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为了使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而预先进行设计的决策活动。当前,有效教学设计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有效教学设计有很大的关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有效教学设计开始。有效教学设计是以正确的教学理念为指导,运用系统方法分析学习需求,确立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优化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与策略,设计、实施和修改教学方案,评价及反思教学结果的过程。教学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作为一门艺术,它需要融入设计者诸多的个人经验,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再创造,同时灵活、巧妙地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1.深入了解学生是有效教学设计的起点

我们要把学生带到哪里,我们首先应知道学生现在在哪里。这生动地说明了教师只有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预设出更有效的教学设计。学习起点主要有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学习的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学习进度应具有的知识基础。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知识基础。在信息迅速发达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拓宽了,在某些方面学生对信息的掌握可能比教师更快、更多。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像,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有的学生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的现实起点往往高于学生的逻辑起点,教师与学生接受信息的速度、容量是平等的,也是互补的,教师事先所设定的教学起点不一定是真实起点。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把学生拉回来"跟着重复"的现象,这都是重视现实起点不够造成的。所以在备课前,我们更应该客观地了解学生,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背景,并不时地把自己换位成学生,从孩子的视角去看教材,思考问题,猜测他们可能会有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充分预设,这样会使自己备课更有针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执教《圆的认识》新课前,可以对学生做一些这样的调查:

(1)你画过圆吗?(2)如果你已经画过圆,用什么工具画圆的?(3)你知道或者听说过"半径"、"直径"、"圆心"这些名词吗?(4)请在右边圆上画一条直径和半径。

通过课前调查我们会发现学生对“圆”的认识并不是"空白"的,许多学生有过画圆的经历,因此教师一改把画圆作为课堂教学重难点的传统做法,直接从画圆导入新课。

这种课前探底的教学策略,使教师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维起点。

2.客观分析教学内容领悟并用活教材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关键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逻辑严密的学科,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因此,我们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做到真正的理解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就是要细致研究知识间的种种联系,把握知识的贯通和延伸。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各种联系,把知识贯穿起来,使它们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以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材处理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对教材的编排多问几个为什么: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引出?等。经过这样一番思考之后,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准确的定位,既要有知识技能的目标,又应有发展性的目标,整体把握教学重、难点,着重要搞清哪些方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需要在教学中"浓墨重彩"加以突破,哪些方面可以"淡化处理",只需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稍作点拨即可。

例如,分数基本性质是约分和通分的基础,而约分、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显得尤为重要。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除法中的商不变的规律与这部分知识紧密联系,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

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关键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观察和发现,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规律。教材安排了两个学习活动让学生寻找相等的分数,通过两个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分数的大小相等关系,为观察、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两组相等的分数,寻找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并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根据教材的编排,本节课教学重点就应放在性质的探索过程以及用语言清晰地表示性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难度,因此还要引导学生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3.正确处理课标、教材和学生水平的关系是有效教学设计的保证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范文2

大家好!我是XX小学的老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比的基本性质。

首先,我来说一说教材,我讲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63页比的基本性质,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和分数、比和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的商不变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本节课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比较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向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并将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学习的方法,教学媒体的使用:多媒体。

接着我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创造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我询问学生:“同学们喜欢喝蜂蜜水吗?”大部分同学会说愿意并会表示他们愿意喝更甜一些的。这时我会适时的向学生说明其实小明同学和大家一样也喜欢喝甜的蜂蜜水,这不小明的妈妈给小明准备了两杯蜂蜜水,但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杯,哪杯甜呢?这下难坏了小明,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吗?电脑演示多媒体课件演示:第一杯360毫升的水,40毫升蜂蜜;第二杯180毫升的水,20毫升蜂蜜;同学们会兴致盎然,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小明。有的同学会根据商不变的规律确定选哪杯都可以,因为360毫升的水是40毫升蜂蜜的9倍,180毫升的水是20毫升蜂蜜的9倍即360÷40=180÷20;有的同学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确定选哪杯都可以,因为40毫升蜂蜜是360毫升水的九分之一,20毫升蜂蜜是180毫升水的九分之一即40/360=20 /180,学生会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

这部分的设计意图是每一个学生都是热情的,都是乐于助人的,尤其是愿意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因此一听说帮助同学,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兴趣就是学生思维的原动力,只要有兴趣,就会产生创造性的源泉。另外同学的困难又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这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同时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

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1、猜想规律

师:刚才同学们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帮小明解决了问题。你们还记得它们的内容各是什么吗?

