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试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分析化学试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分析化学试题

分析化学试题范文1

关键词:滴定分析;中和滴定;拓展教学;教学研讨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5)9C0073C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滴定分析是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中学化学课程重点介绍和要求掌握的是酸碱中和滴定,但包括高考在内的各种考试,考查的重点却是其他类型的滴定分析,借以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在全国各地的化学高考试题中,滴定分析业已成为重要的考点,高三复习教学别需要拓展滴定分析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对滴定分析的认识。

1 教学难点与教学策略分析

中学教材介绍的酸碱中和滴定在滴定方法上属于直接滴定,也只涉及一步化学反应,滴定原理比较简单。学生常常因为认识局限于酸碱中和滴定而难以理解其他类型的滴定分析,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为什么酸碱中和反应之外的其他反应也可用于滴定分析?

(2)除酸碱中和反应外,还有哪些反应可用于滴定分析?

(3)间接滴定、返滴定、置换滴定、双指示剂滴定的原理是什么?

(4)滴定分析有哪些注意事项?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进行高三复习教学时,借助高考试题创设的问题情景,通过对滴定分析的“全”归纳(归纳滴定分析的反应类型、滴定计算原理、滴定方法和滴定分析的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多种常见的滴定分析,了解不同化学反应和不同滴定方法在滴定分析中的广泛应用,达到对中和滴定知识迁移和拓展的目的。

2 哪些反应可以用于滴定分析――归纳滴定分析的反应类型

通过列举有关滴定分析的试题,让学生从中感受并据此归纳出用于滴定分析的四大反应类型,教师进一步整理每一种反应类型用于滴定分析的要点,侧重讲解和点拨有关反应规律和指示剂的选择。

2.1 酸碱中和反应

题1 (2014・北京理综,节选)碳、硫的含量影响钢铁性能,碳、硫含量的一种测定方法是将钢样中碳、硫转化为气体,再用测碳、测硫装置进行测定。

(1)采用装置A,在高温下将x克钢样中碳、硫转化为CO2、SO2。

(2)将气体a通入测硫装置中(如图1所示),采用滴定法测定硫的含量。

归纳与点拨:

(1)双指示剂法是测定混合碱(Na2CO3与NaOH或Na2CO3与NaHCO3的混合物)的重要方法。先以酚酞为指示剂,NaOH完全被中和,Na2CO3被滴定成NaHCO3,NaHCO3不被滴定,此时为第一化学计量点,设滴定体积为V1mL;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HCl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橙黄色变为橙红色即为终点,NaHCO3被中和成NaCl,此时为第二化学计量点,设滴定体积为V2mL。

(2)根据V1和V2可以判断出混合碱的组成:当V1>V2时,试液为Na2CO3与NaOH的混合物;当V1

5 滴定分析的注意事项――归纳滴定分析的重要知识关联点

在中学,滴定分析是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一项基本实验技能,特别是实验的规范操作、指示剂的选择、滴定终点的判断、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

5.1 实验仪器

包括滴定管的选用、检漏、读数等。

5.1.1 滴定管的选用

(1)酸性、氧化性试剂一般用酸式滴定管,因为酸和氧化性物质易腐蚀橡胶管。

(2)碱性试剂一般用碱式滴定管,因为碱性物质易腐蚀玻璃,致使活塞无法打开。

5.1.2 酸式滴定管的检漏

向滴定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固定在滴定管夹上直立静置两分钟,观察有无水滴漏下。然后将活塞旋转180°,再静置两分钟,观察有无水滴漏下,如均不漏水,滴定管即可使用。

5.1.3 滴定管的读数

(1)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视线与刻度的交点即为读数(即凹液面定视线,视线定读数,如图2所示)。

(2)至于俯视和仰视的误差:滴定管刻度从下到上逐渐减小,并且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是两次体积读数之差,分析时还要看滴定前读数是否正确,然后才能判断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是偏大还是偏小。

(3)估读一位,精确到0.01。

5.1.4 排除滴定管尖嘴部分气泡的方法

对于酸式滴定管,可迅速转动活塞,使溶液急速流下,将气泡带走;对于碱式滴定管,可将橡皮管向上弯曲并在稍高于玻璃珠处用两手指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处喷出即可排除气泡(如图3所示)。

5.2 操作步骤

5.2.1 滴定前的准备

(1)滴定管:查漏洗涤润洗装液并固定排气泡并调整液面记录初始读数。

(2)锥形瓶:注碱液记体积加指示剂(注意:锥形瓶不能润洗,洗涤后也无需干燥)。

5.2.2 滴定操作

左手控制活塞或小球,右手振荡锥形瓶,眼睛始终注视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速度先快后慢(如图4所示)。

