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庭经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庭经济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立公平、公正、规范的长效救助制度为目标,积极开展全县居民家庭收入和财产信息核对工作,全面真实准确掌握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客观公正的实施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救助等社会救助,将党和政府的利民惠民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困难群众身上,真正维护好困难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监督、信息共享的原则。

2、坚持授权查询、信息保密和严格信息使用范围的原则。

3、坚持诚信申报、逐项核对、如实反馈、促进公平的原则。

4、坚持信息核对、反馈、收集、审核时效性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

通过居民家庭经济信息核对工作,确保社会救助政策公平、公正实施,社会救助工作规范、高效运行,社会救助资金准确、合理使用,使有限的政府财政救助资源真正用于困难群众。

四、核对的范围内容及方式

(一)核对范围

1、申请农村五保、城市“三无”人员、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享受社会救助的困难群众家庭及个人。

2、享受城乡低保、社会救助的困难家庭中有群众举报或有不诚信记录的。

3、乡镇(社区)及县民政部门认为有必要进行收入及资产核对的救助居民及家庭。

(二)核对内容

掌握申请救助家庭成员户籍和机动车辆信息;家庭成员的工资性收入信息;家庭成员的参保参险、缴费和享受待遇及成员失业登记信息;家庭成员的住房、银行存贷款信息;从事生产经营纳税信息;工商注册登记和生产经营信息;家庭成员有价证券信息;住房公积金缴存和领取及贷款信息等。

(三)核对方式

申请人在申请社会救助时将家庭收入和财产情况授权民政部门查询,民政部门将申请人信息发送公安、税务、工商、房产、金融、住房公积金中心等部门按要求进行信息核对,各相关部门将核对结果反馈民政部门居民家庭经济信息核对中心,核对中心负责收集审核并及时利用网络反馈经办机构。

五、核对工作流程

(一)申报。凡申请享受农村五保、城市“三无”人员、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及住房保障的城乡低收入家庭,在乡镇(社区)诚实申报本人及家庭实际生活和经济收入状况,并与受理机构自愿签订《同意核查家庭经济状况授权书》,提供受理所需要的相关证明材料。乡镇(社区)受理审核后,对于需请县居民家庭信息核对中心进行有关信息核对的报送县民政局复审核对。县民政局每季度第一月将需请市核对中心协助核对家庭的信息上传到市信息核对中心进行核对。

(二)核对。县信息核对中心将需要核对的信息汇总后,通过核对管理系统将数据资料传输到本级相关部门进行信息核对。

(三)反馈。各相关部门应在一星期内将核对数据反馈到本级信息核对中心,市县信息核对中心根据相关部门核对结论进行汇总和分类,及时反馈各经办机构,作为是否享受社会救助的依据。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居民家庭经济信息核对工作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困难群体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各乡镇(社区)及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县政府决定成立“县居民家庭经济信息核对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经发局、国税局、地税局、房产办、工商局、人民银行支行等15个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民政局,由县民政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全县城乡低保、社会救助及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的管理、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居民家庭经济信息核对工作遇到的问题。各乡镇(社区)负责受理困难家庭救助申请,要开展入户调查工作,入户率需达到100%,指导申请救助家庭填写《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家庭经济信息核对承诺书》,按时将调查审核结果报县民政部门,负责申请对象的信息录入和汇总,建立信息核对和入户调查档案。

(二)加强协调配合。居民家庭信息核对涉及经发、公安、财政、人社、住建、税务、工商、金融等相关部门,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认真履行职责。民政部门要做好全县城乡低保及城乡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的管理、组织与实施工作;经发部门要将城乡低保等社会救助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公安部门要负责提供申请家庭成员户籍信息和拥有机动车辆情况;财政部门要负责本级民政部门开展信息核对工作和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及维护所需的经费保障,负责提供申请家庭成员在财政部门领取工资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负责提供申请家庭成员参保参险、缴费和享受待遇情况;住建部门要负责提供申请家庭成员住房情况;人民银行支行要负责协调全县各金融机构提供申请人家庭成员银行存贷款情况;税务部门要负责提供申请家庭成员从事生产经营纳税情况;工商部门要负责提供申请家庭成员工商注册登记和生产经营情况;统计部门要负责提供上年度城乡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配合民政部门计算当年城乡低保及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县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要负责提供申请家庭成员公积金缴存和领取、贷款情况;县法制办负责核对工作过程中涉及有关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及时准确地完成本部门受理的信息核对工作,并按要求将结果按时反馈县信息核对中心。