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合作中说出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屏幕出示文字内容。

我接着询问在分数的基本性质里,有哪些词很关键?在商不变的性质里,有哪些关键词?缺少他们行吗?为什么?

这回你们又会想到什么呢?(比的基本性质)那么,比的基本性质该是怎样的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探讨它。

(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2、实践探究

师:观察除法的基本性质(手指向商不变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猜一猜,想一想,比的基本性质应该是怎样的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1)小组讨论

(2)汇报结果: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发表意见。

(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

(4)强调

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你认为哪些词语是很重要,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点什么?(同时、相同、0除外)

这一部分的设计意图是先通过学生回忆已学旧知,进而猜想比的基本性质,放飞了学生思维,让他们自主地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在观察、合作、猜想、交流中展开合理的想象与多角度思考,在有理有据表达、建立在对意义求真求准的对比中生成、完善了概念。也让学生体会到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自学新知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弄清了比、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然后通过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共同完善比的基本性质,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领悟了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学习方法,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类比推理能力。

三、教学例1

1、说明。利用商不变性质,我们可以进行除法的简算;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板书:最简分数)。同样,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板书:最简单的整数比)

2、讨论:怎么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个概念?在小组里议一议。

3、指名汇报,形成共识:

㈠必须是一个比;㈡前项、后项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或小数;㈢前项与后项互质。

4、化简比

出示例1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14:21 (2)1/6 :2/9 (3)1.25:2

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各抒己见说出不同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的化简方法。

这一部分的设计意图是“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这里摒弃了由典型的个例入手解释“最简单整数比”的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采用让学生先讨论、后汇报对这个概念的理解认识的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互动交流中自发地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解读新概念。同时,教师试图通过对较简单的整数比的化简,给学生一个运用性质解决具体问题的范例,为前后项是分数、小数的比的化简作了“跳一跳,可摘到果子”式的充要铺垫。学生在小组内部交流基础上进行组间的合作交流,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提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合作中学生互相帮助,实现学生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使学生思维进入。

四、实践运用

我设计了四部分练习题。

第一部分填空题包括3道题:

1、3:8=(3×2):(8×)

2、15:10=(15÷):(10÷5)

3、5:3=(5×):(3×)

这一部分的设计意图是学生加深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尤其是最后一题使学生在填空过程中体会到可以填“除0以外的所有相同的数”,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第二部分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判断下列各题

(1)4 :15=(4×3):(15÷3) ( )

(2)3/5:4/7=(3/5×6):( 4/7×6) ( )

(3)10 :15=(10÷5):(15÷3) ( )

(4) 7 :9 =(7+5):(9+5) ( )

第三部分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上课前老  师统计了咱们班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人数,下面同学自己读题,然后试着解决这些问题,如果遇到困难同桌之间或小组之间可商量解决。

我们班共有学生48人,男生28人,女生20人:

(1)请写出我们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并将这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在课外小组活动中,我们班参加美术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4,参加科技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8,请写出参加美术小组和科技小组的人数比,并将这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3)参加体育小组的人数是舞蹈小组的1.5倍,请写出参加体育小组和舞蹈小组的人数比,并将这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把学生引入到现实情境中进行“再创造”

活动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数学题有了“应用味”,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会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尊重学生各性,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

第四部分思考题

1:8=(1+4):(8+) 6:10=(6-3):(10÷)

让学生从实际出发,根据解决问题的条件作全面分析,周密思考,提高了学生全面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五、评价体验

比的基本性质,是同学们通过自己主动探索,合作研究发现的,并能根据这一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回顾我们的学习过程,谁来谈谈你的收获和感受。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范文3

一、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既迷信又崇拜,学生对困惑既渴望质疑但又害怕“出错”。思维活动总不能跳出我们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同时又生怕因为质疑遭到教师的训斥。因此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知识(哪怕是错误),不敢向教师质疑,更不敢向课本质疑。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质疑,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

