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科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科学

生物科学范文1

生物学科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验探究结合紧密的学科,探究性实验与理论基础是指一样重要。探究性实验是生物理论基础知识得以存在的基础与支撑,也是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生物学理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以及学生对于探究性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过分注重学生对于生物理论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对学生生物科学思维以及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从生物教学教材中选取适当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实践,通过探究性实验活动来获得知识。另外探究性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另外课堂教学过程要贯彻制度化、模式化的教学策略,教师能够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情景策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帮助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2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加入了项目管理理念、问题式、探究式以及发现式的教学策略,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是严格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进行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将要讲授的生物基础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实践相联系,设置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情景,将学生带入到生物科学的环境之中。教师在设置教学情景的时候一定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实际接受能力为依据,突出表现生物学科的特点,综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新课程改革与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之间都存在有较大的不同,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另外新课程改革下的生物教学与学生的实际实践活动之间联系紧密。

3转变原有的高中生物教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核心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综合、协调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模式转变强有力的保障。过去陈旧、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的中心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很少注意到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全面综合发展,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以及个性发展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学校以及教师都要及时的转变教学观念,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综合发展、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4结语

生物科学范文2

传统的植物学实验教学模式,大多依靠教师语言、图片描述和示范指导学生。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通过让学生看视频,学习基本的显微镜操作、徒手切片和临时装片制备等技术。视频重点突出实验规范操作和关键步骤,让学生清楚观摩,可以重复播放演示。植物学实验的形态学部分主要任务是用生物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显微结构及其形成规律。由于多媒体教学课堂容量大,展示内容直观、丰富,因此利用多媒体实验教学,制作实验课件,可大大提高实验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了自己做的鸭跖草保卫细胞内的叶绿体后,播放黑藻的叶绿体视频,通过观看叶绿体环流加深对细胞动态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设计

由于传统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实验内容单一且验证性实验较多,学生的基本技能得不到提高。通过安排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植物分类部分的实验课程中,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校园植物资源调查。从而使学生认识了华南地区的特色植物,如夹竹桃、凤凰木、野牡丹等。通过比较教学,学生学会了如何区分荔枝和龙眼,学习兴趣高涨。

三、数码互动显微镜的应用

数码互动显微镜教室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网络化教学设施。显微镜下的图像通过百万像素高清晰度的数字摄像机采集到微机中进行图像处理,并通过网络互动教学软件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教学活动。在植物学实验教学中,形态结构部分内容多为微观结构,单纯依靠老师对显微镜下图片的描述,学生难以快速找到相应的结构,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数码互动显微镜能够将显微结构以真实、放大的图像展现出来,既便于教师示范讲解,也便于学生观察、学习和掌握,是优化植物学实验教学的理想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植物根的初生结构观察过程中,学生通常难以找到凯氏带或凯氏点。通过数码互动显微镜,教师可以通过电脑屏幕上放大的图片,指导学生寻找内皮层和凯氏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此外,通过数码互动显微镜,学生可以将观察的照片存盘,作为学习和复习的资料。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以往教学中,学生实验课成绩主要由实验报告所反映,导致学生过度重视实验报告,反而忽视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和观察,因此不能较好地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实验是一项复杂的表现性活动,教师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实验操作,将操作过程作为考核的一项内容。此外,可以通过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配制试剂、完成实验并撰写小论文,从多个角度培养了学生的学术能力。

五、规范操作

在生物学研究中,实验的成败直接受到学生操作的影响,因此动手能力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学生从开始进入实验室就要养成良好的、规范的实验操作手法。例如,显微镜操作中,要求学生从低倍镜到高倍镜逐步更换,且在物镜转换时,手握物镜转换器,而不能直接用手扳物镜,这样会导致物镜脱落。

六、良好的科研习惯

良好的科研习惯可使学生获益终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和科研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植物学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如何摆放各物品、实验后如何收拾台面等。例如,试剂瓶等应尽量摆放在桌子里面,防止不小心碰倒打碎。剪刀、镊子等工具用完应放回盒子,防止扎伤等。

