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困难的名言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不怕困难的名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不怕困难的名言

不怕困难的名言范文1

湖北省孝感市实验小学五(6)班

如烟的往事飘然而过,但有一件事我却铭记在心中,每当记忆的浪花泛起,那件事就像大海中的一叶扁舟显露出来。

那是三年级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面出了一道奥数题,要我们回家做。

刚一下课,同学们都一窝蜂地挤到“数学天才”—段子敬的面前,等待他的结果。段子敬很快就用方程式给解了出来。

虽然我知道段子敬做的肯定是对的,但我坚信肯定还有更加简便的算术方法。

做呀做,做呀做,我怎么也做不出来。正在我准备弃的时候,我们班有着超高人气的“铁乌鸦”—汪伟豪走过来了。

他先是朝我发出令人心寒的几声冷笑,然后脸色突变,有点讽刺的味道说:“刘星烁,不会做就算了,直接去找‘数学天才’,那里有现成的答案,不要逞什么能了。”

我“蹭”的一下站了起来,脸“唰”的一下全红了,这不是因为汪伟豪讽刺的言语引起的,而是因为羞愧自己没有一颗做事做到底的心,没有一颗不怕困难不怕艰辛的心,没有一颗永远不放弃的心。

想到这,我立刻坐下,接着想那道题,想啊想,心里默默地念着,今天我豁出来了,不管遇到任何艰辛和困难,都要把这道题解出来,让同学们瞧瞧我的本事。

想了将近两个小时,我终于把这道题解出来了,顿时成功的喜悦涌上了我的心头。

下午,我把自己的解题方法交给了老师。老师说:“段子敬做的没错,但刘星烁的方法更为简便。”老师的表扬,让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不怕困难的名言范文2

作者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这首诗内容新颖,别具一格,诗人从小不愿被困居于狭小的山区,他向往大海,向往新的天地。

作者从小向往大海,对大海连同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他本以为爬上一座山,就可以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却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及了。但是,长大后,他明白了,“山”象征着重重艰难险阻。海象征着理想境界,要想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经千辛万苦的。只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

作者王家新有着自己的理想,就是能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人生理想。要想实现它,我们不可能“一步登天”,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挫折、磨难和坎坷。挫折是一股风,吹落了希望的花儿;挫折是一场暴雨,淋湿了我的梦想;挫折是电闪雷鸣,整得我们垂头丧气。

挫折是一座高山,看上去你可能会觉得艰难无比。但是,只要你勇敢无畏,毫不放弃地爬,等到顶峰时,你会发现,天空将是一片灿烂,理想将开出鲜艳的花朵。

就拿我来说吧!今天正好数学测试。我想:每问题,数学!我在班上可是顶呱呱呀1这回肯定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第一名非我莫属了!

于是,我“哗哗”地做了起来。突然,出现了一道“拦路虎”,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啊!着道题整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一个钢管,内直径是1米,管壁厚1米,长6米,每立方米可卖60元,这根钢管可卖多少元?”

我紧盯着这道题一动不动,仿佛整个人都置身于数学世界里,尽情地翱翔着、思考着。突然,我眼睛一亮,哎!对了!我一拍脑门,恍然大悟,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磨难是一所大学,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考验, 怎能长成苍天大树。

有句名言说得好,“不经风雨,难成大树,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难”

不怕困难的名言范文3

据北京市有关部门对10所重点中学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表明:在“你的弱点是什么”一题中,有60%的同学认为自己“缺乏毅力,不能自我调适感情,经不起挫折。”团中央学校部对全国近10个省市的2万多名学生进行的一次大规模调查,在与以上同样的选题中,有4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意志力不强”,17.5%的学生认为自己“经不起挫折”。今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中学校长会议上,与会的校长们也提出必须加强对中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的问题。这说明,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其耐挫能力,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已势在必行。

那么,究竟什么是挫折教育?如何进行挫折教育?

