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药物过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药物过敏

药物过敏范文1

老马一向喜欢吃动物内脏。半个月前,他出现了关节痛,医生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给他开了别嘌呤醇,让他每天3次,每次2片服用。可是服用1天后,老马的皮肤上就出现了皮疹,2~3日后全身出现紫红色斑,而且斑疹逐渐增多扩大,融合成棕红色的一大片,还出现松弛性大疱,可谓体无完肤。

此后,老马突发高热,体温高达40℃。将他送到医院抢救时已经来不及了……事后尸检证实,老马是因服用抗痛风药引起过敏,最终死于多器官衰竭。

生病了,就会用药,但有了这么多药物过敏引发不测的教训,相信大家在关心药物疗效的同时,也会担心自己是否会发生药物过敏。那么,一旦发生药物过敏,应该如何处理,有没有好的预防办法呢?

发生药物过敏怎么做

处理药物过敏,首先要认识它的一些表现。轻度药物过敏会出现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甚至死亡。如果服药后出现不适,首先应从它的说明书中查找蛛丝马迹。如果用药后出现的症状在说明书“不良反应”一栏已有明确注释,则发生该药物过敏反应的可能性较大。

另外,还可以根据用药后的时间关系进行推断。有的过敏症状在用药后的数秒或数分钟内就会发生,如胸闷、心跳加速、脸色苍白、脉弱、血压下降等,需立即抢救;有的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生,如发热、固定性红斑、水疱、恶心、呕吐或腹痛等;有的1~2周后发生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或水肿;有的甚至在停药后较长时间发生耳聋、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一旦发生过敏反应,要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尽快去医院及时诊治。如果过敏反应轻微,家中又备有抗过敏药物(如开瑞坦、扑尔敏、西替利嗪等),可按说明书指示的用法立即使用。如果患者出现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冰凉、血压下降等表现,应立即送医院。在去医院之前,要迅速设法让患者就地平躺,让头偏向一侧,解开衣扣,确保呼吸通畅,若能采取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如清除口鼻内分泌物、吸氧,则更利于缓解病情。

药物过敏预防5要点

(1)提高和增强对药物过敏反应的警觉和意识。当使用某种药物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皮疹,或突然发生胸闷、心慌、头晕、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请医生诊治,切莫错失治疗时机。这一点,有过敏体质或遗传特质的人尤其应该注意。

(2)若曾发性过某药物过敏,应将药名记录下来,每次就诊时都主动将其告知医生,以免再次误用。

(3)夏日在日光照射下工作时间较长者,应避免使用有光敏反应的药物和食物,如沙星类药物(如氟哌酸)、灰黄霉素、奎尼丁、补骨脂、苋菜等。

(4)某些药物,如青霉素,需做皮试或其他测试,以明确是否存在药物过敏。使用此类药物,切不可嫌麻烦,不经测试就直接使用。即使通过测试,可以使用,也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其特点和不良反应情况,使用中注意观察可疑反应。

(5)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再次使用过敏药物。患者已对某药过敏时,该致敏性可能持续很久,甚至伴随终生;若不慎再次用药,可使以往的症状重现甚至更严重,使用次数越多,可能反应越重。

药物过敏范文2

误区1:吃中药不会过敏

不少人认为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都是西药,因为西药都是化学合成的,而中药大多数都是“纯天然”的。事实上,临床引起过敏反应者确实以化学合成药物为多,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毒素与血清、镇静催眠药等。然而,有些中药也含有不同的化学成分,临床上有不少患者因使用鱼腥草、双黄连、柴胡、牛黄解毒片等药物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过敏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导致死亡。

误区2:用过的药不再过敏

有很多人喜欢使用以前用过的药物,认为以前用过没事就肯定不再过敏了,这种认识是不对的。殊不知,药物第一次进入机体后并不发生过敏反应,只有当这种药物再次进入人体时才会引发过敏,也就是说一般是两次以上用药才会发生过敏。摄入药物的次数越多,产生过敏的可能性就越大。例如:刚出生的婴儿注射青霉素时,通常不需要做过敏试验,因为在新生儿的体内还没有产生青霉素抗体。

