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发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发现

科学发现范文1

有一天,我发现了一个科学现象,为什么萤火虫的尾巴会发光呢?

我上网查了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原来萤火虫的尾巴上有磷粉,所以才会发光。如果将来可以让萤火虫在罐子里,萤火虫一发光就变成了路灯,既不浪费电,也环保。

我又发现了一个科学现象,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呢?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传播速度要快得多。

生活中人们利用这些科学现象发明了造福人类的机器,我也要发现更多的科学现象,好好学习,做一个对人类有贡献的小发明家。

科学发现范文2

在我校的各个年级几乎有一半的人手里都拿一个花花绿绿的溜溜球玩的时候,我也加入了这浩大的溜溜球大军中。

有一天,我拿着溜溜球玩“睡眠”,看着他能在下面“睡眠”,我突发奇想,它为什么能“睡眠”呢?我曾多次问妈妈,妈妈说不知道;我又多次问爸爸,爸爸也说不知道。不经意间我用手拨了拨球体,一看它在滚动,我又拨了拨,嘿!“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发现了溜溜球所谓“睡眠”的原理了。原来,在绕紧线后用力向下掷去的时候,两个半球的球体在向前转,球体自转的时候,中间的小轴承也在转,这也就形成了相对的稳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睡眠”。我发现了这个道理,就仿佛是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一样高兴。啊!我太伟大了,我竟然在玩中发现了科学道理,难怪那位语文老师说:“科学家是玩出来的!”

在放学的路上,我兴高采烈地走在大街上,边玩着溜溜球,边旁若无人地小声嚷嚷着:“我发现科学了!我也是科学家了!”

科学发现范文3

发现x射线的科学家是()

A、居里夫妇

B、贝克勒尔

C、伦琴

D、伊雷娜·约里奥-居里

答案:C

伦琴射线

科学发现范文4

希格斯玻色子是英国教授彼得·希格斯在上世纪60年代的理论研究中预言存在的粒子,是物质的质量之源,其他粒子在希格斯玻色子构成的“海洋”中“游弋”,受其作用而产生惯性,最终才有了质量。在物理学“标准模型”所预言的基本粒子中,希格斯玻色子是最后一种被证明存在的基本粒子,由于它极为重要又难以寻觅,曾有人开玩笑说它是“上帝诅咒的粒子”,后来常被称作“上帝粒子”。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今年7月4日宣布,该中心的两个强子对撞实验项目——ATLAS和CMS均发现一种新的粒子,具有和科学家们多年以来一直寻找的希格斯玻色子相一致的特性。数据的确定性为5西格玛,即理论物理界可以确认“发现”的水平。《科学》杂志认为,这项发现将“标准模型”拼图中的最后一块填充到位,虽然尚不清楚该发现未来将把粒子物理领域引向何处,但其对物理学界的重大影响不可否认。

《科学》杂志总编辑布鲁斯·艾伯茨在社论中表示,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既是人类智慧的胜利,也是全球数千名物理学家和工程师数十年辛勤工作的顶峰”。

其他九项进展包括:

丹尼索瓦人基因组: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将特定分子与单股DNA相结合的新技术。通过这种技术,他们利用一个距今7.4万年至8.2万年的指骨碎片获得了丹尼索瓦人的基因组高覆盖率测序数据,重建其基因组全序列。从如此古老的样本中制作出高品质全基因组,意味着科学界在古代DNA测序领域取得巨大进步。

用干细胞制造卵子:日本京都大学研究小组今年10月报告说,他们首次利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成功培育出实验鼠的卵子,并使其受精从而诞出健康小鼠。实验结果未能达到科学家们的终极目标——完全在实验室中得到卵细胞,但它为研究基因及其他影响生育和卵细胞发育的因素提供了强有力工具。

“好奇”号火星车着陆系统:重达900多公斤的美国“好奇”号火星车8月6日借助由火箭提供动力的、名为“天空起重机”的助降系统缓缓在火星表面着陆。从进入火星大气层到着陆仅用了7分钟,虽然难度高、风险大,但着陆过程堪称完美。这也使美国航天局再次获得信心,希望有朝一日让另一辆火星车着陆,将“好奇”号搜集的样本回收并送回地球。

