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清明放风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清明放风筝范文1
2、在隋唐时期以前,放风筝还是一项具有巫术意义的户外活动,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放掉身上的晦气。当风筝放飞升高后人们就有意把引线剪断,然后让风筝远远飘去,据说它这样可以带走人们身上的晦气、烦恼、苦闷、忧患和病痛。
3、清明时节,碧空万里,慧风和畅,草木萌发,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候。于是在这一天,古人便将自己的苦恼事都写在了纸上,然后人们将纸扎在风筝中放飞,让写着烦心事的纸随着风筝一去不复返。
4、因此放风筝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也成为古代人们节日辟邪的一种护身符。当然,随着时光的流逝,放风筝早已经冲去了旧时的巫术色彩,古人只不过是借此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愿望而已。
清明放风筝范文2
2、踏青: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3、蹴鞠: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
4、插柳: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5、放风筝: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对于古人,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
6、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
清明放风筝范文3
我们这儿清明节的习俗,除了扫墓、踏青外,尽情地荡秋千、放风筝就成了我们这些少年所痴迷的活动。
荡秋千
秋千大都是安置在院子里,将粗粗的绳索拴在两棵大树之间,绳索中间再拴一块坐板(踏板),便可使用。有的人家只是将一根绳子往天井里用来晒衣被的铁条上一拴,或干脆拴在门框上便荡开了。自然,这大都是用来哄小孩子的。
坐在秋千上,两脚用力一蹬地,身子就飘飘然荡起来,如同长了翅膀。忽上忽下,忽前忽后,天空和地面随着晃动、旋转起来,让人有点儿头晕目眩、迷失方向的感觉。干脆闭上眼睛,排除干扰,尽情享受飞翔的。扬起头,任微风自己的面颊,学习的重压和生活的烦恼全抛在了脑后,优哉游哉,自由畅快。
忽觉得秋千摇摆的幅度大了起来。忙睁开眼,原来是伙伴们偷偷给秋千加了把劲儿,使秋千更放肆地飞荡起来。我几乎飘向了半空,于是,双手死死抓住绳索,直惊得大呼小叫,伙伴们则幸灾乐祸地哈哈大笑……
荡呀荡呀荡秋千,就这样拥抱欢畅,就这样情思飞扬,就这样放飞梦想!
放风筝
清明时节,风筝难耐寂寞,凌空而起,或红或黄,绽放于蓝蓝的天空,如鱼得水,俯仰漫游。
放风筝也需娴熟技巧。手中的丝线扯得越是紧而灵活,逆风而舞的风筝就越是游得轻松得意。如果你手忙脚乱,手中的丝线失控,风筝就会不知所措,惶然颤荡,像失灵的飞机一般,转眼栽下云端。你操纵着它,看到它耍性子就要坠落时,切莫慌乱,只要沉着地迎风猛扯丝线,风筝受到牵动,就会乖乖地再次飘飞起来,如同鱼儿从水底游到水面。风筝是淘气的娃娃,你摸透了它的性情,任你将绳儿怎么扯动,它都会在空中尽兴嬉耍,为你表演,让你随心所欲地牵扯。你可知道,将风筝抛飞在柔风中的那一刻,何等惬意――放飞童心,放飞快乐,放飞希望。
我又陶然于那悠扬甜美的歌唱――又是一年清明时节,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飞回到童年……
■
本文围绕清明习俗,抓住清明节特色,娓娓叙写了自己感兴趣的两件事情。每一项活动,都富有浓郁的民俗色彩,感受独特,体验深切,情思饱满,摇曳多姿。
文中荡秋千、放风筝的细节描写,情趣十足,生动诱人。文中顺理成章地进行抒情,表达了作者的快乐情怀和对于生活的热爱之情。
清明放风筝范文4
因为无事可做,孟大爷经常与老伴一起在离家不远的广场上放风筝。饮食上老伴给他控制得很好,加上自己几乎每天的放风筝运动,孟大爷的血糖倒是一直还算平稳。要说起孟大爷与风筝的感情,那可真是勾起了他最想说的话题。孟大爷生在“风筝之都”潍坊,那里的风筝文化可谓悠远深厚。光是他的故乡,孟大爷就说起来停不住嘴。
“风筝之都”潍坊
潍坊市被各国推崇为“世界风筝之都”。这里是中国著名风筝产地,明代就已在民间出现扎制风筝的艺人。清代,随着放风筝习俗的流行,风筝艺术亦达到鼎盛阶段。道光年间,郭麟吟清明的一首竹枝词描绘道:“一百四日小寒风筝食,冶游争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比新来春燕多。”郑板桥也有诗曰:“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潍县志》记着:“清明,小儿女作纸鸯,秋千之戏,纸鸯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之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惟妙惟肖,奇巧百出。清末,潍坊已形成了固定的风筝市场,全国许多地方的商贾都来潍坊购买风筝,一时间花样翻新招主顾,双双蝴蝶鸢成行”。
