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注音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文注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文注音

中文注音范文1

悠悠藴真趣。

云天亦辽亮。

时与赏心遇。

青松挺秀萼。

惠色出乔树。

极眺清波深。

缅映石壁素。

莹情无余滓。

拂衣释尘务。

求仁既自我。

玄风岂外慕。

中文注音范文2

【关键词】文化;以色列;项目;世界眼光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评议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信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精神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现代英语中,文化的词义更广泛。牛津大学出版的《现代高级英语双解词典》列举的五种含义:1.人类能力的高度发展;借训练与经验而促成的身心发展;(身体的)锻炼;(心性与精神的)修养。2.人类社会智力发展的证据(艺术、建筑、科学等)。3.一个民族智力发展状况;某一特定形式的文化。4.培养;种植;饲养。5.细菌的培养。

文化的本质属性就是非强制性的影响力。

我院即将引入以色列现代农业先进的种植项目,是一套集育种、生产管理、产品包装等带有顶层设计的、封闭式成套系统。是一套现代工业化的农业产业系统,该项目如能成功引进,必将对我院专业建设和后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消化、掌握先进技术,更要注重先进文化的引进,通过项目建设,构建项目价值观念和精神文化,打造可持续发展、有世界眼光的项目成果。

一、树立忧患与自强不息的项目意识

以色列国家小,资源、能源匮乏,又地处敌对的阿拉伯国家包围之中,自身发展空间极为有限。几千年被奴役、被流浪的苦难的历史,难以抹去纳粹大屠杀的烙印,贯穿在每一个以色列人的心中,固化在基因里,成为忧患与自强不息的信念。我院由于自身成立较晚,又地偏远、处经济欠发达的万州区,在全国1300余所高职院校中,知名度并不靠前。随着生源逐年减少(据统计2008年——201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从1050下降到2012年的900万)。在报考人数连续锐减的情况下,受冲击最大的自然是那些数量庞大的高职高专院校,去年全国各省市就都存在没有完成录取计划的现实。难怪有专家预测,未来十年间我国相当一部分高职校将面临破产关门的危机。所以,在项目建设中,忧患与危机意识是构筑我们坚强信念的基石,自强不息精神是我们能在学院建设竞争中屹立不败的精神支柱。

二、构建项目成员共同价值观念,建立项目精神文化

引进成套项目基础上,充分学习、吸收以色列先进的农业技术应用,借鉴当前国际国内在项目管理文化领域中的先进理念和成果,确保项目建设的优质高效。

(一)将项目建设、管理与经营与校园文化相结合,通过具体和程序、管理方法、规定,固化形成有特色的项目文化。

(二)发扬四种项目精神:一是不辱使命的负责精神,确保项目安装调试成功,发挥项目应有的价值。二是学习精神,学习先进理念、文化,消化先进技术,切实将先进技术转换为生产力。三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项目建设过程,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把求真务实的精神贯穿到项目的管理、安装和操作培训上。四是勇挑重担、团结协作的大局精神,由于项目是一个集建筑、土壤、生物技术、传感控制及信息采集的封闭的系统。这就要求各部门、各专业通力协作,统一行动保证项目一次性建成通过。

(三)与项目一起成长,形成世界眼光的项目文化。

1.深入人心的资源节约理念

学习先进农业技术首先要学习先进的农业发展理念。在以色列,无论是农场主,还是集体农庄的普通农民,资源节约理念深入人心,不断改进技术,科学灌溉高效用水。电脑精准控制的水、肥、农药滴喷灌系统是以色列现代农业的命脉,由此而产生的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证明,以滴灌为代表的科学灌溉将大大缓解全球水资源危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科技进步与精细管理理念

