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沟英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代沟英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代沟英文

代沟英文范文1

This case may more easily happen in teenagers. The reason lies in they are young, they have strong passion for freedom, and they like showing themselves off. Then it is no wonder that arguments often arise between their parents and them, which always make the parents worried. They can hardly figure out what their children are thinking about. Because they wear strange clothes, listen noisy music and even walk around town with tattoos and pierces all over their bodies. Nevertheless, in teenager’ eyes, their parents are out of date and conservative. They may talk with their friends more often than their parents. In a word, ‘generation gap’ is an interminable problem.

Seriously, how to bridge the generation gap? In my opinion, first, show respect. The mutual respect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voiding conflicts. Second, listen more than talk. It’s no doubt that it is a very efficient way to keep the conversation longer. At last, keep humors, this can make the talk friendly.

Despite the fact that parents may be worried about the generation gap between their children and themselves. But as we all know, with time going by, children gradually grow old and ripe. And then they will come to understand their parents.

如今,“代沟”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世界各地。经历不同的时间,因此,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区别在品味,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和价值观。

这种情况下可能更容易发生在青少年。原因在于他们年轻,他们有强烈的热爱自由,然后他们喜欢显示自己。难怪争论他们的父母和他们之间经常出现,这总是让父母担心。他们很难找到他们的孩子在想些什么。因为他们穿奇怪的衣服,听着嘈杂的音乐,甚至走在城里的纹身和刺入自己的身体。然而,少年的眼睛,他们的父母是过时的和保守的。他们可能比他们的父母更经常与他们的朋友。总之,“代沟”是一个冗长的问题。

代沟英文范文2

关键词:供应链战略联盟;合作;博弈分析;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4-0168-03

一、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含义

供应链战略联盟是指在同一条供应链中企业之间形成的合作伙伴关系,它们的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都能结合在一起使用,从而获得企业在设计、制造、产品或服务提供上的共同利益。供应链联盟体现了一种基于企业核心能力的战略资源整合思路。由于企业在价值链的每个业务环节都面临着与所有潜在的对手进行横向竞争,而单个企业不可能在所有经营环节都保持绝对优势。因此,不同企业要集中精力在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环节上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并在各自的优势环节上展开相互合作,聚合彼此的核心能力,从而形成更大的合力。相应地价值链上各节点企业也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增值,从而达到“共赢” 的协同效应。

二、供应链战略联盟的一体化整合

供应链战略联盟中的各个企业要想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就必须要加强供应链的一体化整合。要实现供应链一体化整合的高效运行,就要从供应链的协同合作和内部供应链一体化整合两方面进行。

1.供应链协同合作。供应链协同合作就是要提高运作整合的程度。供应链协作的可获利益与企业内部和战略联盟中的企业之间各个职能的运作效率直接相关。在供应链战略联盟的总体框架之下经过一体化整合后,使整个供应链在规模效益的基础上健康的运行,进而为供应链战略联盟中的各个企业创造出两种可观的经济价值:市场价值和关联价值。市场价值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展现出诱人的产品以实现其效力。市场价值强调在提品、服务时,实现范畴效益。关联价值是包括客户化增值服务。这种增值服务超越了产品及其定位,对于消费者来说时很重要的。

这两种增值价值,只有在各企业之间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实现,仅仅依靠单独的企业在市场上时无法创造出这两种超值价值的,因此,供应链战略联盟在企业的战略化发展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称之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内部供应链一体化整合。在进行内部供应链整合之要有一个基本的信念:协作将会降低风险并且大大的提高整个物流运作的效率,为实现高水平的协作,首先,必须在供应链战略联盟中的各个成员之间实施战略信息的共享。其次,减少既浪费又重复的工作环节。供应链战略联盟中参与的企业间的有效协作取消了传统的营销模式里配置的大量库存;同时,供应链的协作业可以进一步的降低和消除大量库存带来的风险,提高各个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对于供应商的整合所关注的重点是在提供原材料和服务的供应链伙伴间形成运作连接的各种能力。

企业在供应链一体化整合的过程中需要一个供应链整合的框架,以便确认实现有机协作所需要涉及的范围,并正式它的连续性。

三、供应链战略联盟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

供应链战略联盟要想成功的运作,最重要的便是合作伙伴的选择。虽然战略联盟有可能为所有的合作伙伴创造一个双赢的机会,但其失败率却一直居高不下。战略联盟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与伙伴的选择有关。因此,在供应链战略联盟伙伴关系的构建过程中不仅要选择正确的合作伙伴;建立开放的合作关系。同时,也要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强调供应链合作关系长期战略协作、共同努力实现共有的计划和解决共同问题,强调的是相互之间的信任与合作。

