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摘录式读书笔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摘录式读书笔记范文1
关键词: 自主阅读 批注性阅读 读书笔记 阅读反思 阅读层次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特别强调的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现实状况和必须解决的具体问题。《纲要》明确改革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和合作的学习方式,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作为有生命个体的主动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的核心内容是落实学生的自主阅读,而阅读本身是一个复杂动态的心理过程,“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
1.进行批注性阅读
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布置学生自读文本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既是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尊重,又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恰当选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种自读往往流于形式,由于学生惰性和从众心理的存在,学生或者一目十行走马观花,或者思考缺位人云亦云,结果是时间耗费精力投入却收效甚微。此情此景如果我们及时引入批注性阅读,对学生的自读行为进行一定的限定,提出较为明晰的指向性要求,学生的自主阅读就能够相对具有目标性,操作起来有章可循,学生的自主阅读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批注性阅读强调学生的独立阅读,要求学生对文本言语进行主动感知,对文本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断、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文字加以标记或评价。学生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自主评注,即学生拥有最大的阅读主动权,从自己的兴趣和关注点出发,在感悟、困惑和文本留白等处做出评注,在自我体验和品鉴中有效地训练提高自己的自主阅读能力。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常常会有“不期而遇”的精彩,如阅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就有学生在最后一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下评注:“这一句和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异曲同工,可见其实梅、菊品性一也。”这样的阅读批注就很有韵致亦有深度。这是中国传统而有效的阅读方法,最早可以追溯至孔子对“六经”的整理,以后中国文人阅读基本都是在评注的过程中进行的,一直到后世的李、叶、金三家读《水浒》,脂砚斋读《石头记》,读《史记》等,大多采用这种阅读方法。
2.做好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从阅读的持续性角度可以说是批注性阅读的延伸,是把批注性的阅读所得加以规模化系统化的集中表述。我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钱钟书有言:“心如椰子纳群书,金匮青箱总不如,提要勾玄留指爪,忘筌他日并无鱼。”就是把“留指爪”的批注性阅读延伸到“各携笔札,露钞雪纂、聊补三箧之无”这一做好读书笔记的阅读方法上。古人又讲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手到”就是要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可以有多种形式。根据使用纸张的形式分,有笔记本式、卡片式、剪报式和活页式等,不同的形式可以满足不同的自主学习需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阅读储备及阅读水平特别是阅读关注点恰当选择。根据阅读之后的加工程度,读书笔记又可分为摘录式笔记和评注式笔记。摘录式笔记一般加工比较少,内容基本来源于文本本身,在初始阶段可以鼓励学生从这一形式出发,积累自己兴趣和关注所指向的内容,摘录优美语句和哲理语段;评注式笔记进行了较多的自主加工,它是学生个性化自主阅读得以呈现的主要形式,可以记录学生的个人体验、感悟和见解等,比较独立和自由,是思维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另外,一般来说,对客观性的知识资料,主要是摘录;对需要深入研究的文本,则应指导学生进行较多的思考性评注。需要注意的是:要重视对笔记资料的分类,把相同的资料归在一起,并且要注明资料的来源和出处,有利于以后核对和查询,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种有效的积累方法,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特别是终身发展。
3.强化“阅读反思”
