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宣誓仪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宣誓仪式范文1
乙:亲爱的老师们
丙:同学们
合:大家好!
甲:欢迎大家来到体育馆,参加XX年元旦歌唱比赛暨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愿您在这里度过XX年的最后一个温馨快乐的下午。在这里我们向大家拜个早年,
合:祝大家新年快乐,合家安康!
乙:浩瀚苍穹、蔚蓝天空,孕育了华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历史与文明
丙:蔚蓝天空、浩瀚苍穹,造就了炎黄万代人的勤劳和善良
甲:在这一片晴朗辽阔的蓝天下,我们二中人奋发图强、吟咏歌唱
乙:在这一片晴朗辽阔的蓝天下,我们二中人继往开来、自由翱翔
丙:珠江旖旎绿平洲
甲:二中迈步向前走
乙:今天我们明德博学同求索
丙:明天我们素质教育更上一层楼
甲:自强不息,人比天高,志在神州!
乙:团结奋进,脚比路长,丹心长留!
甲:今天,让我们用歌声共同敞开一扇心灵之窗,放飞希望,去寻觅我们的理想
乙:今天,让我们用歌声共同挽起友爱的臂膀,让明天来倾听我们爱心旋律的唱响
合:平洲二中XX年元旦歌唱比赛暨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现在开始!
甲: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光的车轮又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痕。伴随着冬日里温暖的阳光,XX年元旦如约而至;
乙:在这一刻,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春的气息,这是我们利民的春天,这是我们职教处这个大家庭的春天,这更是我们每个人的春天;
甲:今天,我们相约在这里,享受缘分带给我们的欢乐,享受这段美好时光;
乙: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一起用心来感受真情,用爱来融化冰雪;
甲: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敞开你的心扉,释放你的激情;
乙: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这里将成为欢乐的海洋,让快乐响彻云霄!
甲:在这里,散发着油墨的清香,跳动着青春的脉搏;
乙:在这里,有我们对生活的激情,更有我们对未来的渴望;
合:因为,我们始终相信:明天会更好!
踏着青春的节拍,我们向春天走来,一路欢歌,一路笑语,万物在漫天风雪中欣然等待。
激扬着青春的风采,我们向春天走来,一路欢歌,一路笑语,万物在翘首期盼中安然舒怀。
走进春天,走进蓬勃的希望,每一颗青春的心都焕发出缤纷的色彩
走进春天,走进时尚的动感地带,世界在我们眼前灿烂地舒展开来
宣誓仪式范文2
大家上午好!
今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重要一年,在这个重要时刻,“海南文明大行动”正式启动,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随着海南文明大行动的开展,这不仅可以提升全省的文明程度和人民的文明素质,也为我们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展示青春风采的舞台。海南文明大行动,不仅仅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哪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文明的社会是大家的,参与海南文明大行动,是每个海南人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可以在全社会形成讲文明、讲诚信、守秩序、树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在这里,我代表全校学生向大家郑重承诺:
一、提升素质,做文明的实践者。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学习,说文明话,办文明事,树立现代文明意识,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和习惯,不断提高自身文明素质,争做一个文明有礼的海南人。