(三)精心组织实施。居民家庭经济信息核对工作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监督。由县居民家庭经济信息核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总协调,县民政局具体组织实施。县民政部门要按照上级要求,尽快建立居民家庭经济信息核对网络平台,抽调人员,组建相关工作机构,实现市、县、相关部门网络互通。

家庭经济范文2

    厨房节能 

    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是城市居民须臾不可离的重要能源,家庭厨房和卫生间是节能的“大战场”——全市650万燃气用户每个月节约五六个“字”,全市将会节约多少燃气? 

    使用小窍门 

    使用燃气时,要有人照看,以免无谓的能源浪费; 

    选择第三代灶具,可提高热效率15%至2o%,每个月您将减少支出15至2o元 ,灶具的差价一两年就可“收回”;

    按锅底大小调节火苗,莫让炉火“出头”; 

    平底锅比尖底锅更省煤气; 

    灶具要放在避风处,或加挡风圈; 

    火苗为纯蓝色时,燃烧比较充分、稳定,也比较节能; 

    炒菜前充分做好准备,防止“吊火”; 

    选用容量合适的热水器,尽可能安装在靠用水处; 

    定期清除换热器翅片上的灰烬,防止堵塞燃气通道,提高热效率; 

    用压力锅比用普通锅节省2/3的烹调时间,减少燃料消耗,并保存更多的食物中的营养; 

    使用闷烧锅之类的小火煮食锅,亦可节省大量能源; 应选用传热性能良好的炊具; 

    烹煮食物的水量符合需要便可,不宜过量; 

    根据您家庭的人数选用大小适中的饭锅; 

    经常使用锅盖存热可节省更多能源; 

    食物一经煮沸,应调小火候; 

    食物将要煮好前应先调小或熄灭炉火,这样可节省燃料; 

    切勿长时间预热炒菜锅; 

    巧用烤炉,用足烤炉空间,切勿每次只烤制一种食物。烧烤多种食物时,应先行烧烤需要较高温的食物,乘着炉火还旺,再烧烤只需较低温度的食物; 

    使用砂锅烹煮食物时,应选用小火; 蒸和炒均是节省能源的烹饪方法; 

    切勿在用膳前过早烹饪食物,因为再次加热及保持食物温度只会浪费能源; 

    冷冻食物先解冻后烹饪; 

    选用能源效率较高的炉具; 

家庭经济范文3

我国的家庭经济现阶段比较脆弱,家庭消费是影响一个家庭经济的主要因素。家庭经济受一个家庭的收入情况、生活支出费用和其他收支情况的影响,作为一个高中生,我觉得国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也有很大的影响。下面我就国际背景下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对家庭经济的影响进行简述。

二、量化宽松政策推行的背景

在新的货币背景下,中国经济又一次面临转型,而我国的经济现阶段还在调整,人口老龄化、环境问题等都在限制中国的经济发展。面对新的挑战,中国应从全局出发,看清各种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2010年11月,美联储宣布定量宽松货币政策重新启动,并完成购买6000亿美元长期国债,期限为8个月。这是美联试图再次运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现经济的增长。这一政策,使全世界都在担心,全球经济会受其影响,短时间内无法恢复。而中国的更是深受其害。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推行,会使中国流动性问题更为严重。而美元的贬值,对于拥有大量美元储备的中国,更是火上浇油。对预防这种情况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积极应对:

第一,预防短期国际资本的输入输出。若美元形势上扬,资产经济随时可能破裂,预防20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的事件的再次的发生。第二,控制人民币汇率的浮动。现在升值是人民币的发展趋势,但是升值得幅度我们可以控制。第三,预防通货膨胀。第四,被动的调整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若跟进国外政策,那么中国的金融机构和家庭的经济能达到一个平衡。跟进与否,中国都将面?R资产泡沫的现象。

三、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家庭经济的影响

完善的人民币汇率机制、有效的中国外汇市场,使市场能更灵敏的感受汇率的变动,而汇率的变动需要货币当局更有效的监管。自2014年以后,人民币的汇率明显提高了,这都是国际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行的结果。而人民币的汇率的复杂变动,就会冲击我国的经济,对我国的经济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每个家庭的经济。所以我国经济的变动,直接在每个家庭的经济情况上都有体现。

家庭经济与金融结构有一定的差异,他们面对人民币量化宽松制度的表现也不尽相同。我国的推行人民币量化宽松政策是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加强我国的综合实力,这确实对我国金融机构的经济发展有帮助,但家庭经济与金融机构不同,作为一个高中生,我认为金融机构的发展,可能对家庭经济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家庭经济本就脆弱,这时候推行人民币量化宽松政策,对价同经济的冲击也不会小的。政府在这方面也要调控物价,避免或最大程度的减小其对家庭经济的影响。

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行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很大。而这种影响是中国与世界的货币政策的不一致而导致的。而政府调整机制的建立健全,也只是对人民币汇率的暂时控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所以我国必须强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目前全球经济形势日渐复杂,各个经济体的首要任务都是保障经济的稳定,减小其波动。而实现人民币在国际上成为可兑换货币,是中国抵御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手段。第一,升级企业转型,加强中国竞争力。深化企业转型理念。第二,资源合理储备,不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第三,运用外汇储备,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第四,加强国际间旅游资金的控制,避免资金的直接冲击。

五、中国家庭经济的世界背景

中国现阶段要对外汇的监管,尽量减轻流入资金对中国精机的冲击,针对这一情况,制定详细可靠地方案,限制热钱的流动。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要加紧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对中国贸易的保值有重要作用。在美元贬值,降低国际公信力的同时,中国要抓住机会,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强化人民币的贸易计价,境外国债的发行,进一步推进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的兑换,从而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

家庭经济是国家经济的一个基本,在国家推行人民币量化宽松政策的背景下,家庭经济肯定会受到相应的影响。所以,国家要发挥经济调控能力,保证家庭经济的稳定,这对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发展也是有帮助的。家庭经济是受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的,所以家庭经济的发展还要看国家的经济情况。

家庭经济范文4

【摘要】“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课题研究的内容包括了对学生生活、学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我们试图通过案例来探讨家庭经济状况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期望能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一些有意的建议。

【关键词】寄宿制 家庭经济状况 学业发展

注:本文为教育部“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课题,宁夏育才中学课题组子课题。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07-02

宁夏育才中学积极参加了教育部的“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课题组,作为第一批实验学校,全校师生都认真地投入到这项课题研究中。我们小组承担了子课题“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下的一个小课题研究,试图探讨家庭经济状况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在普通高中“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学校教育中建立并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与工作,健全对学生的生活、学业、生涯等方面指导,不仅能为每个高中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也必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终身发展起到长足和深远的影响。

宁夏育才中学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为扶持南部山区加快发展而创办的大型寄宿制学校。目前全校有六千多名学生,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宁夏南部山区的农村以及移民调庄。很多同学的家庭以务农为主,少数家长常年外出打工,家庭经济收入单一,加上兄弟姊妹众多,这部分同学个人求学道路充满艰辛。另一小部分学生来自银川市,家庭经济状况相对比较好一点,很多人有音乐、美术和舞蹈等方面艺术特长,文化课学习存在一些困难。我们小组想通过此次活动,了解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对我校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总结规律,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用的建议。

