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月亮有关的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与月亮有关的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与月亮有关的诗范文1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盈余管理;税收契约

一、 引言

“估值有用性”与“契约有用性”作为会计信息最高目标——决策有用性的两种具体表现形式,也应是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最高目标的具体表现形式。契约有用性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能为签订契约的双方在契约签订、监督和执行过程中提供有利于保护各自权利的公允价值信息,有利于减少在契约订立与履行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一些问题,保证企业契约集合中所有契约行为的顺利进行。由于税收契约在缔约人、缔约对象、缔约信息等方面有其特殊性,再加上我国自2006年起先后进行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所得税等一系列的改革,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公允价值计量与税收契约有用性的关系。税收契约中税务机关与企业之间在相关信息生成、加工、输出等过程中的分工、职责和权限不同,造成税收契约双方在不同信息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与劣势。因此,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就成为税收契约双方在契约履行过程中的共同需求;并且人们有理由怀疑企业的股东、管理者出于“经济人”的天性,他们会利用在会计信息方面的绝对优势,对会计信息进行盈余管理以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本文的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为了实现某种目的或使企业(管理者自身)利益最大化,在现有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或者会计估计的变更等会计手段增加或者减少收入、成本与费用等会计要素来人为调节企业财务会计结果的合法会计行为或过程。当公允价值计量被作为调节税费的一种盈余管理工具时,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对税收契约的“公允”性就会受到质疑。因此,只有在公允价值计量没有被当作盈余管理的工具(手段)前提下,公允价值计量对税收契约才能起到真实的会计信息含量的作用,对“公允价值计量与税收契约有用性”的研究才有意义。

二、 公允价值计量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分析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会计信息的生成、加工、输出等信息管理活动必须以一定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为前提,而股东、董事、管理层往往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要参与者,他们通过法律或公司章程赋予的权力对会计信息的生成、加工、传递进行管理,并作为契约签订与履行的参考依据。因此,人们有理由怀疑企业的股东、管理者出于“经济人”的天性,会利用在会计信息方面的绝对优势,对企业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进行盈余管理从而导致对企业收入、费用、损益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达到对企业所得税费用等相关税费的人为操纵。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使管理层的盈余管理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是无论其动因如何,归根结底都是出于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因此,本文选择公允价值计量引起的经济后果对利润的影响程度来观察公允价值计量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如果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与利润的波动成明显的相关性,那么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是作为盈余管理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公允价值计量与税收契约有用性的关系就失去意义。为此,本文首先作假设A: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即公允价值计量经济后果的变动与利润波动具有相关性。

2. 样本选取、变量解释与研究模型。

(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2007年~2011年沪深两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为力求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执行了以下筛选程序:(l)剔除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因为这些公司存在行业特殊性;(2)剔除一些数据不全的公司样本;(3)为了检验假设A,我们选择那些很有可能从事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常来说,企业盈余管理的行为最终都会影响企业利润的波动。当然偶尔的利润波动并不能说明一定与盈余管理行为有关,但是利润的连续大幅度波动至少说明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的可能性很大。因此,本文借鉴盛琐岩等(2012)的研究方法,选取自2007年《企业会计准则(2006)》开始执行起的三年净利润连续波动率绝对值大于50%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本文最终共获得了2034个有效样本,其中2009年~2011年的样本数量分别为541个、555个和938个。本文所有财务数据都来源于Wind资讯金融终端系统。

(2)变量解释。本文将选取“净利润变动率”作为因变量,即净利润变动率(Earn)=(本期净利润-上年同期净利润)/上年同期净利润×100%。如果企业通过公允价值来进行盈余管理,那么理论上可以推断公允价值变动率越高的公司其净利润变动率也将越大。

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资产或负债进行计量就会产生公允价值变动,公允价值变动是指期末与期初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根据现行会计准则规定,由于选择了公允价值计量而引起的计量后果“公允价值变动”的最终去向主要有: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其他业务收入、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主营业务成本。为了研究的需要本文只选择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资本公积、资产减值损失这三项,并将这三项的变动率作为解释变量,其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变动率(Fv)=(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上年同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上年同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00%;资本公积变动率(Acct)=(本期资本公积-上年同期资本公积)/上年同期资本公积×100%;资产减值损失变动率(Lost)=(本期资产减值损失-上年同期资产减值损失积)/上年同期资产减值损失×100%。

(3)研究模型:

根据假设A及因变量和解释变量的性质,本文构建了Logistic回归模型(1):

Earni=A0+A1Fvi+A2Accti+A3Losti(1)

3. 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本文对模型(1)进行回归分析并得表1。

从表1可以看出:Fv的回归系数为-0.016 6,T值为-0.56,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即公允价值波动率并不会显著影响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波动率。因此,假设A没得到实证结果的支持,这说明在目前情况下,国内的上市公司并没有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当然不排除个别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但至少没有出现我国上市公司大规模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因此,本文可以进一步研究分析公允价值计量与税收契约的关系。

三、 公允价值计量与税收契约有用性的实证分析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税收契约的履行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而税务机关在税收契约过程中又得承认由企业加工生成的符合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的会计信息。因此,在排除公允价值计量被用作盈余管理工具的前提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公允价值计量如果对税收契约具有信息相关性,那么公允价值计量引发的变动率一定与实际税率(上市公司的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净利润)变动相关,或者上市公司实际税率与法定税率之间的差异可能受到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为此本文作如下假设:假设B1:实际税率与公允价值计量引起的变动率呈正相关关系;假设B2:实际税率与名义税率的波动与公允价值计量引起的变动率呈正相关关系。

