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冠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刘翔冠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刘翔冠军

刘翔冠军范文1

刘翔哥哥:

你好!

我是河北省保定市中华路小学六年级的一名学生。我十分崇拜你,你是我心目中的偶像。

我清楚的记得雅典奥运会上,你以12秒91的成绩夺得了110米栏的冠军,为中国争得了荣誉,同时也是为中国110米揽的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从此“刘翔”这个名字真是家喻户晓。没当电视上出现你的镜头时,我那岁的妹妹都会大喊“快看:刘翔,刘翔!”你盼望的4年田径世锦赛,终于在今年的日本大阪开幕了。你为了在这次田径世锦赛上夺得冠军,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66天中,你积极备战、奋力拼搏,在这期间你经历了酷暑、高烧、压力、眼泪……,然而,正是必胜的信念支撑着你一路艰辛走到现在。“苦心人,心不负”,在这次世锦赛上你终于以出色的表现夺得了冠军。在世人面前又一次证明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刘翔哥哥你经历了无数艰辛与磨难,有过美好的梦想与期待,然而这一次对你尤其重要,它毕竟是你期待了4年的世锦赛。我在电视上看见记者采访你师傅时,你师傅说,“他带了你八年,从未见过你在赛前掉过眼泪。”当记者问到你时,你并没有回避,你说,“是的,我是在赛前掉过眼泪。”因为我在赛前非常紧张,压力也非常大。你用无数种方法顶住自己的压力。你怕万一在世锦赛上夺得不了冠军。所以你就在酷暑的高温下训练,你在高温下训练的时候,训练完一次,你就用冰凉的水冲一次。因为有了你的刻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训练,所以让中国在体坛上独占鳌头,让中国人民引以自豪,让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上一次次迎风飘扬,让雄伟的国歌声在国际赛场上一次次迎风飘扬。让全中国人民的心一起欢跃起来然而这些功劳都是你和你师傅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

因为崇拜你,所以想详细的了解你。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知道了你1983年7月13日9点28分出生于上海,田径110米栏运动员。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你以12秒91的成绩夺得了冠军,平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的世界记录。在2006年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中,你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了沉睡13年之久,有英国名奖科林—杰克逊创造的12秒91的世界记录。你是我的榜样,更是祖国的骄傲。

我现在已经上六年级了,学习非常紧张。我数学不是很好,成绩总在70分徘徊,我没次交卷前都觉得答的不错,可是成绩下来都并不理想。于是几次想打退膛鼓觉得自己的数学成绩真的上不去了,但当我脑海中浮现出你那坚持不懈和刻苦努力的训练情景。我心里想:“学习也要向你训练那样坚持不懈和刻苦努力才行。在同学玩耍时、嬉笑时,我却在攻克一道道难题。渐渐我的数学成绩有了逐步提高。这还得真感谢你呢。

刘翔,你这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力争上游,带着一股劲充满稚气的世界冠军,让我们记住了你,让中国记住了你,让世界记住了你,让历史记住了你……

身体健康

再接再厉

08在创辉煌

指导教师:侯彦玲

刘翔冠军范文2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6(b)-0066-03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食管连接处抗反流屏障功能障碍导致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反酸、吞咽困难等症状,并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病变的疾病,是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一个主要类型[1]。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的致病作用已得到公认,但是其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仍是目前争论的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44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Hp感染情况,并将已经确诊的107例Hp阳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两组,观察Hp根除治疗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症状、食管炎愈合情况的影响,以探讨Hp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2009年1月~2011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的胃镜检查病例,比较反流性食管炎和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并将反流性食管炎按洛杉矶分类法(LA分类)[2]分级,比较各级反流性食管炎Hp感染率。收集2010年7月~2011年12月我院经胃镜检查确诊的Hp阳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07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其中男39例,女15例,平均年龄(54.1±11.0)岁;对照组53例,其中男37例,女16例,平均年龄(56.7±10.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52例患者(2例因青霉素皮试阳性剔除),第1周给予标准三联疗法根除Hp治疗,方案:雷贝拉唑(江苏豪森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00204)10 mg/次,2次/d+克拉霉素(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0010551)500 mg/次,2次/d+阿莫西林(昆明贝克诺顿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00210)1000 mg/次,2次/d,后口服雷贝拉唑10 mg/次,2次/d,对照组53例患者给予雷贝拉唑10 mg/次,2次/d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