在心理学中,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这是每一个人都无法避免的生活体验,在人生中,你随时都会面临困难、风险与失败。但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够正确地面对失败。

挫折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一种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信心、恒心,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应变力、克服力,培养其完善人格的心理素质教育。换言之,挫折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正确地对待失败,调整好心理平衡,努力克服困难去取得成功。

下面,笔者拟就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应注意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形成对挫折的正确态度

首先必须使他们形成对挫折的正确态度,主要是指面对困难的勇敢性和面对失败的不屈性。有的中学生一般情况下,也不怕困难,但倘若遇到太多太大的困难,例如,学习上遇到“拦路虎”,生活中遇到非常不顺心的事情等,往往不敢正视现实,不敢迎着困难上。如果你是一个害怕困难的人,就请记住歌德的名言:“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儿;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失掉了许多;你若失掉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因此,对于困难我们既不必害怕,也不必回避,而应以积极的态度勇敢地迎难而上,在征服困难的过程中,增强我们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

二、提高耐挫能力,强化心理素质

2.1加强耐受挫折的心理准备教育

我曾做过这样的挫折实验:“假如你是汶川的一个中学生,在地震中你的腿被砸断,被救出后双腿被截肢,父母还在地震中双亡了。这时候,你会怎么办?”学生们一听,很多表现得很痛苦迷茫,一个女同学当时就说:“哎呀,那我没法活了!"这说明中学生对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往往不足或根本毫无准备,因此,教师可设置一些有一定困难和障碍的情境,也可利用班会等相适宜的场合,适当进行挫折教育。应该让学生明白:挫折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不快程度及转化情况是由自己控制的;产生挫折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这样,学生便能作好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2.2树立榜样,提高耐挫能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勇于战胜挫折的榜样。提供的榜样类型有:第一,中外名人中战胜挫折的典型范例。例如,忍辱不屈、发愤著史的司马迁;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张海迪;虽处境维艰但倔然自强的达尔文、曹雪芹等。第二,国内著名同龄人中的模范人物。例如自造逆境、锤炼自己的赖宁;用七岁稚嫩双肩支撑着一个残破家庭的边荣唐等。第三,学生身边的同学榜样。当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会从这些闪光的形象中获取勇气和力量。

2.3开展实践活动,提高耐挫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必须让孩子知道生活里有一个“困难”字眼,这个字眼是跟劳动、流汗、手上磨出老茧分不开的。这样,他们长大后就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挫折耐力。要培养孩子的竞争能力,首先要克服孩子“输不起”的心理障碍,能谦让,能合作,能吃亏,然后才能竞争。美国汽车大王福特尽管身为亿万富翁,但却要求子女自己去擦皮鞋,打工挣钱;印度也规定了小孩的“饥饿日”以饿其体肤,苦其心志等等。这些国家的做法,无疑拓宽了我们的视野,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为此,教师可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为学生创设受挫情境。如远足、野营、登山、军训等,在“吃苦活动”中自讨苦吃,以提高其生存能力、自理能力,作好迎接逆境,向挫折挑战的准备。

2.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心理素质

《美国人的家庭教育》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孩子以后的生活道路还很长,做父母的都希望他们能有一个幸福健康的生活前程。身体上的缺陷无法弥补,但如果他们有一个强健有力的精神支柱,健康的心理,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决心,可以想象这样的孩子成长起来以后,会比在父母的怜悯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要有能力和健康得多。这说明,作为家长不仅要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应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样,作为学校,也要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明白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智力正常、情绪反应智谋适度、意志品质健全、人际关系协调、社会适应良好等,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学生心理素质。学生具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其耐挫能力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对人的心理素质,包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面对二十一世纪,我们的教育中缺少“挫折教育”是不行的。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都来重视对中学生的挫折教育。

参考文献:

[1]沙柳.从72:12看孩子为什么变懒了[J].中国教育报,2006,5.

[2]姚俊.挫折教育——一个新的德育课题[J].教育科学,2005.2.

不怕困难的名言范文4

【关键词】中华文化;传承;精神

泱泱五千年的大国,留给我们最重要不仅仅是瑰丽的建筑,华丽的诗歌,严谨的小说,也不仅仅是霓裳羽衣,踏燕飞歌,最为重要的是那些一代一代传承而来的精神,不屈不挠,勇敢向前的中国魂。

