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纪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课堂纪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课堂纪律

小学课堂纪律范文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A-

0071-02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每一节课,教师都希望课堂纪律良好,师生和谐互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课堂上往往会有个别“捣蛋鬼”违反课堂纪律,如交头接耳、传递东西、偷看课外书等,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违纪行为,教师应快速作出反应,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办法,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主要原因

要调控好课堂纪律,减少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违纪行为,教师首先要分析产生违纪现象的原因。小学生的情感稳定性和控制能力一年比一年增强,但是自我意识也随之增长,教师要把握好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准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

(一)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自控能力不强是产生课堂违纪行为的最直接原因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课堂违纪原因主要有:首先,每个学生都存在特殊性和差异性,在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有些学生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较强,对教师讲授的知识掌握较快,对已掌握的教学内容失去兴趣,便容易出现课堂违纪行为;而有些学生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这一部分学生学习困难,跟不上班级整体的学习步伐,久而久之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厌学,课堂上也只是应付了事。其次,学生控制情绪的能力存在差异。情绪稳定、自制能力较强的学生,一般能较好地遵守课堂纪律;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受刺激、发脾气,一旦对课堂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或者认为教学重复等,就会对课堂教学产生排斥心理,出现课堂违纪行为。

(二)教师在课堂上不当的引导也是产生课堂违纪行为的重要原因

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教育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的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倘若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较差,没能有效管理课堂,就容易出现学生课堂违纪行为。主要存在以下四种不当的引导方式:第一,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违纪行为不管不问,采取忽略回避的态度,只要学生不是太过分地胡闹都一概不管,这是变相地支持学生在课堂上违纪。第二,教师没有科学的课堂管理办法,滥用惩罚方式来维持课堂秩序。对一些调皮的学生,有些教师动辄点名批评或罚站,以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但往往适得其反,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愈演愈烈。我曾教过一名已步入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因以前经常在课堂上被某位教师点名批评、罚站、辱骂,表示一辈子都痛恨那位教师。可见,只采用严惩办法是不会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第三,教师教学水平差,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起来索然无味,随之就会产生注意力分散、打瞌睡、搞小动作等行为。第四,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存在差异。有些教师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那些较自觉学习的学生,忽略了学困生和“捣蛋”学生,致使其产生失落感,希望通过制造一些小麻烦来“为难”教师,引起教师和同学们的关注。

二、有效调控课堂纪律的策略

分析了产生课堂违纪行为的原因,接下来讨论教师如何改进引导方式,有效调控课堂教学纪律。

(一)改进教育方式,增进师生互信

作为教师,无论是人品还是学识,都必须得到学生的认可。一旦学生认可、钦佩教师,就容易信服教师的教导。反之,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故意与教师作对,扰乱课堂教学秩序。因此,教师要努力改进教育方式,赢得学生的信任。

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地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长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也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随时调整教学方式。在教学时,教师要全身心投入,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用眼神与学生交流,达成默契。授课时,教师要给学生留足思考、交流的时间,即使学生的想法与自己的不符,也要充分考虑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特点,与学生进行发自内心的交流。

其次,在课堂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严慈相济,既尊重和信赖学生,又要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提出严格的要求。发现学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犯了错误,教师要及时对其进行教育。在教育学生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对于个别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当行为,如果不是学生故意所为,教师要用幽默的语言去化解,对学生多一些理解和宽容。

最后,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无论学生成绩好坏,调皮与否,教师一定要公平公正地对待,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要坚持原则,奖惩分明,既不包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错误,也不能对成绩差的学生心存偏见。

(二)灵活运用调控方法,提高课堂管理能力

课堂并非总是波澜不兴的,随时会发生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突发状况。在应对突发状况时,教师要发挥聪明才智,灵活运用多种方法适时适当调控课堂纪律。常用的课堂纪律调控方法有:

目标激励法。指导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并帮助学生努力实现既定目标。有了学习目标,学生就会有目的地听课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更为专注。在指导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时,要考虑到学习目标应符合学生实际且具有挑战性,要略微高于学生过去所取得的成绩。在学生完成目标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奖励,如课堂表扬,在作业本上写肯定性的评语等,这样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提高学习积极性。

声眼并举法。语言、声调是教师组织教学、处理某些问题行为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和声调的变化,如声调的高低等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当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教师可加重语气和提高声调,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当学生有违纪行为时,教师可突然停顿,或者降低声音,给违纪学生以暗示。在注视学生时,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目光是善意的,学生就会自觉地进入到正常的学习状态中。