例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某车间去年加工一批零件,结果10个月超产30%,照这样计算,去年一年可超产百分之几?”学生受“照这样计算”的干扰,按常规解为:30%÷10×12=36%。这时候我向学生明确指出这种解法不对。这时学生瞪大了眼睛望着我,好像要从我的脸上找出答案。我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我并提示学生,“10个月超产30%”,这10个月实际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分之几?每个月实际完成了计划的百分之几?这时候学生的质疑就如饥似渴,而我们教师的释疑则如降甘露。在我的引导和点拨下,学生很快列出了正确的算式:(1+30%)÷10×12=56%。因为学生对在困惑中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印象更深。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一个“巧”字,掌握一个“活”字,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创设情境,学生就乐于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另外,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要对学生的质疑有充分的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案”中有人。给学生的质疑创造良好的机会,提供充足的时空。

二、想方设法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因此,我们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并且要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

我们教师善问只是为学生树立了“问”的榜样,而“善待问”才为学生的质疑提供了可能。因此,我们要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无数次的追求。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畏惧错误、不敢质疑就是放弃进步,学生一旦具有这样的意识,就会消除自卑心理,毫无顾忌地勇于质疑。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范文4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既迷信又崇拜,学生对困惑既渴望质疑但又害怕“出错”。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知识(哪怕是错误),不敢向教师质疑,更不敢向课本质疑。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质疑,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创设情境,学生就乐于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另外,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要对学生的质疑有充分的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案”中有人。给学生的质疑创造良好的机会,提供充足的时空。

二、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因此,我们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要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我们教师善问只是为学生树立了“问”的榜样,而“善待问”才为学生的质疑提供了可能。因此,我们要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

三、培养习惯,使学生“好问”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后,我引导质疑:学了比的基本性质后,你会想到什么性质?一学生顿时举手:我想起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另一学生说:老师,为什么在“商不变性质”中没有“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而用“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说法?又有学生说: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联系吗?学生质疑的情绪极其高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则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拨开疑云,疏通障碍,变阻为通。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它们的联系和区别。牢固地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教师导之有方,常导不懈,学生便能自获其知,自增其能。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范文5

在教学工作中,经常听教师议论:现在的学生太懒了,学问学问,随学随问。可学生就是不问,即使不会也不问,真拿他们没办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教师既迷信又崇拜,学生对困惑既渴望质疑但又害怕“出错”。思维活动总不能跳出我们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同时又生怕因为质疑遭到教师的训斥。因此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知识(哪怕是错误),不敢向教师质疑,更不敢向课本质疑。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质疑,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

例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某车间去年加工一批零件,结果10个月超产30%,照这样计算,去年一年可超产百分之几?”学生受“照这样计算”的干扰,按常规解为:30%÷10×12=36%。这时候我向学生明确指出这种解法不对。这时学生瞪大了眼睛望着我,好象要从我的脸上找出答案。我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我并提示学生,“10个月超产30%”,这10个月实际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分之几?每个月实际完成了计划的百分之几?这时候学生的质疑就如饥似渴,而我们教师的释疑则如降甘露。在我的引导和点拨下,学生很快列出了正确的算式:(1+30%)÷10×12=56%。

因为学生对在困惑中获得的知识会理解得更透,印象更深。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一个“巧”字,掌握一个“活”字,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创设情境,学生就乐于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另外,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要对学生的质疑有充分的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案”中有人。给学生的质疑创造良好的机会,提供充足的时空。

二、想方设法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因此,我们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要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例如教学了“百分数应用题”,我出示了这样一题:“一个班学生人数不超过五十人,其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问这个班最多有多少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学生见了这题,当时即向我提出:“这道题未曾告诉具体人数,无法解答。”。还有的学生提出:“告诉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这个条件,又应该如何求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这时,我反问学生:“学生的人数应该是什么数?”,学生回答“学生的人数应该是整数”。我又启发学生:“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80%,这80%化成分数是多少?”我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学生经过讨论,也很快得出结论,因为80%= 4/5 ,4+5=9,因此这个班的人数最多是45人,并很快求出了这个班级男女学生的人数。

我们教师善问只是为学生树立了“问”的榜样,而“善待问”才为学生的质疑提供了可能。因此,我们要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眼神的默许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无数次的追求。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畏惧错误、不敢质疑就是放弃进步,学生一旦具有这样的意识,就会消除自卑心理,毫无顾忌地勇于质疑。

