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勇于承担责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勇于承担责任范文1
我于2014年8月15日与一家劳务派遣服务有限公司签定了一份劳动合同,同月20日被该公司派遣至一家仓储公司担任保安工作。仓储公司未对我进行任何保安工作方面的培训,第二天就直接让我上岗操作,直到2015年3月18日,我在该公司工作中因意外事故导致自己左小腿粉碎性骨折。2015年7月10日,经上海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认定为工伤,2015年9月25日,经上海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伤残十级,至事故发生时,我才得知劳务派遣服务公司与仓储公司均未为我缴纳社会保险金,导致我无法享受医疗保险待遇,所有治疗等费用均需自费,这对我的家庭造成了很大的负担,请问律师,我该如何维权?
读者:蔡先生
蔡先生,你好!
根据你的介绍,首先,该劳务派遣公司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下称“《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在你与劳务派遣公司签定劳动合同后,该公司有依法为你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但该公司实际并未缴纳,故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劳务派遣公司应当承担你本次事故所有的医疗费用及工伤保险待遇;其次,作为实际用工单位的仓储公司未对你进行入岗前的培训,亦对此次事故的发生存在因果关系,故该仓储公司应当对你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且该责任系连带赔偿责任。因此,建议你依法与二家公司进行交涉,若协商不成你可以依法向公司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不服裁决的,还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讼。
一、何谓劳务派遣
劳务派遣又称人力派遣、劳动派遣等,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把劳动者派向其他用工单位,再由其用工单位向派遣机构支付一笔服务费用的一种用工形式。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发生于派遣劳工与实际用工单位之间,实际用工单位向劳务派遣机构支付服务费,劳务派遣机构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二、劳务派遣的员工发生工伤后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一)法律风险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零售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两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所以劳动派遣单位实际是作为劳动合同主体之一的,对于劳动者的权益负有保障义务,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中规定的劳动者因履行劳动力派遣合同产生劳动争议而的,以派遣单位为被告;所以劳务派遣单位应积极为员工提供各项劳动保障,否则员工发生工伤或者与实际用人单位有纠纷的,则需要派遣单位首先承担相应的责任。其次,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相对较为特殊的用工形式,法律也更为重视对劳务派遣员工的保护,因工伤而产生的赔偿责任,往往由用人单位与用工单位连带承担。
本案中,蔡先生进入劳务派遣公司并经劳务派遣公司派往仓储公司工作,其在工作中受伤。经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工伤,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工伤十级,故蔡先生依法应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但因劳务派遣公司作为用人单位,未依法为蔡先生缴纳社保,故该项费用应由劳务派遣公司支付,而仓储公司作为用工单位,应对而未对蔡先生进行入岗前的培训,对事故的发生存在因果关系,因此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关于用工单位的赔偿责任系采取过错责任原则,即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前提是其在劳务派遣中存在过错,并且该过错与劳动者的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二)风险防范