X射线激光给出蛋白质结构:一个科学家团队利用比传统同步加速辐射源亮10亿倍的X射线激光确认了布氏锥虫所需的一种酶的结构。这一进展证明用X射线激光照射的方式来解密蛋白质结构的可能性。

基因组的精密工程:对高等生物DNA的修改和删除一般而言无法确定结果。不过在2012年,一种名为“转录激活子样效应因子核酸酶”的工具赋予研究人员改变或消灭活的斑马鱼、蟾蜍、牲畜甚至病人细胞定基因的能力。这种技术被证明与基因靶向技术一样有效但较为廉价,而且能让研究人员确认基因及突变在健康人和病人中的特定作用。

马约拉纳费米子:它是一种反粒子就是自身的粒子,物理学界有关其是否存在的争论已持续了70多年。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科学家今年首次观测到马约拉纳费米子存在的坚实证据。这一发现已促使科学家努力将马约拉纳费米子结合到量子计算中,因为他们认为,由这些神秘粒子组成的“量子比特”会比目前数字计算机中所拥有的比特更有效率地存储和处理数据。

“DNA元素百科全书”(ENCODE)计划:国际科学界9月5日宣布,“DNA元素百科全书”计划获得了迄今最详细的人类基因组分析数据,这是“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国际科学界在基因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进展。本次公布的数据显示,人类基因组中约80%的基因都有某种确定的功能。这些新细节能帮助研究人员理解基因受到控制的途径,并摸清某些疾病的遗传学风险因子。

人脑-机器接口:美国布朗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今年展示了让瘫痪病人用意念移动机械臂并从事复杂三维运动的技术。这种技术仍然是试验性的,而且极其昂贵,不过科学家们希望,更先进的计算程序可改善这种神经性假肢,用以帮助因中风、脊髓损伤等而瘫痪的病人。这种“人脑-机器”接口研究在未来有广阔的应用空间,除了能帮助残疾人外,在军事和太空探索等领域也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

科学发现范文5

1.对科学发现史实验教学功能认识不足

在中学生物学中,有许多科学发现史教学,如细胞发现史、酶发现史、生长素发现史、光合作用的发现史等。课本编排这些内容,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体验过程方法以及感悟科学家坚持、现身、投入的精神。但许多教师或许是因为高考评价标准导向的原因,在生物科学发现史教学中,注重知识目标,忽视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造成目标单一,大材小用的现象。从而白白浪费了一份学习的经典材料,失去了一次提高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机会。

2.以现代人的知识基础去分析经典实验,忽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社会在发展,学生接收信息的来源在不断增多。同时,高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实验分析能力以及化学、物理、生物等各种知识的储备。因此,许多科学发现史中的经典实验结果及分析是学生所熟悉的,这样就造成了在学生已知的前提下从事教学活动,降低了教学材料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加大教学难度。所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克服这一难题,把静止的某个预期过程、结论重新展现为生动活泼的生物现象和思维过程,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当年研究的足迹,顺着科学家的思维,体会发现快乐,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成功与失败的关系,才能有更大的收获。再者,课本对科学发现史材料的选取,大多呈现了科学家正确的、成功的史料,缩小或者并未呈现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屡次失败的插曲,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误导。在教学时,教师要合理拓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充分体会科学家在当初条件和背景下实验创作的伟大和艰难,逐渐养成科学的思维品质及健全的人格。

3.材料挖掘不当,忽视倡导科学来自生活的理念

科学发现史中所涉及的实验结论是已经证实了的理论或定律,他们为生物学乃至其他学科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对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但敬意并不等于距离。许多教师和学生认为,这些实验是科学家伟大的创举,非一般人所能为,所以在心理上产生了隔阂。教学时,存在着挖掘过深,增加学生学习负担,或没有挖掘出这些经典实验的普适性、生活性,忽视倡导科学来自生活的理念等问题,浪费了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机会。

二、生物科学发现史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1.重新认识生物科学发现史的教育功能,体现新课改教学理念

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科学发现史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科学发现史既是知识点,又是经典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赋于学生动脑动手的权利,过分强调实验结论的识记既枯燥,效益也不高。所以应将实验技能结论的得出置于实验探究活动之中,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实验探究活动上,在积极、主动的实验探究活动中,形成生物实验技能,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素养。绝不能以阅读代替学习,进入简单的识记过程和结论的套路,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忽视对学生能力的适时培养。对于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尝试重现经典实验过程,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和观察中分析、讨论、预期结果,得出结论,从而达到既学习知识又形成能力的良性结果。

