学时少的特点。为此,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机械设计》教学方法的探索,通过课上、课下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学生进行头脑知识风暴的灌输和传授,以期培养出适应“新工科”发展的新一代机械工业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融合多学科知识,确定“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教学目标

《机械设计》中的设计理论除应用于以传统的机械制造行业外,还可以应用于以“人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新型工业当中。但是,针对新工业、新行业的应用,机械设计必须朝着大型化、低能耗、高效率、高可靠性和长寿命周期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必须融入先进机械设计理论、先进机械制造、先进检测技术和可靠性设计理论;必须在《机械设计》课程理论学习中,加入自动控制、“互联网+”等多学科的知识。面对如此众多的交叉和融合的学科知识,需要在有限的授课学时中,培养满足“新工科”要求的工程人才,这对《机械设计》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必须确定“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教学目标。第一,必须引导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掌握机械设计的工作原理和基本设计理论,培养学生在应用机械设计基本理论和设计选型中,融合多学科知识,初步建立工程思维和工程意识。第二,必须要求学生掌握常用传动机构的性能特点、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作用,能够依据相关机械设计标准、工程应用需求进行分析和设计计算,以培养学生具有针对不同的工业应用要求完成专业设计的能力。第三,必须要求在专业理论学习时,充分考虑经济、安全、环境、法律等方面的要求,培养新时代、新工科下的综合性专业人才。课程目标的制定,确定了教师的授课内容、课程重点以及工程案例的选用方向;并为教师的教研活动主题、课程教学内容的修订等指明了方向。这对培养新产业、新形势下的技术人才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二、基于“互联网+”确定《机械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科技改变和颠覆了传统的产业。然而,长期以来的高等教育都是沿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听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这在过去的人才培养中,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面对当今以科学、技术、工程为融合的新技术和新科技的发展,开展以“成果为导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是“新工科”条件下的工程教育的必然模式[2]。为此,《机械设计》教学采用基于“互联网+”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之一。《机械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课上教学、课下学生自学和师生互动两部分。1.课上教学。课上教学主要以PPT+黑板板书为主的授课方式,同时采用课件动画、MOOC等为辅助,以期在有限的教学学时里完成以下教学重点:一是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思维掌握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和机械传动机构设计的一般规律;培养综合应用机械零件和机械机构的设计准则,进行机械传动装置和通用机械零部件的设计能力。二是培养正确查阅机械设计标准、规范、设计手册和设计图册的能力;掌握应用相关设计规律和技术措施,初步建立机器、过程设备、流体机械中的机械传动系统等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能力。课上教学重点的顺利实施,基本完成了课程的教学目标,但还需通过课下学习的补充,使学生获取对新型工业当中机械传动系统更高要求下的综合设计能力。2.课下学习。课下学习主要采用雨课堂、图书馆资料查找、图片和视频展示的方式,以机械传动系统成功和失败的案例,重点培养学生科学认识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程序,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影响因素;理解工程中机械设计的严谨性、复杂性。另外,通过雨课堂可以及时跟踪学生学习的进度,在线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或难点。同时,也方便师生就实际的工程案例和工程设计开展线上互动讨论,并在这种讨论互动中,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国家当前有关的技术经济政策,使学生在机械传动系统的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经济、安全、环境、法律等方面的要求,实现“新工科”要求的工程教育和新技术发展衔接的教学重点和课程教学目标[3]。另外,通过布置图书馆查找资料,查看视频和图片,督促和推动学生自觉地追踪国内外机械设计最新发展趋势,培养能够胜任“中国制造2025”等新业态、新形势下的工程人才。此外,采用基于“互联网+”的《机械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还可以培养学生查找中外文献资料的能力,在不断学习和强化专业外语的条件下,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和“互联网+”,获得能够终身学习的能力,满足工程专业认证要求,以适应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成为国际需要的高级专业人才。