误区3:用药后不久会发生过敏反应

不少人认为药物的过敏反应都会发生在用药的过程中或用药后不久,其实用药1~2天甚至更长时间发生过敏者很常见。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或巴比妥类药物等引起的过敏反应就会有一定的潜伏期。所以,一旦出现药疹,在20天内用过的药都是可疑对象。

误区4:用药量小不会过敏

药物副作用可通过减少剂量来缓解,但药物过敏反应与用量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有时极微小的用量也会引起强烈反应。例如:有些人在做青霉素皮肤试验时就会发生过敏性休克,而有些高敏体质的人甚至闻到青霉素的气味就会发生过敏性休克死亡。

误区5:吃药打针才会引起过敏

药物过敏范文3

第一:一般不发生于首次用药。机体处于敏感状态下,再次接触过敏源后可在几分钟到24小时内发病,个别情况可延迟到几天后发生。过敏反应发生后,停用药物,轻微的可较快消退,预后良好。重症者如救治不及时可导致死亡或导致后遗症。

第二:已致敏的患者对于该药的致病性可持续很久,甚至终身不退,再次用药可重现原来的症状或更严重,接触该药的次数越多,反应往往越严重。具有类似结构的药物常常发生交叉或完全交叉的过敏反应。某些疾病可使药物对机体的致敏性增加,但当重病、创伤或大手术后,某些原来药物的过敏反应也会减轻或消失。

第三:有些药物的过敏反应可用皮肤试验来测知,但也存在着皮试结果和临床实际反应不相符的情况。药物过敏反应不同于原有疾病的症状,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引起的哮喘,庆大霉素、链霉素导致的耳聋,青霉素、碘制剂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等。

(来源:文章屋网 )

药物过敏范文4

抗组胺药 抗组胺药能够拮抗组胺导致的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痉挛及分泌活动增强等表现,故对鼻痒、打喷嚏、流清涕具有良好疗效,对鼻塞无明显效果,适用于过敏性鼻炎发作初期。目前抗组胺药分为两代,第一代有苯海拉敏、扑尔敏、非那根、乘晕宁等;第二代有息斯敏、克敏能和西替利嗪等药物。相比之下,第二代药物的作用时间更为持久,疗效更佳,并且每日只需服药1次,简单方便,且无服药后嗜睡等副作用,成为当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线药物。不过,第一代抗组胺药由于价格低廉,人们比较熟悉,仍然被作为过敏性鼻炎的常规用药。服用时为减轻嗜睡副作用,建议睡前服用较好。

减充血剂 又称鼻缩血管剂,作用原理是结合鼻黏膜血管壁的肾上腺能受体,减轻鼻黏膜肿胀,从而有效缓解鼻塞症状。与抗组胺药联合应用发挥协同作用,可更好地缓解过敏性鼻炎发作期症状。一般来说,减充血剂仅可用于滴鼻,不可口服。近年已有用于治疗小儿鼻塞的口服滴剂。常用减充血剂有麻黄素滴鼻剂、鼻眼净,以及长效鼻喷雾剂如羟甲唑啉、赛洛唑啉等,患者可根据流涕多少和鼻塞程度等,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物和每日滴鼻次数。由于减充血剂在停药后会产生反跳,久用可能会产生依赖性,且不良反应较多,因而不主张作为过敏性鼻炎的常规用药,鼻塞症状一旦减轻应及时停药,不可久用。

抗胆碱药 传统的抗胆碱药有阿托品、东莨菪碱及后马托品等,对过敏性鼻炎无明显效果。目前临床用于过敏性鼻炎治疗的抗胆碱药为第四代药物――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喷鼻吸入后可显著减轻流清涕、打喷嚏等症状;若与糖皮质激素类气雾剂联合应用,还可缓解鼻塞,且作用迅速,疗效稳定可靠。用药方法为每次1揿(即按压1次喷射装置),每日数次,经鼻吸入。注意用量不可太大,喷鼻次数不可太频繁,以免引起鼻干涩和鼻出血等不良反应。