2.教学过程中及时质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生物科学史实验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探究的过程。生物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生物科学中的每一项突破,都是经过生物实验而取得的。因此要求教师在科学发现史实验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留有探究的余地。例如在酶的发现教学中,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肉块放入金属笼内,然后让鹰吞下去,过一段时间把笼子取出,发现肉块没了,从而得出胃有化学性消化的结论。如果作为教师,就这样讲述过程和结论,学生肯定能听懂,也能记住结论,但这样就失去了经典实验教学的魅力。在教学中,如果就实验本身能及时地引导学生质疑或提出问题,则不但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而且会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如教学时可以采取这样的流程:首先,引导学生生成一系列问题:①为什么选择鹰作为实验对象?②为什么选择金属笼子,用封闭的金属箱可以吗?③为什么斯帕兰札尼要把肉块放在金属笼子里?④过一段时间,金属笼子内的肉块不见了,有哪些可能的原因?⑤如果你是斯帕兰札尼,你将怎么做?其次,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总结形成自己的理论,并展示、阐述自己的理由。最后,师生共同分析修订形成客观正确的解释。这种教学方式不但满足了学生的知识需求,同时化静为动,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质疑,合作解答的良好学习能力和情感认识。

3.合理挖掘材料,理性评价,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生物科学发现史是实验史,也是生活史。教材提供的科学史料大多清晰精炼、主线明确、逻辑关系严密、问题呈现层层深入,基本客观地还原了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但也不排除环节断层、逻辑严密性降低以及过程不够严谨的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汲取精华,去其糟粕,正面引导和科学评价,不能抓住某个细节(如没有对照试验、无关变量控制不严等问题)而做过度的批判性和放大性评价。作为教师我们要鼓励学生抓住重点,回归历史背景,用辩证的眼光与思维契合科学家的创新工作。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倡导生活孕育科学的理念,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关注社会,贴近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科学史料中提炼学习素材,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质疑、探究、发现,以便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科学发现范文6

1997年,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NOAA)录下海洋发出的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很奇怪,还非常大。两个相隔4500公里的麦克风分别录下了这种怪声。后来这种声音被称作“噗嗵(Bloop)”,听起来不像任何以正常速度传播的声音。NOAA最终证明,这个声音的传播速度是标准音速的16倍,听起来就像粪便掉入马桶的声音。科学家确定,这种声音的波型说明它是由一种动物产生的,而不是一块巨大的磁石吸住了空中的飞机。

科学家为什么无法揭开这个谜底呢?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体型或者声音大到可以产生那种声音的动物,即使最大的蓝鲸也无法制造这么大的声音。NOAA将这个声音上传到网站上不久,美国小说家洛夫克拉夫特的粉丝们,很快确定这种“噗嗵”声是他《克苏鲁神话》系列图书里描写的远古邪神克苏鲁发出的。克苏鲁是一种体型巨大、外貌既像鱿鱼又像龙的凶恶怪物。

科学家对这种声音进行追踪,最终查找到太平洋一个偏远的角落,这里距离洛夫克拉夫特笔下的著名海怪的巢穴不到500英里(804.67公里)。

“巴格达电池”给什么供电?

“巴格达电池”是考古学家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发现的古电池,这些电池的制作时间可以上溯到几百年前。考古学家是在一个偶然机会发现这些电池的,他们起初认为这只是一些用来储藏东西的普通泥罐。这种理论很快就站不住脚了,因为每个罐子里都有一个铜棒,这些铜棒上都有被酸腐蚀的迹象。这意味着这些泥罐里曾装有一种液体,这种液体可以与铜发生反应,产生电荷。如果这种猜测是正确的,那就说明,第一个已知的近代电池,其实是在几百年前产生的。但是远古人类到底用电池做什么呢?

为什么科学家无法揭开这个谜底呢?如果我们在那里继续挖掘,并不能挖出远古时期的便携式摄像机。一些石雕被称作“丹德拉神庙灯”,有人认为这是电动弧光灯,可能需要一些像“巴格达电池”的东西给它们提供能量。然而其他一些人认为,这个理论根本不可信。更多合理的说法认为,电池可能一直被用来给物品镀金。其他一些人则表示,懂得医术的人可能通过电击的方式,用这种电池产生的电给人治病。这些电池被陈列在巴格达博物馆里,一些对此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将有机会每天研究它们。

大石球从何而来?

