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滴滴整改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滴滴整改措施范文1
但是,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这种预算外借贷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也越发显著,如债务不透明且缺乏约束;大量隐形或负有负债使地方债务负担沉重;对银行资产质量有潜在影响;缺乏整体性的设计、规范及监督机制;缺失具有深度和多元化的地方信贷市场等。
禁止地方政府借贷不是问题的出路,因为债务融资仍将是我中国城市化的重要驱动力。我国之所以能将超过每年GDP10%的投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这远高于发展中国家3%-4%的平均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城司基于土地及大量国民储蓄而进行的信贷债务融资。同时允许地方政府进行债务融资有诸多好处:市场准入会促使地方政府遵守市场规则及报告要求,因此有助于提高财政透明度、加强预算、金融管理,并改进政府治理。规范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还能够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以规范地方融资,在从债务融资中获益的同时,管控违约风险及宏观经济风险。目前,我国已经采取了诸多重大举措,北京、广东和浙江已启动管控债务风险的改革;由标普对十几家挑选出来的城司进行信用状况评估的试点项目已启动。为了在省级借贷方和债务偿还之间建立联系,作为财政刺激政策的一部分,我国首次允许省级政府发行债券,但作为过渡,由财政部。
进一步的制度革新需要解决两个挑战:第一是把中央政府给地方政府的直接贷款转换成地方政府的市场借贷;第二是更好的规范城司在金融市场直接融资。具体改革措施建议如下:
1、建立发债事前监管制度。首先对地方政府从借债目的、举债类别、发债程序、融资来源、资金管理、投放范围到债务偿还都应该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其次,应建立监管指标,可以采用偿债比率、当期预算平衡和担保限制等指标,并制定中期财政规划便于监察债务融资的可持续性。最后,应进行财务透明化和预算改革。把财务透明作为城司进入资本市场和发债卷的先决条件,由评级机构参照国际标准对城司进行信用评估。
2、建立事后破产防御体系。当某个地方政府或城司面临破产时,政府不挽救是不现实的,但无条件的政府援助会加大道德风险,鼓励不负责任的借款行为。所以应建立有效的财政监管措施,降低破产的可能性。近期可开发财务恶化状况和破产可能性评估系统,对地方财政进行实时监测和早期干预,防止地方政府从财务恶化走向破产。远期可以开发一套更系统化的无力支付监控体系,包括债务重组制度和索偿优先次序架构。同时,要借鉴国际经验,完善破产司法体系。
3、监管城司债务。鉴于城司持有大量债务,首先要对其债务,包括地方政府对它们做的担保,进行评估和量化。可以要求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报告债务的数量、类型及结构,通过信用评级系统,评估借债方的偿债能力。其次,要为城司今后的融资建立事前监管,对借债类型、目的和举债流程做出规定。作为事前监管措施的一部分,可以规定城司长期借贷必须用于公共资本投资,规定运营收入占换债额的比率,以及建立对实物资产作抵押的规则和限制。地方政府可以为城司发债提供担保,但需要符合一定的规定,比如地方政府总担保额必须小于其收入的一定比例,以及单个城司从一个地方政府获得的担保额不得超过该地方政府对所有城司担保额的一定比例。为控制并降低财务风险,应鼓励城司发行收益债券。不同于地方政府发行的一般债券,收益债券是由地方政府特别工具机构发债,并有发债所支持的特定的项目中所产生收入流做为担保的债券。它自我持续性融资功能强,并允许市场在执行债务限额、规避定价风险以及将资产经济寿命与债务期限匹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美国,收益债券占据了地方未偿债务的总额的三分之二。一些配套改革也有助于收益债券的发展,包括:公司治理改革、基础设施税收设定管理法规、标准化报告、审计和市场披露要求等。