5.2.3 终点判断

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指示剂变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视为滴定终点并记录末读数。

5.2.4 数据处理

重复操作2~3次,取体积的平均值计算待测物的浓度。

5.3 指示剂的选择

(参照上文中的“归纳滴定分析的反应类型”)

5.4 滴定终点的判断

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溶液变成某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表述滴定终点的现象时,注意三个关键点:

(1)最后一滴:必须说明是滴入“最后一滴”溶液。

(2)颜色变化:必须说明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3)半分钟:必须说明溶液颜色变化后“半分钟内不再恢复原来的颜色”。

5.5 数据处理

正确“取舍”数据(特别是要舍弃离群数据),计算“平均”体积,根据反应式确定标准液与待测液浓度和体积的关系,从而列出关系式进行计算。

5.6 误差分析

根据反应方程式写出计算式,分析操作对V(标)的影响,得出对最终测定结果的影响;对读数时的视线问题要学会画图分析,切忌死记硬背结论。

在中学教学中,特别是在高三的复习教学中,可以借助习题或试题中的某些“题材”,在学生认知水平可以接受的前提下,通过借题发挥、总结归纳,对化学课程中的一些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或补充,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可以实现旧知识的升华和能力的迁移应用,有益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体验学无止境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华中师范大学等编.分析化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431.

分析化学试题范文2

一、制度层面

1、激励评价制度不健全,评价内容简单化,存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度把握不准的问题。评价目标功利化,忽视教师感知度。评价标准忽视学科差异性和教师类型多样性特点。评价动力依靠外在压力和行政权力,忽略了教??积极性的内部动力。2、教师培养缺乏长效机制,特别是各类培训中后期的质量控制缺少跟踪管理。结合本地特色和教师特点进行分专业、分层、分项目进行个性化、菜单式培养;企业锻炼与课程任务有机结合,以带头人带骨干,以骨干团队来影响教师形成工学一体化教师培养的长期性。3、没有依据职业成长规律设计专业课程,学生的职业成长是从简单工作到复杂任务的能力发展过程,课程范围就应该从定向和概括性知识向学科系统深入化知识递进,从定向性任务向无法预测结果的任务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教师因素

工学一体注重课堂中的交流沟通以及指导实践活动,教师在引导学生在获取技能时,在技能和理论知识合理把握方面存在疑虑;“名师出高徒”教师应具备引导学生完成高水平的项目和任务的能力,对学生的过程指导有较强的掌控力。

对课程培养目标理解不到位,没有认识教学目标决定着课程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课程教学模式由课程改革与教学目标的内在统一性决定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在课程教学组织设计、方法、评价的选择上才能达到目标。教学设计应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难易适度,兼顾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师掌控;处理好任务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个性、能力、基础及兴趣爱好的不同,因材施教、自主学习。现实中教师在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后,“穿新鞋,走老路”,工与学没有真正融合,不能建立学习与工作的直接联系,脱离具体职业情境学习,难以实现知识迁移。

三、学生因素

职校生学习热情不高,缺乏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得过且过、效率低下。多数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要求较低,导致学生学习、生活习惯差。热衷于网游、享乐,无心学习。独生子女多,意志薄弱,怕吃苦、怕困难、心理脆弱、学习惰性强,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当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但他们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追求时尚,有梦想。注重“因材施教”发掘他们的潜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

四、教材因素

教师应提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完成学习任务并获得关键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统一的学材。在教学资源库建设中重视对工学一体化课程学材的引导功能、知识的应用性功能,在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的情况下,建设有直接指导性的案例、示范性的视频、仿真性的训练更显重要。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工学两张皮”,在计划阶段和实施计划阶段超出学生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导致学生积极性受挫,好的越来越好,差的不愿参与,甚至捣乱。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允许学生犯错误,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制订计划和掌控学习的过程,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出评价标准并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而不是“包办”。行动导向学习,教师应照顾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引导学生如何组织协调、解决问题。自我管理式的学习,通过一起分析工作任务、如何分配任务、怎样协调工作过程、如何评价和怎样展示成果等学习过程,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团队协作共同解决专业和突发问题,勇于承担责任,体验和判断自己的行为对小组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六、教学模式

“班主任管理下的包班制”模式,既是班主任又是专业任课教师,承担该班级每学年所涉及的所有专业课程,同时在教学中对学生加强管理。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评、做中考、做中进步”以3~5人学习小组为宜。“营盘与兵”模式,一体化教师在固定工作站授课,学生根据课题任务在各工作站间学习,既保障了质量又减轻了教师负担,还节约了材料。

