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文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可持续发展文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可持续发展文章

可持续发展文章范文1

Chai Rong

(Xi'an Aeronautical Polytechnic Institute,Xi'an 710089,China)

摘要: 随着高校队伍的不断发展扩大,高校图书馆也如雨后春笋般日渐增多,随之而来得还有一系列的管理障碍的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图书馆的也应运而生。新事物的产生往往伴随着新问题的滋生。图书馆人力资源利用不当,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技术上出现的问题,图书馆的经济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其管理模式与经济构架的改变,使得问题的样式越来越多元化。面对这一系列接踵而至的问题,完善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管理急需落实和实践实施。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the college team, the libraries of university are increasing, and there are a series of problems of managemen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online library also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The generation of new things usually accompanies the growth of new problems. The improper use of human resource of library, technical problems in the library management, problems in economic management of library and the change of its management mode and economic framework make the style of problems become more and more diversified. Facing a series of problems, to improve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libraries of university needs to be implemented urgently.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发展障碍 可持续发展 图书馆问题探讨 及时对策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development barrier;sustainable development;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 of library;timely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9-0291-01

Discussion on Problems of Management Barrie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Library

Chai Rong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西安 710089)

(Xi'an Aeronautical Polytechnic Institute,Xi'an 710089,China)

摘要: 随着高校队伍的不断发展扩大,高校图书馆也如雨后春笋般日渐增多,随之而来得还有一系列的管理障碍的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图书馆的也应运而生。新事物的产生往往伴随着新问题的滋生。图书馆人力资源利用不当,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技术上出现的问题,图书馆的经济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其管理模式与经济构架的改变,使得问题的样式越来越多元化。面对这一系列接踵而至的问题,完善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管理急需落实和实践实施。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of the college team, the libraries of university are increasing, and there are a series of problems of managemen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online library also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The generation of new things usually accompanies the growth of new problems. The improper use of human resource of library, technical problems in the library management, problems in economic management of library and the change of its management mode and economic framework make the style of problems become more and more diversified. Facing a series of problems, to improve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libraries of university needs to be implemented urgently.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发展障碍 可持续发展 图书馆问题探讨 及时对策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development barrier;sustainable development;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 of library;timely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9-0291-01

0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图书馆的管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各高校图书馆规模的不断扩大,图书馆的特色化建设被提上日程。经过对有关文献的调查分析,网络资源调查分析和对相关人士直接采访等,归纳出些许具有综合价值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1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障碍问题及研究意义

对于图书馆的构成基本上包括图书、图书管理员和硬件的设备。对于此,出现问题的即图书、相关硬件设备的的更新以及图书管理员的素质问题。

1.1 图书馆的运行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公共关系,图书馆内部的传播沟通是维系这种关系的本质一般图书馆存在的问题是存在于借书人与馆内图书管理制度之间的。比如说,借书人没能按时还书,触犯了相关的图书馆管理条例,对其进行罚钱处置,继而,借书人可能不愿意被罚款,即产生了争执;或是借书人把书弄丢了,图书馆一般要求3倍偿还,借书人诸多不平,继而,产生一系列的冲突……面对这些问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沟通技能显得尤其重要。可以说没有传播沟通,公共关系是不复存在的。如果图书管理员说话婉转,同时可以软硬兼施,交流能力强,可以通过沟通交流或是提示警告的方式缓解甚至解决借书人与图书管理条例之间的矛盾,那么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会相应顺利得多。

1.2 图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在图书馆工作的管理者一般需要了解一些技术性的事情,以利于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比如说,可以使用Amazon的Elastic Compute Cloud的相关的服务系统,使用该系统可以使你的工作事半功倍。LAMP stack等主要包括数据库、程序语言、网络服务器和相应的操作系统。还可以自己编写软件,当然普通的图书管理工作中的不需要管理人员具备这样的素质,这是相对于特殊管理者的工作要求。Unix上安装软件十分的困难,但如果实行apt-get install X这个命令,事情则会变得相当的简单,安装软件以及其他的应用要求也会变得相当容易了。

1.3 图书馆管理人员,一般以女性为主根据我的分析调查,高校图书馆女性馆员的心理健康状况,都不是非常的乐观。愿意去图书馆当图书管理员的人一般都是书虫,或者是已经退休的中老年妇女。在上班时,他们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看书、玩电脑游戏、针线活上。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用宏观的眼光来审视,发挥女性馆员的优势。比如说,针对她们多数爱看影视剧的特点,可以限制上网的时间,每天上网的时间有限,她们即会只在闲着无聊的时候娱乐一下,没有机会一直上网,同时解决了工作无聊,心理失衡等问题。这类工作虽然看似简单,但其工作内容是严谨细致的,它需要图书管理人员的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需要一份沉静但有力地激情。因而,作为图书管理人员,首先应该明白,自己对书应该是有一份独一无二的感情的,要不然,为了您自己的身体着想请及时换工作吧!