1.洞察合作伙伴的战略意图。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要求企业尽可能多地了解未来的合作伙伴,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它想与本企业形成联盟的战略意图。不同企业加盟的战略意图有所差异,有些是想通过联盟获得技术知识,有些仅仅只是一种缓兵之计,借以赢得时间,达到其竞争的目的。可以通过行业分析家们所提供的关于该企业如果成为合作伙伴将如何表现,它们目前所采用的战略,以及它们未来的竞争目标等等信息来确定合作伙伴的战略意图。

2.注重知识的相容性及其学习能力。供应链的高效率运作最基本的要求是各成员间在知识方面具有相容性。各成员的知识水平要求具有协调性和互补行,一旦供应链中存在成员在知识方面不能达到其他成员要求时,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就不能满足其他成员的要求影响最终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性能。这就给伙伴选择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考虑合作伙伴与自身在知识上的相容性。主要是知识上的差异性、双方对知识共享的态度、通过合作的进行知识交流可能性高低等等。

3.领导风格与组织结构。供应链联盟归根结底是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协作而完成。领导风格、组织结构相差很大的合作伙伴,在员工进行交流时,不可避免地会因双方价值观的不同产生分歧,因组织既定工作程序不同而产生矛盾,如果不能得到很好解决的话,会影响到工作的顺利进行。因而在选择供应链联盟合作伙伴时,应当在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结合分析双方企业的领导风格和组织结构,以期得到整体最优。

四、供应链战略联盟合作类型

合作是有效供应链战略联盟的的基础。所谓的“合作”就是在相互交流意见、共享信息知识、共担风险、互惠互利的基础之上,供应链联盟中的各个企业共同努力,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努力的方法。有效的合作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1)交易型合作是以合作伙伴之间最有效率、最有效益地执行交易为目标,较少关注降低供应链管理成本及提高供应链收益,专注的焦点是提高交易的简捷性。造成企业不是很重视长期的伙伴关系。(2)协作型合作具有较高的信息共享水平。供应链伙伴需要提供自动承诺和确认,并共享相关预测、库存可用性、采购订单、订单与交货状态等方面的信息。(3)协调型合作下的合作伙伴的关系更加的紧密,跟家的依赖彼此的能力,需要沟通信息在合作伙伴之间双向流动,紧密的协调流程的计划和完成。(4)协同型合作是合作关系最为紧密的,已经超越了供应链运作,包括了其他的业务流程,甚至可以延伸到人力资本的共享。协同性合作关系通常称为“战略联盟”。因此,要想供应链战略联盟长期稳固的发展,就要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进行合适的合作模式选择。

五、供应链联盟合作的博弈分析

供应链战略联盟合作的基本前提是:各联盟成员相互需要、都能为联盟提供自己独有的贡献是一致的。在供应链战略联盟合作的实践中,供应商、制造商和零售商都各自发挥了自己的核心优势。

供应链战略联盟把节点企业分别具有的独特资源和优势进行有效的组合,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从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的综合优势,即整体收益大于其每一个成员单独经营时的收益之和。这是供应链联盟合作博弈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另一个基本条件则是对供应链联盟内部而言,应存在着具有帕累托改进性质的分配规则,即每个成员都能获得比不加盟时要多一些的收益。

下面以一个简单的两级供应链为例进行说明。在实施供应链联盟以前,供应商A和制造商B总体获利水平用无差异曲线I表示,无差异曲线I上的每一点代表所获利润在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不同分配方案,其中,R点表示实际执行的分配方案,此时,供应商A获利OM,制造商B获利ON。在实施供应链联盟以后,供应商A和制造商B的总体获利水平得以提高,用无差异曲线Ⅱ表示。此时,使供应商A的获利水平不下降的分配方案必须在无差异曲线Ⅱ的T点以上(含T点)。使制造商B的获利水平不下降的分配方案必须在无差异曲线Ⅱ的S点以下(含S点)。无差异曲线Ⅱ的ST段为帕累托改进闭区间,处于该闭区间内的任何一个分配方案都能实现帕累托改进,供应商A最高的获利水平提升到了OP,制造商B最高的获利水平提升到了OQ(如图1所示):