分析化学试题范文3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体系;分析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227-02

分析化学是综合性大学化学、食品、生物等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分析化学实验则是学生获取新知识,实现知识和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高等学校的实验教学是培养本科学生基本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基本技能、实验习惯、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等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可信内容,也是增强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我们培养的学生到了相应的工作岗位后能否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并能独挡一面地开展工作,这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学生在大学期间从分析化学实验所学到的本领。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特别是高校扩招以来学生的知识水平存在着很大差异,原有的分析化学实验在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制度等方面存在很多弊端,如部分实验内容缺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不利于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1,2]

一、目前分析化学实验存在的不足

从以往的分析化学实验来看,项目上要么是随机性较大,要么就是多专业统一的模板,没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和专业的特点选择相应实验项目[3-5]。从实验教学内容方面来看除基本操作实验外,基本上都是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很少,而设计创新性实验基本没有。实验内容缺乏综合性和时代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授课形式基本上都是教师讲授为主,实验操作都是在教材与教师的精心指导与安排下进行,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基本技能较扎实,但常常只会照着方子抓药,综合实验能力不足,缺乏创新意识,很难达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的。在考核方便,原有的考核方式只是单纯的期末测试和平时成绩汇总,不利于学生平时实验积极性的发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现将实验考核融入到实验模块中,完善原有考核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6]。

二、分析化学实验模块化教学体系的设计

在长期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总结和研究,根据当前时展所需要的人才培养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和探索,提出了“五模块、三层次、一考核”的实验教学体系。五模块即以专业为模块,分别为化学、化学教育专、食品科学、生物工程和制药工程5个模块。其他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专业情况来进行划分。三层次是将分析化学实验内容整合优化为基础验证性、综合性、设计创新性三个层次。一考核即建立统一的考核模块,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7-10]。

1.分析化学实验项目的设计和选择。在设计和选择实验项目时,注重与学生的专业的特点相结合,让专业特色在实验教学内容中得以体现,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熟悉所学的专业,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基础验证型实验属于五个模块必开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创新型实验根据专业的特点选择具有相应专业特色的实验。例如:食品工程与制药工程的学生可以选择专业性强些的实验,如“食品中灰分的测定”、“食品酸度的测定”等;生物工程学生可以选择“吸光光度法测水和废水中的总磷”、“水中溶解氧(DO)的测定”等。通过模块化的设计使得分析化学实验模块化而又灵活化,打破了原有实验的统一性和多变性[4-6]。

2.确定不同层次实验项目的分配比例。不同层次实验项目的分配是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学生需要,合理安排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和设计创新性实验在各专业实验项目模块中的分配比例。使不同专业、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都学有所成、学以致用。例如:对于化学教育的学生,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多一些,而化学、食品、制药和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综合性和设计创新性实验多一些。

3.分析化学实验项目的整合。实验项目的整合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根据专业的特点把同种技能、不同层次的实验内容进行组合。例如:化学专业可以把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与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组合;生物工程可以把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与蛋壳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组合;食品工程专业可以把碘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与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进行组合等。

4.分析化学实验成绩考核。根据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建立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综合实验素质的考核方法,实验考核是反映学生实际掌握操作情况的最有效的手段,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也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实验成绩由平时成绩(60%)和期末测试(40%)两个模块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态度四部分。期末测试是对实验教学的全面考核,分技能测试和理论测试两部分。技能测试由老师给定题目,学生随机抽题测试;理论测试内容包括实验室安全知识及安全措施、基本操作知识、实验中的问题及实验注意事项等。

三、模块化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实施的意义及效果

分析化学实验模块化教学体系的实施,满足了不同专业、不同知识水平学生的实验需求。针对全校多学科多专业的特点,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构建“五模块、三层次、一考核”的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实验目标更为明确,实验方法、实验手段更接近生产实际。通过实施模块化的教学体系,消除了传统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若干弊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强化基础、培养素质、发展个性、突出创新的教学改革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时立文,鲁英.谈高职数学教学中的模块化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8,(9):154-155.

[2]蔡炳新,蔡炽,等.改革实验教育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7-19.

[3]梁振江,刘朋军,李华明,等.大学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4]李克安,赵凤林,焦书明,等.分析化学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3,18(1):26-28.

[5]王广凤.浅谈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530-532

[6]罗杨合.模块化分析化学内容体系的设计与实施[J].高师理科学刊,2009,29(4).