二、本课题研究所采用的理论及方法

在开展本课题研究以来,本组老师积极研究教育学的理论及方法,结合本学期在高一年级学生中开展的“房、树、人”自画像的活动,虚心的向专业心理学老师请教研习心理学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房、树、人”自画像认真分析。同时,还采纳了一些社会学、统计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多学科研究方法的结合,使得我们的课题研究具有综合性科学的理论做指导,也使得我们的课题研究具有灵活的操作性。

三、本课题研究对象及调查分析

本课题研究以学生的家庭经济水平为主要标准,在研究案例的选择上,我们秉承在普遍性的基础上筛选出典型,在典型的基础上又要综合归纳普遍性的原则。宁夏育才中学实行全寄宿制,分为三个学区进行有效管理。每个学区都分别相当于一个小型完整的高中学校,三个校区的生源分配、师资力量基本均衡。因此,在开展课题研究的时候,我们选取了孔德学区高一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高一学生整体调查

在对高一学生进行调查的时候,涉及到外出旅游参观、艺术培训、文化课辅导班、参加兴趣小组等几项内容,我们认为这几项能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学生在知识面、个人修养、思维方式、人际交往能力、艺术素养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整体调查,我们很容易发现,城市和农村学生有非常明显的差异。

2.抽样调查

开展课题研究时,我们在班主任、科任老师以及同学之间做了大量的调查摸底工作,结合高一年级开展的“第二父母”和“房、树、人自画像”活动,我们选取了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经济状况的学生案例进行研究。在我们所选出的这些案例中的学生,有来自宁南山区的,也有来自银川市的;有男同学,也有女同学;既有普通班级的,也有珍珠班的。

案例之一: 某生,男。来自宁夏南部山区,家有7口人。母亲在家务农,父亲常年外出打工。上有年事已高且多病的爷爷奶奶,下有年龄尚小的弟弟妹妹。家庭经济状况很是不好。

在他的自画像作业上,硕果累累的树占据了画面的中心位置,灿烂的太阳昭示着他内心的坚强。

他在第二父母交流手册上这样写道:“自从我上了高一,生活费就高了。那次父亲来学校看我,在他给我递生活费的那一瞬间,我看到了他那双布满皱纹并且弯曲的双手,我心里有点痛,但父亲却说:在这里要好好学习,生活费别操心,有我呢,我打一个月的工,最起码也有上千块钱。听到这些话,我眼里充满了泪水。我把自己的高考成绩目标定的很高,我想要用成绩来报答父亲,我相信,我不会辜负父亲的。”

这类学生基本都来自经济状况较差的农村家庭,个人勤奋好学,目标远大,且信念坚定。

案例之二: 某生,女。来自宁夏南部山区,家有父母,四个孩子,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她非常刻苦努力。

在这位同学的自画像中,我们可以看到房子很大,代表她对家的依恋,画面中长长的垂柳阴影下,坐着小小的自我。在成绩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时候,她是这样记录当时的心情的“两次考试成绩下来,我都很内疚,自责。自卑也一起涌上心头,我没有勇气告诉父母。那一段时间,我的心里太沉重,太压抑了。有时候,我甚至都不想读书了。我无处发泄,无处倾诉。我害怕同学们讽刺的目光,老师责备的言语。自己的压抑,自卑,让我恍恍惚惚。压在心底,动不动就伤感。真的,那一段时间我感觉自己快要窒息了,悲观到了极点,也自卑到了极点。上课我经常走神,下课我又自卑。一个人坐着,默默发呆,让时间就这样浪费,我很想家,但我却无颜面对他们,我真的很痛苦。”

此类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农村学生,一般自我期望较高,但不能正确看待学习成绩的高低起伏,自我调解减压能力较低,心理负担较重。

