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名人作文素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名人作文素材范文1
2012赛季第一季获奖作品名单
季赛优胜奖第一名:
王双兴 《有小精灵相伴的时光》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第一中学
季赛优胜奖第二名:
刘竺岩 《做好自己,无愧于心》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
指导教师奖:高新征
季赛优胜奖第三名:
周子丹 《敬畏生命》 深圳市翠园中学
指导教师奖:黄琬雅
季赛优秀奖2名
又 又《绚夜》 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第一中学
王睿鑫《有“垃圾”相伴的时光》 深圳市翠园中学初中部
指导教师奖:黄琬雅
应读者建议,大赛增设“指导教师奖”。以上奖项均颁发获奖证书,和奖励《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2年下半年杂志。如果你已经订阅本刊下半年杂志,可与本刊编辑部联系,换阅吉林省青少年报刊总社出版的系列刊其他刊物。
《作文与考试》杂志社
追求素材与作文圆润无痕的融合
――2012年第一季参赛作文点评
朱小东(特约嘉宾评委)
“作文素材演练达人秀”第一季选登的参赛作文整体层次较高,文笔轻灵,文采斐然,文思悠远,文蕴丰厚。对于作文题目的把握精准契合,不游离,不飞散,旨意鲜明。而在对所提供素材的运用技巧上,可圈可点之处也很多。
一、素材运用的突出亮点
1.位置适当。直接引用素材关键的一点是对素材所放置位置的处理,要使素材为我所用,而不显得生拉硬扯,为用而用。如《有小精灵相伴的时光》一文,前文首先描写了小精灵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心灵引导和帮助,进而顺理成章地对汪国真诗句这个素材进行引用,得出对小精灵想说的话――“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拥有前行的力量,你却为我指明了一生的航向!”抒情流畅真挚,显得水到渠成,自然亲切。再如《敬畏生命》一文,开篇首先灵活运用文题中弘一法师的素材,引出对“敬畏生命”话题的讨论,干净利落。
2.衔接顺当。有些素材在结构上充当着过渡的作用,在内容上提升了作者的情感品位和哲思意味。《做好自己,无愧于心》一文中,前面首先写了生活中真实的例子,表明要做自己,不要模仿别的同学,写完例子后自然地引出作家素墨的话,再对此进行点睛评论,显得巧妙而有说服力。后文对乔布斯的素材运用也是这样。
3.组合得当。这里的组合不是指一般的连续使用甚至堆砌同类材料的做法,而是指将同类材料进行精要的表述,组合在同一段落中,共同说明同一观点或抒发同一感情。如《敬畏生命》一文中:“《西游记》中的唐僧经常告诫弟子:‘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罩纱灯。’艺术大师丰子恺也常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脚踩蚂蚁,不要肆意用火或水残害蚂蚁。”将唐僧和丰子恺的素材组合运用,材料充实,理直气壮,取得良好的表达效果。
4.对比妥当。相反或相对的素材内容对比使用,可以使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更加鲜明突出。如《敬畏生命》一文中,在用完唐僧和丰子恺的材料后,用一位作家的警告,揭示出不敬畏生命导致的恶果,令人触目惊心。
二、素材运用的主要不足
1.简单安插,不够灵活。如《有“垃圾”相伴的时光》一文中,前文一直在描写自己童年时期的那些心爱的小玩意儿,让人感觉这些的确是很有趣的,也是很值得回忆的。但是作者中间没有任何说明,直接就引用了张抗抗的话:“一切过去了的,都将变成美好的回忆!”此处如果能加上一段,“这些自己眼中美好的东西,在妈妈眼中却是垃圾,还曾经为此训斥自己,但是,这些训斥如今想来,也是美好的回忆。”这样,文章会显得自然一点,不那么突兀。而且引用的这个素材导致了全文语言风格的不一致,改变了童趣童真的味道。