[7]梁芳慧,靳丹虹,陈博.分析化学实验改革探讨[J].长春医学,2009,7(4).

[8]罗杨合,李勇,陈振林,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论文的统计分析[J].大学化学,2006,21(6):25-28.

分析化学试题范文4

一、 试题特点

将课程标准规定的素质教育的目标作为命题和考试的整体基础,全面设计考试内容、内涵及模式,以求对素质教育有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这是当今命题指导思想的总体基调。

义务教育阶段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素质教育,这就需要中考必须扩大考查的内涵,而不能仅把“纯粹”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作为唯一的考试内容。在考查中应以“双基”作为载体,在试题中贯穿和渗透《课程标准》要求培养的基本态度、观点、情感、方法、精神、价值观、心理素质等评价因素,以及各种能力考查的评价因素。只有这样,才能较全面地检查学校的素质教育状况和学生的素质,同时又对素质教育起到导向作用,避免异化人们对素质教育目标和教学过程的看法。

具体在中考试题中,非常明显地出现了“三多三少”的现象。其中以课程标准规定的重点要求,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的试题增多了;有利于检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观性、开放性试题增多了;与实验、科学探究考查有关的试题增多了。而对化学知识死记硬背的试题大大减少了;偏题、怪题和繁琐的计算题大大减少了;难题和试题的总数量也有所减少了。

二、 考查内容

在内容上,各地试卷都非常重视考查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能力意识,强调以问题为中心,注意问题的开放性。重视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考查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学习潜能;重视考查获取与处理信息以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社会热点,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对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相联系内容的考查,体现“STS”的教育思想。

(一) 明确考查范围,提高试题的稳定性

初中化学是启蒙教育,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是合格公民具备一定科学素养的需要,也是继续学习的需求,因此,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题仍然是考查的主要内容。如:① 空气、水、金属矿物、溶液等物质的性质及用途;② 物质的分类与变化及特征,常见类型的化学反应、基本的化学量、溶液的酸碱度与质量守恒定律等基本化学概念与原理;③ CO、O和H的制备,常用仪器名称、用途和基本操作;④相对分子质量的及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质量分数的计算等。这是考试的主要内容。

1. 概念和原理的考查,走出了纯粹为化学学科服务的误区,逐步实现了与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用于认识自然、关心自然和社会,体现它们的价值。而这种价值的取得又必然会激发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被动的接受结论和记忆,转为主动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在体验和运用中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健康的情感。

案例1:2011年临沂市中考题

请你选择有利于“双城同建,共建大美临沂”的做法,请讲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 工业废气、废水直接排放;② 分类回收垃圾;③ 增大绿地面积;④ 合理使用农药、化肥;⑤ 使用节水水龙头;⑥ 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⑦ 鼓励农民将秋后农作物秸秆焚烧。你选择的是____ 。

2.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语言工具,记忆、书写、应用均是重要的,而应用则是学习的最根本的目的。近年来,对化学用语的考查,更加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真实的“化学用语”环境进行考查,通过客观存在的化学用语和信息进行考查。这样的考查使学生从学生的记忆负担中解放出来,享受到应用的价值和乐趣,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案例2:2011年眉山市中考题

2011年5月初,我市某县一副长酒后驾车将受到法律追究。交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 + 4CrO3 + 6H2SO4 = 2X + 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化为绿色的化合物X,则X的化学式为( )

A. Cr2O3 B. CrSO3

C. Cr2(SO4)3 D. Cr2S3

3. 单质和化合物性质的考查,更加强调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通过应用进行考查,可以使性质知识变“活”,更加贴近生活和生产,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命题时,常常通过现实问题、重要事故、有趣的应用等展开,让学生尝试解答后,体验重要物质的性质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培养用性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案例3:2011年襄阳市中考题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① 氮气、② 氧气、③ 熟石灰、④ 稀盐酸、⑤ 碳酸氢钠等物质,请你选择适物质的序号按要求填空:

(1) 焊接金属时常用于保护气的是。

(2) 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3) 为使馒头面包等发面食品疏松多孔、松软可口,常加入的物质是。

4. 弱化化学计算。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主要应该体现学科的启蒙性、基础性,因此,化学计算的难度普遍降低,分值也有所减少。化学计算的命题,走出了“人为”编制的、毫无实际价值的“偏、难、怪”的误区。首先是难度降低,再就是逐步做到与实践、实验相结合命题。删除了繁琐的计算技巧,更加重视计算原理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这对培养学生从“量”的角度来学习和研究化学的科学素质,以及用“量”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树立严谨的科学品格,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4:2011年济宁市中考题