1.要建立与派遣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相关制度,必签订固定期限两年以上的劳动合同。
2.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动者应当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协议应当约定派遣岗位和人员数量、派遣期限、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的数额与支付方式以及违反协议的责任。
3.劳动派遣单位应与用工单位就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培训以及劳动保障达成一致意思表示,从而在出现纠纷时,可以依据达成的协议处理。
三、总结
勇于承担责任范文2
摘要 近年来,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实践的关注点已经从原告资格问题转移到了环境公共利益的救济问题,多起生态修复案件的出现进一步推进了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探讨。2014年12月,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作为原告提起诉讼的广州市白云区鱼塘污染公益诉讼案虽然是一件小案,但该案也集中了环境公益诉讼诸多核心问题。本文通过该案,分析了污染转移过程中造成生态损害的责任承担,污染事件中公共利益的认定,生态修复案件审理中的法律适用等问题。文章认为,生态修复作为新兴的、复杂的法律救济手段,司法实践在运用这一手段时面临许多挑战,有待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 生态修复法律责任:环境公益诉讼:环境公共利益:污染侵权责任:侵权连带责任
基本案情梳理
2014年12月广州市白云区法院钟落潭法庭审理了一起环境公益诉讼案,本案看似普通,实则隐含了环境公益诉讼中的诸多核心问题,法院对相关问题的考量反映了司法界对环境利益及其法律保护认识的发展过程。
2011年,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白土村村民方某将其向村委会承包的两个鱼塘转租给太和镇石湖村村民谭某。从当年9月1日起,谭某用车辆运送不明固体污泥约110车,并将污泥倾倒至鱼塘,污泥散发出阵阵臭味,周边村民纷纷投诉。经村委干涉,倾倒行为停止。
同年9月14日,广州市白云区环境保护局在接到举报后,到鱼塘现场检查取样,委托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和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分别对污泥和底泥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铜和锌超过相应限值,达不到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已经对池塘造成污染。
随后,白云区环境保护局委托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对该鱼塘倾倒污泥的环境损害和治理成本等问题进行评估。2012年8月,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出具的《环境污染损害评估报告》认为,本次事件中,污泥在鱼塘内经阳光照射后散发出臭味,对周边村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影响。池塘属农用地,用于水产和禽类养殖,污泥排人池塘,影响其养殖功能的发挥。要恢复池塘养殖功能,必须清除倾倒的污泥,并将底泥挖起清运,同时对池塘内被污染的塘水进行处理,达到农用标准。该鱼塘倾倒污泥环境污染损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监测分析费用4660元,污染物处理费用4092432元,共计4097092元。
根据群众反映,白云区检察机关启动民事责任追究机制,并推动中华环保联合会提起公益诉讼。2014年12月,中华环保联合会作为原告,对上述两名被告提起诉讼。
被告方某的律师认为,被告方某在签订合同时不清楚被告谭某所倾倒的物质,在知道被告谭某向鱼塘倾倒的是污泥后,已经进行了阻止,在阻止不了的情况下,还要求村委员会来制止倾倒。所以方某对于污染的发生没有过错,此外,他本人是最大的受害者,他也希望找到谭某来承担清理污染的责任。鱼塘在经过石灰处理后污染已降低,包括被告一家在内的人食用鱼塘饲养的鱼后未发现身体异常,被告方某不应该承担污染环境责任。
法院认定,被告人谭某、方某的确对污泥倾倒入鱼塘造成污染事件负有责任,判决他们6个月之内共同修复受污染的鱼塘,使其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功能,标准由环保部门审核。过期没有修复,由环保部门指定一具有专业资质的机构代为修复,修复费用由两名被告共同承担,并负有连带责任。
案例启示
民事合同掩盖下的排污行为的责任承担