以色列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微压滴灌和山地补偿式滴灌等技术,实现了农业水肥高效利用的技术飞跃,滴灌技术对于世界上的沙漠和盐碱地治理意义非凡。其次是光热网膜技术,该技术的研发成功让夏季炎热干旱的地中海气候不再成为以色列农业的障碍,使农业生产在夏季也能正常进行。光热网膜主要有铝箔网膜和彩色网膜,铝箔网膜在夏季可以反射太阳光而起到遮阴降温作用,冬季在地表可以反射和漫射太阳光而增加温室温度和作物光合作用;彩色网膜的不同颜色可以吸收部分太阳可见光而满足不同作物对不同光谱的需求。第三是高产种养技术,包括动植物育种技术、高产栽培和养殖技术、基质利用技术等。第四是精准农业技术,主要是各种光合传感器,利用它们可以对作物生长实现全程监控,随时获得植物生长的相关数据,从宏观生长情况到微观的物质交换都可以达到精准掌握、精细管理,物联网技术为农场的田间微观控制系统和全国作物生长信息系统数据库提供最准确的数据。

3.世界眼光的科技创新土壤

以色列国家小,资源、能源匮乏,又地处阿拉伯国家包围之中,自身发展空间极为有限。为求立国、生存、发展,就必须面向海外,与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密切联系。以色列的科研项目和研究经费大都与国外相互结合。我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更应自觉建立项目世界眼光,从学术论文、课题研究都应定位于高职应用学科前沿。同时经常聘请国内外著名教授学者来交流,使师生能及时了解掌握全球性科技信息,创新技术,使之与三峡库区生态相结合,发挥项目效益。

4.建设高效的研发机制,务实的科研精神

以色列大部分农业科研项目来自于由生产一线,项目本身就带有很强的针对性,项目方向明确而实用性很强,并不贪大求全,而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求他们就某一看似微小的研究课题,做深、做精、做透。我院的农业科研项目也应学习以色列研发机制,不仅开展自我研发,同时注重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高职院校学习交流,在生物技术、水资源利用、三峡库区水土保持、耕地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开展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来提高我们的科学研究水平。

5.建设高尚的人文精神

除了前面提到的节约意识,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学术道德是以色列科技和教育工作者不可或缺的精神素质,在建设项目中我们也要特别注意师生人格素质培养,树立爱国思想、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批判意识、团队合作,实事求是的人文精神对项目成功实施尤为重要。

三、项目成果市场化,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当前,中国农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如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动整个农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成为目前面临的一项重大抉择。农业现代化是完成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21世纪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通过科学技术的渗透、工业和商业部分的介入、现代要素的投入、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市场机制的引入,促进和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自给和半自给农村经济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转变,使农业成为科学化农业、工业化农业、信息化农业、市场化农业,智能化农业和社会化农业。高职院校应该也有能力在农业工业化、科学化、信息及市场化有作为,积极走出校园,参与农村改革实践,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将项目成果与当地农业产业相结合。与农业部门、产业公司、农业经营户一起,促进土地资源科学开发与生态保护,促进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玲珍.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J].中国高教研究,2008(10).

[2]张俊伟.极简管理:中国式管理操作系统[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3]邵登魁.以色列资源节约型农业模式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J].世界农业,2009,6.

[4]郭久荣.以色列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及对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启迪作用[J].世界农业,2000(2).

中文注音范文3

【关键词】中原文化;住宅;阴阳文化

中原文化最根本的智慧就是阴阳文化,“一阴一阳谓之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1](《周易・系辞上》p78)世上万物不仅有阴阳两面,而且都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文化是中原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显著的特色,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仅从我国住宅和地名中看,这一特色就很明显。一、住宅中的阴阳文化