批注性阅读和读书笔记都是基础性的,在有了切实的阅读储备和实践之后,对阅读所得进行必要的把控和反思,是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最重要的步骤。“阅读反思”对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的提高具有方向性意义。子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可以看出“慎思”居于整个阅读过程的中心位置,是对阅读内容和阅读经验的梳理总结,对学生后续的阅读行为具有铺垫、蓄势和导向的作用。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从“阅读所得”出发,进行“阅读反思”,让学生在自我反思、调控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阅读偏差或者错误,不断改进学习行为,从而提高自主阅读的质量至关重要。读朱自清名作《背影》,有的学生在父亲艰难翻越铁道的情节旁边评注:“父亲的行为违反了交通规则,有事故隐患。”对这一段细腻动情充满温馨和感动的情节进行了肤浅而调侃的解读,面对这种或故意或无意的误读,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阅读反思,从情感角度深入理解作者的表达,体会作者笔下所流动的深情,从而完成对阅读行为阅读所得的匡正。这一过程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完成,可以由学生个体独立完成,也可以鼓励同学间交流与合作,借助他者发现自己的不足,在自我完善和丰富中提升自己。这种反思是内源性的,积极而主动,切实而有效。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哪一种,教师的方向性和定性性点拨引导都是必不可少的。
4.注意学习层次
摘录式读书笔记范文2
一、为什么要动手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大量的阅读,虽然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提高了阅读的兴趣,但如果不注意积累就会慢慢忘记。因为,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认识的事物逐渐在头脑中淡化,最终变得模糊、消失。因此用笔去记,才能真正将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有目的地进行摘录,摘录一些对自己有用的写作素材,以供在写作的时候使用,才能积沙成堆、集腋成裘,最终成为写作大家。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动手”的原因。那么,我们应该记录一些什么东西呢?一般说来,我们读的书多,但摘录的相对来说要少一些,精一些。比如名人名言、妙词佳句、古诗谚语、成语、歇后语等等,这些东西在我们今后的写作过程中都很有用。以上可以概括为“每日一记”。
“每日一记”是记小知识点的,还有一种是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也是阅读积累的好方法。读书笔记作为读书过程的一种延伸,一种总结,一种心灵的升华,是读者和作者心灵的共鸣产生的最佳途径。因此,读书笔记同样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写作水平,也是积累素材的好方法。
二、应该写些什么
首先是做摘记。即是根据对读物的理解和需要,把读物中的重要观点、典型事例、精彩句子或段落、名言妙语、谣谚典故和史实等,及时分类摘抄在笔记本或卡片上。这就是以上提到的“每日一记”。这种方法看似繁琐,其实效果却很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日一记”就是最好的见证。其次是写提要。即是把读物的内容、要点、基本情节归纳缩写。通过列提纲对所读书籍内容进行概括。这种方法就像学书法的临摹,自己不会看他人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是很妙的一招。再次是写心得。即是写出感想和收获、疑问和评价。通过所读的内容,把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认识、收获、感想、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心得式的表达,从而达到书本与心灵的结合,这就是最常用也是最能提高作文水平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方法可以使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可以有效地在多时间内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
三、素材从哪里来
1.从观察中获取材料。周围的人和事,景和物,操场上的喧闹,歌咏场上的热烈等都是中学生很好的观察对象。中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并积极动脑,抓住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描绘出美丽的形象来。
2.从生活中提取材料。中学生的学校生活丰富多彩,课外的家庭、社会中也有许多有意义、有情趣的故事。“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中学生要学会动脑、用心去发现美,描绘美,让更多的美丽画卷从自己的笔端流出。作文离不开现实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其中,家长的作用不可小觑。家长不可以做甩手掌柜,不可以为学校可以教导学生一切。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一起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并在现实生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做饭、学会洗衣服、学会骑自行车等,并从中得到乐趣,获取素材。这样,学生在学习某项技能的过程中积累了写作的素材,就可以写出真实的文章。
3.从活动中积累材料。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能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中学生不可只知道学习,而忘记了生活。学生要敢于和勇于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兴趣小组和活动,并努力把自己转变成具有多种素质的多面手。如学生可尝试着做一个小作家、一个小主持人、一个小发明家,一个小干部,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样,活动就会成为学生作文素材的得力助手。 比如,习作题目是:课外活动时,你和同学们都做过哪些有趣的游戏?请你选择一个最有趣的游戏写下来,注意写清游戏的过程及游戏带给你的快乐。这样,学生就能写出生动、真实的文章来。
摘录式读书笔记范文3
