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老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老师

农村老师范文1

首先,新课程打破传统教育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体现了“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全新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的核心理念,也是最高层次的核心目标,新课程培养出来的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全面发展的“整体的人”。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课堂主宰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向人格培育者;从单向传递者转向多向对话交往者;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建构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新课程给了我们教师机遇,同时对我们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必须更新知识结构。新课程内容的出现迫使教师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一方面准确把握任教学科中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存。新课程还要求教师必须有开发课程的能力。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充实教材内容。教师还必须发展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为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为此,新课程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十几年的寒窗苦换来的是一张录取通知书,没有朋友,没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没有美好的回忆,没有对生活的热情,没有稳定而深刻的兴趣和爱好,这样的学生将来怎样生活在社会中,前途可想而知。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农村老师范文2

【关键词】职业倦怠 特岗教师 影响因素

【项目基金】本文系2012年度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河南省特殊教育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模式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河南省教育厅教师[2012]1111号);2013年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培养师范生具有指导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教师司[2013]13号);2013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中原经济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3-ZD-045)。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08-01

从20世纪的七十年代,人们开始研究职业倦怠,通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和组织行为学中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一般来说,职业倦怠是指在以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衰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1]。

特岗教师是中央实施的一项对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以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特岗教师所表现出的职业倦怠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因此,研究特岗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对于提高特岗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及认同感,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特岗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特岗教师作为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新鲜血液,自实施以来,对中西部地区农村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长期处在这个位置上,部分特岗教师出现的职业倦怠不容忽视,具体表现为:

(一)工作敷衍了事

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但大学生选择特岗教师门槛相对较低,特岗教师所在学校大多在偏远农村,各方面的竞争压力较低,而且学校管理相对宽松,所以特岗教师的工作相对比较随意,这就导致特岗教师感觉到工作没有挑战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容易出现倦怠,出现备课随意,马虎应对,教学不尽力等现象。

(二)个人专业发展停滞

特岗教师任职于偏远农村,由于地理位置所限,没有那么多的上级检查和同级学校的评比,学校对于老师的考核要求一般也不是很严格,加之学校教师资源又紧缺,老师不用担心像城市那样随时都有解雇的危险;另外,农村的孩子知识面窄,对于大学毕业的特岗教师来说教这些孩子游刃有余,所以特岗教师在这里没有压力也缺乏动力,以致于没有足够的意识去进行专业发展。

(三)自我成就感降低

由于特岗教师的工作基本没有什么难度,长期以来就会感到工作没有成就感,自我价值无法实现,出现对自己工作的评价降低,自身消极感、失意与落差增加。严重者还会有挫败感。表现为对学生没有热情,对讲课没有激情,造成因缺乏成就感而出现得过且过的状态。

二、特岗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一)个人价值取向与现实不符。刚毕业的大学生通常都抱有远大的志向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然而农村的乡土环境、低待遇、封闭的人际与其想象相差甚远,大部分特岗教师的职业选择实属无奈之举,他们觉得个人价值无法发挥,自我实现的需求无论是从自我心理上还是从客观事实上都无法达到。从而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久而久之心灰意冷,继而转化为职业倦怠[2][3]。

(二)受教对象特殊。农村特岗教师所教的对象大致分为三类(特殊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这些孩子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日常生活由家里的留守老人照顾。由于特岗教师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对这些孩子的了解几乎是空白,比如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方法缺乏,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方式知之甚少等等。导致这些初出茅庐的学子们在面对这些孩子的时候,难免会有力不从心、捉襟见肘之感。此外,在对这些孩子进行教学时,因这些孩子的领悟力偏低、知识面过窄等因素,大部分的特岗教师都会因感到自己的努力付出没有相应的回报或是效果很小,产生失望之感。

(三)社会支持不足。由于农村教师师资较少,当新的特岗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出现了一些烦恼和困惑时,可能无法找到倾诉的对象;若是再加上周围的人对自己所做的工作不认同或不理解。这些都可能造成特岗教师形成“习得性无助”之感[4],从而产生职业倦怠。

