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神话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间神话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间神话故事

民间神话故事范文1

评估实施效果 夯实服务体系

《计划》实施效果评估总体情况共包括,“评估的目的意义”、“评估依据”、“评估方式”、“评估结果”、“下一步的工作重点”等五个部分。

该实施效果评估的目的与意义在于,全面总结《计划》中所提出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效果,评估各级政府提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水平,探索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途径和措施,为制定新周期《全民健身计划》、提供更加完备的公共体育服务和建设体育强国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

《计划》实施效果评估以国务院颁布的《计划》和各级政府颁布的《实施计划》,以及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实施情况评估标准(试行)》为评估依据。

通过各省、各地市、各区县逐级开展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效果评估,评估各级“政府主导”实施《计划》的效果;以及中央、国务院相关部委、总局系统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的《计划》专项评估,评估“部门协同”实施《计划》的效果;通过委托第三方开展社会满意度调查为手段,评估“全社会共同参与”实施《计划》的效果和社会对《计划》实施的满意度效果;同时利用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第四次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等全国性调查所获得的公共数据,作为评估《计划》中重点目标任务的数据来源,为评估方式。

效果实施明显 公众期待提高

根据“《计划》实施效果”评估总体情况显示:《计划》实施效果明显。其中主要体现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上升、城乡居民身体素质有所提高、全民健身“三纳入”基本实现、全民健身宣传教育不断加强、配套政策法规相继出台等五个方面。

同时,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有较大幅度增加,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基本形成,在全民健身活动日益丰富多彩的同时,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而且,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惠及城乡居民。

再有,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民健身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经过过去五年的努力,“大群体”工作格局已经具备雏形,正在扎实推进。

此外,公众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还有新期待。体育总局委托第三方在全国12个省(市)开展了公众满意度抽样调查。全民健身公众满意度指数为68.7分,超过中性值(60分)8.7分,表明公众对全民健身服务质量和水平较为满意。公众对体育场地、体育组织、体育活动的满意度指数依次为70.0分、69.8分和66.4分。

落实国家战略 开展重点工作

民间神话故事范文2

【关键词】神话人物 形象 人类 联系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1-0192-02

在人们的生活中,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莫过于女娲造人、羿射九日、嫦娥奔月等。从可考的依据来追寻,这些神话故事都来自于《山海经》。《山海经》中蕴藏着太多的奇人异事,本文仅举几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神话故事例子,对它们的故事链接及神话人物做一番探究。

一 《山海经》中的原始神话人物以及经过改造者着墨之后的对比

虽然《山海经》里创造了多种稀奇古怪的神话形象,但其中的神话人物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从单一的《山海经》中的描述来看,这些人物千奇百怪,似乎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但经过雕琢和渲染之后,这些人物在故事中就变得生动起来。

《山海经·大荒西经》:“女娲之肠,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①郭璞将女娲之肠解释为腹部。人的生殖器官是存在腹部内的,这就表明了女娲有孕育的能力。从郭璞的注释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女娲的形象是人的头,蛇的身体,如果以我们现代人的思维去想象女娲的形象,难免会觉得这是一种异化的生物,外貌形象恐怖可憎,令人避而远之。但作为当时劳动人民的神圣的信仰,当然要塑造一个自己认为最漂亮、最和蔼可亲的母性形象。女娲抟土造人,创造了形形的人。这就可以解释人类的出现、繁衍的由来了。

在《山海经》中,女娲造人这个故事并没有完全详细地描写出来。神话故事是改造者对单个神话人物形象进行润墨再连串成一个大型的神话故事。它的出现并不具有个体偶然性,而是有意向的整体产物。

二 《山海经》在神话故事中的素材作用及神话人物的联系

羿射九日这个神话故事的背景来自于《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②在《山海经》中,点明了十个太阳的出处。文字简短精练,以十个太阳之子引述出了后羿射日的伏笔。

十个太阳一起出现在天空中,血肉之躯的人们怎么可能承受得了这十个狞恶可怕的太阳的炙烤,没有办法的人们只好向上天祷告。于是,天帝便派了一个擅长射箭的名叫羿的天神到人间。《山海经·海内经》:“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③羿作为天神的代表,带着天帝赐予的朱红弓和白羽箭到人间帮助人们解决苦难。在原始社会,人类经常遇到的危险就是来自于生禽猛兽。加上没有得力的武器可以和猛兽对弈,人类经常受到猛兽的袭击。直到弓箭的发明,人类才减少了近身搏斗的危险,把危险系数降低了不少。弓箭就成了当时人们最有力、最有象征性的武器。羿来到人间,顺利解决了十个太阳造成的问题。