4、加强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能力。可以考虑在一些城市和省份及城司中进行债务管理模式试点,对地方政府和城司债券结构,如利率、期限、现金流、再融资风险和汇率风险等进行规定。像中央政府债务管理一样,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也是一个建立并执行审慎管理实体债务战略的过程。对现有债务及预算内外新增债务的管理,应该与地方政府的成本及风险偏好相吻合。
5、管理土地融资的财务风险。对于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地方政府,土地资产都是基础设施资金的重要来源,而且来自于土地交易的收入往往超过税收收入和财政转移支付。与各国监管地方政府借贷的制度相比,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基建中的土地融资,大都缺乏严密监管和法规。土地出售比借贷往往更缺乏透明度。许多卖地行为都在预算外进行,这就很容易将卖地收入转变成当期性预算。而且,基建融资中,银行信贷部分的抵押往往是土地及对其升值的预估。近来许多国家土地价格出现急速下滑,构成了地方政府债务一个新的系统风险因素。所有这些因素都需要政府制定事前审慎监管规定,就像那些针对政府发债的制度一样,来降低基建投资中与土地融资有关的财政风险和或有债务。短期内可进行的改革包括,对由土地及其他固定资产抵押的银行贷款进行风险评估、为土地交易收入建立土地信托或特别基金,并禁止将卖地或土地租赁收入转变成当期性预算。长期改革应对土地进行资产管理、规定抵押或贷款比率、将土地融资与中期财政规划和资本预算关联起来。
6、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市场化改革。我国拥有大量的国民储蓄,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创造了大量的基建需求。地方政府金融市场可以帮助将大量的储蓄转变成基建投资。为基础建设开辟更多具有竞争力、多元化的融资来源,让各种金融工具的竞争带来融资成本的降低,是非常值得推荐的作法。地方政府债务越趋向于市场定价,从经济的角度看资源使用就更加有效。应该在贷方建立竞争市场,以确保最低的资金成本和可持续的资金来源。这就意味着打破“市政银行”的垄断,使银行放贷和债券发行采用相同准入标准。许多美国的监管制度都是由市场参与者自己或是通过市场行为发展出来的。美国地方政府信贷市场受益于200年的实践,在此期间,投资者深刻体会了债务违约的后果,并且深知上级政府并不一定会为下级机构的违约来还债。而利用市场约束手段,依靠债券市场中信用评级机构以及金融中介、社会结构的力量, 对地方政府信用进行评级, 对于监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武汉市城市建设利用外资项目管理办公室,研究生,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建筑经济)
参考文献:
[1]课题组.地方政府融资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0(6).6一11.
[2]刘尚希等.政府债条风险状况的初步分析.管理世界,2002(5).22—32.
[3]冯兴元等.论城市政府负债与市政债券的规则秩序框架.管理世界,2005(3),29—42.
[4]金永军等.2009年地方债制度博弈的分析视角.财经科学,2009(10),35—42.
[5]ADB, JBIC, and World Bank (2005). Connecting East Asia—A New Framework for Infrastructure. Advanced edition.