2.牵强附会,过于单调。如《绚夜》一文中的“茫然星辰”部分中,写孩子面对变幻的世界表现出的茫然,引用了素墨的话:“无须步人后尘,无须和别人比较,从内心出发,追寻自己的梦,这就是你的生命价值。”这里本无需用此语,显得多余;而且前面的三部分都没有“引用”这个元素,这里作单独引用,独木难成林。
三、对素材运用的几点建议
第一季选登的几篇参赛作文对素材的运用集中在直接引用的层面,属于照搬素材阶段,技巧不够成熟,影响了素材的效果。任何一则素材,在渗透进文章之前,它们都还是一些刚出土的泥、未经雕琢的石,需要切磋,需要琢磨。我们应拿起“剖刀”,通过加工表述,然后将它们切磋成砖,琢磨成玉,由原始的素材变成文章中经过加工的题材,让其真正成为文章的建筑之材、装点之物。
1.学会分析素材,让素材定性。素材本身无所谓优与劣,如矿山中的各类矿物质,主要看利用提炼的目的,所以先要分析理解自己掌握的素材的内涵。有些素材含有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如预先不加以深入推究,在使用时就会适得其反。如作家素墨的素材:“无须步人后尘,无须和别人比较,从内心出发,追寻自己的梦,这就是你的生命价值。”这句话的本义是以个性的方式成就真正的自我,内涵很丰厚,稍不慎,用上后便会文不对题。
2.学会审视素材,让角度多元。一个好的素材所蕴涵的常常不只是一个人、一件事本身,从中往往可以读到由此想开去的思想情感、政治文化、历史哲理等。如玛丽娅・史利弗的例子,就可以提炼出至少两个观点: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脱离父辈和家族的光环。
3.学会演绎素材,让情节生动。有很多素材所写的人物和事件往往是粗线条的,对这些素材,我们可以在忠实原文的前提下,运用想象,合理演绎,以表述文章的观点。例如乔布斯,他的故事有求学时的、事业起步时的、成功后的等,我们可以依据文章的主旨,灵活变通素材并进行叙述、描写、议论,达到应有的目的。
4.学会串联素材,让气势强大。针对名句素材较多的特点,可以将已提供的与课外积累的名言名句、诗词歌赋按照需要镶嵌在文句中,串联成文,造成一种前呼后应、排山倒海的气势。有一点要注意,只能作为一种必要的辅助形式,要把“引”与“证”结合起来,光“引”不“证”,会使文章成为经典言论的堆砌。
在行文过程中,对素材的运用一般要注意两个根本要素:一是要围绕题目和中心,二是要恰当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对选定的素材,要根据需要适当加工,并注入自己的感情倾向。
名人作文素材范文2
单就作文素材的运用而言,任务驱动型作文就给考生出了很大的难题。主要表现在:①不敢运用素材。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就事论事,一部分考生怕素材运用不当,致使游离了任务指令,犯了作文大忌。②找不到可用的素材。因为任务指令具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一些以往作文中“屡试不爽”的素材完全没有了用武之地。
许多写新材料作文得心应手的考生发现写任务驱动型作文时仅围绕任务深入分析,导致语言干巴乏味、味同嚼蜡,甚至满足作文的字数要求都成问题。鉴于此,笔者以2016年镇海中学高三校模拟考试作文题为例,谈谈任务驱动型作文中素材运用的技巧。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户外真人秀是目前电视台追捧的娱乐热点,情感、游戏、旅游等各种玩法让明星们忙得不亦乐乎。面对荧屏的“真人秀热”,河南卫视却剑走偏锋,首次将“文学”这个抽象名词与电视娱乐结合在一起,推出一档真人秀节目《文学英雄》,节目将作家蒋方舟、蔡崇达、张晓晗、陈谌等人,与演员张晓龙、吴樾、李乃文等人混搭一处,让这些作家和演员一起在电视上秀文学,用电视真人秀形式来表现文学写作。这档节目在获得赞许声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质疑。