1.4 作为图书馆管理层面的问题,人力资源的不恰当利用问题迫在眉睫对于人力资源的利用应该进行严谨而合理的安排。会技术的安排在技术部门,擅长管理的安排在管理部门,乐于交流的安排在图书馆借书还书前线……对于不同的人才进行相应的分类管理,还可以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2针对网上图书馆存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的探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逐渐进入图书馆的管理层面。这样即极大地改变了高校图书馆资源管理的类型结构、空间结构以及供货形式。

2.1 关于图书馆图书资源采购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图书馆的采购不是针对于单一的出版物,所采购的书必须符合图书馆知识体系的要求。比如说,普通的综合类大学所采购的书应该是全面的,多方位的,根据学校的专业主攻方向,选择不同的图书;然而,针对于艺术类院校,学校则应所选购的图书除了文学类期刊之外,美术类、音乐类、传媒事业发展类地图书,应该多多采购,相反的理化类的图书则选之甚少。这些都是由学校的类别决定的。

2.2 世界网上图书馆的发展研究世界三大网络先锋公司之一,亚马逊对图书信息多方位深层次的揭示、便捷的检索查询方式、针对性很强的用户跟踪服务等,向我国的图书馆界引进了电子化、网络化等先进技术。针对于此,我国及时做出调整,逐步改进在网络化建设化上的不足。网上书店的蓬勃发展就是利用网络技术发展图书馆事业的最佳证明。

3总结

图书馆管理体系仍存在很多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即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计算机信息网络环境给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馆藏资源获取方式及质量评价标准、信息资源的保障方式、馆藏文献购置经费等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针对于此,我国及时做出调整,逐步改进在网络化建设化上的不足。

参考文献:

[1]白德懋.《图书馆管理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陈志华.《图书管理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可持续发展文章范文2

关键词:企业可持续发展 文献综述 未来展望

一、引言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要追溯到1972年。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模式,它的出现得到了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重视,因此大部分国家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最新的经济发展目标并将其列入国家经济计划中和国家发展计划中。同时,可持续发展理论被许多国家用来评估国家的健康运行和衡量国家的发展水平。而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进一步延伸,已被证实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受到了众多学者和企业家的广泛关注。

二、企业可持续发展概念

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中国发展得较晚,尽管国内许多学者都对此开展了学术研究。但目前国内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仍然没有一个一致的结论,以下是国内相关领域学者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理解。

刘力钢教授(2000)作为我国最早研究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学者之一,总结可持续发展就是企业追求创新,拥有新的活力,在所处行业内持续保持竞争优势,最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增加市场份额,扩大规模,更要与环境变化适应,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不断提升企业获利能力。刘力钢教授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第一,企业的生命周期。第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殷建平(1999)研究表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企业长期的经营过程中,诸多方面能力显著提高。这些能力包括:企业持续学习和持续创新能力,企业获得经济效益能力,企业运营管理能力,企业扩张能力,企业保持稳定行业地位能力,企业建立健康成长机制能力。

李占祥(2000)的观点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企业逐步发展的过程。这个定义蕴含了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是持续性。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的经营时间可以认为是企业的持续发展的体现,参照业界企业标准,以业界平均企业寿命为标杆,可以判断企业可持续发展状态。第二是成长性。企业的成长就必然体现在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的能力不断增强,但由于企业会不断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就不能否认企业在成长阶段可能会面临许多发展问题,比如短期利润率降低和组织运营效率减退。此类问题在企业可持续发展历程无法避免。一个企业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必然会面临此类问题的考验。企业通过解决发展过程中所面临商务问题,积累了经验,可持续发展能力由此逐步提高。

肖海林和王方华(2004)结论说明:企业在未来的较长时期内,企业通过摸索获取发展经验,自身能力会稳步提升。企业作为创造财富价值的组织,会在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的同时不断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实现自我超越。

芮明杰和吴光飙(2001)的研究结论显示企业可持续发展强调市场份额提升、有效支配资源、克服企业自身发展问题这几方面。研究还表明:一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二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得企业必须有合理利用资源的能力。三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扩大市场份额为目的。四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具有分析和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能力;五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良性发展机制。