二、倡树新风,做文明的传播者。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积极参与文明礼仪、文明环境、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经营的创建活动和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带动身边的人,以文明的生活方式影响身边的人,共同营造互相关爱、和谐美好的社会氛围。
三、勇于劝导,做文明的捍卫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勇于奉献,积极劝导,敢于制止各种影响文明形象的不良行为,用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行为方式,引导和带动广大中学生自觉遵守文明行为规范,用我们的双手把我们崭新的校园,把海南打扮得更加靓丽。
宣誓仪式范文3
朋友们,你们选择了*教育,*教育选择了你们。我们应当共同尊重这一选择、珍惜这一缘份。*教育将尽力维护你们的一切合法权益,为你们的成长创造尽可能多尽可能好的条件,当然也靠你们的无私奉献、不懈努力创造*教育辉煌灿烂的明天。我们坚信,你们今天的一句句誓言必将成为明天的一步步行动。我们不能只凭一时的冲动、三分钟的热度想问题干事情,而要始终保持那份热情与真诚对待神圣的教师岗位,把“爱岗敬业”作为最基本的职业要求。要牢牢记住:善待自己才能善待学生,而善待学生就是善待自己。我们教师在把真爱、大爱洒向学生、献给社会的同时,也在收获更多的真爱与大爱。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既要学会耕耘,更要学会收获。
凡是有阳光的地方不可能没有阴影。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必然会出现挫折和困难。我们希望大家不只是在顺境中紧握右拳增加喜悦和快乐,更应在逆境中紧握右拳增强自信和力量。要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工作,要拥有不服输的精神,让紧握的右拳陪伴一生,用那有力的右拳砸碎前进中所有的困难,解决成长中碰到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并学会在逆境中寻找出路,在困难中丰富和品尝人生。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而最好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这是内心的理性评价,并促使自己永远追求至真、至善、至美。我们要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学会用职业道德标准反省自我,牢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八字箴言所包蕴的丰富内涵,确保当一名合格教师,力争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最后,我们由衷祝愿你们履行诺言、爱岗敬业、发奋图强,人人成为德艺双馨、有口皆碑的人民满意教师。真诚祝福你们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宣誓仪式范文4
2、2019年《善始善终》:TX特训基地内,方寒在得知女友罗菲在执行卧底任务中牺牲,悲痛不已,同时,基地参与的剿灭枪、毒贩龙垒的行动因不明原因而遭遇失败。
3、2019年《绅探》:三十年代的上海,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当人们沉醉在睡梦中的时候,一桩桩离奇的案件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悄悄发生。
4、2018年《sci谜案集》:讲述了特殊罪案专门调查小组相互协作,侦破各类疑难案件的故事。
5、2018年《青春警事》:90后青年唐一修立志成为匡扶正义的干警,在一次执行任务过程中,在医院意外邂逅90后女孩古静。
6、2018年《原生之罪》:池震自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在坚强中独自成长,在生活的蹉跎中时练就了一身生存技能。
7、2018年《骨语》:一个由挑剔组长尚桀、专注专业的女法医夏萤、万金油痕迹鉴定员李学凯,天然呆信息分析员宋咪,以及富二代心理侧写师英鸣组成的非常规特案组,集齐了局里各种“不靠谱”的人,通过通力合作,他们相继破获了各种离奇的凶杀案。