对“文学与娱乐节目结合”这种形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一、名家名言,提升作文高度
例1:尼尔・波兹曼曾说:“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就是把文化变成一个娱乐至死的舞台。”《文学英雄》或多或少也有着娱乐至死的倾向。
例2:文学有其个性,当它与娱乐节目相碰撞,正如赫胥黎所言的“一旦文化成为滑稽戏,文化就死亡了”,文学又何尝不是如此。
引用名家名言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运用素材的技法。此法不仅能体现考生的阅读积累,还能增加作文的文采和文化底蕴,使文章高端大气。从内容上看,在作文中引用名人名言还能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名人名言不可滥用,否则哗众取宠,适得其反;名人名言更不可乱用,其内容要与文章有联系点,不然成了狗皮膏药,贻笑大方。
二、同质素材,拓宽作文广度
例1:媒体人应该也看到了诸如《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国汉字听写大赛》等非娱乐节目的成功。节目不一定需要诸如“真人秀”这般的娱乐元素才能大红大紫,如果它能够深入生活,贴近心灵,并且以精诚的方式表现,同样能受到关注,得到认可。而如今,我们缺少像《中国汉字听写大赛》这样的良心出品。
例2:比如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赛》以打擂台的方式比拼诗词,《天天向上》的“文化传统礼仪”短片用幽默剧情讲述传统礼仪之美。相较于高冷的文学,这样的形式更易为包括我在内的观众接受。
两位考生选用了与提供材料内容上最接近的素材,即电视栏目。这种选择、运用素材的技巧值得推广。一方面,同质素材是考生在有限的考试时间里最易搜寻到的;另一方面,也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因误用素材导致偏离任务指令。此外,材料与素材对比呼应能使分析论证更有效,更为可贵的是,借助同质素材考生能由点及面看待问题,从而拓宽思维的广度。不过选用素材时不能为了论证而歪曲客观事实,否则就与初衷南辕北辙了。
三、融通古今,挖掘作文深度
例1:倘若我们的时代有的只是遍地的“段子”,“抖机灵”成为大众认可的主流审美,那未免对五千年传承的中华文化无法交代。一个只知“我也是醉了”“萌萌哒”等网络用语而无人探寻“上琴台去,秋与云平”,“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时代,将是多么可怕的时代。只要愿意翻阅,谁会否认汉语的铿锵音韵美妙绝伦?怕的是那些上口的俏皮话完全侵占了我们的生活,使那些历史的明珠掩上了尘埃。
例2:我难以想象那些个谪仙、诗圣、才子佳人在真人秀中狼狈而局促的模样,那些耿介拔俗的狂人名士在节目中被人消遣娱乐的悲凉。文学有其自身的严肃性而难以与娱乐节目结合。
两位考生融汇古今,却又不是简单运用典例分析论证,而是在今古穿越、今古对比中融入了个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貌似呈现现象、事实,实则为追本溯源、深入历史、拷问灵魂的思索。不仅用活了素材,更彰显了思维的深度。考生运用此法注意点到即止,切忌长篇大论、喧宾夺主。
名人作文素材范文3
无
(1)新经典作文素材 无
博览天下
(4)数据·视点·人物 无
素材集锦
(6)宁愿遗憾 月冉
(6)拒绝的理由 兰心
(6)批评的力量 刘卫杰
(7)走下巨人的肩膀 李木
(7)1%就是100% 小喻
(8)永不放弃 张世普
(8)“不为”里的坚韧 邓为
(9)永远的陷阱 佚名
(9)比别人多一手 崔鹤同
(10)别老拎着死老鼠 翟洪专