单纯的普通百姓,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仅仅是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像后羿这样出色的男性英雄,就应该需要一个女性角色来衬托。嫦娥既然陪伴后羿下凡到了人间,她的形象也就成了一个民间普通的家庭妇女。如同寻常女子般过着洗衣做饭的日子,但是粗茶淡饭的平淡生活消磨不了她渴望天庭自在生活的心。后羿来到人间,失去了天神的身份,像凡人一样面对着生老病死,接受着死亡的威胁。为了可以长生,摆脱生老病死的困扰,也可以说是为了补偿嫦娥,后羿决定向西王母求“不死之药”。

《山海经·西次三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④从《山海经》的记述中可以看出,西王母的形象并没有像其他天神一般拥有华丽的外表,但是可以看出西王母的外貌特征是最接近原始人的思想信仰。在上古社会中,先民对虎豹等猛兽有着无比的畏惧。常年的穴居生活,不得不与虎豹做邻居,经常受到虎豹的侵扰,认为它们是强大无敌的,因此以虎豹等来作为他们部落的图腾以此来仰望自己部落的人民可以获得更多的力量。希望自己也有豹子一样的尾巴、老虎一样的牙齿,这样就可以免受虎豹的侵扰了。

获得“不死之药”后,羿恐怕也是九死一生了。但故事并没有立刻画上圆满的句号。虽说服食“不死之药”可以使嫦娥和后羿长生,可是嫦娥已厌倦了人间繁琐的生活,她一直怀念着天庭时美好的生活。嫦娥不想放过这次可以重返天庭的机会,就把“不死之药”全都吃了下去。偷吃“不死之药”的嫦娥担心自己回了天庭之后会被众神耻笑,就选择了寂寞清冷的月宫。嫦娥窃药奔月,受到了变相的惩罚。虽然她回到了天上,却要永远承受凄苦寂寞的月宫生活。

由此可见,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应当是整个后羿系列神话的一部分,必须与后羿射日、向西王母求仙药等神话联系起来一同考证,这样才能得出这些神话的某些意义,而且故事才有连续性。可惜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无法考证最原始的神话故事的整个版本,由于古神话的散亡,它们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间隙,这就需要依靠推想才能把它们联系起来,统筹成一个完整的神话故事。⑤虽然《山海经》中没有阐明后羿、嫦娥、西王母这几个神话人物的联系,但在神话故事中他们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 人们对神话人物的丰富想象以及神话故事的编造是符合大众潮流的

一切故事的发展都是以人们的愿望为主导。为了猜想人类的出现,就塑造了女娲这个神话人物。人们需要一个英雄人物来拯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后羿的出现实现了人们的意愿。单个后羿男性的形象太过刚毅,中国人又讲究阴阳调和,嫦娥就出现了。为了衬托后羿的伟大、无私、包容的男性形象,就把嫦娥塑造成除了拥有美貌外,内在却有些缺陷的女性形象。后羿为了可以和嫦娥长生,就去求“不死之药”。“不死之药”这种神奇的仙药当然需要有人看管。西王母奇异的外貌为后羿的求药之路增添了几分紧张和惊险。按捺不住的嫦娥,背着后羿偷吃了药,结果懊悔不已只得躲在月亮上独自承受背叛丈夫带来的凄苦。

虽然每个故事都可以分为个体小故事,但是其中的神话人物以及所发生的事却是环环相扣的。他们之间最大的联系就是每个神话人物都注入了一部分人类的特性。娇柔勤劳的女娲,勇敢耿直的后羿,美丽又有缺点的嫦娥,善良却外貌怪异的西王母。可能他们在《山海经》中没有太多的直接联系,但是经过人们对神话故事的整合以及对神话人物的渲染,使他们完整而又系统地联系了起来,不仅方便了我们研究他们的内在联系,而且对神话故事的延续传播增加了完整性。