七、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想象

大学的首要职能是培养各专门人才。在大学教育中,最主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五种能力的培养,即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其中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大学教育中的精髓。因此,大学教育中,教师并不仅仅是将所学的理论和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更应该侧重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特别是如何自学。因此,教师的引导式教学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适当地提问和提出假设,在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适当的引导,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正确思考和学习的方法。在植物学实验课程“植物的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先安排学生观察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之后让学生思考这一问题: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有何不同?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思考,会总结出二者的主要差别,如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有形成层,可以无限生长,因此是无限维管束,而单子叶植物茎是有限维管束,等等。学生回答完后,再安排学生联想生活中见到的植物,哪些是单子叶植物,哪些是双子叶植物,哪些植物茎粗,哪些植物的茎细,有何规律?这时学生就会发现,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由于是无限维管束,可以进行加粗生长,因此大多双子叶植物茎比单子叶植物的茎粗。通过这样的内容设计和课堂安排,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良好。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对有限维管束、无限维管束这一理论知识的认识更深入一层,而且由于教学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调动起来,对枯燥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生物科学范文3

关键词:科学探究;科学素养;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8-0065

生物新课标(修订稿)明确指出:“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涉及: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内容标准,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在日常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就成为教学中的重要任务。现就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做一浅要探讨:

一、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明确科学探究目标

这是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前提。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新课标、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与任务,了解学生,从学生及教材实际出发,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是提高科学探究有效性的前提。

教师根据教学的目标、任务,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引导设计出具有科学性、可探索性和趣味性的问题,该问题最好达到能力较强的学生较快解决,能力较差的学生经过提示、讨论、诱导也能达到解决的程度,即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探究的问题应以一个主题为宜(并不排斥一个主题的分层次展开),否则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将会出现探究头绪繁多,无法有效控制;没有核心问题,针对性不强;学生所学知识缺乏条理性、系统性等而使教学活动无法有序地进行的后果。如在《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中,学生提出了“种子萌发需要水分”;“种子萌发需要空气”;“种子萌发需要土壤”;“种子萌发需要阳光”;“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需要阳光”等六个问题,但这六个问题都是围绕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而进行的,可以参考教材,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探究。虽然探究的问题较多,但这些问题都属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主题,学生可以任选其一进行探究,也可以根据教材的提示设计多组实验进行探究,提高探究效果。

二、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这是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核心。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以激发挥学生积极探究的欲望为原则,不能向学生灌输知识以及代替学生思考、探索。如在《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在带领学生采集鼠妇的时候,提示学生仔细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以及鼠妇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依据《生物课程标准》(修订稿)的要求和教材的知识内容确定并提出探究的目标,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积极地进行探索实验、思考,逐步做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过程,实现知识的飞跃和迁移,从本质上完成知识的创造过程,使学生在质疑、释惑中感受到探究的乐趣和知识的魅力。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如何设计对照实验,以便排除假设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

引导学生探究,而不是教师代替探究,这是探究教学的核心,其任务在于通过学生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对某一知识不断深化、拓展,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目的。如在探究《采集和测量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提示,先自己设计探究方案,根据各小组的探究方案先进行交流,让学生谈谈具体的实施方法,其他小组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使探究方案能够得以实施。在各小组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关注各小组的探究活动的进展情况,以便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在关注每一个学生,达到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究和完善自己探究计划的目的,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如在探究《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活动中,缺少载玻片,学生就用玻璃代替,但由于玻璃较厚,在显微镜下检测时不容易看到所划的小格子,难以准确地检测出尘埃粒子数,这时学生就把凡士林涂抹在有透明胶带的一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按照教师的引导、设计探究方案,进行探究活动,填写探究报告,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并得出初步结论,这是探究活动的根本目的所在。

三、反馈迁移,拓展应用

这是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关键。教学反馈不仅能判断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更是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层次,是检验学生是否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并将知识升华为能力,尤其是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有效性的尺码。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出新的探究实验方案,或将生物知识和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小问题乃至大问题。另外,要鼓励学生将所思所得写成科技论文,巩固探索成绩,增强探究的意识和兴趣。

例如:在进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由于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还很低,加上现在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因此,笔者又组织学生一起制定探究计划,然后根据探究计划,及时关注每一个小组的实施情况。

