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莲花的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莲花的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莲花的诗范文1

摘要:城市化进程与农业和工业化紧密关联,农业和工业为城市化提供了动力,同时城市化又加速了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从理论上分析城市化与农业发展及工业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旨在为区域经济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它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城市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以及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空间的表现,城市化进程与农业、工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农业与城市化的相互推动

农业为城市化提供了基础动力。在初期城市化进程主要取决于农业提供的商品粮的多少,为城市提供多大的市场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既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又是城市化的基础,因此良好的农业基础在地区初期的城市化进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是农业现代化惟一的选择。经济发展引起产业结构的迅速转变,并通过这种转变带动城市化。在这个过程中,与城市化率上升联系密切的不是产品结构的转变而是就业结构的转变,因为就业结构的非农化才直接带动了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和集中。农村工业化能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财政保障;能为工商企业反哺农业创造条件;能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拓展空间。曾经占我国工业产值“半壁江山”的乡镇企业为我国的经济起飞做出过关键性的贡献,应当说,这个伟大的创举已经启动了农村工业化的进程。实践表明,经济增长需要集聚状态,只有社会成员的活动集中才会降低生产成本,才会形成社会资源的集聚效应。因此,城市化是必然结果,是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外在表现。特别是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农村的城市化,对改变有效需求不足的顽症至关重要。因为规模巨大的农村市场由潜在转变为现实将促进我国几乎所有经济门类生产的再启动或全面提速,所以说,农村的城市化建设是我国,也包括许多发展中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城市化通过拉动市场扩张促进工业化进程

随着城市化的提高,促进企业和人口的聚集,在如下方面形成新的市场张力,从而进一步拉动工业化进程。

(1)企业和人口的积聚,形成对第三产业发展的规模化需求,当这种需求量达到和超过第三产业发展的门槛要求时,就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的拉力,带动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2)从事非农产品的人口随着企业的增加而积聚在城镇。在中国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非农产品的效率高于农业,因而城镇居民收入要高于农村居民收入。这就意味着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积聚在城镇,城市化进程能够扩张工业市场的需求和生产资料市场的需求。从直接的消费品市场看,如果城市化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那么以2006年为基数计算,就意味着增加1270万城镇人口,按照2006年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水平的平均差异计算,仅仅由于城镇人口的增加就拉动消费品市场需求422.7亿元。从直接的生产资料市场看,当前我国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大约要增加城镇建设投资6亿元,1270万人进入城镇,那么将创造7620亿元的投资需求,用于交通、通讯、住宅、学校、医院等方面的城市建设,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3)完善城市耐用消费品使用条件,是城市化拉动工业化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消费品包括生活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生活必需品用于满足人们基本生活的需要,其市场与人口数量密切相关。而非必需品则是当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为了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而消费的产品,诸如各种家电、文化用品、汽车、旅游用品等。一般而言,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恩格尔系数下降到0.5以下,大部分民众生活实现由温饱向小康的过渡时,非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会迅速地扩张。与生活必需品不同,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有赖于外部环境:洗衣机的使用依赖于良好的供排水系统,各种家电的使用都依赖于稳定而大容量的供电系统,汽车的使用依赖于道路系统等。早在2000年中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0.390和0.501,已进入非生活必需品的迅速扩张阶段,不断完善各项城市基础设施,为非生活必需品提供良好的使用条件,是扩张非生活必需品市场的重要条件。对于已有的大中城市而言,主要是电网、交通通讯质量的提高。比如,在一些城市特别是老生活区,电压负荷低,无法使用空调,因此需要提高电压负荷能力。对于新建的城镇或新开发的城区,需要用新的生活消费标准去装备城市,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起点。只有这样,才能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形成对工业非生活必需品的有效市场需求。非生活必需品是重工业化的重要产业,它的发展是进入工业化中期的国家加速促进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条件。

三、加速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为工业现代化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是城镇居民提高生活质量,并进一步扩张非生活必需品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也是工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从工业现代化所需外部环境支持的角度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更为广泛,它包括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具体而言可分为如下五大部分:交通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水道、管道、航空系统)、公共事业设施(如供排水、供电、管道煤气、绿化、环境保护等)、文化教育及科学研究系统(如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及推广等)、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如电讯、咨询、广告等)以及市场体系(如人才和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等)。如果说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设施现代化是传统工业化条件下产业现代化赖以生存的基础,那么文教科研系统、信息产业基础设施以及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则是知识经济条件下产业现代化所必须的条件。中国当前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为推进工业化而努力,在中国建立与国际大型企业集团相抗争的企业,就必须为其创造相应的外部环境。而这一外部环境包括2个方面,一方面是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市场机制和游戏规则,另一方面则是建设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包括联通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区域性基础设施)。从城市化和城市建设的角度来说,则侧重于后者。与其他产业相比,大部分基础设施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效益低的特点。根据中国的国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在大部分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政府直接或间接地进行调控并给予资金支持起着重要的作用,且投资于基础设施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重要职能。