1.3 观察方法

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治疗期间不服用任何对本病有效的药物。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复查胃镜,治疗组行14C呼气试验检测Hp,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和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的改善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1.4.1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3] 将反流性食管炎反酸、烧心、咽部异物感、胸骨后疼痛、嗳气、腹胀、上腹痛等常见症状根据患者症状轻重分为无、轻、中、重4级,分别计0、1、2、3分,总分为症状积分,症状积分改善=(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症状积分×100%。痊愈:治疗后症状消失,症状积分改善≥95%;显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或虽偶有症状但很快消失,70%≤症状积分改善

1.4.2 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疗效判定标准[3] 治疗前后进行胃镜检查,胃镜检查采用Olympus CV-260电子胃镜,结果由专人负责,将反流性食管炎按洛杉矶分类法(LA分类)[2]分为A、B、C、D级,分别记为1、2、3、4分,内镜阴性记为0分。痊愈:胃镜下食管黏膜正常;显效:胃镜下炎症未消失,治疗前后积分差为2分;有效:胃镜下炎症未消失,治疗前后积分差为1分;无效:胃镜下炎症未消失,治疗前后积分差为0分或为负值。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包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如为正态分布,且各组间具有方差齐性采用t检验,如不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回顾性分析

2.1.1 慢性胃炎和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Hp感染率 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胃镜检查病例共14 675例,确诊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448例,其中男1032例,女416例,Hp阳性共552例,Hp感染率为38.12%;慢性胃炎7836例,其中男3607例,女4229例,Hp阳性共4405例,Hp感染率为56.21%,两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

2.1.2 各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Hp感染率 将1448例反流性食管炎串屠 按洛杉矶分类法分级,其中A级652例,B级522例,C级196例,D级78例,四组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Hp感染率分别为41.87%、37.74%、31.63%和25.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呈现反流性食管炎等级越轻,Hp感染率越高的趋势。见表2。

2.2 随机对照研究

将107例Hp阳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食管炎分级、临床症状积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2.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经14C呼气试验复查,42例患者Hp阴性。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治疗组为90.48%,对照组为88.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2.2 两组胃镜复查情况及疗效比较 治疗两周后治疗组38例完成胃镜复查,其中34例Hp阴性,对照组35例完成胃镜复查。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有效率治疗组为55.88%,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3 讨论

自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Barry J.Marshall和 J.Robin Warren培植出Hp以来,Hp感染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得到公认,针对Hp的治疗也有比较成熟的方案。但研究者发现随着对Hp根除治疗的广泛开展,Hp感染率逐渐下降,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的个案不断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却逐年上升。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绝大多数高Hp感染地区,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和Hp感染率的下降呈负相关趋势[4]。另有流行病学研究显示Hp感染率与胃食管反流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5],故推测Hp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相关。近年来,关于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研究国内外已有一些报道,但争议较多[6]。近年研究发现,在西方国家,根除Hp不增加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的危险性,也不加重已存在的GERD[6-7];但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东方国家,根除Hp可能会增加GERD发生的危险性[8-9]。韩国学者研究显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Hp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根据反流性食管炎等级的加重Hp感染率降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Hp阴性与Hp阳性相比,食管炎等级更严重[10]。

