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小神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钢琴小神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钢琴小神童

钢琴小神童范文1

一、其人其作

老志诚1910年出生于广东顺德。他从小熟读古诗词,热爱民族音乐,常听民间艺人的演奏(唱),学胡、琵琶、扬琴等民族乐器。后与刘天华、蒋风之深交,进一步提高民族音乐文化的修养。老志诚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与其受教育的环境不无相关,其祖父老廉公精于书画,其父老炎若则为我国早期的摄影师、机械师②。同时以极大的热情学习西方不同时代、不同作曲家的钢琴作品,为借鉴西方作曲技法打下基础。深厚的中外文化修养是之后探索创作民族钢琴曲的基石。1925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艺术科。20年代末,立志于钢琴音乐创作,是中国现代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钢琴作曲家之一。老志诚成长于“五四”时期,传奇性的天份加上刻苦的进取精神,使他青少年时便成名于外,被誉为“钢琴作曲双绝的自学才人”③。1932年任教于北京师范学校艺术科及京华美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兼教授。同年创作钢琴曲《牧童之乐》和《秋兴》。1934年,《牧童之乐》在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中获二等奖。他曾为刘天华、聂耳等人的小提琴独奏配钢琴伴奏,并与之切磋琴艺,这种音乐交流进一步提高他的民族音乐素养。

《牧童之乐》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一首成熟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曲,用西方乐器开拓了“中国意境”。作品基于他在香山度假时,对牧童放牧和秋日田园风情的感受而写。在没有学过作曲的情况下,凭潜意识中对民间音乐和西方钢琴作品的演奏,在琴上试音响,让内心听觉的形象导向旋律、和声、节奏、织体,创造出一种中国北方风格的钢琴音响。他用即兴演奏的方式,在结构上将西方常用的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按中国音乐散性思维的衍展手法进行重构。乐曲分为音乐元素不同的两个独立部分,增大了音乐发展空间,各部分按单三部曲式陈述内容,将展衍的音乐控制在相对逻辑顺序中。曲子一开始,四、五度和弦及附加二度音色彩和弦的运用,给人以一种清新、恬静的田园意境;随后短小音型的不断模进,像是牧童的嬉戏;中间是在F宫调上的一段无拘无束的悠然歌唱;然后是前段的再现。这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风俗性钢琴曲,借鉴中国戏曲和民间音乐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具有中国北方民间情趣与高雅意境的音响造型,为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创作,注入了民族音乐的精神活力。

二、美学意蕴

中国传统音乐,是千百年来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创造与积累下来的民族音乐样式,它具有中华民族特定的音乐文化特征、审美情趣和思维规律;它又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喜怒哀乐、抒情达意的载体。它产生并发展于“单纯的中国文化土壤和社会环境下的全部古典及民间的中国音乐。”④借助钢琴这一西方艺术表现形式,老志诚向世界推介了中国优秀的传统音乐,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在老志诚之前,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普遍以西方古典功能和声,结合中国五声调式进行创作的。老志诚的钢琴曲《牧童之乐》则是超越这一创作模式的典型之作。他从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民间多元音乐和对西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音乐文化汲取创作营养而厚积薄发,创作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曲,若从作品的创作时间上比,老志诚的《牧童之乐》还早于贺绿汀的《牧童短笛》(1934)⑤。他以中国传统器乐的素材创造新的表现手法和方式,为钢琴创作打开新的思路。强调钢琴音乐风格的改革与创新不能仅仅局限于西方的传统各乐派的各种创作方式,应与世界各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相结合,从而走出一片广阔的创作新天地。在当今世界,人们都已经认识到了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丰富多样性和传承的紧迫性,“拯救民族传统音乐、挖掘民族传统艺术、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各国音乐艺术,都在自己的民族里产生、发展并互相渗透⑥,保持自身的民族特性是钢琴音乐创作的源泉。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有很多都是得自然之动景,感宇宙之情韵的佳作,它们或委婉、或深沉、或豪迈、或悲壮,意境深远、气韵悠长、构思奇特、生动感人。《牧童之乐》亦是如此。如:第一部分融合了中西文化的艺术思维,创造性地将中国琵琶、二胡定弦的4、5、2度音程与西方和声交替叠置;将西方的机械节拍融汇到中国音乐弹性思维的空间中,其所有对中西文化继承、借鉴、整合、创新的技术手段,都与表达中国北方风情有关,成功地将音与乐汇成一幅风情音画。第二部分采用西方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在“快”、“慢”、“快”加“尾声”的对比中,以“快速”表达民间情趣,以“慢速”加简练的音符,表现清、淡、悠、雅的高雅意境。为表现情趣和意境,老志诚除借鉴西方钢琴音乐不同表现手法外,更多地借鉴和模拟中国民族民间乐器的表现手法。如乐段中的舞蹈节奏,采用了扬琴两手轮流敲奏的手法。加花的快速音串,将重音倒置到弱拍的高音,则模拟民间吹管乐唢呐从高到低吹奏的滑音,表现牧童的“乐”与“欢”,而右手的长时值音符则借鉴二胡一弓一音的长线条乐句,表现音乐的韵味。“万物融为一体,人就在自然之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中国钢琴曲所包含的独特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情趣。

