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大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同义词大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同义词大全范文1

(主持乙)我们的心儿像怒放的花朵,荡起一片欢乐的海洋

(甲)奶奶说,六月是孩子们的节日,

(乙)爷爷说,六月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甲)爸爸妈妈说,六月的儿童欢天喜地

(乙)老师说,六月的阳光灿烂无比

(甲)我们说,六月是我们茁壮成长的季节

(乙)今天,让我们欢聚在美丽的校园,一起庆祝自己的节日,

(合)共同拥抱美丽的六月

(甲) “快乐童心,畅想六一”暨校园艺术节闭幕式现在开始

(乙)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校长进行节日致辞

(甲)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天起,我们的心里就埋藏下一个愿望, 字串8

(乙)早日带上鲜艳的红领巾,和少先队员一个样

(甲)今天,在这欢乐的时刻,又将有一批同学走入少先队的海洋

(乙)让我们用掌声欢迎新队员入场,并对即将入队的同学表示祝贺。

(甲)(新队员站好以后)下面请大队辅导员宣布新队员入队名单

(乙)对于今天即将入队的同学来说,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此时此刻他们一定渴望得到大家的祝福,

(甲)我提议,让我们所有的队员们一起大声的说一句:欢迎你们,新队员。

(乙)除了我们的祝福,他们也一定特别渴望得到爸爸妈*祝福。

(甲)对,下面我们就请新队员的爸爸妈妈为他们带红领巾。

(乙)请大队长带领新队员宣誓。

(甲)下面请大队辅导员讲话。

(乙)入队仪式到此结束,我们掌声欢送新队员退场。

(甲)我觉得能成为一名少先队员真实太令人骄傲和自豪了,我们一定要珍惜红领巾,珍惜红领巾的荣誉。

(乙)的确是这样。其实今天真是喜事多多,除了入队,还将有一大批同学受到表彰呢

(甲)因为在这一年来,我们学校确实涌现出许多品学兼优的学生,并有不少同学在各方面进步也很大。 字串7

(乙)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认识他们。

(甲)首先请张书记宣布对三好学生的表彰决定。

(乙)请校领导为三好学生颁奖。

(甲)下面请李校长宣布对十佳少先队员和百名好少年的表彰决定。

(乙)请获奖同学上台领奖。

(甲)请陈校长宣布对进步生的表彰决定。

(乙)请获奖同学上台领奖。

(甲)接下来请学生代表讲话。

(甲)童年是一支歌,跳跃着美妙的音符

(乙)童年是一首诗,充满了幻想和憧憬

(甲)童年是一幅画,稚嫩的画笔描绘出眼里的多彩世界

(乙)童年是七彩衣,正躲在我们各式各样的花衣裳里向我们微笑

(甲)请欣赏合唱:《彩色中国》〈〈小河哗哗对我说〉〉

(甲)诗歌朗诵、诗歌欣赏等活动一直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和喜爱,并且已经成为我们学校的特色活动。 字串9

(乙)从全国著名儿童作家金本爷爷到我校举办儿童诗讲座至今,已经是三年的时间,可是同学们学习诗歌的热情却一直高涨

(甲)我知道很多同学都能一口气背出几十首古诗,真是棒极了!

(乙)所以我们今天也特别选择诗歌朗诵的形式来庆祝我们的节日。 字串8

(甲)首先请欣赏由一年级同学表演的诗歌联唱:〈〈快乐的节日〉〉 字串6

(乙)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朵花儿开在蓝天下。请欣赏诗朗诵〈祖国是个大家庭〉表演者:二年级 字串9

(甲)温暖的阳光,诱人的花香,喜悦的笑脸,激动的脸庞,连小草都在欢乐的歌唱。轻轻地屏住呼吸,啊,春天来啦。请欣赏诗朗诵:〈春的消息〉表演者:三年级

(乙)中国的古诗词,一直由于它的词句优美,意境深远而被人们所喜爱。并且许多名篇还被翻译成各种文字而蜚声海外。接下来,就请欣赏五年级为我们表演的中英文朗诵〈静夜思〉

(甲)同学们,说到岳母刺字,您会联想到谁呢?说起精忠报国,您又会联想到谁呢?对,是岳飞,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接下来请大家欣赏到的是由岳飞写的一首词,它曾被改编成乐曲和歌曲并广为流传,大家知道是哪一首词?下面就请欣赏四年级为我们表演〈满江红〉 字串6

主持词结束语:

(甲)六月是童年的摇篮,是童年的故乡

(乙)六月有童年的沃土,有童年的太阳

(甲)在这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让我们代表全体同学向辛勤工作的辅导员和老师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乙)我们将会用智慧与热情的种子,

(甲)用稚嫩的双手和五彩的画笔

同义词大全范文2

【关键词】词汇学习;重要性;词汇量;词汇教学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Wilkins曾说:“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的体系。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它赋予语言以结构系统,而词汇则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它通过语法而赋予语言以意义内容。词汇量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外语学习者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标志,有学者认为听、说、读、写、译没有哪一项语言技能能够脱离对词汇的依赖。一般而言,一个学生的词汇量越大,那么他的阅读理解能力就越强,口头、书面表达就越丰富,翻译水准就越高,就越能在交流中准确而地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背单词历来是学生最头疼的事,而如何有效地教授单词也是老师们最为关注的教学重点之一。围绕单词,学生和老师们展开可无数大大小小的“战役”;市面上,各种“好记星”等等一类的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的工具更是层出不穷。那么如何才能使英语词汇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呢?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英语词汇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笔者打破以往的老师教、学生读的传统教学模式,把英语单词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读音规律来拼读单词,并利用投影仪展示词汇、联想词义,或找出同义词和反义词,通过词语接龙、猜谜语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掌握英语单词的音、形、义及用法。由于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参与,课堂氛围也变得非常有趣,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使课堂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再者,指导学生观看经典英文影片,通过观看影片来记忆英语词汇并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利用构词法进行教学,降低记忆难度

词是语音、意义和语法特点三者统一的整体。但是,词并非是语言的最小的有意义的结构单位。词是由词素构成的。词素(morpheme)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的结合体”。构词法主要包括下列三种方式:

1.派生法(derivation)。派生词缀和词根结合,或者粘着词根和粘着词根结合构成单词的方法,叫做派生法。由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出版,新东方的俞洪编的《英语词汇速记大全(一)》(词根词缀记忆法)较为详细地收集了英语中的词根、词缀。在教学中通过对词根及前、后缀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词汇,并熟悉和掌握词的构成规律。仅以前缀为例,如在讲授单词unfair(无吸引力)时,先引导学生找出词根fair (公平的,公正的),明确其含义,再指出un是表示否定意义的前缀。这样很快就明白了这个单词的构成及其含义。然后,可联系与前缀un有同意性的前缀,如dis, non,in (在字母m 前用im,在字母l前用il,在字母r前用ir) 。再如inconvenient (不方便的),unfortunately(不幸地), dishonest (不诚实的)等。由于已了解了这些前缀的含义,学生很容易就能猜出这些单词的意义,且在以后遇到此类词时也能准确的判断出词的意义。

