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丁大不至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待丁大不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待丁大不至范文1

做好事,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对很多中学生来说已不陌生。从这些“好事”“活动”里头,我们收获快乐,收获尊重,也收获成长。

可是我想,纪念日的意义应该远不止这些。它其实是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思考自己跟社会的关系。

人们常说“社会怎么怎么样”,实际上,社会不是抽象的概念,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你”“我”“他”组成的,社会就是所有人的集合体。

是的,我们的社会并不完美。她就像是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缺点、坏脾气。她跟现在的我们一样,有美丽的梦想,也有痛苦的纠结。

1 中国矿业大学大三学生薛道路,不仅成绩优异,还乐于助人。每个学期期末,他都会主动给同学们补习功课。同学们戏称:“道哥说期末考啥一准儿考啥。”薛道路认为自己就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理科学生,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了提高。他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教师。

2 “这些孩子虽不是我的亲孙,但是是社会的子孙,护送他们安全上学(放学),我的心才感到踏实。”四川泸州白节镇有一位郭大吉老人,他每天都会亲自护送村里的孩子们上学、放学,今年已经是第18个年头了。孩子们都称呼他“保镖爷爷”。

3 辽宁沈阳的一位老人在被电动车撞倒后,对撞人者说:“孩子,我没事,我有医保,你赶紧上班去吧。”大爷的回应在过去的这个冬天让人倍感温暖。

4 1月14日,安徽宣城的几名中学生考试结束后准备回家,他们走到一条人行道时,发现地上散落着不少百元大钞。大家将散落的钱捡起,拢成一堆,然后站成一圈,围着地上的钞票,静静地等候民警的到来。

圆桌会

让座这件事

前阵子,常州一辆93路公交车经停某个车站,上来一位抱小孩的乘客。上车后,司机提醒大家给抱小孩的乘客让个座,可是没人应答。有一位乘客当时就愤怒地说:“要是没人让位,车就不开了!”司机听到这话后同意了。他把车停在路旁,等坐着的乘客让座。

一开始,一直没人让座,红色“爱心座位”上坐着的全是学生。在足足等了7分多钟后,才有一位操着外地口音的中年男子起身让座。那位愤怒的乘客拍下了照片和视频,在网上发了个帖。他觉得,这事把常州的素质都拉低了。

@似花非花:我自己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跟同学一块坐车,看到老人上来,大家都鼓动对方站起来,自己却没有站起来的勇气。最后,一般还是我站起来让座,但我觉得我应该在老人上车的那一刻就立即站起来。很多时候,道理谁都懂,我们缺的就是一种热心的精神。

@秋蕊香:思品课上总说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我觉得真是任重而道远啊!有些时候外乡人的素质的确要比本地人的好,我觉得有点惭愧。

@厂子:不管怎么样,因为不让座,司机就停车“逼”着让座,这种“道德绑架”的方式好像也不怎么好吧?设身处地想想,如果是你,当你本来正在考虑起身让座的,忽然车停了,全车的人都在注视着,看谁起身让座,这会给人多大压力啊……

有人说

“有些人喜欢玩,学习的时候老想去玩;有些人玩的时候认真玩,也不耽误搞学术,这是玩的第二个境界;玩的第三个境界,就是玩的时候也会想着学术,做学术的时候也有玩的乐趣,这才是最高境界。”前阵子,北大考古学教授王迅在食堂吃烤鸡、拼人体骨骼的照片在网络上疯传。大家都觉得这个老教授很“萌”。其实王教授平时就爱玩,他不仅是游戏高手,还是微博达人,深受学生爱戴。

“养小动物的人,都能变得开心、乐观,有爱心。”杭州市建兰中学的徐风起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养小动物。不管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还是节肢类,他都养得很棒。养小动物不但给徐同学带去了快乐,还让他学到了不少“专业知识”。

我看见

[坚强的男孩]

范凌,来自闽北山区,6岁那年不幸触电,失去双臂及一只耳朵。范凌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用脚吃饭、穿衣、翻书、写字,甚至打乒乓球。考上大学后,他还多次参加公益活动,下乡支教。前不久,范凌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尽管我的翅膀已为命运所断,但我用双脚同样能追逐梦想。”

[全情投入]

香港学校朗诵节上,中学三年级的梁逸峰用瞪眼、张望、扯嗓等独特方式演绎诗人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和晏几道的《南乡子》,夸张的表情让人忍俊不禁。不过梁同学认为,这正是他特殊的朗诵技巧,表情、动作都跟诗的内容“配套”。朗诵节的评委也给予了梁同学很高的评价呢。

待丁大不至范文2

关键词:中国唐诗;维也纳乐派;浪漫主义音乐

中图分类号:J802文献标识码:A

是犹太人的后裔,1860年生于波希米亚(今捷克)境内,15岁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在音乐学院就学时就对贝多芬、莫扎特、门德尔松、舒曼、舒伯特、韦伯、肖邦、瓦格纳的传统音乐艺术进行过系统学习和研究。他出道时正值19世纪与20世纪的交汇年代,浪漫主义音乐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后,日渐失去它内有的冲击力和感召效应,不少人试图从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中抽身,而去寻觅新的语言。

“浪漫”(romance)有传奇之意,起初从法国兴起,少数人为摆脱传统的古典主义思想的束缚而将中世纪“骑士文学”中的传奇色彩在现实艺术里加于夸大,浪漫主义给人提供了奇妙的幻想,艺术出现了各种乌托邦式的虚构如柴科夫斯基的舞剧《天鹅湖》中,王子用爱情将一只天鹅变成了美丽的少女,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中,那古怪离奇的故事,或是门德尔松在山野高坡做的那场《仲夏夜之梦》,更离谱的是柏辽兹在酗酒自杀未遂与情人在弥留之际的苦苦相恋的动人情节……浪漫主义音乐注重表现与描写,更有故事情节与支离破碎的文学叙事性因素在其间。音乐重在抒情而拙于叙事,浪漫主义音乐已经背离了艺术创作的法则。浪漫主义音乐与文学联姻所产生出的浪漫主义音乐(mscio of romance)这个复杂的混合体,后来脱变成为一群靠浪漫来维系生活的精神疯子,浪漫一词“romance”也衍变成为了“romanticism”。19世纪的最后一年(1899),欧洲“精神之父”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出世,这部惊世之作的思想道破了浪漫主义艺术真正的要义:“就现有的艺术形式而言(浪漫主义艺术),它实际与精神病院只有一墙之隔,所不同的是,正常的人能够从虚幻的生活中抽身,精神病院的救助者只能长期在虚幻的世界里度日①”。

此外,浪漫主义艺术滋生出的幻想与离奇,不着边际的乌托邦生活场景,与传统的欧洲文明形态是相抵触的,特别是与欧洲人所信仰的基督教中某些清规戒律相违拗的。19世纪浪漫主义艺术以文学最盛,拜伦、雪莱、歌德、席勒、雨果、普希金等文学巨匠以他们浪漫的情怀和大胆的构想,抒怀了对生活的感受与见解,赢得了不少的敬仰者。音乐跟随文学的基调发展出了器乐音乐的标题性及声乐套曲和歌剧,创造了交响诗(李斯特)、多乐章标题交响乐(柏辽兹)、标题音乐会序曲(门德尔松)、标题小品套曲(舒曼)、乐剧(瓦格纳)等体裁,极大的活跃了欧洲音乐文化市场,给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提供了宣泄激情的渠道。沿着浪漫主义音乐的轨迹,我们发现当时许多音乐家既是社会活动家,又是社会的逃遁者,他们无力处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更没有勇气去面对现实,多数人成天浸泡在浪漫主义所营造的“艺术”氛围里不能自拔。就安抚人的精神而言,艺术与宗教有着同样的目的,所以欧洲音乐家有不少将宗教视为自己艺术生命的一部分,从中寻找精神的归宿。欧洲音乐界所注的,正是一生中最厌烦的,他的音乐背叛了“浪漫”又疏离了宗教,他所追求的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创作意识,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音乐样式。(注:参见弗洛伊德著《梦的解析》,第298页。)

中国唐诗以隽永、秀丽、含蓄、内敛而著称。这与西方的暴烈、直露、戏剧化、交响化的文化形态有着不同的区别。在诸多诗人中,李白、王维等唐代诗人更显示出文墨的雅趣和品味。李白在唐诗中“日尽花含烟,月明如春愁不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的著名诗句墨意雅致,独具韵律。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也是天然成趣,耐人寻味。中国唐诗情景交融,文简意赅,寥寥数语,已达胸志,读来颇动人心。这种五言、七言绝句为中国人独有的一种文化方式,韵头与韵尾相对,抑、扬、顿、挫,含而不露,文简意赅的表达文体难道为所解?一个日耳曼语和希伯莱语相混杂的犹太后裔难道有如此高深的文化底蕴和对中国方块字特殊的领悟?回答自然是否。在研究《大地之歌》交响乐时,我们惊奇的发现,当年跌宕起伏的生活经历给世人留下了感人的一章。20世纪初,欧洲各国排犹浪潮殃及于自身,他的作品被拒演;他与法国姑娘阿尔玛的婚姻最终变成了一场悲剧,妻子背着他与别人私通,后又弃家出走;晚年音乐家得了严重的心脏病,医生告诉他不得从事写作和演出有关的一切社交活动。绝望了,被一种从未曾有个的痛苦所笼罩,此时他凄婉地在他的书房留下一段失望的话语“我曾漫游世界,我曾飞升到太阳,沿着银河我横跨了广袤荒凉的天宇;上帝并不存在。我也曾向下探访生命的影子消亡结束的地方,我眺望着眼前的海湾,呼喊着:父亲,你在何方?但没有回答,除了那永恒的风暴继续咆哮,不受任何人控制……继续尖叫吧,喧嚣的灵魂,用你们的嚎叫打碎阴影,因为他不存在!(注:参见[英]彼得.富兰克林著《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第106页。)”音乐家在残酷的现实中,深深的感悟到:西方人所信奉的东西是何等的虚伪,遥不可及。1907年4月,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乡杜布拉赫,面对终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感慨万千。此时,朋友送他一本德国诗人汉斯・贝特格翻译的中国唐诗――《中国之笛》。书中李白、王维等诗人独具神韵的诗句和那洒脱超然的精神境界,使大为感慨,他独自一人走在蜿蜒阴冷的兰德罗峡谷,每隔一段路程峡谷两侧那墙壁般的山体都要裂开豁口,显露出如同刀锋一样险峻的山峰,这种奇特的大自然景观和在中国唐诗中所读到那种让人感动的空旷与寂寥,都有一种难于言表的感受,它让人动情、让人浮想联翩,接下来在他的《第八交响曲》里出现了东方主义的文化色彩。这是在音乐作品中从未曾有过的先例。从某种意义上,它可能象征性地代表了本人逐渐显露的犹太人特性。同样清楚的是,汉斯・贝特格的《中国之笛》收录的中国古代歌德本译文中,为他热情但遥远、亲切而深奥的世界宣泄性地抒发痛苦,提供了慰籍与掩饰。“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这不正是人生的完美写照?李白在《悲歌行》寓意所指,将音乐家的思想带入一种从未有的情感世界里。音乐的旋律在咏诵中构建,移情于东方文化之中,仿佛回味着人生的步履,品茗生活的要义。