药物过敏范文5

【摘要】:头孢菌素类药物具有广谱、毒性小、过敏发生率比青霉素低等优点,故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广泛应用。但头孢菌素类药物同样可引起过敏反应。鉴于目前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大量使用,皮试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不规范的现象,给广大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头孢菌素;过敏反应;皮试。

头孢菌素类药物具有广谱、毒性小、过敏发生率比青霉素低等优点[1],故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广泛应用。但头孢菌素类药物同样可引起过敏反应[2]。鉴于目前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的大量使用,皮试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不规范的现象,给广大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

在一些医疗单位中,一直存在着对头孢菌素类药物应该进行或应该免除过敏皮试程序的争论[3]。在不同医疗机构有免做皮试的,有一律用拟用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做皮试,还有的是以青霉素皮试液用于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皮试。而我院考虑到价格及工作量等原因自2008年以前,采用头孢唑啉作为所有头孢菌类药物的皮试药物,在头孢唑啉皮试呈阴性的情况下,应用头孢唑啉以外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则出现比较多的过敏反应现象。从病人的安全用药出法,医院从2008年起一律改为用同一品种、同一生产厂家、同一批号的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新鲜配制的方法进行皮试,在皮试呈阴性的情况下给药后出现的过敏反应大大降低。在2007年我院出现一例头孢哌酮钠过敏反应致休克的案例:我院一名医务工作人员,鉴于自己以前常用头孢哌酮钠进行治疗而没有发生任何过敏反应,故在没有做皮试的情况下,进行头孢哌酮钠静脉滴注,在给药不到5分钟的时间内出过敏反应并导致休克,经积极抢救脱离危险。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母核是以四元的β-内酰胺环与六元的氢化噻嗪环合并合而成,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母核中“四元环骈六元环”的稠合体系受到的环张力比青素母核的环张力小,另外氢化噻嗪环中的双键与内酰胺中的氮原子未共用电子对形成共轭,而使内酰胺环对酸较稳定,故头孢菌素类药物比青霉素更加稳定。头孢菌素类药物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7-氨基头孢烷酸(7-ACA)的衍生物,从头孢菌素的结构出发,进行结构改造得到了大量的优良的头孢菌素类药物[4]。

头孢菌素类药物与青霉素相比,过敏反应发生率较低,且彼此一般不引起交叉过敏反应。青霉素中过敏原的主要抗原决定簇是青霉噻唑基,而头孢菌素类过敏反应没有共同的抗原簇,因β-内酰胺环开裂后不能形成稳定的头孢噻嗪基,而是生成以侧链为主的各异抗原簇,这表明各个头孢菌素之间,或头孢菌素和青霉素之间,只要侧链不同,就不可能发生交叉过敏反应[5]。

综上所述在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前必须进行皮试。进行头孢菌素类药物的皮试试验,其皮试液必须要以医生处方所开的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配制,并且使用同一品种、同一生产厂家、同一批号新鲜配制,不能用青霉素皮试液代替,也不能用某一种头孢菌素类药物配制成皮试液做所有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皮肤过敏试验。当更改药品批号,生厂厂家或超过三日没给药时必须重新做皮试。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过敏性休克类似青霉素休克反应,可参照青霉素休克同样处理。另外在静脉滴注时应特别注意:配制输液浓度不宜过高;静滴速度不宜过快;谨慎观察,随时做好应付过敏的抢救准备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征兆,应迅速处理。

参考文献

[1] .姜广林;;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金少鸿;头孢菌素过敏反应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84年03期

[3] 宋文广,许雅英.头孢菌素类过敏反应问题刍议[J]. 中国药事. 2001(03)