1.爱国主义精神是铸就中华大国的根本

孟子曾经说过:“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里的“气”指的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精神。至于“浩然之气”被人们理解为人们拥有的至高的正气和节操,而爱国主义精神正是这种正气和节操充分展示。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爱国一直是一种最为崇高的“大节”。我们在翻看成语字典时,或者在赞美人时常常使用这样的成语“见义勇为”,“舍身取义”、“当仁不让”、“杀身成仁”等等,自古以来最值得人们赞颂的就是这样的一类人,能够讲究自己的情操,崇尚气节,一代代的口口相传,言传身教将中国人的正义感以及是非明理心培养出来,浩浩然的民族正气一直凝聚在大家心里,正是这种代代相传的正气形成了每个人对民族和国家的热爱与气节。最早提出爱国主义这个概念是近代,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深刻的关系,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造就出一个个爱国的丰碑。虽然提出是在近代,但是爱国惊声一直深深的流淌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骨子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著作里都有对爱国精神的描述。如:先秦时期,“廓然大公”等就已经被我们的祖先奉为追求的目标,需要实现的人生价值。除此之外孟子也对这种价值观进行了诸多描述,如:“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还有荀子提出的“成天下之大事”等,都展现了每个中华儿女心怀天下的情怀。然而这种信念通过书本,通过父母口头的代代相传,一代代增加,一代代提高,这种精神不断的完善精炼。我们铭记在心,甚至脱口而出的恐怕是来自宋朝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明朝末期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这两句话是对爱国精神最精炼的总结。简简单单的是十多个字充分的将中华儿女将天下作为己任,忧国忧民,等豪情壮志以及浩浩然志气表达出来。一个心中有大爱的人,才有资格去创造未来。身为时代的创造者,社会主义建设的后备力量,我们要做一个心中有大爱的人,去为自己的国家搏出一个崭新的未来。

2.学会进行自我修养才能成就大我

自古以来,人格修养一直是中华儿女最看重的。在《礼记・大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也就是说:不论是天子还是普通的百姓,修身是最重要的,也是人生的根本。充分的完善自我才是修身的最终目标,站在道德的高点上,看待国家兴亡,看待平民生活,这样才能有最好的选择为国为民。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自我修养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有自己特色的方法,比如要学会自省,要学会慎独等。“吾日三省吾身”就是修养人格的最强有力的代表。慎独,是我国最重要的,最具有中华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礼记》中的:“君子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是对慎独最早的描述,也充分展现了其内在含义。简而言之,慎独就是说指一个人即使在独处的时候,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不能因为没有人关注自己就放纵自己行为。正是因为这种培养自我修为,时常自省的习惯成就了我国人民时刻践行民族道德是自觉和主观能动性。正是因为如此,才有那么多品德高尚,意志坚强的君子丰碑。

3.天人合一培养审美

培养一个人的感性能力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审美教育。老祖宗留给我们最珍贵的财物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德”的审美观念。一个人的审美观念直接决定了日后这个人的人格是否高尚,人性是否完美。一个人只有拥有美好的情操以及道德的时候,才能真正的感受世间的美好,欣赏并且珍惜这些美好,并且努力创造美好。在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中,使自己不断的完善,不断进步。在《周易大传》中对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序。”这符合我国先贤的想法。所谓道德就是指自然,社会和人共生共存的现象。社会进步是需要人们去实践的,但是如何实践就需要道德的指导,并且通过不断的实践提高对社会发展以及自然发展的认识,正是哲学中讲到的“认识来自于实践,认识指导实践”。当人们能真正够达到“天人合一”的时候,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就会更加顺利,也就达到了上文所说的“天人合德”。我们可以通过这两个词看到人的地位还是占据主要位置的,但是了解社会与自然的发展规律也是不可替代的,人与自然完美的融合才是最终目的。对于人与自然关系日益紧张的今天,“天人合一”更具有实践意义。

4.自强不息铸就耀眼中华

清华是正处在高中的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最神圣的殿堂。在每一个清华人都牢牢记住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足以见得,自强不息是多么的重要。这句话出自《周易》,大概意思就是说:天道一直向前进,从来不曾停歇,才能不断的循环往复,向前发展;所以每一个君子都应想天之美德学习,不断向前,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上,不断的进行自我进步,不断的学习新的东西,这不仅仅是一种寻求自我进步,更多的是展现中华儿女不屈不饶,坚强奋斗的品质。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我国才能不管经历多少磨难,还能坚持独立,繁荣。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才孕育了那么多使我国屹立在世界大国之林的专家学者们。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才会有这么团结的中华民族。流传了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就是自强不息,为了民族和国家的胜利,不断的奋发图强,积极向上。当然自强不息不仅仅是指勇往直前,不怕困难,努力攀登,还包括自强自谦,拥有一个远大的目标。

21世纪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也是充满困难和挫折的。任何一项成功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坚持不断的努力。高中生正是社会意义建设的后备军,只有心怀祖国大爱,不断的完善自我,坚持天人合一的发展观念,并且在面对任何困难的时候都能够坚持到底,不断拼搏,才能够在成为中坚力量的时候发挥出自己应该发挥的作用,将任何阻碍民族发展复兴困难挑战一一扫清。所以说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是建设国家,完善自我的坚强信念,文化瑰宝。