(10)不动翅膀飞过大西洋 刘锴
(11)心静如竹 步云
(11)寻找圣人 王少毅
(12)速度是这样降下来的 王磊
(12)天空和手掌 黄小平
(13)猴子的自律哲学 佚名
(13)闲置有时是破坏 李愚
(14)飞向没有夜晚的地方 黄兴旺
(15)示弱求存 老北
(15)是谁限制了天鹅的飞翔 黄小平
(16)方便的心 远山
(16)巴尔扎克的作业 蒋光宇
(17)奥蒂“奶奶”依然有梦 王彦
(17)人生的蛋糕 冯国川i
(18)经洗涤方能现光泽 王海莹
(18)拿奖学金读哈佛的流 宗文
(19)人生没有满分 庄佩金
(19)犯错,让人生更美妙 吕麦
(20)人生不是木桶 亦明
(20)我的麦子熟了 佚钇
(21)当总统来到餐厅 李良旭
(21)facebook效应 无
(22)恨和尊重是两回事 感动
(22)两瓶酒的腐败是天大的腐败 感动
(23)你是思考的智者还是盲从的奴隶 司马飞
(23)阳光之下,没有流言 李凌
(24)与黑猩猩共度50年 李珊珊
(24)奥巴马仿林肯组建“对手团队” 无
(25)路标 李雪峰
(25)一点小善意 李愚
(26)抛掉躯壳,为心灵而活 马晓伟
(26)最美的颜色叫“羞色” 佚名
(27)守住梦想 马陈勇
&
nbsp; (27)崇高的坚持 佚名
(28)攀登内心的珠穆朗玛峰 蒋光宇
(28)认识自己的人最强大 章月娥
(29)林则徐:做有利于人民的人 佚名
(29)箕子怖箸 朱启新
(30)小元方妙语 佚名
(30)诸葛亮“喂鸡求学” 何春喜
(31)东坡也抄书 曹韧
(31)方是性格,圆是智慧 清风慕竹
(32)王旦不计嫌隙荐寇准 王峰
(32)扁鹊三兄弟 佚名
(33)唐杰忠的“三让” 白露
(33)罗雪娟的背影 佚名
(34)和田一夫的光明日记 清风慕竹
(34)阎崇年不喝水 王海莹
(35)麦克阿瑟的满分 陈法强
(35)鲁迅的细节 佚名
热点素材
(36)超女王贝之殇 韩浩月 许杰 江小鱼
(38)“学生不让座”折射出什么 张铁水
(39)少年扶起摔倒老人反成被告 佚名
(39)人已昏迷还要到场? 钱夙伟
(40)爱莲堂被拆异地重建,“出淤泥而不染”成教科书记忆 龚柏威
(40)西安百家黑企拉细钢筋盖楼 佚名
(41)哭泣的“脸” 李良旭
(41)有“用量”不等于有水量 无
(42)去马尔代夫要赶早 九月菊
(42)长江源最大冰川近40年退缩4000米 周润健 刘元旭
(43)四大名著翻拍,网友拍砖 徐海洋
(43)钱不等于爱 沈颢
(44)事无大小,都要拿出水平来 张瑜琨
(44)“没撞死就好办” 佚名
专题素材
(45)话题“善与恶”素材演绎 无
(46)议论文经典论据之尊重 佚名
(48)笔墨是情我负丹青 刘郁晖
素材点滴
(50)我国古代方位的代称 李莉
专题素材
(51)听听他们的声音 张琪
素材点滴
(52)“三甲”不是前三名 刘曰建
素材运用范例与技巧
(53)在荆棘中寻找生命的支点——罗曼·罗兰《名人传》素材运用导航 罗小军
(54)回归文本素材——高中语文课本素材梳理(二) 无
素材点滴
(55)
万卷”该有多少书 佚名
(56)巧用诗词写华章 王记金
素材运用范例与技巧
(59)博收约取,鲜活思维——作文素材运用技法举隅 刘郁晖
素材点滴
(61)名人素材经典评析 无
素材运用范例与技巧
(62)考场作文怎样用好事例论据 宋宏雄
(64)作文素材加工技巧 伏颖兰
素材点滴
(66)“缺笔”趣谈 苑举磊
(67)名人书趣 雪焰
(68)坚持的明天叫成功 刘涛
(69)思想,是不过时的美丽 李冬
(70)活用本刊素材,展示真我风采——《作文素材》稿件征集令 无
无
(i0010)对一朵花微笑 刘亮程
(i0002)芭蕉听雨 张梅
(i0011)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i0020)白菜汤 屠格涅夫 巴金(翻译)
(i0020)比雀斑更美丽 马克·吐温【美】
(i0003)弱者,你的名字是—— 张晓风
(i0012)瓶装的感动 杜春蕾
(i0021)潜水钟与蝴蝶(节选) 让·多米尼克·鲍比[法]
(i0030)桑德尔的《正义》课 小宝
(i0004)寒鸟 刘鸿伏
(i0013)飘舞一次美丽一次 何敏宏