注 释

民间神话故事范文3

【关键词】希腊罗马神话 英语语言文学 影响

一、希腊罗马神话的由来

远古时期,人们对宇宙万物的认识非常有限,所虚构的丰富的神话故事,是出于对神秘的未知和畏惧。神话故事表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幻想,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主要围绕英雄、凡人和怪兽讲述。古人从虚构和真实两方面编制神话故事,一些他们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如火山和海啸,就体现在神话故事里。在这大千世界里,神话层见叠出,但希腊罗马神话享誉甚高。迈锡尼的后人是希腊文化的创作者,早于罗马文化一千多年。希腊文化之所以传播到欧洲各地,缘于马其顿亚历山大的扩张。世事难料,马其顿在与罗马人的战争中被打败,希腊成了罗马帝国管辖的范围。宗教的目的是解救被压迫人群的精神,罗马人长期以来形成了和宗教相近的思想,深刻、现实。事物具有两面性,所以罗马人想象力匮乏,在他们的国土上无神可拜,就与希腊人同供奉一种神,只是罗马人喜欢的神偏于实际,希腊人喜欢的神充满幻想色彩。希腊神话中宙斯将权利交于儿女,自己风流快活,这种人物的刻画,人性化色彩强烈。罗马神话更愿意去表达人性的光辉,更愿意去发掘人性的善根。但因希腊与罗马的历史交集,神话故事的编制离不开任何一方。

二、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语言的巨大作用

如今英语已成为世界语言的主角,主要原因是学习和书写简单方便,容易理解。英语中大部分词汇量,也都来源于希腊罗马神话。希腊罗马神话在历史长河中孕育,逐渐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如:Flora是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花神,她的丈夫曾送给她一座满是奇花异草的花园,在现代英语里指“植物”。Pan是牧神和森林之神,受到惊扰时会大声吼叫,衍生出了词汇panic,即惊慌之意。还有源于希腊和罗马神话的形容词,如martial(军事的)、chaotic(混乱的)等。日常表达中的口语,很多也都来自于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典故,例如:Achilles heel(阿喀琉斯的脚),寓意为一个顽强人物的弱点。传说希腊英雄阿基里斯(Achilles)之所以有刀枪不入的能力,是因为他的母亲在他出生后,倒提着在冥河中浸过,但因一只脚被他母亲抓着,所以脚成了他唯一的弱点,后来Achilles真的在战争中因脚受伤而死。

三、贯穿英语文学体系的希腊罗马神话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希腊罗马神话,它光芒四射,罗马文学的光照亮了欧洲,同时参与了文艺复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文艺的发展。文学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就是神话,是一种古老而鲜活的故事。神话和文学艺术的契合,给西方文化注入了独特的生命力。希腊罗马神话在欧洲引起极其广泛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时,是在文艺复兴期。很多文学家、诗人创作的素材都取自神话故事,如在英国文学中,《珂玛斯》(Comus)诗篇不长,却涉及了三十多个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与故事。英国诗人济慈(keats)初读《荷马史诗》后,笔下生辉,写了十四行诗表达自己的激动心情。济慈提及凡人恩底弥昂(Endymion),借此表达他对完美爱情的渴望。希腊神话描述古人抵抗命运的顽强精神、斗争精神,使浪漫主义诗人充满遐想。拜伦(Byron)就写诗赞美过为人类偷去火种的普罗米修斯;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全剧感情激烈,色彩鲜明,诗人对革命的向往尽显无疑。到了20世纪,社会矛盾逐日加深,工业文明带来的后果愈加严重,人们深感信任危机,道德危机,及其渴望生活美好而有意义,不愿陷入天日永黑的恐惧中。以内涵深刻的神话故事抒发苦恼和愤怒的文章便开始层出不穷,理查得・蔡斯(Richard Chase)曾说:“神话是反映生活中社会与个人以及自然方面的种种危机―――友谊、婚姻、死亡或大自然的变迁等,并使之富有意义的一种方式。神话通过唤醒对往昔、文化传统或英雄们超人力量的感情来赋予生活中的危机以意义。”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雪莱的《阿波罗礼赞》就借用了司掌之神阿波罗来表达自己对光明的赞美和对幸福的渴望;18世纪末的英国杰出诗人济慈,23岁时患病,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渴望活下来,于是怀着振奋昂扬的情绪根据神话故事中的菲洛米拉如何变成夜莺的故事,写下了凄美的《夜莺颂》。神话的“神秘”元素经过英语语言文学的应用,深深地打动着世人。

四、结束语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价值不可估量,它是英语语言和文学的根。英语语言文学对独特个性的希腊罗马神话的借鉴、引用,使西方的文化底蕴深厚。在现代社会,深入了解古希腊罗马神话方面的知识,是学习和研究英语语言文学的基本条件。丰富而奇特的神话典故、词汇,为英语语言和文学注入了新的生命。

参考文献:

[1]宋丽珏.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语言文学影响浅说[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3:110-112.

[2]崔明.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语言文学的启发[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03:133-134.

