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类专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材料类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材料类专业

材料类专业范文1

关键词: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19-0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自然科学之间更加相互渗透、融合和交叉。陈旧的基础课教学内容和体系与新的科学前沿理论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知识体系和专业格局进行调整和重组,建立综合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以适应未来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材料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教育部1998年正式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作为引导性专业提出,体现了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相互交叉与相互渗透综合的发展趋势,也符合社会所需复合型人才成长的要求。“材料科学基础”是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担负着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作用,也是研究生入学的必考课程。该课程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培养和整体知识结构的构建具有奠基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改革与优化整合。

一、教学内容优化的动因

根据教育部提出的拓宽专业口径、按专业大类进行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及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颁发的新专业目录中提出的引导性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部分高校材料类的专业设置不再分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金属材料,而是按照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进行重新设置,“材料科学基础”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安徽建筑工业学院作为建筑类一般本科院校,其材料类专业是按二级学科进行课程设置,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材料方向)三个材料类专业,各成体系。其中关于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从各专业课程的安排上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材料方向)专业开设“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其重点是无机材料的结构、组成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内容相近;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未单独开设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材料科学基础中大部分相关的理论分散在专业基础课程“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中,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制备科学而关于高温烧结、扩散、固相反应和相变过程及晶体结构和缺陷理论则涉及的较少。然而,社会需要的人才正向着复合型人才发展,材料也正在向着功能型和复合型发展,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对材料类人才的要求,培养人才应具有大材料专业的理论基础,故必须对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和整合,同时考虑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的特色,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材料科学基础”一级学科平台课程体系。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原则

围绕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构建具有建筑类一般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材料科学基础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其重点是“厚基础、宽口径”,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强化实验技能的培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用能力;加强相关课程的综合,一起考虑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材料方向)三个专业的相近课程,根据无机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化学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对其重新定位,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同时坚持先进性原则,突出高、新、精、实的特点,紧跟学科发展前沿。

材料类专业范文2

(一)学校的管体体制和考核方式存在着轻视教学现象,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1.重科研轻教学。科研在高校的排名和各种评比中占有较大的份量,为此高校普遍存在“科研至上”的观念。许多学校在职称评定和各种奖励政策的制订上严重偏向科研,甚至在教师考核上出现了科研工作量可以顶替教学工作量的现象。如果科研项目多,经费多,可以不教学,而且教学方面的荣誉和奖励还可以照拿。这种政策导向,严重地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师将大量精力投入到科研上,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2.重行政轻教学。在高校里,普遍存在着行政占主导地位,教师占附属地位的现象,无论是在学校的地位还是在利益分配上,行政人员优于教师。教师本是创造价值的主体,反而受到忽视和排挤,这使得一些教师千方百计地想要转行政岗,无心教学。

3.重必修课轻选修课。在教务安排上存在着重必修课轻选修课现象,比如在选修课的上课时间和上课老师的安排上表现的尤为突出。选修课经常排在下午、晚上或周末,授课人员也常选一些刚进校、教学经验不丰富的老师上课。这给老师和学生都传递一个错误的信号:选修课不重要。这样会导致教师和学生都缺乏上课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学生的认知、学习动机及课堂行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1.学生对所选课程认知不足。很多学生对课程的认知能力不够,当初进行课程选择的时候,对所选课程并无过多了解,只是从课程名称上根据自己主观判断进行了选择,导致在课堂听课时缺乏学习兴趣。有时甚至因为不了解课程内容,出现了跳跃式的选课,即因为没有学过前期必修的专业课程,直接选修了高阶的专业课程,出现了上课听不懂的现象。因此,学生选课时要多看看大纲,必要时可以请求老师或师兄师姐的帮助。

2.学生的学习动机不纯,有着其他的目的:比如哪门课将来考研需要、哪门课学分高、哪门课好过、哪门课可以逃课等,甚至单纯为了获得学分,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来上选修课;有的学生不关注课程的实际内容,选课只是为了获取成绩或学历,得到奖励或证书,谋取工作或职业等。

