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降血糖药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降血糖药物范文1
【关键词】天然药物;降血糖;活性成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514-0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发病原因主要是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其特征表现为高血糖和糖尿[1],死亡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在各种疾病中居第三位。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糖尿病患者1.94亿,预计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人数将达到3.33亿,目前尚无根治办法,并且降糖药物仍以西药为主,但存在着低血糖症和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因而寻找高效低毒的降糖药仍是医药专家追求的目标。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中药活性成分在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疗效稳定、毒性小、不良反应少,可延缓并发症等优点,不失为寻找降糖新药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研究清楚的天然降血糖中药成分按化学结构分为多糖、皂苷、黄酮、萜类、鞣质和生物碱类。本文就中药降糖成分的筛选及作用机理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1糖及糖苷类
目前发现具有降血糖的成分中,糖类成分所占的比重较大。张汝学[2]等人从地黄中分离得到地黄寡糖(ROS),并首次发现其有降糖活性。ROS能调整或改善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NIM)网络内与糖代谢有关的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到糖代谢的关键酶(限速酶)的活性,使糖的合成与分解由异常向正常转化,例如ROS可以使肝脏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活性降低,使肝糖原和胰岛素含量呈增加趋势[3];能明显增加胰岛素抵抗3T3-L1脂肪细胞培养基中的葡萄糖消耗量,增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此外,还有许多多糖及糖苷如五味子多糖、葫芦巴多糖、丹皮多糖、海藻多糖、人参多糖、虫草多糖、玉竹多糖、薏苡仁多糖、茶叶多糖、山药多糖、麦冬多糖、南瓜多糖、黄精多糖、地黄多糖、乌头多糖、甜叶菊苷等均有降糖作用。
2皂苷类
中药皂苷是一类高药理活性的天然化合物,通过降血糖、调血脂、改善胰岛素水平和糖耐量等途径能够起到有效防治糖尿病的作用。
苦瓜皂苷素有植物中的胰岛素之称,具有胰岛素样作用。其降糖机制多样,其中增加其去路的途径:通过调节糖皮质激素水平,调节酶活力,刺激糖元合成;增加细胞色素P450活性,加速葡萄糖氧化;减少其来源的途径:抑制葡萄糖-6-磷酸酶和果糖-1,6-二磷酸酶活性,从而抑制糖异生。此外,苦瓜皂苷能够使受损的胰岛β细胞恢复正常的分泌功能,抑制胰脏脂肪酶的活性,降低血脂的水平。
黄酮类成分主要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作用缓慢而持久。Atsutoshi Kawano等从如意波斯茶中分离得到天门冬素,并首次考察了其降血糖的作用。研究发现天门冬素可以促进肌肉细胞摄取葡萄糖,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3萜类及三萜类
是枇杷叶中的一类倍半萜糖苷以及三萜类化合物可乐苏酸、马斯里酸、委陵菜酸、齐墩果酸等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并且,叶下珠中的齐墩果酸,熊果酸和羽扇醇具有α-淀粉酶抑制活性。
4鞣质类
印车前明碱具有胰岛素样作用,能促进小鼠脂肪细胞葡萄糖的摄取,抑制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葡萄糖的释放,并能促进葡萄糖的转运。
5生物碱
辣椒碱(Capsaicin)是一种天然的植物碱,是由茄科植物辣椒的成熟果实中提取得到的有效成分,现代研究发现它能够降低血糖水平和维持胰岛素的水平,但其作用机制还要进一步研究。此外,小檗碱、川芎嗪、山莨菪碱等也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6其它
除此之外,降糖活性成分还包括甾体、醌类、肽类等成分。有关甾体用于糖尿病治疗的报道比较少,S.Panda从紫铆中分离得到豆甾-4-烯-3-酮,发现它能够抑制G-6-Pase和甲状腺激素的活性;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从而抑制糖异生和糖原分解。
7小结
综上所述,每味中药的抗糖尿病活性成分及机理各不相同,大多数中药降血糖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多向性的药理特点。目前研究中药活性成分降血糖的作用机理还不够全面,此外有一些降糖效果明显的中药如Citrus paradisi Macfad,Eugenia jambolana的种子、圆柚、香茅、睡莲、蜂胶等降糖成分未能研究清楚。因此,进一步阐明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与降血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为开发治疗糖尿病的新药探明方向,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在于不仅能有效降低血糖,且能改善脂质代谢、能量代谢紊乱,改善微循环,具有保护胰岛细胞和组织的功能,防治各种重要器官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改善患者体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寿命。但是,由于糖尿病病理机制复杂,涉及多学科、多病种,临床表现多样,许多深层次的机制有待揭示。从目前研究现状看,中药对糖尿病的具体作用环节研究较少,不够深入,所以有针对性地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多方位探究中药的活性成分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和筛选有效药物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郑彬.降血糖中药的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07,19(1):53.