课外阅读对开拓学生的视野,获得丰富的知识,培养和提高读写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其认识水平就比较高,知识就比较丰富,视野就比较开阔,语言和智力就发展得比较快,理解和表达能力都比较强。而要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必须正确处理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的关系,努力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和质量。
一、正确处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关系
人们掌握语言是为了交流思想和参加社会生活。虽然学生都开设了语文课,但语言的发展并不完全依靠语文课堂教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真知和读写是来自于课外有益的阅读。实践表明,凡是作文好的学生,大都有课外阅读的爱好,因此,适当增加课内外、尤其是课外阅读量,对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大有裨益。
课外阅读不可缺少,并不是忽略课内阅读的重要性,而是为了摆正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课堂上,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再阅读其他的书以及报刊杂志等,才可以强化阅读的能力。课内课外阅读必须以课内讲读为主,课外阅读起辅助作用,课外要配合课内。如果课内讲读节选作品的一部分,课外则可以阅读全篇,课内阅读着重于学习读书方法,课外阅读则侧重于去运用。
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学习,可以加深和扩展课内学习,扩大知识领域;可以激起阅读兴趣,提高求知欲望,增进学生的德育教育。课内是精读,课外是博览,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就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
二、搞好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效果和质量
要使课外阅读真正发挥作用,还要我们教师做到有安排,有指导,有检查。
(1)、安排专门的课外阅读时间。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和阅览室,坚持每周抽出一节课作为专门的课外阅读时间。事实证明,就是这么一节课,不仅保证学生有时间读书,而且便于老师指导和检查,促使学生集中精力阅读,提高了阅读的效果。
(2)、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首先,课外阅读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爱好、水平都不一样,我们教师不可强求一律,如有的喜欢文学作品,有的爱好科技读物,而有的愿意看历史故事读传奇小说之类等等。所以老师有必要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其选择读物。其次,除了关注读物内容的喜看乐读外,在阅读方式上也努力多样化,搞得生动活泼:课外阅读可以是个人读,也可以组织读书小组,可到图书馆读,也可以学生自己找书带书互相交换阅读。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朗读文章的精彩片段,介绍文章梗概,讲述文章开头和结尾,观察文章插图,指导学生表演故事的生动情节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第三,提示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如:在语文课中学了自然段的知识,就让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文章的自然段,并按自然段读书;在语文课内学了中心句的知识,就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找中心句;课内学习了分段和概括段意,总结中心思想的知识,就让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去阅读等。这样有意识地提示学生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仅能使学生顺利地进行阅读,还巩固了课内所学知识方法,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第四,指导学生记好读书笔记。记读书笔记可以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帮助记忆;积累知识,开阔眼界;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所以,记读书笔记是提高阅读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方法和措施。
指导学生记读书笔记,首先指导学生懂得记什么,具体从以下方面着手:
①记语言方面的知识,如优美词句、精彩描写、生动对话、精辟议论以及好的开头和结尾、写作常识等。
②记历史、地理、科学方面的知识以及趣闻,开头视野,培养兴趣和习惯。
③记名人故事,格言语录以及英雄人物的事迹等。其次是指导学生怎样记,就是指导他们记各种各样有用的读书笔记:
①指导学生会使用特殊符号看书记笔记,养成随读随记的习惯。如对重点句子和优美词语,要及时标注在书上,加深记忆和理解。
②指导日常摘录笔记。如摘录优美词句、精彩句子等。摘录时做到忠实原文,注明出处。
③指导好记提纲式笔记,养成写心得和读后感的习惯。
三、加强学生阅读的个别指导,认真检查阅读效果
教师在指导阅读过程中,还应该注意每个学生出现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个别地指导,如有的学生阅读时只注意作品的故事情节,而不注意文学表达,这是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的学生只注意插图,不注意文章的内容;有的只想读,而不愿动手做笔记,有的读得快,有的读得慢等等。教师要随时给予具体指导,如果发现全班大多数学生出现某一种问题,就向全体学生做课外阅读专题指导。总之,教师要随时了解每个学生在课外读什么书,进度怎样,做到心中有数,指导有方。