3.学生课堂参与效果差。在选修课的课堂教学中,大学生的参与普遍较少。而参与较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学生不愿参与。比如:有些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去上课就是为了老师的抽查和签到。另一方面是学生愿意参与,但参与方式被限。目前,教师在大学的课堂上是主角,教师策划和实施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学生无权主动参与课堂,或是必须得到老师的批准或许可后才能参与到堂课教学的活动中,而且参与方式非常有限。大学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主动设计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势必会带来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4.学生不良的课堂行为。在专业选修课的学习中,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很多不良行为,常见的不良行为有:

(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睡觉、聊天或者玩手机;

(2)不能准确回答老师问题;

(3)迟到早退,到课率较低;

(4)学习其他学科的内容等。这些不良行为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不但影响了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也挫伤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管理不严,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

材料类专业选修课的课程有些内容理论性较强、稍显枯燥,需要学生培养兴趣、主动地去接纳吸收知识。授课教师如果采取呆板的教学手段,单纯地进行知识灌输,看似讲解的面面俱到,实则让学生找不到重点,分不清主次。当学生不能深入理解知识点时,就会产生厌烦排斥心理。相应地,当学生对课程不认真学习时,教师也降低了教学热情,导致课堂气氛沉重,师生无法互动。与此同时,还有个别教师讲课只是为了教学安排,在课堂上对学生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对学生到课情况要求也不严格,致使学生对选修课更加不重视。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

解决材料专业选修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学好材料类专业的课程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上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1.改革教学管理制度,重视教学工作。要改革高校教师的考核制度,鼓励老师参与科研,但不赞成科研至上的作法。同时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考核管理,重视教学,并以教学为主制订相关政策和考核机制。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弱化并取消高校行政体制。

2.加大对选修课重视程度,指导学生选课。由于学生的专业知识有限,在专业课的选择上会出现一些困惑,这也在情理之中。学校应该组织相关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专业课选课辅导,同时对每门课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方向一一做了介绍,让学生不但了解课程内容,也能够了解老师的专业背景。这样,学生在选课时就不会出现盲目性,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有针对性地选课。

3.端正学生学习观,使其学有所得。观念决定着态度,态度决定着效果。大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观念,就不会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就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就不会有较好的课堂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观受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而且还受个人的认知程度和经验水平的影响。大学生要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观、价值观,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和不良的学习氛围的影响,摒弃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树立远大的志向,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4.加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严明课堂纪律。有些同学对专业课不认同,或者不知道学习专业选修课有什么用途,从而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学校可以对同学进行专业教育,比如开展相关的实践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了解专业课程知识的用途,培养学生对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兴趣。课堂纪律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制订一定的课堂纪律保证课堂教学的高质量进行。比如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上课玩手机现象,老师可以采取“无手机课堂”进行教学,对于违反纪律的同学给以严惩。对于无故不上课的同学,更要严惩,不能放任学生迟到旷课。一些违纪行为不但影响了违反纪律同学本身的课堂学习效果,而且还可能带坏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

5.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职业角色,做一个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教师要积极引导、组织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是“填鸭式”灌输知识,约束学生的思考。教师应该抱着师生平等的观念,和学生平等交流、探讨、学习和研究。针对大学生的思维活跃这一特点,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理念,鼓励他们参与课堂教学,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正解认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不是单一灌输知识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彼此启发、共同探索和共同进步的过程。

6.教师提升选修课的知识魅力,激发学生乐学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知识魅力的提升和语言艺术的正确诱导。为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多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来提升知识的魅力。如利用Flash制作精美的专业课的反应原理的动画、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动画,并在动画中突突出强调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各个知识点的相互关系等。时刻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学习的强烈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跟着老师的知识和兴趣走,有效地把学生吸引到课堂学习中来。

7.紧跟专业知识发展的步伐,更新和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而教材内容总是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及时了解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及企业的生产现状,更新课程内容,补充新知识,提高知识的实用性、可学性;教材“绝对权威”,“照本宣科”的时代已经过去,新时代的教师必须紧跟专业知识发展的动向,及时优化课程结构和内容。