中国古人非常看重住宅的选择,住宅分阴阳,活人住址称阳宅,死人墓地称阴宅。阴阳文化不仅涉及方方面面,而且贯穿中国人的生死之中。在古代文献中,多有选择住宅注意阴阳的记载。如《诗经・公刘》写道:“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这里就写到周先人公刘率领族人迁豳时,为建造住宅,亲自勘察山脉走向,探究泉眼源流,观测日影,推演阴阳的情况。其中“相其阴阳”就是对太阳照射的明暗度的观测和研究,古人已经注意到住房中的采光问题。“筑室百堵,西南其户。”[1]《诗经・斯干》p436这里写道建房筑墙,门户朝南开放。“后稷之孙,是维大王。居岐之阳,实维翦商。”[1]《诗经・宫》p537后稷是周人的始祖,在唐尧时代就是农官,“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2]《国语・周语》p29周是靠农业发家的。后稷之后,周代列祖不断继承、光大农业技艺,开疆拓土,发展农业生产,国力不断增大。《史记・周本纪》云:“古公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古公父是周氏族发展中的一代明君,率族由豳迁岐,开辟疆土,发展农业,奠定了翦商的雄厚基业。周人真正的壮大是迁岐之后,《诗经》中多次提到“居岐之阳”,“居岐之阳,在渭之将。”[1]《诗经・皇矣》p519.建造住室在岐山之阳,渭水之边。“岐”,就是岐山,“阳”,即岐山的南面。“渭”即渭水。“将”是水边。岐山之阳,渭水之边,土地肥沃,植被茂盛,水力资源丰富,这是生存、发展极为有利的条件。所以,周部族自古公父率族人由豳迁居岐山,得到很快发展,仅用三代几十年,到古公父之孙姬昌(周文王)就动向灭掉亲商的西方诸侯国密国、崇国,为武王最后灭商扫清障碍。

中国古人根据日照现象,称山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阴,水则相反,水之南为阴,水之北为阳。住宅选择多在山之南,水之北。因为山脉、河流、风都有走向,住房不能选在背山、风口、水滩。建房一定要选在背风朝阳的地方,溪流从前而过,周围最好还要有松柏和翠竹环绕,认为这是最好的阳宅。“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撰之以日,作于楚室。”[1]《诗经・风・定之方中》p315“撰”,度也,立表测日影来定方向,以便把房屋修建成坐北朝南的形式。古人选择住址多遵循这一原则,即便是王城遗址也是如此。夏商周三代都城选址便是如此。由考古发现的登封王城岗遗址和新密新砦遗址看,夏朝的都城都在山之南。商朝后期的遗址安阳阴墟则在河之北。周朝的都城遗址也多在山之南、河之北。《尚书》记载:“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丰(今陕西省沣水西岸为周文王姬昌所迁都城丰邑)。惟太保先周公相宅,越若来,三月……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 [3]《尚书・召诰》p176周武王灭商后曾迁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由于镐京偏西,不利于统治东方殷商旧地,武王曾遗愿迁都洛。周成王遵照武王遗愿命周公督办迁都选宅事宜,太保召公先行到洛阳勘察地理环境,之后开始营建东都于洛水之阳。平民住房虽然简易,不像选择都城那样勘察工序复杂,但也是非常慎重的。一般人家都要请阴阳先生看一下,山脉、风向、水流,走向是否符合阴阳,有无不妥之处。阳宅、阴宅都是如此,对阴宅甚至看得比阳宅更重。这就是中国的阴阳文化,渗透到生死。

二、地名中的阴阳文化

地名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地名是文化的镜像,是人类的认识成果,自它产生的那一刻就蕴涵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地名反映着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风俗习惯和其他文化特征。中国人自春秋时候就把山的南面称为为阳,北面称为阴。相反,水的北面称为阳,水的南面称为阴。如“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1]《诗经・召南》p27这里的“阳”,即山的南面。“在洽之阳,在渭之!”“洽”指洽水,源出陕西阳县北。“洽之阳”即洽水的北面。在我国很多地名中,大都带有阴或阳字样。地名中的阴阳,是有一定讲究的。古人依据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水南为阴的原则,山水后面加以阳或阴形成该地区的名称的。在中国,很多地方的名称,都是这样形成的。如洛阳是因其在洛水之北而得名;江阴是因其在长江之南而得名;衡阳是因其在衡山之南而得名;华阴是因其在华山之北而得名;海阳因位于黄海之北得名。其他如淮阴、山阴、湘阴、华阴、汉阴、湘阴、济阳、沈阳、岳阳、襄阳、凤阳、舞阳、汉阳(本在汉水北,后因下游改道,今位置在汉水南)等等,当代县名带阳和阴最多的省是河南和湖南。如河南有荥阳、宜阳、汝阳、弥扬、原阳、安阳、濮阳、舞阳、南阳、信阳、淮阳、泌阳、正阳。湖南有浏阳、益阳、岳阳、湘阴、衡阳、来阳、桂阳、祁阳、邵阳、麻阳。由此可见,在中国依据山水阴阳而称名的情况很普遍,而且此类地名中,阳字地名极多,阴字地名较少,这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带“阴”“阳”的地名,前一字多是指某山或某水,后一字则是指其所处地理位置。掌握了这一规律,遇到带有“阴”“阳”字样的地名,一般都可追索出所处的大体地理位置,由此可以看出,中原文化在中国地名方面的影响。

