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饮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孕妇饮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孕妇饮食

孕妇饮食范文1

2.妇女妊娠后,新陈代谢加快,各种器官负担增加,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更加重了肝脏负担,因此容易发生肝坏死。

3.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孕妇可出现肝脏损害,如再合并病毒性肝炎则更易形成坏死。

4.妊娠妇女分娩前精神紧张,可出现胆汁等消化液分泌障碍,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而糖原贮存减少使肝脏易受毒素损害。分娩时有些产妇出血过多,使肝脏供血不足,从而加重肝脏负担及损害。

妊肝患者的饮食要根据病毒性肝炎的病理改变、临床症状与体征特点,以及妊娠期妇女的营养状况、生理需求来安排,尽量避免加重肝脏的负担与损害,促进肝组织的再生与肝脏功能的恢复;同时供给胎儿足够的营养和热能,尽可能减少妊肝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达到以上目的,其饮食调养应遵循下列原则:妊肝患者宜食用清淡易消化饮食,切忌油腻食品、难消化的干果类食物以及辛辣有刺激性的调味品及食物。同时应禁酒。饮食应保证高热量、高蛋白质。总热量每日以2500~2600千卡为宜。热量来源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65%,脂肪占20%,蛋白质占15%。蛋白质每日供给量应按标准体重(55公斤左右)给予80~95克计算。

一旦血氨增高,出现肝性昏迷前期症状时,应控制或暂停蛋白质的供给,尤其是动物性蛋白质。饮食中要供给充足的维生素。这是妊娠正常生理功能及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叶酸参与合成脱氧核糖核酸及核糖核酸。由于妊娠期雌激素、孕酮分泌增加,加之肝炎病毒的破坏,造成叶酸的代谢紊乱,易使患者产生巨细胞性贫血。

此外,妊肝患者如果缺乏叶酸,胎儿发生神经系统缺陷如无脑儿、脊柱裂等神经管畸形的危险性增高。因此,孕妇对叶酸的需要量较一般成年女子增加一倍,应适当多进食动物肝、肾及含叶酸多的蔬菜。胎儿生长发育需大量的维生素C,孕妇患肝炎时,维生素C更易缺乏。妊肝患者应适量补充维生素C,每日维生素C的供给标准应为80~100毫克。饮食中要保证充足的铁和钙等微量元素。

孕妇饮食范文2

果糖是水果和蜂蜜中天然存在的一种糖类。果糖通常由肝细胞分解后转化为甘油三酯,同时驱动尿酸的合成增加。尿酸含量的大量增加将会引起代谢紊乱,诱导痛风、糖尿病等发生。现有的证据支持孕妇体内多余的果糖可能会造成某种程度上的不利影响。研究者建议孕妇限制果糖量的摄入。(《科学日报》)

高脂肪食品让人昏昏欲睡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食物的男性,对午睡的需求程度会显著增加。研究者们还发现,对于那些追求高脂肪饮食的人群来说,他们白天嗜睡的可能性更大。

首席研究员 表示,通过实验室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某些肠道微生物会分泌某些神经激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促进睡眠,高脂肪食物影响机体的白天睡眠情况。虽然还不清楚高脂肪食物对人类精神力的消耗情况,但是目前有理由说明脂肪食品有风险,饮食摄入需谨慎。(《健康日》)

边开车边听广播会更危险

研究认为,我们在处理事情时只存在有限数量的注意力。研究人员测试是否收听交通报告会影响司机接受和处理视觉信息的能力。当被要求回想刚刚有哪些车通过以及其他驾驶表现测试,如车道位置、车速和发生危险时的反应时间等,高负载组表现欠佳。

“任何会使我们开车分神的事情都有可能出问题,即使只是听觉方面的,如收听电台广播或是进行一次免提通话。我们注意力是有其局限性的。我们的眼睛应时刻盯着道路并且注意力集中”研究者说。(《今日医学新闻》)

不安全严重威胁青少年健康

孕妇饮食范文3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饮食控制; 认知; 行为; 健康教育

A Survey of diet related knowledge and behaviors of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nd analysis of influence factors

【Abstract】 OBJECTIVE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diet related knowledge and behaviors of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the data referred by prenatal diet health education were acquired. METHOD61 GDM women were investigated and interviewed by investigators with a self-made questionnaire.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t-test, ANOVA,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The two values are positive related to each other (γ0.313,P

