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自我介绍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入学自我介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入学自我介绍

入学自我介绍范文1

2、可以介绍自己比较通俗的昵称,干脆选一个好记、自己又喜欢的昵称做自我介绍。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趁机推广自己的新名号,同学们就会用你喜欢昵称称呼你。

3、抓住自身一个最有特点的信息来介绍,个子高的同学就可以自称为高人。找出自己最突出的特点,让其他同学能够对你加深印象。

4、自我介绍的时候要结合个人的爱好、特长,任何你独特的技能都可以自我介绍的时候使用过,喜欢唱歌的现场秀一段也不错的选择,能够让同学们对你印象深刻。

入学自我介绍范文2

1、大家好,我叫xx,毕业于青山区任家路中学。我从小便喜好文学,对我而言,相比理科中奇妙的符号数字和多变的几何图形,我更喜爱文学中的那一片人文气息。无人时,我喜欢静静的看书,沉浸甚至沉醉于那一部部文学名著中。书中那片浓郁的人文气息,沁人心脾,让我不由的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不知当年老残听到王小玉那犹如天籁般的说书声时,是否也有着这般感受呢?

2、不过由于过于以书为友,反而让我忽略了现实中的人际交流,在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时,我会由于茫然不知所措而显得过于沉默乃至沉闷,这也算是我最大的一个缺点吧。

3、当然像雏田一样,我也一直在试着改变这样的自己,虽然很难,但我会尽力。因此在今后的三年里,我希望在收获好成绩的同时,也能收获到数份珍贵的友谊!在此先谢过大家了!

(来源:文章屋网 )

入学自我介绍范文3

[关键词]英语口语测试 英语教学改革

英语是一门交际语言,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英语课程应从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人性品格,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正是以上原因,英语口语测试近年来成为英语教学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广州市已有少数学校着手进行口语测试的试验,江苏省在1999年对全省60万初三学生进行了英语口语测试,上海市分别在两个区同时进行了口语测试试验,据报道,口试实施后,社会和师生反应,增设英语口语测试,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英语教学改革。

1 增设英语口语能力测试的必要性。

1.1 对学生现状的反思。随着94年版初中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教材的使用,以及据此而带来的考试模式的变革(如增加“听力测试”等),都极大地促进了外语教学的改革。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英语交际人才仍显得十分匮乏,英语教育“费时多,收效低”的状况仍未得到真正的改变。我所任教的是一所农村中学,每年初一新生入学我都会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测试学生的口语状况。我主要和学生进行简单的日常用语会话,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结果发现许多学生无法和老师进行对话,有的学生在进行自我介绍时,说不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满脸通红地站在那儿。我曾经对我校部分学生进行过面对面的口语测试,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在单词重音、语调、朗读停顿、口语交际中存在着障碍,用英语表达思想的准确性、连贯性较差。究其原因,小学除了中心校的学生从四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外,很多乡下学生在小学根本没有学过英语。升入初中时26个英语字母不认识,即使学过英语,因为平时考试也不算成绩,根本不被学生和老师重视,小升初英语成绩许多学生考一位数字,笔试成绩如此,口语水平就可想而知。出现学生口语水平低下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小学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许多不是英语专业毕业的,也没有进行过专业培训,自身的口语水平有限,有的教师甚至不能用英语组织教学。

1.2 口语测试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现在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考试这根指挥棒的影响,每次考试形式的改革都无一不是对教师观念的改变,教学方法的更新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是其他任何手段都无法比拟的,如果在中考中增加了听力测试,各个学校就重视听力教学,几乎每个学校都增设了语音室。如果在中考或平常测试中增加口语测试,就会增强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对英语口语的重视。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整个英语学科成绩的提高。各地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南京市第54中学自从在初三实行口试后,初一、初二的期终考试也相应地增设了口试,这些测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的英语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在学生普遍积极听录音,自觉地用英语交谈:教师也自觉地用英语组织教学,学校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令其他学科的教师羡慕不已,增加口语测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正确的导向。而测试手段和测试形式的变化与改革必将导致教学理论与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