本研究中,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胃镜检查病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Hp感染率为38.12%,慢性胃炎患者中Hp感染率为56.2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反流性食管炎A、B、C、D、级Hp感染率分别为41.87%、37.93%、31.63%和24.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呈现反流性食管炎等级越轻,Hp感染率越高的趋势,与目前多数研究结果一致[11]。进一步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观察Hp根除治疗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临床症状和胃镜下黏膜炎症的影响发现,治疗组进行Hp根除治疗后,临床症状的改善与对照组相当,但是根除Hp后,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的改善疗效较对照组差。以上结果提示Hp感染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的一种保护因素,推测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为:① Hp感染引起胃黏膜炎症,释放出大量炎症因子刺激G细胞分泌胃泌素增加,胃泌素可加快胃排空,且使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增高,减少反流产生。②Hp感染可导致胃体炎,尤其是cagA阳性的Hp菌株感染的萎缩性胃炎严重,壁细胞的破坏导致胃酸分泌量减少;另外Hp可以产生尿素酶,尿素酶能分解尿素产生氨中和胃酸,升高胃内pH值,减少胃蛋白酶原的激活,减轻反流物对食管的损伤。③ Hp感染导致胃体炎,近端胃体持续不断地释放炎症介质,直接或间接影响食管黏膜,提高食管对酸的敏感性。

目前也有很多学者对Hp感染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持相反的观点,鉴于大样本人口普查为基础的流行病学研究较少,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及其发病机制有待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来明确。

[参考文献]

[1] Vakil N,van Zanten SV,Kahrilas P,et al. The Montreal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a global evidence-based consensus [J]. Am J Gastroenterol, 2006,101(8):1900-1920.

[2] Lundell LR,Dent J,Bennett JR,et al. Endoscopic assessment of oesophagitis:clinical and functional correlates and further validation of the Los Angeles classification [J]. Gut,1999,45(2):172-180.

[3]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4-129.

[4] Ho KY,Cheung TK,Wong BC.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in Asian countries:disorder of nature or nurture [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6,21(8):1362-1365.

[5] Malfertheiner P,Megraud F,O'Morain CA,et al. 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the Maastricht IV/Florence Consensus Report [J]. Gut,2012,61(5):646-664.

[6] Saad AM,Choudhary A,Bechtold ML. Effec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treatment on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J]. Scand J Gastroenterol,2012,47(2):129-135.

[7] Qian B,Ma S,Shang L,et al. Effec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on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J]. Helicobacter,2011,16(4):255-265.

[8] Nam SY,Choi IJ,Ryu KH,et al. Effec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its eradication on reflux esophagitis and reflux symptoms [J]. Am J Gastroenterol,2010,105(10):2153-2162.

[9] Yagi S,Okada H,Takenaka R,et al. Influ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on reflux esophagitis in Japanese patients [J]. Dis Esophagus,2009,22(4):361-367.

[10] 孙慧,徐三平.DDW幽门螺旋杆菌研究新进展[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0,22(6):353-357.

刘翔冠军范文3

【关键词】 糖尿病胃轻瘫;中医药治疗;香砂六君子汤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合并症,是一种胃动力障碍并不伴有机械性梗阻的疾病,包括胃排空的极度延缓及与胃排空延迟有关的胃动力紊乱[1]。其基本原因是糖尿病引起的自主神经病变,主要是迷走神经的传导障碍,而不是胃部肌肉本身的病变。高血糖可加重胃的运动障碍,其多发病于有糖尿病史3~5年以上,且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本病主要表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征,临床上以胃排空迟缓为主要特征,其临床表现以早饱、餐后腹胀、恶心、厌食、便秘等消化道症状为主。根据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不同,本病可分别归于中医呕吐、痞满等病范围。目前对本病的治疗西医应用胃动力药如胃复安、多潘立酮、西沙必利及抗生素之红霉素等有一定疗效,但长期服用其促进胃动力作用可能

减弱,且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笔者于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应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2例,并与西沙必利、胃复安治疗的30例作对照观察,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2例均为西平县中医院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15例,女17例,糖尿病病史5~12年,应用胰岛素治疗14例,口服降糖药18例,胃轻瘫病史3~26个月;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糖尿病病史5~13年,应用胰岛素治疗14例,口服降糖药16例,胃轻瘫病史3~28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病程相似,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符合叶任高主编的第六版《内科学》糖尿病诊断标准(WHO专家委员会报告1999年)[2],排除有明显重要并发症者。(2)糖尿病病史5年以上。(3)食后饱胀、恶心、厌食、上腹不适。(4)胃部饱胀。(5)X线钡餐检查胃蠕动次数