降血糖药物范文2
关键词:糖尿病;血脂;血糖;辛伐他汀;血脂康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升高[1]。其中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异常是引起大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2]。及时有效地控制血脂是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主要措施之一。
血脂康、他汀类药物均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但两种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仍有较大的分歧。本文中重点分析绝经前后女性对不同降血脂药物治疗与血糖波动之间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绝经3年以上的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90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7.1±3.4)岁,绝经前后各45例;同时取70例未绝经的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为对照组,年龄40~54岁,平均(47.2±2.3)岁,绝境前后各35例。两组患者年龄有明显差异。病程、血糖升高水平等因素均无明显差异。
1.2方法
1.2.1血脂异常开始治疗的标准为 总胆固醇(TC)≥5.2 mmol/L,LDL-C≥3.1 mmol/L,三酰甘油(TG)≥1.9 mmol/L。强化血脂控制标准为:LDL-C≤2.6mmol/L ,TG≤1.7 mmol/L,TC≤4.7 mmol/L。
1.2.2治疗分组及观察项目 接受血脂康治疗组绝经前、绝经后患者分别为A1、A2,用辛伐他汀降血脂治疗组绝经前及绝经后患者分别为B1、B2。同一种药物治疗组患者用药剂量相同。服用辛伐他汀者10mg/晚,服用血脂康者,血脂康0.6~0.9g/d。随访第6月分别检测空腹血清TG、LDL-C、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同时检测谷丙转氨酶、血肌酐等肝肾功能相关的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降血脂治疗效果及肝肾功能的影响。同时观察不同的降血脂药物治疗对绝经前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睡前血糖水平的影响。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降血脂治疗后血脂明显下降,血脂康治疗组绝经前后患者降血脂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辛伐他汀降血脂治疗组中绝经前患者降血脂效果明显高于绝经后患者(P
2.2四组患者不同药物治疗对不同时间段血糖的影响 不同药物降血脂治疗对不同时间段的血糖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两种降血脂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血脂康治疗降血脂组患者中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肌酐、转氨酶升高,肝肾功能异常的出现率为13%(12/90)。其中3例(25%)患者为绝经前、9例(75%)为绝经后患者。辛伐他汀治疗降血脂患者中9例出现肝肾功能异常,肝肾功能异常的出现率为12.8%(9/70)。其中4例(57%)患者为绝经前、5例(53%)为绝经后患者。
3讨论
糖尿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高血脂是影响血糖波动较大的因素之一[3],LDL-C是发生冠心病的一个较强的危险因素。因此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紊乱,并及时给予降血脂治疗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极为重要。
临床上血脂康、他汀类药物具有明显的降血胆固醇作用,研究报道,他汀类药物具有抑制血栓形成、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稳定粥样斑块的形成等多种作用[4]。本组研究中发现,血脂康对绝经后的高脂血症患者降血脂效果均优于辛伐他汀。辛伐他汀对绝经前患者的降血脂作用明显高于绝经后的患者。这个结果提示我们,临床用药上根据患者的激素水平来选择合理的降血脂药物。
文献报道[5],他汀类与雌激素合用降脂效果更好,绝经前后的女性体内存在的雌激素水平相差较大,对他汀类药物的敏感性有所不同。本组研究中,绝经后女性较绝经前女性降血脂效果差,此结果与文献结果相符。原因考虑为雌激素对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外,绝经后女性多数年龄较大,机体想退衰退的患者,肝脏、胰腺等多种重要脏器的内分泌功能相关。
两中不同药物降血脂作用均明显外,引起肝功能异常率有所差异。血脂康治疗组中绝经后患者中肝肾功能异常情况的出现率较高,而辛伐他汀治疗组中绝境前后无明显差异。此结果提示,血脂康并发现的出现率与患者年龄与是否绝经有关。
综上所述,两种降血脂药物均由明显的降血脂作用,血脂康降血脂作用与患者的绝经情况关系不大,但绝经后患者肝肾功能的异常率高于绝经前患者。辛伐他汀降血脂患者中,绝经前患者的降血脂效果明显高于绝经后患者,肝肾功能的异常率与是否绝经无关。因此,根据患者的年龄,是否绝经情况来选择合理的降血脂药物有助于提高降血脂效果,同时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Howard BV,Rodriguez BI,Bennett PH,et a1.Prevention Conference VI: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Writing Group I:epidemiology[J].Circulation,2002,105:132-137.