综上所述,企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关注以下几点:第一,增加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第二,保持或增大企业在所从事行业的市场份额;第三,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第四,企业拥有不断创新、不断学习的能力;第五,企业的发展要与环境相适应。

三、企业可持续发展内涵

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最初是从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两个角度来开展的,这是基于可持续发展最基础的定义进行的研究。21世纪以来,企业的战略目标已不再关注于实现当前利润最大化,而是转向为合理安排当前收益与未来收益、拥有长久生存能力和持续获利的能力。这样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也得到了拓展,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内涵研究也具有了重要的意义(周全,2009)。

目前学术界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内涵认识存在三个层次,分别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可持续发展

在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中,优质的生态环境为企业从事经济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企业的发展又必须以生态环境作为基础。当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必须保护环境和合理运用自然资源为指导原则,使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绝对地建立在良好的自然环境基础上,并确保这种基础不受到非相关因素的干扰,使其能够为企业长期的经济活动提供必要条件。生态可持续发展主要着重强调了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都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综合利用资源,废物利用并承担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责任。

(二)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就是在资源与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企业在经济效益层面上要有显著地提升。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不能因为当代人的需求而伤害后代人的利益。第二,企业的经济活动要看重长期收益和持续利润。经济可持续发展强调每个企业的生产水平相比于历史水平都要逐步提高或保持稳定。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中,不存在经济负增长现象,企业如何减少经营的不确定性是这一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关注“以人为本”,强调社会效益的发展。这就要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只关注经济层面的利益,更要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同时企业要避免一切有损于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的运营模式,达到经济利益、生态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完美结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反映企业经济利益的增长,更要体现企业优良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企业为和谐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对于上市公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难免会受到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影响。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为了得到私人收益,很可能做出对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不利的决策。这点着重体现在大股东在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部分大股东的行为严重违背了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这种行为掏空了上市公司价值,最终的结果就是上市公司大股东获得私人收益。由此可见,控制权私人收益降低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得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六、未来研究展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国内学术界对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内容还有所局限。第一,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这些领域。而控制权私人收益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现有文献还没有对控制权私人收益如何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方面展开学术研究。第二,大部分学者在衡量可持续发展能力时仅仅从经济效益层面考虑,缺乏对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考虑。第三,目前国内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学术研究涉及领域较少,因此扩大研究行业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很有必要。

综上所述,根据上述研究的局限性可以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第一,研究控制权私人收益如何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二,评估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时,建立全面绩效评价体系,从经济、社会以及环境三个维度综合考虑分析企业可持续发展状态。第三,不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必定有所区别,可以通过对不同行业的比较研究,探究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异同。

参考文献:

[1]刘力钢.企业可持续发展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37

[2]殷建平.大企业可持续发展[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102

[3]李占祥.矛盾管理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148

[4]肖海林,王方华.企业可持续发展新论[J].当代财经,2004(7):69-72

[5]芮明杰,吴光飙.可持续发展: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目标[J].中国工业经济,2001(3):48-54

[6]周全.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博士论文,武汉理工大学,2009

[7]周水银,陈荣秋.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0(6):46-49

[8]宋剑峰.会计盈余的可持续性和对资本市场的意义[J].证券市场导报,2000(1):40-43

[9]徐国样,檀向秋和胡穗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及其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0(9):44-51

[10]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会计研究,1999(4):31-38

[11]姜秀华,任强和孙铮.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誉模型研究[J.]预测,2002(3):56-61

[12]朱开悉.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模型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5):60-61

[13]黄永红.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2(12):52

[14]苏冬蔚和吴仰儒.我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计量模型与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5(1):106-116

[15]郭复初和郑亚光著.经济可持续发展财务论[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94-196

可持续发展文章范文3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物业管理;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D9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号召,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正在不断提升。传统的物业管理工作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低碳生态环境需求。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应运而生。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继承了传统物业管理工作的有点,摒弃了缺点,在结合传统物业管理工作基础上发展形成。

一、物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伴随着的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逐渐从以往的住房面积要求转变到当前对居住环境、物业管理、社会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人考试考了如何改善自我生活环境以及提升身心健康水平[1]。然而传统的物业管理更多的倾向于关注硬件管理的维护与管理,缺乏对小区住户身体、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关注。因此,传统的物业管理工作已经满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业管理需求。

二、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

1.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传统的物业管理工作往往比较注重维护管理硬件设施,通过物业管理规定将硬件设施等持续保持在良好的状态。而可持续发展物业管理需要以人居环境的健康为核心,持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利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在保证提供业主安全舒适的硬件设施基础上利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对业主居住的环境进行全面的维护,避免业主居住环境中可能给业主造成身体或心理上出现不良影响的情况出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更加应该探索业主的心理活动,以有针对性的满足业主的心理需要,从而为业主营造舒适、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2]。