中国音乐讲究一种气韵与风骨的意境。所谓意境,就是艺术家强烈的思想感情与生动客观事物的交融,从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使艺术鉴赏者沉浸其中的想像世界。从美学的角度讲,就是说在审美观照中,由物我互感所达到的一种景、物、情、意与境交融的审美境界,或者该是自我“外化”于物,又返照于心,在心灵中所产生的一种意与情的写照。意境的形成有赖于艺术家主观情志与客观物象二者之间的交融,所以,艺术家创造意境,常用“寓情于意”和“情随境生”的方式。基于此对意境也应从意与情两个方面去探索和体味。艺术家常把抽象的情绪寄寓于具体可感的事物之中,即作品中作者所塑造的“意象”。这“意象”就是意境之范本,确切地说就是,窥测自然之神秘,倾听自然的音调,风声、水声、松涛声、草木精神、水月颜色、万物灵动……借以窥人性纯真表现,感悟万籁的真蕴和神韵,积微知著、顺乎于胸,在精神作用的观照之下,臻于完善,直达意境之微妙世界。老志诚的《牧童之乐》就像中国的山水画,古诗和民歌一样,点到为止,绝不滥觞于耳。钢琴最传神之处还在于旋律的线性美以及音色变化的丰富多样,气息与神韵的表现则独特神秘,荆浩的《笔法记》说到“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遗不俗。”而《牧童之乐》正是蕴含了这样一种“心随音运、乐隐于形”的美学色彩。中国的钢琴音乐的处理更表现出中国古典美学的空、离、散、虚、含的特色,亦真亦幻,若即若离,体现出中国人对神、气、冥想的一种感悟,对清雅、高妙之意境的一种追求。

白居易在《复乐古器古曲》曰:“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⑦,任何一首作品都应从意境着手,以情感为切入口,这样才符合艺术审美活动的规律。音乐的两个更为重要的特点一个是“声”,即音响;另一个是“情”,即“情感”,两者缺一不可。成书于汉代的《毛诗》序中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⑧可见,情感在音乐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总之,老志诚开创了中国传统艺术哲学观,即“天、地、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音由心出”、“乐由心生”为创作内驱力的先河。这种内驱力具有快捷地整合多种音乐素材与技法,创造符合心中意象的即兴能力。从美学特征上,他用钢琴音乐开拓了中国北方民间情趣、地域风情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高雅意境、诗情画意,也体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对新生活渴求的时代精神。

参考文献

[1]卞萌《中国钢琴文化形成与发展》[M],华乐出版社,1996年

[2]钱仁康《学堂乐歌考源》[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3]魏廷格《从中国钢琴曲看传统音乐与当代音乐创作的关系》[J],《中国音乐学》,1987年第3期

[4]于苏贤编《歌曲钢琴伴奏的写作》[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3月

[5]吴晓娜《中国风钢琴语境的拓荒者、先驱者――论老志诚20世纪30年代初的钢琴创作》[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6]王小强、雨竹、玮韧《南北牧童都可爱──老志诚及其《牧童之乐》今昔》[J],人民音乐,2000年第5期

[7]李淑琴《钢琴曲〈牧童之乐〉及其作者老志诚》[J],钢琴艺术,1996年第3期

[8]姚思源《老志诚先生和他的音乐创作》[J],《人民音乐》,2002年第2期

[9]白左莲《一首不可忽视的钢琴精品〈牧童之乐〉》[J],《黄河之声》,2006年第7期

[10]王大庆《中国钢琴之境――一次钢琴与文化意境的碰撞》[J],《音乐生活》,2005年第11期

①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第344页

②莽克荣《老志诚传》[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9月,第1页

③张肖虎先生为老先生80寿辰所作贺联

④魏廷格《从中国钢琴曲看传统音乐与当代音乐创作的关系》[J],《中国音乐学》,1987年第3期,第79页

⑤是我国专家们肯定的第一首成熟的中国风格钢琴曲。

⑥于苏贤编《歌曲钢琴伴奏的写作》[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3月

⑦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古代乐论选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第171页

钢琴小神童范文2

【关键词】《牧童短笛》 钢琴曲 民族风格

《牧童短笛》(原名《牧童之笛》)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部完全意义上的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曲。这是贺绿汀创作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钢琴曲经典杰作。《牧童短笛》钢琴曲虽然整首作品的演奏时间不到5分钟,并且所谓的级别程度也只有六级,但该作品1934年首次在上海演出后,很快被国内外音乐界认可,并给予很高的评价,奠定了《牧童短笛》在中国钢琴曲中的重要地位。