【Keywords】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diet managementknowledgebehaviorhealth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116-03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3]。若妊娠期搪尿病孕妇怀孕期间血搪控制不理想,对孕妇、胎儿以及新生儿的远期预后都十分不利[4-6]。目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有饮食控制和胰岛素注射两种。国内外大量循证医学资料表明,约80%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靠单纯的饮食治疗就能有效地把血搪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从而避免高血搪、低血搪或酮症,降低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7-9]。而孕妇对于饮食控制的认知及实践程度会直接影响血糖控制水平,关系到母婴健康。本文旨在对妊娠期搪尿病孕妇的饮食认知及行为进行调查,并对有可能影响孕妇饮食行为的社会因素进行评估,为更有针对性、更全面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入选及排除标准: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9月就诊于北京市某二级医院产科,被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65例。排除标准:①既往有糖尿病史的孕妇② 已经接受胰岛素治疗的孕妇③ 被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但没有进行饮食控制的孕妇。

1.1.2 GDM诊断标准[11]:符合下列标准之一可诊断为GDM:① 孕期2次或以上空腹血糖(FGB)≥5.8mmol/L;;②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餐后l,2,3 h 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葡萄糖值。空腹、OGTT 1,2,3 h 4项血糖值分别为5.8,10.6,9.2,8.1mmol/L。OGTT 4项值中2项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③ 50g 葡萄糖激发试验(GCT) l h 血糖≥11.1mmol/L,以及FBG≥ 5.8mmol/L。

1.2 研究方法:对65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孕妇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付费方式、孕周、确诊为GDM时的孕周、有无糖尿病家族史、身高、孕前后的体重。第二部分为妊娠期糖尿病饮食相关的基础知识、行为。第三部分为家人对孕妇饮食行为的态度及影响。问卷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并经专家审阅,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发放问卷65份,回收有效问卷61份,回收率93。8%。

1.3 资料处理与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一般资料采用均值、百分比等描述性分析;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采用相关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61名孕妇的社会资料及身体状况资料详见表1。

2.2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饮食相关知识得分状况:61例孕妇的得分为5-13分,平均(9.05±2. 00)分,及格率为64.9%。得分在高、中、低三个等级中的孕妇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3.0%,41.9%,35.1%。孕妇尤其是对于控制饮食的方法,正确控制血搪的方法,食品交换份的相关知识等知晓率较低,仅为1/3左右。另外只有不到一半的孕妇知道孕期体重适宜增长的数量及GDM的危险因素。

表1 一般资料 (n61)

*按中国人BMI 分类标准消瘦<18.5正常18.5~23.9,超重24~26.9,肥胖≥27(kg/m2)

2.3 孕妇的饮食行为得分状况:饮食行为方面,61例孕妇的得分为13~31分,平均(22.31±3.60)分。得分在高、中、低各等级中的孕妇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6%,67.2%,26.2%。超过2/3的孕妇能做到较少食用奶油、油炸及加工的肉类等食品,也能够做到经常食用绿叶蔬菜、饮用牛奶。但只有一半左右的孕妇会注意牛奶含脂量的选择,不到一半的孕妇会有意或无意的经常进食肥肉、肉皮等热量较高的食物。超过2/3的孕妇经常食用含糖量高的水果以及高热量的坚果。

2.4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GDM饮食知识及行为的影响因素:表2中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t检验及方差分析,对分类变量进行组间比较。

表3中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表2 饮食相关知识及行为影响因素(n61)

*P

表3 饮食相关知识及行为的影响因素(n61)

*P

孕后体重―孕前体重;孕周―诊断为GDM时孕周

2.5 知识与行为的相关性分析:对孕妇GDM饮食的知识与行为得分之间进行Pearson 相关性分析可知,二者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γ 0.313(P0.018)。

3 讨论

3.1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饮食知识水平偏低:在GDM饮食方面,孕妇的及格率为64.9%,且得分相对较高孕妇的比例只有23%。对于饮食控制的要点,如严格控制主食的摄入量、水果的选择、热最摄入的控制、食品交换份方法等知晓率均不足1/3,多数孕妇认为“只要不吃油腻的食物就可以控制血糖”(55.7%),是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饮食认知的常见误区。