2. 样本选取、变量解释与研究模型。

(1)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选取2007年~2011年沪深两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为力求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执行了以下筛选程序:(l)剔除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因为这些公司存在行业特殊性;(2)剔除一些数据缺失的公司;(3)为了控制极端值对回归结果的影响,我们对连续变量1%以下和99%以上分位数进行了缩尾处理(Winsorize)。同时考虑到2007年是《企业会计准则(2006)》开始执行的第一年,2008年又遇到金融危机,本文对样本检验的时间作了区别,即第一次检验的样本区间为2007年~2011年,第二次检验的样本区间为2009年~2011年。本文的财务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金融终端系统。

(2)变量定义与解释。本文针对假设B1采用实际税率(Taxratio=所得税费用/净利润)作为因变量;针对假设B2采用实际税率与法定税率差(Taxtap=实际税率-法定税率)作为因变量;选取公允价值率(Fvtoasst=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平均总资产)作为解释变量。为了控制其他因素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本文加入公司规模(Asset)、盈利能力(Roe)、资产负债率(Lev)、公司成长性(Growth)、股权集中度(H1)五个控制变量,同时还对年份(Year)与行业(Ind)进行了控制。

(3)研究模型。根据研究假设B1、B2及因变量和解释变量的性质,本文就“实际税率”与“公允价值率”的相关性构建了OLS回归模型(2);就“实际税率与法定税率的差异率”与“公允价值率”的相关性构建了OLS回归模型(3),具体模型如下:

3. 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1)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回归模型(2)、(3)样本描述性统计显示:2007年~2011年期间的样本显示“实际税率”和“实际税率与法定税率差”的标准方差都在0.14左右,偏差程度较小,表明此期间“实际税率”和“实际税率与法定税率差异率”的变化相对稳定,并未出现两者加大或缩小的过分波动情况。同期公允价值占总资产的比例约为0.01%,这表明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资产还是相对较少。为了排除2007年准则执行第一年的特殊性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使研究结果更为稳健,本文剔除了2007年与2008年的数据,用2009年~2011年期间的样本对模型(2)、(3)进行再次回归分析,回归结果显示“实际税率”和“实际税率与法定税率差”的标准方差在0.13左右,较2007年~2011年期间样本的回归结果有所下降,偏差程度较小,表明此期间“实际税率”和“实际税率与法定税率差”的变化更加稳定,波动更小。其他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与同类研究基本一致。

(2)回归结果与分析。本文对模型(2)、(3)进行回归分析并得到表2。

模型(2)的回归结果表明:Fvtoasst与Taxratio显著正相关。用2007年~2011年期间和2009年~2011年期间的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后,Fvtoasst的系数都是正值,分别是1.239 6与2.510 6。在2007年~2011年期间,Fvtoasst在10%水平上与Taxratio显著正相关,在2009年~2011年期间,Fvtoasst在5%水平上与Taxratio显著正相关。模型(2)的回归结果有力地支持了B1的假设,即实际税率与公允价值计量引起的变动率呈正相关关系;模型(3)的回归结果表明:Fvtoasst与Taxtap显著正相关。用2007年~2011年期间和2009年~2011年期间的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后,Fvtoasst的系数都是正值,分别是1.269 1与2.484 6。在2007年~2011年期间,Fvtoasst在10%水平上与Taxtap显著正相关,在2009年~2011年期间,Fvtoasst在5%水平上与Taxtap显著正相关。模型(3)的回归结果有力地支持了B2的假设,即实际税率与名义税率的波动与公允价值计量引起的变动率呈正相关关系;模型(2)与(3)的回归结果之间也能提供相互验证,这两个模型回归结果所表现出来的结论是趋于一致的,即用2009年~2011年期间的样本进行回归分析Fvtoasst的显著性水平都要比用2007年~2011年期间样本进行回归分析Fvtoasst的显著性水平要高。这说明2007年度新准则开始执行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计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没有提供真正“公允”的信息,与税收契约的相关性不大。从2009年度后,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与税收契约的相关性显著,即公允价值计量发挥了对税收契约的有用性。

四、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1. 研究结论。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1)从《企业会计准则(2006)》对公允价值计量具体运用的限定条件来看,我国会计准则制定者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再度运用是持谨慎性态度的,这种谨慎性态度也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了会计准则执行者,使得我国上市公司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也比较谨慎。从总体上讲,我国上市公司并没有大规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且本文的实证结果也证明了在目前公允价值计量与盈余管理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即我国上市公司并没有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2)税收契约的履行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公允价值计量的结果,特别当企业大规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引发对企业利润较大程度的影响时,公允价值计量对税收契约的影响也就越大。税收契约有用性要求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能减少在税收契约订立、监督和履行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一些问题,为契约双方提供有利于维护各自权利的“公允”信息,从而有效地保证税收契约的顺利进行。本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对税收契约的有效运行提供了正相关的信息含量,有效地发挥了税收契约的有用性。

2. 研究展望。根据张瑞琛(2012)提出的“公允价值计量与税收契约相关性”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1)“公允价值计量对税收契约的有用性”的研究;(2)“税收契约对公允价值计量影响”的研究。从研究课题完整性角度考虑,“税收契约对公允价值计量影响”可能是本文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瑞琛.公允价值计量与税收契约相关性的理论分析.现代管理科学,2012,(9):73-75.