滴滴整改措施范文2
1、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的制度设计与难点
自2003年起上海、江苏和浙江等省市首先实行“土地换保障”的思路后,全国各地纷纷学习和参考这些地区的做法。“土地换保障”在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保障其长期生活稳定没发挥了一定作用。不过就如何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各地的情况和条件不同,目前都处在探索之中,并且着重考虑的是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其中主要有这样几种模式:
1.1继续实行被征用土地以前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些地方暂时沿用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但由于这项制度是在农村低生活水平的基础上,以低保障、广覆盖为原则制定的,无论在基金的缴纳,还是养老金的测算上都低于城镇的生活保障水平,因此实际上无法保障失地“非农化”后的生活水准。
1.2直接加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此类制度可以使被征地农民直接融入城镇居民,达到相应的生活水平。但是按现行政策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保费的缴费期限不能少于15年,这就限制了那些年龄偏大的失地农民。
1.3建立社区式的农民退休制度。东部少数发达地区尝试建立了该制度,但由于需要强大的集体经济作为支持,此模式的实用性也十分有限。而且集体经济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影响该制度的运行和长久性。
2、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
2.1所有权主体不清造成农民的权益受损。《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统一支配。而当集体组织的所指并不清晰、主体不确定时,村民小组、村委会甚至乡(镇)政府都成为集体土地的支配者,并互相争权夺利。由于对土地补偿的分配缺少具体细则,土地补偿在征地补偿中占的份额又大,一些地区发生了村干部随意截留、私分补偿款等,引起群众不满。
2.2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清使得农民虽然在原则上享有占有、使用、处置土地利益的权利,但在土地的征用、补偿问题上并没有与国家进行平等对话的法律地位。政府有权利“强制性”地将集体土地征用为城市公共利益的建设用地,但与作为土地真正所有者与农地需求者的农民之间处于隔离状态,不发生直接的经济和信息联系。《土地管理法》第47条规定:“征用土地的,按照被征用土地原用途给予补偿”。这实际上排除了被征地农民参与增值收益分配的机会。征地补偿没有包含土地增值部分。土地征用后,用途的改变,经常会导致地价的上升。按照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对增值部分的分配应考虑被征地者的利益。国家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土地用途转变增值的土地收益分配中,政府大约得60~70%,村一级集体经济组织得25~30%,农民个人只得5~10%。总体上,土地的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只考虑了土地的历史产出和收益,以及不降低农民的生活水准,却没有考虑到土地改变用途后的级差地租,也没有充分考虑到被征用土地后的这些农民将成为新市民,生活费用水平必然提高的客观事实。
3、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的对策思考为失地农民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比如,由于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加上财政补贴能力有限,社会保障基金缺口很大。另外,如果按照城镇模式建立统账结合的社会保险,需要个人有相当的就业能力,但失地农民在城市正式部门就业具有相当的难度,因此很难通过充分就业的途径来建立失地农民的个人账户。
3.1对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进行改革,是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重要前提。构建新型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明确农民承包土地所具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置”的完整物权制度。凡经营性土地,政府不得强制征用。当非公益经营项目获得政府批准需要征用农民的土地时,农民有权选择以市场方式公平地兑现土地私权利的价值。完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打破计划经济模式下政府定价的做法,遵循价值规律,以市场价格生成土地补偿费,应当成为未来我国征地改革的必然方向。建立合理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制度。目前需要建立既符合现实实际,又便于今后与城镇社会保障相衔接,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社会保障安置方案。
3.2确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城市保障体系衔接的时间进度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内容应该包括基本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但对于失地农民来说,这些保障内容的迫切程度不同,层次也不同。从前面提到的几种安置模式来看,当前各地所建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办法主要考虑的是养老保险,其他方面暂时没有建立。各地对失地农民是否应该纳入城市“低保”也没有统一的看法。
滴滴整改措施范文3
关键词:施工现场; 临时用电; 管理措施
一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