以上结果提示在临床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强化孕妇对于主食摄入量的正确认识。景晓凡[10]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对水果的不正确认识如“认为水果吃得越多越好”,及过量摄入水果,是GDM的危险因素。因水果中单糖和多糖含过多摄入可引起血糖迅速升高[10],对血糖控制十分不利。因此,应在健康教育中纠正孕妇的不正确认知,正确适当地选择水果。此结果提示,营养教育应细致深入,而不是简单的告知孕妇某些食物的取舍。在基本固定总能量的情况下,按照食物交换份的原则,满足个体营养要求的同时提高实施营养膳食的依从性。同时应注意将营养教育个体化,针对孕妇实际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建立良性的反馈机制。如本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孕妇(55.7%)认为饮食控制的核心在于较少油脂的摄入,且多数孕妇不能够结合血糖指数来选择水果,较少注意到饮用的牛奶的种类。针对以上问题,在营养健康教育中,应提倡由蔬菜、水果、粗粮、薯类、杂豆类和低脂牛奶等共同提供碳水化合物的健康膳食模式,并强调碳水化合物60%以上应来源于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粗粮、薯类和杂豆类[1]。

食品交换份法是糖尿病饮食控制的重要方法,在景晓凡[10]等人的研究中,“知道食品交换份法”是妊娠期糖尿病的保护因素。本研究中,孕妇的知晓率不高的原因可能因为此方法相对复杂,不容易掌握。同时,由于现实生活中食物种类的纷繁复杂,使得利用食物交换份变换食物愈加困难,这便需要医务人员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总结,在知识讲座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在临床健康宣教过程中采用讲解、模型演示、实际计算等方式反复强化,带领病人一起进行食物变换,使孕妇真正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从而利于血糖的有效控制。使原本复杂抽象的工作带有一定趣味性,活跃健康教育的氛围,促进孕妇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的养成。

3.2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饮食行为水平低:在饮食行为方面,得分较多集中在中低等水平(93.4%)。孕妇对于普遍认为的奶油类、油炸类、加工肉类等热量较高的食品有很好的行为正确率(82.0%,70.5%, 78.7%),也能做到经常食用绿叶蔬菜(75.5%)。但是对于含糖量较高的水果、蜜饯类食品、含脂量高的肉皮或肥肉、坚果等食物的饮食行为正确率相对较低(34.4%,44.2%,13.1%),其中热量较高的坚果类食品行为正确率低的原因可能认为是传统的孕期饮食指导认为坚果类有助于胎儿的脑神经生长发育有关,但由于孕妇本身对于坚果热量的不正确认识,导致每长摄入过多的坚果,因此对血糖控制也是不利的。由此可见,在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强调均衡饮食、控制热量原则的重要性。针对一部分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摄入坚果过多的情况,应告知孕妇每日摄入坚果脂肪的比例最好维持在总热最的5%左右[1]。

3.3 饮食知识及行为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糖尿病家族史不利于孕妇对CDM饮食知识的掌握:相关结果分析提示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饮食知识掌握的程度反而较无家族史低,原因可能是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通过家人获得了一些错误的有关饮食控制的知识,相对获取正确的饮食控制知识的机会相对减少;也有是早期在家庭中养成的不良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影响了孕妇对饮食控制知识的接受,限制了其饮食行为的改变。

3.3.2 良好的经济状况及社会支持促进饮食行为的改善:对饮食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可知,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家庭月收入对其饮食行为有显著影响。原因可能为家庭月收入会在饮食的选择上限制或者为其提供条件,进而影响孕妇的饮食行为,此结果与有关糖尿病病人饮食行为依从性研究的相关结果相符[11]。家属对孕妇饮食控制的支持程度对孕妇的饮食行为有显著影响,进一步指出,为使健康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实施的对象应包括孕妇家属这一重要群体。由此可见经济状况的改善、积极的社会支持以及饮食控制知识的普及有利于促进正确的血糖控制行为。

3.3.3 孕周与GDM病程与饮食行为水平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孕周与GDM病程与孕妇的饮食行为水平呈正相关,可能由于随着GDM病程的延长,孕妇得以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既往也有相反的报道,认为病程与糖尿病饮食控制依从性呈负相关[11]。可能是由于GDM本身的特殊性,其病程与2型糖尿病相比较短,而且由于涉及到胎儿及孕妇的近期及远期健康,更容易引起孕妇及家属的重视,从而有利于正确的饮食习惯的养成。这一点提示我们,在临床健康宣教中,应注意个体化,结合孕周及病程,合理安排护理计划,优化健康教育的效果。

