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卜算子咏梅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卜算子咏梅范文1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的艺术手法: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正像自己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
《卜算子咏梅》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集中写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物我融一的境界,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来源:文章屋网 )
卜算子咏梅范文2
怎见雪花飘?
我望梅花独自开,
吸引行人赏花。
闻到花香何处有,
四面八方花香来!
待到梅花开满时,
只有春来报!
我看日落天黑后,
卜算子咏梅范文3
写于宋孝宗乾道二年,即:1166年。
卜算子·咏梅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
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来源:文章屋网 )
卜算子咏梅范文4
关键词 古诗词 诗境 诵读 特色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领域里的一颗灿烂明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古人说:“不读诗,无以言。”诵读经典古诗词就是直抵孩子内心的歌唱,它可以雕琢孩子的心灵,感化孩子的性情,培养孩子的志趣,开阔孩子的胸襟,端正孩子的言行,塑造孩子的人格,陶冶孩子的情操。近年来,我在班级里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作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
一、诗意环境:营造氛围,润物无声
我在班级开展诗香班级建设,将墙壁、生物角、小书架处处都有古诗词的影子,墙上的评比栏上冠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的标题,而“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栏目则粘贴着孩子们自制的读书卡,读书心得。桌子上摆放的小组组牌中亦见古诗,用“花之君子——兰花”“花中清友——梅花”“花中之王——牡丹”“花中佳友——”等花中十友给小组命名,正面写组名,背面写相关的诗句,学生说他们班是在用和“花语诗情”相关的诗句来装扮教室,以花之精神怡情养性,以花之品格感染激励。“花中之王——牡丹”小组的同学在搜集研读了众多牡丹的诗句之后,竟然从资料中发现,洛阳牡丹原来是始于隋,成名于唐,甲天下于宋。教室的墙壁上的诗句,我们年级确定选用吟咏“黄河”的诗句,因为黄河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而作为一名洛阳人,我们更是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黄河水哺育着我们,黄河精神影响着我们,激励着我们。这些诗句更能引起学生共鸣,领悟到浓浓的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我和学生们一起精选了许多吟咏黄河的诗句,从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中看黄河的奔腾不息;从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悟黄河的博大情怀。此外,我们班和本年级其他四个班的班级诗词布置主题也各有特点,分别是“花语诗情”“日月星辰”“上善若水”“山川锦绣”,加上各班墙上粘贴的“黄河精神”诗句,归纳到一起,我们年级的诗词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自然之道”。
这些,都是孩子们诵读经典的一份份收获;这些,不仅成了校园的一道风景,更重要的是能吸引学生去欣赏、诵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诗词的陶冶、影响。古诗词就是在这样点点滴滴、润物无声的环境中得到滋润。
二、经典诵读:情趣课堂,融合所长
经典诵读与语文学科教学相结合。语文课堂是古诗词诵读的主阵地,为了使学生真正爱上古诗词,加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讨,课堂上,我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现代教育技术,来展示流传千古的经典诗词,和诗词浑然一体的音乐、生动再现诗文意境的图片,为学生理解古诗文搭建了桥梁,打通了时空的间隔。教师们通过吟、诵、唱、舞引导学生进入诗境,感受诗韵,浸润诗情。古诗课堂精彩纷呈,各具特色,在《惠崇春江晓景》中寻春、探春、赏春,感受春之生机;在《卜算子咏梅》说梅、问梅、评梅、赞梅,感受梅花的高洁品质……在古诗词的教学活动中,不禁令人感悟到:教育的本质是文化传承,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信念在唐诗宋词中得到了浓缩和提炼;唐诗宋词凝聚了中国人的自然知识和人生智慧;唐诗宋词寄托着中国人极其丰富的思想感情;唐诗宋词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无穷的艺术想象力。
每月一个主题吟诵古诗,让学生在不同的时节积累、吟诵不同的诗词。三月我们以“春天”为主题,四月以“牡丹”为主题,五月以“夏天”为主题,六月以“励志”为主题。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春游芳草地,夏观绿荷池;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感受文化、品味生活。一路走来,琅琅童音,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三、特色活动:品味诗韵,体验成功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对教师来说,在古诗文的世界里,无论李杜,无论韩柳、无论苏黄,随便哪一位,都是古今中外绝世无双的奇才。教读经典诗文,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诵读经典诗词,更是一种永远的传承。