(四)国家和社会重视不够。一方面教育部门对特岗教师的专业化程度重视不够。农村特岗教师的群体中,有很多属于非师范专业,他们对教师的职业角色理解定位不清。即使是上岗之前的岗前培训,有些时候也会流于形式,效果不好。再有就是某些地方存在特岗教师工作安排不及时、工资发放不准时等现象。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特岗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形成。

三、预防农村特岗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一)就个人而言,特岗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修养、提升自己的知识容量和专业素养。要积极的调整个人的心情,学会放松自己,缓解压力。

(二)学校要努力创造宽松、融洽的人文支持环境。特岗教师是一批年轻化的教师群体,思维活跃,工作有激情。学校应主动关心和帮助特岗教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积极组建老中青的学习共同体,增进其沟通和交流。此外,学校领导应对特岗教师多关注、多指导,增加其存在感和被重视感,注意提高业务培训。

(三)国家提供法律及制度保障,解除其后顾之忧。特岗教师待遇无安定感,相关部门要尽量想办法,为其提供待遇保证。此外,特岗教师合同聘任三年,三年之后去留由自己决定。国家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例如如果愿意继续干下去,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编制等等,在政策上让教师有安全感。

参考文献:

[1]王翠花.浅议特岗教师职业倦怠问题[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9).

[2]马和民.新编教育社会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7-91.

农村老师范文3

在集中培训的二十天中,我认真地聆听了十多位专家的讲座,听取了李保伟等多位优秀教师的经验介绍以及观摩了多节优质课等等。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集中培训中我掌握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

9月起,我上了四年级的科学课,在教学中我能够将集中培训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根据教育局的安排我于10月22日至26日在万安县城实验小学实习一周。在实习期间,我能够虚心向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积极地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并认真上了一节汇报课。经过一周的实习,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累,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在课余时间,我能坚持记录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小小的进步,经过近四个月的努力,写出了我的教育论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经过这近半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我对小学科学课程有了新的认识:

一、思想有了大转变

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作为一位科学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想品质,特别是骨干教师,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科学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把科学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科学的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科学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将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的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转变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科学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二、对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首先,科学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事情具有较强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需要、兴趣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堂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第三、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造的空间,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应加强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与整合。

三、教学观念有所改变,教学思想有所更新

1、教学观念的改变。以前我们总认为教师是权威的象征,学生要绝对的服从,特别是教学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是容纳知识的容器。通过培训学习,我深深地认识到而科学课程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是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的。因此,我们要改变教师的角色,成为学生的朋友。

2、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手段,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二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教学自然会成功的。通过培训学习,我知道目前提出的科学探究法即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为主,相对而言是适合科学课程的。自主的探究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想办法去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成功喜乐。

农村老师范文4

关键词:职高;生物;实验

我们知道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在推动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方面,生物实验教学有着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特有功能。然而,在广大农村薄弱职高,由于教育经费、专职师资力量、考核评价体系的缺失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生物实验教学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何针对农村职高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一些切实可行的农村职高生物实验教学策略,以期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成为目前摆在生物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就目前生物实验教学状况进行全面剖析

1、实验条件差,授课教师实验技能低

众多农村职高由于教育经费投入的相对不足,学校似乎不太可能将有限的教育经费优先用于学校生物实验室的建设,生物实验室的规划蓝图总是停留在承诺中,显现于建设图纸中,难以变成现实,仅有的实验室无非就是一间教室里摆放了若干标本。再加上传统重理论轻技能的思想作怪,诸如此类问题一直制约着农村职高生物实验室的建设。随着教育现代化口号的提出,政府逐渐加大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在广大农村职高学校生物室也逐渐从无到有建设起来。然而生物实验室虽然建成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很多农村学校由于缺乏专职的生物实验老师,即使学校给配备了象样的生物实验室,购置了用于生物实验所必须的仪器设备,在真正生物实验操作过程中,又出现了授课教师不能结合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生物实验的频率,实验随意性强,教师实验前准备工作粗糙,实验过程组织不严密,实验质量不高等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生物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认识不到位,教学创造性不高