图1 供应链联盟的帕累托改进

资料来源: 刘刚.供应链管理的合作博弈分析.经济管理,2003,(16):24-32。

假设一个由n个成员企业(包括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等)组建的供应链联盟,则可以建立如下的合作博弈模型:

G(N,V)={S1,S2,…,Sn;b1,b2,…,bm;v1,v2,…,vi}

Vi=fi (S1,S2,…,Sn;b1,b2,…,bm)

其中,G(N,V)―― 一个有n个参与方参加的合作博弈;S1,S2,…,Sn―各参与方的策略空间;b1,b2,…,bm――供应链联盟达成的协议;Vi――第i个参与方的特征函数(得益函数)。

合作博弈G(N,V)包含一个参与方N={1,2,…,n},策略空间{S1,S2,…,Sn},协议集{b1,b2,…,bm},以及供应链联盟的每一个参与方S的特征函数V,实际的V(S)可以解释为供应链联盟中当成员合作时所能实现的最大收益或节约的成本。

六、供应链战略联盟的绩效评价

供应链战略联盟绩效评价对于处于联盟之中的各个企业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清楚的反映各联盟单位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及在供应链联盟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供应链运行提供可靠的改进方案,促进供应链联盟的持续、稳固发展,使得各方的利益得到最大化的提升。

战略联盟之间奋斗目标是一致的,核心价值是兼容的,绩效评价不能等同于一般普通企业。供应链战略联盟的绩效评价涉及到企业与企业之间和跨边界的事务。其绩效评价在关注一般的同时,更注重联盟之间的协同与一致。因此,在进行供应链战略联盟绩效评价时要准确把握四大原则:战略高度一致原则;收益高于成本原则;量化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1.平衡积分卡的应用。平衡记分法的核心思想反映在一系列指标间形成平衡,即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滞后型指标和领先型指标、内部绩效和外部绩效之间的平衡。管理的注意力从短期的目标实现转移到兼顾战略目标实现,从对结果的反馈思考转向到对问题原因的实时分析。

平衡记分法在进行供应链战略联盟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将企业业务分为四个方面,代表了三个利害相关的群体:股东、客户、员工,确保企业组织从系统观的角度进行战略的实施。这四个方面分别是:客户角度、流程角度、改进角度、财务角度。

通过平衡积分卡参与到供应链战略联盟的绩效评价中,对于联盟的稳固及长短期目标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能够有效的提高联盟的合作水平。

2. SCOR模型。SCOR模型是供应链的运营参考的绩效评价体系。SCOR模型绩效评价涉及供应链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最高层(过程类型),决定模型的范围和内容,设置绩效评价指标;第二层次:结构层(过程类别),是供应链企业的运营战略;第三层次:元素层(过程分解),确定供应链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

SCOR模型绩效评价标准:(1)时间标准是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晴雨表。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准确掌握经济活动所耗费的时间以及可靠性。(2)成本要素是经济效率的衡量标准。供应链战略联盟显然都十分关注企业成本,在投入与产出之间,利润始终是让人关心的关键要素之一。(3)质量是被普遍应用的衡量标准。产品质量是维持企业在市场中享有竞争优势的基础,服务质量是赢得顾客、增加其消费预期和期望值的“活性碳”。运用上述标准来衡量企业的绩效,简单清晰。在时间充分保证、质量过关、成本低廉的前提下,供应链战略联盟的利润将会达到最大值。

参考文献:

[1]施先亮,李伊松.供应链管理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美]肖尚纳・科恩,约瑟夫・罗塞尔.战略供应链管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3]黄福华,吴可夫.物流绩效管理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4]刘刚.供应链管理的合作博弈分析[J].经济管理,2003,(16):24-32.

[5]马士华,李华焰,林勇.平衡记分法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2,(4):5-10.