地名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带有民族鲜明的印记,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地名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带给人们的不单单是地理位置上的区别,还有思想启迪和情操陶冶,寄托着人们对民族不同区域的一种美好的向往。登高望远,叶落归根,这是中国人的思乡情结。因此,继承和发扬地名文化,对于弘扬中华文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民族历史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作用。

【参考文献】

[1](清)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中文注音范文4

关键词:隐私设计;群体差异性;建筑环境

Abstract: "privacy" is a historical category concept, different times, under the different culture background of privacy groups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and, of course, there is the demand of the privacy group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So in a "privacy design", it is necessary to the differences of the full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such ability design for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and group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Keywords: privacy design; Group difference; Building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 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人类自从有了意识,就有了“自我”的概念,这种概念在行为上表现为对“隐私的保护”。因此,关注个人隐私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隐私保护也是人的一种本能使然。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对于自己的隐私越来越关注,这种关注不仅是个人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保护隐私已成为一种大众需求,这样的民意也影响到建筑环境设计,良好的空间隐私环境不仅可以营造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且对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但是什么是“隐私”,怎样的环境才能满足人的“隐私需求”,“隐私设计”是否存在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同的群体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其实“隐私”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概念,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群体对隐私有着不同的理解,当然也就存在着隐私需求的群体差异性。

一、“隐私设计”中的年龄差异

心理学家对不同年龄段的个人空间进行研究发现,儿童的个人空间需求随着年龄的递增而稳定的增加。年幼的儿童在交往中喜欢比较亲密的接触,喜欢比较亲近的交往空间,这可能和人的动物本性有关——在自然界中幼小的动物存在着依赖父母或群体的天性,以此来得到应有的保护。然而这种情形到了一定的年龄开始出现变化,一般的结论是从青春期开始个体的个人空间慢慢趋于稳定。我国心理学家顾凡(1988)通过对180名大、中、小学生人际空间距离需求的实验研究发现11岁的小学生所需的人际距离为139.4厘米,16岁中学生所需的人际距离为147厘米,与大学生21岁所需的人际距离接近,这正说明了16岁是形成自我意识和步入成人行列的重要时期[1]。

由于个人空间存在年龄差异,因此在设计时我们要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性需求。以传统型的教室为例,幼儿园的教室不宜过大,布置应尽量紧凑,这样有益于促进儿童与老师以及儿童之间的相互交流,满足儿童偏好亲密的交往需求。而对于传统学校的教室布置同样也要考虑到年龄差异,根据不同阶段的年龄特点进行布置。以我国为例,一般规定小学的标准教室尺寸为9000mm×6900mm,行间距为500~550mm,人均使用面积为1.04m2,人数控制在45人以内。中学的标准教室尺寸为9300mm×7200mm,行间距为550~600mm,人均使用面积为1.08m2,人数控制在50人以内。这些量化标准都是通过大量的研究得出来的数据,其综合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差别,确保学生能拥有一个健康舒适的学习环境。