为从定量角度认识中和反应,小明同学自行设计并进行了下面实验:

① 在小烧杯中倒人8%的氢氧化钠溶液l0g,滴入2滴酚酞试剂后,溶液呈红色;

② 另取10%的稀盐酸逐滴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边振荡,随盐酸滴入,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③ 在溶液红色消失瞬间,停止实验。

若停止实验时,两溶液恰好反应。请分析小明实验后回答:

(1) 实验中酚酞试剂的作用是;

(2) 计算出这时共用去稀盐酸的质量是多少?(精确到0.1)

(二) 突出科学探究,体现化学的学科特点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作为化学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化学学科的鲜明特色之一。科学探究试题让学生在读题和解题的过程中学会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常通过列举资料、思维辨析等方式考查学生对比较、分类、概括、抽象等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考查时强调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验问题解决的综合过程。用以培养学生用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案例5:2011年烟台市中考题

某兴趣小组发现一袋腌制松花蛋的泥料,配料表上的成分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他们要探究在腌制松花蛋过程中都有哪些物质对鸭蛋起作用。于是取少量泥料在水中溶解,充分搅拌后过滤,取滤液探究其成分。

【猜想与假设】他们都认为滤液中一定有NaCl和NaOH。生成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

对其他成分他们分别做出了如下猜想:

小亮猜想:还可能有Na2CO3

小强猜想:还可能有Ca(OH)2和Na2CO3

你认为谁的猜想是错误的____ ,理由是________ 。你还能做出的猜想是:还可能有____ 。

【活动与探究】小亮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了几滴稀盐酸,振荡,没有气泡,于是他得出结论:没有Na2CO3。

请你选择CO2以外的物质,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反思】小强认为小亮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____。

(三) 关注环境、能源、高新科技等社会热点,体现化学学科的应用价值

1. 命题时,重视对人类面临环境问题的考查。从全球或地区环境污染的事实,或工厂与家居环境污染的事实,用相关的知识、能力和观点,考查环境污染的原因、治理的依据和过程,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引导和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树立用所学知识去改造环境的信心,理解化学的魅力和价值。

案例6:2011年烟台市中考题

今年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为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污染,各国都在积极进行技术创新。

(1) 近日,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发电叶子”,将这种叶子放入水中,在太阳光照射下,叶子中的催化剂会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储存在氢氧燃料电池中,再转化为电能,供家庭用电需求。① 整个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形式的能量转化?____。

② “发电叶子”产生氢气、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 我国积极改进风电技术,扩大风电使用,并配套大型储能设备――“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以保证稳定供电。① 与煤炭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的优点是________ 。② “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在充电时,电池中的VO会变成VO,这个过程中钒元素(V)的化合价由____价变为____价。

(3)为了降低汽车排放的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现在的大部分汽车都安装了催化式排气净化器。下图列举的是几种气体在净化器中转换前后的变化。

① 根据图示所提供的信息,举例说明催化式排气净化器是如何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的。

② 气体在催化式排气净化器里面发生了化学变化。请用原子、分子的知识概括化学变化的实质________。

③ 为了使汽车尾气的污染更小,研究催化式排气净化器的专家们还要注意什么问题。

________。

2. 能源危机是我国和全世界必须面对的问题,许多省市的试卷都以此设题。从我国能源利用的国策、重大举措到能源利用的安全问题,均能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教育和能力检测。上述考查和解题过程,必然会引导学生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关心能源、节约能源,并在能源利用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时,能够了解应对的方法,甚至顺利逃生。让化学与珍爱生命建立关系。

案例7:2011年内江市中考题

当今社会,随着汽车用量的急剧增加,能源和环保问题日趋严峻,研究以太阳能、氢能等新型能源为动力的汽车迫在眉睫。氢燃料汽车使用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从环保的角度认为,使用氢燃料汽车最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

3. 用“高起点、低落点”的命题思想,将当代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将对当今各种伪科学的分析、识别作为问题出发点,而答题的要求仍落实在课标的要求范围之内,这是当今命题的又一趋势。这可以增强命题的时代感,缩短教学内容与时代最新成果的距离,而且可以培养科学精神和献身科学的自信心以及良好的科学品格。

案例8:2011年武汉市中考题

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 )

A. 隔绝了氧气

B. 可以燃烧

C. 改变了楼板的着火点

D. 清除了可燃物

(四) 重视用学科之间的知识综合命题

跨学科设计试题,是命题者以一定的线索把一些相关的知识串联成具有一定问题情景的知识网络题,它是以学科交叉与渗透为主的学科间综合。这类试题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整学生观察、解决问题的视角,用“整合”的观点去面对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科学观点,都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9:2011年宁波市中考题