案例之三: 某生,女。银川市人,家庭条件优越。她是家里的小女儿。父母在生活上娇惯她的同时,也迫切的希望女儿能成才。

在自画像作业上,这位学生画了一个类似于别墅的房子,当窗户上有很明显的网,其实代表她优越的家庭条件,在她成长过程中对她的限制。

她说“从小学到初中,家里几乎给我报了所有的家教补习班,连语文补习也不放过。很小的时候,我就觉得别人上课时候我在上,别人玩的时候我在学,别人睡觉的时候我还在学”。“初中开始厌学,成绩也下降了。还曾因为和老师赌气考试交了白卷。再后来干脆那门课都不想学了”。上了高中,“课总是听不懂,似乎全班都懂了,就我不懂。我不可能学好了”。 其实“我心里非常难过,谁愿意把自己放弃呢。”“虽然从小就有人告诉我,好好学习,以后靠自己会过得很好,可我却觉得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要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去,只有学习成绩好是不可能的,可是没有文化是不行的。”

此类学生,属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父母对孩子期望太高,强迫学生学习,造成逆反心理,他们视文化课程学习为畏途。

案例背后的原因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些学生开始学习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排在第一的不是学习这个活动本身能不能给他带来快乐,而首先想到的是肩膀上所承担的责任。

1.“过分的望子成龙情结” 我们的教育中普遍存在“望子成龙”情结,现在的城市家庭,基本上是独生子女,4+2+1的家庭模式下,孩子就是整个家庭的未来和希望。越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越发重视孩子的教育,有的甚至不顾及孩子自身的感受。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被家长带着在这个、那个辅导班之间奔波,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家长的好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些活动在无形中占据了孩子很多玩耍、休息的时间。于是就出现了下列情形:美术、音乐、舞蹈类艺术课程,这些孩子热情似火,因为可以放松身心;而每到文化课时昏昏欲睡。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学校里那些来自城市家庭的孩子大多在音乐、美术、舞蹈甚至社会活动方面有一定的特长,但文化课的学习很吃力。被家长逼迫学习的孩子,逆反心理作用下他会认为学习是痛苦的。这种状况其实跟家长过分地要求“望子成龙”的教育情结有割不断的联系。其实对这类学生,我们不要总拿他们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对比,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应该关注如何给他们提供特长发展的机会,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成长道路,学习才会使他们感到快乐和成就感。

2.强烈的家庭使命感 而对于那些来自山区,家庭经济情况相对较差的家庭,父母由于生活环境、见识的局限,很多都忽视对孩子艺术素养、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在为孩子提供必修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的基础上,更多关注的是孩子文化课的学习。从这些家庭出来求学的孩子,非常明白自己在知识面、个人修养、思维方式、人际交往等方面与城市孩子有很大的差距。努力、刻苦,是他们的代名词,“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天才=1%的灵感+99%的汗水”是他们的座右铭,他们有很强烈的成功愿望,试图通过文化课程成绩的高来弥补自己在其它方面的不足,最好能考上好的大学,进而来改变自身及其家庭的生存状态。对这些主动刻苦学习的孩子来说,激发他们学习热情的不是学习本身能带来的快乐,而是因为责任。

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最直观衡量一个学生的进步,能看的就是所谓的考试成绩,确切的说是文化课的考试成绩。一旦学生成绩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学生个人在心理上首先形成的就是愧疚,觉得辜负了太多人的期望。学生对自己的认可度、满意度不高,直接的表现是缺乏自信。有一些学生的负面情绪只能通过“躯体化特征”表现出来,比如烦躁、郁闷、睡不着,视学习文化课为畏途,考试紧张到呕吐,手脚冰凉,感觉压力太大。长期下去,渐成心理定势,形成一种无形的负担,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四、本课题研究的一些结论

1.来自宁南山区,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往往在知识面、个人修养、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缺陷,对文化课的学习努力程度更高,想通过考大学来改变自己及家庭命运的心理期望更强。在强烈自尊的背后,也有深深的自卑,不能坦然面对学习成绩的高低起伏。如果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很难缓解他们的心理负担。