【参考文献】

[1]卢廷于.文言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探微[J].中学语文. 2009(33)

不怕困难的名言范文5

【关键词】音乐教学 创新 素质 培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而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 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如何培养和打造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教学,笔者认为,要让学生成为开拓型、创造型的一代, 不仅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具有高度发挥想象力的习惯和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的习惯,还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磨炼意志。就具体方法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强化学生心理图式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最能穿透感性、理性的重重壁垒直接震撼人们的心灵,因此,它更应是情感的艺术。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托尔斯泰也认为,艺术的本质是表达情感并感染大众,而优美的音乐主要是通过优美的旋律来感人的。优美的旋律通过歌词的直接引导,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从而进一步达到提高审美素质的目的。由于音乐旋律在个体鉴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且每首歌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基调,如亲切、自豪、神往、风趣、热情奔放或天真活泼。对于这些独特的情感基调,一定要抓住它们的特点,然后形成联想构成画面,再在审美之中产生相应的联想记忆。这种记忆体现在心理结构之中,并形成音乐的心理图式,运用这种心理图式可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勤于思考

浓厚的创新意识是创造发明的前提,只有创新意识强的人, 才可能对每件事物进行思考,并设法改进它。只有不断改进,才可能有创造发明。 因此,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意识潜于每个人的头脑之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在于激发他们的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创新思维不断地在脑海中闪现。那么,怎样做才能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看书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在学生看书时,要求学生对课本中所述事物问三个问题:第一,事物为什么处于这种状态?第二,事物这种状态有缺陷吗?第三,事物的这种缺陷怎样弥补?有了问题学生才会去思考,有了问题学生才会去多思考。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懂得创造,因为艺术就是创造,艺术美的主要特征是独创新颖,不可重复。通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可随机应变,思维开阔,不局限于某种形式,不受消极定势的桎梏,以新的角度看问题,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音乐创作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一个四小节的音乐动机,让学生动手、动脑创编音乐旋律,每个学生积极开拓思维,在这一思考、分析、比较、判断的过程中,促进了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当编出各种不同的旋律后,让他们唱一唱、奏一奏,再议一议,哪一条最好听,最具终止感。通过分析,训练了学生集中性的思维能力,这样长期训练的结果是大大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进而通过学生的勤于思考发展到善于思考来达到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三、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稳定学生的创新心理

所谓创新心理,是一种勇于探索、勇于开拓、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心理;是一种敢于走前人没有走的路、敢于挖掘前人没挖掘的真理、敢于创造前所未有的新事物的进取心理。所以在教书育人方面,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不怕困难和勇于战胜困难,而且还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稳定学生创新心理。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开拓创新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会经常遇到一些困难,如乐理知识记不住,好的方法掌握不了,和声习题做不出来,不会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等。有的学生一遇到困难就缩手缩脚,甚至产生退却心理。作为教师, 既要启发他们去解决问题, 又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特别是在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中,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同一个习题练习,可能有多种答案; 同一首歌曲,可能有多种处理方法;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多种理解。教师应采用以“激励为主”的方法,在关键时刻,教师哪怕是说一句“我相信你能解决”的话,都能给学生力量,给他们增添信心。这样他们就会从书本上、从同学那里、从一切可能达到的途径中找出克服困难的办法,学生的创新心理也自然得以稳定。

四、磨练学生意志,打造学生创新毅力

创新活动是人类一种最伟大最艰辛的劳动,历史上每项发明创造都包含着发明者的心血和汗水。为了一项研究,有的花费了一辈子的精力,也有的不惜自己的生命,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去奋斗、去拼搏。着名水稻专家袁隆平历经几十年才成为“杂交水稻之父”就是一个典型的(转第47页)(接第52页)例子。具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创新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 因此, 磨练意志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如何磨练学生意志?笔者认为:找出学生薄弱环节,才能打造学生创新毅力。如和声教学,为旋律编配和声是学生之弱势,教师应有意多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一个个排除,运用不同的方法,编配丰富的旋律,然后通过钢琴演奏、声部演唱,使学生感受实际音响效果。对和声配置所欠缺的地方,再指导学生通过比较反复修改。这样,学生就有了自己最圆满的答案,对学生而言,攻克了一道难关,也就是一次创新活动的尝试。在创新尝试中, 学生既经历了艰辛,又品尝了苦尽甘来的滋味。通过不断地磨练,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上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五、鼓励学生善于动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所谓创新能力,就是为社会提供新的精神和物质产品的能力,这种能力集思维与现实,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展现,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培养与提高。因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着重体现在动手与音乐活动上。