2.坚持充分尊重人的价值

业主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唯一服务对象。因此,将业主的需求作为其工作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工作方向。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需要制定能够满足业主需求的管理制度。在管理内容方面与业主开展积极地沟通与交流。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业主的需求,让业务能够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处于一种舒适的生活状态。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服务目标是否实现直接取决于业主对服务的满意程度,因此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需要要求业主对物业管理服务进行真实地评价,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需求,让业主也能够参与到物业管理的工作中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充分尊重人的价值的

目标[3]。

3.展现低碳环保理念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中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融合着低碳环保理念,其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是物业管理发展的主流趋势,其给业主带来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绿色生活,并且将这一理念始终贯彻至物业管理的服务当中,将低碳环保理念在每一个工作环节中都展现出来。

4.拥有高效高质的服务网络

高效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网络能够实现服务质量、服务成本、服务效率三大基本要素的最优化组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必须要拥有高效高质的管理服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经济、专业的开展管理服务。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满足业主的多元化需求。这不仅仅要求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需要拥有广泛的信息渠道,而且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决策能力与判断能力,进而全面提升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效果,最大程度的满足业务的多元化个性需求,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的目标。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内容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不仅仅要实现传统物业管理工作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实现其他更多的特殊功能。其中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协调自然环境发展等。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主要需要包括以下内容:居民对住宅区居住环境的满意率要高于85%;住宅区各种污染源均实现达标排放;生活使用污水排放能够符合环保要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拥有明确的分类回收装置、定点回收、业主能够根据要求分类投放垃圾;不存在噪音扰民的问题,能够实现国家安静住宅小区的相关标准;社区整体环境干净整洁,各种公共设施完整并且可正常使用,不存在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无违章建筑或设备,无乱贴乱喷等小广告情况,无露天焚烧烧烤情况;社区绿化面积大于35%以上,并且需要配有休闲娱乐设施;社区业主环保意识提升,能够自觉做到保护环境,积极爱护社区中公共设施、树木植被,节约用水、用电,主动使用资源循环利用等环保方式;提倡社区业主使用无磷洗衣粉、带有环保标志的冰箱、空调等;定期开展绿色家庭、绿色消费、绿色行动等低碳环保活动,定期发放普及环保类书籍、图文资料等,通过实地考察、外出活动等形式对居民进行环境教育。

四、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能够营造和谐、舒适的社区居住环境,全面降低物业管理工作的运营成本,减少物业管理工作的能源消耗,降低社区污染物的排放量,降低社区污染事件发生概率,显著提升物业管理服务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物业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推动社区业主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从而实现全面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皮春英,田宝艳.物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6):29.

可持续发展文章范文4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1)-10-0149-1

1 可持续发展思想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新概念。是指以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需求为前提,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和发展。也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让我们的后代永续发展、安居乐业。

我们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在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也正是大自然的条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发展。

2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1 林业的定义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营林和森林工业是林业的两大部门。我国林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包括:一是传统林业发展阶段,二是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最后是从1992年我国林业迈向了新的发展之路。

2.2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的国策之一。可持续发展的林业是从森林生态系统在生命支持系统中的整体作用出发,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以及这种功能的维护不仅仅是获取森林使用价值的基础,更是人类持续生存的根本,正是森林价值的本质体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决定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济能力。二是社会合力。三是生态支持力。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持续发展是林业发展的核心理论。

3 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3.1 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

要想加快林业的发展,就要努力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让林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3.2 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加强

一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抓好良种育苗和树种结构调整;二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和监测;三要通过增加林产品的经济价值,来增加市场竞争力。

3.3 以人为本,依法治林

《森林法》的立法目的中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可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人类与大自然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林业是最需要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那么在林业发展的道路上,只有用法律做保障,才能让人们放心,才能让林业更好更快的稳步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时刻遵守《物权法》和《森林法》的规定。时刻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用法律稳定林业发展的道路,用法律保障生态文明。

因此科技兴林是林业发展道路上的重中之重,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发展,才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黄选瑞,张玉珍,周怀钧,滕起和,卢占山.对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本认识[J].林业科学,2000,(04).

[2]蒋敏元,王兆君.以现代林业理论指导林业跨越式发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3,(01).

[3]江泽慧.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现代林业发展[J].绿色中国,2004,(Z1).