从基础设施的产业属看,大部分属于第三产业,一部分属于第二产业。因此,基础设施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产业现代化的过程,也即广义的工业现代化的过程。从这里可以看出,城市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是一个问题的2个方面,它们相互依托,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统一体。也只有这样,工业化和城市化才能够真正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

同时,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器。到工业化后期,随着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大,对城市化的加速作用更加明显,主要表现在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城市提供更多更好的配套行业,如金融、保险、科技、通讯业;商品流通要求有仓储、运输等服务,另外,一些新兴行业,如广告、咨询等服务以及公共事业等生产生活服务业为城市化不断推进起加速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栋.中国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实证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荷)尼茨坎普.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李夕向,郝琳琳.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18):264.

关于莲花的诗范文2

【关键词】生态城市 城市化 生态城市主义

引言:“生态”与“城市化”看似对立的观念,激发出新的设计理念与专业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其特色:更强调生态科技的应用,并直接面对已建成的城市环境。在立场上也不同于消极的环境与自然的保护,而是以“设计”来积极主动地创造生态的社会。面对全球性的城市蔓延、气候变迁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的问题,特别是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因为快速城市化,建筑与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有着更深的矛盾“生态城市主义”或许较其他观点更贴近现实,为国内建筑与城市发展方向指明了一条道路。

一.城市“癌症”

“生态城市”概念涉及很多不同的名词,英文里有ECO-city,eco-town,也有人把ECO-village也作为生态城市的概念来理解,而中文里我们常用生态城市、生态镇、生态村等。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的现象,这些原分布在城市周边的农村被纳入城市的版图,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所包围,成为了“都市里的村庄”。这些个城中村没有完善的城市设施和环境,但被纳入城市的范畴;没有城市社会的组织构架,但却失去了农村社会的生产模式。由此,城中村具有了城市和农村的双重特征但又游离于管理体制之外,成为了都市的“癌症”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每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可能都差不多,只是到了近二,三十年,中国的城市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和方式进行着城市化进程,30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欧国家需要100年才能完成的工业化格局,是何等的“高效率”!同时,不可避免的也造成了诸多问题,诸如,畸形昂贵的低价、恶劣的居住环境、混乱的城市结构、阻塞的城市交通、严重不足的公共卫生设施、持续恶化的生态环境和不断退化的城市景观等,都使得我国在发展初期的城市化进程患上了可怕的“癌症”。

当前,全球掀起了一场有关生态城市的社会运动,而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国政府敏锐地意识到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国家和世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并在近几年频繁与先进国家合作,促成了不少有关城市与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课题和规划项目。如与英国合作规划的上海东滩生态城,与新加坡合作的天津生态城,与瑞典合作的唐山曹妃甸滨海新城,与芬兰合作的北京门头沟等。但是,外国的建筑经验是否都值得我们借鉴呢?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哈玛碧滨水新城可谓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受推崇的一个生态城市项目。在世界各地的报刊上曝光率也很高,业已成为斯德哥尔摩最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不过2007年6月哈玛碧滨水新城也出了问题,由于部分建筑放入构造设计有误,该项目可能要为高达数百万英镑的建筑维修费用埋单。其原因就是开发商急于建设,导致部分建筑建造过快而造成了后来的问题。由此可见,无论是“城中村”还是哈玛碧滨水新城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我国如何结合自身走城市生态之路,都有一定的借鉴。

二.城市“血栓”

城市越来越大,交通也越来越拥堵,于是就从两车道到三车道,从三车道到四车道……路越秀越宽,车越来越多,然而堵车的情况并不见好转。北京市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每年投入一万亿,城市天天都在向外扩张,北京刚刚修到六环,可五环就已经开始堵车了,更不用提市内交通了。从开始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开始,北京就一直在强调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什么单双号、限尾号出行,可这些年为什么就不见成效?

