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感七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伤感七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伤感七夕

伤感七夕范文1

1、爱热了,我用冰把它冻起来;爱冷了,我用火炉把它围起来;爱渴了,我用水把它浸泡起来;我精心呵护的爱,在七月初七带给你看,一定鲜活如初!

2、我不喜欢七夕,因为在七夕,银河上依然没有鹊桥;我不喜欢七夕,因为在七夕,葡萄架下依然听不见悄悄话;我不喜欢七夕,因为在七夕,多少痴情女子依然没有乞得情郎归。

3、千万千万不要让七夕成为中国的情人节,我不想听那些什么海誓山盟、坚贞不逾、永恒不变等等,更不想听那所谓的流芳百世的美丽传说,我只希望有一叶轻舟能够横渡银河,将牛郎送到织女身旁,只希望天下有情人都能够朝朝暮暮。

4、流星落了,那是天在哭了;雨水下了,那是我的思念涨潮了;月亮升了,那是你我的眼光交错了;人间的喜鹊飞了那是它们为爱的七夕致敬去了!

5、酸醋麻酱油里有我们美味的生活,油盐酱醋茶里有我们平淡的真情,锅碗瓢盘里有我们简单的幸福,除却了虚无的浪漫,我们拥有了是爱的真谛!

6、七夕到了,喜鹊排成队,乌鸦排成行,老鹰来观礼,连青蛙都来帮忙,呱呱呱呱地奏乐,祝福我们幸福安康、地久天长!

7、喜鹊见证了我们的爱情赶来搭桥;葡萄见证了我们的爱情忙来传言,银河见证了我们的爱情化做流星带去织女的心愿:牛郎,今日鹊桥见面要准时哦!

8、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对你的思念一遍遍;树上的鸟儿叫喳喳,银河就是我们的家;晴天响雷夜时雨,我的爱人你在哪里?回来吧,我永远为你守侯!

9、会偶尔想我吗?多么难受的一句,我也在说我不需要你时刻想我,只要偶尔就好,可你,会不会懂。

10、我也想流泪,可是流泪又有什么用呢--银河是永恒的,此岸彼岸是永远不可跨越的。我只有低下头--拜倒在那虚无缥缈的星空之下,我不想为自己乞什么巧,只想对着我的那颗星星说出心里的思念和哀怨。

11、情人节,一个人过的节日总是那么微小。

12、情人节,祝你快乐,不用管我。

13、情人节快要到了、我去你楼下唱《分手快乐》吧!

14、情人节有谁可以陪我过呢?

15、我不喜欢七夕,因为在七夕,葡萄架下依然听不见悄悄话;我不喜欢七夕,因为在七夕,银河上依然没有鹊桥;我不喜欢七夕,因为在七夕,多少痴情女子依然没有乞得情郎归。

16、我等到了七夕,却没有等到你。

17、一个节日。一个人七夕。一个人过。一个人很好。

18、一个人的七夕、抒写着硪的忧伤。

19、一个人习惯了,一个人孤单了,一个人寂寞了,该一个人过七夕了。

20、原来一个人的孤单不算孤单,想念一个早已离去的人,才是真的孤单。

伤感七夕范文2

新干商代大墓中出土的玉器是商代时期长江南岸出土数量最大的一批,754件(颗)出土玉器对研究当时长江中游地区方国的玉器文化和玉雕技术具有特别的价值,它和湖北盘龙城遗址出土的商代玉器及长江上游地区的三星堆遗址出土玉器等共同代表了长江流域商代玉器的风貌和成就。

为方便广大读者了解与鉴赏新干大墓出土的商代玉器,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本刊特邀请江西省博物馆馆长彭明瀚先生撰文介绍与鉴赏该墓出土的玉器,以飨读者。

1989年9月20日,新干县大洋洲乡农民在程家村涝背沙丘取土时发现青铜器,后经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共出土青铜器475件,玉器754件,陶器139件。这是江西也是江南地区出土商代青铜器数量最多、器种最丰富的一次,是南方商代青铜器的典型代表。在商代,同一埋藏单位内出土如此之多的铜器、玉器,只有四川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遗址和殷墟妇好墓可以与之相比,陶器则更是罕见。1990年11月10日,国家文物局、江西省人民政府在南昌召开大洋洲考古大发现新闻会,指出:“新干商代大墓铜器群的空前发现,不仅是中国南方考古的一项重大突破,而且将为我国青铜文化研究揭开新的篇章。它所提出的种种发人深思的新问题和揭示的奥秘,必将给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明史的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该遗存出土玉器754件,可分为礼仪器和装饰品两大类。礼仪器40件,器类有琮、环、璜、璧、块(iue。)、戈、矛、铲等;其余均为装饰品,种类丰富,数量最多,主要用作佩带装饰物和插嵌于其他物品上作观赏品,器类有笄、镯、项链、腰带、串珠等。

一、玉礼仪器

玉礼仪器主要是指在宗教祭祀、政治礼仪等场合中使用的玉器。早在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红山文化中,已经出现了为数可观的玉礼仪器,至商代,玉器受到社会上层的高度重视,玉礼仪器得到了进一步的延续和发展。本文拟对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玉礼仪器进行简要介绍。

1.蝉纹玉琮(图1),通高7厘米,射高0.5厘米,一端射径8.3厘米,射壁厚0.7-1厘米,另一端射径8.1厘米,射壁厚0.8-1.1厘米。磷铝石质,质地不纯,含有灰白色石英,灰黄色,有紫色和黄褐色斑点,玻璃光泽,不透明。外方内圆,上小下大,两端面平,有不甚明显的短射。器体四角凸起形成对称的长方弧面,弧面的上下饰有浮雕式蝉纹,上下蝉尾相对。蝉为大头圆眼、翼宽尾窄的弧状,琢工较粗,有的眼睛几乎分辨不清。器身中间一个浅横凹槽将方弧面和整个琮体分为上下两节,铊轮切割痕迹明显。中部横截面抹角微呈方形,上下两端各饰阴线三周,且都是最外一周较深,另两周较浅。中间一个浅横凹槽和四角的横凹槽相平齐,宽度相等,在浅横凹槽的上下各饰阴线两周。孔壁打磨光滑,器体抛光。