一、《牧童短笛》开创中国民族钢琴音乐新纪元

《牧童短笛》之所以影响力较大,还在于这首中国钢琴曲自公开发表那天起,就得到国际上许多较具影响的音乐界人士的认同和喝彩。比如,苏联钢琴家、作曲家齐尔品(A.N.Tcherepnin,1899—1977年)把这首钢琴曲带到柏林、慕尼黑、日内瓦、维也纳、纽约、阿姆斯特丹等各大城市,并亲自进行演奏,受到各国听众的热烈欢迎,认为这是“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奇妙结合的精品”。从此,这首钢琴曲闻名国内外,成为各国钢琴家的常备曲目之一。为《牧童短笛》演奏录音的音乐家、钢琴家、作曲家丁善德,在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上演奏《牧童短笛》;百代唱片公司良好的录音出版也为《牧童短笛》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牧童短笛》也在海外出版,首先在日本出版发行,随后苏联、法国、德国等国家也相继出版了此首钢琴曲。它让中国钢琴音乐作品走向世界,也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

当时,国内音乐界人士认为,贺绿汀最大的成功在于他打通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西洋音乐的界限。他将中国民族和民间音乐与西洋音乐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这样才产生了这首登上世界乐坛而毫无愧色的《牧童短笛》。《新晚报》发文称赞说:“最重要、最值得纪念的,是他打通了中国音调与西洋乐理的界限,他那作品的成功鼓励了我们复兴改进中国音乐而研究西洋乐理的技术,给予一般极端保守古乐者和主张完全欧化者以同样的警醒。”作曲家瞿维多年之后依然如是说:“它的出现有着很不寻常的意义,为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开创了一个新的天地。”

不仅如此,国外一些音乐人士也表示,《牧童短笛》是以中国民族民间乐曲作为素材,采用了西乐传统作品技法,创作出的一首结构严谨、形象鲜明、优美动听、乡土气息极浓的钢琴独奏小品。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验,《牧童短笛》当之无愧地被公认为是一部中西合璧真正具有中国风格的成功钢琴曲。70多年来,《牧童短笛》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它是中华优秀的民族文化奉献给世界人民的一件艺术瑰宝。

自《牧童短笛》问世以来,中国又有上千首钢琴曲创作得到出品,其中就有不少优秀之作。可是,以音乐史学的眼光看,比较客观地讲,《牧童短笛》是第一首完全成熟的中国钢琴曲,至今仍是最优秀的中国钢琴曲之一。这首具有鲜明音乐形象和浓郁江南风的乐曲,在我国的外来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创作中具有开拓性意义,至今仍是钢琴教学中的保留教材。

《牧童短笛》在创作上巧妙地运用钢琴的技巧表现中国民族乐器笛子独有的音乐风格,可以说无论是演奏方式上还是创作形式上,都是民族音乐前所未有的突破。当时我国条件有限、音乐教育停滞不前,民间音乐处于自生自灭的原生态状态,没有专业人士对民间音乐加以收集整理,民族音乐就难以推进创新。在中国民族音乐很少被国外音乐界认知、认可的情况下,《牧童短笛》的确为中国民族音乐创造了一大奇迹。《牧童短笛》作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成功,以至于为后来改编中国元素的钢琴曲,在推动中国民族音乐创作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无论是《牧童短笛》在中国钢琴音乐历史地位,还是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影响力方面,都可以说它是中国民族钢琴曲代表作的第一部,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一大杰作。

二、《牧童短笛》是融入中国元素最多并且最早的成功名曲

中国钢琴艺术最早萌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赵元任于1915年和1919年分别创作了《和平进行曲》和《小朋友进行曲》等。这些构思简单、曲式短小的钢琴曲标志着中国钢琴音乐的诞生。虽然这些作品在当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产生多大影响,但是20年后,它却为《牧童短笛》的创作带来了启发和灵感。用钢琴曲来创作中国民族音乐是一种新的音乐尝试,而钢琴作为乐器之王,这种尝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音乐无国界,音乐作品需要与时俱进,能让中国元素融入到钢琴曲中进行创作无疑是一种最好的尝试,这有助于推动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音乐。当然,中国作曲家借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创造出中国钢琴曲这一新颖的艺术作品,必然有一个从模仿、探索、实验到创造成熟的历史过程。

《牧童短笛》成为中国民族钢琴曲首创最成功的名作绝非偶然。当时除参展的《牧童短笛》获得一等奖外,贺绿汀还有《摇篮曲》获二等奖。《思往日》虽然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却影响不大。除此之外,此次11人共有20首参展钢琴曲,也仅有《牧童短笛》大获全胜。这也是因它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贯穿了古老东方文明古国的含蓄之美,展现了中华民族勤劳纯朴、开朗活泼的民族性格。

《牧童短笛》结构简洁,全曲C大调,为A加B加A的三段式组成。整部作品清新、流畅,呼应、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旋律成功地模仿出中国民间乐器笛子的特色,向人们展示了一幅传统的中国江南水墨画。第一乐段采用徴调式,速度舒缓,旋律宁静而悠扬。通过复调手法将上下两个旋律同时进行,犹如相互映衬的红花绿叶的田园风光呈现于眼前: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竹笛,在田野上悠闲地漫游。第二乐段采用宫调式,运用传统民间舞蹈的节奏,主调音速稍快,情绪更加热烈、高涨,牧童骑牛吹笛的生动活泼跃然眼前,主旋律像竹笛特有的颤音技法,明亮而高亢,伴奏跳跃欢欣。第三乐段借用第一段复调写成,曲调更加流畅、欢快和紧凑。在旋律上多了变化,乐曲快结束时的速度渐转慢,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看牧童远去,有一种曲尽意犹未尽的审美感,勾起人们浮想联翩。

