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隔代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隔代教育范文1
现代教育有这样的现象,父母忙着工作,不像以前,现在的妇女追求独立,她们和男人一样出去赚钱养家,那么带孩子的重任就到了爷爷奶奶辈的头上。那么隔代教育究竟好不好呢。
我觉得不用年龄代的人们,总是会有代沟的,所以,在把孩子交给老人之前,和他就一些教育观念和问题达成共识,这样今后遇到问题才好沟通。
我相信让隔代教育一定也是父母思量很久之后得出迫不得已的决定,父母应该尽心尽力对子女教育。我的看法是,只要父母有时间,一定要把孩子带到身边自己教育。隔代教育再好,也不能和父母的教育相媲美,否则在孩子的人生里缺少了父母的影响,他的人生是有缺憾的。同时,教育的重任交给老人,意味着老年人剥夺了成年子女再次成长的机会。还有就是老人已经年纪大了,应该让他们少些负担,好好养老。
多种原因造成了隔代教育的不可避免,但是,父母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我倡导父母孩子多花点时间给孩子直接的、积极的影响。
隔代教育范文2
S:避免不了的问题,自己和媳妇天天上班,有时还得加班,很多时候都是给爷爷奶奶带。
C:对于隔代照顾孩子问题上。最大的顾虑是什么?
S:最大的顾虑就是怕老人溺爱孩子。我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爸,妈,我小时候你们怎么没对我这么好呢?
C:宝宝的名字是谁起的?在起名字问题上。跟孩子的姥姥姥爷。或是爷爷奶奶,有过什么样的分歧?
S:我起的。没什么分歧,我说了算。谁让咱是爹呢!
C:如果孩子跟老辈人过于亲近。自己会吃醋。或是有什么担忧吗?
S:不会吃醋,从来没想过的问题。没有担忧。
C:觉得自己跟孩子玩的游戏,和老辈人跟孩子玩的游戏有什么区别?
S:区别就是老人基本上跟孩子玩不起来,我儿子一般都在地上趴着玩(玩火车得趴着吧…)。我爸妈够不着他(老人蹲下起来不方便)。一般我儿子也不找他们。
C:看爸爸妈妈在带孩子的时候。会不会想起自己的小时候?
S:还行吧,感觉还是不太一样。
C:看爸爸妈妈在带孩子的时候。有没有什么让自己特别感动。或是印象特别深的事?
S:孩子一岁多的时候,捶觉尿床,正好是夏天,我妈怕给孩子穿尿不湿不好,几乎整夜不睡觉等着给孙子接尿,还在旁边扇扇子。(眼泪啊……)
C:觉得目前国内关于隔代教育的利弊是什么?对自己的影响是什么?
S:有利的就是给自己有时间上班挣钱,不利的就是孩子的某些性格和习惯没有按自己希望的方向来发展。非常希望能像国外那样,有一个人上班,有一个人专门照顾孩子,还是经济条件没有达到,遗憾!
C:自己的爸爸妈妈,对于孩子今后的教育和未来是怎么看的?
S:顺其自然发展,不会强求太多。
C:5年后希望自己和家人都是什么样的?
S:5年后孩子上小学吧,希望在学校能开开心心。我爸妈就能解放了,能去全国旅游吧!谈及隔代教育,不少年轻的父母心中都有说不尽的纠结。尽管隔代教育在国内是普遍现象,但很大一部分人都认为,隔代教育可能会使孩子丧失自理能力,而且老辈人的教育方法可能过于落后。其实,好坏但且不说,隔代教育在根本上也是个联系家庭间成员关系的良好纽带。本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两位父母,在隔代教育上的心得和体会吧。
C:对于隔代照顾孩子的问题怎么看?
W:很正常,一辈一辈都是这样过来的。
C:对于隔代照顾孩子问题上。最大的顾虑是什么?
W:孩子接触的事物较少;担心老人的身体。
C:宝宝的名字是谁起的?在起名字问题上。跟孩子的姥姥姥爷。或是爷爷奶奶。有过什么样的分歧?
W:小名是姥姥起的,大名是爸爸起的,没有分歧。
C:如果孩子跟老辈人过于亲近。自己会吃醋。或是有什么担忧吗?