2.兽面纹玉琮(图2),一侧高4.2厘米,另一侧高3.6厘米,一面射径7.5-7.8厘米,另一面射径7.6-7.8厘米,射壁厚0.5-0.8厘米。磷铝石质,灰白色,有墨绿色斑点,玻璃光泽,不透明。器体不规整,高矮不一,呈外方内圆形,器体较矮,形似镯。上下有短射,射口不甚圆,中间一宽浅槽将四角和整个琮体分为上下两节,四角有凸棱,并以四角凸棱为中线,上下各饰由卷云纹构成的简体兽面纹一组,上、下层卷云纹用减地法使之呈圆点状凸起,再以双阴线分别向两侧体部延伸,圆形目微凸起。每组兽面纹间以两道平行竖线相隔。阴线条都是采用铊轮琢制,线条一般中间较深,两端较浅细。

大洋洲共出土玉琮2件。与良渚文化的玉琮相比,大洋洲出土玉琮已明显趋于衰弱,无论是出土数量,还足制作工艺都发生了变化。在江西丰城、德安等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也有零星玉琮出土,丰城市采集的一件多节式玉琮,无论足造型,还是简体兽面纹的构图,都与扛苏寺墩、草鞋山等地良渚文化多节式玉琮相近。大洋洲玉琮,是本地新石器时代玉琮传统的延续。

3.有领玉璧(图3),直径18.4厘米,一面外孔径7.2厘米,内孔径6.7厘米,领高0.1厘米,另一面外孔径7.25厘米,内孔径6.8厘米,领高1.1厘米,肉厚0.32―0.5厘米。磷铝石质,青黄色,局部泛白,质地不纯,含有白云母的晶片和铁锰质斑点,蜡状光泽,不透明,沁蚀严重。体扁薄,中间有对钻大圆孔,孔周两面均有凸起成环状的圆口,即所谓的领。出土时断裂成7块,已粘合,正反面均饰有8组同心圆线,线条规整而流畅,最外一组由3条细线构成,宽3.3毫米,其余7组由两条细线构成,宽1.5毫米,各组线条间有规律地相间采用减地雕。孔壁正圆,打磨精细,两面抛光。

4.有领玉璧(图4),直径16.8厘米,一面外孔径7.56厘米,内孔径6.96厘米,领高0.93厘米,另一面外孔径7.48厘米,内孔径6.92厘米,领高0.85厘米,厚0.26―0.3厘米。磷铝石质,蜡状光泽,不透明,沁蚀严重。出土时断裂成3块,已粘合,其中1块呈青黄色,其余2块大面积泛白。体扁薄,中间有对钻大圆孔,孔周两面均有凸起成环状的圆口,即所谓的领。正反面均饰有8组同心圆线,线条规整而流畅,每组由3条细线构成,各组线条间距大致相等,此处用减地雕,在视觉上易产生1粗线、3细线的错觉。孔壁正圆,打磨精细,两面抛光。

大洋洲出土玉璧2件,与良渚文化的玉璧相比,大洋洲玉璧形体单薄,大圆孔两面均有凸起成环状的圆口,用多重同心圆弦纹装饰,这种纹样在商以前及商以后都不多见,很有时代特色。环状圆口壁,我们称之为有领璧,此类璧在安阳殷墟妇好墓、四川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湖南等地均有发现,可能是南方的传统,以四川成都平原及其附近地区最为集中,不但有玉质者,还有青铜质者,四川可能是此类有领器的起源地。

5.玉环(图5),1件。直径12.4厘米,孔径6.3厘米,厚0.7厘米。磷铝石质,青灰色,有青褐色斑点,珍珠光泽,不透明。形似璧,但肉宽比璧的肉部要窄,孔径较大,孔壁与环面平齐,一边肉的宽度略小于孔径的二分之一。肉部饰有4组由两条细线构成的同心圆线。局部残失,制作规整,两面抛光。

6.有领玉瑗(图6),3件。直径11.5厘米,孔径7.1厘米,厚1.5厘米。透闪石质,浅绿色,有紫褐色斑点,蜡状光泽。体扁薄而匀称,出土时断裂成8块,已粘合。形似环,但肉宽比环肉部要窄,孔径更大,肉的宽度小于孔径的三分之一,孔周两面均有凸起的领。肉部饰有4组由两条细线构成的同心圆线,两面抛光。

7.有领窄肉玉瑗(图7),4件。直径8.9厘米,孔径6.6厘米,厚0.3―0.5厘米。透闪石质,苹果绿色,有黄褐色斑点,蜡状光泽,局部泛 白,轻微沁蚀。体扁薄而匀称,出土时断裂成5块,已粘合。形似环,但肉宽比环肉部要窄,孔径更大,肉的宽度小于孔径的三分之一,孔周两面均有凸起的领。肉部饰有两组由两条细线构成的同心圆线,两面抛光。

8.带穿玉块(图8),共出土18件。其中一对直径4.5厘米,孔径1.7厘米,厚0.2厘米。透闪石质,黄绿色,局部泛白,蜡状光泽,轻微沁蚀。扁薄体,一面平整,另一面微圆弧,边缘外廓呈正圆形,缺口相对的一侧有一小圆穿,出土时断裂成3块,已粘合。黄绿色部分微透明,泛白部分不透明;单面钻,缺口对应边缘的一圆穿稍偏离边缘,此处因断裂,在两侧各钻有一小孔,以便缀合,断裂处留有深黄色粘合剂。并留有两处因断裂而钻孔修补的痕迹。