2.复合法(composition或compounding)。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词结合在一起构成新词的方法叫做复合法或合成法,用复合法构成的词叫做复合词(compound)。如:restroom、football、blackboard。在英语的发展中,复合法在构词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为英语的词汇增加了许多意义新颖的词语。复合词的构成材料多由基本词汇提供。因其组合灵活善变,所以这一构词法在现代英语里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特别是复合名词更是层出不穷,所表达的内容繁多,词义广泛,丰富了英语。

3.转化法(conversion)。不改变词的形态,只是使词从一种词类转化为另一种词类,从而使该词具有新的意义和作用,成为一个新词,这种构词的方法叫做转化法。英语中多数名词都有与它相同形式的动词,如hunt,to hunt; walk,to walk;sight,to sight;play, to play。派生词通常不能转化,这是因为派生词具有明确表示词类的后缀。复合词转化的情况比派生词多,如复合动词 sandpaper(用砂纸擦)、spotlight(聚光照明,使突出醒目)、blacklist (列入黑名单)都是由复合名词转化而来。转化法是英语形成新词的重要方法之一,各种词类的词经常转化,致使一个词往往可以用作几种词类。like这个词最初是形容词,以后转化成副词、介词、连接词、名词,又跟它的动词同形(动词原先有词尾-n,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失去了)。这些词灵活多样,含义广泛。掌握它们的要点在于求本溯源,根据语境作透彻的理解,去伪存真。

三、利用同义词和反义词进行教学,增大记忆容量

1.联系同义词,比较其用法。词与词可以因表达同一逻辑概念而结合在一起,这些词称之为同义词。由于历史的原因,英语中的同义词特别丰富。在讲授新单词时,联系与它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同义词,且分析出他们细微的语义差异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讲授单词gaze时,可联系look,watch,stare,glace,peer和eye 等单词。在这组同义词中, look一词泛指“看”的动作; watch,“看,注视”( look at,keep the eyes on) ,常用做及物动词。例如watch what I do and how I do it (细心看我做什么和如何做) 。stare表示“盯,目不转睛地看”( look fixedly) 。例如: They all stared at my new hat (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帽子) 。peep 则是“偷看,窥视”( look slyly or cautiously) 。例如:I gazed at the horse,and never seen anything like it (我凝视着这幢房屋,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房子) 。有的同义词存在着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如口语中用buy,get,stop,room,书面语则用purchase, obtain,cease,accommodation。

2.利用反义词讲单词。反义词是词义相反或对立的词。利用反义词对比来教学新词能使词义明显、生动,发展学生的思维。比如学过easy以后,当学到difficult时,可以指出difficult means not easy.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difficult的意思。除此之外,在词汇教学中应意识把具有反义性的前缀un―,dis―,mis―,in―和后缀―less 也教给学生。如unclean,untrue,disclose,dislike,misunderstand,misuse,incomplete,incorrect,useless,helpless等。

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我们要利用这两类词的各自特点,启发学生利用联想加以掌握。如以encourage (鼓励,激励,支持) 为中心联想,可以联想到back up,embolden,hearten, inspire,promote, support等同义词或词组。那么,再以这一群词为中心联想,可以联想到它们的反义词,discourage (使气馁,阻碍),dishearten (使沮丧,使泄气) 等等。

总之,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忽视词汇教学即忽视了语言教学的本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利用规律,使英语词汇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事半功倍。同时,词汇教学不能脱离实用意义,教师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语言材料,让他们在语境中通过认知来接受词汇知识,给他们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让他们把所学到的词汇运用到实际中去,如此反复实践,学生的词汇掌握、运用能力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随之而来的外语交际能力也必然得以增强。

【参考文献】

[1]胡文仲.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同义词大全范文3

《北京爱情故事》就是一场“矮穷挫”与“高富帅”的战争。随着这部电视剧的热播和热议,这两个已经流行起来的网络词语迅速蹿红,席卷各大网站、论坛甚至报纸,而且还催生了一大批类似的新词语,如“白富美”“甜素纯”“高美白”“矮丑穷”。不过要说最火的,还是“高富帅”和“矮穷挫”。随着广泛的应用,它们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

最初,这类新词语的意思就是三个形容词意义的加合,是从择偶的角度对男性和女性进行分类。后来,它们的词义发生了变化。从词义与构词成3~"3E的关系看,整个词的意思不再是三个形容词意义的加合,主要有两种表现。

一是只凸显某个形容词的意思。“高富帅”和“矮穷挫”经常只凸显其中的“富”和“穷”,说明二者是最被看重的因素。如:

(1)相比普通工薪族,绿城球员也算“高富帅”了,但他们和恒大球员一比则自惭形秽。(《钱江晚报》2012年4月14日)

(2)在中南民族大学的两栋宿舍楼上,出现了两幅大幅标语。大红的条幅上赫然写着:“妹子,609爷们走了,力争三年高富帅!”(《武汉晚报》2012年5月15日)

二是整个词义与三个形容词的意思没有直接关系,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高富帅”与“矮穷挫”俨然已经成了“成功”与“失败”、“受热捧”与“受冷遇”、“强”与“弱”的代言词,与高矮、穷富等已相去甚远。如:

(3)两周前,身高1.91米、底薪仅76万美元的林书豪在欧关人统治的NBA里,绝对称得上“矮穷矬”,没有人会想到,这个“矮穷矬”会在短短十来天时间里一举成为让全球青年爱慕的“高富帅”。(《温州晚报》2005年2月18)

(4)“矮穷挫”变成“高富帅”——弱旅球队成长记。(《钱江晚报》2012年5月18日)

例(3)是说林书豪咸鱼翻身,一举成名,备受追捧。例(4)是说球队由弱变强。

最初,“高富帅”之类还只用于人,随着语义的泛化,就不限于人了,如:

(5)与清新动感的家轿相对,suv有着高大的车身和强大的性能,其威猛的形象和高于同品牌轿车的价格,俨然成为汽车中的“高富帅”。(《齐鲁晚报》2012年5月3日)

(6)“矮挫穷”比“高富帅”更愿意包装自己,证明自己维持高市盈率的合理性。(《证券市场红周刊》2012年第17期)