[2]Adler AI,Stevens RJ,Neil A,et a1.UKPDS 59:hyperglycemia and other potentially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for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in type-2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2:894-899.
[3]陆宗良.血脂康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二级预防研究[J].中国医学论坛报,2005,(26):16.
降血糖药物范文3
摘要:翻转课堂实现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的翻转,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教师亦可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本论文通过分析高等中医药院校生物化学课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性,提出在生物化学课中实践翻转课堂的具体想法和实施步骤,以期为高等中医药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中医药院校;生物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211-03
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其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过程进行颠倒安排,学生在课下自学,老师由授课转为进行引导,从而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本论文通过围绕翻转课堂的起源与特点,分析高等中医药院校生物化学课目前存在的需求与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分步骤实践翻转课堂,以期为高等中医药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提供参考。
一、翻转课堂的起源与特点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教师,他们制作了包含课件及讲课声音的视频,让学生首先在家观看教学视频,然后在课堂上完成作业,教师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点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近十余年来,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使翻转课堂更加易于实现,越来越多优秀的开放教育资源也为翻转课堂的开展提供了资源支持,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翻转课堂的发展。目前,翻转课堂已成为教育者普遍关注的热点。
翻转课堂主要实现的是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的翻转。在传统教与学过程中,知识传授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完成的,而知识内化一般是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等形式完成的。而在翻转课堂中,知识传授过程则在课前已通过信息技术地运用得以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
随着教学过程的颠倒,翻转后的课堂也与传统课堂产生了明显不同。①教师由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的角色变为学习指导者和支援者。这意味着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而需要围绕学生的学习进行组织和帮助。学生也由传统课堂中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研究者。在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中,学生可以自主掌握学习的步调,并根据学习内容反复地与同学、教师进行互动,最终完成知识的深入和扩展。②传统课堂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课堂讲解+课后作业”,而翻转课堂则以“课前学习+课堂探究”为主要模式。在课堂内容方面,传统课堂时间主要是教师用来讲解传授知识的,而在翻转课堂中,课堂时间主要是用来探究问题的。③在学习成果评价的方式方面,传统课堂一般采用纸质测试,而翻转课堂则更容易实现多角度、多方式的评价。这些基于绩效的评价方法,一方面会使课堂中的交互更加有效,另一方面,根据教师的评价反馈,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控制自己的学习。
二、中医药院校生物化学课程采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的必要性
(一)翻转课堂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加学习主动性
中医药院校学生大多更关注中医类课程的学习,普遍对西医基础课缺乏足够的重视,这是由大学生学习特点决定的。大学生学习知识往往具有很明确的目的性,如果没有认识到和今后生活工作的密切关系,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他们的学习动机往往不够强烈。此外,以生物化学为代表的一些西医基础课都比较难,对学生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没有预期达到知识掌握目标的信心,也是е卵生只以通过考试为目标,不以掌握知识为目标,从而学习动机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翻转课堂通过微视频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让更多的学习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里。生动的案例、各种各样的教学场所的变化,不仅使得这种多媒体手段更易于被当今的学生所接受,也比较容易结合一些游戏、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此外,翻转课堂中以知识单元或知识点为模块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或结束后都会伴有相应的测验方式。这些测验是可以即时给出评判结果的,这样学生就可以随时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教师也方便利用现代化手段在上课前就掌握学生的自学程度以便调整上课的内容。
(二)翻转课堂可以增加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拓展知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传统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以知识的传授为重点的,教师关注的是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教学大纲要求的全部教学内容都清晰地传递给学生。而至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怎样,学会了多少,又有怎样的反应和思考只是作为教师的参考。这样的课堂并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也不是学生希望的课堂。因此,在中医药院校生物化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有些同学感觉已学会而无聊、另外一些同学则完全听不懂的状况。