2. 盛琐岩,张玉兰,权慧.公允价值计量对房地产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会计之友,2012,(3下):72-74.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会计的实证研究”(项目号:JA12139S)和福建农林大学重点项目建设专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会计核算中运用的实证分析”(项目号:6106C1017)。

与月亮有关的诗范文2

赏月这件人间乐事,若是讲究,很要紧的有两条:一为何时,二为何地。论时,自然莫过于中秋。但中秋有定规,一年只有一度。地则没有定规,变化多端,而选择清雅之地,应当是赏月的要素。清雅的地方很多,最好是在一个安宁的处所,眼前有青山碧水,点缀些绿树奇花。如果有琴奏笛鸣之类,自然更妙。在这样的场合,那盈盈月华的美好,也就因境地的优美而提升。

以此而论,在上海赏月,还有比松江更出色的地方吗?

一幅佘山夜月图,常常会宁静地浮现在我的面前。那是前年九月,将近中秋,我和几位朋友住宿在佘山。夜半时分,我拉开窗帘,忽有银光泻进,抬头一望,耻鲜亮澄明满月一轮,正悬在窗前一片竹丛之上。竹丛连接着像是刚在雨水中沐浴过的一大片树林。树林那边,是浓浓的影子似的起伏的远山。山上仿佛有一片静静的雾气笼罩。这窗前的竹丛、林木、山影,那上面紧贴着或浸润着的,分明是清清的月,怎么又似乎是淡淡的水和薄薄的雾呢?我忽然迷糊起来,犹如置身在梦境了。

我带着如梦似幻的感觉下了楼,沿着两旁满是绿竹的小径漫步。小径弯弯,有的地方有月,有的地方无月。无月的地方,路灯散发浅浅的金黄,衬托着有月之处的淡淡的银亮。小径尽头没有路灯,月又被竹木遮掩,则是影影绰绰一片暗淡。就在这金黄、银亮、暗淡并存的小径里,我想到刚才楼上所见的月下山林正在我的身旁,而我在佘山之中,于是油然感受到一种意境:浓浓的诗情画意,清晰地在我的心里展示开来。

上楼以后,我兴奋得不能入睡。想起不久前,也是一个明月朗照的晚间,我在松江一位文友的陪同下,曾经为松江月下的一片新景所陶醉。那是在新城区的西北角,我无意中被车外不断掠过的童话般的夜景吸引了。我虽然多次到过松江,但许多地方并不熟悉,尤其是近几年,松江到处冒出美轮美奂的大楼与引人人胜的园林,令我应接不暇而处处陌生,对于夜色中的松江新景则陌生有加。这童话般的月中景致,是什么所在呢?友人告诉我:你来过几回的,是大学城呀。我却依然惊讶:是大学城?怎么以前所见不像此刻所见,此刻涌现了许多妙不可言的童话呢?我情不自禁地下车细看。月光下一条明晃晃的大道,直直地伸向深远的林荫;几座并不高耸而异常雅致、风格各异的新楼,在参差的绿树陪伴下,于宁静与安详中透出深邃,透出凝重。真是非常非常的静,非常非常的深;偶尔有几个分明是这里的主人的年轻人轻轻走过,忽然飘起他们或昭示生气或近乎浪漫的说笑,更衬托出这里的静,这里的深。这静,这深,因为不知不觉地流露着的灵气而强烈,因为一泓清水似地流泻着的月光而分明。眼前的氛围,与明月密不可分。试想,如果是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哪里会有这种弥漫童话气息的氛围呢?

自从前年在佘山经历了梦境似的夜晚之后,每当我在松江,或是想起松江,眼前常会浮起月亮的影子。于是,脑子里生起明月一般的亮光:松江这块大地,是很喜欢明月的,而明月,也最喜欢松江这样的地方。

后来,我查看了有关松江的一些资料,知道了一些背景,我的这一想法更加强烈了。

松江历史悠久,地名屡经更换。目前比较公认的古名是华亭。但华亭的起源,众说不一。由松江区博物馆所编的最新读物《解读古代松江》,把华亭的缘起上溯到周代:“相传吴王寿梦于此筑亭,‘以为停留宿会之所’,华亭因此而得名”。而前几年出版的《上海通史》对华亭之源另备三说:一是引用南宋绍熙《云间志》的说法,称“地有华亭谷,因以为名”。二是采用唐代陆广微《吴地记》的观点,认为华亭与三国名将陆逊有关:“盖元侯陆逊宅,造池亭华丽,故名。”三是据《元和郡县图志》所载,陆逊曾经封为华亭侯,后来封名渐渐成为地名。不管缘起如何,华亭作为地名,可作华美的绮想,最能吸收高贵的月光的清美。再作另外的解义:华者,花也,华亭者,花亭也。万花簇拥之亭,在风清月白之夜,该是一番多么清雅美妙的景致呵。

松江之名的起始,史书载为元代,由华亭演变而来。这一地名,沿用至今。它与明月联系在一起,显得十分和谐。松字多义,其中之一,是“紧”的反义,即为不紧,可以引出轻松、宽松、放松等等。松与江相连,松江也者,乃是平和轻快宽阔如意之江。月光洒在这样美好的江上,月和江,必定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以松字的另一要义松树而论,与月相遇,最可生出高妙的境界。松间明月,一派令人遐想无穷的清寂幽雅的美景。于是唐人孟浩然有这样的诗:“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宋人戴复古则云:“松月照今古,樵风送往还”。月亮与松江的相通,真是万缕千丝。