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提示,指导学生设计对照实验,要求对照实验要保证种子萌发。提示学生根据家长每年种地前都要做发芽试验,发芽时给种子提供什么样的条件,我们就可以据此设计对照实验。设计对照实验要满足充足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为了保证验证种子萌发时需要空气的一组对照实验,选择实验容器时,应尽量选择较深些的容器,以保证能把容器中的空气排出来。然后逐一根据不同的假设,制定探究计划。如:探究种子萌发需要水分时,学生很容易就提出在容器中放入干燥的种子就可以了。探究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时,有的学生提出将实验装置放入冰箱中,但有的学生认为这样不容易观察,同时需要学生带回家,不易保证实验的实施。当时正置寒冬季节,有的学生提出把实验装置放入两层玻璃窗之间,这样既能满足实验条件,又便于全组同学观察。验证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这一假设时,学生根据上节课录象的情景,很快想到用“水浸法”排出空气,即把种子全部浸没在水中,使种子与空气隔绝。同样,在验证“种子萌发需要土壤、营养、阳光”等假设时,学生很快也都能设计出可行的计划。

其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根据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选择假设,写出实验计划,并发挥个小组的聪明才智,完善该实验计划。下课后,组织学生收集饮料瓶、罐头瓶、矿泉水瓶等生活废弃物,做为实验用的容器,同时教育学生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来做实验。要求各小组按实验计划,完成各对照组的实验装置,然后每天观察,作好记录,同时鼓励学生多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小组内的同学要多交流等。

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许多学生不会观察,在解释现象、分析结论时逻辑不严密,这时教师要经常关心各组的探究情况,并经常引导学生进行逻辑分析,强调因果关系。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后,获得了探究的第一手材料,这样在小组汇报交流时,才有可汇报的内容,学生才会有积极性。在汇报时,学生通过各小组的汇报结果,学生才会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再激励学生反复实验,进一步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产生的疑惑。

经过教师对各组探究活动的关注和引导,消除了学生的为难情绪,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活动中能不断激发学生提出新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待学生独立完成了一个全程性探究活动后,学生在以后的探究活动中就会增强自信心,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

生物科学范文4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生物科学素养;途径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生物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理念,对于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促进学生全方面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高中生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都是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已经很难适应时展的教育理念需要,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途径已经成为生物教学中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要努力探索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途径,不断提高高中生的生物素养。

一、倡导探究性学习,建立科学思维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能够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些与学科相关的研究性问题,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和促进,使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构建生物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也是高中生物新课标中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有效的结合,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再由教师积极引导和促进学生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倡导研究性学习,建立学生的科学性思维,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学习,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中获得新的生物知识,促进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等全方面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重视生物科学史,领悟科学精神

生物科学史是由很多生物学家在历史中不畏艰辛、勇于探索出来的智慧结晶,是一部科学的探究史。它需要学生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主动的去学习其中丰富的教育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态度、科学精神。例如,达尔文冒着生命危险历经5年环球航行进行探索,写出了《物种起源》,从而推动了生物进化的发展,在生物史上奠定了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生物科学史的内容,重视生物科学史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精神,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科学家们拿着为了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以及科学家身上的那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思维,对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生物实验的技能

高中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接触到生物体本身,可以直接的对生物现象进行研究,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还可以通过生物实验对已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从而有效的提高高中生的生物素养。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生物实验资源,积极开设生物实验课,并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让学生自主的动手完成实验的内容;同时还应设计更多的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经过思考和分析,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从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水平。

四、加强其他学科的渗透,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高中生物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生物学科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包括物理、数学、化学等方面。因此,在生物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其他学科的渗透,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在把握生物学知识重点的同时,善于发挥其他学科的优势,利用学生学过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决还未学习的生物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五、渗透“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科学意识“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理念强调的是科学技术与实际社会之间的联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理念,可以将抽象的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使抽象具体化和简单化,运用生物概念和生物原理等知识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意识。只有将科学技术和实际社会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另外,生物学是21世纪发展最为迅猛的学科,特别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已经成为科学领域中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应注重给学生多教授一些生物发展的实际案例,不仅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更有着深远的意义,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小结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自主学习能力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等全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剑华.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升方法[J].知音励志,2017(02).

[2]戴英操.生物教学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研究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35).