8.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穿插课堂研讨、辩论、演讲、竞赛、模拟实践等;充分考虑课程特点,对所教授内容进行多角度阐释,优化知识结构,避免内容枯燥空泛化,同时充分利用自身教学经验,使学生听懂、领会并能灵活运用知识。

三、结语

材料类专业范文3

关键词:本科教育;毕业设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234-02

在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教学程序中,本科毕业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由于其具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特点,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得到十分全面的展现。2000年以后,在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发表的有关本科毕业设计模式研究的文章有很多。2002年,陈业仙分析了我国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他指出:在推进毕业设计工作改革的过程中,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2004年,林德忠、闫瑞琴指出:毕业设计要从选题、指导、管理等方面入手,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为前提,对有关本科毕业设计的各方面工作进行改革创新。2006年,毛小庆分析和研究了我国本科毕业设计的现状,并强调要大力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要针对毕业设计中的各项问题制订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此外,陈春溶、施进发、陆慧等人也分别发文,着重强调了要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的各项优点,这对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文章都明确地指出了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也都阐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就是充分利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手段。从这些主题为“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当前从事高等教育的人们均意识到当前模式下的毕业设计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大家也都积极的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见解,从中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家均认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最切实有效的方法就是大力发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还没有人提出将“源于企业生产实际的毕业设计模式”作为毕业设计的一种模式,也未对该模式的构建提出有效的方案。由学校和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以企业生产实际为前提,努力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着重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能力,这样的培养方式可以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一种符合国家经济、技术发展规律的新型毕业设计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该模式可以迅速将科技成果进行转化,符合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的迫切要求。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毕业设计模式,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对促进人才转型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一、源于企业生产实际的毕业设计模式

1.采用来自生产第一线和科研实践的课题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要采用生产第一线或科研实践的课题作为毕业设计题目,使学生融入到生产实际中,初步了解生产技术和科研工作的流程,接触生产实际中的问题。从思想上明确科研项目选题的重要性,从而意识到正确选题与促进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在这种题目下,学生可以在科研项目中得到历练,可以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毕业设计中,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2.指导教师深入实践,加强校企合作关系。采用来自生产第一线和科研实践的课题作为毕业设计题目,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特别是那些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教师必须具备现场生产实践经验。只有这样学生做出的毕业设计才能符合实际,并且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这就促使指导教师要到实践中“找原材料”。这种要求,对教师本身也有一种压力,会对提高教师自身专业实践能力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在产学研相结合的毕业设计中,教师和学生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与此同时,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除必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外,还需具有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实践能力。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许多专业课教师虽然理论基础坚实,但是他们从高校毕业就立即进入高校工作,缺少实践能力,这就需要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的准备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在实践中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师自身坚实的知识也可以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指导,也可以强化自己的实践能力,对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兼职指导教师。在“源于企业生产实际的毕业设计模式”的毕业设计工作中,高校可以到企业或科研单位聘请技术研究人员作为学生设计的兼职指导教师,这样有利于提高师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学校在职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同时,也进一步解决了缺少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等实际存在的问题;对企业方面来说,与学校合作有利于企业技术人员的不断创新,有利于企业在迅猛发展的经济浪潮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其长期、持续发展的优势。企业也可以邀请理论基础十分坚实的高校教师担任高层次的技术专家与管理顾问,从而达到双向交流的目的,使企业和高校实现共赢。

二、源于企业生产实际的本科毕业设计选题保障措施

源于企业生产实际的本科毕业设计选题得以顺利进行,必须有一定的保障措施,使学生和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服务活动,为企业解决生产第一线技术难题。为此企业、社会和学校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完善促进学校、教师、企业结合的政策环境。实现该模式毕业设计的前提是落实好促进产学研结合的相关政策,包括强化监督,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的落实,切实解决产学研结合过程中科技成果的分配问题。针对产学研结合的实际特点,进一步完善政府机构对大学或科研机构的考核政策,引导其建立一套有利于成果转化和开展产学研合作的评价考核体系。