当今,世界闻名的“生态城市”巴西库里蒂巴是大城市从整体上应对可持续发展问题时全面实施综合优化策略的代表性案例。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为避免小汽车使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土地占用、城市蔓延等问题,库里蒂巴充分利用地面,在原先预留建地铁或轻轨的地方建立BRT(快速公交系统)。如今,库里蒂巴的BRT不仅有享誉世界,有“路面地铁”之称,还被联合国评为“当今世界最好和最实际的城市交通系统”,“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库里蒂巴的快速公交车有个“半小时”承诺,即不管在这个城市的什么地方,保证半小时内就能到达最远的目的地。该市车站多,在市内任何一个地方,步行5分钟就可以找到最近的车站。另外,这些快速公交车都有自己的专用车道,在高峰时段,交通信号灯还会优先让快速公交车通过。所以,快速公交车时速能达到80至90公里。快速公交车每辆都有三节车厢,一辆车能载客280人。另外,公交车通常都使用生物燃料或混合动力,比汽油更经济更环保。花1.8雷亚尔(约合人民币6.5元)买一张票,就可以在当天多次换乘其他线路的公交车。原有生态城市的转化的途径之一就是减少道路宽度,而并非如通常想的是通过增加道路面积的供应来改善道路系统,由此可见,为人们提供便捷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让城市具有可达性、舒适性和节约成本,才是城市化的目的和意义,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个城市的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三.城市“吞噬”

生态学最重要的原理之一,所有事物彼此联系共存于一个复杂的关系网络之中。城市化无疑改变了这一切,城市化与其说是文明的成果,不如说是文明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城市特色和城市文化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全国一百多个城市要建国际化大都市,二百个要建CBD。山头被铲平,池沼湖塘被填掉,建成了威风凛凛的广场;原生态的植被被砍伐殆尽,取而代之的是进口草皮和山里移来的大树,满足了各种绿化指标的同时又培养了若干百万富豪。蜿蜒流淌的江河被整治了、渠化了;大片大片的土地变成了建设用地,硬质铺地阻断了天地之间的阴阳交泰导致气候异常,地球屡屡以天灾来报复人类。矿产被疯狂得挖掘,大片大片的深陷区开始出现,大量植物、动物物种不断消失……按国务院公布的数据,至2009年,我国资源枯竭城市已达44个,有400多座资源城市遭受重创。以高度的可达性和多样性为目标进行城市结构重组,以便使自然生物栖息地的恢复和地方性生物物种的复苏成为可能,并且也有助于创造文化的多样性。

生长于巴西里约热内卢一种叫做狮面狨的小猴子,是世界上最小的一种猴子,上世纪70年代,由于过度开垦,以及大量的捕捉,一度濒临灭绝。巴西当地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拯救狮面狨,才使得这一物种能够存活,可是拯救动物物种却花掉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每年放归一只需2.23美元,其恢复被破坏的自然平衡比保护环境要昂贵的多。我们需要保持物种的多样性,未来生态城市的形态是三维的而非平面的,城市不应该像圆米饼那样是平面的,而应是三维的。正如大导演卡梅隆制作的“阿凡达”一样,把传统的二位电影带入到三维的视觉冲击中一样,同样城市也需要多维的角度。

许多人认为城市是文化与文明的物质容器。有些人说,如果没有城市,文化和文明就不可能产生。简雅各布在《城市和国家财富》一书中说到那些与其直接腹地成功地实现一体化的城市,是社会繁荣的真正的动力,也是文化多元化社会的基本经济单元。

一个健康的未来要求城市的增长方式有所改变,要求城市以一种完全不同以往的方式增长。这包括有些城市将收缩,变得更为紧凑,而不是蔓延式的;有些城市将以较小的组团单元进行布局,同时当地人口保持稳定或略有上升;有些城市将对地区人口增长承担起责任,并且大力宣传低生育的迫切性,从而减少人类对自然的冲击。针对今天各个城市而言,那些能够使今天的城市转变为生态城市的各种特殊的增长和变化能否实现,完全是由各个城市的生物区域的状况和市民们的创造力所决定的。