感怀于中国诗人有高远的志趣,有鄙视权柄、放浪自身的文化气节。他在他的人生绝响《大地之歌》中采用了庞大的管弦乐队,应用了五声音阶与支声音乐的某些创作手法,声势之大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破传统之法,开现代乐声。在音乐家的眼里,唐代诗人李白是他最崇拜和喜欢的诗人,他的交响乐《大地之歌》前五章中有四个乐章都采用了李白的诗为其创作的素材。第一乐章《悲歌行》(李白),第二乐章是一位不知名的诗人的诗句,用外文署名为“Tschang Tsi”,第三乐章《青春》(李白),第四乐章《咏美女》(李白),第五乐章《春日的醉翁》采用李白的《春日醉起言志》,“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第六乐章《告别》,诗中采用了王维的《送别》和孟浩然的《宿夜诗山房待丁大不至》著名诗句:“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厅。憔人归欲尽,烟乌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倏梦径”(孟浩然)。“下马饮君酒,问君和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上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维)唐诗中的悲凉、凄苦之情,对来世的期望,对宿命论的屈从油然而生。在末乐章中采用双簧管凄厉的音调,和大提琴低沉暗淡的音色来表现难于言表的苍茫漂泊之感,表达人生种种际遇和劫难之苦。1911年因心脏病突发而突然死在演出台上,音乐上的同行和他的崇拜者纷纷前来吊唁,一代音乐天才就这样悲愤离去了。

待丁大不至范文3

老子、道和本体论。

·张岱年提出:“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奠基人。”[1]“道”是老子整个哲学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老子之前,人们以天为最高标准。老子超越了天,提出了道。从此,道成为天地万物之根,万物生长运行的法则。人们凭感觉知道具体的事情。道超越了现象世界中所有具体的存在,因此它不能被他们的感官所接近。在《老子》中,它是勉强用语言来描述的,目的是让人们透过语言来关注道本身,理解和实践道。《老子》第25章描述了道的三个特征:“有物混成是天生的。寂兮寥兮,独立而不变,周行并不危险,可以成为世界之母。我不知道它的名字。这个词是道,而强有力的名字是达。大人物说死亡,过去说遥远,遥远说相反。因此,道是大的,天是大的,地大是王亦。”[2]65这三个特征可以概括为:时间上的先存性、空间上的无限性和形式上的完美性。

老子在这里谈论事物。道是万物的形而上学本体,不能人为地加以限制,因此有限的语言无法准确地定义道。一旦说出来,它就落入现象世界,成为一种有限的具体存在,即“道可道,非常道”[2]2。但要与人交谈,它必须是有限的通过语言,老子暂时谈到了模仿事物。这句话是《竹简本中》中的“有状混成”,而“形”比“物”具有更原始的模糊性,更接近于道的本质,突出了道的不可描述性和非现实性。这句话比较了道与天地在时间上的诞生,强调道先于天地万物而存在。在周朝

,人们相信“天堂”是至高无上的主宰和掌管一切的人员,如:“天生烝民,有事有规。”(《大雅·烝民》)“天降是一片混乱,消灭我,建立一个国王。”。(《大雅·蒂芙尼早餐》)《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大雅》文王)孔子继承了这一思想,认为天堂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天何言哉?百物生焉,你怎么能四季行走?天何言哉?”(论语阳货)“获罪在天堂,没有祷也。”(西八佾游记)孔子在继承上有所创新,进一步弱化了天的人格,将体现天的命运的周礼内化为人类的道德准则。老子颠覆了天的概念,彻底废除了天的至高无上,恢复了天原有的物质特征。因此,孔子的天命观是一种道德规范《老子》天地同属现象世界的存在,老子同时创立了“道”"取代天的至高无上。在此之前,道只是从形式上指人的方式,但老子赋予了道的形而上学地位。因此,在老子的哲学体系中,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和本体,是于一切现象世界中首先存在的具体事物。

老子的时间观是:“天下有始”[2]143,即万物的诞生都有一个时间的起点。“持古之道抗今之存。知古之始即道纪。”[2]35与现在相比,“古始”是“往昔之时的尽头,即时间的起点”[3]另一方面,它表明道的存在从一开始就没有改变。人们应该掌握“古之道”来控制今天的一切。“道法自然”[2]283也体现了上述两种内涵。说文解字:“from,nose也。”“from”最初指鼻子,它延伸到“本身”、“自己”、“起始”和“开头”。“子”的两种含义出现在先秦典籍中。战国策燕策:“从一开始,从一开始,从袖子里。”(来源:本人,本人)韩非子:“故法者,王之,这也是。酷刑者,爱也是从。”(来源:开始,开始)因此,“自然”可以解释为“自己如此”,也可以理解为“起始的样子”。结合对“自然”“道法自然”的两种解读,可以理解为:道所模仿的是它在时间开始时的状态。

道不仅在时间上先于万物,是万物的开始,而且生成天地万物,“可以是天下母”道生一有两种生活,两种生活,三种生活,三种生活。120“生活”在说文解字被解释为“生活,也是进步。它就像草和木头。”这个词的原意是“生活”“是草和树冲破土壤发芽,从零开始发芽,也延伸到母亲、孩子和肥力。周礼司民:“司民掌管着成千上万的人,它有自己的牙齿。所有这些都写在版本中。”(出生:从无到有)小雅第一个月:“我的父母生了我。”(出生:分娩)“天下有始是世界之母。如果你有了它的母亲,你就可以认识它的儿子。如果你认识它的儿子,你就可以毫无危险地保护它的母亲。”[2]143老子将道比作“母亲”,并使用了“儿子”指天地万物。他借用“母亲”的生殖功能,强调道从无到有的创造能力。“道之生”包含两种“生命”:一方面,道从无到有,从潜在的可能性到显而易见的现实。“你”从无到有不是随机的、非规定性的,而是万物的独特潜能。道促进这种潜能成为现实。另一方面,道就像“母亲”,在它产生后,存在于万物之中,“长之、教育、亭、毒、修炼、履之”[2]141。道具有“繁殖”、“养育”和“培养”的功能“家畜”的一切“的功能。

。这三个特征可以概括为“转化”,即在无形世界中修炼万物,万物都不会意识到道的存在。“万物生而不屈服,成功不出名,衣食住行而不优先。”[2]89陈鼓应指出:“道生长和滋养万物,因此万物都有自己的需要,并适应其本性,而根本不受支配。。。相反,基督教·耶和华的风格却大不相同。耶和华在创造万物之后,将其杀死,并将其视为包中之物。”[4]204简言之,道的诞生就是创造和化育。“诞生”是道的独特功能。道使万物能够实现其潜能,并根据其本性自然生长。值得注意的是,“道之生”是自然的,并且《人之生》[2]139是创造和虚假的表达,《人之生》的结果是《动之死地》“,加速了人类自我毁灭的速度。因此,人要顺应自然之道,不能妄称为自然之道,否则,天地万物,包括人类自身,都将遭受灾难。

。老子不仅用“物”和“形”来描述天地万物的本体,而且还用“字之曰称之为“大”。《说文解字》对“子”的解读:“子,奶也”指妇女分娩,逐渐延伸到对妇女和婴儿做标记,扩展到对“姓名”做近义词注释和补充说明,因此,“道”是对“大”的补充描述,这仍然是一种描述方式,但每一种描述都不能穷尽道的内涵。《强为之名曰大》,老子将超越个人经验范围的所有事物的无法言说的本体命名为“大”。陈鼓应对“大”的解释是:“描述“道”是无限的和包容的。”[4]170道的大小体现在《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和《搏之不得》中[2]35。也就是说,大道的存在状态具有无所不在、无形、沉默、无形的精神本质。道在无限空间中的运作模式是“周行而不殆”。“周行”有两种定义:一种是指全面和普遍的操作,王弼称之为“周行无所不至而免殆”[2]65。另一种是指旋转操作,“大曰逝去,过去遥远,遥远相反”。这两种解释反映了道在空间中的无限性和永恒性。道是一个无止境的普及过程。一切都来自于道,按照道的法则运行,最终属于道。这个无止境的循环过程反映了道的无限性。

很难命名,因为道在空间中是无限的。人是有限的。人类语言是人类为交际而创造的符号系统。语言比人类本身更有限。有限的语言不能准确地定义无限大道,而只能作为一种指示工具,引导人们超越语言本身,实现道的无限。精确的定义和命名强调事物的有限性、表达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可以打开无限的意义空间。西方哲学家喜欢把事物概念化。一方面,它们明确划分了万物的界限,便于人们了解世界。另一方面,它们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系统,模糊了理解的多样性和意义的无限性。中国哲学家,主要是老子,对这一概念缺乏明确的定义,但形成了一个开放的意义体系,并包含着多重理解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模糊描述才能更接近无限性道路的特征。《

的老子》第34章:“如果你没有欲望,你可以给它起个小名字。如果一切都没有优先权,你可以给它起个大名字。”[2]89既是“小”又是“大”。“道之大”是指与有限的宇宙相比,道作为宇宙的普遍基础和原则,是无所不在的,无所不在的。《道之小》指的是《常无欲》,即“万物生而不辞,功业不存,“衣食无忧”[2]89.因此,“道之小”不是“小”“在空间的意义上,但形容道的特征是孕育万物,即在没有欲望和无所作为的情况下完成一切事物的自然潜力。正是因为道具有这样的特点,才在空间意义上实现了它的伟大:“它最终不是大的,所以它可以变大。”[2]89第一个“大”与“小”相对,后者指的是欲望和成就,第二个“大”指的是道的无限。