2 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首先,提高教师本身的口语能力。只有业务水平高、英语口语好的老师才能训练出口语水平高的学生。

其次,课堂教学口语化。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使教学进程交际化,灵活地把这些口语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再次,创设课外口语环境。教师要采取方法有效地避免“课上讲英语。课下讲汉语”的现象,师生、生生之间尽量用英语交谈,形成浓厚的英语交际氛围,使学生乐于开口说英语,教师要在学生中培养一部分口语优秀的学生,让他们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

入学自我介绍范文4

记者:赵老师您好,非常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现在家长和学生都特别关心今年北京化工大学自主选拔的结果,关于考试的情况您能否做一下简单的总结?

赵静:自主选拔在2013年随着政策的调整进行了重要的改革,更加突出学生特长和学科潜质,把考试科目统一调整为两科。在笔试方面,我们一直坚持同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校统一命题、统一阅卷,从八九百名学生中挑选优秀的拔尖人才。为了响应教育部的号召,选拔出符合要求的学生,我们在考试的试题命制上结合考生的学科专业,分四大类进行考试和选拔。今年也是最后一年自主选拔将竞赛成绩纳入考核体系,所以,我们在招生方面也加强对这些获奖同学相关能力的考察,使这些成绩真正能成为我们考察人才的依据。

在面试方面,为了体现面试的公平性,我们今年的考核采取双盲打分制度,就是在考官不了解考生的身份背景的前提下进行考察,取消了沿用几年的中英文自我介绍题目,这样,考生不暴露自己的身份,考场公平规范,得到了广大考试专家和家长的好评。这样做有利于建立统一规范的题库,减少考试不公平性。尽管还有些题目的难易程度区分不是那么清晰,但是,绝大部分题目已经做到了标准统一。

命题上我们也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我们建立了一套五大类别的面试题库,每个类别下边有很多小题,这些小题有的是必答题,有的是选答题,我们设计的学科基础部分是必答题。除了这些试题,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答英语表达能力题目。这样做,保证了学生抽题的几率一样。同时,考试测查学生的能力也比较全面。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如何使英语成为面试的必答题,因为有的考官说有的同学在考试的时候故意回避掉了英语题目,特别是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学术热点问题还不能用英语进行流畅的表达。

记者:谢谢赵老师,看来今年北京化工的自主选拔考试取得了很多成果,恭喜你们,下面您能简答的介绍一下北京化工大学招生的特点吗?或者说哪类学生比较适合报考北京化工大学呢?

赵静:好的,我们是以化学工业为主的学校,我们的化学材料、化学机械工业等学科在全国都是全国的优势学科,也享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所以,我们在考试的时候更想考察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这种能力不是通过事先准备就能够准备出来的。这种能力也决定着一个民族在国际上的生存能力。为了减轻考生的负担,我们五校联盟也把考试集中在一天时间内进行考察。考核科目增加化学学科的测试,这是我们今年最大的变化。这也是目前全国其他类院校所没有的。有些学生的确在化学的学科上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通过今年的考试脱颖而出。但是,目前,为了稳步前进,我们考试仍然以高中知识考查为主,附加一些超纲的题目,这类题目大概占到20%。我们一直反对有统一的大纲和考试辅导,然而,区分出考生水平确实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随着自主选拔的改革,我们更希望一些对自己学业规划明确、职业发展清晰的考生来报考我校,我们也愿意把这类特殊人才打造成国际知名的化学工业领域的研究专家和学术带头人。

记者:目前很多学校采取的是高中校长实名推荐制,那么您认为像北京化工大学这样的院校是否可以借鉴,是否可以增加大学教授实名推荐的制度等等?