如今的世界,放眼望去,非“高富帅”即“矮穷挫”。许多名人和影视角色都被贴上了这两个标签。有趣的是,各色人等争先恐后地来认领“矮穷挫”的身份,连苏格拉底也成了“矮穷挫”的励志榜样:

(7)苏格拉底虽然矮穷挫,但是他以自己“荒谬的一生”来告诉我们,矮穷挫也有春天啊!()

作为当红的新兴网络词语,“高富帅”式新词语呈现出几大特点。

一是不稳定性。首先表现在词序不固定,三个形容词几乎可以自由排序,比如“高富帅”还可以说成“高帅富、帅高富、帅富高、富高帅、富帅高”。其中“高富帅、高帅富”用得最多,一方面因为语音上朗朗上口,另一方面因为“高”是个姓氏,整个词像人名。还与认知中的象似性原则有关,“高”是比较容易判断的,“帅”和“富”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隐蔽性。“富”和“帅”的排序不同还反映了人们对二者的看重程度,越看重的排得越靠前。其次,选用的形容词也不十分固定。比如“矮穷挫”除了可以说成“矮穷矬”,还可以说成“矮穷拙”。“挫”因为有受挫、失败的意思,用得更多。

二是能产性。“高、胖、美、帅、穷”等形容人的单音节形容词几乎可以自由组合,把人分为若干类。如:形容男性的有“高帅穷、矮帅富、矮帅穷、高穷丑、穷矮丑”等,形容女性的有“白富美、甜素纯、白瘦美、高美白、土肥圆、黑穷丑、矮胖黑”等。

三是对称性。如“高帅富”对“矮丑穷”,分别代表男性中最受欢迎和最不受欢迎的两类;“高富帅”对“白宫美”,分别代表了男性和女性中最受青睐的一类。

同义词大全范文4

1、两个人在一起久了,就象左手和右手,即使不再相爱也会选择相守,因为放弃这么多年的时光需要很大的勇气。也许生命中会出现你爱的人,但那终归是过客,你还是会牵着你的左手或者右手一直走下。幸福有时候真的与爱情无关。

2、不要认为后面还有更好的,因为现在拥有的就是最好的;不要认为还年轻可以晚些结婚,爱情是不等年龄的;不要因为距离太远而放弃,爱情是可以和你一起坐火车的;不要因为对方不富裕而放弃,只要不是无能的人,彼此鼓励可以让你们富足的;不要因为外人反对而放弃,幸福是靠自己内心来感受的。

3、有个人,你一上线就会看他她在不在,不在就一阵失落,在又不敢打扰;有个人,你总是忍不住去看他她空间,即使什么新鲜事都没有;有个人,你真的可以无条件付出,他她却不稀罕;有个人,你那么舍不得,他她却那么洒脱、不在乎;有个人,你总说要放下他她,却总忍不住拿来回味。

4、那一瞬间,你终于发现,那曾深爱过的人,早在告别的那天,已消失在这个世界。心中的爱和思念,都只是属于自己曾经拥有过的纪念。我想,有些事情是可以遗忘的,有些事情是可以记念的,有些事情能够心甘情愿,有些事情一直无能为力,爱你是我的劫难。

5、爱,绝不是缺了就找,更不是累了就换。找一个能一起吃苦的,而不是一起享受的;找一个能一起承担的,而不是一起逃避的;找一个能对你负责的,而不是对爱情负责的。爱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两个人的努力,两个人的奋斗,两个人的共同创造……

6、女人,不能太漂亮,太漂亮会被人称之为花瓶;女人,不能太聪慧,太聪慧会被人称之为隐形杀手;女人,不能太性感,太性感会被称之为招摇过市;女人,不能太温柔,太温柔会被称之为没有主见;女人,不能太强悍,太强悍会被称之为男人婆;女人不能太可爱,太可爱会被称之为幼稚无知……

7、其实不管你爱过多少人,不管你爱的多么快乐或痛苦,到最后你不是学会了怎样去爱而是学会了怎样爱自己。

8、爱人是很卑微,很卑微的,如果对方不爱你的话。

9、人是无法在快乐中成长的。快乐使人肤浅,我们在痛苦中成长,蜕变才会更了解人生。

10、离别与重逢,是人生不停上演的戏,习惯了,也就不再悲怆。

11、女孩子并不在乎你有没有钱,她在乎的是你会不会发奋努力改变现状;女孩子并不在乎与你一起生活会遇到困难,她在乎的是你会不会迎难而上;女孩子并不在乎你有多浪漫,她在乎的是能不能从生活的点滴中感受到你的爱;女孩子并不在乎你现在的境况如何,她在乎的是你能不能让她看到你们的未来……

12、慢慢才知道很多东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很多东西只能拥有一次;慢慢才知道人的性格可以差异到如此之大;慢慢才知道两个天天在一起的人不一定是朋友,有可能什么都不是;慢慢才知道手机是别人有事找你时用的,并不是为交流感情的;慢慢才知道快乐常常来自回忆,而痛苦常常来自于回忆与现实的差距。

13、热恋时爱情,可以什么都不在乎。只要你要,只要我有,因为我爱你,所以我愿意。一旦感情平复了下来,心中就会出现接连不断的计较,为什么我付出的比你多,为什么我什么都可以给你,你却要有所隐瞒……然后冷战,争吵,分手,和好,冷战……走得过的就是执子之手,走不过的就只能缅怀当初。

14、我想,如果你有那么一点点喜欢我,就一点点,我也会有勇气去争取,可是我也不知道怎么去分辨,生怕,或许 ,我以为的表示也只是自己的自作多情,这样的自己就会显得那么的渺小而力不从心。当对某人放进了感情,那么在他面前,你就像个神经病,会惶恐,不安,患得患失……

15、现在我对你很好,很好,很好,你不需要,你无所谓,你不在乎,你不珍惜。当某天你被伤害,想起我,那时的我再也做不到像现在这样一如既往、不顾一切的对你好了。因为那时的我,已经将你放低。原来,放低一个人,最后是被逼出来的。

16、在爱情没开始以前,你永远想象不出会那样地爱一个人;在爱情没结束以前,你永远想象不出那样的爱也会消失;在爱情被忘却以前,你永远想象不出那样刻骨铭心的爱也会只留下淡淡痕迹; 在爱情重新开始以前,你永远想象不出还能再一次找到那样的爱情。

17、没有过不去的事情,只有过不去的心情。确实是这样,很多事情我们之所以过不去是因为我们心里放不下,比如被欺骗了报复放不下,被讽刺了怨恨放不下,被批评了面子放不下。大部分人都只在乎事情本身并沉迷于事情带来的不愉快的心情。其实只要把心情变一下,世界就完全不同了。