第25章提出了“域中四大”的说法:“道大,天大,王亦大学,地大。这个领域有四个,王居就是其中之一,老子强调人在宇宙中处于特殊的地位,具有不同于一切事物的特点。张岱年认为:“在哲学家中,老子最早明确地说人类有着卓越的地位。”[5]280其次,只有通过《法自然》,人类才能与道同在一起,达到“国王”的水平,成为“域中四大”之一。

人和万物都是有限的,但人可以成为一个“域中四大”,这比万物更卓越。这是因为人们有自我意识,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与有限,认识到宇宙的浩瀚与无限。人的实际存在的有限性与人对无限的意识形成了冲突,这是许多哲学家探索宇宙和生命奥秘的动力。几乎所有的哲学家都认识到人是有限和无限的矛盾组合。在试图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中,儒家学者认为“三不朽”应该实现:道德、功劳和言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突破有限的生命,让我们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老子认为,只有顺应自然,回归正道,人才能“不失其所”,达到无限的“伟大”,通向“死而不亡者寿”的境界[2]87,也就是说,有限的肉体终将死亡,而自我精神将永存,因为它与正道一样。儒家和道家有着共同的最终目标,但实现这些目标的方式是不同的。

,上面提到的《道法自然》意味着道模仿的是它在时间开始时的状态。人类对自然效法的反应是回到最初的状态,“复归于婴儿”[2]75。这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循环,而是精神的进步和自我的超越。它是“存在”之后的“无”,不同于原始无知状态下的“无”。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个体的成长,人类必然会走出原有的身份,将自己客观化。“存在”是实现自身潜能的过程。只有当人们认识到道作为一种真实存在所赋予的自然潜能时,他们才能最终归属于道,重新与自己一致,走向“无”的境界。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人们对道的理解不断深化,即“为道日损”[2]132,“失落与失落,以至于无为”。为了《无为而无不为》。此时,人类已经跨越了有限,成为了完美的无限存在——国王。老子认为,一个在精神上实现自我并与道同同在的人可以被称为“圣人”,只有圣人才能统治世界。

。《有物混成》体现了道的这一特征。《说文解字》:“坤,同业。日复一日,日复一日,日复一日,日复一日。”指的是人们在阳光下并肩工作,这也延伸到了大量的人身上。因此,“混合”是指多座溪河的集合。《说文解字》的解读:“混合了,丰流也是。”它延伸到兴奋剂和混合。Tao中的“蒂芙尼早餐”一词指的是混合和广泛包容的特征。

“道可道,非凡的道。名可名,非凡的名字。无名天地之始。她以万物之母而闻名。因此,她经常不想看到它的奇迹。她经常渴望看到它的激情。这两个名字来自同一个名字,叫做神秘,玄之又玄和所有奇迹之门。”2第一章从三个维度描述道的完善。首先,道是“可道”与“无道”、“可名”与“无名”的辩证统一。帛书是:“道,也道,不常道。名,也名,不常名。”字“业”强调“可道”和“可名”的含义,也就是说,它并不否认道是可以说的。如上所述,有限的人类无法准确地定义无限的道路。即便如此,人们仍然需要理性地理解它,并以意志去追求它。在认识道的同时,人们应该警惕自我认知和人类语言的局限性。因此,道是“可道”与“无道”、“可名”与“无名”的辩证统一。其次,道是“无名”与“泰坦尼克”的辩证统一。从“道常无名”到“始制有名”[2]84,说明“无名”和“有名”是道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段。道从混而为一中的无名状态开始,产生万物,并发展出一个具有特定形式的著名状态,可以命名。万物的最终发展方向是“回归无物”,即从名国走向无名国。这个过程是无限循环的,所以道是“无名与有名的辩证统一。最后,道是虚无与存在的辩证统一。人们对道的认识包括两个方面:有欲和无欲。人体以“观”的方式认识道。《说文解字》:“观,观”指的是最高层次的观点,即洞察力。“观点”不仅使用视觉,还需要内在的意义和反思。人们在没有欲望和空虚的状态下“看待”道,他们知道的是道的“美”。王弼的注释:“妙者非常小。”[2]2指道无法被理性认识的一面。当人们在欲望状态下“看”道时,他们会熟悉道的“激情”。王弼的注释:“激情是终点。”[2]2是道运行的法则和原则。“在《有欲》和“无欲”状态下看”道身体分别承认道的“存在”和“不存在”。“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存在而生的,存在是由虚无而生的”[2]113.这里的“虚无”不是空的,而是包含万有的“虚无”,其中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相反,“存在”中也有“虚无”就是万物发展的归宿,所以,,道本身就是存在与虚无的辩证统一。在这一章中,夏洛克·竹简本中说过:“万物都是从存在中诞生的,从虚无中诞生的。”丁原之认为:“如果德性是存在的本质,道是始源的虚无,那么一切都应该说是从存在中生出来的,从虚无中生出来的。所谓“虚无”不是在“存在”之前,而是与“存在”一起存在的始源230宇宙万物皆源于道。因此,万物中的始源就是道,是存在与虚无的辩证统一。总之,道辩证统一的完善体现在《可道》、《不可道》、《可名》等四对范畴和三个层次上“不可名”、“有名”、“无名”以及“是”和“否”。此外,道的完美也体现在保持公正的平衡上。“天堂之路与张弓相同!”!越高抑制它,越低升高它。盈余失去了它,而不足弥补了它。天道失盈补亏。”[2]194相反,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是“失亏为福”“.这一社会法使富人更富,穷人更穷,加剧了贫富差距和人类不平等,这与完美平衡的“天之道”背道而驰,因此它迫使穷人走向“民不畏死”的境地。

路是一切事物的法则和方法。因此,万物之间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有无相生,很难也很容易形成对方。长度相对较长,高度向底部倾斜,声音和谐,前后紧随其后。”[2]7相对的双方是相互的,相互转化的。如果没有一方,另一方将不再存在。“有无相生”的“存在”和“虚无”不是道体的存在,而是指现象世界中存在于同一事物中的属性,即“什么有益,什么不有益”[2]29。“你”是指为事物设定界限和限制,从而形成事物的特定“利益”。“无”的功能使固定在这个东西上的“用途”得以实现。在一件事情上,有和无共同努力,从而实现事情的特定目的。难度、长度和高度这四组概念相互对立,相互比较,并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如果相反的一面被强调,那就是对道的一种行为:“在《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中,斯恶是这样说的。每个人都知道善是善,善是不好的。”[2]7陈鼓应的解释:“美与丑、善与恶表明,所有事物及其名称、概念和价值判断都是在相反的关系中产生的。治疗的关系在不断变化,因此所有事物及其名称、概念和价值判断都在不断变化。”[4]84首先,美和善是丑的标准,因为有了美和善,人们可以辨别丑。因此,人们可以在实践和人际交往中运用他们的辨别意识来保护善和美的的价值。其次,他们应该警惕美和善,因为美和美是相互关联的n他们被固化成一种“标准”和“定在海盗”,因此,我们不应该以歧视为目的,而应该意识到美、善和丑之间的变化。“善之与是邪恶的,你想怎么去?”[2]50刘笑敢想:“老子表达了他的追求,即,他希望实现美而不自美的善,真正的善而不自张扬的善。这种美与善是自然美与自然善。自然美和自然善必须是活泼的、多样的、多样的,不会成为同一种“美”和僵化的“善”。“[7]141老子在这里反对的是人为固化的价值观,他追求的是模仿自然。“圣人”是在老子的语境中获得道的人,”《圣人无常心》[2]134,也就是说,没有自己的判断,而是尊重人的自然属性不同的人,这样就不会有偏见而陷入对立的一端。具体方法如下:“我善待善良的人。德善,我也善待不善良的人。相信的人,我相信。不相信的人,我也相信美德和信仰。”〔2〕134(老子四十九章)

自然状态下的一切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只有《圣人》才能实现不同事物和不同人群的价值。因此,只有《圣人》对一切都没有人为的偏见,“如果你得不到它,你得不到它,你得不到它,你得不到它,你得不到它,你得不到它,你得不到它,你得不到它,你得不到它,你得不到它,你得不到它,你得不到它,你得不到它,你得不到它。”。《圣人》实现了认知的完美方式的完整性,超越了人为的对立和差异,反映了不同于其他任何人的“蒂凡尼早餐”状态:“沌沌兮!当普通人清醒时,我独自头晕。当普通人观察时,我独自沉闷。”[2]51《沌沌》王弼注:“没有别的,不能说清楚。”[2]20也就是说,人们在自然状态下的冷漠,“昏昏”和“闷闷”是一样的。《人法·地法天·天法道·道教·自然》[2]66人应以自然为最高价值原则,摒弃自私和人为偏见,追求完整和谐的理想境界。

《老子》中对道有很多模糊的描述,但每一种描述都难以穷尽其本质。一般来说,道的地位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在时间上,道先于天地万物,存在于“古始”之中时间是宇宙的起点,万物皆由道所创造,道所修炼没有支配的一切事物,因此它们可以根据其自然潜力成长为现实存在。其次,道具有空间无限性的特征。它存在于万物之中,是万物运行的规律。宇宙是无限的,所以道也是无限的。第三,道在形式上具有完满性,包括万物,是对立双方的辩证统一,在道的规律中,万物相辅相成,互为一体。与万物相比,人在宇宙中具有突出的地位。人的独特性在于他具有自我意识,能够实现自己的有限性和外在的无限性。在有限与无限的冲突中,老子认为只有通过《法自然》,人们才能与道同生活在一起,超越时空的界限,获得精神的永恒存在。具体的方法是不矫揉造作,不轻率鲁莽,努力实现道所赋予的自然潜能,从而达到“王”的境界。遵循形式上的无限完善之路,尊重万物各自的价值,实现自我认知的完整性,超越人为的判断和偏见,以自然为最高价值原则,回归冷漠的原始状态,实现精神层面的提升。