赵静:我们是特色学校,虽然随着近几年的合校的,一些学校发展为综合性的大学。这些大学是可以采取校长实名推荐,因为他们是顶尖级学校,但是,我不赞同所有学校都这样搞,因为我们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还没有完全的发育。我们目前实行的高考是非常公平的,这种考试保证了考试的相对公平性,自主选拔不是满足一些人只是为了降分录取到一些著名高校,而是要按照高校的要求真正选拔具有学科特长的、职业规划明确的学生。

目前来说,中国还没有值得信赖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对高中的生源和高中信誉还没有个一些可信的数据可以作为我们招生的依据。这点在国外大学做的比较到位,他们的高中有对学生完整的考核记录,而且,这些记录也是他们的大学录取学生的重要依据。我想一个大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考核学生的分数,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一个更好的人格发展的角度,使学生能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而我们现在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太多,以至于没有一个可信的依据,给高校招生带了困难。目前,我们希望探索出如何根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日常表现去评价一个学生的方法,而不是如何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大学要逐渐学会自己分析和评价所录取学生的前景。

记者:您说的很对,我们目前教育领域存在政府管得过多的问题,这也导致了我们无法培育起值得信赖的第三方评价机构,两会上有的领导提出要减少行政职能,教育部门也要逐渐放权,把教育还原到市场需求层面,还原到家长和学生的教育需求层面,您觉得这会对招生政策有什么影响呢?

入学自我介绍范文5

【关键词】活 主动 自主

数学在很多学生眼里是枯燥的,正因为这一原因很多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讨厌数学,因而他们学不好数学。什么原因造成他们有这一观念呢?

我认为原因有三:一是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够密切;二是老师的教学不能让学生活跃起来;三是学生自身的基础不扎实。作为第一个原因,国家教委已经意识到了,为此进行了全国性的新教材改革。新的课程理念不再首先强调是否向学生提供了系统的数学知识。对于第二三个原因若第二个原因解决好了,第三个原因也就可以改观。

学习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那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做才能让学生更喜欢数学课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首先应使师生关系“活”起来。

每新接一个班,我会用比较幽默风趣的语言作自我介绍;在介绍自已过去取得的成绩时我会让他们知道:我能取得好成绩、我的学生能如此优秀,是因为学生能与我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不要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在吹嘘自己。总之我会用比较强烈的信息告诉学生,我非常愿意做他们的朋友,我愿意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生活中的任何问题和困难。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更多用善意的提醒和暗示来取代指责和谩骂,这一点对于刚入学的新生尤其重要。

相信每一位数学教师都曾为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时插嘴现象而头痛过,我就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很典型的班级,问题出来了,没有人举手回答,当老师请一个同学说的时候,坐着的同学却开始“七嘴八舌”。面对这种情况,我起初是用一种调侃的方法对他们说:“哟!怎么全班同学都取同一个名字的呀?”当这种现象略有收敛,仍有那么一些同学在别人回答问题插嘴时,我就对他们说:“XXX你是什么时候当上XXX(正在回答的同学的名字)的秘书的呀?他给你每个月发多少工资?”对最后个别喜欢在别人回答问题插话的同学我会转移暗示的方向,这种情况下我会对那同学说:“XXX你什么时候请上助理的?怎么也不告诉我一声,真不够朋友!”此时插话的同学自然而然地就停住了。而且我们也应该引导哪些比较爱讲的同学,给他们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

其次是让学生“活”起来。

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为我们带领学生学好数学提供了保障。为了让学生能积极参与且进行有效学习,我们备课组开展了《先学后教,课后反思》的课题研究,我们给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分三块:一是课前如何预习,二是课堂上如何听课,三是课后如何反思。

老师的教是为了最终的不教,即我们要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便于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课前预习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一环。我们充分发挥备课组老师多的优势,大家共同商讨实施办法、解决发现的问题。总的说来,要做好这一环节的工作应始终做好:⑴学习要求细则人手一册。⑵刚开始尽乎手把手的教:每天给学生列好预习提纲,且上课时结合学习要求细则进行分析讲解。⑶课堂上要给学生发表预习感受、提问问题的机会。⑷课堂上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解决重点、难点和学生提出的问题。⑸要每天坚持检查预习情况,并配与科学的奖罚。