三、以“导向教育”为目标,改变课程考核与学生能力评价方式

基于“互联网+”的《机械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一方面要求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和懂得机械设计的最新技术、最新发展等,另一方面也将促使授课教师必须同步学习和认真准备相关课程内容。但是,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学习更是一个学生必须主动参与的过程[4]。因此,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所以,设计积极、有效的激励方式,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过程,是基于“互联网+”的《机械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机械设计》课程分为课上考试和课下学生能力评价两种形式的结合考核方式。课上考试主要以闭卷的笔试试卷考试为主,依据课程教学目标,考察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基本设计理论和初步应用这些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试卷可以采用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和工程应用题的形式。课下考核主要以评价学生再学习能力为主,考核学生追踪诸如控制技术、智能制造等新技术、新发展趋势,并用以融合众多学科进行初步机械设计计算的能力。这部分评价可以通过文献综述、研究报告和由多人组成的小组完成的机械传动机构工程化设计计算为评价依据。当然,课下的评价是根据课上课程进展,及时布置任务,并给学生一定时间在课下完成的。这些课下任务,可以通过图书馆、学生讨论、师生互动等等各种形式完成。教师只要设定合理的课上和课下考核分数占比,就能够促进学生自觉完成相关任务,达到“机械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设定的课程目标,实现以“导向教育”为目标,以工程专业认证为标准,培养出具备解决问题能力、研究问题能力、团队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程人才。

四、结语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人才,专业的人才,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培养。在教育部“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等一系列促进“新工科”计划实施的政策指引下,以工程专业认证为标准,探索和研究新形势、新业态和新技术环境下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对迎接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培养胜任“新工科”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展基于“互联网+”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是以“导向教育”为目标,利用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采用课上授课、课下学生自学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建立融合众多交叉学科条件下的工程意识和工程思维,培养学生在解决工程问题时,具有充分考虑经济、安全、环境、法律等方面的要求的能力。同时,通过改变课程考核与学生能力评价方式,激励学生自觉成为《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和践行者。

【参考文献】

[1]吴爱华等.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9

[2]姜晓坤,朱泓,李志义.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J].高等教育与评估,2018,34(2):17~24

[3]陈建义.基于“新工科”的“过程流体机械”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48:154~156

[4]王升.主体参与型教学探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教学方法设计范文3

一、杂技留学生教学难点

参加杂技短期课程学习的主要以欧美国家的留学生为主,多数是成年留学生。他们大多是以个人的名义慕名而来,虽然怀着极大的热情和明确的学习目的,但基础较差,且年龄偏大,加之此前未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在实施统一训练时存在较大难度。这就需要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基本功情况、反应能力及身体条件等因素,仔细分析每个学生的体能、毅力和心理等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保证教学任务的如期实现。为此,我们提出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超常规进行研究、训练,根据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情况,提前开设节目课程。根据学生学习时间长短等特殊情况,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部分采用项目教学法,按照杂技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学生认知顺序,持续连贯地组织教学和训练。来自法国的克莱尔27岁,主要学习内容为软开度,规定的学习时间仅一个月。入学时克莱尔基本功是有一定基础的,但不够扎实,动作的稳定性不足。对此,我们专门为克莱尔制订了教学计划。考虑到她本人培训时间较短,我们就进一步对她专门进行脚面、膝盖、胯、腿、腰、肩等的训练。同时,把我们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她,以便克莱尔回国后能够自行完成训练。

二、杂技留学生的主要问题

一是留学生对杂技不够了解。多数留学生对练习杂技没有充分的了解,认为不管自己的客观条件如何,“只要我想练什么节目,就可以练成什么节目”。二是在学习中,如果动作数量稍有提高,特别是能力较弱的学生通过反复练习依然不能学会或者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时,学生就会表现出情绪低落、烦躁和兴趣减退的现象。三是学习过程中缺乏师生互动性。教师在给欧洲学生授课时,由于语言问题,会出现老师说不明白、学生听不懂的情况,沟通只能靠肢体语言,教学效果打了折扣。玛雅23岁,来自新西兰,来校主要目的是学习基本功(腰、腿、顶、跟头)和高空类节目等,学习时间5个月。入学时,她的身高为169厘米、体重为78公斤,腿很软,软开度测评为中等;基本功方面,玛雅主要想提高自己的顶和跟头技巧难度。针对她的身材、体重,教研组的老师制订了详细科学的教学计划,其中顶功和跟头都是需要老师上把去扶的,素质训练每天不得少于2节课。乔丹20岁,来自美国。来校主要学习目的是基本功(腰、腿、顶、跟头)、手技、拍球、柔术等,学习时间为一年,零基础。乔丹在欧美留学生中年龄比较小,在校学习时间比较长,留学生教研组对她进行认真的分析后,决定先进行两个月基本功训练,然后陆续进行杂技节目的训练。

