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原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过零丁洋原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过零丁洋原文范文1

1、人生自古谁无死出自作者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2、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来源:文章屋网 )

过零丁洋原文范文2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比较法 运用

什么是比较法?新课程教学论这样说:“教师提供相应的目标和比较对象,让学生自己去比较,通过比较使学生自己明确不同课文思想内容与写作方法等的区别。”[1]所以在此所讲的比较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已拥有的学习资料为基础,筛选与原资料有关的其他资料读物,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比较、区别,从而拓展阅览面、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下面,我针对如何在教学上运用好“比较法”去谈谈个人的见解。

一、“比较法”教学的事前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科用来作为比较的资料篇幅一般都较大,如果事前不准备充分,课堂上要用时就会显得手忙脚乱,且临时手抄又浪费时间,使课堂教学目标不能按时实现,所以事前准备是搞好“比较法”教学的关键,而怎样做好准备工作又与各校的教学条件是分不开的。

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具做准备,是最好的办法。比如,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可以用电脑下载相关的音频视频,以备比较朗读或欣赏意境时用;在进行各种文段的教学时,可以链接或下载你需要的资料以备用,届时将原来的资料显示在屏幕上让学生进行比较;或其他需要学生抄录的东西,都可以在电脑中储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具备多媒体的教学条件,所以,在进行准备时,可以用手工油印的文稿,而内容较少的资料,可以事先抄在小黑板上,或者用毛笔抄在白纸上(字号大小视学生视力状况而定,成本不大,还可反复使用);当然,如果用来比较的内容较少,那就不用专门的工具准备,只需要以教师平时的知识积累做准备即可。有了这样的准备,上起课来需要学生进行比较时,就能“有备无患”了。

二、“比较法”教学的范围和内容

比较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可根据不同地区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去安排。

(一)在字词教学上,如学习“辍”、“馨”、“湍”、“慑”这类字时,为了预防学生因字形相近而写错别字,可分别用“辍―缀―啜―掇”,“馨―磬―罄―謦”,“湍―惴―揣―喘―踹”,“慑―葺―揖―辑”等字来进行比较,通过这样一比较,学生写错字的概率会大为减少。

(二)在诗歌的教学中,理解它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是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但有时单纯一首诗歌,学习起来未免显得单调和抽象。这时,“比较法”教学可就能帮上大忙。如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我们可把它与夏完淳的《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和革命先辈的《梅岭三章》之〈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来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既可使学生感受到作者所抒发的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又可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其知识贮备。

(三)在进行文段教育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原文的理解,用比较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教学《岳阳楼记》一文时,抽取原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与《醉翁亭记》的选段“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来进行比较,并设计如下习题进行训练“1.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相同的特点:①都抓住_________特征和_________来写。②都能把_________和_________结合起来,而且各节都是先_________后_________。2.两段文字在写法上的不同特点主要有两个:①_________不同,《岳》文段写景_________,《醉》文段写景概括简练。②同是写情_________不同。《岳》段写的是_________的思想感情,《醉》文段写的是作者_________的心情。3.《岳》文中与《醉》文‘野芳发而幽香’和‘乐亦无穷也’两句意思基本相同的语句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4.下列各句相同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不同的修辞手法依次是_________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①日星隐曜,山岳潜形;②沙鸥翔集,锦鳞游泳;③浮光跃金,静影沉璧;④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2]这样一比较学习,既可以达到巩固对原文知识的掌握,又可达成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对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四)在作文教学中,使用比较法同样能取得好效果。如我在辅导学生写作“以‘信任’为话题”的作文时,在完成了必要的铺垫后,我找出几篇同类作文的开头进行比较:(1)信任,是一股吹散你烦闷之气的春风,是一股滋润你情感干旱之地的甘露,是你在孤单无助时一声带着暖意的问候[3]。(2)你被别人误解过吗?你误解过别人吗?你能说出不被信任的感觉吗?(3)我曾因不良行为而被同学疏远,并由它而导致心理的自卑和封闭,但上星期班主任把班会费交由我管理时那番充满信任的谈话,使我拨去了心头的阴霾,让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学生把自己的写作思路与之进行比较,很快就安排好了自己的习作开头。有了好的开头,就成功了一半。