[1]张岱年。论老子的本体论[J]。社会科学前沿,1994年(1)。

[2]王弼,注。楼宇烈,口译。薛果[M]。北京:中华书局大学,2011年。

·

[3]周可真。论老子的时间哲学[J]。江苏社会科学,2019(5)。

,[4],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5]张岱年。中国哲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待丁大不至范文4

面对这样的市场变化,”纤丝鸟”高管层一直在思索如何再度突破瓶颈,实现进一步的市场飞跃。因此希望通过召开营销诊断会借助专家和外脑,改进和提高营销水平。作为业界著名的营销企划专家,爱成先生应邀出席该会,并发表了精彩的言论和独到的建议。

(本文根据爱成先生发言整理,略有补充)

诊断产品:

“纤丝鸟”长期以来一直坚持走品牌发展之路,而且能将品牌的长期发展目标和短期的经营利润目标良好的结合起来。“纤丝鸟”产品主要定位于25-35岁的消费群,提供时尚感强烈的保暖内衣,产品结构由男女款暖体衣和女式美体衣组成,产品价位在268至499元之间。经销渠道方面除北京大本营由总公司直接经营外,均采取省级制,只有部分区域市场打散经营。已是行业强势品牌的“纤丝鸟”,其主要竞争对手为中科、南极人、北极绒主要。这些竞争对手的核心人物分别是:北极绒总裁吴一鸣;中科暖卡的事业经理人赵强;南极人新晋职业经理人号称价值500万的李晓平。

诊断问题:

一、营销方面

1、 面对行业的躁动,大家要一争高低,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如何获取高利润?

2、 扁平化的影响在哪些方面?影响度,优劣态势分析。

3、 如果省级和扁平营销同时存在,如何保持市场的稳定性。

4、 在哪些方面能实现真正的差异化?

二、企划方面

1、 “纤丝鸟”公关推广工作需得到大的提升,从哪些方面有可能的决口突破?

2、 如何看待现在保暖内衣行业的广告风格,极度玄乎夸大,大白条,火爆,抢购。是坚持参与其中,还是另走一条路,可又如何打动和吸引消费者

3、 如何加强消费者对”纤丝鸟”品牌的忠诚度,扩大”纤丝鸟”的市场占有量?

4、 主打款很款被效仿,价格比我们低,如何面对?

5、 “纤丝鸟”下一步是走一牌多品,做品牌的延伸,还是多个品牌,不同定位共同抢占内衣市场

6、 央视广告投放策略以前是投黄金标版,今年决定央视减一部分,加强地方卫视及当地平面的投放,这种做法是否合适

7、 面对”纤丝鸟”的产品结构,影视广告是暖体衣和美体衣分开来各拍一条,还是只拍一个产品品牌广告,这种做法是否合适。

8、 面对危机公关,正确的是如何去做,最主要的先做什么,而要避免做什么!

今天来之前我心里就有些发颤,刚进到诊断会现场的时候一看,好家伙,就更是有些晕晕糊糊了。眼眉前黑压压的一片这么些大名鼎鼎的专家,唉,我心里想又完了,月亮又要淹没在太阳们的光辉之下了。

刚才听李伟董事长客气地称呼我们这些没头没脸的家伙为“大师”,真是有点想躲到桌子底下去。其实,李总和你“纤丝鸟”的高层们才是真正的大师。这么说可不是为了拍你们的马屁。保暖内衣是个什么行业啊?刚才有专家说是个“流氓行业”,我说至少是个“土匪行业”,就是说这个市场里头竞争激烈、行情险恶。想想这个行业里产品技术那么强大的老大“俞兆林”都被玩下去了,而你们“纤丝鸟”却能存活下来,而且还以这么快的速度成长为行业领导品牌,你们不是大师谁是大师啊?

在座的中间还有一位我也想应该真正算得上大师的人,至少在保暖内衣行业里头可以这么称呼他。这个人就是秦全跃先生。我这么说有人不服吗?不服的去想一想保暖内衣行业这些年来发生的那些事,有几件是和他没有关系的?

这样一来,就有两位真正的大师在场,大家想必会理解我下面发言比较紧张一点。能不紧张吗?一边发言,一边还要琢磨你们两位大师肯定在心里嘀咕:哼哼,看你们这帮小丫挺怎么在这里胡说八道,一会我就戳破你让你丢人现眼。

所以各位,呵呵,我丑话可说在前头,一会我讲错了可不许当面指出来让我难堪啊! 我们不要害怕“掐架”

我今儿个可能要在这里放好几炮,希望大家有点心里准备。

首先要放的一炮是:我们不要害怕“掐架”。

前面听在座的各位讲了很多,感触最深的就是两个字——“掐架”。什么意思啊?“掐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保暖内衣行业这些大个企业们之间总是相互打的鼻青脸肿,给人们的感觉好像是几个人在一起打架斗殴一样。

我冒昧地拿秦全跃老师和李伟老师你们两位说说“掐架”这事。有些事别人不知道,可我知道,你们之间可能也会“掐架”。你们两位虽然都是大师,可我知道秦老师是根本不相信品牌的,而李老师是非常信仰品牌的。你们两位都很成功。如果保暖行业没有秦老师的“炒作”,我想这个行业不会有今天这么大;另一方面如果李老师没有品牌意识,“纤丝鸟”可能不会像现在这么成功。如果真是这样,把你们两位搁一起,肯定会相互“掐”起来。

大家回头想一想,保暖内衣这个行业里头掐了多少回了?我听有人说这些掐架都和秦老师有关?反正是掐架的那股狠劲在所有的商战中是数一数二的。有人说那是恶性竞争,还把2000年和2002年两次大战,称为中国第一次保暖内衣大战和第二次保暖内衣大战。2000年那场混战中,人们主要是想掐“南极人”来着,可没想到把中国保暖内衣的老大给掐死了。“俞兆林”本来以为自己是“真厉害”呢!没想到遇到了更厉害的,有点死不瞑目的遗憾在那儿。就是好了“南极人”,人家把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搞掂,把“南极人”商标拿下,就一举定乾坤了。一个本来自己跟自己个斗得不可开交的品牌居然成了行业领头羊。第二次保暖内衣大战大家可能就更清楚了,呵呵,这一次掐架的关键,就是婷美和周枫死乞白赖地要进保暖内衣行业,而且使出杀手锏,联合中国科学院炮制出“暖卡”这颗炸弹。想想这个行业别的兄弟能就这么就投降了吗?于是大家伙就对掐起来。这一掐掐的可狠,狠到有人把中科院都告上了法庭。

最近一段时间发生了“红皮书事件”,南极人发了个册子,批驳保暖内衣行业的产品战、概念战、价格战。那红皮书好像说:“保暖内衣企业折扣一打再打,二三折不算低,甚至出现买一赠十二的“自残”案例;并称某某企业还不忘吆喝自己当年自残的勇敢,很像阿Q,比阿Q多了些胆量……” 就为了这些有点无厘头味道的话,三家保暖内衣的老总吴一鸣、赵强和咱们在座的李伟先生走到了一起,赶紧地呼吁进行抵制,而且赶紧地扬言保留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追究“南极人”侵权责任的权利。哎呀,同志们,我觉得保暖内衣行业的第三次大战好像又开始了。兄弟们又开始死掐了哦!

掐吧,掐架有什么不好?只要合法的掐架,我看是越多越好。这才是市场竞争嘛!

其实“掐架”不光是在保暖内衣行业存在,在我们咨询行业也一直存在。

假如我是品牌专家,那我得掐秦老师。因为他不相信品牌,他不相信我搞得那套东西,我不掐他让他掐我,那我就死掉了。反过来说,秦老师也得把我往死了掐。为什么呢?他是做SP的,他做事件行销,他做炒作,他要是不掐品牌、让我这个搞品牌的遮天蔽日了的话,那他就没饭吃了,就没活路了。其实,掐架的本质就是市场竞争。所以就得掐,不掐就没办法活得更好。如果我是品牌专家,我要是掐不过秦老师我就赶紧走人。不走干嘛,我来了不是白来了嘛?。

我还给大家说个实在话吧,秦老师在某些地方还真要跟我“掐架”呢!为啥啊,为我也信品牌。

认识爱成的人知道这“疯子”也搞炒作,也信SP,所以我最近跟秦老师打得火热。好家伙,这下变成我开始自己跟自己“掐架”了。一个搞策划的人既信仰短期市场爆破,又信仰品牌,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就跟一个女人既想放荡又想当淑女一样。我自己常常在心里掐自己掐的厉害!真的很矛盾,实际上要把这个关系协调好真是不太容易的。痛苦是难免的。

我唯一想说的就是,“掐架”没有什么不好。我们不要害怕“掐架”。“掐架”看上去很残忍,会让大家都有所牺牲,有时甚至是血流成河,但这是没办法的事,这就是市场竞争的本来面目。所谓看似优雅的“竞合”,并不是市场竞争总能呈现出的常态。

合法下的残忍有什么不好?规则中的牺牲又有什么不好?其实,秦老师是知道的,很多成功都是在竞争对手的牺牲中取得的。保暖内衣这么拥挤的一个行业,怎么可能避免相互掐架呢?怎么可能避免总有竞争对手被掐的鼻青脸肿呢?1996年的时候,俞兆林发明导温保暖复合绒时,中国服饰领域还只有它一家保暖内衣企业。可到了1999年,生产保暖内衣企业“嗖嗖”地涌现出近70家,而到2000年的时候,超过了500家,产量不知比需求量多出多少倍。这就注定了保暖内衣行业要残忍地“掐架”,要有人悲壮地倒下。

所以,在保暖内衣这么一个拥挤的行业里头,我们不要回避掐架,不让不承认掐架,更不要害怕掐架,因为掐架的实质就是市场竞争。

这些虽然是我个人的看法,但它是客观的。 [/h]该鼓的就鼓,该平的一定要平[/h]

在我们的诊断问题中,我看到渠道扁平化的问题被放在了前面。先从这个问题谈起。

事先来交待一下,对于渠道我是外行。刚才一来李总就客气地称我们为“大师”,其实我感到汗颜,特别是在渠道问题这块。我最近做一个服装品牌的全案咨询工作,前两天顺便也研究了一下保暖内衣行业的资料,最深的感慨就是觉得“纤丝鸟”能在这么艰难、白热化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真是一件令人钦佩的事。李总你可是真不简单啊,和你掐架的企业都是大企业,你还能屹立不到,是真有大师级功力的。基于这一点,我接下来提的一些建议可能在李总心里觉得漂乎乎的,也可能觉得不太对,希望李总不要见笑。反正我不如你在保暖内衣这一行这么深,你笑我还真的不怕呢!