(i0031)看自己和看世界 周力丁
(i0005)雨前 何其芳
(i0014)抱的忏悔 钟志红
(i0014)先生们,请进入波兰 杨明
(i0032)水墨周庄 王剑冰
(i0006)故乡的胡同 史铁生
(i0015)孝心无价 毕淑敏
(i0024)蒲公英的假条 马德
(i0007)夜晚 韩少功
(i0025)苔花 佚名
(i0034)窗前的树 张抗抗
(i0008)最贵的捐赠 苏黎
(i0017)被“牛顿的苹果”砸中以后 陈鲁民
(i0026)一支恸哭的金色钢笔 一路开花
(i0035)附耳细说 毕淑敏
(i0009)爱到无力 丁立梅
(i0018)为了看看太阳,我来到世上 摩罗
(i0027)锦年如烟 张洁
(i0019)将你衔走 张丽钧
(i0028)小学语文教材里的道德拔高和人性缺失 张敬伟
&
(i0037)高考小说阅读命题特点及答题方略(二) 王周平
名人作文素材范文4
1、写日记——这种方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虽然比较传统但是很奏效,用起来也很容易。具体操作是这样的:先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记录时可以记得详细一些,如果你真的不能详细的记录也可以简单地先把事情的大致内容记下来。一些细节等以后用到时再回忆。所记的内容一定要有意义,要健康,这一点很重要。字数可以是数百字也可多一些,这有你的写作水平来决定。记录时一定要记清楚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我们在日后回忆的时候也会很方便。
2、做摘抄——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通过看书阅读将一些好词好句或者名人轶事摘抄下来,储备到自己的素材库中为以后作文服务。着这里摘抄的内容和范围一定要清楚,千万不能什么都抄,要有所选择和借鉴。应掌握这样几个原则:(1)内容不新颖,全是一些老生常谈的东西,没有新意也无创新可言的内容不要抄。
(2)经常看见的常识性的素材不抄。
(3)内容太深奥太难理解的素材不抄。
(4)内容不健康的素材不抄。
名人作文素材范文5
1、总是课堂学习效率,学霸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课堂学习效率高,课前会自觉的去预习,了解一下上课要讲的知识,列出里面的重点难点,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还有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去,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积极与老师同学讨论问题,这样专注的学习,效率自然就提升了上去。下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知识的记忆。
2、大量阅读提升语文素质,语文是一门需要积累的学科,而最好的积累方法就是阅读,而我们在阅读的同时也是在积累写作用的素材,阅读的过程就是在汲取多家思想为自己所用。而语文作文是占分最大的题型,写作文离不开素材,只要素材积累够了,就不怕作文不知道怎么写。当然除了一些名人事迹、历史故事外,我们可以抄录下一些优美的句子,写作文的时候也能够用上,让你的作文显得更美观高大上。
3、人手一本错题本,错题本是学霸的一个秘密武器,也几乎是学霸都有的一个习惯。错题集的最大作用就是帮助我们查漏补缺,将我们考试和平时练习的错题整理分类到错题本中,并在每一道错题上标明错误的原因以及考察的知识点,这样我们就知道直接存在什么不足之处了,之后复习重点针对这些不足之处就行了。
(来源:文章屋网 )
名人作文素材范文6
一、积累
小作者施滢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说:“积累很重要。我有一本神奇的册子,里面是我几年来的积累,关于适合在考场作文上使用的素材,有来自平时看的书,也有来自身边同学的好文章。从高一起,每次看书我都会在本子上随便抄些自己‘看中’的东西。慢慢地,这也成了我的习惯。”