18、人最软弱的地方,是舍不得。舍不得一段不再精采的感情,舍不得一份虚荣,舍不得掌声。我们永远以为最好的日子是会很长很长的,不必那么快离开。就在我们心软和缺乏勇气的时候,最好的日子毫不留情地逝去了。

19、男人对女人的伤害,不一定是他爱上了别人,而是在她有所期待的时候让她失望,在她脆弱的时候没有给她应有的安慰。

20、每天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做你最喜欢的事情,这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然后,每天重复这种快乐的做事方式和做事心情,久而久之,形成习惯。 天长日久,这种习惯就会成为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性格不是天生的,性格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所以,要让你的命运出现转机,就要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21、把自己当自己,此语最为重要。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战胜了自己,便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把自己当自己,就是要求自己不要和自己过不去,别为一个小小的职位、一份微薄的报酬,甚至是他人一些闲言碎语,一个不屑的眼神而怒发冲冠,要以平静淡泊的心态去面对种种荣辱得失和情仇恩怨。

22、三件让人幸福的事情: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有人爱,不仅仅是被人爱,而且有主动爱别人爱世界的能力;有事做,让每一天充实,事情没有大小,只有你爱不爱做;有所期待,生活就有希望,人不怕卑微,就怕失去希望,期待明天,期待阳光,人就会从卑微中站起来拥抱蓝天。

23、面对,不一定最难过。 孤独,不一定不快乐。 得到,不一定能长久。 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 不要因为寂寞而错爱,不要因為错爱而寂寞一生。

24、有时候,明明自己心里有很多话要说,却不知道怎样表达;有时候,自己的梦想很多,却力不从心;有时候,别人误解了自己有口无心的一句话,心里郁闷的发慌;有时候,心里突然冒出一种厌倦的情绪,觉得自己很累很累;有时候,发现自己一夜之间长大了,却看不到自己未来的样子,迷茫的不知所措。

25、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一个人躺在床上对着手机按键;忘了从什么时候,我们开始用校内更新心情;忘了从什么时候,去别人空间逛也是一种关心; 忘了从什么时候,分享校内也变成了一种习惯。原来手机可以填补心里的那份空虚,寂寞的人,总离不开手机。

26、你可以沉默不语,不管我的着急;你可以不回信息,不顾我的焦虑;你可以将我的关心,说成让你烦躁的原因;你可以把我的思念,丢在角落不屑一顾。你可以对着其他人微笑,你可以给别人拥抱,你可以对全世界好,却忘了我一直的伤心。你不过是仗着我喜欢你,而那,却是唯一让我变得卑微的原因。

27、有时候,有些人不需说再见,就已离开了。有时候,有些事不用开口也明白。有时候,有些路不走也会变长。总望着曾经的空间发呆,那些说好不分开的人不在了,转身,陌路。熟悉的,安静了,安静的,离开了,离开的,陌生了,陌生的,消失了,消失的,陌路了。

28、爱情需要忠诚,但并非是。就爱情而言,忠诚不是什么都应该告诉对方,对方也没有权力必须知道所爱人的一切。否则就是掌控,一个被人掌控的人,是没有自己的私密、空间、自由、魅力、退路的。这样的爱情很难持久。一个想掌控别人的人不是爱情而是欲望膨胀。

29、太爱一个人,你会太在乎他/她跟谁在一起,心里是否有你;太爱一个人,你会刚说再见却又心生思念;太爱一个人,你会因为他/她的温柔而满怀甜蜜,更会因为他/她的冷漠而郁郁寡欢;太爱一个人,你会无原则地忍受他/她,慢慢地他/她习惯于这种纵容,无视你为他/她的付出,甚至会觉得你很烦。

30、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31、爱情不是避难所,想进去避难的话,是会被赶出来的。

32、如果没法忘记他,就不要忘记好了。真正的忘记,是不需要努力的。

33、在爱情的世界里,总有一些近乎荒谬的事情发生,当一个人以为可以还清悔疚,无愧地生活的时候,偏偏已到了结局,如此不堪的不只是爱情,而是人生。

34、爱情原来是凄美的吞噬,但愿我的身体容得下你,永不分离。

35、爱一个人,你是会自爱的。

36、承诺本来就是男人与女人的一场角力,有时皆大欢喜,大部份的情况却两败俱伤。

37、爱情不是避难所,想进去避难的话,是会被赶出来的。

38、最厉害的病毒,是爱和谎言。

39、若不爱一个人,便无权要求他无条件奉献,更不忍看着淌血的人守护身旁,欠不起这样深情。

40、我们害怕岁月,却不知道活着是多么的可喜。我们认为生存已经没意思,许多人却正在生死之间挣扎。甚么时候,我们才肯为自己拥有的一切满怀感激?

41、忘掉岁月,忘掉痛苦,忘掉你的坏,我们永不永不说再见。

42、人生的大部份时间里,承诺同义词是束缚,奈何我们向往束缚。

43、思念只是一种习惯,就习惯一下不去思念任何人吧。

44、爱火,还是不应该重燃的。重燃了,从前那些美丽的回忆也会化为乌有。如果我们没有重聚,也许我会带着他深深的思念活着,直到肉体衰朽;可是,这一刻,我却恨他。所有的美好日子,已经远远一去不回了。

45、爱情从希望开始,也由绝望结束。死心了,便是不再存在着任何我曾经对你有过的希望。

46、爱上了你,我才领略思念的滋味、分离的愁苦和妒忌的煎熬,还有那无休止的占有欲。为什么你的一举一动都让我心潮起伏?为什么我总害怕时光飞逝而无法与你终生厮守?

47、为什么要那么痛苦地忘记一个人,时间自然会使你忘记。如果时间不可以让你忘记不应该记住的人,我们失去的岁月又有甚么意义?

48、明知会失去自由,明知这是一生一世的合约,为了得到对方,为了令对方快乐,也甘愿作出承诺。恋爱旳一个追求不自由的过程,当你埋怨太不自由了的时候,就是你不爱他的时候。

49、孤单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你爱尚上个人的那一刻开始。

50、喜欢一个人,是不会有痛苦的。爱一个人,也许有绵长的痛苦,但他给我的快乐,也是世上最大的快乐。

51、人生的大部份时间里,承诺同义词是束缚,奈何我们向往束缚。

52、爱情,是自身的圆满,我不再缺少些甚么了。

53、爱情也是一种发明,需要不断改良。只是,这种发明跟其他发明不一样,它没有专利权,随时会给人抢走。

同义词大全范文5

关键词明清俗语辞书及其所录俗语词研究文献语言理论

曾昭聪新著《明清俗语辞书及其所录俗语词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该书共分十章,44万多字,其内容大体可分为两大块: 一是以辞书学方面的研究为主,包括绪论、编纂体例研究、明清俗语辞书比较研究、明清俗语辞书与当代语文辞书编纂研究;二是以词汇训诂与词汇史方面的研究为主,即以明清俗语辞书所录俗语词为出发点,进行方言词、外来词、异形词、词的理据、同义词及汉语词汇史方面的研究。《研究》是曾昭聪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结项时获评“优秀”。通读全书,感觉此誉不虚。该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明清俗语辞书的结晶,体现出以下三个明显的特点。