小结

生态城市与城市化之间存在一种“脐带”关系,我们在建立生态城市的时候,同时要兼顾城市化带来的一些关于自然、经济、和社会领域的问题,要“统筹兼顾,有的放矢”的实施每一步,以便城市能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我们积极应用生态城市和城市化理念进行大胆试验的同时,我们要关注这样一个问题,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对生态城市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我国的“城中村”告诉我们应该时刻注意保持经济与社会可持续方面的研究和分析,而哈玛碧滨水新城的经验说明,技术上的不够成熟和加速建设会增加技术风险,从而造成商业上的风险,保持物种多样性,改善交通道路体系同样对建立生态城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生态规划对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困境,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深入研究城市生态规划理论探索城市生态规划的编制和实施问题,协调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化的关系,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工作者在城市生态规划中的作用,是当前一项较为迫切的任务。我国的城市生态规划必须关注生态学和城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并与之适应;要致力于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生态规划理论与实践体系,使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化进程紧密结合,以提高城市生态规划的科学性与前沿性,在利用先进技术的同时,建立以“生态”为核心的城市生态规划体系。

参考文献:

[1]理查德•瑞杰斯特著.《生态城市伯克利:为一个健康的未来建设城市》

[2]加拿大 简•雅各布斯著.《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关于莲花的诗范文3

本文作者:商勇张坤工作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1、变量、数据的分析和说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大大提高全社会的生产效率,使社会财富的积累更加迅速,人均GDP得以大幅提升,居民需求也日益多样化,消费能力也不断增强,整个社会的就业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同时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关联性也不断增加,工业化、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也越来越呈现复杂化。工业化进程一方面促进了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的大规模应用,以及更多的新的技术和知识的推广应用,城镇化能推动土地、劳动力的集中,有利于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对粮食生产产生正的影响;另一方面工业化进程也提供大量高报酬的工作岗位,工业化、城镇化都需要占用大量耕地和水资源等,这将导致粮食生产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减少,从这个角度来看工业化对粮食生产又有负面影响。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人们收入和消费能力也在提升,这将导致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增加,进一步刺激粮食供给的增加;另外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消费需求更趋向于多样性,粮食在食物消费中的比重可能会下降。总的来说工业化、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可能是复杂的。根据以上的分析,本文选取粮食总产量(FOOD)作为被解释变量,将代表工业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人均GDP(用PGDP表示)、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用RGDP表示)、第二产业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用RJOB表示),以及表示城镇化水平的指标:人口城镇化率(RU),作为解释变量,来研究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其中人口城镇化率=地区城镇人口/地区总人口*100%。相关数据均来源于1978-2011年的《河南统计年鉴》。为平滑时间序列数据的波动性,首先对各变量数据自然对数形式(LGDP、LRGDP、LRJOB、LRU、LFOOD)。2、ADF单位根检验如果一个时间序列的均值或自协方差函数随时间而改变,那么这个序列就是非平稳时间序列。对非平稳时间序列进行OLS运算容易产生“伪回归”。为识别变量是否为平稳序列,先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表:表1ADF检验结果说明:DLFOOD是LFOOD的一阶差分,其余类同;(C,T,L)表示检验模型含有截距项、趋势项、滞后阶数为L;*表示5%显著水平临界值,**表示1%显著水平下临界值。从表1可以看出,5个变量一阶差分后的时间序列都是平稳的,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满足进行协整检验的条件。3、协整检验当几个序列为同阶单整时,序列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平稳的线性组合,这种线性组合反应变量间的长期稳定关系,我们称这种关系为协整关系。根据上述分析,工业化、城镇化、粮食生产的各个变量间就存在着这样的关系。Johansen协整检验的结果如下:表2协整检验的结果(迹检验)注:以上结果采用eviews6.0计算得到Atmost表示最多的可能有几种协整关系,*表示在5%的可信度下。从表2可以看出,变量LFOOD和LGDP、LRGDP、LJOB、LUR5个变量之间至少存在两个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4、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分析以上的分析表明变量之间在结构上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为进一步分析整个系统对各变量的单位变化扰动的反应,需要使用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可以用来追踪VAR系统中变量对各种脉冲响应的时间路径。建立VAR模型,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可以分析各变量对一个脉冲扰动的长期反应,研究各变量间的关系。基于脉冲响应函数式,可以得到粮食生产对人均GDP、GDP结构、就业结构、城镇化率等变量冲击的动态响应路径。通常采用图形展示各变量对冲击的响应行为,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1)lgdp一个标准差的扰动对lfood一直有正的效应。尽管在第1期没有显现出来,但从此以后,逐渐呈上升的趋势,虽然尽管在第4期下降并接近零,在随后的几期中影响都持续上升,基本在整个冲击响应时段中对粮食生产有着正的效应,在所有变量中正效应最大。其经济意义为,人均GDP所代表的工业化水平的增长于粮食生产有着持续明显的正效应。(2)lfood对于LRGDP一个标准差的扰动的反应比较复杂。第1期中反应为零,在2期对粮食生产有着短暂的正的效应,在3-4期表现为负的效应,在随后表现为持续减弱的正的效应。其经济内涵为: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的增加,在短期内会促进粮食增长;但中期内,对粮食生产有负效应,可能由于过度重视第二产业,对第一产业的投入不够;在此后的时期内对粮食生产有一定的正效应,但效用逐渐趋减弱。(3)LRJOB对lfood一个标准差的扰动的影响整体上是负的。lfood对当期lrjob一个单位的冲击反应曲线大致呈W型。lfood在当期反应为零,在2-5期的反应都为负,在5-6期有微弱的正效应,在6期以后表现为持续的负效应。这说明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的增加,对粮食生产是有负的影响的。原因可能为,第二产业吸引大量优秀人才,第一产业等人力资本投入不足,劳动力数量、素质等都在一定程度下降,影响第一产业生产效率,最终影响粮食生产。(4)LRU对lfood一个标准差的扰动的表现为持续的负效应。期初lfood对反应为零,但在随后的所有期中都表现为负的效应,同样一个标准差的正向扰动的冲击,与LRJOB相比,LRU冲击对LFOOD的负效应更为明显。其经济意义为,现阶段河南省城镇化人口比重的增加,将对粮食生产有着明显的负效应。原因可能为人口城镇化比率的上升,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同时城镇化建设占用大量耕地。