1.1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素养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临时用电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现场临时用电的工作落实情况,决定了真正落实到临时用电工作所需要的人力、物力。
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系统使用存在的漏洞
1.2.1整个临时用电系统布置的设备以及线路不符合规范,线路规格不满足用电系统所要求的容量,线路架设经常使人碰触到导线而引起触电事故,设备出现老化损坏而导致发生漏电事故。
1.2.2临时用电操作不符合规范,电焊施工作业是引起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发生概率高的原因之一,原因主要有:焊机导线与焊机、焊钳连接接头或焊接导线有接头处理不当,松动打火。焊接导线(焊把线)选择不当,截面面积过小,而试用过程中超负荷使绝缘损坏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短路打火。焊接导线受压、磨损造成短路或铺设不当、接触高温物体或打转使用造成涡流,过热失去绝缘短路打火。④电焊机回路线(搭铁线或者接零线)使用、铺设不当或者乱搭接,在焊接作业时产生火花或接头过热引燃易燃物。施工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的不规范操作临时电箱,乱拉乱接线路用于照明、设备运作等行为而引发电气火灾亦是经常发生。
1.2.3临时用电安全保护措施的缺失,在施工现场,虽然有比较完整的临时用电管理制度,可是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比如 临时用电系统没有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临时用电配电箱的漏电保护器不完善,外电防护措施不完整,主要是由于施工现场场地条件的限制达不到安全距离要求时,而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发生触电事故。④防雷措施,主要是针对现场的塔吊、吊机、架体及设备的防雷装置安装的好坏,如接闪器、引下线的连接部位、跨接线及接线柱的安装不齐全或者不牢固。
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系统安全管理措施
2.1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素养
由于施工用电的专业性很强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复杂性,因此要求工作人员应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
2.1.1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要求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经建设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2.1.2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日常培训:施工单位应当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其教育培训情况记入个人工作档案。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新岗位培训:作业人员进入新的岗位或者新的施工现场前,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者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特种作业人员的专门培训:垂直运输机械作业人员、安装拆卸工、爆破作业人员、起重信号工、登高架设作业人员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2.1.3安全施工技术交底
施工前的安全施工技术交底的目的就是让所有的安全生产从业人员都对安全生产有所了解,最大限度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建设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当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作出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
2.2完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系统
2.2.1编制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原因在于使得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有一个可遵循的科学依据,保障其运行的安全可靠性,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系统制定一套完整的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
2.2.2完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措施
(一)整个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采用TN-S三相五线制工地系统,
要求接地电阻值一般应小于4Ω。
(二) 短路防护在总配电箱(配电室)、分配电箱、开关箱等电箱要安装短路、过负荷、漏电等电气防护装置,在配电装置和线路端应按规定安装断路器或者熔断器,以便在线路发生短路时能及时有效地切断电源。
(三) 电气设备外壳带电防护电气设备的使用必须按照规范要求,设置专用的开关箱和二次侧触电保护器,在开关箱内设置短路、过载保护,确保做到“一机一闸一箱一漏”,严禁一闸多机。开关箱的进线中间不得出现接头,漏电保护器动作时间不得大于0.1s,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使用于潮湿和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就采用防溅型产品,手持电动工具使用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均不得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大于0.10s;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的安全状况。
