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爱祖国的手抄报简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爱祖国的手抄报简单范文1
一、激发差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思想教育
很多差生之所以学习困难,是因为他们不理解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在行动上缺乏自觉性,所以,我对这些语文差生进行了这样的思想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是每个人必须接受的教育,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基本品质。一个说起话来头绪不清、写起文章来错别字连篇、读起报来困难重重的人,是难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发展的。我还讲一些因缺乏语文素养而闹笑话或酿悲剧的事给他们听,使他们在笑声中或深思中提高认识、明确目的。另外,我还利用各种课外活动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如,参观采访、参加比赛、给报刊投稿、社会调查等,只有学好了语文,才能学好其他学科,才能为将来的成才打下基础。平时在校应经常把学生叫到身边交谈,在“闲谈”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
二、多鼓励、多表扬。对差生进行赏识教育
不能因为差生暂时成绩差而歧视他们、“抛弃”他们。相反,应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表扬。可以从课内外选讲那些天资较差、反应迟钝,但通过勤奋努力照样成为演说家、文学家的生动事例,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课堂提问时,一旦差生举手,便笑脸相迎,并以“好!”“回答得不错!”等话语激发其自信心,差生回答正确,及时表扬,即使回答有错,也可从态度、声音等方面予以肯定,慢慢地他们就会树立起自信心。差生的作文只有一段、哪怕一句写得精彩,就可念给全班同学听。每次小测验,差生成绩稍有进步,就应特意表扬、鼓励,还可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如一本练习本)。
三、培养差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把差生置于提问对象中,把单独回答问题的机会(包括上黑板书面回答)更多地留给差生,从简单的问题入手,从易到难地“逼”他们动脑筋。作文互批时,既有优等生替差生批改、写评语,也让差生为优等生批改、写评语。作文评讲时,既要读优秀生的作文,也要读差生的作文(当然不公布姓名),让大家一起来评议,指出其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有的差生字写得工整,应让这种学生积极参与黑板报、手抄报的编写工作;能说会道的差生,让他当联欢会的主持人、辩论比赛的辩手等;思想品质好的差生,建议班主任让他试着管全班的纪律……由于差生获得了很多的参与机会,看到了自己在语文方面的长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了。
四、实行个体教育,因材施教
语文教师必须经常检查、督促差生的语文学习。譬如,语文课堂记录本定期检查,如有重要内容漏记或书写错误,则督促其及时补充或纠正。阶段性测试后,老师和差生共同细致分析试卷,找出错误的原因,制订相应的措施。差生的写作,必须达到基本要求,否则重写,直到符合基本要求(如字数方面)为止。差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当,语文老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其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其正确的学习习惯。差生的作业错误较多,独立订正有困难,语文教师应尽量当面批改,可达到边批边个别辅导的双重目的。另外,对差生的要求在速度上先慢后快,在内容上先易后难,在方法上要先打基础后提高,总之,要做到因材施教。
爱祖国的手抄报简单范文2
【关键词】新课改;学生 ;语文素养
执教几年以来,很多学生常会问我,“老师,我爱学语文,写作阅读功底也不错,为什么考试考不好?”其实,语文课的学习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课程学习,还有很多语文素养培养的问题。《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散性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一、抓住语文课堂,着力促发学生的思维素养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师研读教材就要把握好文本,寻找文本背后的“张力”,把握课堂教学,寻求课堂教学的“张力”;学生读教材,其实就是与文章中的人物,文章的作者进行对话。这背后就是思维的碰撞,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思维的培养。
其次,抓住课堂的阵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探讨,加强了对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抓好课程技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语文的学习固然重在感悟,但教师适当的学习技法点拨也很重要。如何让学生体味语文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魅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出情感:把学生培养成情感丰富的人,要让学生学会有魅力地流泪。教师备课时备情感,找出教材情感点,教师用整个身心去体验课文情感,摸清学生的情感点。把握教学艺术,在学生情感点与教师、教材情感点不一致情况下引导和促成三者之间产生和谐共振。其二、教出独特美感:教出并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美、意象美、意境美、思路美、文化美。课堂弥漫着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美,感兴学科需要感应,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其三、教出语感:教出学生对字、词、句的敏感,是要让学生学会通过字、词、句字面/字典意义到深层象征意义都要靠读。