翻转课堂中已将基础知识的学习放在课前让学生自主完成,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己接受知识的速度来调整观看视频的次数、做习题的次数,直至完全掌握基本知识。从而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留待课堂中和教师、同学互动解决。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之间在学习基本知识时产生的差异。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围绕学生课前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教师只是起辅助和引导作用。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协作,就很容易使得学生课前学习到的基本知识进行内化,并得到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翻转课堂中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从而给予积极快捷的反馈
传统课堂中,对于几十人一个班而言的生物化学教学而言,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可以说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教师只是从学生上课时的反应、学生的课堂提问环节,甚至只是几次测验成绩中才可以得知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这种不及时的掌握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计划去适应学生,当然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这种调整也基本不可能。另一方面,学生并不能从教师那里得到及时地反馈和指导,这样对知识点疑问的日积月累,就很容易最终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丧失信心,进而影响授课的整体效果。
目前的生物化学教学也普遍缺乏恰当的评价体系,尽管现在大部分中医药院校的生物化学课程评价体系已引入相当比例的形成性成绩,但这个成绩的给出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形成性成绩,而往往是根据学生出勤、平时课堂提问(由于学时有限,课堂授课时间非常紧张,一学期一个学生仅能得到1―2次被提问的机会,完全不能反映其平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甚至几次测验成绩给出的。这种评价体系给出的成绩有时并不与学生学习课程付出的努力成正比,因此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成就感。
翻转课堂可以实现在每一个知识单元学习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并可以采取除了答题之外更加丰富的形式,来考查学生是否真的去思考了。例如,让学生完成一个主题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汇报等,这不仅使得学生能够随时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也使得老师可以方便地使用现代手段随时关注到学生,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对于评价体系方面,翻转课堂除了计算机自动评价、教师评价之外,还可以提供同伴互评作业等多种评价模式,使形成性成绩的给出更加合理。
三、在生物化学课中实践翻转课堂的具体想法和实施步骤
1.教师需要制订教学目标,讨论划分知识单元。知识单元是比课堂中一学时更小的更独立的单位,便于学生进行学习,比如,这个知识单元中哪些是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哪些是可以让学生自学完就可以练习的基本习题。
2.组织课前教学材料。学生通过哪些形式可以更好地自主学习到这些知识?这就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基础怎么样?喜欢什么样的形式?以及要考虑到一些教育规律等等。可以使用教学视频、教学课件、课本、网络资源等多种形式,其中教学视频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形式。与以往的精品课程不同的是,翻转课堂中每一段视频都只针对一个具体的知识点,长度都不超过8分钟,这样有利于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也更容易提高短时间内的注意力。这些教学视频可以来源于网络,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根据教学目标并充分考虑到教师与班级的差异性、学生接受程度差异性而设计。自主创建教学视频在当前网络便捷的环境下,对于一般教师都已不在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
3.制订明确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并向学生课前任务。与以往教学中的预习不同,翻转课堂中的课前任务具有更具体的可操作性,例如通过观看一段教学视频,解答几道习题,思考什么问题等等。通过课前任务的布置,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4.课堂互动。课堂互动是尊重学生创造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包含学生自己创建内容、独立解决问题、互动探究活动等。具体为教师在上课前获得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存在的主要问题等信息,将这些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来设计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形式可以为学生展示、讨论、学生共性问题的解答以及一些动手练习等形式。这个环节如果设计得好,将会大大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他们将“反客为主”,在横向与纵向的多层次互动交流中,将知识要点理解得更透彻、更深入。
四、小结
翻转课堂的革命性之处在于,在课前的自主学习时间里,生物化学这门课程中许多课堂上听来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在许多有趣的形式下,只需利用一些互联网设备,就变得轻而易举、随处可学。“家教”般的亲切感,没有课堂上老师的“压迫”,不用担心一次学不会就永远错过,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性学习,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学习方式。
课堂中则有更多地可能变成了面对面的互动时间,有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老师变成了学生身边的“教练”,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被动地接受转变成了主动地交流,这是课堂教学模式的真正变革。
因此,基于以上的思考和分析,个人认为翻转课堂是一种值得引入到中医药院校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来的一种新模式,并能够解决许多长期存在的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4):46-51.
[2]王红,赵蔚,孙立会,刘红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g,2013,23(8):5-10.
[3]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55-61.
[4]Milman,Natalie B.The Flipped Classroom Strategy:What is it and How Can it Best be Used?[J].Distance Learning,2012,9(3):85-87.