8、2017年《白夜追凶》:讲述了刑侦支队队长关宏峰为了洗脱弟弟杀人罪名,一路破获多起案件的故事。
9、2016年《法医秦明》:龙番市刑警队长林涛,与法医科科长秦明是多年的老朋友。
宣誓仪式范文5
关键词:玄应音义;方言;俗语词;佛经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3-0152-03
玄应所撰《一切经音义》,又名《众经音义》,简称《玄应音义》,是现存最早集释众经的佛经音义。该书用当时的语言去解释佛经中的疑难词,真实记录了隋唐时期的语言现状,加之其释文旁征博引,收录了许多古文献资料,所以不仅仅是一本研究佛经的重要参考书目,也是研究当时口语和古文献语言的重要书籍。然而,由于其解释的很多词语是当时的俗语词,在文献中没有准确的记录,因此不经考释不易索解。再加上随着语言的发展,不少当时的口语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造成了一些阅读上的疑惑,因此对其词语的考释十分必要。限于篇幅,文章主要拟对《玄应音义》的四条词语做出诠释。
一、/
“脚”条:“,去诳反,谓脚曲也,书无此字,未详何出。”(卷第十五・《僧律》第十九卷)又“肘”条:“区放反,(横)举肘也,未详字出,此应俗语。《礼记》云:“并坐不横肱”,是也。律文或作“、二形,并未详”(卷十四・《四分律》第二十卷)
“”本义指“动物体内藏脏器的空腔”。《玉篇・肉部》:“,腔也”,[1]《集韵・漾韵》:“,腹中宽”。[2]两词本义与经文中合成词的意义没有直接关联,故玄应说“未详何出”。按,“”、“()”、“”皆应为俗体。《龙龛手鉴》:“,,二俗”,又“、,二俗”,[3]其正体应为“匡”,在佛典经文中,常可互换使用。如,《大藏经・四分律》卷20:“叉腰者以手叉肘,若比丘故作叉腰行入白衣舍,犯应忏突吉罗。而《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中为“不得叉腰以匡肘故妨比座比丘也。” “匡”与“枉”通,《淮南子・时则训》:“自古及今,不可移匡”,于省吾在《双剑移诸子新证・淮南子》中解释为:“匡应读作枉,……枉,曲也。”“曲”,“弯曲”也。“匡肘”应该准确表义为“肘弯曲”,玄应从语句中概括语义,故解释为“横举肘也”。
“匡”有“乌光、去王二切”两读音,其中“去王切”([k′ua])表示“端正、方正”义,进而引申为“匡正、辅佐”;而“乌光切”([ua])通“枉、”,意义于“弯曲”有关。两读音本属于两个词义系统,但是在实际使用时,情况却比较混乱,由于[k′ua]声处于强势状态,使用数量明显多于[ua],至少在唐代[k′ua]已经覆盖“弯曲”义。《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中解释“叉腰”时谓“匡肘谓两肘有如匡器”,暗示此处读音已经为[k′ua](“匡”是“筐”的本字,读音为“去王切”)。《四分律》中的解释具有主观性,“匡肘”应该理解为“弯曲肘叉腰”,非取义于“如匡器”。“叉腰”这一动作常在“作诵咒”和描述“佛像雕塑造型”时用,在日常僧侣生活中,“叉腰”是对佛教神灵的不敬,故“不得为叉腰者说法除病”、“不得叉腰入白衣舍”, 同时由于叉腰时肘弯曲,妨碍邻座修行,故佛家禁止“叉腰匡肘”。可见玄应所说未详何出,实质上是没有发现这些字的关系,从而没能找出正字而已。“匡”在后世的文献中表示“弯曲”仍有保留,例如,《太平御览》卷363引《秦书》曰:“苻坚时,四夷宾服,凑集关中四方种人,皆奇貌异色。……北狄为匡脚面,南蛮为肿蹄方,方以类名也”。“匡脚面”即弯曲的脚面”。直到现代“匡”表示“弯曲”义在汉语方言中仍有保留,李恭《陇右方言发微》记载:“陇右至今谓戾不正曰匡,”正是“匡”古义的保留。
二、
“中”条:“相承古侯反,脚曲也,未详何处,此应俗语耳。”(卷第十四・《四分律》第五十五卷)
“”,本音“虎项切”,《玉篇・肉部》:“,肥貌”[1],意义非经文中所指。“”见于《四分律》:“在中曲脚间,胁边乳间,腋下耳鼻中,……君持口中,若道想若疑,一切偷兰遮。”又云:“若股间,间,若曲膝间,若胁边,若乳间,若耳中,若鼻中若疮中,一切僧伽婆尸沙。”例句中“中”与“曲脚间”并列,结构同后面的“胁边与乳间”类似,可见表达意义不一致,玄应把“中”理解为“脚曲”恐不准确。例句中“股间”与“间”并列出现,可推知“应该指躯体一处,而非一个动作。《集韵》释“,脚曲”[2],没有相应的例证,大概引用玄应的说法,不足为信。“”作为一个俗语词保留于今方言中,吴语中“”表示“一条腿搁在另一条腿上”,例如“人仰去,脚脚起”。那么“”本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发展为今天方言中的说法呢?