摘录式读书笔记范文4
一、带着问题阅读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就拿《狐狸和乌鸦》这篇童话故事的教学来说吧,通常情况都是请孩子带着“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这样的问题来进入课文的阅读学习。而我是这样设计开头的,首先问小朋友们:“你们了解狐狸和乌鸦吗?”有个孩子讲了一个动听的故事,说乌鸦原来叫“五彩雀”,很漂亮,因为它很懒,不爱打扫房间。有一次,房子失火了,乌鸦美丽的羽毛被烧成了黑色,嗓子因着急喊得嘶哑了,才会变成今天这种样丑、叫声又难听的鸟儿。听了孩子们精彩的故事,真叫人吃惊。可见,在课前对孩子的阅读已做了充分的铺垫,让孩子学会自己找与本文相关的资料,而不是仅仅拘泥于教材。这样,孩子的阅读知识面拓宽了,眼界也高了。
读书的时候让孩子带着什么样问题去读,也是要反复推敲的。如在教学《英英学古诗》这篇看图文章时,我在上课前几分钟就让孩子观察课文插图,让他们自己提出疑问,如:①图上描述的人物是谁呀?②她们在说些什么呢?③她们的动作、表情怎么样?等等,让孩子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是有目的的去读。在学完古诗后,课后还推荐孩子们选读《唐诗三百首》,以拓宽知识面。
二、换位思考法
课外同步阅读既是教学的一种补充,也是向纵深阅读练习的一个过程。教师在选择课外读物给学生阅读时,应该根据所教文章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在移位中获得知识。如在教学《小鹰学飞》一课后,学生体会到了作者通过合理的想象,虚构出如此催人奋进的童话故事,让学生了解到小鹰多次展翅向上高飞、它的种种努力都是作者的想象,这些想象都是很合理的,符合小鹰的愿望和她当时的心理,但学生只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未必能够体会到“展开合理的想象”写话的重要性。这时,我就推荐《安徒生童话集》、《格林童话集》等给孩子们阅读。在学习《秋游》后,我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了一些写景的文章给孩子们阅读,之后结合我班组织孩子们到碧湾渠游玩的情景,让学生真正掌握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技巧。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拓展指导学生描写冬天的景物时,明显感觉到孩子们的写话、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圈画与摘录结合法
古人言: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圈圈画画,圈出本课生字;画出自己喜爱的词句;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注上自己心里有数的特殊符号。通过阅读,在课本上留下自己圈画过的痕迹。当然,阅读时也可以对优美的词句作适当的摘录,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如在阅读《秋天到》这首小诗时,我请孩子把小诗中的优美词句抄在专门的好词好句本上:“枝头结柿子,架上挂葡萄”等。这些优美的词句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为他们的写话垫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眼看心到”的默读法
古人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默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课标》规定从小学二年级起开始默读。默读时只需用眼睛看,不必用手指着字一个一个读,更不需读出声来;要做到边看边思考,而且要有比较快的速度。边看边思考,就是要把每句话、每段话的意思看懂,读完一段就想一想,这一段大意是什么,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把大意连起来,概括出全文的大致内容。如阅读《狼和小羊》这篇童话故事,篇幅较长,内容又是浅显易懂的,用默读的方式,有利于孩子们加快读书的速度。这样,他们获得的知识多了,写话水平也就自然提高了。
五、《读书笔记》笔记记录法
摘录式读书笔记范文5
二、目标与要求实施小学“读书、写字、诵读”活动是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科学体系,真正地让小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形成“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学习型学校”,逐步形成认真读书,善于写作,规范汉字的行文书写的文化氛围。
三、方法与措施:
1.纳入校本课程计划,强化阅读指导开发校本课程,每两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语文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着,吟咏古今诗文,强化国学教育,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严格控制作业量,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半小时自由阅读时间。教师不断地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路,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如:阅读指导课:这种课型主要是教给小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小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学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会做简单的读书笔记或读书卡片,学会上网查找资料;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能力、想象能力等;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