民间神话故事范文4

关键词:九隆神话;叙述序列;叙述比例

九隆神话产生于民间,是远古民众们集体创作的结晶。其叙述者是远古民众,其传播形式是口耳,所以属于民间叙事。在流传的过程中,九隆神话有多种民间叙事版本和文人叙事版本,其中最早、最典型的是杨终《哀牢传》关于九隆神话的记述。下文主要以杨终的《哀牢传》中的九隆神话为范本进行叙事结构的分析。

据杨终《哀牢传》载:哀牢夷者,其先有妇人沙壹,居于牢山,尝捕鱼水中,触沉木若有感,因怀妊。十月,产子男十人。后沉木化为龙,出水上。沙壹或闻龙语日:“若为我生子,今悉何在?”九子见龙惊走,独小子不能去,背龙而坐。龙因舐之。其母鸟语,谓背为九,谓坐为隆。因名日“九隆”。及后长大,诸兄以九隆能为父所舐而黠,遂共推以为王。后牢山下有一夫一妇,复生十女子。九隆兄弟皆娶以为妻,后渐相滋长。种人皆刻画其身,象龙文,衣皆著尾。

“结构”是中国古代文论里面经常讨论的命题。根据徐岱先生的理论,在艺术作品里,形式(结构)就是内容,二者相互依赖,同步发生:一方面艺术的内容只有在一定的形式的参照中才能得到确立;另一方面,创作者的形式也只有在一定内容因素的催化下才能形成。作为叙事文本的形式因素的结构原则,并不涉及人物性格、主题思想以及题材等内容因素,而是着眼于对这些内容要素的安排与设计。因此,叙事结构考虑的是“如何讲”而不是“讲什么”。一般来说,叙事的结构关系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顺序、反差、间隔与比例。1九隆神话是原始感生神话,在叙事结构关系方面突出的特点是顺时和比例。从结构主义的角度分析,九隆神话的叙事结构是:沙壹捕鱼水中——触沉木而有感——怀妊生子——哀牢夷繁衍。文章将借助以上结构主义理论,结合哀牢故地的社会、历史、文化,对九隆神话的叙事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九隆神话的叙述序列

叙事学中对“序列”的解析,主要是指被安排在“叙事话语”及“故事”两个不同层次的事件或时序段落。在被叙述的故事中,包括许多事件及牵涉到事件的实体。无论事件的发生还是实体活动,都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在叙述者讲述故事的时候,故事中的各个事件很可能被重新安排,形成新的被述次序。通过不同的次序安排,强调突出的文化内涵是不一样的,同时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一般地来说,故事是如生活一样,是顺时发生的。如果叙事话语和故事一样,也按照故事发生的顺序叙事,则二者就就没有次序的差别,也就没有时间顺逆的改动;如果叙事话语不是按照故事发生的顺序叙事,出现了时间顺逆的改动,就是叙事学所讲的“错时”。

根据以上理论,九隆神话叙事属于顺时叙事,也被称为第一叙事。九隆神话按照自然时序记录故事发生的顺序,有利于神话叙事的条理清晰,有利于各个阶层的人们接受并转述九隆神话。神话开始从一妇人沙壹开始叙述,交代了其所属族群和居住地,并讲述沙壹在日常活动捕鱼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件神奇之事——“触沉木若有感,怀妊,产子”,后沙壹带子玩耍,与龙相会,独九隆得到父亲的舔舐,长大后被推为王。神话结尾是九隆十兄弟与哀牢山下十姊妹结合,一代一代繁衍至今。九隆神话的叙事序列属于顺时叙事,与编年史的次序一样,将故事放在时间的推衍中慢慢展开,使被叙述者逐渐明白事件的实体。因此,可将九隆神话叙事序列概括为:

开始序列:沙壹捕鱼水中

第二序列:触沉木而有感

第三序列:怀妊生子

结束序列:哀牢夷繁衍

(一)开始序列:沙壹捕鱼水中

在杨终的《哀牢传》中,沙壹是一个被设定为哀牢夷族群的妇人,在其各民族流传变异中,沙壹一度演变为僰人低牟苴之妇、天竺国阿育王阙子之妇、女王等,名字相应有变化,但其角色都是和龙产子之人,一个有神奇际遇的妇女。所以,就角色功能意义来说,沙壹在各个版本中表现一致。就日常活动来说,沙壹或捕鱼水中,或浣絮水中,捕鱼或浣絮都是其日常活动,和生活一样,是顺时发生的。值得注意的是,其感生地点都在水中,神奇的际遇也都发生在水里,各种变异情况都是一致的。中国的远古神话往往通过与水的关联而展开,水是中国创世神话的主题。九隆神话中的沙壹在其感生过程中,“水”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各种变异情况中,沙壹感生的环境都是水环境,表明初民门已经意识到水对生命存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水与一切事物的生命都息息相关,水是生命之源,并进一步认为天地万物乃至人类皆由水生,因而对水寄寓崇高的信仰。