下表为科学家通过研究获得的一些信息(“√”表示能够存活,“一”表示不能存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研究的是水体pH变化对部分生物的影响

B. 水体pH为3.0~4.5时,最适合这些生物生存

C. 上述生物中,牛蛙胚胎在水体pH变化时存活范围最大

D. 水体pH发生变化可能是由酸雨造成的

三、 复习策略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已逐步走向深入,各地区的中考模式与题型也日趋稳定和成熟。考查中更加注重命题的基础性、应用性、探究性和开放性,更加注重考查同学们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科学探究能力,突出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以及“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等新课程理念。在问题情境设置上将更具人性化和时代性,对中学化学教学和同学们的有效学习起到强有力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切实减轻同学们的学习负担,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复习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不但要巩固过去所学的知识,而且要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扩展知识,并进一步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提高熟练程度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新的问题。有效的复习策略不应是简单、机械地重复所学知识,也决非把原来的教学活动再重现一次。中考化学总复习就是要站在这样的高度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深化理解、综合运用。抓好知识中重点、难点的突破,强化自己的弱点,落实考试热点,从而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根据对历年中考试题的分析,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在复习时应着重做好几个方面:

(一) 理解重点知识,形成知识系统

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即将具有承上启下、沟通左右、统率全局的重要知识、能力点、智力点、技能点,集中精力加以深化,从而实现知识由点到面的转化。如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教学过程中是分散在各章节里学习的,在总复习时要从各章节中,按知识结构和系统关系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形成小的系统,找出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这部分知识可分为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化学用语、溶液等五个知识系统来复习。其中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要特别加强化学用语的训练。

(二) 突破难点知识,把握知识网络

把所学知识中难于记忆、难于理解的难点知识,通过抓规律、抓联系、抓典型、抓方法,由浅入深地各个击破,从而实现知识由难到易的转化。如: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特点是面广量多。学习时要把分散繁杂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归纳,并找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网络,同时要通过知识的反复运用,在头脑中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在复习过程中,要着重落实物质的名称、化学式、物质的性质及用途,这是本部分的复习重点。复习时还要注重知识的运用,要求能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解决一些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相关的问题。

(三) 落实因材施教,做好分层指导

化学中考的考纲和考卷,对于每个考生的要求都是统一的,然而,一所学校、一个教学班里学生的化学水平有高有低,因此中考复习不可能也不应该一刀切。对此,应该采取的策略是“整体要求,分层指导,抓住两头,带动中间”。每个复习阶段,每一知识单元,一般以中等程度的学生水平出发提出教学目标,安排复习时间和内容,规定训练题量。统一要求每位考生都用考纲来规范和检查自己,努力争取达到复习目标。然而,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其达标程度和训练量,不作统一的规定,个别辅导时,侧重于抓强、弱两头。

(四) 探索知识规律,关注考查热点

抓住一些跟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提高学生对热点试题的解决能力。随着“双基”试题的逐年稳定和化学计算的逐步弱化,化学实验已成为化学中考命题的重点题型。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中增强了对化学实验的考查力度,尤其是科学探究题。(下转第12页)

(上接第20页)

1. 全面掌握基本实验

化学实验一般都分散在教材各章节中,它是验证基本概念、基本定律,探究常见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重要手段。复习时,可采取以下方法:

(1) 分章沿教材复习,对各基本实验逐一进行阅读,弄清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装置(图),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 在复习后期,要对有关的基本实验加以简单组合,进行简单的综合实验,在组合时,要明确各装置间连接方式,从实验开始到实验结束各环节的注意事项等。

2. 注重综合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1) 训练和培养实验选择能力。对学生化学实验选择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实验方案的选择能力和实验材料的选择两种。实验方案的选择,主要是要求学生根据要求选择最佳实验方案,包括操作步骤是否简单,反应原理是否正确、实验现象是否明显、实验操作顺序是否正确等。实验用品的选择,主要考查能否正确选择使用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

(2) 注重培养实验设计能力。首先要明确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① 审清题意,明确实验要求;② 根据实验要求,确定实验原理;③ 结合实验原理选择需要的仪器与药品;④ 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⑤ 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其次要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原理正确、操作简便、现象明显、药品经济、安全可靠。

(五) 培养思维能力,巧解“新题”“难题”