1.3 治疗方法 (1)治疗组:采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木香、砂仁、陈皮、半夏、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气虚加黄芪,阴虚加麦冬、沙参、山药;气滞加槟榔、藿苏梗;每剂煎药2次,共约400 ml,分2次服。(2)对照组:口服西沙必利10 mg,每日3次,胃复安10 mg,每日2次。两组均控制血糖,治疗原发病。以上方案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总疗效比较见表1。表1 治疗效果比较

转贴于

3 讨论

糖尿病胃轻瘫多见于糖尿病病程较长,尤其是临床上血糖未得到较好控制的糖尿病患者。根据其临床表现餐后饱胀、恶心、厌食、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属祖国医学消渴兼呕吐、痞满的范畴,糖尿病胃轻瘫是在消渴病的基础上发生的,“痞满”是消渴病过程中的一个新的病理阶段。中医认为:“胃为水谷之海”、“传化物而不藏”、“胃以降为顺”,消渴病日久,加之久服西药,损伤脾胃,气虚失运,糖尿病燥热伤津,津亏气耗,久病多虚多瘀,故气虚为糖尿病的主要病机[3]。由于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调,水谷运化失职,胃失和降则可出现脘腹痞满,食后早饱,纳呆,恶心、呕吐,根据以上病机特点在临床治疗中,用香砂六君子汤以益气健脾和胃为主,佐以理气,方中以人参、茯苓、白术为主药,补脾益气;木香、砂仁理气健脾消痞,且可防人参之滞,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理气和胃、消胀除痞之功,切中糖尿病胃轻瘫之病机,故临床运用能取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 衡先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诊断与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59-360.

2 叶任高.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18.

刘翔冠军范文4

中图分类号:R25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6-0031-01

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的消化道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合并胃轻瘫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50%以上,它不但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也使患者血糖难以控制,致使糖尿病多并发症发生。笔者于2004年6月~2007年6月运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6月~2007年6月本院门诊和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2例,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34~72岁,平均53岁;病程5~17年,平均(11±2)年。以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平均血糖水平、胃排空情况等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确定。糖尿病性胃轻瘫诊断标准:(1)糖尿病病程>5年;(2)有餐后饱胀、恶心、厌食及上腹部不适症状;(3)胃部饱满,震水声阳性;(4)x线钡餐检查胃蠕动收缩力减弱,排空延迟;(5)无胃溃疡及幽门梗阻。排除病例:(1)有其它影响胃动力的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者,如幽门梗阻、胃肠肿瘤、溃疡病等;(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3)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常规糖尿病治疗方法(控制饮食、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及皮下注射胰岛素)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木香9g,砂仁3g,半夏9g,陈皮6g,太子参30g,白术12g,茯苓129,鸡内金12g,焦三仙各9g,枳实15g,丹参30g,甘草6g。以上中药由本院制剂室制成煎剂,每剂150mL×2袋,每日2次,每次150mL,分别于早、晚餐后2h服用。对照组给予吗丁啉片(西安杨森制药厂生产)每次10mg,每日3次,饭前30min服用。15天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食量增加,停药后半年内无复发;有效:症状明显缓解或完全消失,但停药半年内复发;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32例,显效21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30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刘翔冠军范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将8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49~80岁,平均(70±9)岁,其中高血压病16例,脑梗塞26例;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47~88岁,平均(76±8)岁,其中高血压病18例,脑梗塞22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2.1 超声检查双侧颈动脉中任一条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1.1mm。

1.2.2 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辨证属气滞血瘀痰阻型,症见头晕,头痛,固定不移,胸闷,恶心,腹胀,厌食,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或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西药口服:立普妥片 20mg,每日一次,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者常规应用降压或降糖,抗栓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减量(如立普妥10mg,每日一次,阿斯匹林50mg每日一次)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香附20g,砂仁8g,半夏15g,陈皮15g,茯苓15g,山楂10g,神曲、莱服子各15g,大黄8g,连翘10g,茵陈10g,柴胡10g,当归10g,每天1剂水煎分两次服,若肝肾阴虚者加女贞子10g,枸杞10g等;瘀血阻络者加桃仁8g,红花8g等。