2.构建有利于产学研结合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有利于产学研相结合的信息平台,关键是要实现促进人才、技术、资金及设备等信息之间的有效对接,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促进各种信息的沟通,认真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加强高技术水平人才的培训,共同促进本行业内的产学研相结合。

3.营造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环境。在当前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历程中,想要营造有利产学研合作的环境就要大力宣传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宣传与产学研结合相关的政策;认真总结那些产学研结合进展顺利的先进典型,将其成功的经验进行推广和分享;加快建设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强化相互间的契约意识,确保产学研合作可以得到不打折扣的执行;在合作过程中,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合作共赢的理念,鼓励各方开展多样的有利于产学研相结合的各种合作。

4.改革完善教学科研评价体系。对科研评价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完善。

5.鼓励和支持教师突出应用创造更多更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坚持加强产学研合作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业仙.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改革毕业设计教学模式[J].广西教育,2002,(8):13-14.

[2]林德忠,闫瑞琴.毕业设计工作新模式探讨[J].经济师,2004,(2):101.

[3]毛小庆.对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若干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6,(1):125-127.

[4]陈春溶.利用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提高工科院校毕业设计质量[J].机械工业高等教育研究,2002,(4):26-28.

[5]施进发.加强本科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48-50.

[6]陆慧,阴其俊,钱水兔,朱勇,王月乐,杜明贵.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物理,2008,(8):48-51.

材料类专业范文4

关键词:材料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工作;措施与办法

选题工作一般由命题和选题两个环节组成,它决定着毕业设计(论文)的方向和目标。做好选题工作是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提高设计(论文)质量的前提。任何事物或事件的解决都要经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步骤,毕业设计(论文)亦是如此。在这三个步骤中,提出问题是第一位的,提不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就无从谈起;而且,最好还要能提出好问题,有好问题才可能有好的分析及解决结果。所以说,重视命题环节,抓好选题工作,是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关键。

笔者结合近几年来参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的体验,就选题工作中一些日益突出的问题和矛盾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选题工作的一些常见问题和弊病

选题是毕业设计(论文)的启航点。立题不当,可能会使整个毕业设计(论文)的创新性和目的性都黯然失色,而现实中,这种现象却屡有发生。究其原因,有人为的因素,也有课题的局限,还有一些则是囿于制度的僵硬。一些问题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比如:教师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命题随意而不规范;课题陈旧老化或脱离实际毫无应用价值;多年同题,多生一题,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选题方式呆板,不能因材施教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就无法保证了。

二、解决的办法

针对以上种种弊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摸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有效地抑制了影响选题工作的各种因素,切实保障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协同命题,优势互补,共同培养

针对指导老师水平参差不齐,青年教师专业知识单一、经验缺乏而老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教学手段落后等现状,我们尝试组建了命题小组。命题小组按一定比例由青年教师、老教师和具有高级职称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共同组成,这样就可以取长补短,既借鉴了老教师深厚的专业功底,又发挥了青年教师创新意识强的优势。事实证明,以小组为单位命题,能最大程度上弥补因个人水平差距给课题质量带来的影响,能提供出更多更好更富有创新意识的题目。

针对科学发展更趋于整体化、综合化,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的现状,我们鼓励教师跨专业协作命题。不同专业的教师可以协作命题,甚至可以同其他学校的教师协作命题,也可以同企业的技术研究人员协作命题。这种大胆地“走出去,请进来”的协作方式,不但丰富了我们毕业设计(论文)命题的内容,提高了命题质量,而且开阔了毕业生的视野,甚至连参与协作的指导教师都受益匪浅。

(二)课题遴选与申请制度的引入

为抓好命题关,从源头上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我们材料工程学院引入了教师课题申报遴选与学生课题申请准入制度。

指导教师申报课题,给出的题目和任务书,要经过由教学单位负责人和专业责任教授组成的遴选委员会审查,并确认具有合适的深广度和可行性,才会予以通过。

学生也不再象以往一样,仅有选题权,而是从命题环节就让他们积极参与进来。学生同样享有命题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自己将来工作、深造所要从事的研究方向提出课题,给出题目和任务书。只要他们的命题通过遴选委员会的审查,指导教师认可并愿意予以指导,则该命题就有效。