我想我们把渠道扁平化的问题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来谈,大概是因为南极人他们今年在这一块有比较大的动作。

搞这个大动作的人叫李小平。对于这个人,我不比在座的各位了解的更多,只知道他几年前是武汉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搞过“猫人”,对外号称他在在短短的两年内把“猫人”的销售额从4000多万搞到了2亿多元。这个数字我也是听别人说的,真不真实去查查交了多少税才能肯定。至于说“猫人”的品牌知名度也挤身于内衣行业的前三名和南极人以500万元年薪挖他,我就有点不太感相信了。而且我对这个人做事的扎实程度也不甚了了。

李晓平的做法是改“传统省级层层加价的供价体系”,为“分公司直线运作,地、市、县、镇全部以厂价供货”;改价格跳水为“100%包退包换”;改“单季炒作”为“重点运作,四季经营”等等。我们们的行业记者习惯把这些动作叫着“渠道扁平化”,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但就“渠道扁平化”这种概念、这种技术手段、这种流程变革方式来讲,我观察到它在国际上是一种趋势,而且在服装以外的营销领域更甚,更明显。这东西能减少流通环节、渠道的层次和流通成本。李晓平这样做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他能够降低商品流通的中间成本。一般来说,越是扁平化的渠道在未来的竞争中就越有优势。这种成本优势是这种技术手段的特点所决定了的,这使得它必然会成为一种变革趋势。另外,它还能提高企业决策的反应速度和准确率,使得物流、采购、产品乃至整个营销系统的信息传递和反馈,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使得传统系统中的智障效应得到了很好的抑制。从这一点上来讲,“纤丝鸟”应该对渠道扁平化的事予以重视。

就我个人的看法,“纤丝鸟”对渠道扁平化的事情要重视,不光是今天我们做诊断会时讲讲要重视这个事情,还要长期讲,讲它是个市场竞争中的一个国际化趋势。前一段时期我们做了仕奇西服的全案策划,也接触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仕奇是西装行业,所以在能够通过这个业务机会了解到,服装行业在销售渠道这一块形成的商品积压,足以使这个行业最强大的企业倒闭掉。这足以给我敲响警钟了:你长期沉醉于渠道的层层设置,不可避免地使大量的商品积压在这个庞乱的网络中,最后倒霉的还是我们的企业。所以这个问题我个人感到非常紧迫,我们早一天重视比晚一天重视要好,现在重视它总比老是轻视它要有益的多。

刚才丁总(“纤丝鸟”的总经理)也讲了,这个行业的强势保暖内衣品牌以前在招商的时候,给加盟的经销商价格可以前给到,譬如说是二百八一件的话,李晓平这么一扁平化以后可人家二百二。这就很有威胁了,经销商一算帐,如果同样的零售价,他按这样的价格进货,到最后可能他拿的是最高的利润。这是一种很大的诱惑,对于李晓平和南极人来说,这确实是一种优势。

但我要说这种优势是狭义的。可能有人会说:我们在国内市场上做招商的时候最好的竞争手段就是价格战呀?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扁平化在国内实践的过程中有一个致命缺点——当然这个缺点是相对的。比如,国内的很多企业它们的基础管理工作做的不好的,基础管理条件和设备非常简陋,让它们贸然搞扁平化,就会被扁平化策略所带来的繁重信息处理压力给压扁了。因为扁平化以后意味着企业要同时处理海量的信息,这种海量的信息处理工作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是个严峻的挑战。

我注意到——不知道李总和丁总你们注意到没有——南极人很早就在做ERP的工作,他们甚至还花钱请了是一个专门做ERP的公司。请各位不要问我他们做到最后究竟做得怎么样?因为我一点也不知道,但肯定是花了钱,也一定是去做了。而且我敢说他们几乎是保暖内衣行业唯一一个大张旗鼓地做了ERP的企业。

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当一个企业销售额度超过十个亿的时候才应该做ERP。我这里不是说南极人保暖内衣每年销售额过了十亿,因为他们的这个ERP覆盖的除了保暖内衣,还包括其他的很多份量比较重的产品。我也不知道当我们的企业一年的销售额度只有一两个亿的时候值不值得做一个ERP。但是我敢断言,如果说南极人敢于做扁平化,而且将来取得成功了的话,它一定是以ERP做支撑,它一定是有一个很健全的、很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刚才我看到咱们“纤丝鸟”公司也有一位信息部主管在场,这可不可以说明我们的这个信息化管理工作在做呢?如果是这样,就“善莫大焉”了。

总结起来,就是说我们扁平化是件好事,但必须是企业内在的管理条件、信息化的管理手段相匹配。如果不匹配,如果管理条件和管理手段配合不上,如果南极人的ERP做的只是一个形式,那扁平化就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假如南极人真是在做没有ERP支撑的扁平化,把它仅仅当作一个抢经销商的短期手段,我倒觉得李晓平所谓的“大动作”并不可怕,这么做也不太可靠。不信大家走着瞧,谁要是这么干,谁的所谓扁平化的渠道可能半年、一年以后就崩溃了。因为这么干,它扁平化的经销商体系、扁平化的渠道关系在实战过程中最后会出现无法消减的摩擦。所以我们要从一个较长的时期来看李晓平搞的这个扁平化。

前后这么联起来一想,我愿意用一些比较庸俗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渠道和销售体系就跟人体一样,渠道扁平化最终是希望得到一个行动敏捷的结果。所以总体而言,平的总比鼓鼓的要好,精神嘛!敏捷嘛!灵活嘛!但在座的各位中肯定有人喜欢鼓鼓的那种感觉,不喜欢太平公主。 有人会在心里说:哎呀,鼓鼓的多好啊,性感,有活力,有味道——这是有道理的。你平不能贫血,你平不能没有健康的肌体,你平不能因为是营养不良、精神颓废。

这样一总起来,我的结论是:该鼓的就鼓,该平的一定要平! 两个关于渠道扁平化的对策

接下来我想向“纤丝鸟”提两个关于渠道扁平化的对策。

我说两个关于渠道扁平化的对策,不是说是有两个关于如何去搞扁平化的对策,而是说两个如何对付南极人渠道扁平化动作的对策。

李总可能明白我为什么不提关于如何去搞扁平化的对策。很简单,我们不可能现在像南极人过去那样重新规划我们的信息管理系统,先不说有没有那个钱去搞,单说时间上就已经不及了。等我搞好的时候,可能今年的大战已经打完了,你的扁平化就成了“迟来的爱”了。

为什么要这么讲呢?

我们想想南极人搭建一整套从网站、电子商务、物流分销、生产管理、企划的管理系统,需要面对多少庞杂的事情。它要解决分销商与公司信息流转不畅的问题,要解决定单不及时的问题,要机决分销商资金管理混乱的问题,要解决各地分销商销售分析不准确及时以及产品销售分析决策不及时确切的问题,还要解决销售与营销企划、宣传脱节、销售与生产脱节、原敷料资金占用过大、不能了解各地分销商单品种库存的详尽统计等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一整套的ERP不仅耗资昂贵,购买配套的各种信息传输设备,还要配置甚至是专门编写软件程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才能建成一套对各地分销商定单的快速反映、能针对不同的分销商做出不同的配货方案、能根据销售安排生产定单、能根据生产定单及库存原敷料情况作出采购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只有有了这套系统,你才有条件减去中间环节,譬如省代、独家等等,直接和零售终端、零售加盟商、连锁店等打交道,只有有了这套系统,你才能在扁平化渠道和降低出货价格的同时,直线处理海量的经销商关系、渠道信息、物流信息、购销信息并及时作出反应,才能真正做到使原辅料和成品的库存量达到最小,降低库存占用资金。

肯定不能把一个1998年至今累积实现销售达数十亿元、品牌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均名列行业第一的企业所采用的渠道策略,原封不动地建议给“纤丝鸟”。即使你们下定决心去搞ERP,我也觉得它不是眼眉前能用的上的对策。

在渠道扁平化之外,我觉得有两个比较好的对策方向,说出来供你们参考。

一种对策方向是在经销政策上下功夫,这是个比较容易产生对抗威力的突破口。

这个对策方向我会比较看好。

现在李晓平和南极人给我们造成的压力在于,它的出货价格是个威胁。比如它的零售价格如果和你们的一样,而你们的中间环节多,你就没法以同样低的出货价格给到终端。因为你的省代、地区总代都得吃饭啊,不吃饭谁干啊。如果是这样的话,它实际上分给经销商的利润也更高。这样子搞下去不行,会被它搞死的。

更深入一点分析,我想对经销商和加盟商来说,比出货价格底更有吸引力的东西,就是更赚钱。经销商和加盟商和你们“纤丝鸟”合作从根本上讲,他图的不是你的品牌,也不是李总你更帅气,而是能跟着你赚钱——这个道理你们应该比我更明白。南极人现在的渠道扁平化政策虽然有个出货价格更低的优势外,它是否真能够给它的经销商和加盟商带来更大的利益保障我就不清楚了。出货价格更低,只能说明经销商和加盟商有了更大的可能赚钱的空间,而不能说他们一定赚更多的钱。李晓平那个“100%包退包换”我不知道有什么猫腻?如果他的ERP不起作用,那他避免不了不是因为库存把自己搞死,就是因为不能真正做到而遭致经销商和加盟商的打击。这样看来,最终还要落实到他真正的出路还是降低加盟商的风险。基于一点,针对南极人的扁平化政策,我们是不是可以把眼光放到经销的风险和利益保障上了,制定一个系统化的真正能降低经销商风险和更为确保加盟商利益的针对性政策。切实降低一直和你们合作的经销商的经营风险,同时加大他们可预见性利润确切性。就这个方面制定一个比较有力度的政策,将是你们今年的整个市场运作区间内比较现实的对策方向。