9.无穿玉块(图9),2件。一对,直径6厘米,孔外径1.9厘米,孔内径1厘米,中间厚0.8厘米。透闪石质,黄绿色,有紫褐色和黑褐色斑点,蜡状光泽,不透明,有沁蚀痕。体扁而微厚,肉中间厚,边缘薄,孔径小且均偏于一侧,故缺口都较长;两面对钻,孔壁成斜状,有旋转线痕,孔壁中间留有因对穿而形成的台痕。器体抛光。

大洋洲出土玉块20件,是数量最多的一种玉礼仪器,占全部玉礼仪器总数的一半,表明玉块在当地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玉礼仪器,且多数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断裂和多次补接,进一步折射出其重要性,这也是大洋洲与中原殷商在用玉制度方面不同的地方。

10.玉璜(图10),一对,宽1厘米,厚0.4厘米。透闪石质,灰黄色,蜡状光泽,不透明,微沁蚀。形制相同,大小成对,中部均有残损,呈半圆形,体扁薄而窄,底面平齐,正面中部微凸,边缘部分稍薄。两端各有一小穿,双面对钻。

11、有阑直内宽援玉戈(图11),通长46.5厘米,内长8.5厘米,阑长1.8厘米,中脊厚0.6厘米,内厚1厘米。透闪石质,青灰色,有褐绿色阳起石的条带状结构,玻璃光泽,不透明,出土时粘有大面积的朱砂。体扁薄,双面薄刃,三角形前锋,出土时断裂成6块,有阑,直内、直援,阑两侧挑突,有齿槽,援较宽,最宽处约为援长的三分之一,上刃略拱,下刃微内弧,有阳纹脊线和边刃。内端近方形,末端斜状,内前端有一小圆穿。阑部阴刻菱形纹,上下各饰以一组由3条平行阴刻细线组成的边框。

12、有阑直内窄援玉戈(图12),通长42厘米,内长7.5厘米,阑长2厘米,中脊厚0.6厘米,内厚0.8厘米。透闪石质,淡绿色,有棕褐色斑点,不透明,大面积泛白。体扁薄,双面薄刃,三角形前锋,出土时断裂成5块,有阑,直内、直援,阑两侧挑突,有凹弧槽,援较窄,最宽处约为援长的五分之一,前锋薄而尖,有中脊,脊线直通至内部,上刃略拱,下刃近直。内呈长方形,末端斜状,内前端有一小圆穿。阑部阴刻5道平行竖线两组,中间填以阴刻复线三角形纹,每组复线由3条阴线组成。

13.无阑直内玉戈(图13),通长27.5厘米,孔至内末端长7.5厘米,厚0.6厘米。透闪石质,青绿色,油脂状光泽,微透明:大面积泛白,泛白处不透明。体扁薄,双面薄刃,三角形前锋,有中脊和边刃,脊线直通至内端,出土时断裂成6块,长条形无阑,在器体上阴刻竖线来区分内和援。内近方形,上、下两端都比援上、下刃微凹进,尤以内下端凹进更深,以此将内与援分开。援上刃微弧,下刃近直,援后中部有一小圆穿,单面钻。

14.长条形无阑玉戈(图14),长41厘米,孔至内末端长5厘米,厚0.6厘米。透闪石质,灰绿色,油脂状光泽,微透明;大面积泛白,泛白处不透明。体扁薄,双面薄刃,出土时断裂成5块,长条形无阑,三角形前锋,锋端尖锐,中脊和边刃都不甚明显,援、内不分,器体近末端约八分之一处有一小圆穿,表明此器为戈,穿为单面钻,孔壁呈斜状且带螺旋纹。

上述4件玉戈,器体扁薄,直内直援,双面薄刃,三角形前锋,但细部不同,造型各异,在一个礼仪场合中同时使用四种不同形制的戈,充分表明,戈在当地使用得极为普遍。

15.玉矛(图15),通长48.5厘米,叶中段宽4.5厘米,厚0.8厘米。透闪石质,灰黄色,蜡状光泽,大面积泛白,不透明,严重沁蚀。器体呈柳叶形,前锋尖锐,出土时断裂成3块,已粘合。中脊突出并微带边刃,边刃甚薄。末端两面中心部位均有一斜削浅凹槽,凹槽呈双翼镞形,凹槽尾端有三角形缺口,也呈翼状,两侧各钻一小圆穿,其中一穿已残损一半,凹槽前锋处有一大圆穿,单面钻。

16.梯形玉铲(图16),2件。高4.7厘米,顶端宽3.7厘米,刃宽4.3厘米,厚0.8厘米。透闪石质,蜡状光泽,深绿色,微透明。器体较小,呈扁平梯形,双面刃。打磨光滑,通体抛光。此类玉铲,无锋刃,无使用痕迹,不可能是实用器,当为礼仪类器物,功能可能与新石器时代以来常见的玉钺相似。

17.玉虎形扁足(图17),3件。通高18厘米,顶宽4.7厘米,顶端厚0.58厘米,尾部厚0.53厘米。透闪石质,灰白色,抛光面已严重风化,呈土状光泽,不透明。呈扁平长条形,整体轮廓似变体虎形,顶端较宽,往下逐渐变窄,及至尾部更窄且外卷,末端收成尖状,身体两侧,一侧琢制出两个较大的勾戟,近尾部的臀部拱起,以示虎之背脊,另一侧琢制出两组共4个勾戟,以示虎之四足;近顶端处有一圆穿,以示虎之眼。双面的四周边缘勾勒轮廓,线随形转,且线槽内填以朱砂,勾绘鳞片纹。形似同墓所出土的青铜虎形扁足鼎之扁足。