《牧童短笛》的和声多采用变格手法,伴奏采用平行三度下行和声音型与主持续低音写法,从而减弱调式和声功能进行,与活泼的主旋律相协调。《牧童短笛》中复调手法的出神入化,是近代钢琴音乐在探索中国风格的复调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重要标志。贺绿汀在乐曲中巧妙地运用复调手法、五声性的旋法、多用级进的主旋律、三四度结合的常见终止式、重复法与对偶句式为主的音乐发展等,使得两个声部的旋律都富有中国民歌的风韵。

诚然,《牧童短笛》既运用了西洋音乐的技法,又展示了民族音乐的特点,对于解决中西音乐关系问题,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推进民族音乐文化创新,乃至对于整个中国新音乐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也为世界钢琴音乐增添了一个新品种。

三、《牧童短笛》催生了中国钢琴音乐的繁荣

《牧童短笛》钢琴曲的成功,催生了当时中国音乐界对中国民族钢琴音乐的创作热情。它在中国钢琴音乐史上拥有最多的奇迹,影响力大且意义深远。中国钢琴曲真正显现在20世纪初,当时创作的许多钢琴音乐作品,作曲家将时代性和民族性等因素注入了各种音乐体裁的创作之中。我国作曲家也努力发挥欧洲音乐创作技法的优势,把中国传统音调与民族和声运用得更加成熟,使得这一时期的钢琴音乐创作既有时代精神,又有新的发展。其中《牧童短笛》作品风格典雅、技法精湛、层次分明,民族音乐的旋律、和声的运用良好,是20世纪中国钢琴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它是一种被改造了的欧洲作曲技术,这既是对欧洲作曲技术的运用,又是对欧洲作曲技术的突破。《牧童短笛》被中国音乐界认为是我国第一部完全意义上的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它对于如何解决欧洲音乐理论与中国民族文化相结合做了最好的诠释。《牧童短笛》作为开山之作,也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带来灵感,它使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自《牧童短笛》钢琴曲成功之后,引起世人关注,成为人们研究、借鉴的成功典范。这对于当时尚处于起步状态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和后来钢琴音乐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也使中国钢琴音乐作品进入了一个历史新纪元。成功的作品不仅在于其作品本身,而且点燃了国内音乐界对民族音乐的良好期望,这也让许多优秀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得以诞生。诸如《摇篮曲》《牧童之乐》《民歌主题变奏曲》《思春》《双飞蝴蝶》《花鼓》《流水》《变奏曲》《阳关三叠》《青年协奏曲》《黄河协奏曲》《红色娘子军组曲》等,这些钢琴曲都挖掘了民族音乐文化,通过民族化的旋律、节奏、和声、曲式以及音色等元素体现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及神韵。中国近现代钢琴音乐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不仅是古代音乐的一种延续,更重要的是它代表着“新音乐”。它证明西方音乐中的某些作曲技巧、原理、因素等是可以用来表现中国气质的,同时也给更多的作曲家的创作道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宝贵的钢琴音乐写作经验,使中国钢琴作品面貌一新。在中国民族文化中去寻根,寻找创作的灵感和开发出新的音乐领域是钢琴音乐民族化的根本。只要我们能像前辈艺术家那样不懈努力,相信会有更多更好的民族钢琴曲不断涌现出来,成为推进中国钢琴曲的新生艺术奇葩。

参考文献:

[1]牟茗.钢琴曲《牧童短笛》创作成功秘诀新探[J].文史杂志,2012(1).

[2]汪波.贺绿汀《牧童短笛》赏析[J].大舞台,2012(9).

[3]王建.贺绿汀钢琴曲《牧童短笛》探析[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9(2).

[4]史中兴.贺绿汀传[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5]朱国昌.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J].艺术探索,2011,25(4).

[6]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M].北京:华乐出版社,1996.

[7]周为民.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音乐,2007(2).

钢琴小神童范文3

要不要让孩子学钢琴?不少家长伤透脑筋。钢琴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学习钢琴不仅可以开阔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情感,还对孩子的优良心理素质、良好的思想道德及稳定的个性特征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长期学习钢琴,经过音乐熏陶的孩子,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但是,若为培养儿童的兴趣和才能,家长大可不必一见钟“琴”。其实,避开扎堆学习西洋乐器外,民族乐器如古筝、二胡、琵琶等也是不错的选择。如今,学习民族乐器的几乎清一色是女孩子,其实,古往今来男性民族乐器演奏大师比比皆是。当然,乐器的选择要适合儿童特定的身体、情感和文化环境。最重要的是,作为家长切勿跟着才艺学习风跑,关键是发现自己孩子的兴趣和才能,选择真正适合的才艺学习。