这样一来,我们不仅从制度上最大可能地保障了命题的质量,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一人一题,双向选择,因材施教

为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综合训练,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应一人一题,互不相同,并且,原则上每年的题目和内容不得重复。而且,通过遴选委员会审查,提供给学生选择的课题数量要超过学生总人数的30%。这就意味着最终将有30%的课题要落选。这种竞争机制的引入更是进一步优化了课题的质量。

实行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制度。题目和任务书上网公布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能力和兴趣点选题。选题期间,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若有多名学生选同一课题,则由教师决定学生人选,一人一题。落选的学生可以继续从落选的课题中选择。最后,学院调配并公布“双选”结果。实行“双选”后,教师和学生都有压力,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选题结果看,来源于科研、生产实际的课题,普遍受到学生的青睐。以功能与信息材料专业为例,“红外辐射涂料的制备及表征”、“400t浮法玻璃窑炉设计”和“PMMA-氧化钛高强陶瓷生坯的制备”等课题,学生选题踊跃,这类题能使学生比较系统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达到全面培养训练的目的。

选题工作还要尽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大小,以及工作后所要从事的专业或读研时所要研究的方向,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论文)命题。

三、结束语

采取这些措施以来,我院的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热情高涨,课题实用、先进、新颖,质量也有了保证。据统计,我院2009届和2010届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有80%以上都来自教学科研和生产第一线,有相当一部分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企业合作项目等课题。选题工作的高质高效为整个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顺利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齐文春,王云.工科学生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教学新模式研究与实践[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11.

材料类专业范文5

关键词:高职;石产业;专业设置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1)11-0199-03

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行业、面向职业岗位的教育,其人才培养是从专业设置开始的。专业设置以及专业招生人数是否与行业、产业的人才需求相适应,将直接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云南石产业在资源、区位、市场、品牌和历史文化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条件,在云南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人才的培养与市场及行业的需求差距较大,主要原因之一是培养石产业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数量少,石产业类专业设置存在诸多问题。

石产业即“三石”产业:包括珠宝玉石产业、观赏石产业、建筑材料石产业。

珠宝玉石、观赏石、建筑材料石都是选用天然石为原料,通过个性化的设计并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经加工而形成的能够满足人们不同需求的产品。

一、石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及对人才的需求

石产业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同时对人才的需求在质和量上有了新和要求和需求。

1.我国石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珠宝玉石开采、饰用历史悠久,玉文化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以来,珠宝产业呈现出了明显的规模化、国际化等现代产业特征,形成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规模化批量生产与传统手工单件生产共存的发展局面。目前,生产加工企业突破2万家,从业人员达170多万,已形成19个特色产地,年销售额2000多亿,出口创汇近100亿美元;赏石热潮的升温,使观赏石成为投资收藏的首选,观赏石产业成为新兴产业,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中国是世界石材生产和消费大国,石材年生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并基本保持年均20%的增长率。

2.云南省石产业发展现状

云南珠宝产业市场繁荣,品牌优势明显。云南玉文化底蕴深厚,“玉出云南”的市场口碑效应蜚声海内外,涌现了昆百大珠宝、七彩云南、地矿珠宝等一批名牌企业。由于历史文化的认同,广东加工的翡翠玉器60%以上要回流到云南市场销售。2009年,云南珠宝企业已达10000余家,从业人员50余万,年销售珠宝玉石达184亿元。

云南观赏石市场发展迅速,观赏石展示展销活动日趋活跃,已形成一批有云南特色的观赏石展示展销中心,目前云南全省观赏石会馆、商店已达3000多家,观赏石从业人员10余万人,年销售额10亿元;云南观赏石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约有400余个品种。

云南石材加工应用历史悠久,石材市场前景广阔,石材产业发展处于振兴阶段。云南石材资源丰富,主要石材中的大理石、花岗岩、砂岩矿产储量位居全国前三位;石材资源类别覆盖了全球已发现的所有品种,其中大理石、火山石、木纹石等为云南的特色品种。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全省有各类石材企业1000多家,年出口创汇突破300万美元。