三、培养良好习惯,使学生“好问”

小学数学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想质疑,敢质疑,还要让学生主动质疑。

激疑。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停止或处于消极状态时,我们教师要巧妙地进行激疑,启动学生思维的内驱力。如教学“圆的面积”时,许多学生囿于课本的推导方法,而不思创新。这时我向学生激疑:还能将圆拼割成其它图表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跃跃欲试,并先后将圆转化成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创造,推导出了圆的面积。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后,我引导质疑:学了比的基本性质后,你会想到什么性质?一学生顿时举手:我想起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另一学生说:老师,为什么在“商不变性质”中没有“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而用“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说法?又有学生说: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联系吗?学生质疑的情绪极其高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则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拨开疑云,疏通障碍,变阻为通。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它们的联系和区别。牢固地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教师导之有方,常导不懈,学生便能自获其知,自增其能。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杜郎口;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正成为每位教师的共同目标。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杜郎口教学模式作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模式,无疑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笔者试以反思的视角,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引入预习笔记,实施学情检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引入了杜郎口中学的双色笔记本预习模式。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本笔记本,根据事先布置的预习任务,自行设计预习方案,将下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概念、典型题、错例以方案形式呈现在笔记本上。如在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时,班上的学生就设计了“热身房―回顾比的基本性质、溜冰场―自学例题、冲浪区―课外拓展练习”三部分,并对比例基本性质的内容作了重点分析。有了这样精心的预习,课堂学习效率自然很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自主学习能力也进一步增强。

结合预习笔记,每节课上课时,我会预留3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完成预习检测题,通过统计各题的答题正确率来了解学习情况,并对教学步骤进行适时调整。“好钢用在刀刃上”,教师应该做到有限时间的有效利用,并能对预习的质量进行有效监控。

二、优化教学设计,加大课堂容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要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从根本上看在于提高课堂效益。因此,如何通过合理组织教学过程,既保证教学的最大效果,又不造成师生的负担过重,也就是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应当是广大教师的努力方向。怎样才能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呢?我觉得首先要优化教学设计。

我曾借鉴杜郎口教学模式上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复习》一课,本课作为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四部分:①面积和周长的含义;②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③有关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④运用转化策略推导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根据复习课的课型特点,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亮标

从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确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

(二)预习

主要分为以下两个环节:①学案任务分工,将学案六大项任务通过抽签方式分配到各小组;②学案组内研究,组长牵头,对本组任务进行组内再分工,再研究,初步感知学案。

(三)展示

根据之前分工的任务,分两个环节进行全班展示。

①各组选派代表上黑板板演学案习题。②各组选派代表逐题讲演学案习题。

(四)反馈

设计一定量的习题对复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作全班整体性了解。

(五)反思

围绕复习内容,引导学生说收获,找不足,思对策。

由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自主性强,参与面广。学生闲在课外,忙在课内;老师忙在课外,闲在课内。

三、把握讨论时机,提升合作水平

小组讨论的目标是使学生在讨论中积极思考,在交流中明辨是非,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评价。那么在什么时候组织讨论,才能使讨论自然、流畅、有效呢?试举以下情况加以说明:

1.在学生疑惑时讨论。学贵质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疑难怎么办?我认为,此时教师千万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这样会使学生失去一次宝贵的合作学习的机会,应抓住机会让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解疑释惑。比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知识时,有学生问:“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吗?”此时我引导学生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开展班级讨论。在讨论中,大家明确了认识。

2.在概念模糊时讨论。比如:学生对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的认识上存在误区,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判断题:如果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那么它们一定等底等高”,引导学生讨论说法的正确与否,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同时,通过自主学习所获取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增设点评环节,突出有效指导

通过近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深感杜郎口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充分体现出来了。但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不高,表达概括能力不强,对一些较难知识点的解读不一定准确。因此,教师的指导显得十分必要,在今后教学中,我觉得可以在分组展示结束后,由教师对前段展示内容进行适时点评,肯定收获,指出不足,将有效指导的落脚点放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上,实现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和谐统一。

综上所述,在今后教学中我将突出“预习──展示──反馈”三环节的有效实施,让学生在预习中感悟,在展示中提高,在反馈中收获。

【参考文献】

[1]肖成全, 《有效教学》,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会计知识课堂

下一篇眼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