另外一个方向是在渠道方面的差异化。这个对策方向比较麻烦一点。

首先我要先申明,如果今天我们诊断的不是“纤丝鸟”,我就不会提什么差异化的东西。保暖内衣行业的这些品牌真的没有几个愿意听这玩意的,而且它们好像永远不准备搞差异化。一帮人只会在一起没鼻子没眼的你掐我我掐你,那有心境听我在这儿胡侃“差异化”这玩意呢?我唯一感觉有可能在差异化这方面走的远一点的是“纤丝鸟”和“猫人”,有些优雅,有些品牌的味道。你们是有可能用差异化的手段把那帮土匪区隔开来的。

为什么要提差异化? 因为现在的中国正在和已经成为全球品牌竞争最激烈的地方,不单是保暖内衣行业,而且几乎是大多数行业,产品都高度饱和,消费者业变得非常的成熟。如果我们的产品和品牌要想在这样一个新的背景下取胜,让自己的品牌在众多杂音中能够发出清晰而独特的声音就显得至关重要重要。这就需要得当和持久的差异化战略。

我个人以为什么概念炒作啊、什么口水仗啊、什么买一送十啊确实可以帮助你的企业在季节性瓶颈中突围求生,但这些东西肯定没法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产生刺刀见血的威力。在我们所看到的保暖内衣行业的数百个品牌中,绝大多数的品牌差异性表现很弱,这就使得这些品牌之间很难靠有效的差异化战略建立明显的竞争优势,从而使市场上“杀价”成风,长期走不出依靠促销肉搏战厮杀的怪圈。

南极人现在的渠道扁平化政策,依我眼前的看法,就是因为它的主要竞争对手缺乏这种差异化战略才有得逞的机会。大家都是大路货,大家常常讲完知名度后就开始光屁股厮杀了,完全没有一个差异化的路线。而且大家都想让每一个消费者都买自己其实都差不多的产品,,零售价格差不多,也都恨不得所有的渠道都卖自己的产品,价格战怎么能不打到渠道里来呢?

所以要搞差异化。渠道如何差异化?比如说,有没有可能,在未来”纤丝鸟”做一个比较高贵的品牌,做到明显的与众不同、特征突出、独一无二呢?如果能,如果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坚持这种差异化路线,那么你就该切分出一个带些高端性质的销售渠道和零售网络来。那我们带有这种特性的经销商就不会盲目地去投靠南极人和李晓平,这些高端经销商不会只为了去进一个便宜货而去做别的品牌,因为大路货会对他们既有的渠道形成冲击,他自己就不干。

我先说明一下,渠道差异化需要以整个差异化的品牌战略为基础,所以这个对策可能比较费劲一点。没办法,凡事战略意义上的对策方向,都有些费劲。但如果我们能够走这个路子,让整个品牌或者是细分品牌走一个比较高端的渠道,那南极人和李晓平的这个渠道扁平化的政策,是难以撼动我们的,因为我们维系的是奢侈的贵族产品和品牌概念,而它不过是个大路货。 为什么我们的公关不可以狠一点呢?

前面我提了在营销实践中,我们的品牌专家和炒作专家时常相互掐架,其实就是那些国际上的营销大师和广告大师们也在这些地方掐的厉害,而且掐的也没结果,也些到死了也没把对方给掐服了。关于纯理论上的事我今天就不在这里争论了,这么多厉害的老师在这儿,想今儿争出个水落石出来,我看是没什么指望了。因此我只想就一个一个具体问题谈点想法和建议。

请允许我对“纤丝鸟”的公关工作开一炮吧!也许在座的“千丝鸟”的高层中有人听完后会恨爱成一辈子,但只要今天他没带砍刀来,我就不会留什么口德。一个人做不到流芳百世,他还做不到被人仇恨万年吗?

我的第一个判断是咱们“纤丝鸟”在公关方面的投入量还远远不够。说不够,那要看和谁比。如果咱们和二线、三线品牌比,这活就不对。但如果是和南极人、北极绒、婷美相比,那咱们的投放量是不够的。这种状况我想可能是因为以前我们对公关不太重视。今天我当作李伟先生严重提出来说我们应该重视公关。

公关真的像我吹嘘的这么重要吗?公关厉害到什么程度?一句话,它厉害到可以杀死一个大企业。大家一定还记得“塑料薄膜”事件吧。2000年的冬天我们的老大俞兆林正在为创下日均销量1.7万余件惊人纪录而高兴呢。没曾想中消协对品牌保暖内衣搞了个质量大检测,然后就传出俞兆林夹有一至两层塑料薄膜的消息,好像是《经济日报》牵头公开大声说,哎呀,“俞兆林被查出内夹塑料薄膜”,“俞兆林内衣与纺织品国家标准背道而驰”,“勒令其停止销售后限期整改”,有人还传“俞兆林的买一赠一活动中有欺诈消费者的的嫌疑”。这个时候我们广告攻势铺天盖地的俞老大在干什么呢?它除了懂得咂出5000万元广告费外,只会大声喊怨,指责内衣产品之间的相互“拆台”。同志们,我要说明的是,“塑料薄膜”并不是产品的问题,它只是个消费心理问题。因为它已经通过了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委员会的严格检测。那些把保暖内衣使用乙烯薄膜称为白色污染的说法,对不懂公关的人来讲,可以只算是对纺织业、塑料工业的误解,而对懂公关的人来讲它就是个严重的公关危机。令人非常难过和令人非常遗憾的是,俞老大以它的行动给了一个非常糟糕的回答。俞兆林就因为公关做的不好就死掉了,而且很多行业的老大也都是因为公关没重视死掉了。“塑料薄膜”事件就此使得我们保暖内衣的鼻祖和老大一蹶不振。

在座的各位,有谁看到做广告能直接把一个行业老大干掉的呢?反正我都这么大一把年纪了,也没见过。我们只重视广告不重视公关行吗?

我建议咱们去算个帐,每一年你的市场费用是多少?公关这块花了多少?再和我们的对手去比较一下,就清清楚楚了。

第二个判断是咱们“纤丝鸟”在公关方面的手段还不够狠。要狠到什么程度呢?我觉得应该是狠到竞争对手和消费者心里面去。

我研究过你们做的一个婚礼公关,感觉手段很平。这个事在座的各位应该还记得吧!大概是在2001年,咱们曾经搞了婚礼公关活动。为纤丝鸟薄暖衣争取到了“首届中华集体大婚礼”惟一新娘专用内衣这么个帽子。意思好像大概是为新娘增风采啊,迎国庆啊、中秋大赠送啊什么的。老百姓只要在北京市的一些大商场购买任何一套纤丝鸟薄暖衣,而且还恰巧在这一段时间注册登记结婚,就可以得到咱们送出的内衣一套。

这事就常规公关活动来说,也没什么不好,还挺温暖、挺优雅的,可搁在咱们这个狼性十足的行业里头就显得不够狠。你去找找这种公关活动被报道了多少篇,那些大众媒体在重要版面突出地予以报道了?我想咱们的纤丝鸟不妨去研究研究类似“鸭鹅大战”那样的东西,研究研究咱们的竞争对手的狠劲,包括在座的秦老师操作过的很多案子。我觉得他们的狠劲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我本人不得不承认,如果这个行业没有这些狠毒的公关和炒作,保暖内衣这几年市场就不会有这么大。如果没有这些狠毒的公关和炒作,保暖内衣行业的竞争格局这几年就不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动。

为什么我们的公关不可以狠一点呢?

第三个判断是咱们“纤丝鸟”在公关方面的路子还不够准。什么意思啊?就是说你的公关传播的核心还没有放到最要害的地方,你的路子和方向还不能切中要害。

比如,前几个月你们搞了个抢注“大清炮队”吧?你把人家北影厂的电影《大清炮队》片名给抢注了,固然有趣,固然炒了一圈纤丝鸟保暖内衣抢注商标的新闻,但这玩意它切中要害吗?尽管你拿下了“大清炮队”在保暖内衣方面的商标,但它不构成一个情理之中的新闻,有些滑稽。倒是你说用“大清炮队”作药酒、补药的商标,要把“大清炮队”搞成个壮阳药品牌,来得更令人兴趣盎然些。我认为,不管你是真的做酒还是假装做酒,这事儿本身与“纤丝鸟”内衣和保暖行业要害点关系不大。如果是你仅仅为了制造新闻带一带“纤丝鸟”品牌的知名度的话,那也没什么不好。但你们压根就不要指望它能产生什么震撼力。

我就觉得保暖内衣行业2003年底搞的标准之战就是不错的一个东西。它让中国消费者协会与中国针织品工业协会出面一起宣布,保暖内衣的行业标准已经北京婷美集团、上海赛洋北极绒集团、上海天丝科技发展公司共同制定,还忽悠说参与标准制订的这几家企业率先公开标注产品保暖率、透湿率等指标什么的……这就搞到要害上了,这样搞的路子和方向就比较厉害了。这样花出去的公关费才能真正做到一石击起千层浪——大家没有看见秦老师当时躲着美的那个样啊!指不定一高兴多喝了多少酒呢! 把那浪费的一半广告费给找回来

前面说了咱们“纤丝鸟”在公关方面的投入量不够,如果接下又胡说咱们在广告方面的投入也不够,那我就是信口开河了。那咱们“纤丝鸟”都成什么了?不都成了小气鬼、守财奴了吗?那我们今天还有机会在这里唾沫飞溅吗?