(四) 外电防护对于外电架空线路,当在其一侧作业时,必须保持安全距离,而且随外电线路电压等级的增加,安全距离要相应增加。不得在外电架空线里的下方施工、建造临时建筑物、堆放材料或者构建物等。
(五) 防雷保护措施对于塔吊、脚手架及金属设备防雷和姐弟啊装置,重复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10Ω,接地体采用SC50镀锌钢管,接地体连接采用40x4扁钢。施工现场电气设备可利用自然接地体和基础接地体接地,应保证电气连接可靠并校验接地体的热稳定,安装垂直接地体须埋于地下深800mm以下,打入接地体直到露出沟底不少于200mm为宜,便于连接接地干线。
(六) 电气防火措施施工现场建立防火检查制度,强化电气防火领导体制,建立电气防火队伍。施工现场一旦发生电气火灾,扑灭火灾时,首先迅速切断电源,以免事态扩大,切断电源时,应戴绝缘手套,使用有绝缘柄的工具。其次当火灾离开关较远需要剪断电线时,火线和零线应分开错位剪断,以免在中断处造成短路,并应防止电源线掉在底墒造成短路,使人员触电。电源线因其它原因不能及时切断时,方面派人去供点处拉闸,另一方面灭火时,人体的各部位与带电体应保持一定距离,必须穿戴绝缘用品。
(七) 电气触电紧急措施当发生触电情况时,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切断电源开关;另外易种是用干燥的绝缘木棒、布带等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者将触电者拨离电源。严禁救护者用手直接推、拉和触摸触电者;严禁救护者使用金属物品或其他绝缘性能差的物体(如潮湿的木棒、布带)接触触电者。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必须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如人工呼吸法、心脏按摩法。
(八) 临时用电的档案管理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要由电气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编制,并且经过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才可施工。临时用电系统在施工完成后要经过编制人、项目部经理、审批人及专职电工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要履行签字手续。建立完善的用电档案,并设专人管理,主要包括:专项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接地电阻绝缘电阻遥测记录、电工巡视维修记录、临时用电验收记录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既是安全生产必须遵守的原则,也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观念,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筑工地的安全规章制度必须落实到每一位相关的工作人员身上,提高安全意识,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最终实现减少甚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参考文献
滴滴整改措施范文4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现代化发展;观测体系;工作质量
在之前的人工观测中,每一个业务人员有自己的工作习惯和方法,所以,所记录的数据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出现错误时需要采用数学方法来补救,降低了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改革之后,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在改革中降低了需要借助人工观测的设备仪器的使用率,如虹吸雨量器、温湿度计、气压计等,使气象观测逐步地走向自动化,此外,工作人员也不需要进行手工记录,因此也降低了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只要保证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就不需要担心数据的准确性。气象工作人员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和研究,促进气象事业更快发展。但是,自动化设施投入使用之后也出现了较多的故障,本文依据实际地工作情况,总结了改革后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常见的问题,并总结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改革后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控制重点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观测、发报、信息传输、报表编制多个环节,业务改革之后,气象工作数据资料的处理和之前相比有较大的区别和变化,并且在改革之后也有一些新的问题出现。例如一些台站个别时间段中的数据资料的处理和上传缺乏完善的技术指标要求,在操作进行的过程中不够规范,操作性不强。结合我站的实际情况,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后对于台站的质量提升应该着重放在下面几个方面:
1.调整前后基础业务转换。此次地面气象业务改革的重点主要有几点。第一,取消使用虹吸雨量计,自动站在检测降雨量时,一旦发生数据资料的缺测问题,自记仪器便能够很好的帮助解决。所以,取消自记仪器的使用对自动站地面观测工作的影响很大。第二,气象观测的方式和守班的时间也有变化。基准站和基本站的守班时间改为08-20时连续观测,但4次定时观测时段守班,20-08时夜间不需要再守班,只有在观测时间之内的部分时间段守班。一般台站仍然按照原来的要求来观测和记录天气,夜间不需要再守班。第三,发报任务有所调整,任务量增加。改革之后,基准站和基本站需要把之前的8次定时天气报的发报任务使用长Z文件上传,并且加入质量控制的信息以及加密报等内容,提高数据内容的丰富性,此外20-08时的重要报的发报有相应的规定。