最为可怕的是教师的认识不到位,那么,即使条件再好,也很难保证实验课的顺利开展。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教师专业发展,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新课改成功的保证。因此,教师不仅要加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探索教学模式,更要清楚认识到我们培养的学生要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新课程教材与以往的老教材相比,变化较大,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科学探究的机会,甚至有些实验没有现成的实验方案,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设计。这就要求生物老师具有较强的驾驭实验教学课堂的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然而这样的实验教学课堂,往往秩序较乱,实验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实验教学过程很不流畅,使很多生物老师感到力不从心,逐步又恢复到老师一言堂的状态。老师讲一讲,学生书面实验设计,实验现象由老师描述,实验结论由老师得出,表面上是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完成了知识性的教学任务。这样的实验活动,学生体验不到科学探究的魅力和发现新事物的快乐,抹杀了学生学习生物的个性思维。

3、实验过程过于形式化,实验目标难以实现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要教学活动的课程,无论是以往的教学大纲,还是新的课程标准都对生物实验教学提出了具体及明确的教学要求,这些要求包括通过生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生物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目的,包括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有关生物实验的技能达到熟练掌握程度,实现在教师指导情况下能独立完成一些小型实验,包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友好沟通,相互探讨,从而实现对所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生物现象等。但是,在农村职高学校生物实验课教学中,我们虽然看到了学生热闹参与实验的过程,但是,学生的好奇心是主要原因,我们虽然看到了教师在课堂上顺利完成了实验教学任务,但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这种生物实验目标并没有很好地实现。

二、针对职高生物实验教学的几点优化策略

1、展示科学家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生物学史上的许多重大发现,都闪烁着科学家们非凡的创造性思维光芒。如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提出、光合作用发现史、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孟德尔两个遗传基本规律的创立等。

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循着科学家的思维历程去亲身体验一番,探究得出结论的具体思维过程,并适时让学生大胆作出种种设想、猜测,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去思考、去讨论、去争辩。同时要求学生将自己设计的方法与科学家所采用的实验方法进行比较,找出自己方法中的不足之处。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科学思维的全过程充分地暴露出来,学生不仅从中获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受到科学思维的熏陶。

2、开发现有的生物实验室资源,设计合理的生物实验计划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其意在于说明做任何事情事先计划的重要性。生物实验教学也一样,我们教师应该在每学期之初,认真研究教材,科学制定好学期生物实验计划,避免平时生物实验教学的随意性。教师作为生物实验活动的调控者、指导者,其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所以在每次实验教学前,我们教师首先要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要求,课前自己认真做几遍,确保自己实验操作的规范和熟练。同时,教师要根据自己课前实验的实际情况,预测课堂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怎样的问题,以及在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过程中,哪些地方可能会是学生操作过程中容易出偏差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生物实验活动顺利开展。

农村老师范文5

从今年4月开始,短短4个月时间,河南省宝丰县在12个村庄分别建立了新农村互助家园。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互帮互助的生活方式,深受老年人的欢迎。从此,在实现“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道路上,宝丰县迈出了开创性的步伐。在人们的赞叹声中,“互助家园”被称为农村养老的“宝丰模式”。

村级主办,群众自愿

宝丰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北宋年间,因境内矿藏丰富而得名。现在,享有“曲艺之乡、魔术之乡、美酒之乡”美誉的宝丰,更是名扬全国。宝丰县面积不大,72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大约50万人。虽然这里物阜民丰、文化荟萃,但占总人口14.06%的60岁以上老人,也让宝丰和全国一起步入老龄化时代。