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一些地区分布着很多巨大的石球,它们的表面非常光滑。科学家对它们进行测量后发现,这些石球都是用坚固的花岗岩制成,而且石球表面各点的曲率几乎完全一样,直径误差小于0.01,简直是一些非常理想的圆球。有些石球相对较小,直径不到0.1米,有一些却非常大,直径可达2.5米,重达几吨。这些巨大的石球是用现在人们不知道的方法雕刻而成的。哥斯达黎加到处都有这种石球,但你猜不出它们是如何出现的,有什么用途。当地一些人希望从这些大石球里找到金子、咖啡豆,甚至婴孩,于是他们将这些石球打碎。一些石球滚来滚去,但有些的确太重,即使用推土机也推不动。

为什么科学家无法揭开大石球之谜呢?科学家通过实地考察,得到的最可靠信息是,那些大石球附近没有任何采石场。这些大石球是由谁雕刻的,又是怎么运到这里的呢?

当地印第安人中流传的传说:宇宙人曾经乘坐球形宇宙飞船降临这里,认为这些大石球是宇宙人制作的,并按照一定的位置和距离进行了排列,布置成模拟某种空间天象的星球模型。一切谜团迄今未明。

白公山大铁管来自火星?

中国青海柴达木一个没有人生活的地方,有工业留下的痕迹。科学家在那里的一座名叫白公山的山顶上,发现数百根锈迹斑斑的远古时代留下来的铁管,科学家至今也不清楚这些铁管来自哪里。其中一些铁管深深插入山中,还有一些躺在附近的盐湖里。盐湖里的铁管更多一些,而且大部分都沿着东西走向的湖岸放置。一些较大的铁管,直径约有0.4米,它们的尺寸相同,而且看起来好像是在有意摆成一些图案。

考古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些铁管出现的时候,人类还正在努力想出如何在不烧到头发的情况下把肉烤熟。可想而知,那个阶段的人类很难锻造出这样的铁管。

为什么科学家无法揭开这个谜底呢?尽管这些管子出现的时间比希腊神话中宙斯出现的时间还早,但它们与周围的碎石截然分开。这说明它们并不是被简单地挤压到地下的,而是利用了一些特殊方法。上面我们提到过,这座山完全不适宜人类生存。

有人认为,这些铁管所在的地方曾是一个远古天文台,或者是地外生命留下的飞船发射地。这种猜测不是没有道理,因为这些管子中二氧化硅的含量与火星上的二氧化硅含量非常接近。但是,科学家至今仍无法揭开这些铁管的谜。

“安梯基齐拉机”有什么用?

安梯基齐拉机是一个古老而复杂的计算器。1902年,考古学家在希腊小岛安梯基齐拉附近的失事船只上发现了这个仪器,它的制造年代可以上溯到公元前100年。

为什么科学家无法破解它呢?首先,人们在有关安梯基齐拉机是在什么地方制造的,以及谁设计了它的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人们普遍认为,这种器械是希腊人发明的,因为不管什么时候,它所指的方向都是希腊。

有人推测,安梯基齐拉机是用来确定天置的。然而令科学家难以理解的是,在这个仪器被制成的时候,还没有人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或者天体运行的方式。换句话说,安梯基齐拉机拥有当时的人显然无法理解的功能,但没发现它具有那个时期任何一种单一机械的功能,如为船只导航。古希腊人仿佛只是费了大力气造了一样派不上用场的“玩具”。

伏尼契手稿没人能读懂

伏尼契手稿是一部至今内容不明的神秘古书。1912年,美国书商伏尼契在罗马附近一所耶稣会大学的图书馆里,找到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发现:一份厚达230多页、以奇特字体写成的手稿,手稿中还有许多植物、天体和出浴美女等奇异图片。它看上去并不像是一些蠢人胡乱涂写的一连串废话。事实上它是一本条理清晰的书,拥有前后一致的笔迹、清晰可辨的结构和详细的插图。这显然是一种真正的语言,只是人们以前从没看到过。它肯定记录了一些东西,但没有人知道那是什么。是谁写了这本书?是在什么时候写的?科学家的意见至今也没有统一。

上一篇作文话题

下一篇雷锋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