代沟英文范文3

关键词: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策略

作者简介:壮国桢(1963-),男,江苏丹阳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终身教育视野下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研究”(编号:10yja880199,主持人:朱新生)、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机制研究”(编号:10jwb010,主持人:朱新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9-0040-03

从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来,教育部于2011年6月召开了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座谈会,8月《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2012年2月江苏省发出《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公布了《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江苏方案》),从发展规划、思想发动到实施方案,两年三大步,步步都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而《江苏方案》则率先在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不仅试点项目多,覆盖面广,而且对试点专业、试点学校和试点区域都作了明确要求。现结合《江苏方案》,提出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应考虑的三大问题。

一、满足“两个更高需求”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逻辑起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从江苏的实际看,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要满足的不是“一般需求”,而是“更高需求”。

首先,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随着江苏省初中后招生市场放开、中职后注册进入高职院校、对口单独招生等政策的实施与完善,初中毕业后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通道是宽阔和畅通的,是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一般需求的,但人民群众盼望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实现。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的统计数据,江苏省2009—2012年“专转本”报名人数分别为43342人、40589人、40130人、39173人,约占高职可以报考人数的20%,而每年安排的专转本计划则在毕业生总数的5%以内。另外,“对口单招”本科计划需求旺盛。2009—2012四年中本科计划分别占总计划的17.4%、27.7%、25.1%、23.7%,但还是不能满足需求。笔者还调查了某个试点项目中职学校的2010级和2011级的94名学生,想进入本科院校学习的占70.2%,想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占29.8%。从这些数据看,人民群众对接受本科教育仍处于“饥渴”状态。

其次,如何“满足更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仍处在工业化进程中,从业人员在第一、二、三产业中的分布结构为38:28:34,适应这一产业结构特征,我国职教体系今后一个时期仍将是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并重。[1]江苏作为“经济大省”、“高教大省”和“职教大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首位,但其目前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己成为主导和支柱产业,对本科及以上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十分迫切。“十一五”期间苏州市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部分低端制造业要转移到苏北和中西部地区,这样苏州将减少100万低端产业工人,增加50万本科及以上人才。因此,苏州市提出“十一五”末新增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要达到15.5年,平均已达到了本科层次。[2]据常州市人民政府《常州市中、高职衔接创新工程实施方案》,目前,常州职工队伍中,高技能人才占15%左右,而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占35%,该市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受到制约,单靠传统的在生产实践中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从目前看,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还显得不够。

“满足两个更高需求”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逻辑起点,只有提升现有高职教育的层次与质量,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才能满足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的更高需求,才能满足人们群众对更高层次高职教育的需求。

二、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关键点

2011 年 6 月教育部召开的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座谈会强调:要对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定位,尽快解决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脱节、重复、断层的问题。

(一)中高职衔接中的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中高职教育的脱节、重复、断层具体表现为专业上的脱节、课程上的重复和学制上的断层。

代沟英文范文4

论文关键词: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策略

从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来,教育部于2011年6月召开了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座谈会,8月《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2012年2月江苏省发出《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公布了《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江苏方案》),从发展规划、思想发动到实施方案,两年三大步,步步都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而《江苏方案》则率先在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不仅试点项目多,覆盖面广,而且对试点专业、试点学校和试点区域都作了明确要求。现结合《江苏方案》,提出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应考虑的三大问题。

一、满足“两个更高需求”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逻辑起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从江苏的实际看,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要满足的不是“一般需求”,而是“更高需求”。

首先,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随着江苏省初中后招生市场放开、中职后注册进入高职院校、对口单独招生等政策的实施与完善,初中毕业后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通道是宽阔和畅通的,是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一般需求的,但人民群众盼望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实现。据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的统计数据,江苏省2009—2012年“专转本”报名人数分别为43342人、40589人、40130人、39173人,约占高职可以报考人数的20%,而每年安排的专转本计划则在毕业生总数的5%以内。另外,“对口单招”本科计划需求旺盛。2009—2012四年中本科计划分别占总计划的17.4%、27.7%、25.1%、23.7%,但还是不能满足需求。笔者还调查了某个试点项目中职学校的2010级和2011级的94名学生,想进入本科院校学习的占70.2%,想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占29.8%。从这些数据看,人民群众对接受本科教育仍处于“饥渴”状态。

其次,如何“满足更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仍处在工业化进程中,从业人员在第一、二、三产业中的分布结构为38:28:34,适应这一产业结构特征,我国职教体系今后一个时期仍将是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并重。江苏作为“经济大省”、“高教大省”和“职教大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首位,但其目前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己成为主导和支柱产业,对本科及以上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十分迫切。“十一五”期间苏州市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部分低端制造业要转移到苏北和中西部地区,这样苏州将减少100万低端产业工人,增加50万本科及以上人才。因此,苏州市提出“十一五”末新增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要达到15.5年,平均已达到了本科层次。据常州市人民政府《常州市中、高职衔接创新工程实施方案》,目前,常州职工队伍中,高技能人才占15%左右,而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占35%,该市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受到制约,单靠传统的在生产实践中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从目前看,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还显得不够。