18.镂空扉棱玉片(图18),4件。通高7.44厘米,上端宽2.43厘米,厚0.35厘米,下端宽1.1厘米,厚0.31厘米,内侧厚0.35厘米。透闪石质,呈黄白色,玻璃光泽,不透明,中度沁蚀。器体呈扁平长条形,上端较宽且微翘,下端稍窄。内侧断面微内凹呈弧形,外侧较薄,镂空出4个扉棱,其中两个呈勾戟状,两个近方块状,相间而置。形似同墓所出土的青铜虎形扁足鼎腹部之扉棱。

这些虎形扁足和镂空扉棱片,出土时均涂有朱砂。据笔者观察,它们与遗址内同时出土的9件青铜卧虎耳扁足鼎(图19)的相关部件相似,实际上足漆、木鼎上的构件。

19.圆雕玉羽人(图20),通高11.5厘米,身高8.7厘米,背脊厚1.4厘米。叶腊石质,呈棕红色,色泽匀润,有滑感,蜡状光泽,无瑕疵,不透明。通体作侧身蹲坐式,两侧基本对称。高冠,呈鸟形,鸟尾以掏雕法琢出3个相连的链环;臣字目,粗横眉,半环耳;嘴巴呈高勾而内卷成喙状,几与下颌相连,中间的圆洞是用管钻一面钻通,而后用工具稍加磨平;双臂拳曲于胸前,臂、肩高耸,采用减地法而呈浮雕状;双腿弯曲成蹲坐式,膝盖上耸,脚底板与臀部齐平,腰、背两侧至臀部各有一竖列鳞片纹,每列由7瓣鳞片组成,采用减地法而呈浮雕状,鳞片纹外侧雕有羽翼,腿部也琢出羽毛;足背前各有3条阴刻短线,以示足趾。足背上有一斜洞,直斜穿至足后跟,足底板下有长方形短榫。这件玉人,制作精细,造型奇特,出土时涂有朱砂,不足一般意义上的装饰品,可能是在某种礼仪场合使用的神器。

伤感七夕范文3

关键词:干气密封 改造 机械密封

一、前言

中石化齐鲁石化分公司胜利炼油厂气分车间,位号为P-506A/B的丙烯进料泵,轴封最初采用单端面波纹管机械密封,但使用效果不好,一直存在机械密封频繁泄漏问题,工艺波动时检修后密封坏的特别频繁,最多时一个月损坏有20套左右,一年下来密封费用、再加上机泵拆装的检维修费用,造成了极大的浪费。通过与成都一通密封有限公司共同研究对丙烯进料泵实施干气密封改造,改造后效果明显,运行稳定,带来了很可观的效益。

二、干气密封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1.干气密封概述

干气密封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一种非接触式密封。与普通机械密封最大的区别在于:干气密封通过在密封端面上开设流体动压槽而实现密封端面的非接触运行,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密封的使用寿命;简单、可靠的控制系统确保干气密封正常运转以保障设备连续、稳定地运行。

2.干气密封基本原理

干气密封(气膜机械密封)和传统的液相机械密封类似,但气膜机械密封两端面被一稳定的薄气膜分隔开,成为非接触状态。由于气体的黏度很小,需要依靠强有力的流体动压效应来产生分离端面的流体压力,同时气体膜具有足够的刚度以抵抗外界载荷的波动,保持端面的非接触。

干气密封在运转时(见图1),工艺沿流体动压槽进入密封端面,当作用于补偿环上的压紧力与推开力达到平衡,即流体动压槽产生的工艺流体动压力、端面工艺流体静压力、补偿环密封圈与旋转轴的摩擦阻力、弹簧元件压紧力几种力达到平衡时,在动、静环摩擦副之间形成一定厚度的气膜,从而达到密封的目的。

干气密封旋转时,被密封气体由环外周进入收敛形螺旋槽内,沿槽向内径方向流动,最终达到密封坝,密封坝限制气体流向低压侧,气体随着螺旋槽形状的变化被压缩,在槽根部产生局部高压区,提高了气体自身的压力,此压力是动环旋转产生的流体动压力(不同槽形产生的流体动压力的大小不一样)。流体动压力作用于补偿环上,迫使动环与静环密封端面分开,称为开启力Fo。形成开启力的气体压力实际上是进入端面间气体的静压力和旋转形成的气体动压力之和。静压力与端面旋转速度无关,而动压力与端面旋转速度有关。

作用于补偿环上的介质力和弹簧力是使动环与静环紧密贴合的力,称为闭合力Fc。

补偿环与补偿环密封圈的微量轴向运动所产生摩擦阻力也有一定影响(补偿环密封圈的变形量应当设计恰当,如果密封圈摩擦阻力太大,将影响密封端面动压膜形成)。其摩擦阻力的方向取决于补偿环的运动趋势。

端面旋转速度达到一定值,开启力Fo与闭合力Fc相互平衡,流动的气体在动、静环的两个密封面间形成一层很薄的气膜,端面形成非接触状态,正常情况下,端面气体膜厚度在3微米左右。气体动力学表明,当干气密封两端面间的间隙在2~3微米时,通过间隙的气体流动层最为稳定。稳定的气膜既对工作介质起到密封作用,又起到摩擦副的作用。

干气密封在静止状态,当密封腔内存在介质压力的情况下,作用在动、静环上的闭合力是密封流体静压力和弹簧力,保证动、静密封面紧密贴合,防止离心泵处于停车状态时的介质泄漏。