三、抓好语文课程,及时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
语文素养是学习所有课程,所有科学知识,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仅仅依靠教材,学生要提高能力是很困难的。所以,语文课程教学中的能力素养。既要加强课内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又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的综合能力。
从课内来说,重视课前三分钟活动,把课本的内容向课外迁移。 从课外来说,让学生在一种“语文化”的浓浓氛围攻中学习,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挖掘了他们的潜力。
同时,要营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周记选评,办设班刊,评论生活要闻,进行假期社会实践,办手抄报,开展研究性学习等这些都必不可少。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语文主要的不要靠传授知识,接受系统的训练,而是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靠感悟学习获得。
四、抓住课堂内外,重视提升学生的人格素养
古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教育的终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人格,为社会培养有健康人格的人材,也就是借助人类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和文化价值去发展个性,形成伦理、道德、心智、身体全面发展的人。语文学科是实现学校教育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主要方式有:
1.挖掘语文教材的人文性内涵借此来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起近《我与地坛》,与学生一起体会沉沉的母爱,体验史铁生破茧成蝶的心路;走近《物种起源导言》,与学生一起感受达尔文为科学的严谨、奉献精神,学习了解《物种起源》的来龙去脉;走近《祝福》,与学生一起同祥林嫂共历命运的波波折折,感受着鲁迅严峻深刻的伟人情怀;走近《鸿门宴》和学生与末路英雄项羽共抒胸怀,深味着司马迁的良苦用心……
2.借用写作的自主性,以此丰富完善学生的人文情怀
利用周记,让学生自由抒发心灵感悟借用作文,加强写作技法的训练,利用假期,布置学生给父母写周记,考察积累延川文化的第一手调查资料。
总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创造能力,提高认识水平,发展个性,使学生成为21世纪社会需要的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与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是每个教师必须要作好的工作。更需要广大语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观念,不断钻研教学艺术,认真研究学生特点,紧跟时代步伐,勇于探索,勇于实践。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爱祖国的手抄报简单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 培育诗心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经过千百年的沉淀,传承下来的古诗词句可谓字字玉玑,它是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是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最好教材,对于学生认识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达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熏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诗词教育,致力于培育诗心,而不在于培育诗人,更多地着眼于提升青少年的文化素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弘扬古诗词文化,让孩子们拥有一颗“诗心”呢?
一、从兴趣培养入手,让学生亲近诗词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换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兴趣来源于美的享受,正所谓乐在其中。所以,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和欣赏古诗词之美,让他们情绪为之兴奋。如运用挂图、诗配画等直观教学过程,有利于相应诗词内容的视觉形象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深入学习诗词的兴趣。文字是抽象的,图画是形象的文字,采用“吟诗(词)作画,以画讲诗(词)”的方法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可感的图画,符合儿童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符合古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教学《草》时,教师让学生画一画草的枯荣,画一画藏在土里的草根,画一画春风一吹,小草又冒出地面的情景。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生活经验,在画一画中理解了诗的意思,感悟到小草的顽强的生命力。再如,在教学诗词时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音律美。同时,在平时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可以多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代大诗人、大词人的生平事迹、生活年代也可以加以介绍,加深学生对古代大诗人、大词人的了解,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从诗词积累起步,让学生乐学诗词