三、杂技留学生教学困难的解决对策

教学方法设计范文4

1 现状分析

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知识时,多数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没有机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常感到既枯燥、抽象、又无用,导致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停留在表面、对知识学的往往是一知半解。而在教学中,因为种种原因常常理论课与实践课完全分离,大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对教材知识的分析和灌输,而实践课程通常被放到了次要的地位,很多时候是在走形式,很多学生在上课常趁老师不注意时用上网来对付实践课,这就造成理论课没有起到为实践课打基础的作用,实践课也没有起到巩固、应用理论课的作用,从而导至学生学习程序设计成绩不理想的状况。

2 解决途径

2.1 培养学生学习编程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能够学好程序设计培养学生的兴趣就是关键。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当学生对程序设计课程产生兴趣和爱好时,就会从内心发出向往和求知的强烈欲望,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这样学习过程也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将会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其次,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程序设计语言的重要性,如投其所好,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要帮助学生建立学好程序设计语言的自信,不少同学经过开始阶段的兴奋好奇之后,学生会觉得程序设计索然无味且困难重重,这种情况下多鼓励学生,让他们坚持一段时间,随着学习进程的深入,让学生慢慢感受到编程的乐趣,这样一旦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让他们一步步去解决掉一个个难题,让他们会体会到巨大的愉悦与成就感,学习兴趣也会随之逐渐增长。

2.2 传授知识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近。

程序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枯燥、难懂的课程,在讲解的过程中,尽量采用常规化的语句,避开一些不容易理解的概念、方法,在教学时多利用流程图等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直观化,将算法直观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对每一个实例的操作步骤都详细的板书出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知识点。另外,力求采用最简单、最容易的方法完成每一个实例,将问题问从简单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理解问题,巩固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解决复杂问题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浅显的内容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进,消得了”,较难的内容使较好的学生“跳一跳,摘得到”。如在学习双重循环时,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单循环语句,编写加法口决表中1+?=?的程序,这样既巩固了前面的单重循环知识,又为要讲的双重循环打下基础。接着再提出让学生进一步设计求整个加法口决表的程序,引导学生用一个循环控制加数,用另一个循环控制被加数,这样由浅入深,逐步引入,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让他们编写乘法口决表,来达到进一步巩固知识的目的,这样让学生学习起来感觉轻松愉快,学习兴趣也浓厚。

2.3 精心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按知识结构把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设计成任务,其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必须来源于发生在学生身边鲜活的实例,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亲和力。例如:在学习“条件语句中的块IF语句”时,我使用了一个生活实例,即现在网络购物成为一种时尚,许多同学对网络购物也颇感兴趣,于是用快递费为题,要求学生根据物品的重量按不同标准收费,为某快递公司设计一个收费小程序。要求:物品不超过1kg,按每公斤10元收费;物品超过1kg,则1kg按10元收费,其余超出部分按每公斤8元收费。现输入物品重量,要求计算并输出应付的快递费。

2.4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方法设计范文5

关键词:程序设计;教学方法;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2-21704-01

An Exploration of VB Program Design Teaching Methods

YAN Li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tudies,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031,China)

Abstract:In teaching program design, finding new ways to solve the dryness and complexity of program design has always been a fascinating subject for many computer science educators. This article provides several ideas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of teaching VB program design:how to improve course quality, how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how to nurture and strengthen students’ ability and creativity in analyzing and solving a design problem, etc.