独特的区域优势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促进了宝丰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给更多的农民提供了外出务工和经商的机会,但大量农民外出,也使农村空巢老人不断增多。“子女常年不在身边,老人的生活自然受到影响,比如万一出现突发疾病,身边连个施救的人都没有。”宝丰县民政局副局长范小欣说:“今年宝丰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为老年人搭建平台,计划一年内先建30个新农村互助家园试点,让他们有吃、有玩、有住,生活开心快乐,让外出务工子女无后顾之忧。”

农村养老,在宝丰历来被视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河南范围来看,宝丰县农村养老工作一直走在前列。“从2010年开始,我们县百岁以上老人每月领取200元高龄补贴,90岁以上老人每月领取100元高龄补贴。” 范小欣自豪地介绍说:“这样的标准,在平顶山可以说是第一家。此外,在‘五保’老人供养标准上,我们也走在前列,几乎所有的敬老院都实现了冬暖夏凉。”

建设新农村互助家园,是宝丰县在无数次考察和思考之后,量体裁衣探索出的养老模式。“最初听到全国其他地方有类似的做法,但并不适合我们,互助家园是在别人做法的基础上,我们经过了反复总结和论证的结果。”

宝丰县新农村互助家园按照“村级主办、群众自愿、互助服务、政府支持”的原则,建设地点一般选在村里闲置的学校、村部、厂房或者私人的房子等,每个村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建设;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有村民捐助、个人投资、村集体出资等,此外,每个互助家园政府拿出3万到5万元作为扶持资金,对水、电、暖等日常开支,政府也予以适当补贴;根据条件的不同,每个互助家园的收费标准也不尽相同,入住的老人,每月有收200元的,也有收300元的,还有按天收费的。

“新农村互助家园的原则一定要是非盈利性的,目标就是群众和政府一起,给老年人搭建一个生活平台,让他们抱团养老。这其实也是一个奉献爱心的平台。”范小欣说,“谁家都有老人,谁都会变老,每一个人都应该为养老事业作贡献”。

众人拾柴

万事开头难,范小欣坦言,能不能成功建设起新农村互助家园,最初她自己心里也没底。农村养老,毕竟是一个全社会都在寻求破解的民生难题。“这是一个全新的工作,当时我天天下乡”。

“一开始我担心这个事能不能做成,会不会中途夭折。”范小欣说,“即便和民政所的同志谈起这件事时,他们也是这个摇摇头,那个说不可行”。

但让范小欣欣慰的是,实际工作起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我越来越发现自己所做的是一件深受群众欢迎、很有意义的事情。”范小欣说,“农村真的很需要这样的养老机构,爱护老人,让老年人有个好的归宿,是大多数村民的心愿”。

最初,范小欣把目光瞄向经济状况相对好的商酒务镇商酒务村和赵庄乡大黄村,反响好得出乎意料。商酒务村为镇政府所在地,大黄村位于魔术之乡,这两个村不但经济相对发达,外出务工人员也很多。听说要建新农村互助家园,许多空巢老人都喜出望外。

为了建设新农村互助家园,商酒务村党支部书记郭建新特意将村里100亩耕地的收入全部划拨出来,专门用于新农村互助家园的开支。此外,他还一边多方筹备资金,一边将村主任和一位村委委员的日常工作转移到新农村互助家园上来。“对建设新农村互助家园,村民们都很支持,他们有的从家里拿来米面,有的出钱,村里的企业也资助了不少。”郭建新高兴地说,“现在,新农村互助家园里住有一二十位老人,他们每月只需交200元钱。这些钱显然不够他们的开支,多出的部分村里垫付。以后,如果外来的资金多了,还要降低收费标准”。

范小欣告诉记者,商酒务村有5000多人,空巢老人很多,新农村互助家园里现在之所以才有一二十位老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农民养老的思想观念不统一,有的觉得住进新农村互助家园很好,有的说啥也不来。”范小欣说,“现在,许多空巢老人正在被新农村互助家园里温馨舒适、开心快乐的生活所吸引,今后,住进来的老人会越来越多”。