在古诗词教学中如果没有积累,学生古诗词的仓库就会贫乏,学生的古诗词泉流就会干涸,那么弘扬古诗词文化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积累是提高古诗词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弘扬古诗词的手段。因此,在古诗词训练中,要重视学生的古诗词量的积累,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词,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词的精华,得到古诗词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达到思维和能力上“质”的提升。教学中,我们可以坚持每课一积的原则,每节语文课前5分钟诵读一首新的古诗词、定期让学生制手抄报,内容以生疏的古诗词为主,有效的将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相结合。
三、注重诗词诵读,优雅学生个性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词诵读教学是经典诗文教学的独特优势。重视诗词的诵读教学,无疑可以使学生感悟到经典诗词的语言特色,并逐渐内化其中高尚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使他们的文化底蕴日渐厚实。教学中可以采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自读、小组读、男女对读、表演读、集体读等多种形式进行诵读训练,以便使学生读起诗词有流畅之感,获得成功的喜悦。诗词是凝练的语言艺术,内容高度浓缩,内涵极其丰富,需要反复诵读,才能了解诗意、体会诗情、领略诗境。诵读可以贯穿在整个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学要点是教师精讲品与读的要领,要让学生读熟读透,要在朗读中品味,要在诵读中领略诗境。
四、注重诗词赏析,理解诗词内涵
其实,要想古诗词文化得以继承和弘扬,我们不要只停留在积累、诵读的阶段,更应让学生去尝试赏析。从赏析中去感受古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意境的幽怨、哲理的深刻、鲜明的节奏。能达到质的飞跃,使古诗词文化得到真正的继承和弘扬。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字词理解入手,逐渐过渡到名句的赏析,再到整首诗的赏析,通过赏析诗歌,使学生真正理解诗歌的内涵,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达到知识积累和情感陶冶的双重目标。很多古诗词的内容富有生活情趣,蕴含着哲理美。若引导学生尝试品味古诗词所描述的意境,再把它表演出来,既符合学生好动的特点,张扬学生的个性,又能让学生深入体验作者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再现诗中的情境,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例如一组学生这样表演《赠汪伦》:两个学生扮演船公,一个学生扮演李白。李白跳到船上,忽然听到岸上有踏歌的声音。李白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学生扮演汪伦,两个学生扮演仆人。他们一边拍着手,一边用脚打着节拍过来了。李白与汪伦拥抱,李白说:“兄弟,多保重啊!”汪伦洒泪说:“今日相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五、善于引用诗词,增强表情达意效果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在学习、生活中引用,古诗词的学习也不例外。要想古诗词得以继承和弘扬,必须把重点放在生活、学习中的引用。如说话、作文我们都可以恰当的引用古诗词名句。例如“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告诉我们新事物的产生总是包含在旧事物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多少知心朋友所吟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可表达我们的思乡之情等。这样可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为学生们的作文增加亮点。
总而言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古诗词的教学,正确把握古诗词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诗心”与语文教育产生美丽的碰撞,让学生爱上古诗词,从而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让古诗词文化得以弘扬。
参考文献
[1] 夏五成.《开拓古诗词欣赏教学的广阔道路》《广西教育》,2010年第6期p.37-38》.
爱祖国的手抄报简单范文4
一、认清写字现状,走出汉字书写边缘
回首小学的写字教学,着实令人汗颜。社会误以为电脑打字足以代替手写;学校的写字课成了语文教师的“殖民地”;学生则认为只要成绩好,字写得好坏无所谓。种种原因最终导致了学生字写不好,写错别字,甚至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写字教学的处境令人担忧。《光明日报》曾展开“从手写汉字看文化传承系列报道①-⑥大讨论”,呼吁全民拯救汉字书写。
二、依据字理熟记字形,感受形体之美
汉字源远流长,它起源于象形,表现于图画。古人将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描画出来,创造了“象形字”,它的字形就像它要表意的事物的样子。如“火“字是燃烧着的火焰。点、撇、撇、捺就是火焰的样子。“川” 是向前流淌的河流,这三笔就像流淌着的水。前印度总理尼赫鲁曾说:“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它的每一个字就像一首诗、一幅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故引导学生依据字理,可以情趣盎然地认清字形,并从中感受汉字的形体之美。
案例:学习“阳”字
师:(在黑板上画三座连绵的山简笔画)这是什么?
生:是山。
师:(在山的上面画一个火红的太阳)这是――
生:太阳。
师:太阳从山上升起来了。看到这美丽的景象,古人创造了一个“阳”字。
师:看,左边的“阝”横倒着像山岭,横撇弯钩是山岭的轮廓,一横是地平线;右边的“日”是太阳,它从山上升起来了。
案例二:学习“瓜”字。
师:(出示瓜儿挂满藤蔓图)
生:(惊讶)好多瓜呀!
师:这瓜挂在哪里呀?
生:(上黑板指着藤蔓)在这里。
师:对,这是瓜儿的藤蔓,一个个的瓜儿就挂在藤蔓下。
师:古人是怎样写“瓜”字的呢?(出示 )仔细看,瓜在哪?藤蔓在哪?
生:(指对了)
师:(出示“瓜”的楷体字)今天,“瓜”字是这样写的。我们一起来书空。
生:书空笔画。
师:大家猜猜,“瓜”字的哪些笔画是藤蔓?