有研究者发现,从小练钢琴的人,即使不能成为音乐家,也更容易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儿童时期是一生中推进大脑发展的最好时期。音乐家大脑中锥体的组织纹理比其他人更有结构性,他们的大脑中可以获得一种其他人后天很难获得的能力。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钢琴的学习与一般的才艺学习不同,它需要看谱识谱记谱,领悟音乐,要控制手眼协调和速度,尤其要专注和持之以恒。很多孩子刚开始学琴时欢天喜地、兴高采烈,可好景不长,没学多久就开始兴趣减少,甚至闹着不想学了。让儿童学习钢琴确实是条通往音乐之路的捷径,但它往往是一场灾难的前奏。为成全一个神童,成千上万的其他儿童不得不在他们不多几次接触乐器时就饱尝失败的痛苦,并打消了今后再碰任何一件乐器的念头。全中国学钢琴的孩子那么多,但出了几个郎朗呀?更何况了解郎朗学琴经历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多么疯狂执著的爸爸,他的童年是在疯狂的练琴中度过的。

孩子几岁适合学钢琴?人们一般认为,3岁以下孩子不适合学乐器。不要过早地让儿童学习钢琴。人的发育成长需要时间,在孩子能够从钢琴演奏中获得乐趣之前,还必须具备其他方面的条件。例如手指灵敏的运动技巧必须已经有一定发展;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性偏向已经开始。当然,家长还要认识到,作为儿童,孩子应该有充分的自由时间与小朋友们一起嬉戏,玩小孩子的游戏。但孩子太晚接触钢琴不利于其成为钢琴家。钢琴家孔祥东说:“3岁以下的孩子最好先不要接触乐器,像我自己也是等到5岁半才开始学钢琴。”根据柴可夫斯基钢琴比赛一项调查,60%~70%钢琴大赛获奖者初次学琴在6~8岁,只有一人在3岁半,少部分10岁左右。因此,大师们认为在3~6岁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是最佳时期。

19世纪钢琴大师鲁宾斯坦用钢琴征服了世界,但他不喜欢练琴,所以想方设法用小玩意引起兴趣。他说:“我会在乐谱中夹一本好看的小说,钢琴右边放一盒樱桃,左边放盒巧克力。我用左手弹着快速乐句时,用右手拿樱桃吃,或者换手来做,而且一直在看我的书。”估计绝大多数的钢琴初学者都不喜欢练琴,练琴的挫折远远大于弹琴的乐趣。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贪玩的幼儿来说,更是容易失去兴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半途而废。作为家长首先要抓住孩子的兴趣,每个孩子的兴趣点都不一样,有的孩子爱钢琴是因为可以弹自己喜欢的曲子,有的孩子爱钢琴是因为能敲敲打打。如果能找到孩子学习的动力所在,学习就容易多了。当孩子在学琴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家长要给予鼓励。家长也要控制学习的难度和练习的强度,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选择不同风格和形式的乐曲,用音乐陶冶孩子,帮助他提高对乐曲的理解力,从而使其迅速消化和吸收,学得愉快而轻松。

舞 蹈

舞蹈是孩子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能锻炼幼儿健美的身材,培养对美的追求,提高审美情趣。孩子几岁开始学舞蹈?一般来说,三四岁的孩子就可以进行简单的律动练习,但不要过早地做一些高难度的动作,例如劈叉、下腰、翻滚。因为此时儿童的肌肉、韧带、骨骼和结缔组织等均未发育成熟,超负荷运动必然对身体造成伤害。

年幼孩子学习舞蹈将导致孩子身体伤害,甚至终身残疾。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几年前,上海曾有一起幼儿学舞蹈引发的官司。一个漂亮的小女孩,在一所暑期学校学习舞蹈,做了一个简单的倒立动作,就成了一级残疾,双下肢截瘫,出事的时候,这个女孩才7岁。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幼儿学习舞蹈的安全标准,特别是社会上开办的一些舞蹈培训班,老师的水平较低,教学方法不当,没有接受过针对幼儿特点的运动医学的培训,很容易造成孩子身体伤害,影响其生长发育。还有少数幼儿舞蹈,为了参加比赛或者吸引观众,常常会编排一些过难的动作让孩子去完成,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起不到任何积极的作用。

我们到底应该让儿童跳什么样的舞?目前,为了取悦成人,或受化的浸染,儿童不仅喜欢唱成人歌曲,还热衷于学习跳成年人舞蹈。成人舞蹈除了舞蹈动作不适合儿童的身体发展水平外,有的舞蹈内容也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发展。英国一舞蹈班因教3~7岁小女孩学跳“性感”钢管舞,引来儿童保护组织的批评。我们应该让儿童跳反映他们精神风貌、表现幼儿形象和审美情趣的舞蹈。

绘 画

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爱涂鸦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表达需要。孩子每一次有感而发的绘画,就是一次情感宣泄过程。家长应撇开“像与不像”的绘画衡量标准,为孩子创设自由涂鸦的环境,让孩子在无拘无束中爱上画画。

1.倾听童心,品读童画。家长努力走进童心,从孩子的视角来品读童画并与孩子对话。尽量用赞赏回应孩子表达的绘画语言,对他们的大胆想法表现出兴趣。

2.引导观察,积累表象。孩子的绘画离不开观察。家长可引导幼儿细心、有序地观察所画事物。还可拍摄孩子的活动场景,通过定格处理让幼儿观察活动场面,如表情、动态、背景等,促使表象积累,为细致刻画作准备。