[4]江泽慧.现代林业理论与生态良好途径[J].世界林业研究,2001,(06).

[5]伦丽珍.林业现代化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

[6]贺庆棠.现代林学、森林与林业[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1,(01).

[7]黄春平,李卫忠,吉文丽.简论我国可持续林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J].陕西林业科技,2000,(03).

[8]张鼎华,林卿.近自然林业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J].生态经济,2000,(07) .

[9]沈月琴,周国模.现代林业的综合研究方法[J].世界林业研究,2002,(02) .

[10]张嘉宾,袁凤军.关于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总体思考[J].世界林业研究,1999,(06).

[11]殷鸣放,仲庆林,张才.关于现代林业思想内涵的思考[J].林业资源管理,2002,(02)

[12]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持续性[J]林业经济问题,1999,(01).

[13]佟建民.我国林业的发展及现阶段发展的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0,(04)

[14]马忠华,张茂松.试论林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6,(01).

[15]孙小龙.浅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07).

可持续发展文章范文5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建设 林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S7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100-01

一、可持续发展简介

1.可持续发展概念

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最初在1972年提出,其关键是注重长远发展,注重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后来被人们总结定义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满足当代人生活物质需求的同时要为下一代人留足够的空间和利益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

1989年联合国发表《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四个战略方面:①走向国家和国际平等;②属于一种支援型的经济环境;③保护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并且提高自然资源的基础;④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因素的考虑。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包括以下几大基本原则:

2.1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主要体现在:①本代人之间的公平性,包括资源分配和利用都要公平,保持同代内均衡发展;②不同代际间的公平性,包括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不能损害后代人发展的能力。

2.2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主要体现在:①人类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能超过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所承受的能力;②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必须要有限制因素的存在;③必须保持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2.3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主要体现在:①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持续性是共同的;②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是共同的。

3. 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

3.1经济可持续发展:即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良好发展。

3.2生态可持续发展:即保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良好发展。

3.3社会可持续发展:即保持整个社会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二、 森林资源

1. 森林资源的概念

森林资源被笼统的定义为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所有森林的有机体的总称,后来,森林资源又被分为广义的森林资源和狭义的森林资源。广义的森林资源指指林木、林地及其所在空间内的一切森林动植物和微生物以及这些生命体赖以生存并对其有重要影响的自然环境条件的总称。而狭义的森林资源主要指的是树木资源,具体来说是乔木资源。

2.森林覆盖率现状

森林资源持续发展,在2010年底时,世界各国的森林覆盖率就有明显的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差异较大。其中日本的森林覆盖率最高,达到了67%,韩国和挪威位列其次,有五个国家的森林资源覆盖率达到了50%以上,而中国只有20.36%,位居前十之后。

3.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森林资源建设没有引起党和国家的重视,随而森林资源的破坏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污染也得不到相应的控制,导致我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建设道路困难重重,可持续发展存在一系列在问题:

3.1国家森林资源质量逐年下降:包括我国很多地方的天然林被大肆的开采和乱伐,造成大面积的天然林地空旷,品种单一,林地结构简单。森林资源数量逐年急剧下降。

3.2森林资源潜在生产力较差:主要包括了我国大部分正在处于幼龄生长发育阶段的森林资源,其生产能力相对较低,生长量下降,造成森林资源生产力逐年下降。

3.3保护意识和管理机制不健全:进一步体现在人们对森利资源的保护意识不够强烈,国家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三、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学会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来发展森林资源。

林业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我们国家新科技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即使要我们发展经济也要我们不断的发展林业资源的保护能力,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简便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学会应用新技术是,应用新技术提高森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我国在林业森林资源的发展上我们要实现新科技、新技术的发展来提高林业建设的质量。

2.优化林业产业经济结构,加快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速度。

促进我国林业森林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速度最重要的就是要优化我国林业产业化的经济结构,共同推进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全面共同发展。在第一产业方面,主张提倡以市场为基础,推进短时间工业原料的建设和其他辅料的发展或是经济建设,以此来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而在第二产业方面,我们则加大了新产品的研发和推进力度,从而定向的整个林业森林资源的建设;最后在第三产业方面,提倡加大国家对旅游业和园林业的扶持和帮助。总体上采用以第二三产业带动和改变促进第一产业的发展的策略,调整整个林业资源建设的布局,淘汰落后产业,加快支持或是扶持的新型产业,进而提高我国林业资源建设的整体进度。