一、 深厚的文献研究功力

文献是研究的重要基础,对汉语史的研究来说,文献尤其重要。明清俗语辞书中语料的重要性学界共知,却少有人去研究。其原因之一即是因为大多数语料没有排印本,更没有可检索的电子版,而只有影印本,要研究就得下苦工夫。作者脚踏实地,从文献学角度对明清俗语辞书做了许多工作,包括引文复核、查考语料来源,也包括对俗语辞书的作者、版本、著作的性质及成书年代的考证等。该书绪论中关于明清俗语辞书及相关研究概况的讨论、关于明清俗语辞书编纂体例研究的部分内容即属这方面的研究。在关于词汇训诂与词汇史方面的研究中,也常牵涉到文献研究。《研究》在文献研究方面的深厚功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文献来源广泛且对之做了深入考察。《研究》材料来源广泛,经史子集、佛道经典乃至古今方言口语,无不在其参阅之列。例如,《俚言解》卷一“犯土”条: “世俗营建宅舍,偶有疾病,辄云‘犯土’。虽未营建而忽然身肿,辄云‘土注’。”《研究》指出此条内容或本于宋洪迈《容斋随笔・四笔》卷一“缮修犯土”条,又引《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四: “注者住也,言其病连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其状,土气流注皮肤,连入腑脏,骨节沉重,遍身虚肿,其肿自破,故谓之土注。”由此证明了“土注”的确切含义。(232)又如“男左女右”一词,《汉语大词典》未收,《研究》考察了《礼记》郑玄注、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七、宋庄绰《鸡肋编》卷上、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明方以智《物理小识》卷五、明胡广等《礼记大全》、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一中的相关内容,梳理了该词语的语义内涵与历史源流,材料十分广泛。(222)

又如,关于《谈征》的作者,日本汉学家长泽规矩在其辑集的《明清俗语辞书集成》解题下说: “著者在自序末题‘外方山人’,其他序跋作‘西先生’,姓名无考。”学界称引此书时亦沿袭之。《研究》考《谈征》王(王玉树)序: “昔余著《说文拈字》成,西序之;今西著《谈征》成,余亦序之。”复核王玉树《说文拈字》,发现书前有伊秉绶序: “岁己未,余守惠州,王君松亭适权通判,观其进退以礼,循循然君子也,意必有所撰著。久之,出所撰《说文拈字》七卷……嘉庆六年夏五月,汀州伊秉绶拜撰。”复考《清史稿・伊秉绶传》相关内容及《谈征》所录,均相一致。又考伊秉绶号“西先生”,其原因当是因为追慕明代书法家、诗人李东阳。李东阳号西涯,伊秉绶行书师法李东阳,故去其号中“涯”字之三点水而号“西”,或为自谦使然。至于其自称“外方山人”,一方面是因为他是福建宁化人,又曾官广东惠州,远离中原地区;另一方面,也是文人追求“心远地自偏”之境界使然。(6―8)如此考察,证据确凿,娓娓道来,令人信服。

二是文献研究与语言研究紧密结合。例如《研究》引《谈征・事部》“烧火盆”条,考察发现唐孙思邈撰、宋林亿等校正《备急千金要方》已有用例。但此例并不能证明唐代已有此词: “清末发现的《孙真人千金方》和在日本发现的《真本千金方》未经宋人校改,但无此语,详《孙真人千金方(附真本千真方)》(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故本书引文或为宋人所加。”(247)通过文献考察探求词语产生的历史年代,严谨求实,不匆忙下结论,学风可嘉。又如在考察“二形”“二形子”“二形人”时指出: “《容斋随笔》或《俚言解》所引‘《大般若经》……其类有五’云云,不见于《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该经中仅有‘半择迦’之语),而大正藏般若部其他佛经更无此语。经查,《阿毗昙毗婆沙论》卷三: ‘黄门般咤,无形二形。’原注: ‘有男形不能男,有女形不能女。’”又引唐玄应《一切经音义》等材料,指出“二形”一词,在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阿毗昙毗婆沙论》中已出现,提前了“二形”书证的时代(《汉语大词典》仅举清代文献)。(276―277)又如《直语补证》“肉瘠不安”条: “俗音如是,盖阢陧之意。或云局之讹。按《北史・平秦王归彦传》: ‘额角三道,着帻不安。’义正同,音亦无异,当从此。”《研究》考《北史》原文发现“着帻”乃直言其事,非“局”之义,《直语补证》未确。(418―419)《研究》通过对文献的细致考察解决了不少语言研究中的问题。

二、 严密的语言研究功力

《研究》主要是一部语言研究之作,语言研究是该书的主体部分,全书共用了六章的篇幅从词汇学、词汇史角度对明清俗语辞书所录俗语词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其研究成果与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研究面的广泛。这反映了作者语言研究能力的宽广。《研究》中从词汇训诂角度对明清俗语辞书进行研究的内容最为广泛,其中关于明清俗语辞书与方言词、外来词、异形词、词的理据、同义词及汉语词汇史的研究,都属于这方面的内容,取得的成绩也较明显,相关研究材料与结论可以拓宽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领域,可以为汉语词汇学、汉语词汇史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丰富的语料和有益的前期研究成果,对现在的权威语文辞书的编纂与修订也有着重要意义。