3.石产业的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与云南乃至国内石产业市场蓬勃发展所不相适应的是,从原料及成品鉴别、产品设计制作,到成品销售、品牌推广、品质分级、价值评估、石材改性、石材养护等环节的石产业专业人才全面匮乏,而对其需求有增无减,其中又以对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和(或)较高技术水平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甚。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是,除满足人们对珠宝首饰的佩戴欣赏需求外,在公用民用建筑建设、标志性建筑装饰、高档酒店装饰、公用景观场所规划设计、殡葬墓碑设计等领域中存在着大量的建筑石材、装饰石材及观赏石材需求,在这种需求的催生下,石产业已成为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人才需求巨大。社会、行业、市场需求对石产业专业人才从数量、质量上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而目前专业院校石产业类专业设置存在一定问题,制约了石产业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使石产业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与需求出现了断层,因此,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石产业类专业设置是社会、行业、市场需求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石产业的发展,繁荣了市场,创造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是,产业的发展却与人才培养极不相称,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石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首先要建立石产业专业人才教育体系,解决高职石产业专业设置问题。随着石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规范化,技能性和应用型人才,特别是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过硬的实践技能的人才将更加稀缺,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高职石产业类专业设置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企业技术的提高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产业发展的水平和层次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人才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是产业、企业、市场竞争的焦点和关键,拥有人才就拥有了产业的未来。

二、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石产业类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研究高职石产业专业设置,首先要解决目前高职石产业类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合理设置专业、开发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培养产业需要的、合格的,企业能用、好用、愿用的人才。通过对产业、市场和部分学院相关专业设置的了解和分析,认为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专业数量少。难以涵盖石产业各行业领域

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珠宝玉石类专业数量相对多,且基本涵盖珠宝玉石鉴定检测、设计加工、营销行业领域。如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的宝玉石鉴定与营销专业、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雕刻艺术与工艺(玉石雕刻方向)专业。但是,观赏石、建筑石材相关专业却几乎空白,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2010年申报批准招生“石材开发与应用”专业,为全国同类院校中开设的唯一一个石材类专业,但难以涵盖产业行业相关领域。

专业数量少,专业人才培养跟不上石产业的发展,人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因此,各院校要根据实际,增设石产业类相关专业,并使之能基本涵盖石产业各行业领域,满足社会需求。

2.现有专业名称不规范。导致专业培养目标的偏差

在高职(含本科)三石产业的专业设置中,观赏石和石材类专业几近空白,现主要就珠宝类专业名称规范问题进行探讨。

在现有的各高职院校开设的珠宝专业中,专业名称各不相同,这些专业都是为珠宝行业鉴定检测、设计加工、营销相关行业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也就是说,这些不同名称的专业培养的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是相同和相近的,不同的是各个学校的专业对培养的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有所侧重而已。但是,有些学校为了招揽学生,不在专业内涵上下工夫,而只是在专业名

称上做文章。专业名称的混乱,使专业界限不清,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使专业人才培养规格难以得到保证,学生专业核心能力无法凸现,从而导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偏差。因此要规范专业名称、规范专业内涵,各个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侧重专业核心能力的提炼。

3.现有专业无法适应石产业的发展。不能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石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从数量、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国内高职院校中,开设石产业类专业的院校较少,尤其是观赏石和石材类专业是空白,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差距较大,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其原因主要是现有石产业类专业太少,而有的专业与产业、行业、岗位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要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增设石产业类开采、加工、设计、工艺、美术、鉴定等相关专业,并扩大招生规模,培养行业领域急需专业人才,解决目前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矛盾。

三、高等职业教育石产业类专业设置依据和原则

通过调整和科学的设置专业,使石产业类专业逐渐与石产业发展相适应,使产业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相协调。在石产业类专业设置中,为避免和防止以上问题的出现,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石产业类专业设置依据