钢琴小神童范文4

关键词:兴趣;钢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029-01

一、改变儿童不愿练琴的现象,首先要从大家做起

由于教育体制的不同等原因,使音乐教育不能与数学、语文等其它学科有同等待遇。全面的教育已经成共识,那么对儿童音乐艺术的教育为什么不需要包含进去呢?从社会这一角度来看,学琴的儿童虽然在逐年增长,但仍是少数。而这一部分儿童还是处在孤立状态,自成体系,在封闭的状态下学琴,不能够很好地溶入社会这一大家庭之中,不能够使社会这一重要的环节在儿童自身中起到良好的作用、更谈不上利用社会来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了。所以社会大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当然,社会也为学习钢琴的儿童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如举办各种钢琴比赛和考级活动,这些活动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业余钢琴教学中一对一的现象。一方面使学琴的儿童走入社会,参与社会的交流,检查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激发儿童学琴的兴趣。比赛不是目的,重在教育、引导。

曾经在报刊上看到过有关国外音乐教育的论述,应该对我们现行的音乐教育有所帮助。在日本,音乐教育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规范在小学的音乐班中每年都有35周课,每周活动两次,并要求在全日本每个小学周期性教授。培养每一位儿童学习歌唱和演奏乐器的能力 。教育体制的完善,使每位儿童都受到均同的、良好的,全面的教育。他们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用于学音乐上,这不能不值得我们深思。

学生在学校由于过于沉重的作业负担,使得这一部分学生练琴的时间很少。作为老师应该明白,儿童学习钢琴并不影响学习,这是一种开发儿童智力的手段。适当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让儿童在班级里为同学作表演,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满足感,承让他们的进步,鼓励这部分学生上进,以便于更好地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

二、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家长起关键性作用

应该说,在培养儿童的兴趣中,家长起到的是关键性的作用。除了家长在儿童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外,“陪练”在儿童学习钢琴中也占了一部分原因。每位学琴的家长都以十二分的热情和耐心陪孩子练琴,风雨无阻地陪同上课,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学习所取得的成绩上,而大大忽略了儿童年的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很多儿童对钢琴的学习从有神秘感到神秘感逐步消失,又逐步产生抵触情绪,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也随之紧张,破坏了家庭的气氛,使得越来越多的儿童厌恶弹琴。这种认识对儿童学琴的效果有不良的影响。家长在培养儿童学琴的过程中应认识到良好的学琴气氛和家长对学琴的正确认识态度是儿童学习钢琴的重要心理基础。儿童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对钢琴有兴趣。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

家长应认识到,学习钢琴是非常艰苦的过程。天生对学琴产生兴趣的儿童是极少的。因此后天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如何去激发他们的兴趣呢?

家长可利用儿童的各种心理上的需要尽可能地使钢琴活动给他们带来满足感,激发他们后天的兴趣,可经常性的让儿童在朋友,同学,亲属面前表演,发挥自已。这时钢琴学习就会带来荣誉感。渐渐地,把儿时的这种荣誉感转变为自身的需求。当然,钢琴的学习是曲折,漫长的,家长们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否则最终成了揠苗助长,无端的耗去宝贵的时间,成为劣质艺术中的牺牲品。

三、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每个学生素质的不同,接受能力的不同,等等,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理,尤其是不同年龄段儿童年的心理。生动的讲解往往会给儿童带来浓厚的兴趣。

对于初学钢琴的儿童(4-7岁之间),老师在讲课时可采用“少时多次”的方法,何为“少时”呢?是指老师上课的时间不要过长。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正处于“多动”时期,过于长时间的教学只能会使儿童产生厌恶感,一般来说40-50分钟为最佳。何为“多次”呢?是指老师在教学中要反复的重复上课所讲的内容,加深印象。

老师的语言对这一阶段的儿童也尤为重要。例如:在给学生上第一堂课,教学生如何摆手型,就可以说:“每个手指要自然放松,好的手型就像一幢有尖顶小房子,在练习穿指时就像小船进桥一样”这样孩子就很容易接受,很容易记住。同时对音乐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

7-9岁之间的儿童,这时已有了一定的进取心理。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经常把许多学生集中在一起,让孩子们弹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使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增加孩子们的进取心,并给予适当的鼓励。

钢琴小神童范文5

0~1岁,对声音做出各种无意识自然反应;1~2岁,自发地、本能地“创作”并唱歌;2~3岁,开始能把听到的歌曲片段模仿唱出;3~4岁,能感知旋律轮廓。4~5岁,能辩识音高、音区,能重复简单的节奏;5~6岁,能理解和分辨响声与柔和之声;6~7岁,在歌唱的音高方面已较为准确。明白有调性的音乐比不成调的音相堆砌要好听;7~8岁,能鉴赏协和与不协和之和音的能力;8~9岁,在歌唱及演奏乐器时,节奏感觉较过去好。儿童在每一个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音乐能力的发展是惊人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音乐能力也不断提高。一个3岁的孩子已经具有唱歌、运用身体动作来配合音乐节奏的能力,同时,他们对演奏乐器具有极其浓厚的兴趣;4~5岁的孩子对听故事、编故事、诗歌朗诵等语言艺术显示了极大的热爱,这就为音乐教学提供了借助语言的直观性、明确性等特征去理解、解释、表达音乐的机会;4~6岁的孩子音乐表达能力日益增长,并已经具备最基本的节奏概念和理解音色的能力。(3~6岁)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换句话说,此时的认识活动更多地来自于感觉、知觉、表象,概括的能力还是差的,这个阶段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钢琴课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半个小时左右。6~11、12岁这一时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学生开始进入学校正规的系统的学习,学生的心理水平不断的变化,学生会合理地组织知觉和观察能力。[2]