从事实上来讲,咱们“纤丝鸟”在广告上的投入是足够多了。至少在2002年和2003年这两年我们的量是足够的。你们每年投多少?我听说大概是8000万左右这个样子,再多点少点都没什么关系,反正你比别人的2000万多了好几倍。这样的量我看在保暖内衣这个行业里真是少有的,要是还说少,我就只配当个狗屁专家了。

咱们确实在广告投放上是挺狠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广告创意上也够狠。我观察的结果以及我个人作出的判断,恰恰是我们在广告创意上不够狠。广告创意不够狠,有可能使我们的广告投入被浪费。按理来讲,你的广告投入额度最多,你的市场成绩就应该最好,而不是第二、第三什么的。你投入最多,你的市场成绩不是最好,那就说明你的广告创意还不够狠,你在浪费广告费。如果“纤丝鸟”也曾经琢磨过这样一个问题: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的,问题是我不知道浪费掉的是哪一半”,那下面我说的应该会有点用处。

广告创意够不够狠可以从两方面去判断。一方面是“说什么”够不够狠,一方面是“怎么说”够不够狠。

我觉得在“说什么”这方面不如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婷美那么狠。什么是够狠啊?就是它“说什么”,整个行业都为之胆战心惊,都纷纷仿效跟风。这才能叫狠,这才能叫厉害。

从一点上我非常愿意夸夸婷美的那帮子搞营销的人。先申明一下,我可没拿周枫和赵强他们的红包啊。他们真的是很聪明,一个民营企业直接一下子携上中科院这个科技“天子”,然后搞出“中科暖卡”这么个东西,还选称这种东西的纤维精细到每万米只有0.6克,保暖性超过羊绒的21%,排汗导湿性高于全棉15%,透气率比全棉高10%,比世界上最轻的羊绒还轻20%。更令人不知所措的是,它不是自己直接说说,而是叫中科院出面说,这项技术很超前,全世界也只有包括中国在内的7个国家掌握。

其实它那玄乎的玩意其实就是什么“旦丙纶长丝”,好像是78年就已研发出来了。20多年前的成果用中科院和“暖卡”这样的标签过过手,就成了婷美切入保暖内衣行业原子弹。这个策略非常狠,一下子把整个行业的格局都搞乱了。然后我们看到一批这“卡”那“卡”陆续出笼,这个行业里的老资格的竞争对手们明显屈于下风。

同志们,取得这样的市场效果婷美花了多少钱呢?2000万元——我没记错吧?而且我老在家琢磨它实际花的也许不到2000万。那我们的8000万如果这么干,这个行业早就底朝天了。

关于“怎么说”的问题,我以为我们不如北极绒那么狠。什么叫狠?就是你的“怎么说”,你的创意技巧可以深入到消费者的心里头去,而且能形成自发的传颂,产生再传播的效果。这样的创意技巧才叫狠,才叫犀利。

为什么说北极绒在这方面够狠呢?首先它用了赵本山,不光是说赵本山知名度高,关键是他有一种能搞进老百姓心里的力量,赵本山被外星人劫持也有一种意想不到的趣味性,至于“地球人都知道”那句无厘头似的流行语,就真的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再传播。

如果就“说什么”方面来评价北极绒的广告,我个人觉得毫无亮点;如果单就“怎么说”来评价,我个人愿意说它够狠,够犀利。

如果要评价“纤丝鸟”这几年来的广告,我不会觉得你们在“说什么”“怎么说”任意一个方面够狠、够犀利。你们产品走的是“轻薄”路线,但出现在广告里软弱无力;你们也请了孟广美、胡兵、瞿颖,但你们的创意技巧还未做到入木三分,就跟这些代言人本身的艺术脚色一样还不够抓魂夺魄。这使得他们淹没在郑少秋、陈强、陈佩斯、关之琳、韦唯、温兆伦、尤勇、凯丽、屠洪刚这些明星的代言效果之中,没有产生鹤立鸡群的效应。

关于广告我就说这么多——实际上这已经够多的了,这些话足以让你们中间与这事有关的人恨我一辈子。而且曾经为你们规划过广告的服务单位如果也听到了这些话,肯定想吐我一脸口水,封了我这张乌鸦嘴。倘使如此,就当我今天什么都没说,然后你们自己个悄默静地去街头搞个中立的市场调查,去看看老百姓对几个强势品牌的广告印象和评价,先看看他们对婷美、北极绒能回忆起什么来,再看看他们对“纤丝鸟”能回忆起什么来。 即使不想做狼,你也千万别做羊

谈完了公关和广告,我想大家可能已经能形成了一个共识:爱成这家伙八成就是个歹人。到处散播要人们“为非作歹”的言论。什么这也不够狠啊,那也不够毒啊这类的,唯恐天下人不坏,唯恐天下不乱。而且我本人也不止一次听到这种评价了,人们还善意地劝我:“做人要厚道!”

所以我想插在中间就这个问题谈些看法。这里头可能就要谈到企业文化和市场精神了。

就纤丝鸟这几年整个的市场运作情况来看,我感觉你们非常厚道,这可能跟李伟董事长教师出身有关。我的判断来自你们很少主动去掐架,这一次纤丝鸟参加对抗“红皮书事件”,我看都不符合你们一贯的做法——当然我非常赞同这种做法;我的判断还来自你们的公关手法不够狠,还来自你们的广告创意不够狠。有时候我感觉你们可能是保暖内衣行业最温和最厚道的品牌之一。温和自有温和的好处,厚道自有厚道的优势,但我认为从头到尾都像绵羊,从里到外都做绵羊,并不全是好事。

可能我们大家都会从诺基亚那里听到了“以人为本”的口号,从IBM那边看到了尊重任何员工、顾客甚至是同行竞争对手的信条,并且不可诽谤或贬抑竞争对手等等;于是很多人确信搞企业要善良和厚道的像绵羊一样。我不知道纤丝鸟是不是这么认为,反正我觉得这种绵羊似的所谓企业文化是非常有害的,请大家伙千万别上当。

日本人和和挪威人都懂得这世界天然就是如此复杂,有时候温和和厚道反而对进步有害。他们发现如果运送的全是温和的沙丁鱼,这些沙丁鱼会因为沉闷而在漫长的运输过程中纷纷死掉。可如果在鱼槽中要放进一条富有攻击性和吃鱼的鲶鱼,会让沙丁鱼紧张起来,不停游动,直到活蹦乱跳地抵到渔港。大家看看,“以人为本”“做人要厚道”这些东西字面上非常温暖,非常惹人喜爱,可实质上有非常害人的一面。它让我们不思进取、丧失敏感的市场意识和不去紧紧地把握市场机会。

不少提倡“以人为本”的企业倒下了,而那些有攻击性的鲶鱼式企业大多都成长起来了。好像2002年的时候,出过一段时间的华为热。华为是什么啊?大家公认为它是一只“土狼”——土生土长的狼,而且应该算国内电信也最杰出的土狼是。这只土狼,缔造了业内最大的神话——用三流的产品卖出了一个一流的市场,名列2002年中国电子百强第7名,利润率连年蝉联榜首。土狼为什么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呢?,因为它有对成功的强烈渴望、有与生俱来的进取心和善于利用特殊环境获取胜利的能力。因为土狼是凶猛和难缠的,所以就连贝尔、思科等这些国际巨头都难免胆颤心惊。

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些人认为优秀的企业一定温文尔雅的?为什么总有些人认为卓越的企业一定是温和和厚道的?大家不是在中国加入WTO前后都高呼“狼来了”吗?为什么我们还要做看是善良而实质却是软弱的绵羊呢?难道仅仅是“狼来了”?不是,狮子和老虎也来了,那些不仅凶狠的对手来了,而且多少倍于我们的竞争对手也进来了,我们还那么软弱、温和和厚道地做绵羊,它能有什么好结果?

海尔看上去够温和、够厚道的了吧?大家听听张瑞敏怎么说:“……竞争和变化是常态,谁也无法回避竞争,只能置身其中。其实狼和羊都在为生存拼搏,在拼搏中进化,强者恒强,适者生存。永远是‘有序的非平衡结构’,如果你在竞争中被平衡掉,不是竞争残酷,而是你不适应竞争。”

所以我主张纤丝鸟改一改温和和厚道的文化。你只需要对你的消费者厚道就行了,对你的竞争对手和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要狠点。在保暖内衣行业你如果一直温和厚道下去,可能迟早有一天会断送自己的前程。

我想这几年来可能在纤丝鸟的内心深处一直就埋伏着某种矛盾。比如,我们做广告宣传时首先是要维持自己完美的品牌形象,还是需要真正深刻地进入消费者的心灵做强效的沟通?这个问题我想我们应该好好考虑。我的建议是首先考虑深入消费者的灵魂深处,而不只是为了维护片面地塑造自己所谓的完美形象。这样我们需要的就是凶狠的广告运动,而不是只注意自己看上去是否完美是否舒服的东西。

与此相关联的深层次问题还有:我们是要做一个四平八稳看上去像塑料美女一样的品牌,还是要一个勾人心魄令人神魂颠倒的品牌?我的答案是很明确的。

从最本质的地方来说,之所以我主张纤丝鸟狠一点,是因为所有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都与狼窝没有什么两样。咱们的专家们前面也说了,保暖内衣行业其实就是一个“流氓行业”“土匪行业”,我举双手赞同这种判断。那么,既然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流氓行业”,你为什么还要去做淑女呢?我看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不想做流氓,你也千万不要做淑女。或者说,当我们只身处在一群狼中间的时候,你即使不想去做狼,也千万不要做绵羊。做淑女做羊,你能捞到什么好下场?死路一条。所以当我发现我们的品牌也好、公关也好、广告也好,都看上去好像是在做淑女、绵羊的时候,我非常不安。

我们应该做什么?我认为在狼和羊之间还有牧羊犬可以做。既有一个正面、积极的形象,同时又能抵御来自狼群的侵犯。如果放在流氓和淑女之间我们还有“花木兰”可以做。既有可爱、光辉的身份,又能保证自己不受流氓的欺负。 不要干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

在后面的几个诊断问题中,好像都是与品牌有关的问题。

呵呵,这就麻烦了,今天谈品牌问题就比较尴尬了。大家看秦老师一直在瞪我,他比较不相信品牌,认为搞品牌的很多人都是一帮骗子。秦老师你还在瞪我?可你瞪我我也要说。

先谈品牌忠诚度的问题。

如何加强消费者对纤丝鸟品牌的忠诚度,扩大纤丝鸟的市场占有量呢?要搞明白这个问题就首先要搞明白你的消费者是谁?你不明白你的消费者是谁,你不知道那些消费者有什么样的消费特性,你怎么知道如何提高他们的忠诚度呢?当然,秦老师不承认人与人之间有忠诚、消费者对品牌有忠诚,那是另外一回事。假如说人世间和市场上还有忠诚的话,你就必须搞明白,要谁来忠诚你?这人是谁?他有什么性格和脾气,他爱好什么?他要是爱钱,就给他钱,他才能忠诚于你;他要是品德高尚,如果你想让他忠诚,那你就鼻必须也品德高尚。我想纤丝鸟只要好好研究一下自己的主流消费群体和目标消费群,研究一下他们的喜怒哀乐,再投其所好,修身养性,就能提升你的品牌忠诚度。

品牌忠诚度的问题其实与品牌细分、目标细分是密切相关的。包括下面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甚至第七个问题,都与这个问题有关系。那我就来谈一下品牌的细分和品牌延伸问题。这个问题如果纤丝鸟做不好,就会亲者痛仇者快。

你们提的第五个问题,说纤丝鸟下一步是走一牌多品的路子,以不同定位共同抢占内衣市场,那是品牌细分,而不是品牌延伸。品牌细分是在同类别的市场内以子品牌针对不同群体,而品牌延伸往往是在旧有的产品类别之外使用品牌。比如,你现在是纤丝鸟保暖内衣,我们搞个纤丝鸟羽绒服,这是品牌延伸;我们如果搞个纤丝鸟塑身内衣,这叫品牌细分或者是产品细分。不管怎么来理解这些概念,我都不主张我们现在搞什么品牌延伸,甚至我也不主张我们盲目地搞品牌细分。

保暖内衣品牌延伸失败的例子不都摆着眼前吗?李伟董事长应该还清楚地记得,北极绒、南极人曾经做过羽绒服行业的延伸,而且还有秦老师在背后帮助搞了攻势凌厉的“鸭鹅大战”,结果不是照样给掐死了吗?