干气密封运转时,摩擦副面受力分析见图2。

由图2可以看出,正常工况条件下,当Fc=Fo时,密封端面形成一层厚度约3微米的稳定气膜;

当受到外来因素干扰,密封间隙减小、气膜厚度减小,则气体的粘性剪力增大,螺旋槽产生的流体动压效应增强,促使气膜压力增大,开启力随之增大,使Fc

当受到外来因素干扰,密封间隙增大、气膜厚度增大,螺旋槽产生的流体动压效应削弱,气膜压力减小,开启力变小, 使Fc>Fo, 为保持力的平衡,密封恢复到原来的间隙。

只要在设计范围内,当外来干扰消除后,密封总能恢复到设计的工作间隙,使干气密封稳定运行可靠。

气膜刚度(N/mm)是衡量干气密封稳定性的技术指标,气膜刚度是指气膜作用力与气膜厚度之比,气膜刚度越大,表明密封的抗波动、抗外界干扰能力越大,密封运行越稳定。气体密度越大、温度越高、轴转速越高,气膜刚度越大。

干气密封设计,就是以获得最大的气膜刚度为目的。

3.影响干气密封性能的主要参数

3.1动压槽形状、深度的影响

理论研究表明,对数螺旋槽产生的流体动压效应最强,气膜刚度最大,稳定性最好,因此,绝大多数干气密封都以深度为3—10微米的对数螺旋槽作为密封动压槽。

3.2动压槽数量、宽度及长度的影响

干气密封动压槽数量越多,动压效应越强,但当动压槽达到一定数量后,再增加槽数时,对干气密封性能影响已经很小。此外,动压槽的宽度、长度对密封性能都有一定的影响。

3.3操作参数对密封泄漏量的影响

轴径越大,转速、压力越高,干气密封的泄漏量越大。此外,介质温度对密封泄漏量的影响是通过温度对介质粘度影响而形成的,其对密封泄漏量的影响不大。

4.干气密封的主要优点

与传统的接触式机械密封相比,干气密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密封使用寿命长,运行稳定可靠;

(2)密封功耗消耗小,仅为接触式机械密封的5%左右;

(3)与其他非接触式密封相比,干气密封气体泄漏量小;

(4)可实现介质零逸出,是一种环保型密封;

(5)密封辅助系统简单、可靠,使用中不需要维护。

三、干气密封与机械密封优缺点比较

干气密封相对于机械密封具有使用安全性高,高效节能,系统维护简单,使用寿命长,抗抽空、工艺波动的能力较强,使用领域广泛等优点,并且系统操作简单,给现场带来了便利。

四、丙烯泵用干气密封改造

1.丙烯进料泵工况分析

介质特性分析:该泵位号:P506A/B温度: 14~40℃,入/出口压力: 1.6/2.6MPa,转速:2970r/min;介质为丙烯、丙烷、C4、C5等,属于高饱和蒸汽压、介质易挥发、低粘度、低引火点。由于摩擦端面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在端面处温度就会升高,从而极易使丙烯液膜汽化,导致密封不能正常稳定的运行。

2.丙烯泵用干气密封改造的结构选型

通过对该离心泵的结构特点及工艺条件分析,结合现场的密封气源的情况,为保证主密封在超量泄漏时介质也不向环境泄漏,按照API682-2004版,选用串联式干气密封方案;干气密封结构为串联式干气密封(2CW-CS)结构,所设计干气密封为集装式结构。密封的冲洗方案选用PLAN11+72+76。

3.串联是干气密封结构说明

串联式干气密封是两级密封串联而成,第一级为机械密封,是主密封,主密封为平衡型机械密封,弹簧旋转式结构,摩擦副采用石墨与碳化硅配对,弹簧选用316L,针对介质特点合理设计主密封参数。配合P11冲洗,适用范围广。同时在静环结构上采用带卡圈结构,很好的防止了泵在抽空的情况下导致静环推出的故障,保证了密封在易抽空的工况下也能正常运行。第二级为干气密封,平衡型,弹簧旋转式结构,摩擦副采用石墨与碳化硅配对,弹簧选用316L,密封介质为氮气。正常情况下,机械密封作为主密封起作用,干气密封为辅助密封。干气密封主要有以下作用:

1)增加主密封背压,减小密封面的磨损,延长主密封的使用寿命;

2) 当主密封失效时,干气密封可以在短时间内起到备用密封的作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防止主密封泄漏出的微量危险介质,直接排放到大气,起到安全、环保的作用。

4.改造后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改造后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013年11月丙烯进料泵干气密封改造后试运行,密封安装上去后密封发热,密封磨损较快,说明密封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4.2密封发热和泄漏的原因分析

中石化齐鲁石化分公司与成都一通密封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对泄漏原因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分析:P11冲洗流量不够,密封端面因高速旋转产生的热量无法被带走导致密封端面温升过高。丙烯介质特性:低沸点、高饱和蒸汽压,丙烯进料泵,密封腔压力接近入口压力。当密封腔内介质温升超过一定值时,介质处于极易汽化的状态。

4.3干气密封进一步改进措施

4.3.1在介质侧增加节流环节流,使自冲洗介质节流环与一级密封之间形成的腔体中憋压,增大介质气化的饱和裕量,防止介质在密封腔内过早气化。

4.3.2从设计参数上进行改进:调整一级密封的端面比压、减小端面宽度,降低密封端面发热量,尽量防止介质气化。

4.3.3从机械密封冲洗系统改进:冲洗系统管线通径扩大到10mm,加大了冲洗流量使冲洗流量完全可以满足密封要求的安全流量要求,端面产生的热量可以完全由冲洗液带走,因此密封可以在液相工作环境下稳定运行。