二、情感启发对儿童钢琴教学的作用

钢琴教学是表现情感的教学,必须注意情感的培养。而作为钢琴教师,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理解作品的情感,应紧紧把握住一个“情”字,调动一切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感情,引导学生“入情”,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这样才能更仔细、更全面地完成作品的内在意境。以下通过三方面来分析:

1.能够提高儿童对音乐的理解力

钢琴教学中的情感启发能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和理解力。我们一定听说过,某钢琴家弹出的音色是丰富多彩的。丰富多彩就不是一样两样,音乐需要的是好的声音。例如,初学者都弹奏过的《娇嫩的花》和《骑士》所要求的声音性质是不同的,但都是好的声音[3]。钢琴教学中,运用情感的信息功能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部各种信息的基本内涵,这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教师在进行钢琴作品处理教学时,运用恰当的情感启发、言语表情、体态以及富于表情的范奏,能使讲课格外生动形象,从而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使学生较快地体会到音乐的意境、触键的要求,更好地领会作品的艺术内涵,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其次,教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情感启发能更好地传神入微,让学生领会教师教学意图。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称赞、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渗入学生心头,使学生准确把握学习的方向,同时激发起巨大的精神力量。钢琴教学中情感的启发又可直接提高音色的可听性。钢琴情感教育贯穿在提高想象力、记忆力、增强抽象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对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能够加强演奏音乐的感染力

钢琴教学中情感的启发能够提高钢琴演奏的音色,而更重要的就是能够真的使学生在学琴的过程中陶冶自己,感悟人生,加强对音乐的理解。情感启发运用在钢琴教学中,能有效强化学生直接指向教学目标的钢琴学习行为。钢琴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按规定程序接受规定内容,进行规定的演奏技能操作。因而强制性的各种“规定”必然产生消极影响。通常学生是用意志来调节,然而实践证明是不够的。只有发挥钢琴教学中情感启发的动力功能,才能切实提高钢琴的学习效果,还将提高学生的潜在音乐素质和演奏能力的发挥。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和发挥,这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能够培养良好的感受力

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如教师示范、观摩音乐会、听音响资料等方式,通过音乐拨动学生的心弦,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得到美的享受,丰富自身情感体验。通过各种音响和“通感”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融于音乐作品中,直接强化学生的钢琴学习行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4]儿童钢琴教学不仅是一个技术训练的过程,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多方面相关的知识,还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识面,而情感启发正是这当中最重要的一方面。情感启发在钢琴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的感受思维和行动的有机结合,使人在兴趣和关心的驱策下组织智力加工活动,对教学对象、学习对象投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以神入、体验、主客融合、人我共感的情感状态把握客体。钢琴情感启发教育对于培养儿童的想象、感受能力及性格等因素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5]9儿童最容易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和富有情趣的事物。为了开启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大门,钢琴教学中应采取启发、诱导、激励的方法培养和加深儿童对音乐的理解感受能力。

三、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情感启发的方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情感教育是个人获得成功的核心因素”。要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性格,应选择适合儿童的方式进行启发、引导的教育,提高他们学习钢琴的兴趣。那么,如何进行儿童情感的启发,应从四方面入手:

1.比喻法

用某些有相同点的事物来比较说明某一事物,以表达得更生动鲜明。例如:有的儿童弹出的声音不均匀,那我们可以问他,你们家的钟表是怎么走的,学生会说:嘀嗒嘀嗒的声音。那教师在模仿一下忽快忽慢的嘀嗒声,在问学生有什么毛病,从而来启发儿童对声音不均匀的理解,这样会使他更深刻的理解。还有,五线谱就像“火车”一样,分成一小节一小节的,中间的线叫小节线,最后结束那一条粗一条细的叫终止线,每一小节的长度加起来都一样,但是每列“火车”车厢里的小音符可不一样呀,规定都写在“火车头”上。看看前面的数字,下面的数字表示一个几分音符唱一拍,上面的音符表示每小节可以唱几拍。这两个数字加中间的横线我们就叫它拍号。

2.故事法

教师可以把抽象的不容易理解的作品编成虚拟的故事情节。例如:钢琴基础教程﹝1﹞中《可爱的鸭子》片段。我们可以将乐曲描述成一个故事。有一只可爱的小鸭子,嘎嘎嘎嘎地边走边唱着歌曲,摇摇摆摆地来到河边,它想到河水里去洗个澡,还想和其他的小动物们一起快乐地玩耍,让儿童自由地想象其中的情景。