肢体提醒法。当教师发现有学生在玩东西或做小动作时,教师可有意无意地走到该生旁边,摸一摸他的头,轻轻敲一下他的课桌或轻拍其肩膀,给他提个醒。这些小小的举动,不易被其他同学发觉,既不伤违纪学生的“面子”,又能纠正学生的违纪行为。

榜样效应法。教师要多采用“大拇指教学法”,当发现哪组或哪些学生表现较好时,要给予鼓励,适时地伸出大拇指,既是给表现良好的学生一个无声的奖励,也是告诉其他学生要向表现良好的学生学习,发挥榜样示范的效应,让学生向先进学习,向先进靠拢。

警语激活法。当教师发现学生不注意听课时,可以突然向他(她)的同桌发问,所问的问题是刚讲过的,同桌的同学肯定能够解答,违纪学生就会受到刺激,不敢再有违纪行为。同时,教师还应在平时集训一些警示性短语,让学生形成条件反射,如当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在授课过程中突然喊“一二三”,学生会随口齐声回答:“不讲话。”采用这种方式,可刺激学生的大脑神经,活跃课堂气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课堂纪律范文2

一、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纪律的定位和现状

在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师生角色的重新定位、以及教学过程和结果的双向评价体系、多形式的教学手段与模式运用表明,传统概念中的美术课堂纪律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呈现出颠覆性的变化。当课堂纪律不再以“洗耳恭听”的灌输式教学要求为标准时,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小学生幼稚的天性以及个性人格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张扬。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限于不同环境及对课堂纪律的不同理解,对小学美术课堂纪律“活”与“乱”的适度拿捏尚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直以来,严格的课堂纪律被认为是教学效果的前提,但不能以牺牲小学生童真的心灵和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为前提,尤其美术教育,他们需要在老师的带领下形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养成共同分享快乐与成功的集体意识,培养良好的个性人格。鉴于此,对课堂纪律就更加具有目的性和操作的主动性。

二、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与活动方式的设计是课堂纪律的保证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在新课标下如何做到“活”而不“乱”是对美术教师对课堂纪律管理和“过程教学”的根本考验。其中最关键的是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方式的设计。

教学内容的制定要因对象而定。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势,充分将教学内容生活化,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征,将内容转化为学生生活、环境贴近的现象或文化,增强学生对内容的亲近感,由兴趣而关注。在内容活动方式的设计上,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过程,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尽力把他们的注意力与行为统一到教学活动中来,强化纪律保证作用。在丰富的观察感受、情感体验、想象创造等一系列具体活动中,达到活动方式与教学目标的有效统一,提高美术课堂学习质量和效果。

三、师生互动与“问题”设置是解决纪律偏离主题的手段

师生互动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最好手段。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提要求、问问题、谈观点、解质疑,使学生在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既拓宽了知识面,也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在教学环节中的问题设置,对学生而言不仅只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及关键所在,而且是集中学生围绕主题活动的纽带,更是纠正学生基于活动偏离教学主题的有效方法。巧设疑问让学生跟着教学设计思路活动;在问题纠结中思考,让学习活动在师生的良好互动中有序地进行。

小学课堂纪律范文3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1、厌烦。安排的教学内容学生不感兴趣或教学内容太难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语言平淡或声音偏低,示范不规范,成功率不高,器材布置和教学组织混乱,互相干扰,导致学生对教师有成见和偏见。学生感到厌烦,因而寻求刺激,以示不满,从而影响了教学。

2、挫折与紧张的发泄。对于教师所提出的各种要求,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学生顺利达到老师的要求,有的经过努力也达到了要求,而有的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则连遭挫折,面临失败威胁,这样使学生紧张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发泄。如:学生因练习某个技术动作失败,面临老师的批评时,就会产生心理不平衡而紧张,最后导致发泄为突破口。从而影响了课堂纪律。

3、寻求注意与地位。一些能力差的学生,发现自己无法从学习上或比赛中获得老师和同学承认时,常以寻求某些问题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争取在班级中的地位。或当某些同学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比较突出时,就想在同学面前随心所欲地自我表现一番,以致影响教学秩序。

处理方法:当以上三种情况出现在课堂上时,教师不宜停止教学而去公开指责学生,可以采用给予信号,邻近控制、暗示制止、以静制乱,课后谈心等方法来解决。并尽量在生活和教学中多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设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欲望,尽量使教学环境理想些。同时在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性。对学生加强思想品行教育,使学生自觉地遵守纪律。