“满足两个更高需求”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逻辑起点,只有提升现有高职教育的层次与质量,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才能满足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的更高需求,才能满足人们群众对更高层次高职教育的需求。

二、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关键点

2011年6月教育部召开的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座谈会强调:要对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定位,尽快解决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脱节、重复、断层的问题。

(一)中高职衔接中的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中高职教育的脱节、重复、断层具体表现为专业上的脱节、课程上的重复和学制上的断层。

一是中高职专业上的脱节。首先是专业设置管理部门分属两个部门,名称难以统一,也缺乏一定的层次。其次是数量不对等。2010年教育部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中职专业数由原来的270个增加到321个,而高职院校的专业共分类、78小类、532个专业。在目前的对口单招等考试中,中职专业和高职专业无法完全和直接对接,许多有升学愿望的中职学生找不到对口或相近专业而不能报考,只能选择放弃。

二是中高职课程上的重复。学校办学由多种要素构成,如师资、学生、校舍、设备设施、课程、管理体系等,而在这些要素中,处于核心的是课程,所有办学要素均是以课程为核心而展开的。中高职在办学实体衔接中存在的大量裂痕现象多因缺乏可依据的统一课程体系所致。在目前的中职和高职衔接的制度设计上,更多的还是考虑学历的衔接,中高职院校在各自的课程设置上均有相当大的自主权,且各自为政,出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重复现象在所难免。以对口单招为例,虽然要求高职院校对中职升学的学生要独立组班,但由于人数、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执行并不到位。

三是中高职学制上的断层。在中高职衔接方案研讨过程中,学制争论一直是中高职院校长纠结的问题,那就是 “3+2”“2+3”之争。高职学院院长希望中职两年、高职三年,顶岗实习安排在高职阶段,中职校长希望中职三年、高职两年,顶岗实习安排在中职最后一年,学生通过实习发现不足能够到高职院校进行补救,这些争论,站在各自的立场上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其实质一定程度上是经济利益和方便管理之间的博弈。

(二)政府统筹力度是解决中高职衔接存在问题的关键

解决这三大问题的关键点是逐步理顺和规范中高职专业名称,加强中高职课程的对接,加大省级政府的统筹力度,《江苏方案》明确要求,中高职衔接所选试点专业必须是试点学校的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试点学校必须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试点地区则在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和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国家试点市的范围内开展。

一是统筹中高职专业的对接。统筹中高职专业目录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作为过渡措施,《江苏方案》明确提出,在试点项目中,原则上低层次院校的专业服从高层次院校的专业名称。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以高职为主,中高职与普通本科衔接的专业以普通本科为主。

二是统筹中高职课程的对接。《江苏方案》要求,在衔接试点的院校中,由高一级学校牵头召集参与学校,在培养目标、课程计划、教学安排、实践环节等方面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课程对接要融入校企合作、实践导向和双证融通三大要素,建立统一的课程组织机构,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使用统一的教材,构建“中职为基础、高职为目标”的内部有效衔接机制。

三是统筹学制的相对稳定。为形成中职、高职、本科三阶段的一体化教育体系,《江苏方案》共设计了3个大类的衔接学制:中职与高职“3+2”或“3+3”分段培养学制,即中等职业教育学习3年,通过注册入学方式进入高等职业教育学习2年或3年,获得高等职业教育学历;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学制,即中等职业教育学习3年,进入本科教育学习4年,获得本科教育学历;高职与普通本科“3+2”或“5+2”分段培养,即完成3年制高职和5年制高职学习后,再进入普通本科学习2年,获得本科教育学历。在政府的统筹下,各层次院校的学制都得到了规范,给中高职衔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积极试点高职本科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切入点

(一)曲折而艰辛的“三条路”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2009年在重庆市教育工作情况汇报会上表示,上中职中专的孩子今后有望继续学到本科甚至专业硕士。以江苏省目前的制度安排来看,中职中专毕业生要读到专业硕士大致有三条路可走。