作为闻名全国的魔术专业村,大黄村村民思想意识开放得多。大黄庄村新农村互助家园建在闲置的学校,这个昔日孩子们的学习之地成了老年人的幸福乐园。每天,都有三四十位老人聚集在这里谈古论今,吹拉弹唱。村党支部书记马豹子曾经多次带着魔术队外出表演,从21岁起,逢年过节他都要为村里的老年人发放节日礼物。“我们村里1500多口人,虽然人数不多,但很富裕,光小轿车就有一二百辆。”马豹子说:“由于村民经常外出表演魔术,空巢老人的比例很高,建设新农村互助家园,对我们村来说真是太及时了。”为了让老年人拥有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马豹子自己拿出约20万元用于床、空调、冰箱等物品的购置。

现在,说起新农村互助家园,许多老人都兴奋不已。“有一次我们去调研,老人们不知道说啥好了,竟然激动得高喊‘万岁’。”范小欣说,如今,建设新农村互助家园已经深入人心。

农村老师范文6

89岁的王有太足够幸运,在河南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的那场大火中得以逃生。

2015年5月25日晚11点,女儿王双霞找到他时,他赤着脚穿着秋衣秋裤,闭眼坐在马路边,一声不吭。彼时,老人所有身外物连同他昔日入住的“铁皮屋”化为灰烬。就在4个小时前,康乐园老年公寓发生火灾,根据官方事后公布的数字,共有38人在这场大火中遇难、6人受伤,起火原因为外部电线私拉乱扯。

王双霞在感慨父亲命大的同时,表示不会再把老人送去养老院了,“赡养老人的事情,必须得让他们自己办。”“他们”指老人的三个儿子,王双霞的三个弟弟。除了老二王双定留在老家鲁山县库渠乡高庄村务农外,其他两人分别携家带口在山东和广东打工。火灾5天后,他们仍未能赶回老家看望父亲。

“七山二水一分田”的鲁山,虽为农业县,但人均“好地”(能够种植玉米和小麦)不足半亩,人均“坡地”(仅能种植红薯)不足一亩。在土地里刨食,仅能满足温饱。于是许多人选择离开,沿着城市的路径,前往异乡讨生活。

年轻人大量外流的现象,在全国以农业为主且较贫困的地区并不鲜见,鲁山是一个缩影。人口的外流,附带效应是农村地区家庭养老的功能被极度弱化,农村社会传统的“养儿防老”陷入僵局。

家庭条件稍好的,如王有太,被送至养老院。不好的,则仍以70多岁的高龄独自在田间劳作,用粗茶淡饭填补日常的空虚。近几年,农村老人自杀、孤死家中的事件时有曝光,国家层面虽数度颁发文件重视农村养老问题,然而执行乏力。

“关注农村老人养老问题刻不容缓,河南鲁山养老院的火灾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否则以后要付出更高昂的社会代价。”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表示。 养儿不再能防老

75岁之前的王有太,靠种地维持与老伴的日常生活。76岁那年,他手抖得厉害,连饭碗都端不住,在县城寻医问药无果后,儿女们只能任由其病情发展。

之后,3个儿子每人每年给两位老人200斤小麦,每月25元零花钱。王有太由老伴一人照顾,直到3年前,老伴因病去世。经三儿子建议,王有太被送至康乐园老年公寓,费用为每月1400元,三个儿子均摊。

在高庄村,多数70岁以上的老人与王有太有着相似的家庭格局和养老轨迹:儿女较多――多在4个以上,除去因脑溢血、高血压引发的半身瘫痪以及癌症卧床等重大疾病外,多数老人坚持在田间劳作。

79岁的胡文茂居住在王有太的邻村,患有脑血管疾病,育有两儿两女,儿子及儿媳均长期在城里的建筑队打工。5月30日中午,太阳炙烤着柏油路发出刺鼻的气味,老人仍在村口的马路上晾晒豆秸。