近几年来环保部门和公安部门查处的环境违法犯罪案件显示,一些工业企业为降低治污成本,将大量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化工废液及固体废物等通过不法中间商低价售给无处置资质的公司或个人,再进行非法倾倒、处置的事件越来越多。将废弃物通过合同交给他人处理或者处置,使得与污染物相关的链条不断在延长,于是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
一是防治污染的法律责任是否可以通过民事合同而转移,防治污染的法律责任是否可以随着污染物的转移而转移的问题。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企事业单位防治污染的责任属于公法上的义务,所谓公法上的义务,是对公众、社会及国家承担的义务,一般不随着民事合同关系转移。但是随着环境治理社会化和环保产业,的发展,排污企业将污染物交付给第三方处理越来越普遍,当污染物经合法的程序转移给符合资质的企业处理时,污染物处理产生的法律后果已经转移到污染物的实际处理企业身上。然而,这种责任的转移是有条件的,即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尽了法定的管理和注意义务。实践中,一些排污企业没有尽职尽责地审查受托方污染物处理资质和能力,有时甚至明知对方既无资质,又无处理能力,仍然将废弃物交给对方处理,更有甚者与受托方签订虚假合同违法转移废弃物。这都会使得这些排污企业对污染物异地产生的污染具有过失,也有因果关系,不能免除法律责任。2014年社会广泛关注的泰州1.6亿元生态修复案就是属于这种情况。本案中,造成污染的物质是由别处运至,其处置方式和场所都违反法律规定,污染物排放单位首先应该承担环境治理修复的责任,由于本案将污染物运送到鱼塘的第一被告谭耀洪失踪,无法找到污染物来源,因此暂时无法追究污染物排放者的责任,由第二被告承担责任是合法合理的。
二是物业产权人对于物业管理不当而产生的污染是否需要承担责任的问题。物业产权人既非污染物的产生者,也非污染物的处理者,原则上称不上是污染者,但他们是污染实际发生场地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对场所的安全负有管理义务和注意义务。如果他们疏于职守,未尽注意义务,就场地对他人产生的危害也应该承担法律责任。本案的第二被告方某是受污染鱼塘的承包人,将两个鱼塘转租给第一被告谭某倒泥,他存在如下过错。首先,方某将鱼塘用于倒泥不符合鱼塘的使用功能;其次,尽管方某可能一开始不了解第一被告所倾倒的物质,但是他在签订合同时并未进一步进行了解,即第二被告方某未尽到鱼塘承包人的管理义务,对于污染的产生负有责任。 《侵权责任法》规定的环境污染侵权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这主要针对直接排污者,而非排污者的其他人员承担环境污染侵权责任仍然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本案的重要启示之一是,不仅排污者要承担污染侵权责任,污染场地的产权人、管理人在特定情况下也需要承担环境污染侵权连带责任。在广东以及东部沿海各省,很多当地居民以出租物业为生,他们很少能意识到承租方不法行为可能给他们带来的不良后果。一旦有违法事件发生,承租方往往一走了之,但是出租方是本地人,逃不掉,责任很有可能最终落到出租方身上。所以,不能因小失大,为一时的利益而承担沉重的法律后果。
污染事件中环境公共利益的认定
环境公益诉讼的目的是为了救济环境公共利益。所谓公共利益是指涉及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往往从私人利益中抽象出来,能够满足共同体中全体或者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经由公共程序确定并以公权力为主导所实现的公共价值,具有公共性和不特定性等特征。环境提供给人们各种利益,总体上称为生态服务价值或者功能。任何功能和价值的发挥都需要环境整体及其各要素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维持在一定的标准以内,这些环境品质和条件是人类共同需要的,即环境公共利益。维护这些环境品质和条件就是保护环境公共利益。当环境污染和破坏发生,环境条件被改变后,会出现各种损害,包括自然资源、财产和人身的损害。哪些损害属于公共利益损害,哪些损害属于私人利益损害,对于不同损害又如何救济,是司法实践中必须厘清的关键问题,本案的争议点之一是鱼塘污染所损害的公共利益体现在哪里。
本案受污染的区域是鱼塘,第二被告反复强调,作为鱼塘的承包人,他自己才是直接受害者,他也想找第一被告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从财产权的角度看,主要的受害者是财产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但是鱼塘作为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环境的其他要素有紧密的联系,如鱼塘的水和底泥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中,捕鱼干塘时,水会流进河流、湖泊,这些生态联系使得鱼塘的污染物影响周围的环境。最主要的是受到污染的鱼塘一直在养鱼,受到污染的鱼流人市场,每一个潜在的消费者都可能是受害者,这是对不特定公众的损害。本案中,所救济的环境公共利益包括鱼塘污染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以及受污染的鱼对不特定公众的不良影响。所以在受污染的鱼塘存在以上不良影响的情况下,不能因为第二被告是鱼塘的承包方,就可以由他自行决定如何处置鱼塘,或是否需要修复鱼塘环境。