(二)第二序列:触沉木而有感

九隆神话故事的第二序列在各个版本中叙述都是一致的。在沙壹日常活动中,出现了一次特殊经历,即在水中触沉木,且有神秘特殊之感。故事发生的顺序是:触沉木——有感。这是按照沙壹真实生活序列所安排的神话故事情节,仍然是顺时叙事。对比九隆神话的各种版本,沙壹在水里触摸到的都是沉木,究其原因,沉木在原始初民们的思维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根据姜南《论九隆神话中“沉木”的象征意义》,沉木是一种文化象征符号, 其中主要包括了树神图腾崇拜、男根崇拜、上古以鳄代龙巫术的象征意义。其中最被普遍的认同的是沉木是初民们的树神图腾崇拜和男根崇拜。2九隆神话中的沉木有“男根崇拜”的象征意义。在我国的上古生殖崇拜( 含男根崇拜) 中,哀牢夷的祖先把树木( 沉木) 视为男根象征物。九隆神话中的沉木被认为是初民们有意识炫耀男根的威风,把其视为男根的象征。

民间神话故事范文5

关键词:滑县 木版年画 神话宗教 戏曲族谱 先印后绘

滑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介于古代冀州、衮州、豫州之间。古老的黄河在很久以前曾在此流经,并在滑县境内反复改道,这里不仅有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址,还留下了金堤、黄龙潭、白马坡等历史痕迹,可以说对黄河的记忆是滑县人的重要情节,而滑县文化亦是中原地区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木版年画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年俗艺术。它的出现和古代雕版印刷技术密切相关。由于年画往往承担着祈福迎祥、趋吉避凶的含义,因此经常被悬挂在最显眼的位置。滑县的木版年画,可谓是滑县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它的起源年代,因无文字记载,现只能根据其木版年画的韩姓传人说的,滑县的木版年画是早在明朝洪武年间由韩氏的先人韩朝英把制作木版年画的手艺带到滑县的。虽然这只是传说,但是滑县木版年画的起源年代应该不晚于明代。

滑县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与内容题材

滑县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比较特殊,主要采用“先印后绘”的方法:先用木版印出墨线稿,然后再以手工彩绘染色。其工序有“绘制画样”、“雕刻画版”、“刷印”、“彩绘”、“装裱”五个步骤。滑县木版年画在印制时需要先用黑颜料打一层底色,印制出来墨线后再手工在上面绘制颜色。这层墨色,过去是用烟灰掺上蛋清和皮胶水做成的,有时也用木炭烧成的灰或草木灰。掺胶的比例要严格控制,少了,会掉色跑色,多了,墨色会化开。现在用的都是墨。墨线印好以后就需要上色了,这是滑县木版年画最令人称奇的地方。其他地方的年画一般多为套版,线版、色版同时使用。而滑县的木版年画一般先用线版印制好墨线,其余的颜色皆为手绘而成。画中颜色多为大红、大黄、大绿、蓝色、紫色等。传统上色用的颜料都是工匠自己做,一块一块的矿物颜料再加上胶、蛋清,有时候刻版上还要再刷上一层蛋清或胶,把刻版的槽加厚,延长刻版的使用时间。上色时手要悬空,不能发抖,这样才能保证画面均匀整洁。木版年画一般都印制在宣纸上,也有少部分印制在布上。

“绘制画样”是由民间画匠根据民俗之需,把从民间传说、戏曲故事、神怪书籍中汲取的知识运用到画样绘制中。古时绘制画样多是使用燃烧后的香头、柳条头灰或者铅笔,在薄绵纸上描绘,几经修改后再用小楷毛笔勾勒一遍,使画稿变得清晰、流畅易于雕刻。“雕刻画版”之前则经过选材、解板、煮板、合板、摊稿等准备工作。画版雕刻完成后,需要细心打磨和修理加工,然后再正式“刷印”。其步骤大致分为五步:打纸裱、滋烟、上潮、润版、刷墨、耥纸。“彩绘”则是在印好的墨线稿上染上各种应有的颜色,又叫“染色”或“上色”。滑县木版年画的彩绘所用颜色以“黑、黄、草绿、朱红”四种颜色为主,其彩绘笔法则有“涮色、平涂、晕染、水墨”。最后的工序则是“装裱”。在滑县木版年画的神像、族谱、戏曲神话故事这三大类别中,戏曲神话故事一般不装裱;神像有的装裱,有的不装裱;唯有族谱因需张挂多年而必须装裱。