课堂是我们老师施展才华的阵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奥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正因为如此,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上要开动脑筋,不能拘泥于自己固有的教学风格,被老思路束缚,从而陷入僵化的教学模式中。要知道教无定法,然不可无法。一成不变的风格,尽管能使学生少一种适应的过程,却也使学生少了一份新鲜感,长此下去,会使课堂少几分吸引力。高明的老师会根据需要,在不同的时候,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不断探索研究,为学生度身量体,设计新的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特点,在课堂上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让学生归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以便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同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例子和练习来给学生讲解重点难点,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即课堂上除了要让学生理解应掌握的知识,还要让学生产生这种想法:①预习时不明白的地方课堂上可以得到解决。②课堂上应该认真听讲,还有很多问题自己预习时没注意,还有很多知识自己预习时没归纳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让自己的课堂富有生命起来,多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见解的机会,多关注“学生会怎么想”使他们的个性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学生身上蕴藏的创新能力得以充分挖掘。也只有这样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才会活跃起来。活起来的数学课堂,那将是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活起来的数学课堂将是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

学生活跃起来之后,我们还要引导他们做好另一个环节的工作:学习反思。这也是很多老师没重视的一个方面。“反思”内容包括:①学习的感受及得失;②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包括不会解答的练习;③给老师的一些建议等。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老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及时对学生在反思中提出的问题作出仔细回答,若问题较复杂则利用下班辅导时给予当面解答;二是有对比才能发现优与劣,有对比才能发现差距,发现了不足并能及时弥补才会进步。反思就是在对比:听完课后与预习时的感觉的对比,自己的理解与老师的分析的对比,自己的解法与别人的解法的对比。对比之后去劣存优,长期如此便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和研究,我总结出自己的教学指导方针:低起点,高要求;面向全体,突出个体;重过程,轻结果。奠定了“充分暴露学生和教师的思维轨迹,通过双边关系,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的教学思路,在不知不觉的教学示范下,灵活的教法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学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重在引导,妙在开窍,教之以法,施之以练,让学生逐渐领悟到学习数学的要领和表达知识的技巧。总之:师生关系好,学生才更愿意学;懂得学,学生才有可能学好;能学好,才会越学越感兴趣。

【参考文献】

入学自我介绍范文6

虽然此次面试招生试点范围仅仅局限于上海市的两所高校,面试招生名额也仅仅限定于每校300名,约占两校今年招生总额的10%。但仍然引起公众的强烈关注,赞成者认为此举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独木桥模式”,可“不拘一格选人才”,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唐安国甚至认为是“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破冰之旅”;反对者则担心面试招生会引发职务腐败,而导致新的“教育不公”,甚至有人在网络论坛上感慨此乃“中国最后一道公平防线的失守”……

抛开公众舆论的分歧、猜测与质疑,此次面试招生试点怎样运作?复旦、上海交大首次打破了高考这一分数选拔标准,又是依据怎样的标准选拔人才?它能在多大程度上“不拘一格选人才”?

面试优中选优

成绩仍是主要选拔标准?

复旦大学采取的是学生自行报名的方式。据复旦大学分管招生工作的副校长蔡达峰说:“按照规定,凡符合高考报名条件的上海考生均有机会参加选拔。”但据记者调查,此次“自主选拔”,虽然与高考脱节,但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仍是主要的选拔标准。

复旦大学规定,报名者除了要符合“上海市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报名条件”外,还必须满足5种条件之一:“在全国或国际比赛中得奖”“在其他方面具备特殊超常才能”“担任区县以上的学生联合会主席团成员”“组织或主持过区县规模以上的中学生大型活动”等。而关于学习成绩则是“在中学的学业成绩或综合成绩最新排名列年级前茅,市级重点中学前50名,或区级重点中学前20名,或普通高级中学前3名”。