事实上,几乎每一个环境污染事件都存在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损害,这是由环境本身的共享性、公共性、相互关联性所决定的。如在水污染事件中,水体污染、水质下降导致生产、生活成本增加、农作物减产、养殖水产品损失、健康损害等属于私人利益损害;水体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处于循环状态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恶化,水污染对不特定公众人身健康造成实际的或潜在的损害等属于公共利益损害。土壤污染导致农作物减产,房屋价值下降,健康损害属于私人利益损害;土壤污染造成土壤生态系统损害,地下水水量和水质改变,土壤污染给人身健康造成的实际的或潜在的伤害等属于公共利益损害。两类损害通常会同时存在,但是在救济方式上,司法途径不是唯一的方式,一些情况下,损害救济是通过自力救济和行政救济的方式进行的,尽管如此,在更多情形下,公共利益损害救济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出现救济的空白,由此,再次突显环境公益诉讼存在的意义。
环境公共利益损害责任与被告私人利益损益的关系
在确定被告承担损害公共利益的法律责任时,对于是否要考虑案中被告人私人利益的损害情况及被告人的获利情况的问题,应当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是被告获益与其承担生态修复责任的关系。本案第二被告转租鱼塘给第一被告,原为获得3万元的租金收入,实际上只获得4000元的收入。鱼塘受到污染后,根据广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作出的《环境污染损害评估报告》认定,本次事件向鱼塘倾倒不明固体污泥约110车,要恢复鱼塘的养殖功能,必须清除所倾倒的污泥,将底泥挖起清运,同时对池塘内被污染的塘水进治理,达到农用标准。污染物处理费为4092432元。从法院判决的情况来看,并未因被告获得的利益远远少于他应该承担的责任,就可以免除他的部分生态修复责任。财产权和环境权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权利,一般不能相互抵免。生态修复方面责任的大小由生态修复的复杂程度及成本决定。由于我国的民事处罚是以补偿为中心,在环境保护方面没有确立惩罚性赔偿,所以民事赔偿额大小与违法行为的程度、违法行为获得的利益没有关系。
其次是被告私人利益受损与其承担生态修复责任的关系。本案中第二被告人自身也是受害者。其私人利益应受到保护,并可以依法向第一被告追偿,但法律并不会因此而免除他对公众承担的责任。基于前面提到的理由,第二被告人的私人利益因财产污染而受到损害,但这不能成为他免于承担修复受污染财产责任的抗辩理由,因为他对于污染的发生也有过错。
生态修复案件审理的法律适用
环境污染和破坏发生后,必然会不同程度地造成环境功能和价值的破坏,这也是环境损害,救济环境损害的主要方式是进行生态修复。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经过多年的发展,关注重点已经从原告资格转变为实体权利的救济,诉讼主要围绕着救济环境损害进行,以修复生态(或者环境)为核心。然而,生态修复作为新兴的、复杂的法律救济手段,司法实践在运用这一手段时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是法律依据问题。目前法院关于生态修复的判决基本上是以《民法通则》或《侵权责任法》有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恢复原状”等民事责任的规定为依据。但是这些法律责任主要是救济民事权益,是一种私权的救济方式,而环境损害主要体现为公共利益的损害,生态修复主要为公法上的救济。所以在追究恢复原状这一责任时,必须考虑生态系统受到损害的程度,生态系统稳定和健康的基准,环境中公众的利益诉求,也就是说需要一系列公法和技术规则的补充。本案中法院在审理案件时需要同时适用环境保护立法和侵权责任立法的规定,根据环境法的规定来确定法律责任是否成立,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来确定承担责任形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法律适用的割裂,例如《侵权责任法》中无法找到救济环境损害的依据,而《环境保护法》中找不到生态修复的内容,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和《侵权责任法》,制定环境损害救济特别法和相关技术规范等。