3.加大林业森林资源效益的评估力度

林业森林资源的效益评估指的是我国林业产业化结果的正面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林业资源的发展会带来各种不同的收益或是增益,而我们所需要的就是正面的有意义的附加值。注重国家林业森林资源的效益评估有利于提高我国森林资源的后续协调发展。

4.加强森林保护意识和国家管理制度建设。森林资源建设保护,人人有责,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努力学习森林资源保护知识,提高自身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国家应该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的森林资源监管体系,保证森林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可持续发展文章范文6

关键词:渔业可持续发展;理论问题;指标体系;战略方策

A Humble opinion on research of sustainabledevelopment of fisheriesBAO Teligenbaiyi1, ZHENG Jihui2(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alian Ocean Univ.,Dalian 116023, China; 2.The Training Centre, Dalian OceanFishery Group of Corporation, Dalian 116113, China)Abstrac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isheries is a type of theoryand strategy to develop fisheries and to pursue harmony amongaquatic eco-environment, fishery economy and fishing communi-ty. This conception dates back to traditional theory of fisheriesmanagement. The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ish-eries shows some achievements in theoretical issues, system ofindicators and implementation of strategy, but reveals lack of re-search strength and persistence, and academic depth and widthis quite limited.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mainly concentrateon macro-research, applied research,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concept research,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The results concern-ing micro-research, theory research, positive research, assess-ment system, and actual survey are comparatively fewer andweaker. The further research shall focus on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concept, system of assessment indicators, renovation ofstrategy and methods, expansion of research field, and positiveresearch and advanced research.

Key word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isheries; theoretical is-sues; system of indicators; strategy and methods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渔业管理理论“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文献中,中译“可持续发展”①,“可”字表示“期望”或有“经过努力能够达到”之意。可持续发展思想萌芽于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IUCN)起草并经有关国际组织②审定公布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1980)。

然而,在国际社会中率先提出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是挪威前首相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1987)。她在其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研究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的发展。这种可持续发展概念最初向林业、渔业领域渗透并得到应用,之后很快向农业、开发和生物圈扩展。

其实,虽然可持续发展概念来源于生态学,但是从传统的渔业管理理论中也能探寻到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理念。M. B. Schaefer(1957)在其论文《商业性海洋渔业管理的资源解析学和经济学角度的若干考察》中所提倡的MSY理论就是水产品可持续利用的渔业管理③理论。该理论可由Schaefer的逻辑斯蒂增殖模型(亦称剩余产量模型)所导出:在单位时间(通常以年份为单位)里的资源生物的加入量、个体增重量和自然死亡量统称为自然增加量(亦称剩余产量),则自然增加量与捕捞努力量呈抛物线的函数关系(见图1)。如果只许捕捞与自然增加量相当的部分资源生物,那么资源量水准将维持原有状态。

每年如此进行下去,可以获得此意义上的持续产量SY(sustainable yield)。当投入增至超过该SY曲线顶点处的最大持续产量MSY(maximum sustainableyield)所对应的捕捞努力量点时,则反而将导致SY的减少,并陷入再生产下降型的滥捕状态。可见,MSY是从生物学角度推算出的最适产量,它只考虑了生物资源的可持续生产率。从现在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属性来看,MSY还有一些维度上的缺憾,然而具有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图1 Schaefer生产曲线

渔业经济管理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孕育和滋养,以及后来对其概念和理论的认识和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并在不同历史阶段为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的建设作出了贡献。渔业可持续发展是一种要求水域生态环境、渔业经济、渔村社会协调发展的渔业发展理论和战略。传统的观点把渔业经济增长等同于渔村社会发展,这种片面的观点导致在渔业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水域环境污染、渔业资源衰退、渔区人口膨胀、渔民贫富分化、渔村社会动荡。故而,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现代渔业建设及其管理中必须实施的战略。

二、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及其述评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理论问题研究;二是渔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其评价研究;三是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研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将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内陆渔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研究均归入渔业可持续发展这一分析对象领域。

1.渔业可持续发展理论问题研究

20世纪90年代起,日本开始研究可持续渔业的概念及其发展问题。仓田亨(1997)认为,可持续渔业是指与环境和谐且其经营可持续的渔业。[1]此定义强调的是其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不过,定义项中的“经营可持续”又是何意尚未阐明,或许还应追加揭示“可持续经营”的内涵。片冈千贺之(2000)虽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但认为可持续渔业是“资源管理”加之“社会经济性”的一个概念。[2]此观点具有一定的扩展性,不仅强调其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还强调了社会属性。有路昌彦(2004)认为,可持续渔业是指同时满足资源可持续性和渔业经营体可持续性的渔业。[3]18此定义亦强调其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然而,还是有待于揭示“可持续资源”“可持续经营体”的内涵。总之,日本学者对可持续渔业概念的阐释基本上是相近或一致的,虽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其定义方式非常简洁而明确。