与通过理论的论述或者通过对统计指标的描述分析来研究关于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与粮食生产关系不同,本文通过建立VAR模型,使用脉冲响应分析,通过对河南省人均GDP、第二产业GDP占总GDP比重、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城镇化人口比率四个变量与粮食总产量的关系进行定量动态分析,研究工业化、城镇化与粮食供给的长期关系,发现工业化、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是复杂的。其中人均GDP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为正,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为负,第二产业GDP占总GDP比重这个指标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是复杂的,现阶段河南省城镇化人口比重的增加,将对粮食生产有着一定的负效应。为确保粮食安全河南省在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同时,应做到以下两方面:第一,落实好各项耕地保护政策,严守1亿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第二,要加大对第一产业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投入力度,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走“三化”协调发展之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减少对土地、水等资源的过度依赖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

关于莲花的诗范文4

*市粮食局车联义局长强调“五个建设、五个下功夫”。一要强化思想建设,在注重预防上下功夫。以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同志为重点,抓好反腐倡廉教育。加强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条规教育,开展先进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二要强化制度建设,在狠抓制度落实上下功夫。完善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加强对粮食仓储建设工程等重大投资项目的监督,确保工程优质、干部优秀。抓好政(企)务公开制度的落实,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三要强化作风建设,在推进“四型”机关建设上下功夫。坚持依法行政,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工作效能;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完善工作规则和行为规范;坚持以人为本,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想服务对象所想,急服务对象所急,切实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严肃查处损害投资发展软环境行为,全力打造服务型、效能型、学习型、创新型机关。四要强化粮食行风建设,在维护群众利益上下功夫。加强对粮食收购等环节的监督管理,督促企业积极挂牌收购,并做到政策、价格、等级、标准“四公开”,及时向农民结算售粮款,让农民卖“明白粮、放心粮”。坚决查处不执行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拒收限收、压级压价等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进一步扩展服务内容,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做好来信来访,维护职工群众的民利,畅通渠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五要强化队伍建设,在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进一步健全县区粮食局纪检组织机构,及时配齐配强纪检监察干部,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努力打造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市粮食局吕振亚局长强调,要以创建“服务品牌”为主题,大兴“学习、服务、实干、创新、廉洁”之风,加强粮食行风建设。一要大兴学习之风,提高政治素质,学树身边典型,提升业务水平,在学以致用上见成效。二要大兴服务之风,坚持服务树品牌、服务重诚信、服务承诺制,在彰显民生上见成效。三是要大兴实干之风,建立和谐团结的领导班子、树立精干高效的公仆形象、打造坚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在勤政高效上见成效。四是要大兴创新之风,思想观念上创新、工作内容上创新、工作方法上创新,在工作实绩上见成效。五是要大兴廉洁之风,常抓教育拒腐,丰富廉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常抓制度治腐,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常抓监督防腐,加强对重点部位和重点岗位的内外部监督,在廉政建设上见成效。