1.4 观察方法。记录患者症状,体征变化及饮食,体重情况,治疗前后行彩超测颈动脉。双侧最大IMT值右侧颈动脉RC左侧颈动脉LC及检测血脂.肝功能,两个月后观察疗效。

1.5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彩超显示斑块消失或下降2个级别(如重度转为轻度)血脂指标恢复正常;有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彩超显示斑块消失或下降1个级别(如重度转为中度)血脂指标较治疗前改善≥50%;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彩超显示斑块无明显变化。

1.6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情况。治疗组:显效17例(40.42%),有效22例(51.06%),无效3例(8.52%),总有效率91.48%。对照组:显效10例(23.07%),有效14例(34.61%),无效16例(42.32%),总有效率57.68%,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及斑块变化率比较见表Ⅰ、Ⅱ。

3 讨 论

高脂血症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AS)的物质基础和主要因素,中医认为高脂血症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偏食,饮食过度,过逸或情志失畅,使肝脾受损,脾胃运化失职,不能运化津液,肝疏泄失常,一则气机郁滞,血行不畅,二则横逆犯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阻塞经脉致血瘀,日久水湿积聚痰浊,淤血互相结而成,为血中之痰.可见肝脾失调是本,痰浊淤血是其病变之标,因此治疗当以健脾化痰祛湿,活血化瘀,舒肝理气,消食导滞为基本法则,故选用了香砂六君子汤为基本方,并根据病情的偏虚.偏实辨证加减,朱丹溪指出:“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亦随气而顺矣……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又说“治痰法,实脾土,燥脾湿是其治本也”,动脉粥样硬化由血中之痰作祟,故以半夏,陈皮,茯苓行气化滞,和胃化痰、健脾和中,香附疏肝理气,宽中消食,《滇南本草》中说香附调“血中之气也,……开郁气……,宽中消食”,砂仁辛散温通,芳香化湿行气,山楂尤善消肉食油腻之积,神曲能消化陈腐之积,莱服子消食下气,宽畅胸腹,善消面食、痰气之积,诸药同用,行消食导滞力更强,因宿食停滞,中州不运,必然生痰,痰为百病母,痰积不化,易于生热,所谓痞结之处,必生伏热,故方中又佐大黄荡涤肠胃积聚,连翘之苦寒,散结清热。肝木主疏泻,脾土主运化,二者有生克关系,肝疏泻调畅,方能助脾运化,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即所谓“肝木克脾土”;脾土受病,运化失健,痰浊内生,脂浊内聚,土胜侮木,使肝郁气结,故给予柴胡,当归,茵陈疏肝郁,养血柔肝,数药和用健脾胃,解肝郁,以祛痰浊之源,而血中痰浊瘀结自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山楂,柴胡,半夏,陈皮,大黄,茵陈,神曲,茯苓等,具有改善微循环,减轻氧自由基造成的损害,降低血小板的聚集,抗凝和抗血液粘稠度,降低血脂的功效。

AS的病理过程可以逆转已成为医学界的共识,斑块是否破裂取决于斑块的内在组织结构特征和斑块的所受应力的相互作用,而内在的组织结构特征起主导作用,立普妥可以减慢和逆转动粥样已硬化斑块,他是一种新型的HMGCOA还原酶选择性抑制剂,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和胆固醇在肝脏的合成而降低血浆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并能通过增加肝细胞表面LDL受体数目而增加LDL-C的摄取和分解代谢,也能减少LDL-C的生成和颗粒数,还能改善内皮功能,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增殖产生抑制作用,还能减少血栓形成和减轻动脉粥样斑块的炎性反应,是他汀类药物中降脂作用较好的一种药物,但其不良反应有便秘,腹胀,消化不良和肌痛,转氨酶升高等 [3]。但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能调脾胃,畅气机,化淤血,对降脂改善肝功能有良好作用,还能减轻立普妥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笔者采用香砂六君子汤、立普妥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经彩超检查确认可使IMT的值缩小,使血脂明显改善,同时减少西药用量和降低西药副作用,充分发挥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诊断疗效指标[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16