然而由于我国人地矛盾十分紧张,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尽管各省市对学校教室的规模和人数做了详细的限定,但考虑到实际中的诸多因素,这些规定并没有得到严格的落实,一个教室塞满六七十人的情况在中国比比皆是,在这样拥挤的环境中学习,学生不仅感到压抑,学习效率不高,而且拥挤导致的应激反应使得师生关系十分紧张,对正常的教学产生不利影响。心理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对于一个常规的9100mm×7000mm教室来说,在其他教学条件相等的情况下,7-11岁的学龄儿童人数在43人的时候其教学效果最佳,12-15岁的青少年人数在40人的时候是最佳的状态,对于16岁以上的学生来说最佳的学生人数是38人。心理学家对此的解释是除了生理的变化之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心智会越加成熟,学习方式也从被动接收型逐渐转变为主动求知型,因而学生需要更多的个人空间来进行独立的思考,而且学生的年龄越大,所需的个人空间也越大,因而对于教室的拥挤程度相对于低龄学童来说会更加的敏感。

二、“隐私设计”中的性别差异

男性与女性在个人空间的尺度上存在差异,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差异体现的比较明显。例如任何年龄的女性都使用比男性更短的互动距离,而男性对过短距离的忍耐性较低,在大街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女性朋友相互之间手挽手亲密的逛街,而这种情况在男性身上却很少发生,就算是一对亲兄弟,在交往中也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对于这种现象,生物学家的解释是,人的这种社会交往中的性别差异与人的动物本性有关。在动物世界,特别是群居动物中,雄性往往承担着保护族群的任务,它们除了要外出捕食来喂养“妻儿”外,还要警惕一切可能的对族群的威胁——既包括外部的入侵,也包括内部的内讧。正是因为动物世界当中雄性所承当的责任和扮演的角色,使得雄性相对于雌性来说有着更高的警惕性,因此雄性对于自己领地的保护是十分积极和敏感的,而人类社会中,男性对于个人空间的容忍度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雄性动物“领域感”的延伸。

中文注音范文5

通常,人们使用非语言交流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文化层次高、修养较好的人,借助语言交流较多,能清楚地用有声语言表达自己;而文化层次低、修养不够的人,不能较好地利用有声语言,只能更多地发挥非语言手段的辅助作用。作为播音主持工作者,既不能过多地使用非语言手段,指手画脚,让人眼花缭乱,又不能使用地过少,单一地运用语言手段。恰如其分地运用非语言手段,能更充分地传情达意,乱用或不恰当地使用都会影响节目的质量和主持人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理想的非语言交流方式,是自身能发出明确易懂的非语言信息,并结合对方发出的非语言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并予以调整和回应。

那么,非语言交流的手段有哪些呢?

(一)体势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精神应该通过姿势和四肢的运动来表现"。人的体势有很多种,用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态度。而当播音主持工作者把体势作为一种非语言交流的手段时,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体现了他们的态度,表达特定的内涵。比如身体后倾,表示漫不经心、若无其事;侧转身去,表示不屑一顾、心不在焉;拍案而去,表示怒不可遏。应该注意:

第一,主持人要保持体势的放松,在与重要人物交谈时,也要克服拘束、紧张的情绪。在与人谈话时,尽量保持身体的前倾,以表示对对方的热情和尊重,提高对方谈话的兴趣和沟通的欲望。第二,主持人在对方进入、离开谈话场所时,要站起身来,以表示谦恭有礼。第三,体势的运用要符合主持人自己的气质特点和性格特征,开朗乐观的主持人可以使用幅度大的体势,并且数量上也可稍多些,优雅文静的主持人可用一些象征性的体势,力求简而精,动作幅度小。主持人也可以通过电视等途径学习其他人的体势,并在实践中练习,寻找自己在体势方面的不当之处,这样时间长了就能加以掌握,使之成为自己实现传播服务的手段之一。

(二)表情

人的面部表情十分丰富,是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之一。内心的喜怒哀乐、惊恐悲伤都可以通过面部肌肉有意或无意运动呈现出来,如眼神游离、表情局促、鼻翼扇动等面部表情可以看出焦虑情绪。恰当的面部表情,可以表达自己的乐观、豁达、自信的思想状态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平时通过掌握一些技巧,有意识的增强气质方面的锻炼,提高心理承受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就能借助面部表情灵活地为有声语言服务。播音主持工作者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观察,特别是在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观察人们表现出来的殷切、快乐、焦虑、急躁、愤怒以及其他一些情绪,并注意应用于自身实践。