*市粮食局翟彩霞局长要求,用“三个打造”推动粮食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新跃升。要针对市县局粮食机关、市局直属国有粮食企业和基层粮管所的不同工作性质和特点,加大反腐倡廉建设力度。首先要从市县局领导机关抓起,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强化效能效率,增强为基层服务的意识,用廉洁服务打造“勤廉双优”的机关。二要重点抓好市局直属单位的教育预防机制,严格制度管理,强化绩效考核,积极开展廉洁经营,打造“廉效双赢”的企业。三要加强对基层粮管所各项制度的完善制定和落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管财,加大基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改制的力度,认真落实廉洁购销,打造“廉效双保”的粮管所。

关于莲花的诗范文5

经过课下访谈,笔者发现很多学生上课之所以保持沉默,是因为听不懂或者跟不上教师课堂话语,对教师布置的“任务”似懂非懂,自然也就不知道说什么或者不敢说了。由此可见,学生课堂沉默现象与教师课堂话语的使用有很大关联。

教师话语是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组织课堂和管理课堂所使用的话语。它不仅是一种教学媒介,同时也是学生可理解性输入的重要来源。对我国大多数中学生来说,其接触英语、使用英语的主要场所就是英语课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话语的运用影响甚至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大纲对于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英语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转变教学观念,将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来教学,在课堂上尽量用英语来组织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由于一开始不适应英语教师的全英语教学,加上英语教师没有及时地调整和引导,导致学生课堂沉默甚至破罐子破摔,放弃英语,这样的结果十分令人惋惜。鉴于学生课堂沉默与教师课堂话语运用的紧密关系,笔者认为,可以尝试通过提高学生对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理解度来改变高中英语课堂学生沉默现象。

经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反映听不懂教师课堂话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自己词汇量太小、反应慢或教师使用生僻字眼。因此,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应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另一方面,英语教师也应对自己的课堂话语进行规范。(1)把经常使用的课堂话语对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逐渐熟悉它们,提高学生对于这些话语的敏感度,旨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开口说英语,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语言知识,锻炼口语能力;(2)注意课堂话语中词汇的运用,尽量不要使用生僻的词汇,话语使用要符合学生实际的英语水平,难易适中。必要时,教师可以使用母语进行解释。当学生感觉可以听懂教师课堂话语时,就会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而愿意继续听下去并积极参与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3)对于学生的反应和表现要及时给予反馈。在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赶上教学进度而忽略学生的感受,最终教学任务完成了,学生却收获甚微。新大纲要求教师要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不是教授数量。发现学生听不懂时,要停下来解释;发现学生进步时,要及时鼓励表扬,根据学生的反馈对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关于莲花的诗范文6

[关键词]一体化反一体化知识决策价值链管理

[分类号]C251

1 一体化与反一体化的概念界定和形成路径

打造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价值链,迎接全球化的信息竞争,图书馆要构筑新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利用一体化与反一体化知识战略来重构图书馆价值链。价值链并不是一个独立活动的集合,而是由相互依存的业务活动所构成的一个系统。业务内给(In―house)和业务外给(Out―house)是图书馆开展价值链业务活动的两种基本的组织形式。业务活动在内给和外给之间的转换就导致图书馆一体化与反一体化的出现。一体化(Integration)是指图书馆将原来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的业务活动转由内部进行,即由图书供应商价值链或者用户价值链转向图书馆内部价值链的过程。反一体化(Disintegration)是一体化的逆反过程,是图书馆将原来内给的业务活动转向通过市场交易方式获取,即由图书馆价值链转向图书供应商价值链或者用户价值链的过程。一体化与反一体化战略作为图书馆价值链优化的主要手段,其指导思想是把连在一条价值链上的从采访、编目、加工、上架、开发、生产到服务的一个的链环拆解下来,从中选择那些本图书馆居于竞争优势的环节加以保留,然后再把分离出来的链环交给最佳的合作伙伴或者直接外包给市场。

然而,一体化与反一体化只是图书馆业务活动组织形式选择的两个方向,现实中还存在介于图书馆和市场之间的各种组织结构形式。从产业组织的角度出发,考虑两种类型的组织结构形式,即图书馆协作体和图书馆联盟。其中,图书馆协作体是以馆际互借和联合目录等协作内容为主要纽带相互连接起来的,其着眼点是通过协作来降低成本,是介于市场配置和组织内配置之间的“第三态”的信息资源配置方式,同时也是一种介于政府行为与图书馆个体之间的“中间组织”形式,它的出现逐渐取代了以往的图书馆单干的局面,同时也避免了完全由政府包办的局限性;图书馆联盟是指多个图书馆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办馆效益之目的,经过自愿协商、谈判组织起来的、受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的图书馆联合体,通过降低彼此的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推动技术的联合开发,促进成员们的分工和专业化水平纵深地发展。由此,一体化与反一体化决策就变成了图书馆业务活动在外包、图书馆协作体、图书馆联盟、自给等4种组织形式之间选择的问题,如图1所示:

从现今外部环境看,随着业务外包进一步的标准化,供应商的生产效率越来越高,生产成本也随之降低,而另一方面,用户需求却日益多样化。因此为了适应快速的信息市场变化,减少投资风险,图书馆应该通过一体化与反一体化知识决策来解决图书馆价值链问题。现有的大多数图书供应商不具备独立发展能力,必须依赖图书馆与信息服务机构的支持才得以生存。通过一体化与反一体化知识决策,可以把这些图书供应商分离出来,通过市场筛选,联合重组等手段不但可以减少图书供应商数目,使价值链上的活动更集中稳定,进一步扩大某些竞争实力较强的图书供应商的规模与实力,还可以加强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实现图书馆价值链的集中发展。同时,传统的图书馆“大而全、小而全”的做法,要求它从头至尾完成价值链上的所有活动,职能过于繁重,也使得其每一个环节的规模都限于它计划的产品数量,不利于充分发挥服务效率,也不利于发挥已有优势。通过一体化与反一体化知识决策,图书馆可以将其自身的价值链进行分拆,把原本从事的某些业务活动分离出去,专门从事核心业务,而图书供应商则专注于提供信息产品,彼此之间各司其职,使图书馆价值链上的分工更加明确。

2 基于一体化与反一体化知识决策的图书馆价值链分析

按照知识理论学派的观点,知识是支撑图书馆业务活动的基础。业务活动一体化与反一体化决策应该以业务活动上的知识为中心,知识获取方式的选择就决定了相应业务活动一体化与反一体化的选择。

2.1 SWOT分析

SWOT分析最早是作为一种企业竞争战略的分析框架,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随着国际上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发展而逐渐完善起来。SWOT即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的简称,是一种综合考虑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通过系统评价,选择最佳战略的方法。由于SWOT具有清晰、简明、具体的特性,成为各类组织竞争与管理战略决策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在图书馆价值链分析中,可以借鉴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框架,分析哪些因素是影响业务活动上知识获取方式选择并最终影响业务活动一体化与反一体化知识决策的关键因素,通过图书馆所处的内外部市场环境分析后得出结论,其中优势和劣势是图书馆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而机会和威胁是外部市场环境所给予图书馆的,如表1所示:

在SWOT分析框架的指导下,在一体化与反一体化的知识决策过程中首先需要识别各项业务活动上的知识的战略价值,看看哪些方面应该是图书馆重点发展的知识领域和服务领域;其次,知识尤其是关键知识的流失通常会威胁到图书馆的长期竞争力,给图书馆带来致命的伤害,为了保持图书馆的长期竞争力,需要考虑知识流失的潜在威胁;最后,业务活动上专业知识的创造效率决定了图书馆在该项业务活动上的优、劣势,从事某项业务活动要想做到像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生产方法的图书供应商那样好,通常花费巨大,而且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必须考虑自身在该项业务活动上知识创造的效率,综合衡量哪一种组织形式更合算。

2.2 价值活动分析

图书馆价值的创造是通过价值活动实现的,图书馆一系列价值活动构成了图书馆的价值链。作为图书馆价值链优化的主要手段,一体化与反一体化知识决策主要是通过对图书馆价值活动的优化实现的。图书馆价值活动的优化主要涉及两个递进的过程:价值活动的选择和价值活动的整合。其中前者是为了实现“价值链”概念中的“点”效率即图书馆把精力放在那些关键价值环节;后者是为了实现“价值链”概念中的“链”效率即强调价值链整体效用。

2.2.1 以知识因素为基础的图书馆价值活动的选择 在进行价值活动一体化与反一体化决策前,首先需要识别支撑图书馆价值活动的知识的类型和分布情况,接着评价出支撑价值活动的这些知识对于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贡献程度如何,从而测评出图书馆价值活动的知识核心度(核心、亚核心和非核心),最后就

可以结合图书馆自身的能力(这里的能力主要指图书馆在该项价值活动上的成本优势)做出相应的一体化与反一体化决策。此外,图书馆决策者还须以动态的眼光关注图书馆价值活动的知识核心度的变化趋势,以便对价值活动的外包决策做出及时的调整。