3.举例法

生活中儿童念儿歌节奏感不是很强,如要提醒儿童弹奏时注意呼吸时,可与说话、歌唱进行比较,让儿童体会弹奏的呼吸就像说话、唱歌一样需要呼吸、换气。如想要弹出好听的声音时,可将不同的声音进行比较,又干又硬的声音是生气时候的声音,又软又弱的声音是生病时候的声音,最自然的声音才是最好、最健康、最愉快的声音。教师在运用以上这些方法进行教学时,所打的比喻,讲的故事,举的例子都要贴近儿童的生活,这样才能更好地去体会内在的情感。

4.模仿法

钢琴小神童范文6

一、四手联弹的教学作用

1.可以提升学生的听觉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音乐需要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在音乐学习中听觉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在音乐领域中的听觉并不是单纯的倾听,它还包括了对音乐的理解与把握。所以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非常关键。四手联弹对于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很多学生,尤其是儿童阶段的学生,很难认真去倾听自己所弹奏的音乐,只知道在家长及老师的要求下反复练习。长期下去,必然导致其在演奏作品使,无法将作品的音乐内涵表现出来。而四手联弹是由两个人来完成的,两个人的配合非常重要,这就需要两个人不仅熟悉作品的整体结构,也要认真倾听自己和对方所弹的音乐,以便随时做到完美的配合。可见,四手联弹时学生的听觉能力会得到有效训练,通过四手联弹的强化练习,能够让学生的听觉能力大大提升,并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觉习惯。

2.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手联弹在提升学生音乐表现力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钢琴演奏就是将演奏者内心所感受到的音乐情感呈现给听众。是演奏者对作品的二度创作过程。不仅要在思想上忠于原作,还要恰当的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四手联弹能够为学生提供较好的二度创作机会,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与老师、或同学来共同完成一部作品,并体会其中的情感内涵,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实现良好的音乐表现力。另外,四手联弹也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把握音乐表现的度。四手联弹强调的不仅是演奏技巧,还是两个人的默契配合。演奏时,需要学生精神专注的进行演奏,对作品的音乐进行准确的把握,从而将音乐表现的恰当适度。这样看来,四手联弹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还可以提升学生对演奏的专注能力。这一点非常符合儿童钢琴学习的需要。通常儿童在学习钢琴时,往往缺乏一定的专注度,容易走神,如果采用四手联弹,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就会更加认真的进行弹奏,其钢琴的学习兴趣也会随之提升。

二、儿童钢琴教学中四手联弹的实施方法

1.教材与曲目的选择

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阶段,来选择合适的四手联弹曲目,在教学过程中与钢琴独奏曲进行穿插搭配使用,这样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对搭配时机及分量的选择。在钢琴的启蒙阶段,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还非常弱,能够弹奏的钢琴作品应简易而短小,教师可以直接从一些钢琴入门教程中,选择四手联弹或三手联弹的曲目,比如《拜厄》《简易汤普森》等。由于学生刚开始弹奏的曲目只是具有几个简单音型的小曲,弹奏起来会比较枯燥,容易让儿童失去兴趣,这样教师可以在回课时加入双手,与学生单手进行三手联弹,曲子就会发生变化,也会有趣的多,儿童的学习兴趣就会提上来。由于这一阶段学习的曲目通常小而多,教师可以多选一些适当的四手联弹曲目,来激发儿童的钢琴学习兴趣。需要注意是,教师在与儿童进行四手联弹合作时,一定要起着主导及引导的作用,并尽量用语言引导儿童来体验合奏、独奏之间的差异,以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和表现能力。

随着儿童钢琴能力的不断提升,教师可以在原来独奏教材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四手联弹的曲子。比如李斐岚的《外国少年儿童情趣钢琴曲集》第一册当中的很多小曲,就配有四手联弹的重奏部分。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奏。教师可以将曲目提前布置给两位钢琴能力比较接近的学生,让他们先各自练习,然后再进行合奏。教师应该在合奏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以保证学生配合越来越默契,音乐表现力也越来越高。当学生的钢琴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教师便可以选择更深一些的曲目,来提升学生四手联弹能力。

2.根据儿童的特点来指导四手联弹

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的心理及生理特点,来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和引导。由于儿童的年龄较小,在合奏时,很容易受到合奏人的影响,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被合奏对象所影响的问题。因此,在合奏前,教师应该强调的一点就是,要弹奏好自己的声部,不要被合作伙伴的弹奏所影响,尽量将注意力投入到自己的弹奏上。尤其是节奏型不同时,一些孩子会出现拍子不准的问题,教师可在合奏前进行数拍训练。然后通过反复的合奏,来让学生适应这种合奏感觉;另外,教师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儿童的个性与音乐感受力不同,音乐表现力也就会出现差异。在四手联弹时,如果两个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存在差异,就会导致合奏的失败。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两个孩子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学会一起分析作品、探讨作品。比如对音乐作品的风格、段落、乐句及声部进行探讨。深入的交流,可以让学生增加对对方的了解,进而逐渐达成共识,使四手联弹演奏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上一篇服务质量

下一篇企业安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