二、教师方面的因素

1、要求不合理。有的教师要求过高、过严,学生忙于应付,稍不注意,就违反了课堂纪律或因练习不当,完成不了任务受到教师训斥,结果使学生对体育课越发不感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兴趣逐渐减退,之后产生了紧张发泄,从而影响了课堂纪律。反之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上课只要不惹事生非,一概不管不问,造成了课堂纪律淡散,导致事故一连串。

2、惩罚手段不当。处罚也许会迅速见效,但时间长了,并不能增强学生纪律性,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怨恨情绪,严重了会产生攻击,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急于处罚学生,要好好想一想是什么促使他们犯这种或那种过失的,那么就可相信他们会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变的”。

小学课堂纪律范文4

摘 要:在以信息化为主要特点的现代社会,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小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的水平差异和学校、教师对这一课程缺乏重视的现象,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较为突出的两大问题。在对备课环节和课堂练习环节进行重视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方式加以优化,是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这一现代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小学教学领域,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的重要基础课程。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现状

1.对信息技术课程缺乏重视

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来看,指导学生正确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大目标,这就要求学校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要在不断开拓学习领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提升。但是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来看,缺乏经费投入的问题,成为影响这一课程教学工作的一大重要因素。在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对升学考试科目的过度关注,也让计算机教学在小学教学中陷入了边缘化的境地。在学校和教师对信息课程缺乏重视的情况下,教师对这一课程的备课工作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也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2.学生水平的差异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一些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而言,他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应用。

二、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

1.对备课环节进行重视

备课是课堂教学工作中的一个基础性环节,在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措施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对备课环节的关注,是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采取的一项有效措施。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特殊性来看,由于这一课程主要是在学校的计算机教室进行的,教师在对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教学方法问题进行确定以后,还要对机房的安排问题和计算机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解。除此以外,一些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课外素材的收集工作,也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在对“制作板报”这一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一位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搜集一些板报的制作内容,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在对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板报制作的有效方式进行讲解以后,W生很快就利用手中的材料完成了板报的设计任务,教师也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了及时的总结。另外一位教师由于课堂准备相对不充分,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利用机房的计算机临时搜集板报材料,在课堂时间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很多学生都未能在课堂上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

2.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

活泼性、积极性和好奇性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为了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进行有效提升,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特性入手,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情境教学的应用,就是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的一种可行方式。例如,在对“建立文件夹”一课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对情境教学法进行应用,针对不同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性,教师也需要从课堂练习入手,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针对一些计算机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额外的练习任务。

3.对课堂教学纪律进行关注

在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的过程中,课堂纪律也是教师无法忽视的一个问题。在好奇心这一天性的影响下,学生在小学阶段往往会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好奇心理,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过度放纵,势必会对教学工作产生不良的影响。对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也需要扮演课堂纪律维护者的角色。很多教师在一些学生故意影响其他同学学习的情况下,往往会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同学进行指名道姓地呵斥,还有一些教师会对在课堂上影响课堂纪律的学生进行体罚,这些措施都是不可取的。在学生自尊心受到影响的情况下,简单粗暴的管理手段可能会让师生之间的矛盾出现失控的局面。对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发现个别同学对课堂纪律构成影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悄悄走到学生身后对其进行警告的方式,制止学生的行为,也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以后,将学生带到办公室进行说服教育。

总之,对学生理论知识理解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对备课环节和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小学课堂纪律范文5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一台电影的开始,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力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要讲的内容,通过作品的演示导入课堂教学,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以此触动学生的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二、挖掘潜能,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多年来的应试教育,其教学结构就是以老师为主导,教师主动的施教育者,是教学过程的权威,教师通过口授、板书等形式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作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用耳朵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笔者认为教师需要创造性地教,才能使学生创造性地学。学生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依赖于教师创造性设计教学过程。如果教师经常合理地设计一些创造想象的任务,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一定能有所提高。学生在兴趣的参与,在积极性的刺激下,创造性地完成了任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需要一定的情境或条件。这种情境或条件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去创设。如在电脑绘画的教学中,笔者经过分析教材发现:画圆,画矩形,画圆角矩形的方法是一样的。于是本人只详细讲解了圆的画法,而讲矩形、圆角矩形时只提了一句:方法与画圆一样。后来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由画圆的方法而掌握其它两种图形的画法。

2.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经常用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究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探究活动。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能力。

3.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人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其实,小学生感到学理论难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影响更大。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是搞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度,为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如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难的问题不应提问差生,以免他们由于答不出而处于尴尬的境地,从而产生自卑感。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此外,老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质疑,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好奇心,并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充分肯定。