W:没有,很正常,和谁在一起时间长,就和谁亲。
C:觉得自己跟孩子玩的游戏,和老辈人跟孩子玩的游戏有什么区别?
W:没有太大分别,主要是老人教的也是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
C:看爸爸妈妈在带孩子的时候,会不会想起自己的小时候?
W:会,觉得父母很辛苦。
C:看爸爸妈妈在带孩子的时候,有没有什么让自己特别感动。或是印象特别深的事?
W:有,因为我妈妈的身体不好,还要帮我们带孩子,我和孩子爸爸都觉得特别感动。
C:觉得目前国内关于隔代教育的利弊是什么?对自己的影响是什么?
W:我觉得没有利弊,至少对我们来说没有影响。
C:自己的爸爸妈妈。对于孩子今后的教育和未来是怎么看的?
W:顺其自然,不要勉强。
隔代教育范文3
您好!我的孩子快两岁了,感觉已到执拗期,一般我会尊重他的需求,但也不盲目溺爱他。但问题是,平时我们上班就由爷爷奶奶还有保姆照顾孩子。我感觉他们是以孩子不哭为唯一目标,导致孩子脾气越来越大,越来越拗。另外诸如孩子喝奶、撒尿小事,爷爷奶奶和阿姨都喜欢在旁边围观。不仅要围观,还会在一旁指指点点。比如问孩子有没有尿这种小事,大家都会一窝蜂地去喊孩子。当孩子说“没有”时,大家还会七嘴八舌地说:“该有了!该有了!”对此,我和他们多次沟通,但改变了没几天就会重演。
我觉得他们过度关注孩子的生活小事,以不哭为目标的教育,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其实我很想辞职回家自己带孩子,毕竟这是儿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不过我还有很多顾虑,自己回家带,爷爷奶奶估计会回老家,不知老人会不会有想法,他们总认为自己带孩子挺尽心的,而我要是辞职,他们可能会觉得是对他们不放心。
我总想把各方面都处理好,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希望您能指点一二。谢谢。
不知道两位老人是不是来自农村?如果是的话,出现这样对待孩子尿尿的场景就再正常不过了。老人从农村来到城市,一下子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很难找到他们的生活支撑点,孩子就成了他们唯一的寄托。而孩子又有保姆带,老人想为孩子做点事情又不能实现,所以当孩子尿尿之类的“大事”发生时,老人就会很兴奋地围观了。这样的情况下,无论如何沟通都难以达到效果。为什么?因为沟通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孩子,但结果却不仅仅是教育孩子,同时也抽掉了老人唯一的精神寄托。
这里涉及到祖父母和年轻父母之间教育理念的差异问题。
例如吃饭,年轻的父母会要求孩子自己动手吃,哪怕是吃到饭冷,而祖父母会舍不得,喂吧!一次两次三次,孩子自然有了心思:反正我不吃会有人喂,誓把不吃进行到底!
孩子哭时,年轻的父母一般会比较坦然,让孩子的哭闹很难达到目的。而祖父母会如临大敌,和孩子几个回合下来就向孩子缴枪投降了。一次两次三次,孩子就会将“哭”运用得炉火纯青了!
户外运动,年轻的父母会放任孩子自由活动,爬高、奔跑、嬉闹;而祖父母会不放心,怕摔了孩子,于是不准跑不准跳不准越雷池一步。慢慢地,孩子就变得畏首畏尾、缩手缩脚了。
当然,祖父母的教育理念也不都是落后的。比如祖父母比较有耐心,比较细心,比较注意关心孩子的身体,比较注意安全教育。这些都是可以和年轻父母形成教育互补的。
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与祖父母必须存异求同,互相体谅,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争论谁是谁非!当育儿理念出现偏差时,两代人应积极沟通,一方当“生活老师”一方当“心灵导师”,不断调整孩子的教育计划。若是一味吵架或各行其是,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在隔代教育中,祖父母切不可对第三代管得太多,更不可“抢”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权。祖父母要舍得将权利放给孩子父母,让父母承担主要的教育责任。而年轻父母也应多一点时间与孩子相处,不要因工作忙碌、回家太劳累就忽略做父母的责任,应见缝插针地与孩子培养感情、对他们进行教育,让孩子在两代人的共同呵护下健康成长。另外,年轻父母还要注意适当满足祖父母的社会需求,让老人尽可能融入社会。老人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对孩子的教育就越有效。
建议:
针对这位妈妈的情况,提供以下四个解决方案:
一、祖辈帮着带孩子,这在中国最常见。所以,您不必对老人带孩子有太大顾虑,不妨辞退保姆,让爷爷奶奶专门带小孩。您这样的做法是对老人极大的信任,他们一定会全心全意带好孩子。不过,您一定要经常和老人沟通: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希望他们配合。
二、让爷爷奶奶回老家,让保姆带孩子。这是不少年轻父母的常规做法,是可行的,但是,一定要注意老人的心理感受,不要让老人觉得:自己不被子女所需要了,是个无用的人了。另外,老人不和儿女住在一起了,子女更要多关心老人的精神生活,不能让老人太孤独寂寞。
三、您自己辞职专门带小孩。这个办法的成本太大,要慎重!