2.改革后,夜间降水记录处理方式转变。夜间记录处理有三种:夜间之后降水量、夜间固态降水数据,夜间雨量计故障的降水。处理夜间之后降水量时要根据夜间不守班台站的规定和相关的要求来进行,“夜间”栏和“白天”栏要分记清楚,“夜间”栏中不需要记录起止的时间和方位,只需要标记好符号便可。固态降水的处理方式和夜间之后降水量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固态降水的处理主要是在特定的时间之内的记录。若是可以得知固态降水的起止时间,要以时加盖时段内降水量作缺测处理。对于夜间降雨仪的故障,根据原来的规定,可以借用自记仪器来代用,但是调整之后,不再使用虹吸雨量计,以及自拍仪器,则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故障不能够获得相关资料,应算作缺测处理。
3.取消地面天气报和降雪加密报影响上传资料的处理。原来的规定是上报地面天气报(加密报)和降雪加密报,但是在I务调整之后就取消了这项规定,而是使用编发新长Z文件的方式来代替。规定要求上的变化导致在具体的上传资料的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失误,这也是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之后提高质量应该重视的环节之一。
二、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后地面测报数据异常的分析及处理
地面气象业务软件升级以后,减少了气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地面观测资料的传输以及相关程序的工作质量,此外,在数据上传的质量、时效、频次以及总量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比如业务调整以前上传数据需要用10分钟,而改革之后仅需要5分钟。虽然业务改革在数据的精确和时效性方面有了进展,但是在其他方面却出现了一些漏洞,这也就进一步要求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通常情况下,地面测报数据异常的情况以及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分钟降水量和小时降水量不一致影响程序运转。台站在软件的“自记降水设置”参数中设为“有:人工”,如若自动站监控软件在进行地面观测时所得到的分钟降水量是“-”,但是小时降水量却什么都没有,这种情况便可以认为分钟和小时内的降水量不同而影响程序的运作。处理这种问题的方法是:一般自动站内的运行灯分为黄色和绿色两种,如果这个灯显示为黄色时说明自动监控软件此时正在观测或者是在卸载数据,这个情况下不能进行人工干预,只有等到起恢复绿灯之后,工作人员才可进行处理,把小时降水量修改为“-”,让其显示与分钟内的降水量相一致,修改完成之后,质控程序便可以重新运行。
2.数据缺测。如果设备持续正常运行,那么所获得的观测数据通常具有客观性和连续性,一般没有认为因素,也不会出现缺测的情况。一旦出现缺测的情况可采用以下方式处理:首先要想到软件中的RTD文件、Z文件和J文件,在选择RTD文件中的数据来补充时,也要检查Z文件和J文件,看是否是真的缺测,如果确定是真的缺测要从人工定时观测记录和自动观测记录中选择日极值来加以补充。
三、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培训
为了确保气象事业能够更好地发展,地面气象测报软件能够更好地投入使用,提高气象观测的质量,推进地面观测业务更好地向着自动化的发展开展,有关部门以及气象工作人员应该不断的学习,增加自身的知识技能,认真学习有关的文件以及设备的安装、维护和使用的规则。此外,要加强内部的管理力度,细化部门内部的业务流程,对相关技术要求、规章制度、改革调整技术规定进行了熟练的掌握和考核,确保了改革前后业务的衔接。
四、结语
做好地面气象观测工作是促进气象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部分,自从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之后,在工作内容上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自动化设备为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也伴随着新的问题出现。所以,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地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的网络运行管控的技能,当气象要素发生异常时候能够快速地应对,使自动站能够发挥其最好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9.
[2]黄金洪.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存在的问题[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7):109 .
滴滴整改措施范文5
一、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目前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地勘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健全,缺少制约和监督
一些地勘单位的不重视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内部控制系统并不完善。内部审计是组成内部控制的一部分,但有些单位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的岗位,但却安排一些不懂财务和审计的人员来担任这方面的工作,有一些单位甚至没有设置内部审计岗位,这使得内部审计监督无法得以保证。
(二)预算编制不完善,预算管理不健全
有些单位预算执行不够规范、经费使用缺乏计划性,部门预算编制不够细化,特别是对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中,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简单地采用增量预算法编制预算不准确。部分部门未将应纳入单位预算管理的预算外资金统一纳入单位预算,隐瞒、截留财政资金和其他收入,私设小金库;预算支出随意性大,且审批制度不严格,超发津贴、奖金,超支业务费的现象普遍, “专款不专用”的现象也经常发生。财务部门的考核也只停留在表面,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三)资产管理混乱,账实不符
有些地勘单位财产清查制度不健全、管理权责不清,尤其体现在固定资产上。有的单位长期以来未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清理,资产使用效率低,流失严重;监督机制不健全;固定资产出租管理不到位且混乱,取得的收益不上缴财政专户;缺乏制度化和程序化管理,导致腐败发生,虚增资产价值。