其次是生态修复责任的承担方式的确定。法院判决承担环境修复责任的方式包括行为责任和经济责任。行为责任是指判决责任人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完成生态恢复的任务。这种方式下,金钱责任和行为责任合而为一,行为人在专业机构或者政府部门的指导下有权决定具体的修复技术和措施。无锡中院的经验认为在环境评估还不完善,经济成本难以核算的情况下,判定责任人按照一定的要求承担修复责任可以避免许多难题。经济责任是指判决责任人承担生态修复的成本费用。当责任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拒绝承担生态修复责任,没有能力或者无正当理由不能完成生态修复责任,可以由他人代为履行环境修复责任,但费用由责任人承担。昆明、广州等地法院的案例倾向于将修复责任核算为一定的费用,责令责任人支付费用。这些费用或者打入环境保护基金,或者上交国库以待将来修复使用。
确定生态修复责任后,要求责任人承担行为责任还是经济责任的问题,表面上看似是技术和能力的问题,实质上与伦理和公平也有关系,两种责任相互替代,看似平等,但是在本案中却有极大的差别。本案的第二被告已经70多岁,经济条件一般,身体状况不好,中过风,行动不便、思维有一定的障碍,在法庭上多次失控大哭。400余万元的生态修复款显然超出其偿付能力,若法院判决被告支付修复款,此案基本无法执行,达不到应有的社会效果。法庭宣判本案的第二被告承担修复的行为责任,这虽然也会面临行为人没有专业技术能力等难题,但是他可以通过争取他人的帮助,争取社会的救援来解决这一问题,留给了被告更多的选择,也留给社会各界帮助解决此事更多的空间。
再次是案件的执行问题。法院判决两名被告在6个月之内共同修复受污染的鱼塘,修复标准由环保部门审核。过期没有修复,由环保部门指定具有专业资质的机构代为修复,修复费用由两名被告共同承担,并担负连带责任。由此可见,法院将监督判决执行的责任主要交给了当地环保部门,这也是不少法院的共同做法。生态修复的周期长、过程复杂、技术性强,法院跟踪执行有诸多的难题,而环保部门是环境治理和修复的主管部门,发挥环保部门的作用既发挥了他们的特长,也是监督他们履行职责。当然,法院不能对判决的执行完全置之度外,否则会影响司法的威力和公信力。在案件执行的各个关键环节,法院都应该进行监督,发现执行偏离轨道,要加以纠正,对于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则需要采取进一步的强制措施。
主要
参考文献
[1]李挚萍,环境修复的司法裁量[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7):20-27.
[2]奚晓明.试论环境资源案的特殊性及专业化审判的实现[N].珠江环境报,2014-11-22.
勇于承担责任范文3
“用心去工作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做任何一项工作的标准。无论我们在从事多么枯燥、多么单调、多么细微的工作,都要竭尽全力,用心去做,以求得尽善尽美的结果。只有这样,我们自己、我们所工作的单位、我们的社会才会取得进步。”……
我曾经无意中翻看了《用心去工作》这本书,当时就被前言里的这段话吸引住了,之后我迫不及待的阅读了全文,随后几天我又多次翻阅了几遍,每读一回就有一种仿佛被注入了心灵鸡汤,工作颇受启发,人生顿有感悟,境界得以升华,从而深刻地领会到我局梯廊文化中那“和谐、创新、履责、感恩”主题的良苦用心和意义所在,对用心去工作、提升自我价值也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用心去工作,做一个对社会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地税干部代表的不仅是地税形象,也代表政府形象,要通过我们公正的执法,严明的纪律,踏实的作风,服务于民,惠及于民,取信于民,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形象。用心去工作,不仅仅体现在我们的本职工作中,还应该延伸渗透到社会当中。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如果能力允许,只要是能为人民服务的工作,都应该成为我们的工作,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做。对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我都乐意去做,乐意无私地帮助别人。我自觉主动倡导和践行文明、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志愿义务参加社会公共服务,在帮助别人、服务社会的同时,充实人生,收获快乐,让税徽在社会中焕发光彩,在人民群众中留下美好的形象。