Key words:program design;teaching methods;aptitude

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既掌握高级编程语言的知识、编程技术和基本算法,又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更具备利用计算机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灵活运用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其重点是培养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难点是作为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应当如何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培养程序设计的新思想。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与理论思考,谈谈在教学上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1 采用实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兴趣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在程序设计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选择一些有趣的、有实际意义的程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VB程序设计的第一节课,简单地介绍了VB的发展历史后,我就演示了一个动画作为引例,如下图所示,一行文字“欢迎使用Visual Basic”在具有背景图案的窗体上、下移动(稍改动也可左、右移动)。移动方法有两种:单击手动按钮一次,移动50twip单位;单击自动按钮,按时钟触发频率连续移动;当内容超出窗体范围时进行反弹。

这个动画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在演示过程中再通过介绍,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地体会到VB具有面向对象、可视化、事件驱动、模块化、简单易学等特点。

2 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主体。实际上,问题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没有问题便没有深入,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即提出问题,留给学生时间思考、讨论、解决问题,从而更深入地展开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讲数组的概念时,老师先设置问题:编程计算10个人的英语平均成绩。根据以前所学,学生会想到:需要说明10个类型相同的变量用于存放这10个人的英语成绩。再进一步要求:计算50个人的英语平均成绩。这时候如再说明50个变量,则会将问题麻烦化,学生此刻需要讨论该如何合理说明变量。再深入一步:求100个人的英语平均成绩。此时,当教师引出数组的概念、分析数组的性质时,学生不仅能够很容易记住数组的性质,还能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数组类型,事半功倍。

3 采用逐步渗透法,促进学生综合编程能力的提高

学习程序设计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对于有难度的知识点,采用先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有所了解,再引入一个复杂一些的例子,深入理解和掌握,然后再加以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例如,学生在学习For……Next循环时,书本内给出了一段求1到100之间所有奇数和的程序。代码如下:

Dim I as Integer, S as Integer

S=0

For I=1 to 100 Step 2

S=S+I

Next I

这段程序在学生弄懂For……Next循环语句之后,理解起来是并不困难的,但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编程能力,我对题目要求做了如下几种变化:

(1)求1到100之间所有偶数的和。

(2)任意输入一个自然数N,求1到N之间所有数的和。

(3)求N!即1*2*……*N。

(4)求1!+2!+3!+……+N!

这里的第⑴题和课本程序相比难度不大,学生通过模仿就可以完成。第⑵题增加了难度,即循环变量的终止值需用变量N来表示,因此需要在程序的前面增加一条定义变量N的语句,还需要使用InputBox语句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将终止值输入给变量N,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把前面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运用。第(3)题不但要将第(2)题的加换成乘,S的初值也不能再置为0了。第(4)题则容易将学生引到双重循环上去,其实,在第(3)题增加一个累加变量就行了,这对刚刚学习编程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通过练习,学生的综合编程能力可以得到训练和明显提高。

4 及时归纳小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程序设计的教学,一般都是从局部分散地讲,如果不归纳总结,学生则难以形成完整、清晰的框架,因此,教学中要及时归纳、做好小结。归纳可以是一个控件多方面(如事件、属性设置等)的归纳,也可以是对一种结构的归纳(如分支结构的归纳)。总结可以是一课的总结,也可以是几课的总结。归纳总结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使用文字概括,也可以使用图示总结,重难点要着重强调。这种归纳总结,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融会贯通,顺利实现知识迁移,另一方面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很大的帮助。

5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直观、形象、便捷的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迅速理解、掌握、获取更多知识和信息,VB不仅仅要教会学生语法知识,更要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选择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将VB语法中非深奥理论和逻辑推理的内容(如数据类型、运算符、语句及部分语法规则),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地讲授给学生,加深其对问题的理解。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收到了将抽象问题形象化、枯燥问题生动化的效果。对于多媒体教学不易实施的程序设计方法的讲解,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推理,如何用语句实现算法,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这样,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总之,教学方法在程序设计教学中举足轻重,它制约着程序设计教学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并根据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掌握教学过程,以争取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龚沛曾.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与应用开发教程.

教学方法设计范文6

关键词 环境设计 启发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 趣味式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Method Reform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Major

ZHANG Wenwen

(Huashang Colleg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Business Studies, Guangzhou, Guangdong 511300)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modern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environmental design major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have appeared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in the light of these problems,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his own teaching experience, put forward the heuristic teaching experience type teaching interest type teaching method is introduced into environmental design ideas of the classroom.