生物科学范文5

第一,将新课程的理念传递给学生和家长,使他们先转变观念,为进一步实现学生行为方式的转变打好思想基础。

新课标实施的接受者是学生,教师是主导,学生始终是主体。如果我们的学生头脑中没有对新课程中生物课学习新要求的具体认识,而始终抱有“生物课嘛,平时听一听,考前背一背就够了”的陈旧观念,那么任凭我们的生物教师怎么努力,新课程的实施恐怕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在高一第一节生物课上,先不要着急讲授新课,而是主要给学生介绍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具体要求,给学生先“洗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物学科的学习意义,了解生物学科的学习对提高和完善个人素养的重要作用,从而给生物课恢复应有的地位,正确对待这门学科。只有学生了解了高中生物新课程,接受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了新课程实施中的具体要求,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积极适应新课程。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生物教育工作者,我们改变不了社会这个环境,但可以通过和家长的交流,使家长对生物新课程的实施有所了解,改变他们对生物学科的认识,从而提高对孩子生物课学习的要求。所以在高一的第一次家长会上,生物教师也应登台亮相,将新课程的理念传递给家长,提高家长们对生物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并向家长介绍一些能使孩子生物科学习的轻松有趣的方法,请家长配合教师对子女的该课程的学习加以引导和监督。

第二,改变传统的生物教学观念,树立现代生物教学新理念。

传统的教学方法其实存在着很多弊端。比如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靠学生的机械记忆来记住所学知识,然后通过闭卷考试的形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方面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却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对学习生活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较重。

现代生物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中学生物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涵实际上是注重对学生生物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协调融洽,开发潜能,发挥特长。正如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新课程所倡导的生物教学方式那样,在这个教学方式中教师不是单向的将现成的生物知识、生物原理与生物规律的结论传输给学生,而是在教给学生生物知识的同时,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更注意强调过程性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则成为这些学习方法得以实现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使课堂教学应当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变为能力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这些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就表现在课堂中师生的互动,表现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能力、思维能力运用能力等能力的有意识培养。

第三,注重建立对学生生物学科的科学评价。

生物科学范文6

关键词:科学素养;生物学思想;科学探究能力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生物科学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研究成果更加迅速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物科学也向着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方向发展。随着与物理学、化学、数学以及其他各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和融合,生物科学已经日益呈现出主导学科的地位。同时,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生物科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它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新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要领域之一。

一、生物科学素养是什么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 

二、怎样树立生物科学素养

(一)生物学思想的树立 

生物学思想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前提,高中生物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生物学思想,树立起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虽然初中已经接触到生物这一门学科,但是初中生物不参与中考,很多学生并没有引起重视,所以高中阶段就需要重新树立生物学思想。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并多次强化记忆,运用PPT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更直观的看到,加深记忆。比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与合作》一节,出现的很多生疏的名词,学生不易于记忆。如果用PPT进行教学,学生易于理解并记忆。

(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

科学探究能力对于学好生物这门学科是必须的一种能力。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八个要素。为了培训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就必须在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只有在不断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课,细致观察实验结果、记录实验数据,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生物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样不断的锻炼,学生才能真正具有科学探究能力。 

(三)情境的创设,积极引导学生 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以往的讲授模式,要多引导学生参加教学,教学的目的是学生的知识的获得,而不是教师的教授。可以通过以下这些方面,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一,多给出图形或者数据资料,代替以往的直接给出结论,这样就要求学生必须开动思维,参与其中才能获得知识。其二,从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可进行探究的问题。其三,多给学生讲一些生物科技的新进展或者成就,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四)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的交流

真正获得科学探究能力,不仅需要学生独立的观察、思考、提问、并作出假设,进而进行探究活动,同样需要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整理、汇报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独立完成探究性学习报告的撰写的培养,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同时,根据各个学校的条件,可以有计划的安排一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实验活动,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教学。

三、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 

实验能力是加强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主要手段。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培养学生科学思想、方法、态度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实验主要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收集和处理信息、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积累实验设计预测、质疑、反思、推理、归纳和演绎等科学方法应用的体验,要求学生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定量表述实验结果等。通过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和逆向思维的能力。但是,在实验中要注意安全教育,即安全使用实验器具(如解剖器具、玻璃器皿、酒精灯等)和实验药品(酒精、酸、碱等),这也是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教师应强化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在平常的教学中,及时给学生灌输生物学思想,同时加强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锻炼,增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使学生更适应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文理导航.2011(11).

[2]周宁.浅谈高中生物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理化生教学.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