3.4 饮食相关知识和行为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饮食相关知识和行为的得分呈正相关性,说明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实践能力的重要性,符合“知信行”理论中,“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基础”的观点。同时也与既往的研究结果相符[14-16]。这也为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正确有效地实施健康教育提供了参考,指出了方向。

4 小结

本文的调查结果显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饮食相关知识和行为水平偏低,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的支持程度、家族史、孕周及病程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饮食知识和行为有影响。有关研究也指出孕妇及糖尿病病人的饮食相关知识及行为与文化程度、年龄、职业、自我效能、丈夫职业[10-16]等有关,提示个体化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建议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医源性影响因素对妊娠期糖尿病饮食相关知识及行为的影响,如健康教育的方式、时机、频率、咨询人员的素质等,从而为医务人员提供直接参考。此外,本文结果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有关,如果对整个妊娠人群进行干预,就不能仅限于二级预防措施,而应实施针对整体妊娠人群的健康教育。因此,今后的研究中可进一步评估普通孕妇对于妊娠期糖尿病饮食知识的了解程度、预防行为以及二者的影响因素。旨在提高孕妇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知晓率,增强防病意识,保障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 林轶凡.妊娠期糖尿病及其医学营养治疗.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8,35(5): P307~311

[2] 魏玉梅,高雪莲.全国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情况调查结题会在京召开.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7,10(4): P285-285

[3] 杨慧霞 赵铎 段晓华 吴北生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母儿结局影响的前瞻性对照研究.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04,117(114):P1044-1045

[4] 马润枚,杜明钮,丹,等.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现状.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2007,23(6): P455-458,

[5] 杨慧霞.妊娠糖尿病的流行病学概况.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5,4(8): P453-455

[6] 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P 133-136

[7] 杨慧霞,董悦.加强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研究.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3): P 130-131

[8] 吕姿之主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第4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 P40

[9] 杨慧霞.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7,10(4): P283-285

[10] 景小凡,乔蓉,李鸣等.妊娠期糖尿病与孕妇饮食及生活方式的病例-对照研究.卫生研究,2010,39(2): P219-227

[11] 葛啸天,花霞,吕探云.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护理学杂志,2007,22(7): P14

[12] 刘琼玲.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行动影响因素调查研究.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8): P617-619

[13] 陈亚庆,舒红文,骆玉秋等.社区糖尿病病人饮食治疗现状调查,护理研究,2003,17(3A): P268-269

[14] 任启芳,徐亚梅,胡守紫等.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认知水平调查及分析,中华全科医学,2008,6(9): P957-958

孕妇饮食范文4

【关键词】 孕晚期;饮食结构;食物过敏;婴儿湿疹

婴儿湿疹是一种慢性免疫性皮肤病, 多在婴儿出生后6 个月内起病, 主要表现为反复的皮肤损害、瘙痒和睡眠障碍, 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1]。前期的研究已经证实婴儿皮疹的发生与孕期饮食结构密切相关, 尤其是一些大分子的过敏源物质。为了更好的了解婴儿湿疹与孕晚期饮用牛奶的发生率, 作者设计了本实验, 以便进一步提供改善婴儿湿疹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1年3月~2013年6月期间, 对来本院产科门诊进行初检的孕妇按条件筛查入选。符合以下所有条件者入选进入实验组:①孕12周前建卡, 单胎, 孕6个月开始记载饮食牛奶情况, 产后婴儿在本院儿保科定期体检, 出生6个月内体检>3 次。②无严重的内科合并症、并发症, 无特殊用药史。③无过敏性疾病。④所有婴儿均为足月儿, 体重在正常范围纳入实验, 其他数据删除。共初步选定197 人, 全部符合条件共160人, 其中观察组75 人, 对照组85人, 两组孕妇在年龄、孕龄、孕育次数、分娩方式、胎儿体重、胎儿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 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入组孕母进行追踪观察, 产后婴儿6个月内定期体检, 婴儿湿疹诊断参照张学军主编第7版《皮肤性病学》的诊断, 统计两组湿疹发生率, 对实验对象的婴儿湿疹首次出现时间分别以3个月内、3~6个月划分并进行统计。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实验数据进行t检验。