刘翔冠军范文6

【关键词】  儿童功能性腹痛;香砂六君子汤;临床观察

        2004年2月至2008年3月间,我们采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3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所选65例患儿均来自我院儿科门诊,按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3~6岁11例,7~9岁25例,10~14岁2例;表现为脐周隐痛或钝痛者35例,痉挛性疼痛3例;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者13例;疼痛持续时间<1 h者33例,1~3 h者5例;病程3月以上。对照组27例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3~6岁8例,7~9岁18例,10~14岁1例;表现为脐周隐痛或钝痛者25例,痉挛性疼痛2例;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者9例;疼痛持续时间<1 h者24例,1~3 h者3例;病程3月以上。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符合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ⅲ诊断标准:(1)间断或连续发作的腹痛;(2)不满足其他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标准;(3)无炎症、解剖学、代谢性或肿瘤性疾病的证据可以解释的症状;(4)至少诊断前2月满足上述标准,每周至少发作1次。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采用香砂六君子汤为基本方治疗。药物组成:党参10 g、白术9 g、茯苓9 g、陈皮9 g、半夏12 g、砂仁6 g(后下) ,木香10g(后下) 、枳实10 g、焦三仙各10 g、炙甘草6 g。大便秘结时,可加大黄3 g(后下);气滞腹胀者可加川楝子10 g、乌药10 g。水煎两次,各15 min,两煎混合加糖调味口服。3~5岁患儿每日1/2剂,6岁以上患儿每日1剂。

2.2对照组

   

在患儿腹痛发作时给予654|2片1 mg/kg,顿服。

   

两组均给予合理饮食,心理疏导,保持大便通畅。均以3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随访3月。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自拟)

   

痊愈:半年内发生功能性腹痛0~1次。显效:半年内发生功能性腹痛<5次或较治疗前减少1/3以上,并且腹痛严重程度减轻。无效:腹痛发作无明显减少,病情严重程度无减轻。

3.2治疗结果

   

治疗组中痊愈23例,显效12例,无效1例,因患儿服药困难中途停药1例,失访1例,总有效率92.11 %;对照组中痊愈2例,显效15例,无效9例,失访1例,总有效率62.96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4  体会

   

儿童功能性腹痛是指3岁以上儿童反复发作的腹痛。多数患儿在晨起、早饭前、吃饭时发生,极少数夜间睡后痛醒。腹痛的部位主要是脐周围,少数可在其他部位,常呈痉挛性或绞痛性,每次发作不超过1~3 h,可自行缓解;发作时可伴功能性及自主神经症状如呕吐、心悸、出汗等。最多见的病因是饮食不当、乱吃零食、过食冷饮、便秘、消化功能紊乱(亦称功能性消化不良),亦有报道与小儿心理因素障碍[1]和儿童胃肠道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2]有关。本病属中医学“腹痛”范畴,因小儿脾胃薄弱,经脉未盛,易为内、外因素干扰。六腑以通为顺,经脉以流通为畅,凡腹内脏腑、经脉受寒邪侵袭,或肠胃为乳食所伤,中阳不振,经脉淤滞等,均可引起气机壅阻,经脉失调,凝滞不通而腹痛[3]。即引起小儿功能性腹痛的根本原因为“脾胃薄弱,经脉未盛”。《素问》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对本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针对“脾胃薄弱”这一发病机制,治疗当以健脾和胃为大法。笔者以健脾和胃、理气止痛之香砂六君子汤[4]加减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总有效率92.11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临床实践证明,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具有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80-1281.

[2]马达.7类器质性小儿腹痛要早就诊[n].扬州时报,2008-11-04:(a17).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