用心去工作,做一个对家庭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如果说单位为我们提供了一片发挥才能、干好事业的沃土,那么家庭,则是我们每个人共享天伦之乐的港湾。对我们公务员而言,薪酬是维持家庭生活的根本保障。用心工作的人能干事,勇于承担责任,才有机会得到单位的重视,得到领导的认可和重用,事业上才有机会取得成功,而单位也会因为用心工作的人多了变得更蒸蒸日上。用心工作的人能干成事,在工作上取得好的绩效,也就更有可能得到更高的待遇,家庭生活条件也会因此而改善。用心工作的人更不容易出问题,因为他们往往勇于承担责任。在本质上,他们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头脑冷静、上进心强、生活自律、低调平和、珍惜拥有、知道感恩,保持健康的人生态度,更能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用心工作的人,在单位,是挑大梁的中坚力量;在家庭,是负责任的一家之主。工作干好了,对家庭有好处;家庭和睦了,对事业有帮助。算算人生“七笔帐”,我得出一个结果:用心去工作,家和万事兴。
勇于承担责任范文4
“你好!我找×××。”
“你找谁?×××?”
“你不是×××?!”
“不是。”
“不是×××,你为什么要接电话。”
我顿时无语,居然如此荒唐!
“不是×××,你为什么要接电话。”一时间我还真的想不出“对方”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才能说出这句话——居然能理直气壮地把责任推得这么干净,仿佛真的是我错了,我不应该接手机。但是,正常人都知道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不接通就无法知道对方是谁,更无法知道对方要找谁。所以,“对方”能够这样责问我真的是不简单,想必平素也是个推脱责任的高手。
平心而论,若不是笔者的亲身经历,我还很难相信生活中会有这等荒唐的事情,或者说居然有人能如此“不负责任”!但是,当笔者把这件事同许多公司的管理状况结合起来的时候,我又觉得出现这种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举例来说,某公司“领导甲”吩咐“下属乙”去特快专递一份重要资料给客户。于是,“下属乙”同领导确认了客户地址和姓名后,就立刻办了。没料到两天后,客户打电话给“领导甲”说没收到任何资料。“领导甲”随即找来“下属乙”询问缘由,“下属乙”再次说明资料已经按照“领导甲”确定的地址寄出,并拿出回执单证明。“领导甲”对照了回执单和自己给出的地址之后,马上意识到是自己把地址搞错了。但是“领导甲”却说:“小×,你这人做事这么马虎,地址错了怎么不打电话问我。”“下属乙”不知所措的回答道:“邮寄之前我跟您确认过地址,当时您说肯定是正确的。” “推卸责任,狡辩!小×,你这样做是不行的!”“领导甲”马上批评道。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此时“下属乙”只好忍着满肚子的委屈说:“×经理,我知道‘错’了,今后一定改正。” “这就对了,小×。做事就应该这样,要勇于承担责任。”
这是一个朋友告诉我的,也是一个真实的案例。结合本文开篇时提到的“荒唐电话”,我产生了这样一个猜测:“荒唐电话”中的“对方”如果换成“领导甲”,“领导甲”也一定会反问我类似的问题。甚至会更加无理取闹的责问:“不是×××,就别接电话浪费我的时间。”
彼得德鲁克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一书索引中有多达36处谈到“责任”,足见管理大师对责任的重视。但是,从上述的案例中,我们却只能看见“领导甲”对责任的推脱技巧,丝毫不见其有什么责任感。更荒唐的是“领导甲”还会训斥并教导自己的下属要“勇于承担责任”。可以说,“领导甲”类的人不仅拥有一种娴熟的技巧来推卸责任,而且其推卸责任的意识已经渗透到自己思考问题的模式之中,因此,“领导甲”式的人才会大言不惭地批评下属,并在下属面前高唱“勇于承担责任”的论调。可以说,这样的领导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也是不具备领导资格的。但是如今许多企业中都存有大量的“领导甲”式的人物,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为,从长期来看,一个不敢承担责任的领导必然带动下属拒绝承担责任,并直接促使企业形成一种“不负责任”的企业文化,致使企业“不负责任”。众所周知,“不负责任”的企业不可能真正为顾客着想,因而也就不可能生产出顾客真正需要的产品,进而会逐渐被顾客抛弃,最终被市场抛弃。
勇于承担责任范文5
一个人做任何工作,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能做好工作。我从事财务工作,不管我自己的能力如何,工作环境如何,关键不能忘了自己的责任,要勇于承担责任。承担责任,最基本的要求是熟悉自己的工作岗位责任,明白自己的工作范围。对自己工作责任内的任何事情,都要主动地去做,千万不要等领导来安排。同时岗位责任心体现在技能精、作风硬、讲诚信、勤于钻研,团结合作,敢打硬仗,不计得失。只要人在岗位,事情就要做足到最后一分钟。我一个财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理念,讲求诚信,珍惜岗位,严守岗位纪律,能够立足本职,以远大的职业理想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在工作实践中,敢于承担工作风险和工作压力,具有长远眼光和吃苦耐劳精神。