2 结果

2. 1 湿疹出现时间与持续时间的关系 作者对湿疹首次出现时间进行观察发现, 是否在孕晚期饮用牛奶与其无明显的线性相关性, 说明湿疹出现时间的早晚与孕期母亲是否饮用牛奶无关。

2. 2 湿疹发生率与孕晚期是否饮用牛奶的关系 作者对资料进行分析发现, 观察组孕母其婴儿湿疹发生率明显增高, 为62.6%, 而未饮用牛奶的对照组其婴儿湿疹发生率为42.4%, 两者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2. 3 湿疹的严重程度与饮用牛奶量的关系 作者对孕晚期饮用牛奶的量进行等级划分:(+)偶有饮用,(++)间断的饮用、总天数

3 讨论

婴儿湿疹是婴儿发生较早的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 湿疹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及免疫系统功能缺陷相关[2], 现在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孕期母亲饮食的结构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饮食结构多样化的出现, 近年来婴儿湿疹发病呈上升趋势。作者的研究结果为85 例孕晚期母亲未饮用牛奶的婴儿中, 发生婴儿湿疹共36 例, 发生率为42.4%, 而观察组其发生率为62.2%, 其结果表明孕妇在妊娠晚期摄入牛奶与出生后婴儿湿疹密切相关。

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 过早的接触食物中过敏原在婴儿过敏性疾病中是非常关键性的作用, 婴儿湿疹是一种慢性过敏性疾病, 牛奶中含有大量大分子物质, 是很多过敏原的来源。在孕期接触过敏原, 经血液少量进入胎盘屏障, 能进一步刺激胎儿产生大量的Ig E,即可发生宫内致敏, 当婴儿出生后接触此种抗原时便可产生过敏的现象[3], 这表明孕期控制好摄入的大分子食物抗原, 其宫内致敏的可能性越小, 出生后发生婴儿湿疹的可能性也越小。国外学者也曾报道过, 在孕后期应该控制鸡蛋、牛奶等大分子物质抗原的摄入, 使婴儿过敏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降低, 与作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4]。

综上所述, 孕妇孕晚期过度食用大分子牛奶可能是导致婴儿湿疹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对孕晚期减少牛奶饮食的护理干预来影响婴儿湿疹的发生有可能性。为此, 孕期减少大分子物质的摄入量是预防婴儿湿疹的主要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Muraro A, Dreborg S, Halken S, et al. Dietary prevention of allergic diseases in infants and small children. Part Ⅱ:evaluation of Methods in allergy prevention studies and sensitization markers. Definitions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allergic diseases.Pediatr Allergy Immunol, 2004, 15(3):196-205.

[2 ] 张力,刘海宾, 许云芳, 等. 新生儿和早婴儿湿疹发病因素的临床调查分析.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8,31(3):190.

孕妇饮食范文5

眩晕是一种运动错觉,发作时并无外界刺激。眩晕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有数十种疾病可以引起眩晕。眩晕一词起源于拉丁文,意为转动,可以是旋转、翻滚、摇摆、倾倒感、浮沉感和颠簸感等。这些感觉是真性眩晕,一般与前庭系统的生理性和病理性刺激有关。视觉(眼)、前庭觉(耳)和本体感觉协同作用,共同维系人体的平衡,其中位于内耳的前庭感受器感受头的运动及头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信号,而平衡中枢小脑和脊髓在维系人体平衡和平衡代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人体的平衡由多个器官共同参与,任何一个器官发生问题都有可能引发眩晕发作。这也是为什么眩晕患者需要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神经内外科、骨科、眼科甚至内科等多个科室就诊的主要原因。

真性眩晕:内耳疾患、前庭神经病变所致

眩晕就是具有旋转感的头晕,或者是感觉自己转,或者是感觉周围物体在旋转。眩晕与普通头晕的最大区别是眩晕具有旋转感。

眩晕分为前庭性眩晕和非前庭性眩晕,前者也叫真性眩晕,是指多种病因导致前庭的周围部分或中枢联系通路的功能障碍,使患者产生对空间关系的定向或平衡感觉障碍,而出现自身或周围环境的运动错觉或幻觉。