不过,就流动的月光更美好地栖居而言,我更喜爱松江的另一古名:云间。云间之名始于何时,似乎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但据《世说新语》所载,陆机陆云兄弟离开华亭来到京城洛阳,陆机即陆士龙向洛阳高士荀鹤鸣以调笑方式自报家门,高傲地自称:“云间陆士龙”。这很能说明:华亭又称为云间,应该在晋代或晋代之前。天上云间,乃是明月的故乡,或者说,高天是月的故乡,云间是月的屏障。月亮有时候喜欢躲在云间,让云彩遮蔽因而内敛自己的明光。在片云皆无的夜间,朗朗明月固然是一种美的显示,但月照云间或月在云间奔走,时隐时现,显得低调,显得含蓄。这由朦胧而营造的特殊的美,其实比朗月还要动人心魄。

松江与明月的密切关系,以松江今名古名的字义来联想,我觉得十分自然,但也许有人认为牵强。我想进一步举出松江的九峰与月亮之间的缘分。我无意中翻看九峰的资料,突然有一个令我惊喜的发现:名闻古今的松江九峰,除了厍公山和机山还不见有关于它们与月亮的关系的记载,其余七座名峰,都与月亮机缘深深!史书上写得明明白白,透过那字里行间,我仿佛看见:在浩茫深远的历史画廊中,为松江不知增添了多少光彩的这七座山峰,曾经天长日久地享受过明月的照耀,饱尝过月华的精灵!

号称九峰之首的凤凰山,它的十景中曾有“山月轩”一景,是元代文人俞允的读书处。当时这山中书斋,应该常有夜月泻人,曾经一次又一次地照亮过苦读的人影和琅琅的书声。

第三峰是九峰中最为突出的佘山。它也曾有十景,其中一景为道人遗踪,在宋代建有普照教院,这个教院的旁边,有一座精致的亭子,取名“月亭”。也可想见:当年在这月亭之上,常有道人赏月论道。这月亭,不仅有道人的留连,而且有皎月的浸染,地老天荒而弯月依旧,于是也颇具仙风道骨了。

辰山为第四峰,其十景中有“镜湖晴月”。所谓镜湖,其实是一口名为西潭的水潭,因此又名“西潭夜月”。我们可以因此而展开想象的翅膀:明镜般的潭水映着明镜般的月亮,当是一幅如何雅致清美的画图!

排到第五峰的薛山,且不论它也有十景之美,只看元代

诗人凌宕的《九峰诗》,即可领略薛山夜月的妙处:“五峰遥隔水村西,薛老曾来隐翠微。牧子唱歌樵子笛,贪看明月夜忘归”。明月到了“贪看”的份上,她的引人人胜不言自明。而这首诗,也可称为佳构的。

横云山是第七峰。它的十景中,“得月塔”排在末位。得月塔的构建,当在记载此塔的清人诸嗣郢在生之时或在生之前,起码在嘉庆年间。从文字记载上得知,进人此山,常可欣赏暮云深锁,孤松劲挺。这时候,蓦然有一座高塔耸人云天,而且被月色包裹,这迷人的意境,该让人细想一阵子了。

再看第八峰天马山。此山十景之中的“濯月泉”,又称为天下第四泉、片玉泉、浴眼泉。我觉得这后三个泉名,都不如濯月泉美好。濯月泉,顾名思义,月在泉中清洗也。但到底是月在泉中洗,还是泉在月中洗呢?几乎难以分明了。应当是:月与泉齐明,泉同月共清。

最后来看小昆山,是第九峰。此地是陆机、陆云的故乡。一定是为小昆山取十景之名的雅士,觉得这人杰地灵之处不可无月,不但不可无月,而且月要多多,于是在小昆山的北峰与山鞍之间,取一胜景,美其名曰“涌月台”。月融山间,何等清雅,居然涌出,自然清雅到了极致。这一“涌”字,使月有了结实的动态,设在九峰之末,气势磅礴。月在此处,很有点“卒章显其志”的味道。

以上诸峰与赏月相关的景点,只是文字的记载。这些景点,如今依然故我,还是有痕无迹,甚至痕迹浑无,我没有细细考证。但那些诗意盎然的记载,已可让我们生出联翩的浮想。

松江这块胜地,历代多赏月之处,自然也多喜爱赏月的文人雅士。如果细细查考生于松江或者曾在松江盘桓的各代文化名人,他们和月亮有关的种种行状和著述,一定很有意思。我难以一一弄清他们和月亮的情份,只举出其中的佼佼者陆机先生,或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

与月亮有关的诗范文3

二、研习文本

(一)刚才我们背诵的文章体裁是“词”,那么,请同学们看题目,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说说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生:赋。

师补充:“赋”这种文体古人解释为“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板书:赋,体物写志)“体”的意思是“借”,“体物写志”也就是“借物抒情”。请同学们思考:本文主要借助什么景物来写志抒情的。

生:赤壁。师提示:怀古的地点。

生:江水、清风。师提示:这是俯视。生:还有仰视“月”。师:文中出现的这些景物,哪一个是最主要的呢?生:是“月”。(板书:月)

(投影)一、自读第一段,说说作者是如何借“月”写赤壁之景的。(板书:写景)

生: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师提示:这是月出前的景色,此时作者做些什么呢?

生: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师提示:《诗》三百篇,作者为何单呤诵《月出》这一章呢?

生:想月亮早点出来。

师提示:月亮听到作者的呼唤了吗?

生:听到了。

师:哪几句能证明?

生齐读: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师:这里,作者用“徘徊”来形容月亮动作,“徘徊”是什么意思?