五、干气密封控制系统

干气密封控制系统(图4)是干气密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密封气过滤单元和密封气泄漏监测单元组成。干净的密封气保证密封面不受颗粒杂质的损坏,干气密封是以微量的气体泄漏为代价换取其长周期的使用寿命,泄漏量是否稳定直接反映了干气密封运行的状态,因此,对干气密封的泄漏进行监控为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当外部氮气管网氮气进入控制系统,经过滤器,减压阀后,为干气密封提供稳定、干燥、清洁的密封气;当主密封泄漏过大或氮气压力过低,单向阀起到防止工艺介质反串入氮气管网的作用;丙烯为易挥发介质,泄漏的丙烯汇同密封氮气通过节流孔板排向火炬燃烧,由此消除安全隐患和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当主密封机械密封泄漏过大时,由于限流孔板的作用,密封腔压力上升,泄漏管线上的压力表指示上升表明密封失效。

要保证串联式干气密封的稳定运行,需要保证其配套的控制系统良好状态,保证低压连续稳定的氮气进入二级密封腔,将一级密封泄漏的微量介质带入火炬燃烧,保证现场的安全和环保。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检查过滤器的状态,当过滤器使用一段时间,由于杂质堵塞滤芯,过滤器两端压降增大超过一定值时应及时更换滤芯。停泵后气源不能停,必须照常供气。泵检修时先排净泵内介质,再停气。

六、结论

1.改造后实践证明,改造此泵用干气密封效果十分明显,从改造至今长周期运行一直很稳定(从2003年11月一次开车顺利到2007年5月大检修密封连续运转4年,后面更换的密封也基本维持在3年以上),保障了工艺需求。对于易气化、易挥发、危险性大的丙烯泵轴封采用干气密封完全可行。

2.造成泵用串联式干气密封失效的因素之一即是介质侧端面温度过高,导致介质在端面出现汽化现象,严重影响密封运行的稳定性。通过减小摩擦端面宽度和增大冲洗流量的方案改进,改善了的状况,保证了密封良好的运行环境,延长了密封使用寿命,并达到了改进的目的和效果。

3.采用了泵用干气密封系统,系统简单,操作方便,为该该丙烯泵的运转性能提供了保障。

4.干气密封具有低能耗等特点,符合当今环保节能的要求。

参考文献

[1]Godse A G.Hydrocarbon Proc.[J],2000,79(2).

伤感七夕范文4

关键词:护生;锐器伤;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447-01

锐器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伤害,是全世界医务人员共同面对的职业危害之一。护士接触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疗锐器的机会较多,成为医院内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护生实习期间和护士一样暴露在职业危险中,且操作不熟练,防范意识差,极易造成职业性损伤,威胁身体健康。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艾滋病也进入快速增长阶段[1]。因此,在实习护生中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和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尽量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减少或避免锐器伤的伤害。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我校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完成临床实习任务的130名护生。 男3名,女127名;专科95名(男2),本科35名(男1)。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21.5岁。学制3~4年。

1.2 调查方法:对130名实习护生锐器伤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实习期间对锐器伤的认识、锐器伤的次数、原因、锐器伤后处理及自我防护等,在实习返校毕业考试结束时以无记名方式发放问卷表+访谈,并说明调查的目的、填写要求,现场回收。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30份,回收率100%。

2 结果

2.1 锐器伤发生情况:被调查的130名实习护生中锐器伤102人(146次),其中以针刺伤占首位45人,构成比为44.12%(74次,构成比为50.68%),开安瓿32人,构成比为31.37%(41次,构成比为28.08%),处理废物16人,构成比为15.69%(21次,构成比为14.38%),其他锐器伤9人,构成比为8.82%(10次,构成比为6.86%);

2.2 锐器伤发生原因:缺乏锐器伤防护意识47人,构成比为46.08%,操作不熟练43人,构成比为42.16%,操作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7人,构成比为6.86%,其他5人,构成比为4.9%。2.3锐器伤后处理:未经任何处理12人,构成比为11.76%,无菌棉签压迫止血9人,构成比为8.82%,碘伏棉签压迫止血48人,构成比为47.06%,流水冲洗、碘伏消毒14人,构成比为13.73%,立即挤出伤口血液、清洗伤口、碘伏消毒19人,构成比为18.63%

3 主要危害

锐器伤是护理人员最容易且最频繁受到职业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已证实有20余种病原体可经过锐器伤直接传播,其中最常见的、危害最大是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感染。锐器伤后发生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危险性高,远远大于皮肤接触与黏膜接触的>80%[2]。同时锐器伤对受伤者还会造成较大的心理影响,产生焦虑、恐惧,并且引发中度或重度的悲观情绪,甚至导致放弃护理职业。

4 干预措施

4.1 加强锐器伤安全教育,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开设锐器伤防护选修课或请医院专家以讲座的形式进行经验的传授,加强实习前教育。营造职业防护的氛围,护生应树立“任何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有血液污染的物品都存在潜在感染危险”的观点,进一步加强自身防护意识[3],在服务患者的同时保护好自身,即树立“关爱患者,关爱自己”的新观念。

4.2 规范操作流程,改变不安全行为:在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有关操作流程,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减少锐器伤的发生,保证职业安全。如未用的头皮针、一次性注射器等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去帽和盖帽,减少刺伤和针头污染;针头有弯曲时任何时候不要试图徒手弄直;开启玻璃安瓿时先用砂轮划痕再掰安瓿,可采用无菌纱布的包裹防止损伤皮肤;严格管理医疗废物,使用后的锐器应直接放入锐器盒,以防止刺伤。在医院实习初期,尽快适应医院的工作节奏,与患者体液血液接触时戴上手套。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到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接触到的血量少50%以上[4]。在进侵入性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操作娴熟规范,防止锐器刺伤或划伤。同时尽量使用安全的护理用物,提高护生有效处理锐器伤的能力,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