从内容题材上说,滑县地区的木版年画主要有“神像”、“族谱”、“对联”、“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戏曲神话故事”以及“水浒纸牌”、“纸马灵符”等多种题材。

神像题材。滑县木版年画的神像题材可分为“独像”、“群像”、“灶君”、“门神”四类,主要用于祭祀、驱鬼避邪以及祈福迎祥。其中,“独像”中有以道教中统御诸天的《玉皇大帝》、道教的神仙题材《碧霞元君》、道家的始祖《老君》以及《送子观音》、《钟馗》、《佛祖》等。以《钟馗》为例,试与其他地方的木版年画作一比较。钟馗是中国道教神话中的人物,传为终南山人,他在民间是能除鬼怪、刚正不阿、无私与正义的化身。河北的武强年画、天津的杨柳青年画、江苏的桃花坞年画等全国各个地方均以钟馗为题制作了大量的木版年画。钟馗在年画中的形象大致有三种:一是画面中只有一尊钟馗头像,如朱仙镇的木版年画,民间称为“馗头”;其二是钟馗门神,即两尊钟馗立像,如杨柳青的《钟馗对幅》和桃花坞的《钟馗捉鬼》;第三种则是表现钟馗一手举剑、一手指蝙蝠的独立样式,如武强县的木版年画。和其他地方的年画钟馗图相比较,滑县的木版年画《钟馗图》中,钟馗手持利剑、一脚踏小鬼、一脚蹬椅子,他的身后有“龙”、“虎”、“蝎子”、“蜈蚣”、“蛇”所谓“五毒”,并成为钟馗除妖的法宝和利器。钟馗在画中的形象突出,面部表情夸张、身着衣袍红绿对比强烈,整个画面粗犷、有力,同时充满了动感。可以说,滑县的钟馗木版年画以最简单最原始的手法表现了滑县人民大众的审美情趣。此外,“独像”中的《财神》题材,包括“文财神”和“武财神”两种版式。将财神贴于堂屋正中或店铺内对其供奉则是中国民间最为普遍的习俗之一。还有,滑县一带木匠、泥瓦匠则喜供奉《鲁班》;铁匠喜供奉《老君》;已婚妇女则喜供奉《送子观音》;存放粮食的仓储则喜供奉《田祖》、《保家仙》等题材。其他如“群像”题材则是用于张挂于堂屋正中的“中堂”形式,有“三神像”、“四神像”、“五神像”和“全神图”等版式。而“灶君”题材的滑县木版年画则在一定程度上受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影响,如《摇钱树》。另外,“门神”题材还有《日月门神》、《大刀门神》、《小门神》、《骑马门神》、《福禄寿》等。

族谱题材。“族谱”木版年画是滑县木版年画的特有题材,在滑县民间又称“名义”、“名义轴”、“轴子”、“家谱轴”,是民间新年祭祀祖先用的标有列祖列宗姓名和位置的年画。从它的画面内容来看,有《龙柏树》、《岗岔楼》、《松柏树》、《绒花树》、《未名族谱》五类。族谱是用来供奉祖先的,通常画面布局是按照茔地的格局设置的,类似一个陵园,大门有狮子把守,进去之后还有守陵者的住室,之后是甬道,直通后大殿。在甬道上有进香之处。有的画面上有松、柏、竹、鹤、寿、禄等图案或符号,有的则配以对联。而族谱的张挂也有一定的民俗仪式,腊月三十上午要把祖宗从茔地“请”回家,正月十七再“送”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孝道这一传统美德。

对联题材。对联是滑县木版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联与年画常常是不可分的;对联和中堂神像或族谱相配,而有的对联本身就是年画。对联通常有“八仙对联”、“十仙对联”、“花鸟字画对联”、“梅花篆字对联”几种。其中,“八仙对联”中的“八仙”就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八位得道神仙: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这一题材在滑县民间得到广泛使用,并在滑县的木版年画中创造了多种版式。“十仙对联”则是在八仙之上再加上老寿星和鬼谷子。至于花鸟字对联则是把字以花鸟的形式绘于门联中,近距离看是精美的花鸟,远距离才可看出文字内容,如清代金缨的《格言联璧》。此外还有梅花篆字对联、楷书对联、隶书对联等,特别是梅花篆字只能在滑县看到,体现了滑县民间艺人的智慧。