三、巧设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都对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更好地组织课堂纪律而烦恼。因为学生是很好动的,他们不总是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加上教师不可能对每台计算机都进行实时控制,课堂纪律可想而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也是学习知识的源动力,我们应该加以保护,并正确地进行引导。引导的关键措施就是巧妙的设计练习,所以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趣味性。很多老师不注意练习的趣味性,认为完成练习只是个普通的动作技能的强化过程。其实有趣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有了学习的欲望才能将学生吸引到你要讲的内容上来。比如在讲Word中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和自选图形时,按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不是孤立地介绍各部分的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而是将所有内容设计为一副图文并茂的电子贺卡这一具体的任务,教师通过讲解如何制作这幅贺卡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授课顺序就是制作贺卡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然。如果每节课都给学生下达具体任务,学生就有一种必须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在自己去操作、尝试、创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从而充分激发起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但要注意的是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尽可能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实用性、可行性的任务,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针对这样有趣的练习,学生会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小学课堂纪律范文6

计算机技术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人们的各种教育观念在不断更新,计算机教育的内涵也在日益丰富。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应当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如何优化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大胆尝试、不断创新。

一、利用导课技巧,创设良好情境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导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它包含了教师的智慧,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不好的导入则窒息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一种消极的心理定势,成为教学成功的障碍。

1.导课要有针对性

具有针对性的导课才能满足学生的听课需要。好的导课既要针对教学内容,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

2.导课要有启发性

富有启发性的导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都有体会,当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起来后,那么这种带有感情的脑力劳动不但不易疲劳,而且反应敏捷,所以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就要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3.导课要有新颖性

具有新颖性的导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新颖性导课往往能出奇制胜,但切忌为导课而导课。

4.导课要有趣味性

具有趣味性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趣味趣味,既要有情趣,又要有意味才好。学生笑过之后,要能引起进一步的深思。

5.导课要有简洁性

具有简洁性的导课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课堂教学的导课要精心设计,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间距离。

二、应用项目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讲授Photoshop这门课时,现有的教材,大多是按照课程体系的逻辑顺序进行编写的。通过社会调查,我们发现,用人单位通常使用Photoshop做一些实际需要的项目,如海报、广告等,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用人单位反映,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足,不少学生会技法,却无法完成工作项目。所以我从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以社会需要的典型项目为核心,将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理,根据典型项目和重组后的知识点重新组织教材,编写了《Photoshop7.0设计与创作》一书,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都围绕一个个完整的项目,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注重学生亲手操作、亲身体验,强调学生全程参与,重视每个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制作等实践活动获得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校学生在2005年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技能大赛中取得了团体总分全省第四名的好成绩。在2006年辽宁省中等职业学校“二维动画设计”技能大赛中取得了团体总分全省第三名的好成绩。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多媒体进入课堂后,老师板书、作图等工作量减少了,节省了时间,优化了效率,使课堂信息容量大增,教学节奏加快。老师如果一味的满堂灌,会产生学生“吃”得下,但“消化”不了的现象。这样一来适得其反,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有机会、有时间对所授内容作出判断、比较、分析、综合应用,从而得到充分吸收和消化。计算机信息贮量大,处理迅速,具有良好的工作界面和人机交互功能,这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构建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系列性、针对性的练习。比如在练习中编出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让学生进行单机练习、人机对话,这些软件可以反复使用,并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而且,在学生答对问题时,电脑会给学生“笑脸”或“掌声”,使学生得到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答错问题时,电脑会提醒学生,并给予必要提示,通过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即能及时加强练习、巩固知识,又能及时得到反馈,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早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使师生之间能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令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四、讲究提问设计,激活学生思维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突出授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有选择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上,使自己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向学生提出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问题。如何使问题成为教师驾驭课堂的有效手段?

1.问题设计的目标要明确

课堂问题包括新课导入的问题、学习指导性问题、知识理解的启发性问题、触类旁通的发散性问题、归纳总结的聚敛性问题和温故知新的复习性问题等,问题的设计应根据教学目标有选择地设计。

2.问题设计的层次要清晰

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按照教学程序、课堂结构精心设计。所设计的问题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体现出层次感。

3.问题设计的难度要适当

课堂问题设计必须做到难易适度。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需求。

4.问题设计的角度要新颖

为避免学生感到乏味,同样的问题可变换角度提问,使之新颖奇特,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总之,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把学习的理论知识切实地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总结、反思、改进,逐步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上一篇明媚时光

下一篇家具销售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