按,“”应该为“”之俗体,《说文》曰:“,木积一起”,段玉裁注曰:“产生而亡”, [4]而“构”本身有“连结,交合”的意思,例如,《韩非子・说疑》:“故为人臣者破家残,内构党与,外接巷族以为誉,从阴约结以相固也,虚相与爵禄以相劝也”。“”很少见于经典文献中,但是在俗体字充斥的佛教手抄本中却多次出现,因此玄应说它是俗语完全正确。佛典中“中”与“股间”、“膝间”并列出现,都与身体有关,字形随上下文增加形符是完全有可能的,从语义上看,“中”应指两错叠加,正好与上下文的“股间”和“膝间”相呼应语义相符,因此可以断定现今方言中的意义应该是古义的保留。
三、
“”条:居列、居逸二反,下居月反,《篆文》云:‘’,凶竖也”,亦跳起也。(卷第十五・《僧律》第六卷)
玄应引《篆文》释“”为“凶竖”,同卷“凶竖”条又云“小儿也,凶小人”。但“”为何有“凶竖”义,玄应没做回答。按,《说文・部》:“,也。”段玉裁云:“,跳起也。” ,[4]《慧琳音义》卷九十七引《考声》曰:‘,谓跳起貌’。可见“”的语义仅仅指“跳跃”,因此,“”的“凶竖”义应与“”无关。
“”的“凶竖”义应源于“”,《说文・部》曰:“,怒走也” 。 [4] “容易发怒,行为反复无常”在自古是小人的典型特征,《荀子・本苟》:“小人大心则慢而暴,小心则而倾”,故“”组合指“凶竖”应该由“小人易怒,反复无常”延伸得出,可理解为“性格轻躁,举止不稳重”,与君子的稳重而相对。《摩诃僧祗律》中佛在劝诫僧众不得浪费钱财修房舍时,讲述了一个故事,把阐陀比丘的前身――一只猴子描述为“面皱皮,性轻躁,成事彼能坏,受给法如是”,就是指“举止太轻躁”,玄应理解为“凶竖”大概从此处来。
“”的“跳”义,应是受“”感染而生成。至少在唐代时,“”已产生“跳动”意义。《朝野佥载》中“割去心掷地,仍跳数十下”,正是词义转化的例证,然“”在实际使用中,常特指情绪受到影响而猛然一下子跳起来,这在汉语方言中仍然有保留。例如,山西忻州方言中,形容一个人脾气暴躁,常会说“一三丈高”。在实际使用中,“”与“跳”的使用有别,描写一个人受惊而跳起来一般用“”而不能用“跳”。由此可见,“”虽然受“”的影响而产生新义,但是其本身附带的意义并没有完全消失。
四、、
“”条“五孟反,《字书》,牢也,下相传胡浪反,未详字语所出。(卷第五・《普门品经》)又“”条“五更反,下胡浪反,风名也,字未详何出也”(卷第十二・《生经》第二卷)
“”亦作“硬”,《玉篇・革部》:“,坚也”。“”亦写作“”、“”,[1]《龙手镜・革部》曰:“三俗字”。[3] “”等形体仅见于佛教文献,常与“”、“”组合出现。如,《佛说普门品经》云:“细滑无所适住亦无所著,计于细滑无有成,亦无所有所依。”又《佛说胞胎经》:“佛告阿难,第二十七日,在其胞里于母腹藏,自然化风名,吹小儿体,在其左足,令生骨节,在其右足而吹成骨。”玄应依照《胞胎经》的意思,把“”释为“风名”,然终未能解释“”义。
按,《说文》曰:“,角,。”[4]然“”在佛经中可表“坚硬”义,例如,《菩萨处胎经》第七卷:“我欲得坚反与柔软。时复须软反与我。我欲诣南反将至北。”此处“”与“柔软”对立,意义很明显。
《慧琳音义》云:“()俗作硬,或作”,这种说法欠妥。因为“”与“硬”都可与“坚”组合使用,但是“硬”和“”亦能同时出现在句子中,例如,《大般涅经》卷十九:“水性润渍石性坚硬。”“”应该也是“硬”和“”的同义词。《宝女所问经》中云“有三十二口辞清净……无说……”而《大宝积经》三十七卷则说“不,不涩声”,二者意义相同。由此可见在句子中,“”和“”的位置可以互换,既有“”的形式,也有“”的形式,因此可以确定“”和“”是同义关系。