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70%以上都有慢性病,他们如蝼蚁般挣扎着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光。庞大的农村老龄人口基数,为这一长期生活在公众视野之外的群体又增添几分悲凉色彩。

据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在1.94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农村老年人口约有1.2亿,空巢老人约9000万人。中国自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持续以每年3.2%的速度不断增长。以此推算,至今农村空巢老人数量已过亿。

王有太是高庄村唯一一个被送到养老院的老人,事故发生前,他是同村老人艳羡的对象。在当地,老人不管是自己生活还是由后辈轮流照顾,饮食方面均为最常见的“农村饭”,即粥、馒头、面片汤,偶尔会吃顿饺子。而在康乐园老年公寓,王有太每天早上能吃到一个白水煮蛋,中午还有炒菜。

高庄村村委会主任张国宝表示,在他们村,孝顺的标准为让老人吃饱、穿暖、有地儿住。这一标准在河北、山西、陕西等地的农村均适用。

在陆杰华看来,农村老人的养老水平与城市老人有很大差距,过去公众关注的多为城镇养老问题,农村的养老问题被尘封太久。2009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开始施行。具体到河南标准为:子女每年为父母缴100元的保费,缴满15年且父母满60岁后,每月可领取60元的养老金。

“每月60元,在提高农村老人的医疗条件、生活水平方面是杯水车薪。”陆杰华说,而高门槛、低保障的特点,使其覆盖面窄,受益老人数量有限。

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指出农村要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资金应重点向农村倾斜,并要求城市的公办养老院与农村的养老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合作机制。在过去两年时间内,地方的配套政策呼之未出。

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居家养老前景不明的现实条件下,养老机构为农村老人的养老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鲁山每个乡镇均有一间敬老院,入院资格较严格,仅接收本乡镇无儿无女的五保户老人。按照每人每年3500元的标准,由县级财政拨款。

“给的钱太少了。”鲁山县露峰敬老院院长张明光(化名)说,敬老院目前入住10人。为了使敬老院不出现财务亏空,管理人员带领老人们,在养老院旁边开辟了2亩耕地,种植玉米和小麦。另外,院子里还种了半亩地蔬菜,这些都用以维持老人们的日常生活。

78岁的林国栋在这所敬老院住了5年,据他说,他们的日常饮食多为玉米粥、馍馍、面片汤,很少有机会吃肉。

在露峰敬老院,工作人员仅有一名管理人员和一名为老人们做饭的农妇。老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自己打理,生病后院方通知老人的监护人将其接走,监护人多为老人远房亲戚。同样,老人因病生活无法自理后,仍由远房亲戚接走照顾。“我们实在拿不出多余的钱去请护工。”张明光说。

除去福利色彩浓重的敬老院,鲁山县境内另有两家养老院,一家是县人民医院创办的康乐养老院,可容纳100人;另一家是民营的康乐园老年公寓,即此次发生特大火灾的养老院,最多能容纳200余人。

鲁山县人口为92.7万,按照10%的老龄化社会的最低标准,可推算出鲁山老年人口的下限为9.27万。两所养老院可容纳的老人数量仅为全县老年人数量的0.03%,养老机构存在极大缺口。

这也是康乐园老年公寓自2010年后急速扩张的主因,但一场大火曝光了扩张背后的种种问题。 急速扩张的代价

郭亚斌于2014年7月将父亲郭玉送到康乐园老年公寓,老人此前因脑溢血后遗症导致半身瘫痪。对于选择这家养老院的原因,郭亚斌的妻子解释:民政局办的敬老院进不去,而县医院主办的康乐养老院不收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只能选择这家民营的养老院。

对于不收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的“指控”,康乐养老院院长肖丙银强调他们的“公立”身份,“如果病人出现意外,我们是要担责的”,“民营养老院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当然什么样的人都敢收。”

肖丙银引以为豪的“公立”身份,并未给养老院带来实质利益,养老院由医院自负盈亏,并无财政补助。

2013年,康乐养老院从县医院的一个科室发展到现在的规模,近期也逐渐接纳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每人每月1950元,这部分仅有30张床位,全部住满。