Key words environment design; heuristic teaching; experience teaching; interest teaching

环境设计是国内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包括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园林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主干课程,涉及到社会科学、环境科学、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随着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设计在教育教学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不对接等。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将启发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趣味式教学法引入环境设计课堂的设想。

1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指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思想指导下,采用提问、讨论、联想、设疑等教学方法,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其独立思考的一种教学方法。将启发式教学法引入环境设计专业的授课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灌输式”的授课方式,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从对学生“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完成了从“施教者”到“引导者”角色的转化。笔者在启发学生方面做了以下尝试:在新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将抽象、晦涩的概念理论与具体化的事物发生关系,诱导学生去联想和思考。在《中西方建筑史》授课过程中,笔者把希腊三种柱式与人体比例结合起来讲授,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希腊人选择人体比例作为柱式尺度的标准,从而使学生了解了希腊柱式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在案例分析的教学环节,笔者设置问题,启发学生多维度的思考,锻炼学生把具体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景观课程中,笔者提问:“作为未来的景观设计师,如何解决环境恶化的问题”,引起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然后从生态角度分析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这一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借鉴生态设计,做出解决环境问题的低碳设计方案。在问题讨论环节,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学生之间互相启发,进行某种意义上的头脑风暴,为解决某些设计问题提出一系列创造性的设想。在彼此思想碰撞的火花中诞生的,大部分学生能设计出相对成熟、创意较好的方案。从教学结果来看,笔者的启发式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需要求出发,引入实际的或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场景、氛围,在学生的亲历体验过程中,生成知识与经验的教学方法。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体验式教学法能使他们迅速地掌握所学知识。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不少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对尺度概念模糊不清,对数字只是概念上的认识,对某一数值在实际空间中代表多少却一头雾水。像是有些同学忽视尺度、比例,将小空间按大空间的尺度来设计,10平方米的卧室设计100平方米的豪华总统套房。根据这些情况,笔者安排了实地调研、实地考察、实地测绘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熟悉尺度的概念。特别是在《人体工程学》授课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带着尺子测量人体各部分的基本尺寸及肢体活动的尺寸,然后测量教室中桌椅、过道、讲台等尺寸,通过个体的体验,让学生对书本上的人机工程学的数值有一个明晰的记忆与理解。在《展示设计》的练习中,笔者让学生采用制作纸质模型的方式,同比例缩放某一展示空间,做出三维的立体效果,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人与设计直接对话,展示设计的空间、比例、尺度等直接融入到个人体验中,成为经验的一部分。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对于以形象思维见长的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体验式教学法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趣味式教学法

趣味式教学法是在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形式下出现的一种素质教育方法,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造力为目的,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一个枯燥的过程,而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趣味式教学法旨在“寓乐于教”,多见于幼儿、小学等儿童教育中。在90后大学生为主导的高校里,有趣的老师更受欢迎,学生们也更愿意听这些老师的课,对环境设计专业来说,适当地引入趣味式教学法是必要的。教师可以将所授课程的知识点与时下青少年关注的一些话题、身边的设计案例、漫画图片等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巧妙结合在一起进行讲授,这样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习的热情。笔者在《家居空间设计:设计为人》一章中,采用趣味式教学法,将大学生喜好的COSPLAY(角色扮演)形式引入课堂。首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家庭结构模式下的“业主”与“室内设计师”的角色。在预先设置的场景中,通过问答、观察的方式,使“设计师”了解“业主”的年龄、性格、喜好、收入、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等方面的信息,设计师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合事先准备好的原始图纸,做出草图,然后双方共同讨论,修改方案,设计出相对合理、且满足业主需求的最终方案。学生在角色扮演与后期讨论过程中,理解了“设计为人”的真正含义,并简单了解了家居空间设计的作业程序。这种COSPLAY的教学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很好地完成了这一章节的教学任务。

一个简单的教学活动中,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可能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场地等条件,把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在一起,使其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文中谈到的三种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趣味式教学法也不例外,需要配合其它传统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这样才能保证较高的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一家人为名

下一篇雨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