培养行业、企业有用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的责任和义务,高职专业的设置必须紧跟市场、紧跟行业。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和研究,掌握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职业岗位设置和职业能力的特点,以此确定开设的专业。

石产业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无论是用于建筑装饰的石材,还是装点生活的珠宝首饰或观赏石都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日益成为老百姓的消费热点和收藏重点。中国作为一个有着近13亿人口的超级市场,对石产业的发展而言,无疑展现出诱人的内部市场前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为我国石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外部市场空间。

专业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专业人才的不足将制约产业的发展。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专业人才缺口较大。

技能型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责任和义务。高职院校肩负着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服务行业和企业的责任,其主要职责和功能就是培养社会、行业企业需要的、能用的、好用的技能型人才。针对目前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各相关高职院校应通过合理的专业设置,重点进行专业建设,加大对石产业人才培养的力度,以满足石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2.石产业类专业设置原则

在专业设置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市场需求原则。培养什么人才?人才培养规格如何确定?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市场说了算。因此,专业设置应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设置什么专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核心能力的确定,必须通过大量的行业、市场调查和分析,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具备就业竞争能力,才能承担相应岗位的工作,才能被企业所接纳和认可,学校才可能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专业名称规范原则。专业名称不规范,会导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的偏差,各校专业特色和专业核心能力难以凸现。

独立渗透原则。现有的一些专业中,由于专业界限不清,导致学生在择业时出现这样的问题:这类岗位好像也可以,那类岗位好像也适合;用人单位很难界定其专业是否与所要招聘岗位对口;培养目标不明确或大而全,培养的学生什么都知道一点,但在实际工作中又什么都不会。个人认为,这是专业设置中独立渗透原则没有把握好和人才培养目标模糊的原因造成的。由于相近专业就业岗位是可以相互延伸的,但专业核心能力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专业设置中,一定要考虑所设置的专业既要有独立性(即一要有明确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二要有切合专业实际的其他相似专业不可替代的专业核心能力),又要有渗透性(即在一定程度上渗透相关专业,以保证就业岗位的延伸)。

可持续发展原则。专业的设置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首先,专业设置要解决行业目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更要着眼于行业未来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其次,设置专业涉及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必须着眼于长远的发展,并考虑专业的外延。

四、高等职业教育石产业类专业体系构架

石产业类专业体系的构建和设置是优化石产业类相关专业及高职教育结构的核心内容,紧贴市场,面向区域经济,在挖掘专业内涵的同时,努力拓宽专业的外延范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各学校实际及发展,科学合理地构建和设置专业,构建高职石产业类专业体系,调整和改造专业的服务方向,拓宽专业口径,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通过对珠宝市场、行业调查和分析,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石产业类专业体系分为四类专业:珠宝玉石类专业、观赏石类专业、建筑石材类专业、珠宝玉石观赏石建筑石材(简称三石)综合专业。

珠宝玉石类专业涵盖的专业类:

鉴定检测方向专业

设计加工类专业

物流及管理类专业

连锁经营管理类专业

质量管理体系及认证类专业

珠宝首饰评估、管理类专业

观赏石类专业涵盖的专业类:

园林观赏石工程技术类专业

观赏石鉴别类专业

观赏石开发与制作类专业

观赏石评估、管理类专业

建筑石材类专业涵盖的专业类:

石材开发与应用类专业

建筑装饰材料及检测类专业

建筑材料工程技术类专业

建筑材料磨料模具制造类专业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类专业

建筑材料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类专业

建筑材料应用化工技术类专业

三石综合专业涵盖的专业类:

石产品包装技术与设计类专业

石产品设备管理类专业

石产品设备仪器检测技术及运用类专业

石产业企业管理类专业

石产品广告与会展类专业

石资源勘查类专业

材料类专业范文6

一、报考条件

1.已办理2015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考试报名手续,并取得《2015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考试报考证》的考生。

2. 摄制类专业要求无色盲、色弱、夜盲,无平跖足。

二、报名

1.报名时间:2014年12月26日8∶30~16∶30;

2014年12月27日8∶30~11∶30。

2.报名地点: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998号浙江传媒学院体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