生:来回走动。师提示:月升起后,又怎么会来回走动呢?生:苏轼酒喝多了醉眼朦胧,所以看到的月亮是来回走动的。(生笑)生:因为作者在江中的小船上,清风徐来,江水流动,小船飘荡,观察点在不断的变化,所以看到的月亮是来回走动的。师提示:请从下文中找一个字来证明这个分析。生:“纵一苇之所如”中的“纵”。师提示:大家试试从修辞的角度来分析。生:拟人。师提示:修辞的效果呢?生:用“徘徊”一词赋与月亮楚楚动人的情态,显得它很多情。生:月亮不会对作者多情,而是作者对月亮多情,作者对月亮情有独钟,不愿离她而去,却倒过来说月亮流连忘返,可见月亮与作者心心相印。师提示:心“月”相印,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分析得很好。

师:作者千呼万唤,月亮终于出来了,此时景色怎样?

生: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师提示:此时“秋水共明月一色”,那么人的活动呢?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师提示:作者此时的感觉怎样?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师:这天是阴历既望日,为何选择这日?生: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作者就是想去欣赏明月。

师小结:作者借助月亮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图画:清风明月交织,露珠水色辉映。在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油然而生“欲乘风归去”“羽化登仙”之感,本段无一“乐”字,但……(停顿)生答:字字显“乐”情。师:(板书:乐)请大家齐读一遍,要读出这种乐的感情来。生:齐读。

师:作者陶醉在这样的良辰“月”景下,作者由月还想到了什么呢?

(投影)二、作者由“月”想到了什么?

生:与“月”有关的诗歌。

师:诗言志,作者先吟咏诗经中的作品《月出》唤月亮出来,现在,随口吟出自己的作品,大家齐读作者自己的作品。生齐读“桂棹兮兰桨,……望美人兮天一方”。

师:作者饮酒唱歌,由“月”想到在天一方的美人。你是怎么理解“美人”的?

生:不就是美女吗?(生笑)师提示:你的理由呢?

生:上文中的《月出》诗,不就是描写一位男子在月下思念自己的心上人吗?(生笑)……此时有酒有美景,不就缺一位美人吗?(学生鼓掌)

师提示:大家都认为你的分析不错,能从书中找到根据,言之有理。大家有不同理解的吗?

生:我认为是指自己的理想。理由是苏轼此时被贬黄州,离自己济世报国的理想越来越渺茫,这个理想此时就像远在天涯的“美人”。

师提示:能知人论世,有道理。还有其它的分析吗?

生:我认为是指君主。理由是苏轼此时被贬黄州,远离了皇帝,用“美人”喻皇帝,用“望”来表达自己对君王的忠贞之情。(学生鼓掌)

师:大家的分析都有理有据,我认为这里的“美人”就是作者的自喻。屈原《离骚》中的“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其中的“美人”就可以理解成自喻;从创作背景及后文对音乐的描写来看,苏轼心有报国济世之志,却被贬到黄州,这不正是幽壑中的潜蛟吗?对君主忠心耿耿,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这不正象孤舟中的嫠妇吗?另外,作者引用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诗句,此诗句后面还有两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就是形容人才没有归宿时茫然无措的样子,不也正是此时苏轼的自我写照吗?所以我认为“美人”就是作者的自喻。当然同学们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都可以。

师小结:由“美人”一词,我们可以窥见作者壮志未酬的忧伤,作者借月抒发了自己的悲情。(板书:抒情悲)可见被贬黄州,这对胸有“鸿鹄之志”的苏轼打击很大,赤壁的美景只能暂时抚慰一下他失落的灵魂,但还不足以抚平他心中的创伤。看来要想彻底摆脱忧伤苦闷,还得靠自己从思想上精神上去解脱。

师补充:“赋”这种文体通常采用“主客对答,抑客扬主”的形式。

师:(板书:“主客对答”)苏轼此时,就借“赋”的“主客对答”的形式,请出一位“客人”来与自己辩论,其实“客”也是作者自己。通过“抑客扬主”的手法来展现了自己的解脱过程。

(投影)三、自读三、四段,思考主客是如何议论的?

生:客借“月”表达了“抱明月而长终”的理想。

师提示:为何有此梦想?

生:因为客感到“吾生渺小而天地无穷,吾生须臾而宇宙永恒”。

师提示:为何有此感叹?

生:因为看到了既有文治又有武功的一世之雄——曹操,他与山川明月之永恒相较,也不复存在了;更何况我们这些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的等闲之辈了。(学生鼓掌)

师:回答得很精彩,这是用了什么手法?

生:对比。

师小结:客借月道出人生最大的理想——永生不朽。同时也点出了人生最大的悲剧——人生苦短、“人生如梦”“人生如寄耳”。客人的言论正是苏轼被贬黄州的内心写照。

师问:那么“主”又是怎样超越解脱的呢?

生:“主”指出,从“变”的角度看,水逝者如斯,月盈虚之变。从不变的角度看,而水未尝往,月卒莫消长。故不应羡乎。师:原来客只知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却不知“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客“知不可乎骤得”是只知皮毛,而并不是真知灼见;那么客的理想“抱明月而长终”能否会实现呢?

生:不能。

师:为何?用下文中的原句来回答。生齐读:“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师:那么我们可以拥有些什么呢?

生齐读:“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师:如何将清风明月这些无主之物,变成为我所有的有主之物呢?

生:用耳去“得”,用目去“遇”。

师:苏轼说过“江山风月,闲者便是主人”,从此文中,你看如何才能做到“闲者”呢?