分析化学试题范文5

1.分析化学课程的特点

问题导向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个或多个具体问题,以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由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完成学习。学生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是学习知识与综合应用知识的过程。将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应用于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有其特殊性。分析化学是包含各种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分析化学的学科内容中包含有较多的基础理论知识,由于学科特点的差异及专业性质的不同,在分析化学教学领域,针对某一个或某几个专业性问题进行单一的问题导向学习,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得知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感兴趣的不是分析化学理论,而是如何应用分析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完成各种样品的分析和检测。因此,这里提出的问题导向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思想贯穿于教学实施的整个过程之中,教师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挖掘课堂因素精心设计问题。这种方法可以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之间合作能力、发展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技能的方法。

2.问题导向教学方法的实施

在问题导向教学法中,问题是一切学习的起点,问题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综合思考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提供素材。因此,在分析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设计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入手。如在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一章中,我们选用如下问题进行问题导向教学:酸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如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史的醋酸,存在于秋海棠、芭蕉等植物中的草酸,引起芽休眠、叶子脱落和抑制生长等生理现象的植物激素脱落酸,在工业生产中常常用到的硫酸、硝酸等。在学生阅读完资料后,我们提出下列问题:(1)什么是酸?什么是碱?历史上,酸碱理论有哪些?各有什么局限?(2)为什么有的酸是强酸,有的则是弱酸?怎样比较酸碱的强弱?(3)酸度与溶液pH值有何区别?怎样计算弱酸弱碱溶液的pH值?(4)缓冲溶液的作用是什么?其pH值如何计算?(5)如何测定酸碱的含量?(6)举例说明酸碱滴定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并设计一个测定醋酸的实验方案。以上问题教师在讲授酸碱滴定内容的前一周发给学生,并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共同协商完成学习任务。根据提出的问题和教材,学生需要广泛地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并解决问题,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归纳、总结,提出初步结论,最后把解决方案制作成PPT格式的课件。在课堂上,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将学习成果给全班同学讲解,然后全班同学进行分析讨论,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掌控整个课堂讨论的过程,学生如果出现偏离主题的情况,教师要适时地提示、引导学生。另外,如果发现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上存在偏差,教师需要认真记录,并在之后及时纠正。通过这样各小组讲解,其他小组提出不同看法、讨论,教师给予补充完善,学生对于酸碱滴定这部分的基本内容和原理可以做到初步的理解和掌握。这之后,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师需要着重讲解本部分内容的学习重点与难点,并解决学生在汇报中遇到的问题。

3.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

分析化学既是一门传统的基础课程,又是一门指导性非常强的应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单纯采用上述问题导向教学法,学生可以利用参考书、网络、音像等资源去主动探究性学习,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得到的知识也可以基本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但是,自主学习中记忆不足、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等缺陷使得问题导向教学法在指导学生全面掌握分析化学的系统知识方面缺乏足够的帮助。另外,问题导向教学法需要耗费大量的课时及学生的课余时间,这也与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时发生矛盾。而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建立严格的“量”和“定量”的概念,懂得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完成定量分析的任务,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操作能力。因此,对于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的教学,传统的在课堂上系统讲授的模式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课时可比传统教学少。对于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章节,例如“误差及其数据处理”“溶液中的四大平衡理论”等,仍然可以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可以为学生掌握系统理论知识提供保障。

二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

为了考查问题导向教学法的效果,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评价。调查对象为我校12级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调查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当场填写。调查发出问卷68份,问卷回收率为100%。调查表主要调查实施问题导向教学法以来,学生在八个方面的感受,分别为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面的拓宽、学习习惯的培养、资料搜集、归纳总结以及实验设计。学生的教学评价结果显示,各项平均分均高于单项的平均分值,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面的拓宽及资料搜集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学习习惯的培养、归纳总结和实验设计方面还有些欠缺。这可能是由于学生接受这种教学方法的时间还不够长,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另外还可能由于部分学生的基础薄弱、过分依赖教师、自学能力较差。

三对问题导向教学法的评价和思考

分析化学试题范文6

关键词: 分析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 体会

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各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与分析化学理论课程紧密相连。分析化学实验的实践性很强,在整个分析化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正如古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真正地学好分析化学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验不断加深和拓展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学生通过分析化学定性部分的实验学习,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提高认识事物的准确性;通过分析化学定量部分的实验学习,可以逐渐建立起准确的“量”的概念,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通过不断地实践操作和训练,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培养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分析现状