2.个别来自城市,家庭经济较好的学生,在求学早期,深受其家庭过分的“望子成龙”思想之苦,对文化课学习产生逆反心理。虽然文化课成绩不怎么好,但在知识面、艺术修养、思维方式、人际交往以及化解心理压力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艺术特长,为山区农村家庭经济较差的学生所不及。

五、本课题给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些建议

1.深入开展学习目标教育,为学习树立崇高理想,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家人的期望,正确面对学习成绩的高低起伏, 放下不必要的负担。

2.开展转变学习思路教育,帮助学生变刻苦学习为快乐学习。

3.对于有强烈自尊、自卑意识的学生,学校要注意委派专业的心理老师对其加强心理辅导。

4.为有特长的学生提供特长发展机会,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成长道路。

参考文献:

家庭经济范文5

本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连片贫困和散状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妇女进行了实地调研,采用叶敬忠等编制的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118)支持项目中国留守妇女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指标,综合编制成《四川省农村留守妇女调查问卷》,由留守妇女本人填写,共发放问卷130份,收回117份,回收率90%;其中,废卷26份,有效问卷91份,有效率为77.8%。

(一)家庭收入与支出

由于农业生产的收入较低,只靠家里的几亩地,只能够维持基本的日常生活开支,因此,百分之六十左右留守妇女的收入只占家庭总收入的二成至四成,只有百分之二十留守妇女的收入达到家庭总收入的六成至八成,极少部分占有八成。

(二)家庭财务管理

由于农业收入远远低于外出务工的收入,调查显示,在丈夫外出务工的情况下,仅百分之十五的留守妇女有非常多的自主开支经济的权力;一半的留守妇女有比较多的自主开支经济的权力;有的经济权力一般;有少数还极少有自主开支经济的权力。相比丈夫外出务工收入,留守妇女的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下降,其在家庭中的地位并没有因此提高。

(三)?诙?分工

现实清楚地告诉我们,由于农村男性外出务工,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妇女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与丈夫外出务工前相比,近百分之四十的留守妇女体力活加重,做农活的时间大大增加,她们在基本上没有改变传统责任和传统劳动的同时承担起农业劳动重任,农业生产越来越成为她们的主要生产活动。同时,赡养老人,洗衣做饭,喂养鸡鸭猪牛等繁琐的家务事也全落在了留守妇女的身上。有一半的留守妇女承担了比较多的家务劳动;四分之一的留守妇女承担了非常多的家务劳动。

二、现存问题

以上调查分析表明,农村家庭中男性逐步非农化,农村妇女则正在逐步农业化的趋势。“这种‘男工女耕’的模式实质上是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社会沿袭的‘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分工模式在市场经济下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丈夫外出,对留守妇女在家中的地位有积极的影响,如让她们的独立性增强、自由度更大、成就感增强等。但更多的是负面影响,农业生产、家务劳动和教育子女等“挤压了留守妇女自身进行知识技能更新的时间和精力,使她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受到了限制、发展的机会减少,致使其独立谋生能力偏低?r家务劳动和农业生产劳累的双重压力,更易导致她们身心和心理健康的损害。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也比不上丈夫务工的收入,使她们的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下降,致使其在家庭中处于不利的经济地位。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农村留守妇女全面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谐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和男子平等的权利。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家庭的过程中,留守妇女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要加大宣传“男女平等”等思想的力度,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果代替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糟粕,纠正和消除已显现和未显现的户籍、性别、就业、生育等歧视观念。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解决的关键还在于政府。要深化体制改革的系统工程,把利益主体的改革由家庭本位落实到以人为本的个体本位。政府应适当倾斜政策,加大农村总体投入,提高收入水平,提高留守妇女抗贫困能力,解决劳动就业问题。

要提高留守妇女的文化水平、职业技能等人力资本因素,落实社会教育、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清除制约留守妇女发展的主体障碍。