第一条路:通过对口单招(注册入学、提前单招)进入普通本科学校,再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进入学术型硕士或者专业硕士阶段学习,中职对口单招一般在总计划安排30%左右的本科计划,因此,能够走通这条路是比较幸运的。第二条路:通过对口单招(注册入学、提前单招),进入高职院校,通过专转本考试进入本科院校,再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进入学术型硕士或者专业硕士阶段学习。江苏每年专转本总计划控制在毕业生的5%以内,高职二、三年级的学生可以报考,但从2014开始,高职三年级的学生才允许报名参加专转本考试,在录取率提高的同时,对于想走这条路的学生来说,机会又少了一次。第三条路:通过对口单招(注册入学、提前单招),进入高职院校,再通过成人高等教育的“专接本”、“专升本”进入本科,再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进入学术型硕士或者专业硕士阶段学习。但是“‘专接本’自学考试或‘专升本’则均属成人高等教育,其含金量被认为与普通本科不能相比。”因此,这类教育难以形成规模。

对于中高职学生来说,虽然有三条路能够让他们实现专业硕士的梦想,但这三条路条条都是曲折而艰辛的路,并且他们是以放弃原来的教育体系和技能学习经历为代价而获得接受本科教育机会的,他们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优势没有得到发挥,而薄弱的文化基础却屡屡给他们带来学习上的困难。这里显性的是个人资源的浪费,隐性的却是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理想而不现实的“第四条路”

除了上述三条路,使“上中职中专的孩子”能够读到专业硕士外,教育部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又设计了第四条路,即:完善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应用本科教育对口培养的制度,积极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硕士培养制度。从理想来看,这条路应该没有问题,但从现实看,有两大问题需要要讨论,一是应用本科院校自身是否认同这一制度?具体讲就是“不愿意”和“不容易”两大问题。

首先是“不愿意”。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普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形成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学术人才培养目标,现在要他们回到职业教育体系来,他们自身恐怕“不愿意”,“宁当凤尾不做鸡头”的观念根深蒂固。其次是“不容易”。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特色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色,难以与职业教育实现全方位的对接,另外在招生计划的安排上也有难度,因此这种衔接可能会造成既达不到学术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又形成不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尴尬。

《江苏方案》虽然也安排了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试点项目,但明确要求“该项目学生通过对口单招进入本科阶段学习”,体现了对“第四条路”的审慎态度。

(三)充满希望的“第五条路”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各级(层次)教育分为A、B两类,也就是说,从中学教育阶段开始,教育就划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种类型,从而确定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列、平等的地位。从目前我国的教育体系看,普通教育体系比较完备,而职业教育还是“断头”体系,且普职互通的“桥梁”太少。职业教育的“直通车”怎么通、“立交桥”应该怎样架、“最后一公里”怎么修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回答的问题。《江苏方案》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安排。

《江苏方案》积极探索开展“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项目”试点工作,率先确定2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分别与2所普通本科院校联合培养4年制高职本科专业人才,这也是江苏省与教育部共建的“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区”的试点项目之一。目前,联合培养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已由两校共同制定完成。新生入学后,4年学业在高职院校完成,教学质量监督、毕业资格审查和学位授予由本科大学负责。

代沟英文范文5

关键词: 现代竹结构; 开发; 震灾后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TU36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9-0046-04

1引言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里氏震级8.0级特大地震,大量砖混结构的墙体倒塌,造成预制楼板坍落,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受灾群众无家可归。对于每一个搞土木工程的人来说这次地震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遗憾,很多结构的破坏在以往地震中都有过血的教训,以现有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水平本应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避免。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及湖南大学建筑安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地震发生后几乎第一时间派出了研究人员实地考察灾害情况,收集资料。

我们在灾区也对地震灾后应急处理进行了一定的考察,特别注意到灾后灾民生活出现了极端的困难,如图1所示,很多灾民不得不住在非常简陋的自制帐篷里面,有的甚至露宿街头,生活极为不便。

考察回来后我们迫切的感到需要开发出低成本的新型快速装配抗震房,供安置灾民用。

2现代竹结构抗震安置房的开发

2.1 背景

基于对竹材性能、竹材资源和建筑业发展趋势的认识,湖南大学现代竹木及组合结构研究所对竹结构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率先提出了现代竹结构住宅的新型结构体系[1][2]。基于现代力学、材料学、结构设计及试验学等理论,开发新型竹材结构及材料,建立工业化生产方法、结构设计、施工以及维护的综合技术,并建设了现代竹结构别墅、竹结构桥梁和竹结构活动房等示范工程,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课题组考察了灾区后,我们基于已有的专利技术,紧急开发出快速装配式现代竹结构抗震安置房,并建设了样板工程。这种住宅采用模块式设计和生产,主要特点是加工快,装配快,抗震性能好,可拆装重复使用,主要建筑材料环保,保温隔热效果好,且造价低廉。