今年上海约有11万名考生,报名参加复旦大学自主选拔的有近1万名。3月19日,复旦大学举行了面试资格测试,测试内容涵盖了高中阶段语、数、英、计算机等10个科目的知识。5828名高三学生参加了测试,1185名获得参加面试的资格,最终有298人拿到了“PASS”。众多参试学生表示:“这个难度和录取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了高考。”

上海交通大学采取的报名方式为“中学推荐”加“自我推荐”,而没有通过笔试“海选”。学校直接从被推荐者中选择部分人参加面试,其选择中的重要依据仍然是“高中三年的各学科成绩单”。最终,该校通过面试给300名学生发送了“预录取通知书”。

复旦大学此次录取的298名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上海各重点高中,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所占比例很低。而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的300名幸运儿中,无一人不是重点高中学生。“给我的感觉是,所谓的面试招生,还是要讲究‘门户出身’和‘分数’的。”一位落选的普通中学学生失望地说。

没有标准答案

专家怎样评判学生的表现?

在此次面试中,复旦大学将170位专家(其中后备专家20名)按不同学科领域随机分为30组,每组5人;参试学生也随机分为5人一组,由每组专家与每组学生进行一对一面试,每次面试15分钟,一位学生将分别接受5位专家的面试,共计75分钟,然后专家们再根据面试结果按“A、B、C、D”四种类型评分,对每组学生进行淘汰。上海交通大学也将专家分为了5人一组,但具体面试方法稍有不同:5位专家聚在一起同时对一位学生进行约20分钟的面试,然后各自打分进行筛选。

有人先后从100名参加两校面试的学生处收集到了500余道考题。这些考题涉及课本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比例非常小,多数问题涉及自我认知能力、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时事的关注程度等,要想回答好,功夫必须下在课堂外,不少问题难度非常大,对学生的知识积累、综合能力的要求非常高。

下面是本次面试招生的部分考题:

1.讨论一下《无极》《一个馒头的血案》给网络生活带来的启示。

2. 如果你是校长,会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3. 说出全国政协常委委员名字。

4. 说出现任复旦大学校长的名字。

5.描述你所希望的大学生活的一天。

6. 说说对社会上乞讨者的看法。

7. “两会”是哪两会?

8. 评价你校交响乐团成员?

9. 简述你理想中的宇宙。

10. 在1分钟内列举这瓶水的用途。

11. 请谈一下数学以后的发展方向。

12. 你对“安乐死”有何看法?为何我们要禁止“安乐死”?

13. 请为你眼前的这个闹钟估价。

14. 由你自己选一个话题阐述一番。

15. 用3、4、5、6算24点。

16. 请列举钟有哪些用途?

17. 请说出你父母的生日。

18. 简述无罪推定和有罪推定。

19. 三轮车有几个主动轮?哪几个?你觉得地球上怎么会产生生命?

20. 说明生活是三角形物体。

学生们列出了110道他们认为最难回答的问题,其中有“请举例说明你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如果你是20世纪40年代的纳粹公民,会如何抵制当时罪恶的法律?”“如果你是上海市市长,如何解决上海的交通堵塞?”“取消养路费而增加燃油税,对车主会有什么影响?这一政策哪些部门会支持,哪些部门会反对,为什么?”“给你一笔经费,让你策划一个大型活动,你会怎么做?”……

“除了学科专业知识,专家们面试时提的多数问题,显然都难有标准答案,那么,以什么标准来评判学生的表现?这个评判的过程不透明、标准模糊,其评判结果的公平性、公正性又何在?”上海某重点中学的教务处主任质疑说。

据了解,该校有99人次参加了两高校的面试,最终有33人次获得了通过。高达三分之一的录取率并没有让老师们心服,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学生本来就是“尖子生”,即使通过高考“硬考”,也肯定能过关,甚至有些学生还能考取北大清华。该主任表示:“我个人对这种选拔方式持保留意见。从录取情况来看,并没有什么特长生和偏才生被录取,反而有几个‘尖子中的尖子’落选,而且专家提的问题对学生要求太高。作为老师,我们认为主要还是要应付高考,不能分散工作精力,也不能引导我们的学生去分散学习精力。如果整个教育体制和录取大环境没有改变,这样的试点就不会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一名已拿到复旦大学预录取通知书的考生则表示:“这个面试结果说明高校不再只重视我们的分数,但我觉得有不妥的地方,因为对那些性格内向、不善口头表达的学生是一种新的不公平。”

专家把握尺度

如何体现公平性和公正性?