生:第一笔撇,第二笔竖撇和第五笔捺都是藤蔓。
师:(指着字的笔画)第三笔竖提和第四笔点就像挂在藤蔓中间的一个瓜儿。
依据字理,适当运用简笔画,激活了学生记忆的形象思维。学生准确地理解了“阝”是指“山岭”,而不是指“左边的耳朵”;“瓜”是藤蔓上结着的瓜,学生深深地感受到汉字不再是枯燥、抽象的笔画符号,汉字的每一笔都有着丰富的意象。
三、渗透字理,规范书写,培养良好习惯
汉字字形优美、端庄,笔画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结构疏密得当、错落有致,严谨而又富于变化。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发掘汉字本身美的因素,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还必须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1.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在课堂上(低年级)只要是提笔写字,我都让孩子念口诀:脚平肩平背挺直,写字做到“三个一”(手握笔,一寸间;胸离桌,一拳头;眼看纸,一尺远)。通过简单的儿歌来强化书写的正确的姿势,从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写好基本笔画
庞中华说:“写字首先练好汉字的8种基本笔画。”运用字理可以加深对笔画表意特征的理解,从而对书写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写“木”时,创设语境:这是一棵高大挺直的大树。一横长长平平过,一竖就像直树干,稳稳压着竖中线;枝干茂盛向外伸,一撇一捺写舒展。
3.遵循字的组构规律
写好基本笔画后,要借助田字格确立字的间架结构。独体字由笔画组构而成,写时要注意笔画的相接、相离与相叠。合体字由几个部件组构而成,写时要关注字形。可教给学生观察字形的方法:一看宽窄,二看高矮,三看笔画。如上下结构的字,大都呈上小下大或上大下小之形态。写“讠扌亻”等作为偏旁的字都是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半包围的字注意关键笔画,如“辶”的捺要舒展够长,才能托住整个字。
4.遵循笔顺规则
每个汉字都有各自的书写顺序。按笔顺书写能够顺应手腕的生理机能和汉字的构形原理。案例:学习“燕”字。
师:(多媒体出示飞燕图)
师:古人把燕子展翅向上高飞的情景描绘下来,就创造了古体文字“燕”,后来演变为今天楷体的“燕”字(出示古体字图和楷体字)。
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与汉字笔画之间的一一比对关系)“廿(niàn)”是燕子的头,“口”是身子,“北”就像翅膀,“灬”则是尾巴。
师:(指导书写)写这个字就像在画画,先画燕子的头,然后是身子,接着是它左右两只翅膀,最后是燕子剪刀似的尾巴。
运用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遵循了汉字的笔顺规则,让写出的字形平衡、匀称、凝聚。
5.学会造“势”,力求美观
《课标》第三学段对写字的要求已提高到“力求美观”。字如何才能写美观呢?广西书法家杨万全说要“学会造势”,“势”即对比。一主次分明,突出主笔,二要注意宽窄,三要疏密得当,四要空白均匀,五要收放自如,六是纵横连断。写独体字要突出主笔,如“前”字是顶横作主笔,“金”字是撇捺作主笔,写时主笔稍长(舒展),整个字才稳当、美观。写合体字则根据结构及笔画特点来造“势”。如左竖往右靠,“都”字的第二笔竖要往横的右边靠。又如底横往上推,“研”字“开”的第二笔横要往上,写在竖的三分之一处,做到中宫收敛,四方辐射。再如笔画连断,“站”字“立”的点与横相断;撇与上横相断,与下横则相连。在“造势”中感受汉字结构的疏密得当,笔画的变化之美。
6. 练习巩固
实践出真知,否则就是纸上谈兵。据说怀素为了练好《千字文》,竟足足练了八百本!课标强调:“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学生经过反复描红、临写、仿写,才能熟练把握书写动作。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写字时,学生严谨细致、静心思考的学习习惯也会逐渐形成。
爱祖国的手抄报简单范文5
【关键词】感教育 高中 生物课程 教学改革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b)―0065―01
1 研究背景
2003年4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颁布,成为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和教学改革的准绳。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学中要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强调了学生的态度情感教育。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应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予以重视与渗透。随着新课改的呼声渐高,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开始研究学生的情感教育。本文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情感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迎合国家新课标教学改革,在笔者教学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浅析了应对策略与方法。
2 现存问题
在目前国内教育体制下,由于高考的压力影响,通常各高中生物课教学的主要目标还是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生物学知识,以求在高考中获取更多的分数。于是,情感教育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被边缘化。在繁重的学业压力面前,专门设置课节单元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情感教育是不现实的,所以情感教育的教学形式以渗透教育为主。经过笔者调查,历经多年改革,有关情感教育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的渗透问题仍然停留在表面化阶段,对新课标的贯彻落实实质性进展较慢。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情感教育与教学内容脱离,比较牵强。