现今,创新教育的提出与实施,已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十分良好的前景,作为音乐教师,应该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积极探索有效的音乐教育教学方法,投入到创新中去,大胆实践和探索,去寻求一种全新的适合自身及学生特点的教学之路, 这样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与创造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不怕困难的名言范文6

【摘 要】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和动机等,适时恰当的运用非智力因素,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初中数学;需要和动机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它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提出的。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非智力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它虽然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却制约着认知过程。近些年来,非智力因素已经引起了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界的重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篇》),就已经明显地涉及到了非智力因素。

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及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必须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数学老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会遇到一些智力出众的学生,课堂上对老师的提问反应灵敏,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但成绩就是不理想,或者毕业之后没有大的作为。相反的,一些智力平平,但爱好广泛,意志坚强,目标明确的学生却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华罗庚在回忆中小学的学习情况时说:“我在小学,数学勉强及格,初中一年级的时候,也不觉得好。到了初中二年级,才有了根本的改变”,他认为“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的主要经验。”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单纯的智力因素不是成功的唯一条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才是成功的保证。当前的新课改实际上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我将从兴趣、情感、意志力和性格四个方面来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逐一做一分析。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黑格尔有句名言:“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初中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因而学习的动力多靠已形成的兴趣左右。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稳定的兴趣,可以激发出他们创造性智慧,促使他们对未知领域进行不懈探索,把求知的目光瞄得更广更远。相反,缺乏兴趣的被动学习,就像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所说那样:“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数学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立足教材,挖掘数学的独特美。比如说,在学习“黄金分割”法时,把生活中按“黄金分割”法建造的建筑物,构造的美术图案,创作的音乐列举出来,让学生感知数学的和谐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讲勾股定理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南宋时期,我国的数学家杨辉提出的“引葭赴岸”问题和印度数学家婆什迦罗提出的“荷花问题”,使学生在学习勾股定理的同时,为祖国的灿烂文化感到骄傲。同时我们要用数学的魅力来吸引学生,使学生热爱数学、渴望掌握数学,使数学成为学生探索和发现的乐土。

二、情感是成功的催化剂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情感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动力作用,良好的情感来源于深层次的认识。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只有学生对这一学科产生情感,他才愿意去探究学习。作为数学老师,要想在教学上获得成功,除了具备扎实的学科素养外,还要学会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赢得学生的亲切感与信任感,使他们把对老师的爱延伸到老师所教的学科。初中生心理尚不成熟,情感十分脆弱,老师要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为此,我们要必须利用好课堂和课后这两个时段。课堂上,老师要善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要多创设情景,使学生自然置身于教材之中,在自觉不自觉中掌握所学内容。在课后,老师要经常深入学生中间,通过接触谈心来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消除师生之间的鸿沟,把彼此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三、意志力是胜利的保障

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数学家欧拉,在双目失明后,凭着顽强的意志,继续从事数学研究,他400篇和多部专著,被后人誉为天灾人祸压不倒的科学巨人。他的成功归因于他坚强的意志力。对学生来说,意志力与天资聪明同等重要,因为要想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绝不是凭借天资就能成功的,要经历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实现。初中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但缺乏持久性。所以老师要不断地给予鼓励表扬,强化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保持较强的战斗力,在学习上冲锋陷阵。但我们要讲求方法,不要把意志力的培养变成学生恐惧的压力。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群体给予具体指导,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养成优良品质。

四、性格决定未来

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虽然我们无法去改变学生的性格,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性格外向的学生往往积极、主动、热情,适应性和接受能力强,但做事粗心,观察能力较差,往往粗枝大叶。所以老师要引导他们上课认真听课,积极思考问题,按规范要求完成作业,注意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培养他们自查和纠正问题的能力。性格内向的学生学习时注意力集中,做事认真踏实,但适应性较差,缺乏自信心,课堂上不敢回答问题。对这部分同学,老师要注意多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真实想法。在教学中,注意加强直观性教学,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并且做到不懂就问。对有问题的学生,要耐心辅导。只要我们针对不同性格特征和性格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那么必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双管齐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心理素质,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坤,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才智,2010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