潍坊还举办国际风筝节,这是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盛会。每年四月二十日至二十五日在风筝都潍坊举行,自一九八四年开始,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和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竞技和游览。
去年4月16日,中国潍坊举办的万人同放风筝活动,以10465只同时放飞的风筝,刷新了2010年加沙6198人在此项目上保持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放风筝之益
放风筝是孟大爷从小的爱好。与每个潍坊人一样,孟大爷也是以风筝为荣的,说起来就滔滔不绝。对于放风筝对身体的好处也是。
孟大爷说在明媚的春光里踏青放风筝,对人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益处的,可以舒展筋骨,让身体随着放飞的风筝而不停地移动,从而活动四肢百骸;同时,由于尽情呼吸着新鲜空气,吐故纳新,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状态,从而获得消除冬日气血积郁、祛病健身之功效;此外,放风筝时,双眼面对蓝天,飞行的风筝千姿百态,可以消除眼肌疲劳,调节和改善视力,预防近视和弱视。
放风筝也是一项健脑运动,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仅仅处理好放风筝和风向风速的关系,就得让放飞者动一番脑筋:风筝飞起来的必要条件是地面有风,但风速过大也不好放飞,因为这时空气水平方向力量过大,风筝不易“抬”上来,也很难控制;放风筝最怕的是风向不定,因为此时风筝最容易“栽”下来。
放风筝能使人情绪开朗、心境愉悦。放飞时,大脑高度集中,无疑会消除人的内心杂念;放飞者极目蓝天,其心胸也会感到开阔;此外,选择景色怡然的室外环境,放飞风筝,如同一次人与自然的美好对话。
风筝的原理和类型
孟大爷开始自己做风筝也是一次突发奇想,尽管他身在“风筝之都”,但是从小就背井离乡的他,并不会制作风筝。一次与朋友放风筝后,朋友调侃他,作为潍坊人,他应该会制作风筝啊。于是孟大爷开始学习制作。这说难不难,说易也并非易事,不过这学习和制作过程同样也给孟大爷带来了许多的欢笑乐趣。
孟大爷首先了解了风筝的原理和类型。孟大爷说,这风筝是世界上最早的重于空气的飞行器,风筝的飞行原理和现代飞机很相似,绳子的拉力,使其与空气产生相对运动,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孟大爷说,在一些国家的博物馆中至今还展示有中国风筝,都认为它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而且风筝对后来的滑翔机和飞机的发明有着重要的作用。
潍坊风筝主要有三种基本造型:串、硬翅和简形。具体又可分为以下几类:①软翅风筝。一般常见的禽鸟风筝属于此类。②硬翅风筝。常见的元宝翅任务沙燕风筝即属此类。③龙型风筝。主要以龙头蜈蚣风筝为主,也是潍坊风筝的一大特色。④板子风筝。即人们传说的平面形风筝。此类风筝较多见,扎制容易,飞升性能好,又适合表现多种题材,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一种。⑤立体风筝。一般采用折叠结构的骨架,由一个或多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如宫灯、花瓶、火箭等。⑥桶行形风筝。由一个或多个圆桶或其他形状的桶组成的风筝,像宫灯、花瓶、火箭、酒瓶等皆属此类。⑦自由类。自由类包括跨种类,运用新技术,吸取外国风筝之长的风筝。
制作风筝
风筝的制作方法可以分为扎、糊、绘、放四个步骤。扎就是扎制风筝的骨架;而糊就是将纸或都是丝绢粘贴在扎好的骨架上;绘就是在糊好的风筝上作画;最后一步就是拴角线,而后拿风筝去放飞。
孟大爷给记者下面介绍一种简单的风筝制作过程:
1 用小锯在每根木棒的端口处锯一个缺口(见图5-1)。
2 测量出其中一根木棒的中心,做个记号,并把这个记号放在另一根木棒的一点上,这个点距这个木棒的一端距离是20厘米(见图5-2)。
3 用木胶把交叉的两个木棒粘在一起,用绳子缠绕几下后捆起来(见图5-3)。
4 拉直绳子,沿着4个被锯开的小口,缠出一个风筝的外框(见图5-4)。把绳子拉紧,然后把绳子的两头系成一个结。在木框的四端被绳子缠过的缺口处,每处都再用绳子用力绕几圈后拴紧。现在,风筝的框架已经完成。
5 把风筝的框架放在一个塑料薄膜上,以便做出一个样本。样本要画在沿着风筝框架线周围外2.5厘米处,以便允许多出的边折过来盖住绳子。
6 沿着画好的线,小心地剪出样本。然后把多出来的塑料折上包住绳子,用胶条把它们黏紧。
7 用一根绳子系在横向木棒的一端的缺口处,把这根木棒弄弯曲约10厘米的弯度,然后把绳子的另一端系在横向木棒的另一端。