3 对策研究
情感教育明确的列入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中,需要教学工作者引以足够的重视,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过程来渗透、培养。
3.1在教学设计中渗透情感教育设计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都应该体现出知识、能力、情感的教学目标以及相应的教学环节、教学手段和方法。情感教育内容以爱护生命、保护环境、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科学观等作为教学重点。通过情感教育,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正确的科学精神、健康的生活态度。
3.2在评价考核中渗透情感教育考察
新课程必将引起评价考核内容的改变,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可以在评价考核中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和生存形态。考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试题通常以开放性题目居多,让学生通过正确的观点陈述、科学分析、反思总结,综合评价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3创建耳濡目染的教学环境
耳濡目染的教学环境渗透情感领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过程。在高中生物课程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树立和谐的言行、要树立科学的言行、要树立正确批判的言行,要树立积极向上的言行,发挥教师积极情感所具有的感染作用,以达到熏陶、引导、培养学生情感的目的。
3.4挖掘教学素材激感教育
挖掘生物科学领域教学素材,有很多科学发展史、有很多勇于实践、顽强拼搏、甘干奉献、热爱祖国的精神及人物事迹。这些教学素材不仅能从科学发现的研究方法、思维品质、观念等方面理解科学模式,而且能对学生进行相关情感教育。
3.5拓展情感教育教学手段与方法
高中生物课情感教育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要丰富多彩,可以通过讲一个生物科学领域的故事、穿插一个典故、剖析一句成语、运用一句经典名言、观看一幅图片、观看一段视频音像、组织开展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使教学过程生动、具体、形象,避免程序化、简单化、枯燥化的牵强。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恰当时机进行情感态度教育,就课堂上随机的一言一事,及时进行表扬弘扬、批判纠正。
3.6加强实践活动渗透情感教育
组织策划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例如:利用板报、墙报、手抄报等形式,选登环保题材的摄影作品、数据统计、文学作品、漫画美术作品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义;通过相应题材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报告会等形式渗透情感教育;通过参观、调查、实习、种植养殖实践、课堂内外实验、论文写作、日记记录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
3.7指导学生使用网络学习工具
现代中学生处于信息时代,学生上网人群多,网络信息量获取较大。针对现代中学生的时代特点,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分辨应该获取什么,不应该观看学习什么;哪些是科学的,哪些是错误的;使学生获得科学的知识和卫生保健的教育。
爱祖国的手抄报简单范文6
【关键词】阅读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094-02
思维的缘起还是那次和一位学生家长的谈话。那是在一次家长会后,我约班上一位语文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家长谈话,希望通过交流能够达成家校共识,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语文。谈话的整个过程都很愉快,可当我说起孩子不爱读语文书,不愿背诵积累课文段落时,他却表现出了疑惑。在他眼里,女儿简直是个“小书虫”,平时在家只要一有空,总是书不离手,甚至连吃饭、上厕所的时间都会挤出来阅读。他的这番话,引起了我的深思。
为什么一个在课外如此痴迷阅读的孩子,在课堂上会对语文课本表现出这样的淡漠?难道是自己的课堂教学存在问题,难道是语文课本本身还存在一些问题,亦或者孩子的阅读存在着严重的倾向性?带着这些问题,我走访了班上阅读能力水平各异的几个学生,进行了专门的调查了解。调查的结果给予了我很多思索,确实很多问题都并存着:自己的课堂阅读教学需要改进;孩子对语文课本存在着奇怪的排斥性等等。
阅读开始于阅读需求。到了一定的年龄,阅读需求就成为每个人的成长需要。孩子从牙牙学语开始便具备了这种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孩子是不会拒绝阅读的,因为这充分满足人的探求本能和求知的需求。而语文教育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习惯的任务,首先是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但是,为什么平时不会拒绝阅读甚至热爱阅读的孩子会对语文课本,语文课堂失去应有的兴趣或者兴致不高呢?反思再三: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虽然自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有着教育教学理想的老师,但是面对现状,还是有些无奈,考什么总要教什么,繁琐的分析,喋喋不休的讲解,一道道的习题和练习,特别是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实际阅读需求没有充分了解和关注,其实也在无意识中扼杀着孩子们的阅读需求。