生:伸长耳朵,张大眼睛,卸下心中的包袱,用心去拥抱自然,做到随遇而安,随缘自适。

师:也只有胸无尘渣的“闲者”才能享受到明月山水之乐。这场主客之间的辩论,谁取得胜利了啊?

生:是“主”。

师:何以见得?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客人终又破涕为笑、解愁为乐了,于是“洗盏更酌”,重新开怀畅饮起来。三杯下肚,管它周郎曹瞒,管它人间悲欢,放枕便睡,睡即入梦,竟至一觉醒来,“不知东方之既白”矣,月亮此时消失了吗?

生:没有,月亮已与作者融为一体了。

师:不错,苏轼借助“月亮”,通过辩论,从精神上“解放”了自己。至此被贬黄州的苦闷、忧伤已经彻底战胜。(板书:“议论喜”)请同学们再齐读四、五段,读出“喜悦”的感情。

师小结:总观全文,可见词人对月情有独钟,前人评《赤壁赋》“以江山风月作骨”,这的确有道理。本文中,“月”确是描写之主景,抒情之触媒,议论之载体。但是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投影)四、作者借月抒情,但感情既有喜又有悲;以月为论据,但主客结论却迥然不同。这如何理解呢?

生:黑夜中的月亮显得格外皎洁,这与作者品质的高洁相似,所以月下赤壁的美景,引起了作者的共鸣,作者引月为知己,抒发了喜悦之情。

生:同时,夜晚中的月亮,它又是凄清的,这与作者被贬到黄州的悲寂心境类似,所以作者对月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情。

生:月亮的盈虚变化,同人命运的变幻无常相似,作者借月表达了人生的无奈。

生:月亮的永恒长存,这又反衬出人生命的短暂,作者借月抒发了人生如戏的感慨。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看看专家的评论:(投影)请大家齐读一遍。

“苏轼借月与月夜这一意象,寄托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与理想。他从月之盈亏感悟宇宙的无常,从月之永恒追问生命的价值,进而从动态中把握人生奥秘,表达旷达的思想;他又从月之孤冷慨叹生存的挫折,从月之美好坚定人生的信仰,进而从静态中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反弹出达观的心态。总之,月这一‘天地自然之象’当它与苏轼的主观心态相统一时,便产生了苏轼月夜这一‘人心营构之象’。”〔丁美霞〕①

生齐读。

师小结:原来自然中的“月亮”本身就变化万千丰富多彩,而多情的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带着不同的感情去望月寄情,借月抒怀。所以创作的有关“月”的诗文,既首首优美动人,又情感各异。同学们现在对这种借月抒情的手法有点感觉或感悟了吗?下面从补充的诗歌中,任选你最有感觉的一首来谈谈你对这种手法的理解。

附:《赤壁赋》拓展阅读材料

虞美人

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长在、莫离披[注]。

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此欢能有几人知。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

[注]①离披:枝叶散落。

中秋月①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②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①熙宁十年(1077)在徐州作,为《阳关词》三首之一。《苏轼文集·书〈彭城观月诗〉》:“余十八年前中秋夜,与子由(弟苏辙字)观月彭城(徐州州治),作此诗,以《阳关》歌之。今复此夜宿于赣上,方迁岭表,独歌此曲,以识一时之事,殊未觉有今夕之悲,悬知有他日之喜也。”此跋当书于绍圣元年(1094)作者被贬至岭南途中。②银汉:银河。玉盘:指圆月。

西江月①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②。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③,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一本有标题为“黄州中秋”。《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说本词作于元丰三年(1080)。宋杨湜《古今词话》谓其末句“北望”为表现作者“怀君之心”。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则谓词末两句为抒发“兄弟之情”,“疑是在钱塘(杭州)作”。②夜来二句:谓秋风落叶引起眉上愁,鬓上霜(白发)。③孤光:远照之月光。《文选》沈约《咏源中雁》诗:“单汎逐孤光。”注:“铣曰:孤犹远也。”

生:我说说《虞美人》。我觉得作者由月亮的圆缺,感受到人的悲欢离合,作者借酒表达了及时行乐的感情,貌似超脱,其实内心充满了苦楚与无奈。

生:我谈的是《中秋月》。这首诗有点张若虚“江月年年望相似”的味道。作者用天上月亮的永恒,来反衬出人生短暂、世事无常。

与月亮有关的诗范文4

春花之美,美在她用色彩和芬芳告诉我们:春天回来了,大地初暖了,山河苏醒了,人间又有融融春意了。

而秋月之美,实际上已经超越了月亮本身,成为我们追思文化和想念亲人的一个诗意符号。如果将无数关于秋月的诗文和传说统统剥去,我们再抬头望月,除了看见一团惨白外,再也看不见什么。所以,秋月之美,是美在形而上的,不是美在形而下的。

春花和秋月之美,已经成为我们民族一个普遍的审美需求,但是,对于这样两种景物,却有一个人至死都不大了然,这个人是南唐的末代皇帝,他叫李煜。

李煜不喜欢春花秋月,是因为江山易主,大地改性,往日的九五之尊已烟消云散。于是,伴着凄凄惨惨的心境,他写道: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在词中有这样的愁怨,完全可以理解。只是,一个被俘的君王,那种亡国之痛,易主之恨,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形容,实在是太过于文弱,太不匹配他那些曾经叱咤风云、席卷天地的祖先了。