在中国早期触及“渔业可持续发展”内涵的是关青(1996),认为渔业经济的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从以传统产品为龙头转向以市场商品为龙头、从单纯的资源开采型转向资源增殖保护为“可持续发展”型。[4]此观点可以看成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初步阐释,强调的是其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科技属性。20世纪90年代,众多学者在文章中提及或使用过“持续渔业”或“渔业可持续发展”等词语,然而,不少文章并不是伴随其明确的定义而展开的。

杨宁生(2001)认为,可持续发展渔业就是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水域和渔业生物资源,以及不断调整技术和产业运行机制变化的方向,以确保获得持续满足当代及今后世世代代人的需要,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而且社会能够接受的一种发展形式。[5]此定义综合性较强,不仅强调其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科技属性,还强调了社会属性。韩兴勇等(2004)认为,渔业要持续发展,必须使渔业与环境、人类的需求与产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相适应,保持经济与生态、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6]此观点强调了其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然而疏漏了科技属性。杨林(2007)认为,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技术上应用得当,构成生态环境健康、渔业资源永续利用、生产集约经营、社会稳定的综合发展格局,达到改善渔民的福利事业、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7]此观点强调了其自然属性、科技属性和社会属性,然而疏漏了经济属性。再者,因“永续利用”和“持续利用”为同义词,故还有待于揭示定义项中的“渔业资源永续利用”的内涵。金世昌(2008)认为,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指渔业资源和渔业产品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能保护渔业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的发展。[8]杨正勇(2008)认为,捕捞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人类发展捕捞业过程中,在经济层面上重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公平配置,在生态层面上重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增殖,在社会层面上重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公平和社会参与水平的发展。[9]上述两个定义虽然分析对象不同,但是均强调了其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而后者又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总之,中国学者对渔业可持续发展相关概念的阐释,其语言表述过于烦琐,文字表达过于冗长,其中部分定义引申于布伦特兰的可持续发展定义。

2.渔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其评价研究杨建毅(2004)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管理4个方面提出了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在每一个子系统中设立具体的指标,对浙江海洋捕捞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评估,其结果表明,过强的捕捞能力、过度的捕捞产量、污染的海洋环境对浙江省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严重影响。[10]此研究具体指标的设置比较合理,但是指标体系的构建缺乏规范性,并疏漏了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属性。张红智(2010)在对可持续发展的学理进行系统性梳理的基础上,借鉴农业、林业以及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现有研究成果,从生态、经济、社会和治理4个维度构建了中国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指标的概念性框架。同时,提出了亟待解决的基础理论、发展目标等理论问题以及组织建设、程序确定、数据与知识、宣传和沟通、能力建设等实际问题。[11]此研究关于海洋捕捞业指标体系的构建相对规范,且具有普适性,但是也疏漏了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属性,即整个指标体系缺乏科技维度。

3.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研究 有路昌彦(2004)基于其“可持续渔业”定义,给出日本可持续渔业构建条件:对渔业可持续发展而言,资源可持续性是必不可少的,而资源可持续性意味着要在最大持续产量(MSY)以内进行捕捞作业。

为了资源可持续性,捕捞限制等资源管理、渔场养护、海岸资源的种苗放流等栽培渔业受到重视;对渔业经营体可持续性而言,所必需的是渔民经营所成立的资源水准的维持、利润为正的捕捞限制以及一定的水产品进口限制或价格政策。[3]207-211此研究给出了可持续渔业成立的一般性设想,具有较高的普适性。

刘军(2006)基于辽宁渔业的发展状况,指出近海捕捞过度、远洋捕捞受限、近岸海洋污染、养殖病害严重等影响渔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对此提出增强危机感、改革管理体制、调整渔业结构、发展渔业二产三产、推进渔业现代化等发展建议。[12]陈生熬等(2007)基于塔里木河流域淡水养殖业的发展现状,指出养殖业水域环境污染、资源开发无序、品种种质退化、病害暴发流行、科技含量偏低等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合理布局养殖结构、实施良种工程、加强病害防治体系建设、规范养殖生产行为等对策。[13]崔玉阁等(2007)首先从海洋生物资源的丰富性、有利于海水养殖的环境要素两个方面阐释了大连发展海洋渔业的条件;其次,指出大连海洋渔业在辽宁省地位的重要性,分析其动态发展和结构变化;最后,提出调整、优化海水增养殖业结构和布局,继续控制近海捕捞强度,提高公海大洋性渔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渔业产业化,加强渔业支撑体系建设等可持续发展对策。[14]上述研究均从产业经营角度研究了渔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尚缺乏全局性观点和视角。