戏曲神话故事题材。戏曲神话故事是滑县木版年画的一个重要类别:取材广泛、形式多样,不仅有立幅形式,更有大量的扇面画留存。如取自神话故事的《张良吹箫》充满了田园诗意;取自传统剧目的《老大王赴会》、《盘丝洞》、《黑石关盘叉》、《八仙过海》等;另外还有墨线版的《五鬼闹钟馗》、《斩黄袍》、《孙膑看桃》、《五女兴唐》、《白蛇传》、《千里送京娘》、《三打白骨精》、《卧龙与凤雏》等,用线流畅、人物生动、脸部有时简化到嘴部都被省略。这类木版年画接近卷轴画中的线描,使用纯色较多,画面中人物动作丰富、强调戏剧效果。

花鸟鱼虫及山水人物题材。滑县木版年画中的花鸟虫鱼及山水人物题材虽不多,但是如《老虎》、《喜上眉梢》、《龙虎斗》、《牡丹》、《垂钓图》、《寿星》、《麒麟送子》等等,甚至采用手法近似国画,装裱亦有扇面形式,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其他。另外,滑县的木版年画还有“纸马”、“灵符”、“阴间捕票”、“护身符”、“往生神咒”以及“水浒纸牌”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亦是较为广泛的民间题材。

滑县木版年画的文化内涵与地域特色

中国各地的木版年画印制中心大概从明代中后期陆续出现:著名的如天津杨柳青镇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山东潍县年画、河北武强木版年画以及四川绵竹、福建泉州等地的木版年画,样貌繁多又各具特色。与其他地方的木版年画,包括河南的朱仙镇木版年画相比较,滑县木版年画的艺术特征还是显而易见的:在制作方法上滑县则是先印后绘而不用彩色套版印刷,印好的墨线稿颜色以墨色为主,并且颜色大多在稀释、调和之后再使用,且染色技法又有“涮色”、“平涂”、“晕染”、“水墨”等技法,色彩对比强烈,构图饱满而有层次,勾勒的线条强劲、有力。所绘人物的表情夸张、直白、简洁而传神,有时简略到人物的嘴部都被省略,眼睛也只是由一条缝隙勾勒出来,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原始的生态美。

滑县木版年画涉及的题材可谓博大精深,既有道家思想,又有儒家和佛教思想。比如,在一些族谱和神像的画面上,除了两边有对联外还有一个横批“神之格思”,即出自《诗经・大雅》:“神之格思,不可度思?可射思!”“如在其上”则出自《中庸》:“子曰……神明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而“大德曰生”则出自《周易・系辞传》中“天地之大德曰生”等强调了敬神、神的力量及对生命的尊重等。

值得关注的是,用于供奉祖先的族谱在滑县木版年画中占有重要地位;“孝悌忠信、礼仪廉耻”、“木本宗功、水源祖德”等对联则强调了百孝为先的儒家思想;另外年画中使用了大量的纸马也是用于丧葬中的行孝礼数。可以说,中国的传统儒家正统思想在滑县木版年画中亦得到传承。

滑县木版年画类别极为丰富,在题材上以儒家正统思想为核心的神像、族谱和戏曲神话故事年画为主,其内容多取材于滑县广为流传的地方戏,其中最多的题材是大弦戏、大平调的内容和八仙内容。戏曲神话故事题材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取材于隋唐戏。这些都是深深地根植于滑县地区的民间文化。而滑县还留存有大量祭祀用的族谱、纸马、灵符等作品,则有一定的民间的宗教、巫术色彩。这些都是直接服务于滑县的民间百姓。

可以说,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采用古老印刷技术的滑县木版年画不仅反映了豫北平原人民的敬天地、敬祖宗、不屈服于大自然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更从根本上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智慧结晶。

滑县地处开封朱仙镇的正北方向,中隔黄河,相距不过百里,但两地的木版年画风格却有着极大的差异,滑县在艺术上是完全独立的年画产地,是历史上重要的但今天被遗忘的北方年画中心。滑县木版年画无论是在体裁、题材还是绘画风格、制作工艺上,都与其他年画有很大不同。

在装潢方面,画幅有大有小,大的以卷轴中堂为主。有的画(如神像画《七十二位全神图》和族谱画《拾贰名义》)都达到六尺长,还有像几乎家家户户都供奉的神像画《天爷》也达到五尺长,还配有对子,很适合挂在堂屋正面的墙壁上。小的大多有门画大小。