一、二年级写填空式读书笔记,
三、四年级写摘录式读书笔记,
五、六年级采用摘录好词佳句和感想相结合的形式。读物推荐课: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我们要上好读物推荐课,可以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片段、讲故事等各种形式向学生推荐读物,也可以同学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介绍自己喜爱的书籍。阅读欣赏课:这种课型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阅读材料,可以通过配乐朗诵、角色表演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能力。读书汇报课:这种课型是在学生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主要形式有:①读后叙述: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书籍的内容。②开展辩论赛:对读物中所提到的相关论点开展辩论,促进阅读效果的提高。③交流评论:交流自己阅读的方法,对书中的人物及写法进行评点。④表演展示:让学生把看过的内容,自编成小品、课本剧等形式,在汇报课上进行表演。
2、加强图书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学校要着力做好图书室装备工作,丰富师生的阅读资源。学生报刊读物种类多,数量足,不少于5种,班级各类报刊累计不少3份;每学期向师生提供不少于3本的必读书目。学校要有专用阅览室,力求面积足、采光好、布置美。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专、兼职图书管理员,各班级配有学生兼职图书联络员,建立健全图书借阅制度,有计划的开展借阅活动,保证学生每学期平均借阅3-5本书。开辟“跳蚤”书市,鼓励学生将家中的藏书变为“行走的书”,以书为媒介,广交书友。要利用校园空间,合理地设置阅读文化环境,让师生主动亲近阅读。定期推荐一些可读的优秀书目,以供教师和家长选择引导孩子读书。
3、倡导师生同读,实现师生共进。书籍记载
着人类成长的历程,把文明代代相传,绵延至今。无论是严谨雄辩的哲学思想,还是奥妙无穷的科学知识;无论是精美绝伦的唐诗宋词,还是神奇有趣的神话传说……无不以书的形式传承至今,书籍是人类历史的见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从促进师生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引领教师和学生,形成“与书为伴”、“与书为友”的良好读书风尚,实现‘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文明”目标。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教师,引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形成学习、思考、教学、提高的良性循环。在教师间开展读书笔记交流、读书知识竞赛、经典诗文诵读、读书故事讲述、读书成果展览等活动,激发教师读书热情。教师每人每年购置2本图书,订阅1份报刊(必是教育杂志)。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指导,每学期都要举办“语文课外阅读名着讲座”,每位语文教师每学期上一节课外阅读公开课,要有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跟踪检查记录。通过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同写一幅字的“三同”活动,达到师生共同成长。
4、开展多种活动,培养阅读兴趣有计划地举办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看报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组织“书香班级”、“班级阅读之星”、“诗词诵读大王”、“小书法家”评比,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升学生读书质量。
5、强化考核评比,促进共同发展。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我校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把学生的课外阅读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之中。各部门要狠抓计划落实工作,以检查促开展,以活动促提高,以评比促提升。尝试采用活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卡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
6、加强课内外结合,拓展阅读时空以阅读课为主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自觉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具体安排:
(一)前期准备
1、创设浓郁的校园阅读氛围。利用校园空间,合理设置阅读文化环境(如廊道文化、阅读墙、标语牌、宣传栏、校园花木文化、班级图书角等)
2、建立健全班图书管理体系,每班配有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借阅和收发工作,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图书和同学们交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3、配齐班级的报刊,建立健全报刊管理制度。
(二)常规性过程管理
1、每学年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引导学生学会选择读物,倡议家长与学生共读。
2、使用学校的图书室和阅览室,引导学生博览群书,积累知识。
3、定期开设“语文名着阅读讲座”或“名着欣赏讲座”。
4、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读书卡片展、阅读手抄报。