真性眩晕患者首先都存在典型的眩晕症状,医生检查可以发现患者有平衡障碍和眼震。如果患者有一侧耳鸣、耳聋,可能是内耳疾患,小脑、桥脑角病变和脑干的供血障碍,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如果患者没有耳鸣、耳聋或者是双侧有问题,多为前庭神经元炎、癫痫或包括供血障碍在内的其他脑干小脑病变。因此引起真性眩晕的常见病症包括内耳疾患、前庭神经病变和眩晕性癫痫。

假性眩晕:多种全身疾病可引发

假性眩晕,也称头晕或非前庭性眩晕,症状有头晕眼花、头重脚轻、摇晃不稳,甚至跌倒,但不偏向一侧。患者没有明显的周围环境或自身旋转的运动感,不出现眼震。引起假性眩晕的常见病症有眼源性眩晕,如屈光异常、眼肌病变、视网膜病变:本体感觉性眩晕,如因脊髓后索或脑干内侧丘系病变致本体感觉传入中断引起,伴有肢体深感觉减退,感觉性共济失调和肌张力减退等;全身疾患引起的眩晕,如心血管疾患(血压异常、严重心律失常、心肌供血不足、颈动脉窦过敏、主动脉弓综合征等)。其他病症也会引起眩晕,如感染、中毒、血液病、代谢障碍(糖尿病、低血糖症、高血脂病)等。此外,还有精神性眩晕,见于神经衰弱、癔病、焦虑症等。

大部分眩晕要看耳鼻喉科

由于眩晕多数与前庭有关,所以眩晕一般首诊于耳鼻喉科。在耳源性眩晕中常见的疾病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伴眩晕、偏头痛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听神经瘤、前庭药物中毒、外淋巴漏、晕动病、迟发性膜迷路积水、上半规管裂综合征、前庭病等。许多中枢性疾病也会引起眩晕,并且具有一定的风险,眩晕患者应该多加注意,如小脑供血障碍、脑干肿瘤、老年性共济失调、性低血压、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腔隙性脑梗、脑出血等。所以,出现眩晕一定要及时就诊。

颈椎病所致眩晕:去骨科就诊

由颈椎病所致的眩晕症状是由于颈椎脊髓的压迫或不稳定引起的,可以通过颈椎手术解除颈椎脊髓的压迫并稳定颈椎而治愈。颈椎病所致的眩晕症状复杂多样,有头晕、头皮发麻、枕部疼痛、颈后部不适等。患者还可能有阵发性心悸、胸闷憋气,有些患者会出现眼花、视物模糊、胃部不适,甚至恶心呕吐,还有些患者表现为耳鸣以及阵发性血压升高。因此,患者常会被误诊为冠心病等心脏病、脑梗死等神经内科疾患、玻璃体混浊等眼科疾患,以及梅尼埃等耳鼻喉科疾患、胃肠功能紊乱等内科疾患。

患者如果伴有四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等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就应该尽早采用手术治疗。如果不伴有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首先采用保守治疗,包括休息,改善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的习惯,进行理疗,坚持做颈椎操等。如果严格的保守治疗无效,可进行手术治疗。

耳源性眩晕: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

梅尼埃病是世界公认的疑难病症。梅尼埃发作很突然,可在任何时间发作,甚至入睡后也可发作。最常见的表现是,病人睁眼时,感觉房子或周围物体在转动,闭眼时则自觉身体在旋转。睁眼或转动头部时症状会加重,所以大多数病人会闭目静卧,头部和身体都不敢转动。眩晕持续时间由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一般一至数天后即可恢复正常。

多数病人在发作时出现单侧耳鸣及耳聋,少数人双侧耳鸣、耳聋。梅尼埃病的发生与变态反应、内分泌紊乱、病毒感染、情绪波动等因素有关,其中首推情绪因素。梅尼埃病的症状往往使患者情绪更不稳定,因此易形成恶性循环。治疗梅尼埃病应在药物、手术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包括使用安定镇静药(地西泮、艾司唑仑)、抗眩晕药物(西比灵)、脱水剂(双氢克尿噻)、血管扩张剂(天麻素等)、镇吐剂(胃复安)等,部分病人能够缓解,但多数病人感觉效果不好。手术治疗包括保守性和破坏性两种。