2.2房屋类型与功能设计

快速装配式现代竹结构抗震安置房属于预制装配式房屋,建筑方式与功能与常用的轻钢结构活动板房基本相同。快速装配式现代竹结构抗震安置房以普通的胶合竹板为基本材料,所用规格板材均为现在大量生产和销售的常规板材,故建筑材料来源广泛,价格合理。由于胶合竹板的宽度为1220mm,为了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故安置房的基本建筑模数为1.22m,安置房标准平面为5×2型,可供十户居住,每户面积约为17.8m2到22.3m2并可视实际情况增加每户面积或增减户数。每户立面上设置一个门、两个窗,每个窗户的自然采光面积为1.5m2,每户的自然采光面积为3 m2。竹结构临时安置教室的平面面积每间约为48m2,如图2所示。其他设计与安置房大致一样。图3为安置房在四川广元市安装和使用的情况。第一批安置房被作为四川广元北街小学的医院办公室和诊室。第二批17套安置教室在6月底安装完毕并作为当地高考考场。

2.3结构设计

竹结构抗震安置房的抗震设计采用了北美木结构住宅设计的方法,单层安置房可以简化为单自由度体系,在轻型竹结构中,侧向力抵抗系统(LFRS)包括剪力墙、横隔层(即屋盖)以及它们的互相结合,形成了基本抗侧向力机构。剪力墙的设计应包括:

(1)墙面板抗剪

(2)连接件与墙端构件抗倾覆

(3)连接件传递剪力墙的剪力。

本文采用容许应力设计方法(allowable stress design),假定安置房位于美国规范的3度区(seismic zone 3),相当于中国的9度设防。

屋盖中横隔的作用和工字形梁类似,其面板可作为工字形梁的腹板抵抗剪力,边界杆件可作为工字形梁的翼缘抵抗弯矩。横隔的设计应包括:

(1)面板抵抗侧向剪力

(2)周边骨架抵抗横隔边界杆件的力

(3)连接件传递楼盖或屋盖的侧向力

竹屋架是轻型竹结构安置房中的主要受力构件,它的承载能力关系着整个结构的安全性能。为了验证安置房的安全性能,课题组进行了一系列的静力试验,如图4所示。

模拟雪荷载的均布荷载试验表明,在均布荷载为500N/m2的情况下,屋架及其屋面板的变形很小,能够满足规范要求,在2倍的雪荷载1000N/m2的情况下,屋架及其屋面板还能保持很好的工作性能。

屋架静力试验结果表明,轻型竹屋架在设计荷载下有很好的工作性能,试验得到的平均极限承载力约为设计荷载的1.7倍,竹屋架具有较大的强度储备。轻质高强的竹屋架是一种经济、可靠、环保的结构体系。

2.4 其他试验

针对竹结构安置房,课题组邀请有资质的测试机构进行室内空气质量的测定,结果完全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安置房的防火设计采用内贴石膏板,按照计算满足30min的耐火极限,近期将进行实测。

3安置教室

如图5所示,由湖南大学师生以及美国蓝月基金捐资生产的17套50m2竹结构临时教室以及3套16m2的安置房已于2008年6月底在四川广元北街小学安装完毕,并投入高考和正常的教学。

4结论

竹材是一种重要的森林资源,我国的竹林种植面积和竹材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中南地区竹材资源极为丰富。将竹材这一自然资源应用于土木工程,作为主要的结构材料使用,发展新型竹结构体系,符合建设“两型社会”和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极有希望成为土木工程领域中变革的突破点。竹材与竹结构具有以下几点特性:第一,原材料来源广,可再生;第二,竹材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第三,外形美观,耐久性好。

利用中南地区和四川当地的丰富竹资源,课题组开发出现代竹结构抗震安置房并在四川灾区安装,使用效果良好。此外,课题组还开发了竹结构永久住房,抗震性能好并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灾后重建的一个良好选择。发展现代竹结构技术,一方面,可以发展“绿色建筑”体系,促进“两型社会”建设;另一方面,可以发展中南和四川地区的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升竹产业的层次,提高丰富竹材的利用率、利用水平和经济价值,开拓竹材利用的新空间和新市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G. Chen; Y. Xiao.; B.Shan and She, L.Y.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 two-story modern bamboo house, 现代竹结构国际研讨会. ICBS-2007.中国.长沙. 2007.