毋庸讳言,中学生迫于繁重的课业负担,“行万里路”已不现实,这势必导致他们对生活、人生、社会的“直接经验”不足。如何突破这一写作“瓶颈”?“读万卷书”不失为一良策。因为“读万卷书”读到的是“间接经验”,它是对“直接经验”的有益补充,尤其是在备战高考这一人生的特殊阶段,它更是一种重要补充。
施滢同学的经验给我们如下两点启迪:①备好一个素材本。在素材本上“记”的过程、“剪贴”的过程,就是写作积累素材的过程。既然能在你的素材本上留下痕迹,就说明这些素材对你来说“心有戚戚”。只有将这样的素材用到记叙文中,才可能有感染力;用到议论文中,才可能有说服力。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用好这个素材本,可以为你“把握生命里每一次(阅读)感动”助一臂之力。②多渠道收集素材。“三点一线”虽窄,但素材收集渠道甚多:有自己看的书、同学写的文章,有老师讲的经典、同学谈的趣事,有电视播的新闻、网络传的时文……用好这个素材本,就能把他们的“眼”变成你的“眼”,把他们的“耳”变成你的“耳”,把他们的“身”变成你的“身”。试想,一个把“看书当放松”的学子,又怎会有“无米之炊”的烦忧呢?
二、整理
素材本会越积越“厚”,如何把它变“薄”,并加以利用呢?施滢说她是这样做的:“我对收集来的素材进行分类,讲生命意义的归一类,谈宽容的在一起,说文化的列一边。到了高三寒假,我就自制了一本素材本,这本素材本虽然只有二十几页,但里面却记满了适用于考场作文的各类名人名言和名人事迹。”
平时的素材积累,“兴之所至皆是宝”。但“纸”上的素材无论多么丰富,如果不能内化成“脑”中的素材,那也只能是“白云千载空悠悠”。这就需要从“厚”走向“薄”,从量的积累走向质的遴选。
施滢同学的回答给我们如下两点启迪:①将素材条理化。各人可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可能,每隔一星期、一个月、一学期或一年将自己的素材本梳理一次,通过分门别类的整合,使之条理化。其实,整理素材本的过程,也是一个整理自己思想的过程。要知道,有序记忆要比无序记忆效果好得多。为了使整理工作事半功倍,推荐大家使用活页本,它可以根据你的需要,进行随意排列、组合,甚至剪贴、重组。②将素材精致化。从高一到高三,增长的不仅是年龄,还有我们的认知水平。高一还让你怦然心动的故事,高二就有可能不再让你心起涟漪了;高二还让你拍案叫绝的妙论,高三就有可能不再让你会心颔首了。将素材精致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以自己最新、最高的认知水平对素材本“去粗取精”的过程。素材只有经过了大脑的系统整理、悉心遴选,才能牢牢地铭记在心。
三、运用
本子上有了素材,那么该如何用进自己作文中呢?施滢说:“每次考试前,我都会看一遍,考试中,素材本上的东西也都能用上。这次高考,文章所用不少来自这本册子,甚至包括标题。”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会积累,不会运用,那只能算作一个书橱。古希腊“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在《残篇集》中说:“一个人如果知道的东西不多但都有用,那他就是聪明人。”同样,能在自己的作文中把平时积累的素材用上了,用足了,用得恰到好处,那他就是一个聪明人。
施滢同学的回答给我们如下两点启迪:①“记”是为了“运用”。从备办素材本的第一天起,就要在脑海中牢牢树立起一个理念:把读得会心的素材“记”下来不是目的,我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作文时“运用”它。②“看”是为了“生成”。每次考试前把素材本看一遍,目的是让‘‘本子上的素材”与作文题目在自己的脑海中产生碰撞,从而生成出作文的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