二是形音义研究功力。音义是汉语词汇研究的核心,抓住了音义关系分析,后续的研究才有说服力。由于汉字的独特性,字形往往令人混淆。《研究》中对形音义关系做精彩辨析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在讨论异形词“那移”“挪移”时,通过对语料的历史分析指出: “‘那移’‘挪移’均为宋代所产生之词,则《汉语大字典》‘后作挪’之说尚需继续讨论。”然后进一步考察: “‘那’表示‘移动’义究竟是怎么来的?《说文・手部》: ‘冢推也。从手,委声。一曰两手相切摩也。’(《玉篇》《广韵》引作‘摧也’。)该字《广韵》有奴禾切、儒佳切、乃回切。‘凇由‘推’义引申为‘移动’义应该是很自然的,但由于古今音变的原因,宋代表此义时写作‘挪’: 《正字通・手部》: ‘挪,俗谧帧!即‘挪’是‘凇之俗字。但因‘挪’最早见于宋代(宋本《玉篇》最早收录),人们或疑其为‘那’之后起字,故表示‘移动’时或‘复古’书写为‘那’。”也就是说,“那”表示移动应该认为是“挪”的同音俗字。(359―360)如此考察,形音义关系均得到了贴切的解释。又如在考察“恐n”“恐浴薄翱趾取薄翱株隆薄翱”“恐赫”“恐呵”一组异形词时指出: “‘’‘赫’在铎部,‘曷’在月部,均为入声;‘呵’为歌部,平声。虽然差别较大,然上古音‘歌’‘月’为对转,‘铎’与‘歌、月’则为通转。”虽然通转现象比较少见,但《研究》据王力《同源字论》“也有比较常见的,例如鱼铎阳和歌月元的通转”,认为诸词的语音相近是可以说得通的。(361―363)又如在讨论“话瘛薄盎鞍浴薄盎氨”“话巴”“话靶”“话把”“话榜”一组异形词时说道,“‘榜’为阳声韵,‘瘛‘霸’‘靶’‘把’‘巴’为阴声韵,拟音的主要元音相同,且近代汉语乃至当代方言中的阴阳对转不是个别现象。”(393―395)再如在讨论“d斗”“熨斗”“熨”“倍贰闭庾橐煨未适保首先从语音关系分析: “保《广韵》於云切,平声文韵,影母。熨,《广韵》纡物切,入声物韵,影母。二字虽有平入之分,但影母双声。且熨又音尉,可证二字音近。”又引清毛奇龄《易韵》卷三: “蔚音畏,与尉同,然又音愠,与蓖。考尉字在《汉[书]・王莽传》‘威斗’,即尉斗,此音畏之验也。然在《隋书・李穆传》‘奉熨斗于{祖’,加火字则俗称倍罚为於郡反,此音愠之验也。”因而指出: “‘熨’从於胃切变为纡物切(均用《广韵》反切),今音yùn。‘薄从於云切(今音yūn)变为纡问切(今音yùn)。二者语音上均有小变。”(402―403)如此,可见其异形词的语音关系不是凭空乱说的,有实实在在的根据。

三、 可喜的理论研究功力

汉语史研究与传统训诂关密至为密切。作者对明清俗语辞书及其所录俗语词从辞书学、词汇学、词汇史研究入手,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独到的理论思考。

一是从语言研究的具体材料出发,纠补当前学界的片面观点。例如关于明清俗语辞书的数量,有人以为“从汉代到清代,一千多年间,专门收集民间方言俗语的著作传世者极少。到清代中叶,才出现了《通俗编》等几部专著”。(1―2)这一观点是武断的。从《研究》所引用的大量明清俗语辞书来看,上述观点之不妥勿庸辩驳。关于明清俗语辞书的编纂目的,学界多以为只是简单地寻找方言俗语的最早用例,因而算不上是系统的词汇研究,但《研究》对明清俗语辞书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考察,认为其编纂目的有三个方面: 一是探求词的得名之由,揭示词的最早用例;二是有意记录方言俗语,并做深入考证;三是为查检之目的而将俗语辞书作为工具书来编纂。(39―49)这三条结论不同于以往凭感觉来说话的观点,是站得住脚的。

又如,词的理据一直是当代语言研究的热点。从汉语史的角度来说,上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中古汉语之后,复合词的发展十分迅速并占主导地位。有的学者没有对汉语词汇史和俗语辞书史做深入研究,主观地认为古人的释词对象仅仅是“有所涉及合成词”。《研究》在“明清俗语辞书中词的理据探讨的特点”一节中批驳了这一观点,并以具体实例证明了明清俗语辞书往往是从构成双音节合成词的重点语素出发来解释合成词的构词理据。(423―427)这样有具体材料的论证才是令人信服的。

又如学界关于俗语词的研究成果很多,而对“俗语词”的界定则争议较大。《研究》对明代俗语辞书《世事通考》中标为“俗语”的词做了穷尽性考察,发现《世事通考》“俗语”类所收词语的来源从历时的角度来说很广泛,既有明代新产生的词和明代产生新义的词,也有从上古至唐宋元时期产生的新词和产生新义的词。作者做了数量上的统计,发现前代产生的比明代产生的更多。明人的《世事通考》已认定这些词是俗语词,《研究》继而由此将俗语词界定为“汉语词汇史上各个时期流行于口语中的词”(492),即只要是流行于当时口语中,即使是前代产生的,也一样可以认定为是当时的俗语词。这一界定建立在封闭的语料基础之上,是很有说服力的。

二是从研究的独特语料出发,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纠补学界不妥的观点。例如《研究》考察了明清俗语辞书的收词与释义情况,发现有不少辞书以书证为主,或无释义,但这并非不足,而是体现了编纂的“原则中心论”。所谓“原t中心论”,是强调辞书的总体设计。明清俗语辞书无释义,并不是编纂者不懂得其义,而是故意不写进辞书,因为他们认为俗语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东西,因而觉得释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这些不同于通语、雅言的俗语词或熟语分门别类地收进辞书。(75―77)这是从辞书史的角度对明清俗语辞书的编纂原则所作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关于“语词分立”与“语词兼收”,《研究》赞同后者,因为这一做法不但符合中国传统语文辞书的编纂体例,也符合语言哲学的“意义使用论”。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词”“语”的划分尚不可能精确的当下,语词兼收自有其合理成份。(59―61)以上观点,从独特的语料出发提出自己的观点,有助于学界做更全面的研究。

又如,有学者从外语词典研究的角度强调“词典学”与“语言学”的密切关系,以为“就目前我国的情形而言,词典编纂得益于语言学的成果似乎并不显著”。《研究》指出,对外语学界来说有可能是这样,但与古今汉语研究和辞书编纂历史完全不符,因为汉语语言学与辞书学一直是结合得非常紧密的。(196)由此我们想到,做任何语言的理论研究,要顾及多方面的语料,做多方面的考察,如果偏执于有限的语料或单一的学科,其结论显然是不妥的。

总之,《研究》在文献研究、语言研究、辞书理论研究诸方面都有明显的成果,是关于明清俗语辞书及其所录俗语词研究的第一部较全面、深入探索的专著。该著作的出版对于明清俗语辞书、方言辞书乃至整个近代汉语词汇研究,都会起到持久而强劲的推动作用。