4.3 加强护生健康管理:护生锐器伤发生率较高,因此对即将实习的护生进行体检,并接种相应的疫苗如乙肝疫苗的接种或加强。建立锐器伤后登记上报制度,建立医疗锐器处理流程,追踪伤者健康状况,有效消除伤者心理伤害。一旦发生锐器伤,不要慌张,立刻采取紧急措施。首先,立即用健侧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进行挤压,排出伤口部位的血液,其次清洗伤口、碘伏消毒、无菌敷料包扎。最后要查看患者的血液化验单,或采集患者血液进行检验,若有异常,及时进行免疫接种。

5 小结

护理队伍未来主力军是护生,护理事业的希望所在取决于护生的健康状况。因此护生职业防护的教育和指导我们必须重视,使他们在临床工作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各种职业伤害的发生,更好地为人们的健康促进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黄建英,蔡丽娜,黄建美,等.综合医院护士锐器伤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7,22(5):14-16

[2] 王秀玲.临床护理人员锐器伤现状调查分析及预防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2011,16(30):55-57

伤感七夕范文5

关键词 颅脑创伤 气管切开 下呼吸道感染 预防控制

我院2011年启用了新的住院部,无论从就医环境、医疗技术、患者的收住人数等都有很大提高。同时,我们加大院内感染的管理。通过1年的运行,我们对神经外科患者院内感染进行了分析。2011年神经外科收治颅脑外伤患者不断增加,气管切开作为重症颅脑外伤、呼吸困难患者的抢救措施之一,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感染监测方法采取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方法性的并发症也随之而来,2010年感染率达到86.54%。为了预防与控制感染,我院感染科对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开展了目标性监测,并根据医院感染的原因,采取预防与控制措施,使感染率下降。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12月收治颅脑创伤患者562例,其中重症颅脑外伤气管切开84例,男71例,女13例,年龄13~65岁,平均39岁。行开颅手术41例(48.81%);气管切开留置时间72天~28天,平均15.5天。监测方法采取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方法。

标本采集方法:患者气管切开2天后、1周内2次采样进行细菌培养,采集标本前行气管套管常规护理,刺激咳嗽,以无菌盐水棉拭子取套管深部痰液后,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到含相应中和剂的培养管中立即送检。

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和依据临床诊断和病原微生物诊断结果。

结 果

下呼吸道感染率患者84例中46例感染,感染率54.76%,1周内出现感染35例(41.67%);>1周出现感染11例(13.09%);患者表现有体温升高、痰液增多,出现白色黏痰或是黄色脓痰;肺部大量湿啰音;X线胸片出现感染病灶,外周血白细胞增高。2010年与2011年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率比较,见表1。

病原菌分布:本组病例检出病原菌104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73.07%),革兰阳性菌9.62%,真菌17.31%,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占主要。见表2。

讨 论

伤感七夕范文6

关键词:温湿传感器批量检定系统;软件设计;用户界面;数据管理

目前对于国内气象站温度、湿度及气压传感器的检定主要还是依靠自动站采集器,通过采集器监控软件显示传感器读数,由于受自动站采集器通道的限制,各传感器的批量检定还不能实现,校准数据和证书还是以人工输入为主,在这种条件下使得传感器的检定耗时长、占用人力多[1]。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在VC6.0环境下使用MSComm通信控件和SQL Sever 2000数据库技术,开发了自动站温湿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实现多路温湿传感器的数据批量采集,实现对于温湿传感器的批量检定。

1 软件的主要功能、结构和界面设计

本系统主要通过对温湿度传感器的数据采集,实现对温湿传感器批量检定。整个系统在Visual C++ 6.0环境下开发,总共包括五大模块:温湿度传感器数据检测模块、温湿度传感器数据存储模块、温湿度传感器合格与否自动判定模块、温湿度传感器数据查询模块、相关证书的打印模块。

软件的各功能菜单采用统一格式的用户串口界面。其中,屏幕显示的是以下几个方面:⑴主界面,由背景界面和主菜单组成;⑵点击检测菜单时,显示温湿度传感器的信息界面,所填的信息包括所测传感器的信息和标准器的信息。⑶该系统的查询功能可对检测数据和检测结论分别查询。

2 数据的采集、存储和查询

2.1 串口通信实现数据的批量采集

串行通信应用广泛,在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以及分布式工业控制系统中,经常采用串行通信来交换数据和信息[2]。在Visual C++ 6.0环境下,一般使用控件‘MSComm’控件进行串行通信开发。通过MSComm控件,上位机也可以实现对下位机的操作,比如实时显示数据,更改需要检测的传感器个数等。

2.1.1 检测数据的实时显示

该系统要求每隔3秒钟一次显示1号,2号,…,n号传感器所检测的温度/湿度数据,即要求实现数据的实时显示。具体算法为:设置一个3秒定时器,每隔3秒向下位机发送一个数据,用于通知单片机需要几号传感器的测量值,并且根据不同的数据告知单片机需要的是温度值,还是湿度值,进而可以区别测量温湿度的值。在本系统中,当需要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值时,上位机会向下位机发送0xF0-0xF7;需要传感器检测的湿度值时,上位机会向下位机传送0xF8-0xFF。下位机根据上位机的数据,选择输出不同的传感器的温度/湿度值。上位机接受到数据之后,显示在相应的编辑框中。

2.1.2 传感器有效个数的更改

执行更改需要检测的传感器个数的程序,具体的算法:根据用户在下拉列表中选择的个数,调用CWnd中的子函数GetDlgItem()和EnableWindow()函数使得被选中的所有的传感器相应的编辑框有效。