降血糖药物范文4
磺酰脲类药物的降血糖作用主要来自其能刺激B细胞分泌胰岛素。所以,接受磺酰脲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应有一定的胰岛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否则不可能获得降血糖效果。
磺酰脲类药物的降血糖效力在目前所有降血糖药物中是比较强的。传统磺酰脲类药物的应用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很多临床试验均显示,传统磺酰脲类药物能够降低1.5%~2.0%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相比之下,双胍类药物可将HbA1c值降低1.5%~2.0%;格列酮类药物可将HbA1c值降低1.0%~1.5%;格列奈类药物和α-糖苷酶抑制剂可将HbA1c值分别降低1.0%~1.5%和0.5%~1.0%。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把患者的血糖水平降下来,并控制在理想或良好范围内,进而控制、减少和延缓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UKPDS研究指出,每降低1%的HbA1c值,糖尿病相关的任何事件危险减少12%,心肌梗死、脑卒中危险减少16%,微血管事件危险减少21%~25%。因此,降血糖治疗时不仅要关注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更要重视HbA1c值并减少血糖水平的波动性。磺酰脲类药物治疗能够减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故具有保护脏器以及预防和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作用。
磺酰脲类药物的降血糖作用是肯定的,其安全性通常也好。1)低血糖症。任何降血糖药物治疗都有可能发生低血糖症,重要的是如何避免低血糖症特别是严重低血糖症事件的发生。磺酰脲类药物发生低血糖症事件的概率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为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毗嗪>格列喹酮,即格列喹酮和格列吡嗪发生低血糖症的可能性较小,同时严重低血糖症少见。为此,欧洲2型糖尿病政策组和美国糖尿病学会都已建议:老年患者应该停用长效磺酰脲类药物如氯磺丙脲和格列本脲等,而应选用短效磺酰脲类药物格列喹酮或格列吡嗪。此外,与胰岛素相比,有调查发现口服降血糖药物可使低血糖症事件下降58%,严重低血糖症事件下降10%。2)对脏器功能的影响。磺酰脲类药物对肝脏功能无影响,格列喹酮甚至对慢性肝病患者还有肝纤维化预防作用。磺酰脲类药物对肾脏也无影响,血液透析患者仍可服用格列喹酮,但对肾功能严重损害患者则不建议服用。3)其它副作用。与磺胺类药物有交叉过敏反应;胃肠道副反应较少且程度亦较轻微;罕有严重副反应。
磺酰脲类药物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产生降血糖作用的。那么,使用磺酰脲类药物长期刺激是否会加速β细胞的衰竭或加快胰岛功能的破坏呢?已知高糖、高脂毒性是致β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氧化应激是糖、脂毒性导致β细胞凋亡的共同环节。UKPDS研究显示,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案,β细胞功能都呈进行性下降。所以,现临床上保护β细胞的主要措施是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血脂水平和减少氧化应激。糖尿病患者接受降血糖药物治疗不但能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相关并发症,而且也是保护β细胞的关键。
降血糖药物范文5
关键词:五茸菌粉;四氧嘧啶;降糖灵;糖尿病;降血糖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实验动物
清洁级昆明小鼠32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
1.1.2实验药品
五茸菌粉、降糖灵:临用时用生理盐水配成2.5%浓度含药物悬液;四氧嘧啶:临用时用生理盐水配成1%浓度含药物溶液;总胆固醇测定试剂盒;血糖测定试剂盒;血清甘油三脂测定试剂盒。
1.1.3实验仪器
T6-可见分光光度计;HH-W600BS三用恒温水浴箱;小型高速离心机。
1.2方法
1.2.1动物分组和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将小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高血糖模型组、五茸菌粉药物组、降糖灵药物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小鼠禁食不禁水24h后,用生理盐水将四氧嘧啶配成1%浓度,按200mg/kg分别腹腔注射高血糖模型组、五茸菌粉药物组、降糖灵药物组小鼠,0.8mL/只;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72 h后禁食8 h尾静脉采血测血糖,血糖值大于11.1 mmol/L为糖尿病模型小鼠造模成功。
1.2.2 给药方法
小鼠实验组和对照组腹腔注射药物后,第二天开始给药,每天灌胃一次。正常对照组和高血糖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0.5 mL/只;五茸菌粉药物组、降糖灵药物组用生理盐水配成2.5%浓度,灌胃剂量为0.5 mL/只;药物组剂量均为25 mg/kg,连续灌胃30 d.末次灌胃前禁食8 h,灌胃后2 h眼底静脉丛采血,4℃静置2 h,分离血清。