对来自公众的质疑,复旦大学一位参加了面试的专家表示“可以理解”。该专家称,之所以搞面试招生的改革,就是为了打破原有的“一考定终身”的旧模式,面试的评判标准肯定和以往的标准不一样,“任何一个制度都有缺陷,但更要看其积极的一面”。对一些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该专家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质疑一:无标准答案,如何评判学生表现?

答: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我们面试提的问题,多数都留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显然不可能有什么标准答案。学生回答得对与错并不是考察的重点,我们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思想品德、思维方式、逻辑能力、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学习研究潜力、社会组织能力以及专长特长等方面,对这些方面的评判标准本来也是多元化的,我们会根据经验来分析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可塑性。举个例来说,如果回答中规中矩,我们一般只打中档分;而虽然答得不一定正确,但能表现出学生的独立思考、独到眼光的,我们往往会打高分;当然,回答得太离谱的,只能得低分。

质疑二:尺度全凭面试专家把握,如何体现公平性和公正性?

答:这就需要公众对专家、对学校有一个起码的信任度了。首先,学校在程序上,尽可能地杜绝了可能发生的不公平,直到面试前一天晚上,老师们才得到具体通知是否参加面试;分组时,是在面试前半小时随机划分的,不可能作弊;对学生提的问题,我们都无法事先准备,而多数是根据学生提供的自我介绍、现场表现,有针对性地提问。其次,学校很爱惜自己的声誉,我们也有自己的人品人格和职业道德。在面试时,我们会尽量发掘学生的能力和潜质,我相信将来的高校招生,会拥有越来越多的自,长此以往,招收什么样的学生、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会越来越体现一个学校的整体水平。“没有人会拿学校的前途开玩笑。”(据了解,该校有一位教授在面试前有熟人前来打探,该教授立即申请了回避,退出了面试。)

质疑三:面试选拔是否招到特长生和偏才?

答:总的来说,学生们的水平都还不错。我觉得这批孩子比当年的我们更聪明,知识面更广,各方面的应变能力也更强,几乎没有书呆子,但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时事的关注很少,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不如我们那个时代的学生强,对自己的未来缺乏规划。在我面试的学生中,有几个表现比较突出的,但我没有发现什么特长生和偏才,更没有碰到能让我眼前一亮的学生。但我认为这种模式是好的,如果继续坚持,应该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我不担心这种方式得不到推广,我只担心人们会把这种新的选拔方式改造成另一种“应试教育”。我敢推断,明年如果还搞“面试招生”,社会上肯定会出现“面试训练班”之内的‘投机’机构。那样的话,我们的这次改革就真正失去意义了。

据调查,该专家的担心并非多余。上海某重点中学的一位女生在参加面试后作了一份总结,总结列举了她所经历的面试中的“得失”和“经验”,分析哪些题是必答题,哪些题可以事先做准备,在面试时如何运用一些技巧反客为主引导专家等,其中有一条重要经验是“专家提的问题大都是从同学的回答中提出质疑或要求举例,”因此,“牛若吹得太大容易被识破”。

大学者的考题

陈寅恪先生

1933年夏,陈寅恪先生为清华大学国文系拟入学国文试卷,先生别出心裁地出了个“孙行者”的上联。他心许的答案乃“之”,孰料有考生对曰“祖冲之”,后来居上,让先生欣喜不已。这真是“弟子不必不如师”了。先生以为,今后国文试题,应与前此异其旨趣,即求一方法,其形式简单而涵义丰富,庶几可使应试者,无甚侥幸,或甚冤屈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