人们从外界收到刺激,在会表情上迅速作出反应。在面部表情的表达中,嘴巴和眉毛传达的信息量最大,这就决定了微笑的重要性。微笑的内涵非常丰富,不仅表示快乐,还可传达友好、欢迎、欣赏、鼓励、赞同等信息。对播音主持工作者来说,他们的性格不同,有的开朗爱笑,有的矜持保守;对于节目而言,有的严肃正式,有的轻松活泼,因此,主持人对于微笑的把握要掌握好分寸,以切合节目内容和符合自身个性为原则,既不能过于严肃也不可笑得过于勉强,女主持人尤其要掌握好这门技巧。

(三)副语言

副语言作为非语言交流的工具之一,包括声调、语速、重音、节奏、停顿等,它有助于表达人的心理状态和态度,是人们内在气质和思想的外在表现,会影响他人对自身思维能力、人格特点、思想修养、心理状态的评价。人除了原本的声音外,经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会形成一种经过修饰的声音。要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声音,学会调控自己的声音。播音主持工作者尤其要在声音的控制上下功夫,塑造一个符合自己的声音型形象。

对于声调而言,不同声调传递的信息有很大差异。一般说来,温和轻柔的声调最容易被大家接受,它显示友好和真诚;阴阳怪气的声调,显示古怪刁钻、冷嘲热讽;深沉缓慢的语调,显示同情和伤感;高亢颤抖的声调,显示兴奋和激动;带浓重鼻音的语调,显示傲慢和鄙视;轻忽上扬的声调,显示冷漠和不屑。主持人要掌握声调的适中,不能过高或过低,保持声音的浑厚和节奏,应避免:音调过高,给人以不稳重和年轻气盛的感觉;音调过低,给人以难以捉摸的印象;语速过快,让人难以深入理解,达不到沟通的目的;语速过于缓慢,会显得压抑和死板;呼吸声音过大,给人粗俗的感觉;尖锐刺耳,会给人以厌恶之感;语调呆板,声音沙哑,会降低说服力和吸引力。

(四)目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眼神正是反应了人的内心状态。生活中人人都会与他人进行目光交流,可对主持人来说,这种沟通在一定意义上具有职业色彩。主持人应采用社交性的较亲切的目光,并与副语言和面部表情相互配合来加强沟通。首先,要积极主动地注视对方,尽可能多得进行信息交流,但避免长时间盯着对方,造成对方的心理压力。其次,对方注视主持人时,主持人要积极予以回应,保持与对方的目光接触。至于目光接触的长短和次数,要依情况而定,遇到比较敏感的话题时,就要减少目光接触,缓和尴尬情绪。再次,目光注视时不一定要盯住对方的眼睛,可以停留在鼻尖、嘴、眉间、头部侧方,以减轻目光长时间接触的压力,形成轻松、自然的沟通气氛。这些目光沟通技巧的获得,不仅要对眼睛传情表意的作用有正确的理性认识,而且要有意识的做适当的练习和实践。

播音主持工作者的非语言交流能力的养成,既包括先天素质,也包括后天的培养和训练。不同的主持人,在先天或后天上的能力都有所差别。先天的条件无法改变,只能通过后天的培养来提高,在已有知识和固有气质的基础上,积极、刻苦地学习和锻炼,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时间久了就会有所获益。

参考文献:

[1]张颂:《播音创作基础》,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7月。

[2]张颂:《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年10月。

[3]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中文注音范文6

播音创作过程中的基调是针对一段播讲内容或整档节目而言的态度和感彩。基调的色彩既包括态度分寸,又包括感彩,是态度感情与有声语言的交融,不应该只片面地理解为声音的高低。播音处理中把握基调,其实就是把握新闻作品的整体感。没有整体感,具体感容易支离破碎;没有具体感,整体感也会空泛僵直。基调可分为具体基调与整体基调。整体基调是部分、层次、段落、语句中具体思想感情的综合表现,即具体感的总和。民生新闻播音中对每条新闻基调的把握关乎一档节目的饱满度。