1.2.3 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
从眼眶后静脉丛采集血祥静置20min后,6000rpm离心3min,取血清2ul,加入酶试剂(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4-氨基安替吡啉)和酚试剂(苯酚)各150uL.混匀后在37℃下反应15min,在波长505nm处测吸光度值。
1.2.4 酶偶联比色法测定甘油三酯
取待测血清3ul加入试剂300ul,混匀,置37℃水浴5min.以空白管调零,在500nm波长下比色读取各管的吸光度值。
1.2.5 酶偶联比色法测定总胆固醇
取待测血清3uL加入试剂300ul,混匀,置37℃水浴5min。以空白管调零,在546nm波长下比色读取各管的吸光度值。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组间t检验,P
2结果
2.1 药物对四氧嘧啶高血糖小鼠血糖的影响
结果见表1,降糖灵药物治疗组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表现出明显的降糖效果,降血糖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五茸菌粉是一种市场销售的保健食品,新一代真菌营养制品,其主要成分为3′-脱氧腺苷,真菌多糖(由虫草多糖、灵芝多糖、鸡腿蘑多糖、灰树花多糖、绣球菌多糖五种真菌多糖组成),三萜类化合物及有机锗、铬、硒。临床发现五茸菌粉有抗糖尿病的作用。
人体血糖水平能够保持着相对稳定,主要是由于体内多种内分泌激素对血糖水平的调节的结果。可以归结为“五升一降”。升高血糖水平的激素主要有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和甲状腺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升糖作用出现快速.但持续时间较短;生长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升糖作用较慢而持久;甲状腺激素则既有升糖作用又有降糖作用,但综合起来仍为升糖激素。人体内主要降糖激素是胰岛素,也是人体在调节血糖的最重要的激素。胰岛素由胰岛中B细胞分泌,主要功能是促进糖的合成代谢,抑制其分解代谢,主要作用的组织为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2,3]。胰岛素通过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引起了一系列受体后信号传导系统的活动。通过激活的葡萄糖转运子把葡萄糖转运到靶细胞进行氧化代谢,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
4.结论
通过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降血糖实验表明:五茸菌粉和降糖灵对糖尿病小鼠具有一定降血糖作用, 还能降低GHB及升高HDL,且与降糖灵相比,五茸菌粉的降糖效果较为明显。我们认为五茸菌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能与五茸菌粉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或者促进这些细胞功能的恢复,以及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有关。五茸菌粉和降糖灵降血糖作用的物质基础、最佳剂量及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John R White,Recent development in the pharmacological reduction of blood gluco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2001,19(4):153-159。
降血糖药物范文6
准确诊断,对症下药
格列吡嗪主要用于:单用饮食控制治疗未能达到良好控制的糖尿病轻、中度2型患者;过去虽用胰岛素治疗,但每日需要量在30~40单位以下者;无症状、在饮食控制基础上仍有显著高血糖者;对胰岛素有抗药性者。
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服降糖药应从小剂量开始,然后根据需要逐渐增量。如服美吡达时,每次2.5~5毫克,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服用,可逐渐增加到每次10毫克,每日3次。服用的最大剂量为每日不超过30毫克,否则会发生低血糖昏迷。在临床治疗中发现,曾有一患者为了尽快降低血糖,擅自将初次应用美吡达的剂量调到每天45毫克,即超剂量服用,结果服药后第3天即发生低血糖昏迷。
注意重复服药和配伍用药
目前国内以格列吡嗪为主要成分上市的口服降血糖药物除美吡达外,还有10余种,生产厂家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商品名,如迪沙片、利糖妥(片)、泌乐得(片)、蓝绿康(胶囊)、灭糖尿(片)、丹泰(片)、泌乐得(片)、瑞易宁(控释片)、瑞怡宁(控释片)、优哒灵(片)、糖定清(片)、格迪(胶囊)、秦苏(缓释片)、糖定精(缓释片)、西博格(胶囊)、唐贝克(缓释胶囊)、怡平(胶囊),等等。这些药物都含有同一种成分,因此绝对不可同时服用。口服降血糖药多两药联合使用,服用时一定要看清所含药物成分,避免同种成分的药物合用,出现严重低血糖。
格列吡嗪与双香豆素类、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保泰松、磺胺类药、氯霉素、环磷酰胺、丙磺舒、水杨酸类药合用,可增加本药的降血糖作用;与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噻嗪类利尿剂合并使用,可降低本药的降血糖作用;与β-阻断药并用时应谨慎。
注意低血糖的早期症状和服药禁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