(四)银行账户开立混乱,票据管理不规范
近年来,有些地勘单位多头开户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资金分散,不易管理,给审计稽核和财务监督工作带来困难。同时有些单位的票据管理存在许多违纪问题。比如领购手续不健全,核?N上存在监督漏洞;票据存根与入账金额不符等。有些单位支出中白条较多,假发票大量存在,容易助长“小金库”问题的滋生。
(五)财务人员素质较差,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未经过系统的财会知识培训,理财观念陈旧,知识欠缺,方法落后。同时有些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较薄弱,如原始凭证各项内容不全、以假充真,收付款凭证概念不清、审核不严等。
二、加强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对策
(一)需要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
应区别建立有组织收入条件的地勘事业单位的核算方法和政策,如对地勘单位进行工商、税务注册,充分利用地勘事业单位原有的主业资质,把新注册的公司或企业纳入其中,做成企业集团,理顺财务关系,加强财务管理。这样便于上级部门对其经济效益进行考核,从而能更科学地反映地勘单位的运营情况。
(二)完善单位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单位领导应充分重视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以及相关财务人员的配备,使地勘单位内部潜在的风险得以消除。单位内部要按不相容职责相分离的原则,设立财务管理的相关岗位,明确职责,保证各种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形成一种互相牵制的内部控制机制,保证预算执行的合规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强化预算管理
针对预算编制,应该充分认识预算在地勘单位的重要性。地勘单位应将收入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健全收入分配制度。编制部门预算时应广泛听取意见,收集各部门的资料,汇总后交领导和群众讨论,反复协调与平衡,实行预算内外综合统筹,进一步细化收支。要严格执行部门预算,按项目、时间、进度支出,不准随意变更预算项目。要坚持以收定支,确保年度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禁止出现赤字。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预算或追加支出的,应按规定的程序报批。
(四)加强资产管理
加强实物资产管理,应该加强资产清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盘点,以确保设备的完好无损;确立以“钱物分离、互相牵制、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实行双人保管,相互制约,并规范单位大宗物品管理。采用公开招标形式采购,增加物品采购的透明度;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制度和政府采购监督体系,逐步形成以财政部门为主,纪检监察、审计及其他有关部门共同配合的监督机制。最后建立一套规范的仓储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管理。
(五)规范银行账户,加强票据管理
各单位应严格按照规定办理银行开户和收支事宜,不出借出租账户,不公款私存。票据由会计人员负责领取或购买、保管,不使用不合规票据,收据不跨年,剩余部分盖章作废;同时,要加强票据缴销管理工作,做到票面收入与入账金额相等。经费支出要取得真实、完整、合法的原始票据,否则,单位财务部门应拒绝报销。
(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加强对财务人员培训,建立健全机构。单位应配备合格的财会人员,持证上岗,加强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全面掌握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各单位财务主管领导也应参加,通过培训增强财务管理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强化经济效益观念,在资金运营上讲究投入产出比,利用有限的资金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要加强财务人员后期教育,利用绩效考评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适应单位发展的要求。
(七)加强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在国库集中支付模式的技术支撑下,加强现代网络建设,实行财政局相关业务科室、核算中心与核算单位联网办公,这样能有效避免出现业务处理不恰当、科目使用不正确的问题,规范了会计核算,加强了国有资产管理,提高了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自觉性,可进一步强化财务收支审核,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同时,国库集中支付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集中起来,便于对下属各部门的预算资金执行情况实施监督,控制预算的实施,保障单位整体预算目标的实现,杜绝预算部门私设“小金库”,截留预算外资金等违规行为。
滴滴整改措施范文6
滴滴是从2012年6月开始的。
滴滴出行,中国知名的一款打车平台,称为手机“打车神器”,是受用户喜爱的“打车”应用。滴滴已从出租车打车软件,成长为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
2018年5月,发生滴滴顺风车乘客遇害一事,5月16日,滴滴公布顺风车阶段整改措施,并暂停接受22点-6点期间出发的订单。8月,不幸事情再次发生,温州一名漂亮女乘客遇害,随后滴滴官方发表8月27起下线全国顺风车业务,进行内部整改。2019年11月20日起,滴滴顺风车陆续在哈尔滨、太原、石家庄、常州、沈阳、北京、南通7个城市上线试运营。2020年2月19日,滴滴宣布,即日起滴滴将在全国范围内,陆续为坚守服务的滴滴网约车免费安装车内防护膜,以尽可能预防飞沫传播。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