2001年9月的时候,南极人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打都市羽绒服广告的时候,羽绒服行业的家伙们说张玉祥简直就是个疯子。北极绒的吴一鸣更是疯子,干脆搞了个让这个行业的老辈们断子绝孙的“鹅鸭之争”——这里头主要是秦老师的功能。弄得波司登不得不宣布2002年的新产品全部采用鹅绒。可是天公不作美啊,恶战的双方迎来了中国近50年来第二个最暖的冬天,大家都损失惨重,谁也没占着便宜。

这些都告诉我们,你将品牌延伸进一个新的类别市场时,意味着你为自己品牌增加了一倍以上的风险,而且让你的市场资源摊薄了一半。里外里加起来,就是告诉你做了一个非常错误的战略决策。

我们不要奢望着目前中国还有一个可以让你轻松进入轻松成功的市场和行业。行行都已供过于求,处处都危机四伏。不是吗?南极人和北极绒居然不知道羽绒服行业竞争比保暖内衣还要激烈!就是2001年的时候我们国家羽毛、羽绒及制品业年产值达到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就有1600家,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羽绒及制品生产和出口国,占据世界羽绒贸易市场的“半壁江山”,生产严重供大于求,单2001年生产出5000万件羽绒服量只有30%左右能实现销售,积压达数千万件,一些大的厂家羽绒服大量积压,一些羽绒服生产商或销售商将转产、转销或直接破产。你们保暖内衣再怎么难搞,总不至于也这么险恶吧?

有专家分析说,险恶归险恶,但如果按国际惯例,国外的羽绒服市场的饱和度是在人口的12%,而中国的羽绒服消费者目前只占人口总数的2%,应该还有很大的市场。可那又怎么样?北极绒的李成股还得一字一句宣布,决定退出市场羽绒服市场,不再生产羽绒服,将重点放在新开发的美体内衣上。

“纤丝鸟”现在做到了行业老三的位置,就开始问是否到了品牌延伸的时候了。这和当年南极人北极绒把手伸进羽绒服行业有什么不同吗?我觉得没有,其实质是一样的,就觉得我的保暖内衣做到顶了,而且总认为我把保暖内衣都搞得这么火,别的应该更不在话下了。

不要以为南极人和北极绒搞了半天羽绒服最后还得退出来,是因为他们运气不好。那只是表面现象。真正在里头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战略安排上的失误。我们低估了进入别的行业困难和竞争对手的实力,同时高估了自己的能量和资源。你不是真正的强大,你对新行业的门道了解的不够透彻,你想做品牌延伸就非常困难。我还反过来说,即便是北极绒或者是南极人成功地进入了羽绒服,也并非一件好事,因为这将使它们分布在保暖内衣行业的资源摊薄,最后它们极有可能顾此失彼。一只狼它怎么可能同时在两个狼群中间作威作福呢?除非它强大的像狮子或者是老虎。

我还想讲个自己行业的事来阐释我的理解。我有个朋友也是做营销咨询的,不过就是早我五六年的样子。他的公司规模比我大一些,因为爱成智业才成立两年,白手打天下。两人见面时我常常客气地说,哎呀,我要发展到你这一步至少还差五年。他也挺客气说爱成太谦虚,说没差那么多。前些天这位老兄觉得策划咨询行业挣钱太辛苦,整个琢磨着想搞实业去。我赶紧装着很高兴的样子对他说:哎呀,我巴不得你去搞实业。只要你去搞实业,我离你现在就只差一两年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要是去搞实业,必定分散他自己的精力,他的咨询公司就保持不了现在满负荷前进的势头,我只要在这边继续地拼命干,飞快地成长,不用说两年,就是一年我也能达到他现在的规模。

所以说不自量力地搞品牌延伸,实质上是一件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我希望我所有的竞争对手都去搞品牌延伸,妈呀,那才好呢!

我觉得像李总这么高明的人都不应该提出品牌延伸的问题来。纤丝鸟在这个行业处于什么位置?老大?老二?还是老三?我想连老二都不到。就是你做到了老大,你也需要保持个三五年才能算真正的老大。你们没有派人去参加波司登在人民大会堂搞的“内衣品牌战略会”吗?你们这老三的位置还不牢靠,又把一头大象给招进来了,谁还能轻松的了?

所以,你不能去搞品牌延伸,你没有实力和条件去延伸。甚至你最好不要在内衣行业做的多个小的产品,去搞细分。因为细分也会分散你的资源。你在渠道上要分散资源,你在原料采购上还要分散资源……我非常认真地建议,纤丝鸟就在美体、保暖这块专注地搞下去,把还没有做深的东西做深。不要去搞什么延伸和细分,不要让亲者痛仇者快。 你是只要一片叶子还是想要整个森林?

最后,我想就我们的危机公关说几句。

就一般的情况来说,我们要有一套适时的预警机制,当公关危机发生时,做到快速反应。你不能像个鸵鸟一样老是把头埋在地底下,当危险来临时你毫无察觉;同时你也不能学鸵鸟觉得自己腿长,当你察觉危险时只会撒丫子跑走躲起来。你要有牧羊犬那样的敏锐的嗅觉和敢于面对狼群的勇气。

第二重要的就是,建议李伟董事长要和这个圈子里的竞争对手、策划人、大腕记者保持一个前置关系。有一句土话讲,世上本无鬼,全是人在闹。像保暖内衣这样一个狼群出没的行业,如果某个强势品牌出现了什么公关危机,那必定是和这个圈内人有关系。特别是像纤丝鸟这样厚道的企业如果出了什么问题,更是如此。你不能等到人家已经要把你搞死了,才去和他们打交道,到那时恐怕来不及了。

面对公关危机,我们接下来要采取主动的姿态,快速采取措施制止危机的蔓延,然后就是始终抱着一种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来做善后处理,和社会大众、新闻美体坦诚而即时地沟通。

回头看看,咱们纤丝鸟真值得令人钦佩。因为你们是这个行业里犯错误犯的最少的一个企业。俞兆林就不用细说了,“塑料薄膜事件”简直就是鸵鸟在危机到来时的情景剧:不仅缺乏敏感,不懂有效应对,而且走了一条鸵鸟的逃跑主义路线。

我记得南极人也曾犯过类似的事。2000它搞了个对比广告,被人说成是明显违反《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国家规定,涉嫌攻击、诋毁和排挤同行,是“一种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不过人家能很快把这事给平息了。

迄今为止,我知道纤丝鸟大概只有一件事,可能算是公关危机,而且这事还未得到了解,那就是你们惹下的证言官司。那事好像是2002年底的时候你们在《北京晨报》上刊登过广告,说中科院专家纷纷改穿纤丝鸟、商场售货员看好纤丝鸟等等。据我所知今年四月份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这起侵权案件,而且有公开的报道在网上整出来。

不知道你们怎么看这件事,反正我觉得这是个公关危机。而且虽然它与产品本身没什么关系,本身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恶性事件,但我要提醒你们不要对这件事采取漠视不管的态度。你们要时刻清楚,自己处在一个“流氓行业”,一个“土匪行业”,你们的竞争对手正在发愁从你们身上找不到打击你们的切入点呢!我还要提醒你们,不要以为只有当你们犯了天大的错误才会导致毁灭性的打击。你们去想想俞兆林,它的塑料薄膜是产品上的大错误吗?国家有关部门可是给它鉴定过的!你们去想想秦池,它的勾兑是产品上的大错误吗?有几个白酒企业不是在那儿搞勾兑?你们去想想恒升电脑,它的电脑发热死机是产品上的大错误吗?那时候有那个国产手提电脑百分之百地没这种毛病?

假如说有一个竞争对手正盯着你们证言官司这事,而且定下来准备好好利用一下,这事就不是什么小事了。再如果这个竞争对手的幕后策划人是秦老师或者是我爱成,那你们还报以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就肯定死定了。你们没有听史玉柱说过要搞死一个企业有多少种办法吗?我还就告诉你们,这世界上合法地搞死一个企业,绝不止他说的那十三种。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和任何一个消费者打官司不是好事,不管是输是赢,都只会给企业添上一笔欺压消费者的色彩。恒升电脑以前论规模和势实力,比你们牛吧?但是自从它和某个消费者打了一场官司后,它就没有过过什么好日子。它自己对法院都说那个消费者到处瞎说使它们的销售走向滑坡。就法院审定的结果来看,也许本来是消费者的不对,恒升也确实打赢了官司,得了几万元的赔款,还把这个倔强的消费者送进牢里蹲了几个月。可这事一直闹得沸沸扬扬,让社会上的老百姓人尽皆知,谁都来谴责这个企业。老百姓可不管你这个,它就认为你企业欺负人,因为老百姓是同情弱者的。可我们的企业往往看不到这一点,它只看某一个产品,某个消费者,某笔损失,某个小的是非曲直,而看不到整个企业和品牌的公共关系全局。这就叫一叶障目,只见一片叶子,而不见整个森林。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