建立农村妇女劳动回报的公平机制,主要由妇女承担的家务劳动和生育劳动未被纳入有酬社会劳动核算体系,使女性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因此,承认和合理计算家务劳动的经济价值、对超额家务劳动进行经济补偿十分必要,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确保家务劳动补偿标准的合理性以及家庭的补偿能力,才具有现实意义。

(二)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结构调整

首先,当前农村留守妇女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农村生产发展的主要劳动群体,如果农村经济得到提高,男性便不会大量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妇女这一特殊人群便不会产生。政府部门要积极给农村留守妇女拓展一些增收渠道,使其家庭收入不局限于农业生产。加强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留守妇女实现家庭收入的多元化。

家庭经济范文6

关键词: 高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认定工作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是资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作为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效益与效率,影响到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与均等。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现状

根据2007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解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国家招收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中,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概念属于定性描述,标准模糊。经济困难具有相对性,地区经济的不平衡也会导致对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不统一。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根据国家和政府的文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思路,制定了本校的认定方案,并依此认定贫困学生的身份。各高校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但是基本模式是“学生申请―班级评议―院系审核―学校审批”。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如实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调查表》,并持该表到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如符合条件,向学校提交《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并附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调查表》。在认定过程中,由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代表组成的评议小组根据以学生家庭人均收入对照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财政部门确定的认定标准,并结合学生日常消费行为,以及影响其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的结果交由院系认定工作组审核通过,初步确定其贫困学生的身份并提交公示。在公示五日无异议之后,正式认定申请人为经济困难学生。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操作过程中,由于信息获取的不对称、不全面或人为因素等影响,时常出现假冒经济困难学生的现象发生,引发社会的关注。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面临的难题

(一)认定环境欠缺,信息本身缺乏真实性。

学生家庭基本信息的真实性是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的前提。目前我国收入申报制度和收入监控机制不健全,“不能像一些发达国家那样,通过税收记录来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从而准确判断学生的困难程度”,[1]高校不得不把学生本人当做家庭经济信息的主要提供者。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学生提供的信息不准确,甚至故意弄虚作假,给认定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由于对开具“困难证明”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约束机制,因此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的佐证依据之一“困难证明”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实际操作时,因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费用与生源地关系不大,受学生家庭的社会关系和人情关系影响,一些生源地民政部门并未认真考察申请人的家庭经济情况,把关不严造成了虚假的“困难证明”材料,使得一些非经济困难学生混进了申请资助的队伍。而有些家庭情况确实困难但未能顺利开到“证明”的学生,被划为非经济困难学生,得不到资助。

(二)认定标准模糊,信息采集缺乏全面性。

目前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的描述比较模糊,导致在实践中难以操作。在实践过程中,有的高校通过调查学生家庭收入是否等于或低于当地贫困线标准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但这个标准具有地属性质,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标准,标准又具有动态性,随着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通过此种方式确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有很大的争议。有的班级通过对递交贫困申请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对比和排名,按学校给予的名额确定贫困生。这样做虽然能一解燃眉之急,但容易导致一些平均生活水平较高的班级为了避免名额浪费,默许一些家庭经济状况稍差的同学成为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此这种方式确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说服力不强,容易引发同学的不满,甚至导致同学关系的紧张。有的班级为了省时省力,满足大多数同学的利益,甚至实行“轮流享受”或者“平均主义”,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资助工作的原则。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实质是在综合分析学生家庭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是否困难及其困难程度的判断。因此,必须全面采集能够反映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有关信息。采集哪些信息,借助什么途径和方式采集,如何制定比较科学的认定指标体系,是高校普遍感到困惑的难题。高校通过多年的实践,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已形成一套相应的做法,但在认定过程中主观性较强,主要凭经验、工作人员的素质与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到认定结果的准确性。

(三)认定模式落后,信息处理缺乏科学性。

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困难程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平台的支撑。目前高校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普遍比较落后,没有运用相应的认定软件系统,信息的采集与加工还停留在手工操作上。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往往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实现信息的动态管理困难重重。在信息处理时,如何确定不同方面的信息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影响的程度,赋予多大的权重,用什么工具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等,都是高校实际认定工作中普遍感到棘手的问题。目前,高校如何提高采集影响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信息及加工的科学性,已经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