王雪(2008)在概述辽宁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部分功能区的基础上,分析了辽宁海洋渔业发展现状,并指出近海海域污染严重、渔业资源量减少、养殖技术滞后、远洋渔业受限、渔业发展空间面临转移等问题。进而,提出基于结构调整推进渔业现代化、促进渔业第三产业、实施“科技兴渔”战略、优化海洋产业、加强功能区建设修复渔业资源等方策。[15]此研究视阈比较开阔,但很多方策尚缺乏一定的操作性。刘超等(2010)利用SWOT分析方法,从丰富资源、优惠政策、渔业基础、港口资源视阈对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进行评估,从开发混乱、科技薄弱、条件恶劣、频繁纠纷视阈对其劣势进行评估,从政府重视、休闲渔业、水产品畅销视阈指出其机遇,从周边国家、资源衰退、金融危机视阈指出其挑战,并提出了南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对策。[16]此研究的优势、劣势分析均疏漏了分析对象的客观性,从而出现一些不妥之处。

三、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后续课题“渔业可持续发展”曾经一时在学界和业界备受关注而兴起“研究热”或作为开场白的“枕词”使用,而近年已趋向收敛之势。笔者不禁要问:渔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是否已经构建好?渔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否已经解决?从研究述评可以找出其答案均为“否”。况且,基础研究成果甚少,尤其是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凤毛麟角。那么,渔业经济管理研究在中国总是要回应政界的呼声吗?学术研究及其成果为政府决策服务是不可否认的,但笔者要提醒诸位同行的是:渔业经济管理研究同样为发展学科服务、为培养人才服务(此为出发点),更应该为发展经济服务(此为落脚点)。可见,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是一个常青课题。基于此,对于其后续课题提出几点管见,谨供同行参考。

(1)澄清概念本质属性。在先行研究中,渔业可持续发展相关概念亦有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内陆渔业可持续发展和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具体形式,其本质属性不尽相同,定义表述多种多样且严谨性有待提升。因而,对现有渔业可持续发展相关概念进行凝练和界定并使之升华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概念,是亟待解决的后续课题。笔者认为,渔业可持续发展概念不仅要有自然属性、经济属性、社会属性和科技属性,还应有治理属性。其中,自然属性应强调环境系统、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经济属性应强调净利益最大化;社会属性应强调生活品质;科技属性应强调更清洁、更有效的生产技术,接近“零排放”的工艺方法;治理属性应强调政府行为方式、调节机制和法权关系。只有澄清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属性,才可能界定出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进而才可能演绎出正确的渔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

(2)完善发展指标体系。渔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方面的文献却寥寥无几且体系构建不够规范。渔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理论、耗时费力且政策性极强的系统工程,其设置应当遵循“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精神追求原则、法治原则”[17];指标体系的维度应选取概念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社会属性、科技属性、治理属性;指标体系的指标类应由表征体系行为的评价指标、分析指标、目的指标构成;指标类中具体指标的选取应考虑可测性、可比性、可得性,对指标类的数量表现、强度表现、速率表现给予直接的度量。

(3)创新战略实施方策。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方面的文献颇多,然而不少文献是不伴随其明确的定义而进行展开的,而且战略方策提出的依据基本上是存在的问题。因而,有的战略方策不仅实效性不强,还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值得注意的是,产生问题的“原因”,才是提出方策的“金钥匙”,而并不是“问题”本身。渔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层面的,勿要只停留于一个层面,否则就不能论透问题。故而,应基于渔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成因分析,提出相应的具有合理性、可行性、有效性、创新性的方策,同时要兼顾方策的可操作性。

(4)拓展领域推进研究。渔业可持续发展先行研究,在内容和性质上几乎集中于概念研究、宏观研究、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层面,而着眼于评价研究、微观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层面的相对较少且明显薄弱;在方法论上大都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而采用调查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的相对较少。至今论析极少或明显薄弱的课题将是后续拓展领域,也是完善渔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的主攻方向。而定量研究方法的应用向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渗入,将对研究上的突破和创新起到推进作用,也将展示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质”与“量”相兼相容的更高境界。

(5)倚重实证调查研究。渔业可持续发展先行研究,绝大部分是以当时的文献资料为基础进行的,尚缺乏渔业、渔村、渔企、渔民调查研究的支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