隔代教育范文4
[关键词]隔代教育;亲子教育;幼儿教育
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隔代教育再度进入现代家庭,成为家庭教育中的主角。其主要原因在于年轻的父母们忙于岗位角色与社会角色,对于家庭角色经验较少,唯有向父母寻求帮助。隔代教育的弊端、亲子教育的必要性,幼儿园教育应当向何种方向发展,一系列有关幼儿教育的问题成为了社会舆论的焦点,今天就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一系列分析。
一、隔代教育:需要正确引导,适当监督
80后、90后逐渐成为社会劳动力的主要构成,社会压力使然,80后、90后的父母们在退休后再度“上岗”,承担了孙辈的教养工作。但隔代教育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我发现九成以上的幼儿是由祖辈家长负责接送,五成左右的幼儿由祖辈家长负责衣食住行,过分溺爱幼儿的情况逐渐成为隔代教育的主要问题。比如:许多孩子在放学后要求爷爷奶奶必须购买街边的小吃或玩具,否则便哭闹不休。爷爷奶奶为了能够让孙儿重现绽开笑脸,便会答应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变得更加娇纵,更加有恃无恐。年轻的父母回到家中,由于工作比较繁忙,到家比较劳累,往往只是直接苛责孩子的不懂事,对父母的作为一语带过。
这样的做法“治标不治本”。祖辈宠爱孙辈,是天性使然,但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单方面地对孩子进行教育难以解决根本问题。年轻父母们不妨静下心来,先倾听孩子们购买玩具与食品的真正原因,好好地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真正的内心需求,然后根据具体情况与父母进行协商,根据所购物品的必需性控制孩子们在物质方面的购买频率与数量,时常监督孩子的书包内是否有“可疑物品”出现,这样对孩子的教育肯定是有益处的。
二、亲子教育:父亲要提升参与度,关注幼儿内心情感
在当代家庭教育中,还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所占比重的不足。由于父亲工作繁忙,加上父亲这个角色的特点,我发现在幼儿园组织的家长会、儿童汇演等活动中,母亲出席的比率占比较大,父亲出席的比率占比较少。有些孩子表示父亲每天都回家很晚,满脸疲惫,对自己“爱理不理”。父亲的惯用借口多为工作忙,应酬多,要加班。可见,为了事业,父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角色正在缺失。
作橐桓黾彝ゾ济的主要来源,各种大事的决策者,父亲在幼儿成长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言行将直接影响孩子未来世界观人生观的养成。所以,我们应当重视起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所以我觉得在家庭教育中可以设立“爸爸的约会时间”,将孩子的睡前故事转换成与父亲分享每天收获的时间。不再是以往单纯地向孩子灌输故事,而是鼓励孩子张开嘴与父亲交流。开展“爸爸的约会时间”之初,可以提前设定好交流的话题作为切入点,方便与孩子的交流。久而久之,摒弃话题设定,与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关注孩子的成长与收获,树立一个“父亲出席”的私人订制时光,关注幼儿的内心情感与成长。
三、幼儿园教育:平衡好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家长对幼儿园教育过多干涉。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过度担心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被其他的小孩欺负,在幼儿园有没有吃饱,幼师有没有忽视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每天都要打电话询问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导致幼师不得不分心应付家长们的各种问题。从而难以专心于对全体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样一天下来的教学效果肯定是不好的。例:有一位幼师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因为一名小朋友在幼儿园活动时与其他小朋友争抢零食,一生气就不小心抓挠了另一个小朋友的脸部。两位家长在知道事情后,急匆匆赶到幼儿园对幼师进行指责,表示出现此事是幼师看管不认真的结果,还要求这两个小朋友换位置。在大人们言语激烈、互相争执的时候,两个孩子却已经冰释前嫌,又开心地玩在一起。其实小朋友之间难免会发生磕磕碰碰的情况,我们教师能做的就是眼观六路,关注好客易发生冲突的小朋友,发生事情的时候要及时有效地处理,在处理问题的时候用正确合理的方法,与家长进行有效合理地交流沟通,这样对小朋友和家长都好。
隔代教育范文5
摘 要:文章Y合教育实践,分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消极影响,提出提高儿童隔代教育质量的策略。祖辈要理智地进行教育,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注重言传身教;父母要规范自我,改变方法,起到模范作用,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关键词:隔代教育;家庭教育;幼儿;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G78;G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3-0015-01