关注孩子实际的阅读需求,让他们能够自由地选择文本进行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的确,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作为教师更可以推荐或介绍有益的课外书籍、同时开展丰富多采的读书活动
学生的阅历和认识的不足需要别人推荐和引导选择文本,这正是教师的职责。语文课本首先应该是供学生选择的文本。可是不少学生越来越不爱读语文课本了,原因是我们的语文教学仅仅把它当作了一本课本。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解,做不完的苦寡无味的习题,使学生们越来越厌恶语文课。许多学生厌恶语文课的心理已经难以自制,他们看到语文课本也不由得五内如焚。这种心理支配下的语文教学,怎能谈得上学生的自由选择?强迫学生选择他不愿阅读的文本是与教师的责任相悖的。
阅读中的倾听和对话,就是读者和文本、读者和作者心灵的对话。这种心灵的对话,应该是自由的,而不是强迫的。
再度深入思考,从阅读教学来说,首先应该是学生自己和文本的对话,其次才是教师和文本、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的对话。离开了学生自己和文本的对话,后面的几种对话就会落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也就会落空。语文教学中剥夺学生自己阅读文本,就是剥夺学生的倾听和对话,剥夺学生和作者的心灵对话,也就是放弃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们厌恶语文课的重要原因之一。
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尽管这一条目标只是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提出的,却贯穿于整个中小学各个学段。如果我们的阅读教学使学生厌烦了,不爱读书了,哪怕学生的考试分数再高,学校再奖励,那也是我们的严重失职。如果我们的阅读教学使学生厌烦了,不爱读书了,课上得哪怕再花哨、再热闹,老师的“基本功”再表现得好,课件的制作和运用得再好,那也只能是一节不够成功的课,起码是需要好好改进的课。
面对应试教育,听老师枯燥无味的分析讲解,做不完的练习,越来越多的孩子厌烦读书。
由于网络、卡通、漫画各种媒体的影响,许多孩子越来越远离阅读,不爱阅读了。据一个统计,现在的中小学生约有60%以上的学生不爱读书。
怎么使学生喜欢阅读?很简单,就是让他和文本对话,使他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但是也很不简单,因为社会的习惯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习惯是“我来教你”,学生的习惯是“我听老师讲”;还因为多年来的语文教学成了技艺之学,训练之学,应试之学。习惯难以改变呀。于是小孩子进了学校,开始时还很喜欢语文课,慢慢长大了越来越不喜欢语文课了,有的还厌恶语文课了。还有一些孩子从此不再喜爱阅读了,不再喜欢读书了。这不能不说是语文课程的悲哀!
学生只有在自己的自主阅读中,也就是和文本的对话中,才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语文教学也只有在学生自己的自主阅读中,才能培养喜欢阅读的情感和习惯。
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但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推荐图书要注重方式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不光要熟知图书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书时才会游刃有余。当然教师绝不能忽视推荐方式的机动性,据其要求和内容而言:A、推荐方式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推荐和内容的介绍。例如,我在给学生上课外阅读的时候,就给他们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故事内容。课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看这些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B、教师在推荐过程中,应用必要的指导和技巧。
2、开展丰富多采的读书活动
(1)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在班里开展“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等。
(2)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平时课外诗歌指导时,安排每周背一诗(词)。在每首诗词拓展引进时,采用“同题异文”(同一题材的诗词)、“同人异文”(同一作者的诗词)、“同意异文”(同一情感类型的诗词)等途径扩大古诗文的阅读量。在进行诗文感悟时,以感受为主,理解为辅。主要以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美读,去背诵,去想象,让学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这样积累多了,语感不断得以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形成。
(3)我们还可以根据学校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
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新的生活领域,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冰心老人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让我们带着学生在书海里畅游,使阅读成为他们的赏心乐事。让阅读更快乐!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