三、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比较法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人提出疑问:在教学中,教师过多地列举资料让学生进行比较,是否会让学生迁就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果真如此,教师就违背了教学的规律。所以“比较法”不能作舍本求末的比较,而应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领悟能力做力所能及的拓展训练。“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在语文教学中,离开教师高质量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4]所以,在学习训练中对学生进行点拨,避免学生做没有方向地主动,既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另外,在进行“比较法”教学时,教师应熟谙和遵循遗忘规律中的前摄抑制及倒摄抑制的原理。“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倒摄抑制。”[5]所以,在进行比较时不能只强调对原有材料对象的注意而减少对比较对象的注意,从而导致徒劳无功的比较;也不能过分强调对比较对象的分析而干扰了对原有材料的识记,从而导致喧宾夺主的结果。

四、“比较法”教学的效果

我曾经对所教班级做过专项调查,比如在教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未做比较,虽也有所强调,但要求学生说出豪放派和婉约派的风格区别时,只有5%的学生能做针对性的回答,而当把它和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作了比较后,这个比例提高到90%。另据问卷调查反映,100%的学生都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比较法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有一定的针对性,而比较法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运用得当,将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挖掘学生的思想深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科成绩。

参考文献:

[1]周立群,庞车养.与新课程同行:语文新课程教学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169.

[2]符大舜.语文阅读感悟和积累运用[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200.

[3]李肇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复习指导・语文.[M].珠海:球海出版社,2010.12:110.

过零丁洋原文范文3

一、从古诗词关键词语的角度赏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诗歌,尤其是古代诗歌,非常强调炼字,尤其是古诗名家,总是力求字字珠玑,给人耳目一新而又意蕴丰厚的感觉。在赏析这些诗歌时,要注意赏析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从而带动全诗的全面理解。

例如,杜甫的《登岳阳楼》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坼”是裂开的意思,“浮”为飘浮之意。这句话的意思是湖泊东南大地分裂成东南两块,日月星辰宛如在湖水上日夜飘浮。此二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浩渺无垠的洞庭湖的水势。这首诗写出了湖山之胜、登楼的喜悦,也写出了诗人的孤身漂泊之感和家国多难的悲哀境界沉雄悲壮。

二、从古诗词表现的画面角度赏析

古诗有相当一部分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这些诗歌的某些诗句的文字描绘出特定的画面,凸显出鲜明的图画美。近几年,各地中考也非常关注这些诗歌的赏析考查,一般题型是描述这些诗句所表现的图画。在赏析这些特点的诗歌时,要注意研究诗句这种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赏析。

例如,2009年镇江市中考试卷,第7题就属于这方面的考查。试题的内容如下:阅读杜牧的《江南春》,完成7―8题。第7题的要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诗的前两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杜牧的《江南春》原文是这样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我们要教会学生抓住诗歌中的描写景物的字词,理解字词的内涵,并于此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具体拓展相关的景物,还原诗歌所描述的具体画面。

具体到这个题目,诗的前两句中涉及景物的字词有很多,我们要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千里”极言江南土地平旷,辽阔千里。“莺啼”,黄莺的鸣叫,莺是江南的一种鸟,通常指黄莺。学生可以进一步打开思路,什么样的黄莺,怎样鸣叫,这就需要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填补诗句留下的空白。怎样的黄莺呢?可以说美丽的黄莺。怎样鸣叫呢?综合诗歌的整个内容,写的是江南美丽动人的春景,可说欢快地鸣叫。说得更生动形象一点,可说成快乐地歌唱,这样采用了拟人手法,语言表现力更强。“绿映红”是什么呢?绿的是树或叶,红的是花,可想象成丛丛绿树,朵朵红花,掩映成趣。“水村”指临水的村庄,“山郭”是倚山的城郭。“酒旗”指酒店迎客的彩旗,“风”是刮风。只要将上述内容综合起来,就可以这样来描述诗的前两句表现的画面:“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客的酒旗在风中招展。”这样采取先分后合,展开联想想象,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对应的画面就容易多了。

三、从蕴含哲理角度赏析

我国是诗的国度,唐宋诗歌是我国诗歌发展史的辉煌阶段,这两个历史阶段的诗歌非常重视趣与理在诗歌中的体现,这方面名家辈出。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不少诗句不仅意蕴深厚,而且饱含哲理。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内存自己,天涯若比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杜牧的《赤壁》中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万木春”;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