5、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读书沙龙活动、赛诗会、文学人物评论会。
6、定期组织“书香班级”、“班级阅读之星”、“诗词诵读大王”、“最佳读后感奖”、“最佳读书小报”等评比活动,激励学生自主读书。
五、活动阶段:
(一)宣传发动,制定计划。
1、每位学生制定个人的读书计划,使他们充分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
来读书。如:安排中午的时间,晚上完成家庭作业后的时间,周
六、周日的休息时间。每天读书不得少于半小时。
2、做好家长的宣传工作。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选择合适的读物,慢慢引导孩子扩大阅读范围。
(二)实施行动。
1、开辟三大阅读时空:
(1)充分利用《阅读与写字》这门新课程,在比较正规的时间段,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阅读指导方式,例如:开启词句百宝箱、美文美段赏析、读书故事会、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享受到读书的快乐。
(2)充分利用早读、午间、课前五分钟、放学十分钟等零散的阅读时间段,培养语文值日生,开设晨曦书简,带领学生欣赏优美词句段或古诗词,使阅读时时在、处处有,使学生天天采到果实,寻到宝藏,及至打开知识的大门。
(3)发动学生把好书带回家,和家长共读一本好书,开辟出家庭这块阅读的馨香乐园,使阅读成为家庭的一种习惯,使阅读更好地促进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2、开展交流活动。例如,学生选取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分享。老师和学生一起共读一本书,谈谈读书心得。
3、老师做好导读工作,引导学生阅读方法。提倡个性阅读,初步教给学生读书做记号,读书做笔记的简单读书方法。要求学生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摘录在“采蜜本“中,鼓励学生多写读后感日记。同时,定期进行读书笔记展评供大家欣赏。
4、运用教材进行拓展阅读,从教材扩展延伸。在用好教材以外,安排一些相关的读物。例如,学习课文《开天辟地》后,引导学生阅读神话故事。这样,既可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又将课外知识融入课堂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帮助。
5、利用板报和每天诵读《日有所诵》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通过做书签、古诗文诵读、绘制读书小报、讲故事比赛、读书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六、具体安排3月份:
1.充分利用语文课堂主阵地,广泛宣传读书活动的意义,让学生懂得“我的眼睛因好书而明亮,心灵因好书而澄清,品德因好书而高尚,灵魂因好书而纯洁。”
摘录式读书笔记范文6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讲故事激趣
小学生最喜欢内容紧张离奇、曲折有趣的童话、寓言、故事(民间故事、战斗事故、历史故事)、小说(科幻小说、历史小说)等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篇幅短小的作品。根据小学生年龄的认知特点,我采取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介绍读物激趣
介绍书中人物、大概内容或精彩片段,激发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愿望。
3.谈感受激趣
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感受,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我也要读一读的行为动机。
二、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抓精彩句段琅琅地读
学生课外阅读时,大多是靠默读来理解内容和中心。课外阅读中的精彩句段,我要求学生琅琅地读。通过眼、口、脑、耳,化无声的文字为琅琅有声的语言的阅读,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有
助于记忆精彩句段的内容,想象意境,感受作品中的意境美、人物美和文辞美。
2.抓意境想象读
为了引人入胜,作者都比较注意意境的描写。因此,阅读作品时我要求学生根据内容展开合理想象,使自己入境入性,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感受和鉴赏作品的意境美。
三、运用五步训练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1.读,即读书读报
读书时我要求学生多朗读精彩句段。学生读通、读懂,读出感情,就能使作品的好词佳句、优美意境积累于孩子心中。
2.说,复述读物内容
在学生读完书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复述,巩固消化读物内容。我们开展讲故事读书汇报会、新书介绍员等活动,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地讲述,有利于把读物中的自然美、人物美内化为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3.写,写读书笔记
在学生读完书后,要求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有两种:一是摘录,摘录好词句好(段);二是心得体会,着重写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感想体会。
4.评,评点、评价
引导学生对读物进行文学欣赏性品评,提高学生审美情操。我让学生同读一本书,读前提出要求,读后组织评点、评价,这样做的阅读效果非常好。
5.演,表演
有些童话、寓言等文艺性读物,我指导学生按人物角色表演,通过表演,培养其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对表演组织讨论、评价,使学生对人、事、物的认识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