就是这样一首在文弱中写出的愁愁怨怨的词,却成了李煜的绝唱,更成了朝廷结束他生命的理由。对于这首词,新主子以怨恨太深为由,将他毒死在异国他乡的营帐内。那一年,他才四十二岁,一个才华横溢的生命,就这样终止在了人生的中年。好多年了,想起来都还在为他深深惋惜。

我作为一介布衣,与成为俘虏的李煜皇帝相比,当然要洒脱得多,闲适得多。也许正是这样,我就没有他那样的愁绪,更没有他那样的亡国之悲。可能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写不出像《虞美人》那样绝唱千古的词来。

不过不要紧,作为一个阅读者和欣赏者,在千年之后为李煜的《虞美人》发几声或长或短的叹息,也该算是他的一个异代知音了吧?然后,在清幽的月下,独自望望月,梳理梳理往昔在一些地方赏月时的心情。

这么些年来,因各种事由走过一些地方,如今梳理起来才发现,它们好多都与月亮有关,而且它们都美得无可比拟,而且千姿百态。比如有西湖十景之称的平湖秋月和三潭映月,比如庐山牯牛岭上的月照松林,比如金沙江、岷江、长江汇合处的三江揽月,比如扬州瘦西湖的二十四桥明月夜,还比如峨眉山上的峨嵋秋月等等。这些地方,都与月亮有过太密的关联,太美的牵扯。至今我都不太清楚,到底是月亮成全了这些绝世美景,还是这些美景加重了月亮的诗意?或者,它们在互相衬托,彼此辉映?

从构图学的角度来看,由于有月亮的存在,就大大强化了上述景观的诗意美。如果没有那一轮月亮来点缀,在画面的构成上,在留白处,不仅不完美,还是一个巨大的审美遗憾。而对于月亮来说,如果没有那些绝世美景来呼应,比如在荒凉的戈壁滩上,举头看到的月亮立即变得索然无味,而且凄凉无比,死寂得没有一点活力可言。从这层意义上来看,月亮与景观,是互美着的,是交织着的,它们在天地间共同创作出了一幅幅醉美千年的天然“月景图”。

看这些“月景图”的时候,其心情是随着景观的变化而变化的。比如在金沙江、岷江、长江交汇出处看月景,岸边的芦苇,起起伏伏,在秋风的吹拂下凄凄楚楚地摇曳,而月亮又恰恰在摇曳的芦苇间若隐若现,这样的时候,面对芦苇摇曳着的剪影,面对三江的苍茫与迷离,虽没有李煜那样的亡国之叹,也有着李清照那样的心绪和私语了。这是一种凄绝之美,由三江的壮阔、芦苇的凄迷、明月的清冷,共同组成一幅在唐诗宋词里才能看到的那种画面。最要命的是,自己恰好就在这样的画面里,成为一个犹如独钓寒江雪似的生命点缀和心灵感应。在如此的境况里,除了长久地沉默,我真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当然,这种沉默与命运的苦难无关,纯粹是被景观中释放出那种天然的愁绪所感染,而这样的感染,最为地道,最为纯真,也最为本能。

比如在峨眉山上望秋月,其心境又迥然不同了。那是因为金顶的浩荡,云海的壮阔,明月的灿烂,在这样的时候,想必每一个来这里赏月的人,其心情都该如当年的李白了。不同的是,李白把赏月的心情写出来了,而我们只是珍藏在一种感觉里。在李白的眼里,峨眉山月是可以照耀秦川的,是可以灿然长安的。于是,我们的诗人这样唱道:“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嵋月。”我的几个朋友,几乎每年中秋都要到峨眉山顶赏月,不为别的,只为峨眉山月的光明与磊落。他们虽然没有写诗来赞美,却是真真切切如李白所吟:“归时还弄峨嵋月”了。弄峨嵋月什么呢?弄它的坦荡与高洁、明晰与清丽。在峨眉山看月,不仅可以净化心灵,还可塑造人格,提升审美。

又比如,在扬州的瘦西湖望月,由于有杜牧的著名诗句存放在那里,二十四桥的明月夜,就显得格外凄美。面对这样的桥,这样的月,这样的夜晚,诗人不问别的什么,只声调微弱地如此问道:“玉人何处教吹箫?”诗人问的玉人是谁?是朋友还是歌女?是红颜还是小妾?诗人没有说明白,注解里也没有讲清楚。因此,二十四桥就成了一座挂满了问号的桥,桥上的明月,也成了疑问最多的明月。在这样铺满问号的地方赏月,其心境,大抵是:半醉半醒瘦西湖,如梦似幻明月夜了。

再比如,在四川的剑门关看月,那种感觉,是很悲壮的。因为,这个地方最容易勾起人对于蜀国的怀想。在这座关口前,姜维死在了这里,庞统死在了这里,邓艾死在这里了,当然,死在这里的还有许多无名将士。在这样一个曾经发生过殊死恶战的古战场望月,一声长长的浩叹是必然的。浩叹之后是悲壮,悲壮之后是落寞,落寞之后是凄凉,凄凉之后是久久地沉默……于是,举头望月,不禁潸然泪下--英雄不再,风云不再,空留下我,在剑门关下守月,但月很寂寞,山很寂寞,一道雄关把大门敞开了那么多年,也没有盼回远征的英雄。在如此的时刻,就情不自禁地对着月亮默诵起这样的诗句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总的来说,月与景呈现出的审美氛围,大多比较凄清,比较凄楚,很少让人有热血沸腾的心灵呼应。就算是在天下最美的平湖秋月处赏月,情景交融出的也不过是一种小家碧玉似的帷帐柔情、深闺闲愁。而在最具王者气象的泰山上赏月,按理说该产生出一种气吞山河的襟怀来的,可给我的感觉是,月下的泰山,原是一个寂寞了千年的王者,而它的寂寞,没有人知道,更无人能理解。我还在长城的烽火台上赏过月,在这个曾经无数次升腾过狼烟的所在地,放眼望去,大地无言,山河失语,天地苍茫,往昔那些激越的马蹄,已被一次次落日带走,淹没在岁月的地平线下,剩下一轮孤月,寒冷地照着逶迤在群峦上的漫漫历史。而在孤月与长城之间,弥漫着的是尘埃落定后的生命反思。因此,在长城上赏月,其实是在解读历史深处那些最叫人伤感的点点滴滴。