清明放风筝范文5
我的弟弟妹妹都很喜欢清明节,也包括我这个小姐姐,因为我们大家可以聚在一起,一起爬山,一起放风筝,可开心了!可快乐了,可惜一年中“‘清明节”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很珍惜哦!说到这儿,我得赶快拿着我的风筝去和她们玩了,要不然他们爬山就不等我了。我走到坟前一看他们全来了,就差我一个人。我们给祖爷爷、祖奶奶祭拜后就去玩了,爬山有两条路,一条很崎岖以前放羊时走过的山路,很难爬。还有一条是山野地上长满小草的路,人们可以轻轻松松的爬上去,但是两条路都一样远。最后我的弟弟、妹妹们一致决定为了锻炼我们的意志,上山时走那条崎岖而艰难的山路,下山时走那条平坦而长满小草的路。
上山了,我们象一只小老鼠一样“嗖、嗖、嗖”爬上去,可是爬到半山腰,他们累得直喘气,我们快要爬不动的时候,兆兆比我小一岁的妹妹对大家说:“我们要坚持,坚持才是胜利,如果我们退缩了,就是一个懦弱的人,就是一个经不起一点风雨的人”,我听了后说:“妹妹你说的对,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一定要爬上山顶”。“行”,大家说。我们艰难而努力的向上爬,,终于,我们爬上了山顶,大家一定会问,我们是怎么爬上去的,因为有一种信念,一直记在我们心中,那就是,坚持就是胜利。我们在山顶被清风吹过,把我们身上的“累”给吹走了。往下一看:啊!我们的家乡贵德就像一个盆地,到处绿树成荫,清清的黄河顺势而下,柏油马路像一条条白色的带子,高大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好美丽、好漂亮。
突然妹妹对我说:“姐姐我们一起放风筝吧”!我听了连忙点头,拿出了我的蝴蝶风筝,妹妹拿出了小鹰风筝准备放风筝。那线一紧一松风筝慢慢飞上天空,我们边跑边放,风筝越飞越高。我的蝴蝶风筝在空中翩翩起舞,妹妹的小鹰风筝翱翔在蓝天中,看到五颜六色的风筝在空中飞舞,我们的心情好高兴、好激动。
清明放风筝范文6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本周我们即将迎来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今年的清明节也是新假期制度实行后的第一个传统节日。
清明既是节日也是节气之一,这是唯一一个与二十四节气重合的节日。每年4月5日前后,我国黄河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10℃以上。这时我们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改变冬季寒冷枯黄的景象。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清明节祭扫的起源,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土葬,由于土葬后的水土流失,因此每年定在清明节时祭扫祖先的墓地。同时结合清明节时的气候特点又可以进行踏青活动,放风筝等等,可以说是一个既肃穆又轻松的节日。
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清明节这类产生于农耕文化下的传统节日逐渐失去了产生时的文化背景,在现在的年轻人眼中可能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其实,清明节在古时有众多的传说和活动。比如古时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节寒食节合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代后才移到清明。清明节时的活动也有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植树、放风筝等。尤其是放风筝,传统清明节时期,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的风筝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被称为“神灯”。有些人还把风筝放上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
现代的清明节也颇有特色。在上海,每年3月份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扫墓踏青活动并且将一直持续到4月份。上海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不但我国有清明节,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类似于“清明节”的节日,例如日本的盂兰盆节,机关企事业放假三天,让远离家乡的人能够回乡祭祀。波兰的“亡人节”更是全家出动,长者点烛,孩子敬献,以教育后代不忘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