目前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更多的是教师把实验步骤一步一步地讲授给学生,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很多时候连预习报告都不写,就算写也是照抄教科书,根本不经大脑思考,完全依赖老师和教材。如果教师不讲操作步骤和实验流程的话,很多学生既不愿看教科书,又不查相关资料,就完全不知道实验该从何入手。很多学生做完实验不愿结合理论,学着处理数据、分析结果等。有时候实验失败了,也不主动找原因,不分析问题所在,纯粹走走过程而已。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分析化学作为化学分析的基本手段,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对分析化学实践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加强实验教学的力度,提升实验教学的高度,通过实验教学,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磨炼学生的意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提出建议

由于目前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基本理论由老师讲授为主,实验教学以教师示范为主,课程考核以书面成绩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结合自身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谈几点建议。

2.1优化实验条件及内容

学校应重视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给予支持。对硬件方面而言,加大资金的投入,引进先进的实验设施,如分析天平的购买应适应科学的发展,从半自动机械加码过渡到全自动机械加码,进而引进电子天平。增加实验室,改善和提高实验条件,如改进通风橱条件。软件而言,增加和优化实训教师,如给教师提供进修或培训机会,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优化实验教材即结合学校的培养目标,选择针对性强的实验参考书,甚至编写适合自己学生的实验指导书。

选择的实验内容应涵盖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仪器分析的基本内容;同时删除原教材中陈旧的、重复的实验内容,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增加贴近生活的项目,如水中需氧量的测定、乳粉滴定酸度的测定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设微型实验,既可以节约药品,又能减少试剂对环境的污染;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不但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2.2合理安排实验教学过程

2.2.1实验前充分准备

实验前,应结合理论课认真地讲解相关知识点,重点分析实验原理和方法,让学生领会原理,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在熟悉原理的基础上做实验,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实验接触的是化学药品,开展实验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并写好报告册上的部分内容,查阅相关的资料,列好记录表格以便实验过程中及时记录数据,列出计算公式,以便于及时处理数据。

2.2.2实验中规范操作

实验时,严格要求学生规范操作。应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如试剂的配制,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着配制,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实验仪器的调节,也尽量让学生结合仪器的原理和构造,自行学着调节。如分析天平水平气泡的调节,让学生通过观察,结合分析天平理论,充分开动大脑,轻而缓地旋转天平板下的两个升降螺丝,调节天平两侧的高度,直到水平气泡移到圆圈的中央为止。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操作时,要规范操作,养成良好的习惯,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动作,如分析天平的使用,移液管的使用,酸式滴定管的排气,等等。对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不规范、不熟练的学生,要多关心,多鼓励,多指导,让学生多练习,进而达到“熟能生巧”。学生要善于思考,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拓宽知识面。如称量氢氧化钠固体(NaOH)时,用的是小烧杯而不是硫酸纸,是因为它有强腐蚀性。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要用新煮沸而冷却的蒸馏水,是为了赶走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CO2)。由于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配制其溶液要用冷却的水,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飞溅。实验数据应正确而及时地进行记录,如分析天平称量的数据应保留四位小数,滴定管的读数为两位小数。

2.2.3实验后认真总结

实验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反思实验过程,侧重于数据的处理、误差分析和问题的讨论。通过具体的分析化学实验,能巩固和深化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发现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下次实验加以改进,提高其实践技能。鼓励学生多用Word、Excel等工具处理数据,为后续的仪器分析奠定相应的基础。学生结合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锻炼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地对实验提出改进意见,培养其创新能力。

2.3加强实验考核

教师要合理而科学地对分析化学实验进行考核,除卷面成绩,还应包括平时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同时增加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平时的实验操作应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验操作的规范,现场做的实验结果。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的预习,实验报告的书写,以及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处理数据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规定实验的内容,让学生查阅资料,设计合理的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规范地做完实验并当场交实验数据。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督促学生更为规范地进行操作,考查其综合能力。

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还可以开展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竞赛,如分析天平的称量,并进行相应的课程培训,对获奖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并计入实验考核中。通过竞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鼓舞了学生的实验热情。

2.4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要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实验教学。“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应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应优化知识结构,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学生所做的实验改进是否合理进行分析,才能对学生的创新和不足加以评定。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刻苦地钻研教材,充分地准备实验教学,认真地对待教学,耐心地指导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及时地纠正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教师还应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搜集与分析化学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实验中基本的操作技能,如分析天平的使用,容量瓶的操作,等等,教师除让学生观看视频课程外,还应亲自进行演示。只有严格要求,才能督促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

优化实验条件及内容,合理安排实验教学过程,加强实验考核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能较好地开发学生的实验潜力,提高其实践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工作作风,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武汉大学.分析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李秀华.优化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3):30-33.

上一篇女孩起名字

下一篇五星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