脑血管病导致眩晕:去神经科就诊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发病突然,眩晕症状在数分钟达到高峰,持续数分钟或十余分钟缓解,不遗留后遗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常见症状包括眩晕、平衡障碍、伴(或不伴)耳鸣。应针对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和心脏病等原发疾病进行积极治疗,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和过量饮酒,并适当运动。可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

脑梗死:脑梗死的常见症状有眩晕、呕吐、眼球震颤、四肢瘫痪等。有多达60~70%的小脑梗死以眩晕为首发症状,容易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梅尼埃病相混淆,所以对反复发作的眩晕、恶心、呕吐,特别是短期内反复发作或长时间症状缓解不佳的患者,应警惕小脑梗死的可能性。如发现脑梗死症状,应及时就诊。在药物治疗脑梗死的同时,要对其危险因素及时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减少复发率和降低病残率。

脑出血:小脑及脑干出血,眩晕是经常出现的症状,而且往往是最早或最主要的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也常有眩晕。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CT检查就可以确诊。

心因性眩晕:无需药物治疗

孕妇饮食范文6

关键词:政府失灵;政府干预;市场经济

政府在全面弥补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失灵的问题,但是政府也并不是全能的,产生了政府失灵的问题。政府失灵是当前调节市场经济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公平稳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要研究政府干预失灵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和改善政府失灵问题。让政府和市场这两个手,更好的结合起来。

1政府失灵的含义及表现

政府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但在干预中具有局限性,产生了政府失灵。政府调节市场失灵所产生的效率损失,超过了市场失灵本身产生的效率损失,即为政府失灵。政府失灵的表现,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未达到预期;政府干预即使到达了预期目标,但成本值过高、完成效率过低;政府干预引起负效应。

2政府失灵问题的产生原因

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经济中,产生政府失灵有许多原因,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2.1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不当

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是政府对市场经济干预的基本方法,通过用政策法规还有行政手段,对市场缺陷和调控失灵进行有效的弥补和纠正。对于市场经济条件,有两种决策类型:非市场决策和市场决策。非市场决策就是公共决策。政府若没有制定好合理的或者可执行的公共政策,则会导致公共政策失灵。这即不能补充市场机制,还会对市场失灵起到加剧的作用,造成资源浪费的增加。2.1.1现有的公共决策体制及方式的缺陷以多数原则为基础的民主制,通常被大多数现代国家采用。但是,通过投票选出的代表,则拥有“经济人”特性,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非选民或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并且选民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现有的投票规则即表决方式,也不是完全民主的,只是少数人服从大多数人的强制决策。2.1.2信息掌握不全和“近视效应”等影响公共决策的合理性有大量经济信息作为前提,高效的经济决策能够提升经济效率。在现实中,信息都掌握在每个个体的手中,政府部门也不能将全部信息都收集到手中。从而造成了决策部门对信息的掌握不全面现象的发生,即造成失误决策的产生。政治家、选民的“近视效应”也是导致公共决策失误的原因。政策效果具有复杂性,多数选民都着眼于近期影响,而政治家和官员受到任期、政绩及晋升的影响,则会附和选民短见,制定出来的政策弊大于利。2.1.3政策的有效执行被阻碍执行公共政策被某些因素影响或条件阻碍。还有执行人员的执行能力和态度等都会产生影响。任一方面或配合中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政策的失效。在执行中,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在。

2.2政府机构运行和公共政策执行的低效率导致政府失灵

政府机构出台的公共政策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但造成社会资源分配情况变差又或改变资源配置,但会造成低效率并且损害社会福利,产生资源浪费的代价。其一,当政府干预后的收益超过了干预成本,这样的政府干预才具有意义。反之,实行的公共政策是低效或无效的。政府作为垄断组织,收益来源于税收,支出属于公共开支。政府干预运行的成本和收益,即为分离。政府动力很低,不会积极去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不计成本的政府干预行为造成浪费。由于政府是政权组织,难以对一些政府产品全面监督。则我们国家设立了监督机制,对政府是否履行了职能进行监督,但是政府的公共服务和提供的物品,具有自然垄断的特性,政府的监督人员根据被监督者所讲述出来的信息进行监督,很有可能被迷惑和蒙蔽。并且,还会有政府干预不成功的现象发生,但实际情况是缺少制止这种现状继续发生的政府机制。所以,政府干预出现了垄断和排他性。从而,发现政府干预的弊端。其二,公共产品市场被全部垄断,缺乏竞争、效率低下,政府干预和调控行为迟缓,造成政府失灵。公共产品市场是完全被垄断的,在市场条件下不会产生竞争。政府的职能和控制范围被扩大,政府则运用自己手中权力加强干预,反而,造成政府工作更加低效。政府各个部门之间没有竞争,每个部门所进行的公共服务都是独有的并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不会形成激励关系。