“”应是“亢”的增符字。首先,“”和“亢”声音相同,《汉书・扬雄列传下》:“是故驺衍以颉亢而取世资,……犹为万乘师”,颜师古注曰:“亢,胡浪反”,又《集》曰:“亢,居行切”。[2]《龙龛手鉴・革部》“,胡浪、苦耕二反”,[3]也是两个读音。其次,二者意义相似,《广雅・释诂四》曰:“亢,强也”。[5]与前文例句中“”的意思相同。再次,俗体字形体变化复杂,字体偏旁的增减、更换很频繁。“亢”和“更”作为声符,也曾经发生过互换的情况,例如,晋灼:曰“古字”,经常与“”和“”组合使用,因此“亢”被感染而成“”是极有可能的。遗憾的是由于“”等形体仅仅出现在了以手抄本为主的佛教文献中,而且又是所谓的俗体字,因此在传统的正统文献中的记载少之又少,几乎找不到痕迹。
总之,《玄应音义》中还有许多词语难以解释,例如“真越”和“震越”条,解释前后矛盾,难以明白准确意思;“三跋致”指“发趣”,但是“发趣”的意思仍待考释,文章所列几个词条,仅是初步探索,试图从方言角度来补充对古籍文献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梁] 顾野王.宋本玉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宋]丁度.集韵[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辽]释行均.龙龛手镜[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清]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宣誓仪式范文6
我家楼下,曾经有个推着长板车卖炒菜的小贩。他每次都是快傍晚才出来,一直卖到半夜,因为晚上附近总会有加班的工人路过。生意倒是红火,但却异常辛苦,一站便是一晚上,还要不停地在灶火前挥动沉重的铁锅。有时深夜我已睡下,还能听见锅铲碰撞翻炒的声音。但他总显得轻松愉悦,一只耳朵里塞着耳机,边挥舞锅铲边自在地哼歌,向过往的路人、顾客热情地打着招呼,直到街上空无一人,整座城市都已沉睡,才哼着歌,收拾东西离开。面对生活的艰苦,他依然充满快乐。
在我家附近,还有一家理发店,店面不大,装饰也很简单。店主兼唯一的员工是个小伙子,有一个三口之家。每天他都要从早上九点工作到晚上十点,整整一天,十分辛苦。可是,这样的辛劳看上去对他来说并不算什么。他总是带着开心的微笑,认真地做每一件事,不仅认真对待每位前来理发的顾客,而且总是将店面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别出心裁地将他儿子的画贴在墙上做装饰。他赚得并不多,生活也并不宽裕,房租、生活费、孩子的教育费将他不多的收入消耗大半,可他说,只要能看着孩子开心长大,生活不拮据,就很满足了。面对生活的重担,他同样选择了快乐。
记忆中,外婆总是忙忙碌碌的,开心地为家里每一个人操心,对生活的各种坎坷也乐观对待。外公患病瘫痪在床,失去自理能力,一直都是外婆寸步不离地照顾外公,她从无怨言。在外公去世后,她虽然难过,却没有一味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自拔,而是很快调整好自己,乐观地对待接下来的生活。岁月花了她的双眼,白了她的头发,苍老了她的容颜,但改变不了她快乐的心态。面对生活,外婆始终选择快乐相对。
每当我抱怨生活的种种麻烦,外婆就会说“活着就是件麻烦事”,正是如此,学会去选择快乐才更有意义。既然不能逃避,为何不选择快乐地度过呢?
教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