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的优化与重构

(一)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源地认定机制。

生源地认定应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式中最可行、最有效的一种方式。[2]2010年12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我建议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提前到高中阶段,也便于民政部门、学校实地走访查证。但实践表明,生源地认定需要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加以保障,国家应尽快出台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源地认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生源地认定部门的责任与义务,及时公开披露相关信息,定期开展检查,严厉惩罚造假的当事人,将造假行为记入个人信用数据库,以及制定相应的监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从而做到规范认证,提高家庭困难证明材料的可信度。

(二)建立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

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开展调研,设计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更科学地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其中量化指标包括:1.反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在高校、生源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及两者之间对比关系的指标,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理想边际就是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2.反映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人均年支出、家庭资产总值、家庭负债总额等家庭情况的指标,这样可以了解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定性指标可以包括:学生是否拥有电脑等高档数码产品,穿衣饮食是否节俭,娱乐消费水平如何,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德育等级,等等。

(三)建立动态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

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源地、家庭人员组成、职业、收入情况、收入来源、贫困证明及受助情况等内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是动态变化的,要及时进行跟踪调查与管理,及时进行信息调整与增减,全方位进行动态管理,至少每学年对经济困难学生重新申报、全面认定一次。根据学生家庭实际情况的变化调整该生的贫困层次,包括升高档次、降低档次及撤档三个方面,对于家庭经济情况明显好转的学生应该及时将其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撤档。首先,对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情况要定期了解,特别要对突发事件的影响情况进行跟踪。定期与经济困难学生家长联系,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并了解其家中情况。定期与经济困难学生家庭所在地乡镇、街道的民政部门进行电话沟通,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的实际生活水平及变化情况。其次,通过实地走访,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家庭的真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而且可以在学生中形成强大的心理约束力,引导学生讲诚信,确保学生如实反映家庭经济状况。[3]

(四)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相关制度。

高校应尽快制定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实施细则,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完善“个人申请―班级评议―院系审核―学校审批”的认定程序。1.建立评选、审批、监督三权分离制度,即班级与学院具有评选权、学校相关部门具有审批权、师生具有监督权,并保持“三权分离”。2.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归口管理与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归口管理部门,强化职责,提高监控和约束力,对出现的问题追究责任。3.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公示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及时公示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信息,如公布受资助学生名单、性别、所在院系班级,家庭经济情况可以不公布,从而保护受资助学生的隐私,做到评选透明化,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二是在经济困难学生在获得资助后,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调查经济困难学生的消费情况。一旦发现弄虚作假现象,一经核实,就取消资助资格,收回资助资金。情节严重的,学校应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将弄虚作假行为记入个人档案。

(五)转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观念。

从传统的只注重“物质资助”向“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转变,并重拓展。在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经济问题的同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不断改善他们的心理状况与心理压力,教育他们正确面对经济困难,鼓励他们树立信心、自强自立、刻苦学习,为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早日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转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模式。

实现从“无偿式资助”向“回报式资助”的拓展。“回报式资助”就是受资助的学生在享受国家资助的同时,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如义务家教、社区劳动等,从而增强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回报式资助”,一方面可使那些假经济困难学生因不愿承担相应的义务而自动退出,从而实现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动认定。另一方面“回报式资助”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劳动或履行一定的义务换来的,可以缓解受资助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受资助学生的心理健康。

(七)加大对大学生进行政策宣传与诚信教育的力度。

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宣传栏等途径,高校要加大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全体学生全面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标准、方法和程序,积极参与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评定与监督的工作中。通过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学生诚实守信的意识,教育学生如实提供家庭情况,及时告知家庭经济状况显著变化情况。减少非经济困难学生的申请,降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成本,提高认定效率。

参考文献:

[1]金昕.实施“双线资助”确保高校学生资助可持续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9,(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