由于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来渲染,中国的月亮,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更富于凄绝之美,无论是阴晴还是圆缺,所呈现出的都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样一种愁绪。这种愁绪,其实大多又不是仅仅为自己,更多的时候是为那些远逝的生命、苍茫的岁月。而这样的愁绪,似乎就大大提升了中国人赏月时的审美高度,把本来万分形而下的事情,变得格外地形而上了。

秋月无边,既是一种空间物质形态,更是一种人文意识形态。作为一个中国人,在这样的形态里怀古、乡愁、思亲、幽怨,就完全能够理解。

与月亮有关的诗范文5

大家好!

在这秋高气爽的金秋九月,我们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喧嚣的都市车水马龙,奔波的人们已很难使自己停下来,但是每到八月十五中秋节到来之时,一轮皓月高挂天空,传统佳节的温馨便俘虏了忙碌着的人们的心灵。我们互相传递的礼物,不止是礼物,还是问候,是祝福,是浓浓的民俗文化。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这个中秋,我们又将欣赏到皓月当空的美景,当我们仰望天空那一轮明月时,脑海中会浮现那些优美的诗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古往今来,寄托着多少中华儿女的乡愁与离情。每逢佳节倍思亲,同根同宗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将在这一节日里重温民俗再叙乡情。

与月亮有关的诗范文6

中秋节演讲稿一各位同事:

大家好!今天是中秋佳节,我代表公司向所有的同事们说一声节日快乐,也祝福我们的家人能够健康幸福。"月是故乡圆,人是故乡亲",虽然我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是为了公司的发展聚在了一起共同努力,一起为了公司的成长壮大,在此我向为了公司付出青春与汗水的员工道一声谢谢!在今天这个花好月圆的美好夜晚,我们难免会有思念亲人的感想,但是也为在我们这个团结奋进的大家庭而感到高兴。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是丰收的节日,是合家团聚、把酒邀明月的喜庆节日。关于中秋,自古就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嫦娥奔月"在中秋之夜不仅给人以无穷的遐想,而且将中秋之夜点缀得浪漫、温馨,更加迷人。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中秋之夜,尽情抒发自己情怀,留下许多不朽的诗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皓月当空洒银泄玉,中秋正至喜事悦人。昨天的成绩造就今天的辉煌,今天的辉煌又是明天新的起点。当前,我们公司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刻,多个项目的快速推进,为公司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机关是公司实施有效管理的"中枢神经",起着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内外沟通的枢纽作用,其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和作风形象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对内对外形象和发展。让我们齐心协力,同舟共济,以更加勤恳敬业的态度、严谨扎实的作风和热情充沛的劲头,不断推进公司各项工作再上台阶,再创佳绩。

让我们怀着饱满的热情,为了公司的大力发展而贡献出自己的努力。谢谢大家!

中秋节演讲稿二在这金秋送爽的九月,我们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将欣赏到皓月当空的美景,当我们仰望苍穹时,脑海中定会浮现起那优美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啊,人生有诸多事情难以两全,多少在外求学和工作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此时不能回到亲人身边。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节一直被人们喻为最具有人情味,最富有诗情画意的节日,而这一天天上的明月又分外明亮,分外的圆,所以又叫团圆节。中秋赏月,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美丽的神话故事,当然最为人们熟悉的是《嫦娥奔月》了。在多民族的我国,有二十多个民族也在欢庆中秋节,虽然庆祝方式各异,但其寓意,也都是在祁求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团团圆圆,平平安安。所以这天都以月饼作为礼物,亲友间互相赠送,以取团圆之意,家家赏月欢宴,呈现太平盛世,祥和,文明的景象,团圆节哦,也让我们更加深切盼望海峡两岸同胞们早日团圆,祖国的统一大业早日实现。

随着中秋节的即将来临,我们伟大的祖国建国六十周年国庆节,也接踵而来,更增添了节日喜庆的气氛,在我们欢庆这双节之时,我们也应该在学业上来个双赢,为国家的建设,民族的振兴。造就成祖国有用之材,我们共同去努力吧!

中秋节演讲稿三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秋高气爽的金秋九月,我们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喧嚣的都市车水马龙,奔波的人们已很难使自己停下来,但是每到八月十五中秋节到来之时,一轮皓月高挂天空,传统佳节的温馨便俘虏了忙碌着的人们的心灵。我们互相传递的礼物,不止是礼物,还是问候,是祝福,是浓浓的民俗文化。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这个中秋,我们又将欣赏到皓月当空的美景,当我们仰望天空那一轮明月时,脑海中会浮现那些优美的诗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古往今来,寄托着多少中华儿女的乡愁与离情。每逢佳节倍思亲,同根同宗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将在这一节日里重温民俗再叙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