代沟英文范文6

关于网络语言的争论已经持续一些日子了。这里所说的网络语言,不是指“帖子、版主、红客、博客”这类表达网络新概念的新词语,而是指网民们在聊天室、BBS、OICQ、E-mail和手机短信中使用的那些被视为“另类”的语言表达方式,诸如标点与字符组成的情感符号、阿拉伯数字谐音、新创英文或汉语拼音缩略语、普通话或方言谐音、同音或近音汉字替代、动物名称指代、普通词语别解、英文词语缩写或英文句子,等等。

面对这类流行的网络语言,社会上褒贬不一。赞成者有之,宽容者有之,斥之为垃圾者有之,责之不健康者有之,忧心忡忡者有之。一些教师和家长看了犯晕、叫苦不迭,一些学者更是认为它是对语言文字规范的颠覆。

我认为,人们把这件事看得过重了。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应当认识到,所谓网络语言,仅仅是特殊的群体在特殊的场合与特殊的对象采用的特殊的便捷的而又心领神会的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简单、新奇、灵活、诙谐、幽默,富有创造性,反映了网民中占多数的青少年们追求时尚、崇尚创新、张扬个性的特点,体现了青少年对新鲜事物所表现出的强烈好奇心和浓厚模仿欲。

一些教师和家长看到孩子们话语、作文、日记里出现了这类网络词语,颇为担心,认为如果对网络语言不加以控制,很可能会对传统正规语言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须知,在孩子们的世界中蕴藏着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即使是恶作剧,可能会蕴藏着创造的火花。德国的儿童心理学家托马斯・卡尔松就认为,恶作剧反映一个孩子的智商较高。他的观察资料显示,爱搞点恶作剧的孩子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日后成才的可能性比起循规蹈矩的孩子更大。

有人担心网络语言会破坏语言文字规范化,甚至要求有关部门干预,应该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这些人不明白,这种事情不是行政干预能够奏效的。本来带有游戏性质的东西,你去规范它干什么?即使规范了,有多少人会去遵照执行?前面说过,网络语言仅仅是特殊的群体在特殊的场合与特殊的对象采用的特殊的、便捷的而又心领神会的表达方式,它基本上不属于全民语言。这种新的网络交流方式没有也不会对传统语言文字交流造成严重影响。

阿尔文・托夫勒早就在《第三次浪潮》中指出:“电脑网络的建立与普及将彻底地改变人类生存及生活的模式。”网络语言的产生和流行不过是这种改变的一个小小实证。现代化和信息化使一切都处于流变之中,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技术革命、新的人类处境和社会状况,都会催生语言新的要素的产生与变异。互联网使更多的人加入写作的行列,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观点对撞

“网络语言”“砸晕”家长

家长说:孩子们的话我越来越听不懂,难道“年龄代沟”要变成“数字鸿沟”了?

孩子驳:上网聊天要节省时间,我很自然地就将“菜鸟”、“3166”之类的话挂在嘴边,这些词语让我觉得自己“很个性”。

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

语言专家李如龙:对网络语言的使用感到担忧,他说,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是小群体为了团体交流方便,根据自己的爱好编造出来的,这是一个不健康的苗头。

现象:用得最多的网络语言是晕,接下来是郁闷、呵呵、寒&汗、偶、倒、虾米、东东、酱紫。

网络语言会破坏语感

专家说 :我并不反对孩子上网聊天,只希望能“有话好好说”。现在,连孩子说的话、写的字都听不懂、看不懂了,家长很担心会加深代沟。现在孩子说话时,喜欢用“巨寒、暴汗、我倒”来表示吃惊,担心孩子接受这种具有较大随意性和无规则性的网络语言会破坏语感。

user驳:网络语言比一本正经地讲话有意思多了,大家都这么说,你如果不跟上潮流,会被划归到OUT(老土)行列。网络语言还可防止被父母发现秘密,很多女生写日记都用上网络语言。

会对传统正规语言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上一篇看春晚

下一篇现代舞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