药物过敏范文6

患者,男46岁、主因发热、咽痛、腹泻1 d,于2005年5月20日6pm急诊入院。患者于当日从外籍到本地的旅途中,自感发热,体温不详,咽痛、腹泻2次为稀水样便,无里急后重感,神情、精神差,全身乏力,就诊于当地的红十字医院,拟诊“上感”“急性胃肠炎”,给予对症处理,在静脉滴注“注射用磷霉素钠”过程中,出现了心悸、气促、精神恍惚,速急拔除液体转入我科,在询问病史的过程中,患者烦躁不安,自述是“药物反应”随即面色苍白,颜面汗出,呼吸急促,表情淡漠,言语对答不利,立即平卧,畅通呼吸道,给予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查体,T:38.9°C, p:138次/min,R:24次/min,BP:60/40 mm Hg,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周身汗出,四肢厥冷,意识模糊,表情淡漠,呼之不应,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双肺呼吸音粗糙,心率:138次/min,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软,无肌紧张,肠鸣音活跃。初步诊断,“过敏性休克”给予补液、扩容、激素、“多巴胺”的应用。在2 h内液体量达2000 ml左右,血压仍不升。考虑与休克未纠正,酸性代谢产物增高引起的酸中毒有关,立即给予5%的碳酸氢钠200 ml,血压一直在80/40 mm Hg波动。请示内科主任急诊会诊,查体,神志不清呈浅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园、对光反射差、口唇发绀、双肺可闻及湿性音,心率140次/min,心音亢进,心律不齐:各瓣膜区无杂音,腹部无肌紧张,四肢湿冷,病理反射未引出。急查血系列,血电解,床边胸片,心电图、提示:血系列:白细胞12000×109/L、中性粒细胞75%,血钾4.0 mmol/L,胸片:提示肺纹理增粗,心电图:心率148次/min,为“窦性心动过速”,考虑患者为不排除有“心源性休克”的存在,指示:建立另一条静脉通道,给予“硝酸甘油”10 mg+5%葡萄糖50 ml静脉滴注,15~30 μg/min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滴数,同时给予“利多卡因”75~100 mg+5%葡萄糖20 ml静脉推注,继以150~200 mg5%葡萄糖200 ml,但1 h总量不超过300 mg,抗心律失常,补钾及能量合剂的应用,经过2 h救治,血压回升到120/80 mm Hg,神志转清,生命体征平稳,T:38℃, p:100次/min,R:18次/min,BP:120/80 mm Hg,再次询问病史,患者既往有甲亢病史5~6年,在家曾服用抗甲亢的药物治疗,为明确诊断转入内科进一步治疗。经实验室检查,甲功系列,T3、T 4、FT3、FT4均升高。此次发病在“上感”的诱因下出现了上述一系列症状,根据病史,结合患者的症状及体征“甲亢危象”诊断成立。1、患者有甲亢病史多年,2、体温增高达39℃,3、有腹泻、恶心无呕吐,4、有心动过速,140次/min,5、有心悸气促,双肺部音,6、甲功系列检查异常,7、休克。甲亢危象诊断明确。经过住院给予药物硫脲药物,抑制甲状腺内碘有机化,减少甲状腺素合成等药物的对症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2 讨论

2.1 甲亢危象在临床上不多见,常与感染、精神创伤、劳累、突然停药、药物反应及其他因素有。一般表现为高热(39°C以上),心率快(>160次/min),常有房颤或房扑,神志焦虑,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大量失水以至虚脱,休克,继而嗜睡或谵妄,终致昏迷。在用药的过程中使病情突然加剧,若不能及时给予准确的抢救,随时有危及患者的生命的状态。在临床上遇到对不典型病例及病情复杂要全面综合的去分析病情,做到急、稳、准。

2.2 ①有明确的用药史;②约30 min内出现心悸、胸闷、急促,全身不适;③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周身汗出,呼吸困难、四肢厥冷;④BP下降脉搏增快;⑤神志不清至昏迷,过敏性休克不能排除。在实施抢救休克的过程中,经吸氧、补液、扩容、纠酸、激素、血管活性药物等抗过敏综合治疗,在效果不佳的情况下,要结合病情及时进行实验检查及相关检查,为临床用药提供第一手资料。

上一篇功率表

下一篇歌颂祖国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