生活不能自理区共有5名护工,这些护工的基本工资为700元,每照顾一个老人提成500元。

肖丙银表示,养老院收益多来自能够自理的老人,他们的收费标准为每人每月950元,除去吃喝及护理费,每人每月能为养老院带来不到100元的效益。

养老院用房是县人民医院出资建造,不用缴纳租金,“如果扣除住房成本,我们肯定会出现赤字。”肖丙银说。

失火的康乐园老年公寓收费比康乐养老院平均每人贵100元左右,且养老院所占的30亩土地全部为租赁,以此推算,经营者并不能获得高收益。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康乐园法定代表人范花枝“两口子不像是有钱人,在县城没有房,一家人都住在养老院内,包括去年刚刚结婚的儿子儿媳。”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在调研中发现,在建立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国务院和各部委的政策并未落实,各地方政府对养老机构承诺的财政补贴也未到位。

收费无法提高,想要增加收入,只能靠扩大经营、增加入住的老人数量这条路。

2010年,拿到民政局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后,康乐园老年公寓迅速从二三十人的规模发展到最多可容纳200余人,为了降低建设成本,新增房屋均为彩钢房,这种简易房屋一般被用于建筑工地的临时用房。

鲁山县民政局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在火灾后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康乐园养老公寓的建筑不符规定,彩钢房属临时建筑且易燃,应使用砖混或混凝土结构的永久性建筑。

中国《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养老院建筑应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居室不应采用易燃、易碎、化纤及散发有害有毒气味的装修材料。而河南省政府2011年养老服务机构年检结果报表显示,当年康乐园老年公寓年检结果为“合格”。

在杜鹏看来,这次的事件很多方面不只是养老院的问题,“在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的前提下,很多不合标准的养老机构也通过了年检,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考虑如何采取措施令其符合标准,而不是睁只眼闭只眼或一关了之。”

“5・25”鲁山养老院大火之后,各地纷纷开始排查养老机构的安全设施。

5月26日凌晨1点,王有太被接到大女儿王双霞家暂住,等待大儿子和三儿子从外地赶回后,讨论以后的生活安排。

在庆幸父亲死里逃生的同时,王双霞感慨,自己的晚年生活肯定比不上父亲。54岁的王双霞赶上了计划生育的大潮,与丈夫仅育有一子,目前儿子媳妇均在郑州打工。丈夫曾开玩笑似地跟她说:“我们俩以后也得吃养老院那碗饭。”在火灾之后,这个玩笑对她来说显得有些沉重。

58岁的李秀芬(化名)在露峰敬老院为老人们做饭,每月940元,一年365天与老人们在敬老院同吃同住,这份工作她已经做了六年,“我在为自己攒养老钱”。

在陆杰华的研究中,如果没有财政补贴,现有的养老机构基本不能正常运营,而为保正常运转,只能压缩老人的生活水平。

“这是历史的欠账。”陆杰华说,“中西部地区没有太多钱投资农村老人的养老事业,这需要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2007年,在最初的规划中,鲁山县人民医院打算建设医养结合的公立养老院。在当年的申报资料中,院方希望政府拨款800万元,实际批下来的资金仅为80万元。“没有鼓励政策,没有专项资金,我们自己去办医养结合,难度太大。”肖丙银说。

肖丙银希望慈善单位、社会团体的资金能够注入养老机构,“在目前看来,建造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爱心养老院,是养老事业的最佳选择。”他说。

但杜鹏认为,把爱心作为养老服务这一民生事业的根基,并不是长久之计。在他看来,“公建民营”模式能够解决民营机构在用地、硬件建设等方面的资金困难。“民营机构的长处是提供服务,对其任务进行分解,能够减缓这些机构之前面临的双重压力,使收费趋于合理,让更多老人有机会享受服务。即使在相同的收费条件下,也有更多的资金去提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