当然,关于明清俗语辞书的研究不是到此为止了。《研究》成绩很大,但也不是没有可吹毛求疵之处。

其一,有些地方的参见工作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例如第429页“阳沟”条,《研究》补全《俚言解》所引明郎瑛《七修类稿》原文,又增清刘献廷《广阳杂记》一例,指明“阳沟”是与“阴沟”相对而言的,从而否定了《中华古今注》对“杨沟”“羊沟”的错误解说。按,关于“阳沟”的构词理据,明周梦D《常谈考误》已有讨论: “人家水道呼曰‘阳沟’,有书为‘杨沟’‘羊沟’者,皆有所祖,而皆不类。《中华古今注》曰: ‘杨沟,植高杨于其上也。’又曰: ‘羊沟,为沟以阻羊之h触也。’语皆别指。今称当是阴阳之阳。盖水入地潜行曰阴,出地显行曰阳。不然,何以又有呼阴沟者乎?”(《明清俗语辞书集成》: 2178)此例证明古人对此已有正确的看法。

其二,正如作者所言,“由于明清俗语辞书以及不少相关资料的检索还是纯手工操作,因而许多内容还只是举例性质的”,因而想到,如果能够建一个明清方言俗语辞书语料库,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研究就会更全面,更有说服力;同时,在语料库的基础上进行明清俗语词面貌的全面描写及与现代汉语词汇的比较研究也才能够提上日程。单靠手工操作,用举例方式进行研究,虽然也是可行的,但离“全面、系统”还有一定的距离。当然语料库建设的工作量非常大,有待后续的团队工作。

附注

括号中阿拉伯数字表示《研究》的页码,下同。

参考文献

1. 长泽规矩也.明清俗语辞书集成.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同义词大全范文6

关键词:“气”;演变及发展;美学意义 更多还原

“气”在中国哲学和文化中是一个极具典型性的词汇,一提到“气”,联想到的便是独特的中国文化,它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古典文论主要的审美范畴之一。但是“气”这个词在古典话语和文论中却体现着丰富的话语范畴,不能单一的解释它的含义,涉及到多个领域。由于其价值的不可琢磨性,使得“气”具有“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独一无二的美感,呈现出一片朦胧的美学面貌。关于“气”的最早起源也是各说其词,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气”的概念归类

“气”在中国古代最早是表示物质存在的基本观念的一个哲学术语。它的含义颇丰。根据古代文献记载来看,其含义大致有三大类:

1.所谓本义,即常识概念的气,指一切气体状态的存在物体。如水气、雾气、云气,呼吸之气等。气,云气也。如:《说文》中: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又如:《礼记・月令》中:天气下降,地气上腾。还有《考工记・总目》中的:地有气。这里出现的“气”都是直其本义,并无美学价值可言。

2.所谓哲学范畴,“气”指不依赖人的意识而构成一切感觉对象的客观存在。

就儒家哲学而言,气论主要呈现出这个世界物体的实在性。在中国古代哲学中,自古就有“天地”是由阴阳二气分化而成的说法。

3.延伸后具有广泛意义的“气”。“气”这一含义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延伸出许多新意,泛指任何现象,既包括物理现象,生理现象,也包括人的精神现象等等。古代的人们认为,在天和地还没有形成之始,宇宙洪荒,万物皆无,是元气冲荡,才使无形以起,有形以分,区别阴阳,这才造成了所谓天地。此后古人又将此义施于精神领域,本着精神性气论的大旨,以之为由人的精神造成的力量。值得注目的是,也许是因为人和生物都要依靠呼吸而生存的缘故,于是古代人就认为气是生命之源。

由于美学与哲学的密切联系,加之自人们对“气”这一现象了解渗透之后,在审美领域便出现了“气”的美学范畴,并对之后的美学领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气”的美学意义初现及其沿革

“气”作为古典文论和美学思想的范畴之一,直接涉及到审美主体的精神体验。但并不是一开始人们就赋予了“气”这种审美主体精神方面的含义。它的发展和变化是经过时间的演变的:

1.远古时期的“气”――本义窥探

在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发展历程中,“气”最先代表着万事万物产生和生长的根基,那时人们认为“气”可用于解释生命的构成或人体内部调理养生等理论,古人认为人含气而生,气是人体必需的物质基础,正如:“气者,人之根本也。”

总的来说,远古时期的“气”的含义主要指的是宇宙间的物质生成这个层面,而有关生命存在的要素的层面(如《黄帝内经》)、人的主体精神与物质层面等其他层面的“气”的含义,还有待于下一个阶段的发展。

2.先秦时期的“气”――美学意义的初现到建立与发展沿革

先秦时期可以窥见其美学含义,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有所提高。远古时期用于表示物质方面的“气”逐渐被越来越多地用于人的行为,甚至是人的道德和精神品质方面。当然,这种关注自身的精神的发掘至完善是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的,其典型就体现在儒家和道家的身上。

“气”作为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思想的范畴,先后经历了由哲学到美学,文论的转换过程,并因为其对人类主体性的肯定和内在气韵的重要性,成为了文学所关注的对象“气”在成为美学和文论范畴的进程中,老子,管子,庄子,孟子,王充等理论家先后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各朝代名家也对“气”也进行了更新的阐释。

(1)关生命存在的要素层面的“气”的含义

①战国《黄帝内经》:“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这段话是说:人体因五藏所藏之气的运动流转而产生了情志,情志的常态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审美主体情志和顺,方可保持心境的和谐,由此进入澄净的境界之中以感悟宇宙自然的大道本原。《内经》将这种差异归结为人格气质的不同,人所禀受的气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类型的人格气质。

②春秋《论语・乡党第十》:“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封台如也”。这里的“也”也是作为主体生命存在要素的“气”,是和主体的生命存在与活动有关的,并不包括主体精神方面的道德和品质。

③春秋,老子《道德经》:“道、气、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美学最重要的范畴,这里的“气”作为生命的来源和象征,本身就具有无限灵动和自由生张的趋势。

(2)关于人的主体精神层的“气”的含义

随着主体意识的萌芽,人们开始关注个体。并将前期用于表示自然现象的,“气”用来表现人的道德和品质,概括人的精神层面的行为,并呈现出概念多样化的趋势。例如:

①春秋《左传》:“夫战,勇气也”,勇气作为人类精神的一种体现,同样贯穿于“气”中,并成为影响人心及之后战争胜败的关键。

②战国《孙子兵法・ 军争篇》 :“是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这个时期的人们开始关注个体,此处为“士气”。

③东汉时期,班固《汉书・卷三十一》 “籍长八尺二寸,力扛鼎,才气过人。吴中子弟皆惮籍”,不仅仅是对人的精神、道德、品质的概括,而是一种审美。气节、才气等名词,这里的“气”带有一种欣赏的情感因素。

(3)关于其他方面的“气”的含义

上述“气”的含义由宇宙间的物质生成层面发展到了而有关生命存在的要素的层面(如《黄帝内经》),再到接下来的人的主体精神与物质层面。因此说明人类已经开始关注于主体方面的“气”的用法了。那么,关于其他方面的“气”的含义又代表着什么呢?这里主要是指向审美意义的转变。