2.2 SQL-Server 2000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存储和查询

SQL-Server 2000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中型数据库,它的可视化方面做得很好,在安全性等方面功能非常强大,并且有微软的强大技术支持。连接和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有多种不同方法,包括ODBC,DAO和RDO等。ADO是Microsoft的主要数据访问方法,故本系统采用ADO方法。ADO与OLE DB是Microsoft的Universal Data Access(UDA)策略中的关键组件。OLE DB定义一组COM接口,包括数据访问服务。ADO是个高级对象模型,将OLE DB提供的数据提供给应用程序。UDA(universal data access,通用数据访问,也叫全局数据访问)是microsoft为企业应用范围内各种类型信息存取所制定的一项新战略,它提供对多种数据源进行存取的一致界面。

利用Microsoft OLE DB Provider for SQL Server(SQLOLEDB),可不必访问另一ODBC API和驱动器层,可以直接访问数据源。要使用这个数据提供者,经连接字符串的Provider变元设置为SQLOLEDB。

与DAO和RDO等数据访问库相比,ADO对象模型很简单,主要有五个对象,可以实例化更多底层集合和对象。Connection对象,表示打开的数据源连接;Command对象,可以对SQL Server执行命令;Recordset对象,是从SQL Server返回的一组记录,但Recordset对象还提供了客户机应用程序中读取、更新和操纵数据的机制[3]。本系统较多使用了Recordset对象对数据库进行操作;Record对象,表示层次式机构中存放的数据,Record对象也可表示Recordset中的行,利用这个对象可以管理文件系统中的目录和文件,或e-mail系统中的文件夹与消息。

本系统共需要三个表格:温湿传感器的信息(HTSensorI nfo)、温湿传感器湿度检测数据(HTHSensorData)、温湿传感器温度检测数据(HTTSensorData),每个表格中包含所需要存储的各个变量。这三个表格同在HTSensor数据库中。

使用SQLOLEDB连接SQL Server数据库,连接字符串如下:

"Provider=SQLOLEDB.1;Persist Security Info=False;User ID=sa;Initial Catalog=HTSensor";

2.2.1 数据的存储

对于数据库的存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在没有数据的情况下进行数据的插入,另一个是原来存在数据,则进行数据的更新。

插入数据用到的是SQL Server中的INSERT语句,例如:

"INSERT INTO HTSensorInfo(ChuChangNum,… …,Conclusion)VALUES('"+ChuChangNum+"',… …,'"+Conclusion+"')";

更新数据用到的是SQL Server中的UPDATE语句,例如:

"UPDATE HTSensorInfo SET SensorName='"+SensorName+"',… …,Conclusion='"+Conclusion+"'WHERE ChuChangNum='"+ss+"'";//ss是参变量。

2.2.2 数据的查询

数据的查询主要用到了Visual C++的三个控件:ADO Data控件;DataGrid控件;DataCombo控件。

⑴ADO Data控件:使用ADO Data控件可以快速地创建一个到数据库的连接,并且它调用Recordset对象提供对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的访问,并允许从一个记录移动到另一个记录,显示和操纵记录数据。ADO Data可以执行大部分对数据库的操作,但是它不能够显示数据库中的数据,一般会和数据察觉控件搭配使用,比如DataGrid控件、DataCombo控件、DataList控件。当ADO Data控件中的当前记录发生变化时,数据查询控件中的数据也随之发生变化。

本文中,对于每个用到的数据表格都关联了相应的ADO Data控件。这样,就可以实现了将数据库中的数据与数据察觉控件相联系,显示数据库中的数据。

⑵DataGrid控件:DataGrid控件以表格的形式显示结果集中的数据,它需要ADO Data控件提供数据源。与关练了数据库中相关表格大ADO Data控件相结合,DataGrid控件中便可以显示测量的数据。

⑶DataCombo控件:DataCombo控件是数据绑定组合框。其外表是一个组合框的形式,它与一般的组合框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需要一个ADO Data控件指定数据源,并且使用数据源中的一个字段填充。而这个字段将是显示在这个组合框中的内容。鉴于本系统的查询要求,本系统用到的所有DataCombo控件都是和数据源中的仪器编号相联系。

本系统中的查询界面由数据查询和检验结论查询两部分组成。使用两个Adodc控件分别为DataCombo控件和DataGrid控件提供数据。利用SELECT语句实现查询功能。举例如下:

CString strSql="SELECT Sensor_id,ChuChangNum AS 出厂编号,… …,Time AS检校时间FROM HTSensorInfo";

3 调用EXCEL实现数据、证书的输出打印

因为证书有一定的格式,所以实现证书的打印,用到的算法为:预先设定好相应的模板,在Visual C++环境中调用一定格式的Excel表格进行数据的导出、证书的打印等。

在Visual C++中根据模板创建EXCEL的程序为:

COleVariant covOptional((long)DISP_E_PARAMNOTFOUND, VT_ERROR);

if (!m_App.CreateDispatch("Excel.Application",NULL))

{

AfxMessageBox("创建Excel服务失败!");

return;

}

m_App.SetVisible(false);

//利用模板文件建立新文档

char path[MAX_PATH];

GetCurrentDirectory(MAX_PATH,path);

CString strPath = path;

strPath += "\\"+moban;//‘moban’为参变量。‘moban’不同,创建出的EXCEL表格便不相同。

m_Books.AttachDispatch(m_App.GetWorkbooks(),true);……

4 结束语

该系统集数据采集、数据存贮、证书打印于一体,适用于铂电阻温度表、气压传感器(模拟信号输出)、湿度、风向(模拟信号输出)传感器的批量校准,为自动气象站传感器室内检定、校准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光忠.基于单片机的温湿度检测系统的设计[D].山东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