我有我自己的岗位责任,我的基本责任就是实现岗位责任的目标,这既是对我责任的衡量和考核,也是我在这个岗位上必须具有的“职业责任精神”和强烈的“责任角色意识”。只有这样,我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职,努力做好自己的财务工作。
要承担责任必须抓好自身建设。会计是个重要的岗位,责任重大,我一定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善管理的复合型高素质的要求对待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率先垂范,严以律己,以提高自身素质来做好财务工作。承担责任就是做好服务工作,我要把自己的全部精力与时间都毫无保留地投入到做好服务工作上,要开动脑筋,想方设法,搞好服务,获得大家的满意,把财务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全面提升财务工作质量,为企业发展当好参谋,做好内当家。
世界上最美的词是“奉献”,白云奉献给蓝天,才会那样地飘逸;江河奉献给大地,才会那样地激荡;青春奉献给事业,才会那样的美丽。作为我一名财务人员,最美丽,最光彩的是奉献自己的人生,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财务事业,奉献给企业壮丽的发展历程。
奉献人生的基本体现是爱岗敬业,是通过爱岗敬业达到奉献人生的目的。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爱岗敬业是我们每个员工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对我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我们爱岗就是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敬业就是要用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就是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把工作做好。
我们要把爱岗敬业当成自己生命的最重要部分。爱岗敬业是衡量我们员工的首要标准,因为他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我们应该抱着“感恩”的态度去工作,既然企业给了我们工作的机会,给了我们发展空间,企业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每个员工都有责任、有义务去做好每一项工作,每个员工都应该为企业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时刻牢记:爱岗敬业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自己尊敬自己的一种表现。
我们要把爱岗敬业视为成功的阶梯。世界上只有平凡的人,没有平凡的工作。做任何一项工作,重要的不在于干什么,而在于怎么干。企业没有一大批爱岗敬业的员工,就无法开展生产,就难以支持经济发展,就不可能提高经营效益。爱岗敬业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是我们个人成功的阶梯。
勇于承担责任范文6
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呢?
1、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认识上、工作中以及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行为规范。不要对自己放松要求,不要今天的事情留在明天处理,只有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够不忘初心。
2、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学习是接受新事物的必要途径,静心学习理论知识,学透、弄懂其中的含义。
3、坚定信念,提高修养。在生活中工作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注重加强党性修养,锤炼良好的工作作风,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不断增强自己的政治定力。
4、时时刻刻警醒着自己,当初的誓言是什么,当初的决心是什么,当初的想法什么。人在诱惑里很容易迷失自己的本性,所以说,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远离诱惑,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5、脚踏实地的工作。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坚持脚踏实地的完成,对自己做的工作都要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