不论是作为主体生理方面的“气”,还是作为主体精神方面的“气”,都是对人的一种关注和审美。这段时期所表现出来的“气”范围广,含义多,人们开始学会用“气”的眼光去审美,接近于“百花齐放”的规模,正是从这一段时期开始奠定和发展了“气”的美学地位。

①战国时期的管子立足于个体的主体性特质,同时把视角放在主体与外物的交流之中,并且提出“精气说”:“精气者,气之精者也。气,道乃出,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以形象的语言把人的身体感知与自然外物结合起来,充满了无尽的审美空间,这一理论也直接影响到庄子的“守气说”。

②战国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即指思维所达到的一种精神境界,进一步强化了孔子的伦理观念,并从伦理学领域延伸到美学领域,是一种强大的主观精神力量,实现途径是由人的道德力量所完成的,并最终达到人性的完满统一。

③战国 《庄子・达生》:“守气说”,关尹曰:“是纯气之守也,非知巧果敢之列”,明确地提出了最早的气一元论,认为人之生是气之聚,万物都是由于“气”的变化而成的。

④战国末期《荀子・王制篇第九》:“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气”融合在草木万物之中,同时又具有了情感性的色彩,这也就极大地淡化了气的哲学性内涵,而是深化了审美体验的力度,也为“气”在美学领域的渗透铺平道路。

⑤西汉《礼记・ 乐记第十九》:“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是故志微唯杀之音作,而民思忧,惮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真正最早将“气”与艺术结合起来。为以后将“气”与艺术结合起来提供了典型,特别是对魏晋时期曹丕的以“气”论文的方式以及“文气”说的提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⑥东汉时期,王充《论衡・论死》:“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死而精气灭”元气自然论,指出了宇宙、自然、人、物质均由元气构成。王充明确地提出了人与“气”的关系,将人与“气”紧密地结合起来了而己。

由此可见,“气”的美学化经历了个体性不断增强的进程,伴随道德力量规约的减弱和个体化主体体验的增强对于“气”的生命体验逐渐成为审美领域的主要范畴。所以,接下来的时期出现了以曹丕“文以气为主”的理论,使得“气”真正与文学和美学联系起来。

(4) “气”真正与文学和美学联系起来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既是中国文学上的自觉时代,也是中国美学史上的自觉时代。其中对“气”的运用相当广泛。这时期的“气”分类更精微,更丰富。其中又以曹丕的“文气”说为代表,用“气”来评论文学,开了用“气”论文学的先例。曹丕的“文以气为主”正是中国文学和文论独立的标志,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气”论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也正是在这种“文气”说的影响下,创作者的主体性得以大大增强,其个性气质,情感体验,思想立场等都成为决定和影响文学作品与审美生发的关键因子。

①魏朝,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继承孟子的“养气说”,最先以“气”直接论文者,高度肯定文学和文人的价值,强调决定作家精神面貌的总根源“气”和作品的联系。此处的“气”为艺术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②魏晋南北朝,嵇康《明胆论》:“夫元气陶铄,众生禀焉”,天地万物的根源是元气,统一于元气。

③南朝,钟嵘《诗品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宇宙元气构成万物的生命,推动万物的变化,从而感发人的精神,产生了艺术,即自然地“气”和人体内的“气”的感应。

④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写气图貌”;《养气》:“清和其心,调畅其气,烦”而即舍,勿使壅滞,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意思同上,即“美”离不开“气”,“真”也离不开“气”。

⑤宋代,王十朋《蔡端明公文集序》:“文以气为主,非天下之刚者莫能之”。宋代以后“理”的地位显著提升,而“气”的地位下降,但尽管如此,文艺理论中还是特别突出了“气”这个范畴,申言“文以气为主”。

⑥南宋,朱熹《答黄道夫》:“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朱熹认为有理有气,然后有万物。理是产生万物的根本,气是生万物的凭藉;理是第一性的,气是第二性的。

⑦“气”发展到南宋时期有一个专门的美学范畴叫做:“气象”。如: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认为诗歌在所遵循的标准和方法中“气象”已是重要范畴,严羽将艺术作品的风格与气象这一标准结合起来,得出“气象”的特征是“浑厚”。

⑧元代,杨维桢《序》:“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这里将“气韵生动”看作是“传神”的同义词,但杨维桢没有从历史的发展来把握“气”的涵义,因此其理解缺乏一定的准确性。

⑨明清时期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十):“天人之蕴,一气而已。盖言心,言性,言,言理,俱必在气上说,若无气处则俱无也”,肯定气是惟一的实在,世界乃是气的世界,世界的统一在于气。以“天人合一”论作为美学思想的基石。

(5) “气”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

“气”发展到魏晋南北朝以及之后的时期的一个特色便是其在艺术领域的使用较为普遍,出现了很多用“气”来评论艺术的篇章。

①魏晋南北朝,谢赫《古画品录》:“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者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置悬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这里的六法之首是“气韵生动”,因此“气”成为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论的关键范畴。

②唐五代,荆浩《笔法记》:“度物象而取其真”,自唐代以后,出现了“气”的理论与意向理论合流的趋势。“真”即“气”,将“气”和“意象”统一起来。

③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 。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在此处的气韵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视为作为艺术创作的最高标准。

④董《广州画跋》卷三《书徐熙牡丹图》 :世有评画者曰:“妙于生意能不失真,如此矣,是能尽其技。”尝问如何是当处生意?曰:“殆谓自然。”其问自然,则曰:“不能异真者,斯得之矣。” “生意”,是真,是自然,“是一气运化”。由此看来,“自然”在中国古典绘画(尤其是山水画)美学中是一个极至重要而又复杂丰富的范畴。

三、近现代对“气”的沿用及其现美学价值

在中国美学理论的历史长河中有不计其数的美学家、艺术家们继相掀起以“气”来论美、审美的。他们充分讨论“气”这一理论范畴之于艺术创作的美学价值意义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气”的美学理论发展至今,不可或缺的是近现代的美学艺术家们的执着奉献。没有他们的努力贡献和研究,前人丰富的以“气”论美不可能发展的这么完善。

①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到:“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这就是继承前人的“气象说”,来自文人雅士的细腻情感和唐代精神。

②现代,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气”是指作家刚毅的气质和性格,“韵”指人的性情,如清远、旷达 。正如谢赫在《古画品录》里所追求的那样,“气韵说”是绘画所追求的最高标准,它的存在使得文艺创作富于生命力。

③现代美学大师叶郎在《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将气韵的“气”归入到“元气”之中,肯定了“元气”的作用,更是对前人王充的肯定和继承。“气”是本质,它作为艺术的本原,存在于审美客体之中,更是作品的灵魂和生命,充满整个宇宙。

四、美学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