接送幼儿、开家长会、组织亲子活动时,常常看到的是老人的身影。年轻父母忙于工作,教育孩子的重担大多由祖辈承担。祖辈有长期的家庭教育经验,生活阅历比较丰富,有时间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但有些祖辈教育观念落后,文化基础差,溺爱孩子,容易让孩子出现性格缺陷,不利于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本文主要分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消极影响,提出提高儿童隔代教育质量的应对策略。
一、隔代教育对儿童的消极影响
(1)视野狭小、缺乏活力。由于祖辈平时陪伴的时间较多,因而相比那些由父母照看的孩子,这些祖辈照看的孩子所接触的新鲜事物少了许多。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儿童游乐场的一些设施在父母看来适合孩子玩,但只要祖辈在身边,一旦祖辈觉得危险,那孩子绝对不可以碰这些设施。祖辈以为这是在保护孩子,殊不知,玩耍也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在玩耍过程中,孩子接触了新鲜事物,也会找到自己的玩伴,体验成功的乐趣。而过分保护,会让孩子视野狭小、缺乏活力。
(2)人际交往能力差。部分隔代教育的孩子在家里的时候习惯于唯我独尊,因而在学校的时候不懂得什么叫谦让,不懂得尊重师长和同学,人际交往能力差。有研究表明,从小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的孩子,在社会交往能力上比未形成良好依恋关系的孩子强得多,他们的心境也相对平和,没有太大的波澜,懂得以合理的方式去结交朋友。而唯我独尊、没有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的孩子,不能说被“排挤”,但其人际关系总是不太和谐,不能与人保持正常的关系。
(3)认知上以自我为中心。部分祖辈溺爱孩子,事事满足孩子的要求,使得一些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和自以为是的习惯,影响到日后的健康成长。此时,不能用“他们还小”来解释,这是日积月累造成的后果,即便长大后有时也难以改变。这些孩子自私自利,不懂得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不愿推己及人,也不愿将自己的东西与同伴分享。因此,很难与同伴和睦相处,也很难形成一个良好的交际氛围。
(4)助长依赖性。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当祖辈把一切都准备好以后,久而久之,孩子就“什么都不会”了,这样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只有敢于放手,善于放手,才能有效地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增强儿童的自主能力。
二、提高儿童隔代教育质量的对策
(1)祖辈方面。首先,及时转变教育观念,理智地进行教育。祖辈要勤于学习,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理智的方式来传达对孩子的爱。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平时也应该多让孩子与其他人接触,尤其是多接触同龄人,以此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其次,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父母可以购买一些多媒体图书,让祖辈利用这些学习资料教育孩子。社区也应采用多种渠道,设置相应的多媒体公告栏与宣传板,让先进的教育理念走进千家万户。当前,相关部门应多出版适合祖辈教育孙辈的多媒体图书,充分满足祖辈对于教育方面的需求。再次,注重言传身教。祖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要用自身的行为影响孩子。这就要求祖辈自身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谨言慎行,以身作则。
(2)父母方面。首先,规范自我,强化责任意识。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说过:“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不是在大学,而是0岁~6岁这个阶段。因为人类智慧就是在这一阶段形成的,人的心理定型也是在这一阶段完成的。”如果父母毫不在乎孩子在儿童时期的随机教育,对孩子在成长路上的任何反馈都置若罔闻,那恐怕将来只有“后悔”两字可以言说。其次,改变方法,起到模范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儿童起着至关重要的示范作用。无论孩子处于何种年龄,父母说话做事之前都需要慎重考虑。父母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性地看待人和事,起到模范作用。再次,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无止境,作为父母,学习是一件不能停止的事情。现在的父母大多是80后,趁着还年轻,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要做到先充实自己,再与祖辈共同商讨最好的教育方法。
三、结束语
总之,隔代教育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只有全社会充分重视,隔代教育的问题才会得到妥善解决。祖辈要理智地进行教育,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注重言传身教;父母要规范自我,改变方法,起到模范作用,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祖辈的教育与父辈的教育相辅相成,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够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洪曾.隔代教育的利弊分析[J].山东教育,2002(33).