在绘画风格上,画幅大的都是先用线版墨印,然后着色。滑县的木版年画的人工着色彩绘颜色大多是用水稀释过的,且半透明,比较淡雅精细,部分以工笔、水墨为主,色彩和谐,人物造型鲜活。画幅小的如人工着色,则色更淡,给人更多的想像的空间,如套色则以大黄、大红、大绿、朱红为主。

在题材上,滑县木版年画以神像和族谱为主,“敬神镇宅降祥纳福、天地众神和谐共存”的主题非常突出,刻印的神像中,既有包括天地三界佛道各类神灵三皇、如来佛祖、玉皇大帝、千手观音、奉山老奶、太上老君、土地神、雷神、送子观音(送生老奶)、田祖(神农氏)、文财神比干、武财神关圣帝君(关公)等七十二全神这样的大型神像,也有命名为“神之格思”的以玉皇大帝、观音菩萨、田祖、关圣和增福财神为主体的神像。其构图上分层排列,主次分明,其版面复杂而清晰优美。这些大多是千百年来与中国民间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并受到人们长期信仰的土生土长的神灵。玉皇体现对天的崇敬;田祖神农氏开辟了农业种植,在以农立国的社会具有崇高的地位;观音则以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得到广泛信仰,关帝忠义千秋,后来更与比干组成文武财神赐予人间财富与福荫。它充分体现中原人民的崇拜和信仰,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有《钟馗捉鬼图》,粗犷豪放,夸张而富有美感。此图民间则习惯贴挂在床的里墙,以避鬼邪,祛病镇宅,多年来深受民众欢迎。

此外,滑县木版年画还有一种“文气”――它把字和画结合得非常好,多把对联、横批与图画连在一起,字画相配,文雅大气,这也是中国人非常喜欢的一种方式。画位于中间,而文字位于画体周围的对联中。对联与画连在一起,形成一体。文字基本上分为三类:一类是汉字,多表示对神的崇拜;第二类是满文,因为滑县木版年画曾大量销往我国东北;第三类就是有点篆书至今难以识别、需要进一步去破解的文字。

结语

总之,一说到木版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天津的杨柳青、开封的朱仙镇、苏州的桃花坞、山东的杨家埠等中国传统木版画。木版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形式,这种绘画体裁是伴随着农历春节喜庆新春和除凶避邪的民间活动而产生的,故而称之为“年画”。滑县木版年画所用画版均采用上等梨木雕刻而成。无论是在体裁、题材还是绘画风格、制作工艺上,都与其他年画有很大不同。滑县木版年画采用印绘结合的制作方法,基本程序为绘稿、雕版、印刷、彩绘,至今仍保留着这种最原始的制作工艺。

滑县木版年画在体裁上以卷轴中堂为主,而与之相隔仅百里之遥的朱仙镇木版年画以门画和斗方为主。从绘画风格上看,它与朱仙镇木版年画大不相同。比如色彩,朱仙镇木版年画多用紫色,强调黄紫对比。而滑县的木版年画则很少使用紫色。此外,这里的颜色大多是用水稀释过的,且半透明,比较淡雅。朱仙镇木版年画颜色不加水,基本上是原色,对比强烈。朱仙镇的年画是以套版为主,但这里的年画是以单线印刷加手绘为主,比较接近天津杨柳青的画法。此外,滑县木版年画较为“文气”――它把字和画结合得非常好,多把对联、横批与图画连在一起,字画相配,文雅大气,这也是中国人非常喜欢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1.薄松年:《中国年画史》,辽宁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2.王树村:《中国民间年画史论集》,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社,1991年版。

3.冯骥才主编:《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中华书局,2009年版。

4.魏庆选编著:《滑县木版年画》,大象出版社,2009年版。

民间神话故事范文6

1、《天乩之白蛇传说》县老爷的扮演者名字叫做赵作山。

2、赵作山曾在电视剧《甄嬛传》演一40多岁的前朝大臣张潮。

3、《天乩之白蛇传说》是由尹涛、刘国辉执导,杨紫、任嘉伦、茅子俊、李曼领衔主演的古装神话剧。该剧由民间神话故事《白蛇传》改编而成,讲述了小白蛇白夭夭与药师宫宫上许宣前世今生、跨越千年的爱情故事。

(来源:文章屋网 )

上一篇红楼梦中

下一篇考研英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