卜算子咏梅范文5
一、珍视学生的阅读期待,在对话中增强意识
在阅读之前学生应该有一个阅读预测的过程。图式理论认为阅读预测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果如所料,于是他的认知能力就得到强化,认知结构就得以进一步巩固(即同化);一种是不如所料,即阅读对象在预测中没有出现过,于是他必须“回视”,必须检查自己的预测思路,对自己的预测进行修正,对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即顺应)。其实,阅读预测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期待。珍视学生的阅读期待,不仅有助于学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还有助于增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一些策略:利用期待,填补空白。接受美学告诉我们,作品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需要读者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去填补。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疏可走马”处进行想象,这有助于促使学生在阅读期待中与作品产生共鸣,引发学生主动探究。
在阅读期待中,满足好奇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心理倾向。一成不变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厌烦,而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的陌生化,会使学生不断产生一种新的期待心理。因此,在教学中,呈现教材的方式、讲解的方法、引导讨论的方式都应该常中有变,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从而使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
二、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在对话中情趣共济
师生是教学的参与者,他们真诚敞亮自己,彼此欣赏,互相悦纳。学生感受到平等、自由、尊重和理解,同时受到关爱、激励、鞭策和鼓舞,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这种人文关怀是教学处处充盈着奔涌的激情。这些是师生对话得以存在和舒展的人文情境。在对话中,师生参与对语言文字的诵读、感悟、积累和运用的实践,谈见解,磋感受,挖掘语言的人文底蕴,求得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共振。下面的一个教学片段,足以印证师生的平等对话,建构了一个富有情趣的阅读教学情境:
生:风儿不闹了,浪儿不哭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该生读得声音很响亮。)
师:大海玩累了,终于睡觉了,让我们轻轻地读,别吵了她。听老师读。(老师配以适当的手势和表情,读得有声有色,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叹)
生:老师读得真好听,我也要像你一样读。
师:(播放多媒体演示,边述说)深夜,蓝色的天幕上有金黄色的明月;星星,大海安静地起伏,倒映着明月、星星,谁来读读第二句?
生: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熟睡的鼾声。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大海太疲劳了,沉沉睡去,还发出鼾声,我觉得很可爱,所以我觉得要轻轻地慢慢地读。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的对话,犹如两块玉石相互碰撞。让阅读教学情趣共济,让对话充满人性的魅力。
三、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对话中张扬个性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应该还学生真正的读者地位。学生阅读文本是探索与创作的过程,是学生与文本和作者对话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导师而不是居高临下、控制信息的权威。教师应该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创设有利于学生阅读的情绪化的“场”,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理解、领会、体味、感悟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敏锐地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对话中张扬个性。“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又一个基本理念。如果把学生封闭在教材的框框之内,容易导致学生思维的线性延伸、平面滑行,且容易形成定势心里,导致学习兴趣的削减。教师要善于选取相关的文本资料,通过不同文本的交互辉映,为学生创建一种全新的开放的空间,这种进口主题向外辐射的阅读方式可以把不同的文本联结组合在一起,使它们之间产生一种立体的和谐效果,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地进行阅读理解。
例:在教学王冕的《墨梅》时,我就以“梅”为主题,进行了尝试。我想把陈亮的《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设计成谜语,让学生踩踩诗中写的是什么。这样不仅巧妙的引出主题,亦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梅花的品格。接下来我有结合诗的内容指导学生欣赏王安石的《梅花》和的词《卜算子咏梅》,使学生对梅花的高尚品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王冕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也就有了更深的理解。一位不畏权贵、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人物形象也在学生心中丰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