[2]阙攀.隔代教育的不良影响及解决对策[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2).
隔代教育范文6
基于教育的责任感,我们把贯彻落实新《纲要》精神的落脚点放在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养上。
一、与祖辈家长有效沟通,转变教养孙辈观念
隔代教育像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关键的还是要加大在祖辈家长中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和形式。因为我们的“留守”有别于西部山区,我们农村祖辈家长大都不缺钱,孩子的物质生活不成问题,而缺的是祖辈的教养知识。于是,我们把对“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把加强指导“留守”祖辈教养方法知识作为沟通的出发点和归宿。
我们定期和农闲时,组织祖辈家长学习新《纲要》,结合家庭教育问题进行讲座,让祖辈家长了解幼儿园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初步了解育人的目标和要求。为了使家长克服过多包办现象,我们举办“我最棒”穿衣、系鞋带、包饺子、整理玩具等生活内容的游戏比赛。请家长前来观摩孩子的操作活动,了解自己孙辈生活自理能力,然后组织家长进行“包办代替是什么样的爱”“对孩子今后的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等专题讨论,在直观形象生活游戏中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提高能力。也帮助祖辈家长了解了包办代替带来的问题,从而转变“留守”祖辈家长的教育观念,来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人才观。还利用“家园连心桥”的橱窗家教知识宣传,因为这部分家长的文化水平偏低也参差不齐,有些还是半文盲,一些内容很难被家长真正接受并内化为今后教育子女的能力,我们就利用“图说教育”形式,图文并茂,对祖辈人在家庭教育中碰到一些疑难问题,作出分析解答,解决他们的困惑。
二、祖孙结对学习、尝试科学教养方法
祖辈家长尽管对孙辈教养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祖辈家长对孙辈孩子的了解比教师要深刻得多,并且在家庭教养实践中,或多或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这又是我们做教师所欠缺的。为了将有利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资源源源不断地注入到“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之中,必须寻求共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分析我们“留守”祖辈家长,“后勤部长”优于“家庭教师”角色。他们中有的认为,教育是幼儿园的事,用孩子能识多个字,会读拼音做算术来评判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对幼儿园常态化的游戏学习难理解,认识上往往将知识学习与游戏的玩中学切割开来。于是,我们利用“夕阳与朝阳”相互牵手的亲子活动形式,让这些“留守”祖辈从中体验到玩中也有大学问,从而掌握科学教养方法。如亲子《娃娃家》游戏,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分角色互相承担家庭中一些劳动事,让家长看看孙辈人都会做些什么,想做些什么,哪些事能够做好?在家庭生活《娃娃家》中懂得不能惯养孩子,不能养成孩子四肢不勤的惰性,懂得遇事让他们动手动脑,能够学会生活自理自立,老小互尊互爱。逐步对游戏学习意义理解了,对幼儿园工作也更支持了,不再强求所谓的笔头做主,家长也愿意和孩子成为玩伴了。在农闲时,一起玩玩民间游戏,打陀螺、网小鱼,一起亲子劳动,让孩子拾花生、挖芋头、捡麦穗,给小树浇水等,培养孩子爱劳动,让孩子懂得长辈的辛苦,懂得爱惜粮食,也通过阳光、空气、水这“吉祥三宝”锻炼孩子的体质,或与孙辈一起用环保的废旧物品制作游戏玩具等等。在亲子活动中,祖辈家长教养方法得到改变,不再仅满足祖辈的吃好、穿好。孩子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生活能力变强了。
三、抓住父母返乡契机、弥补亲情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