2.3寻租行为及腐败导致政府失灵

寻租及腐败行为是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阻碍。垄断行为导致寻租行为,寻租行为导致腐败行为。在很久以前,就有寻租行为的发生。政府人员运用手中的权力获得私有钱财就是寻租行为。其特点是通过运用一些合法手段或非法手段,从而占取租金。政府的干预与行政部门的管制行为都可能会产生超额的收入,从而发生寻租活动。寻租行为会产生较大的个人收益,却会造成浪费社会资源的现象发生,以及对政府中一些官员的行为产生不良影响。政府部门中的官员为了得到额外的利益,对部门中权力的争夺十分激烈,使竞争秩序的公平遭到了破坏,全社会的福利、经济效率、政府的效率和原则性都遭到了损害,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最终导致政府失灵。

3政府失灵问题的对策建议

调节市场失灵,政府责无旁贷。市场经济不能缺少政府干预和调节,但是这种干预和调节的行为会有许多缺陷和不足之处,从而产生政府失灵。政府失灵会产生一定的严重后果,所以必须采取一些合理有效的对策建议,来防止政府失灵现象的发生。

3.1加强对政府的宪法约束和完善表达民主的方式

通过立宪的方法,打破政府方面干预的局限性。着眼于立宪进行分析,为国家的立宪改革建设提供出一些建议,对政府提出一系列的需要完善的规则和程序,使得政府提出的政策方案更加合理,才能有效的减少或者避免公共决策的失误。针对现有的投票规则或公共决策方式的各种缺陷,应当完善表达民主的方式。产出新的政治技术,便于做出“更佳的决策”。

3.2提高政府机构的效率,加强社会的监督和约束

提高政府机构的效率,第一,在政府的公共部门中增加互相的竞争。对于政府部门垄断公共物品提供的现状,应该创建一个政府部门之间的竞争机制。将政府公共部门拥有的权力缩小、分开、弱化;对于公共物品的生产,各个公共部门都拥有竞争机会,更或是给予私人部门一些机会等。第二,通过最现实最实际的金钱来鼓励政府官员,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比如:把从公共物品的各个环节节约出来的资金,奖励给官员或者作为预算之外的开支。第三,约束政府的税收款和开支花销。这样的精准严格的约束可以对政府的许多行为进行强有力的限制,减少资源浪费情况的发生。没有政府有效的约束,合理的行为就无法出现。这就是监督和约束之间的一种反向激励。政府掌握公共权力,若没有强有力的监督,会发生违背公众利益的事情。监督的有效途径:人民的监督;新闻媒体媒体部门的监督;舆论的力量进行约束;在整个国家政体中的上下间相互监督的关系等。

3.3对政府的廉政建设进行加强,用政府制度和法律

法规来规范其行为对于建设政府、政府职能、相互的经济关系等都要实现法律化。市场经济等同于法制经济,在市场运行和政府部门作出的决策都应该被法律所约束,实现有法可依。对于政府的职能加强法律的规范,可以对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寻租、腐败行为进行约束和避免。加强廉政建设治理腐败问题,第一,加强各项制度的建设,使其不能谋私;第二,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使其不图谋私;第三,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使其不便谋私;第四,加强对案件的查处力度,使其不敢谋私。

参考文献

[1]施建刚,徐奇升,魏铭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政府失灵:表现、原因及其矫正———以上海市为例[J].农村经济,2016,(02):29-33.

[2]杜莉梅.市场经济下的政府有效干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3]黄丹丹.经济法学视野下市场、政府与制度的关系[D].南昌:南昌大学,2016.

[4]赵芸芸.克服政府失灵的法律保障研究[D].兰州:甘肃政法学院,2016.

[5]葛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发展[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2):41-44.

[6]高艳梅,李景刚,汤惠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及制度改革[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03):32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