价值活动的延伸与收缩是图书馆价值活动优化的另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主要考虑图书馆在价值活动(业务)上实行外包还是相反。以知识因素为基础来研究图书馆的价值活动的延伸与收缩,需要从长远的角度对图书馆价值活动的延伸与收缩进行综合的评价。首先需要着重分析图书馆价值活动的现有知识特性、知识水平以及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其次要结合图书馆的外部环境,考虑价值活动的延伸与收缩对于图书馆竞争优势和动态能力的影响;最后应用知识互补性的原则以决定图书馆是否进行价值链延伸与收缩,延伸与收缩的方向与程度。

2.2.2 以知识整合为精髓的图书馆价值活动的整合

随着图书馆价值活动的不断优化,价值链上的知识也处于动态变化中。吸收与获取的知识,由不同的转换模式转移到图书馆内部,必须在图书馆内进行知识整合、管理与扩散,使其深藏在日常工作与运用中,转换成图书馆有价值的信息产品和服务,并累积成图书馆的知识资产。对价值链上的知识进行整合已成为图书馆一体化与反一体化决策的一个战略环节,它是图书馆价值活动整合的精髓,决定着图书馆的长期绩效水平。图书馆价值链上的知识整合主要强调图书馆如何通过有效的价值活动的优化来获取、整合外部知识,然后通过一系列机制促使价值链上各活动主体彼此间共享各自的信息和知识,最后通过内部整合来增进各价值活动主体的运行效率,从而达到整个图书馆价值链的高效运作。由此看出,知识的共享在图书馆价值链上的知识整合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它是连接知识的外部整合到内部整合的桥梁。价值链上的知识共享可以使得知识在价值链上得到有效配置,从而产生知识协同效应。

2.3 影响因素分析

经过SWOT与价值活动分析,可以得出基于知识的业务活动一体化与反一体化决策的影响因素由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部分组成。其中基本活动为知识的采集与加工、知识的存储与积累、知识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使用与创新,这类活动直接为图书馆创造和保持核心竞争力;辅助活动为领导与管理、信息技术、图书馆文化和人力资源。

知识的采集与加工是指通过Internet、图书馆协作体和图书馆联盟等方式,从图书馆内部和外部采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并且通过对隐性知识进行编码,使隐性知识显性化,给知识进行加工和分类,以便于知识在组织内的存储、检索、利用、转移和流通的活动过程,一般包括知识收集、知识发现、知识等。知识的存储与积累是指利用关系型和文档型数据库技术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知识积累是知识决策的基本原则,个人、组织乃至社会的每一次创新都建立在之前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知识积累能够沉淀图书馆文化、凝聚图书馆价值与核心竞争力。知识存储则要将过时的知识清理出来,保存有用的知识,并汇集成图书馆的知识仓库。知识经过采集加工和存储积累之后,还必须进行充分地共享和交流才能流动起来,真正发挥作用,因此,共享与交流是使知识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知识共享与交流是指通过协作空间和知识传递,将信息和知识在图书馆内部和外部尽可能公开,使每个用户都能更有效地接触和使用相关的图书馆知识和信息,使图书馆中每项工作的开展都建立在整个图书馆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以达到成本最小、效益最大的目的。同时还有利于建立图书馆开放融洽的文化环境,对图书馆文化的健康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知识的使用与创新是指将所获取的知识应用到工作流程、决策和新出现的竞争机会中去,并在应用中产生新知识的活动过程。图书馆只有在知识的使用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学习、利用与创新。知识的使用要运用积累的知识不断进行交流对话,使积累的知识流动起来,知识的精华部分经过多次过滤而留存重用,冗余的知识被自然剔除,表现为知识门户、知识搜索、知识地图、专家库、知识学习和分析。

辅助活动本身不产生价值,但却是支撑基本活动的基础。图书馆的领导与管理,主要是建立适合本图书馆的条件,使得图书馆的决策和业务活动更加富有成效;应用现行的信息技术,建立一个能有效增加决策和业务活动效率的科技基础架构,方便用户登录、搜集、索取信息产品,进行知识交流、提高知识流通效率,利于图书馆知识的储存和共享;塑造一个对决策、知识友善的图书馆文化,让馆员及用户充分了解决策、业务活动的价值所在,并建立合适的绩效考核制度,使馆员及用户乐于和他人分享及创造知识;人力资源的管理就是对这些人员的招聘、培训、激励和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