池州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多维度》的一期节目中,有两条紧接着的新闻。前一条新闻讲的是一个盗窃犯盗窃了市民的贵重财物,警察正在追捕,后面接着的一条新闻是端午节各地的端午民俗活动。主持人在报道这两条新闻时,要有不同的基调针对性。播盗窃案,基调处理要表现出对非法侵害公民合法财产的小偷的憎恶,要有敦促警方尽快将其绳之于法的呼求。而端午民俗活动的播音,要体现欢快祥和,生动活泼,语调以轻松、欣赏的心理状态为宜。

主持人是新闻生产线到受众之间的“中介之序”,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新闻价值和传播目的能否最终实现。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播音员、主持人却非常容易忽视基调的问题。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首先,准备不充分。备稿不充分导致播音员、主持人无法判断播音内容的感彩,没有对播音稿件进行二度创作,播音时只能“凭感觉,搬套路”,拉着一个固定的播音腔调一播到底,没有思想感情的运动起伏,听不出语气和节奏的发展变化。这种播音方式虽然能勉强应付,但是有声语言的传播魅力无从谈起。其次,语言基本功不扎实,缺少对生活的体验与思考。缺乏生活体验会造成自己明明知道基调的存在,却无法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甚至去造“虚情”,而虚假的感情谈何色彩?沈括《梦溪笔谈》中指出“哀声而歌乐词,乐声而歌怨词,故语虽切而不能感动人情,由声与意不相谐故也”。可见,播音创作者感情如果不符合作品的要求,所谓“真挚”也是虚假的。只有基本功扎实,生活体验丰富,才能表达民生新闻中的市井百态、甘苦辛酸。

主持人、播音员如何在民生新闻播音中正确地把握作品的基调色彩?

第一,把思想引向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播音员要在深入理解体味稿件内容的基础上,使自己的思想处于运动状态,让思想融入稿件作品。“言者,心之声也,欲代此人立言,先宜代此人立心。若非梦往神游,何来设身处地”(《李立翁曲话》)。特别是民生新闻稿件播音,播音员应该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心理活动引向情感。在民生类题材播音中经常出现的毛病就是播音员语言状态过分“理智”,端着、吊着,给人冷、僵、远的感觉。“只有引向情感,才能赋予稿件作品丰富的色彩、恰切的分量、鲜明的态度,发挥出巨大的感染力;主题的深刻性、目的的准确性、对象的交流性才可以负载在语言中,实现由己达人的意图。”

第二,灵活的气息状态。“要变声音先变状态”,播稿时声音是在变化中进行的,其中包含声、韵、调,轻重格式、节奏、态势等。但是这些要归于一个“首领”那就是气息。气息应该保持一种收放自如的状态,达到“气随情动、声随情走、气生于情而融于声”。

第三,口腔控制与音色变化训练。要使自己的声音获得“弹性”,除了情感的内在依托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声音条件。口腔控制十分重要。口腔是人体咬字发声的重要器官,是出字的最后一个关口。口腔使喉部发出的声音得到扩大和美化。唇舌灵活,语音流畅、自如是前提,在这方面达不到一定标准,就会出现吃字、滚字、走音现象和语言的僵滞。另外在发声时要注意对不同情感基调,使用不同声区来发音,如表现庄重欢快之类的基调使用自如声区的偏高区体现,庄重而哀悼之类的基调用自如声区的偏低区去体现等,在这方面可以找一些练声材料进行针对性训练。

总之,基调的统一和谐和丰富多彩,要通过有声语言体现,播音员、主持人在实践中只有通过重视、学习再到提高才能在面对内容丰富多彩的新闻稿件时做到有的放矢,再现新闻的真实、生动场景,让民生新闻播音表达出真实的百姓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