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对对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成语对对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成语对对子

成语对对子范文1

关键词:城市化;水资源;影响;对策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人口的集聚、城市规模的扩张、工业的发展,致使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而另一方面区域土地使用性质的改变和人民生产生活活动使地面可渗水面积、绿化面积下降,这种现状带来了水循环被破坏、城市供水不足、水质严重污染等一系列水资源问题。本文以广西南宁为例,分析了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以及水资源的保护和改善是当前城市化发展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城市化与水资源的关系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变化的一个过程,是农业人口非农业化、城市人口规模扩大、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展、城市数量不断增加的城市包围农村的变革过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内涵也在不停地发生变化,但人口与产业始终是反映城市化的主体。城市化变革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人口、物业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密度增大,土地使用性质改变,道路及下水管网等设施使下垫面可渗水面减少,以及改变区域雨洪径流的形成条件等,这些现象直接对区域水资源有着重大影响。

2 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2.1 对水循环的影响

由于城市兴建和发展,街道、工厂、住宅等建筑物替代了大面积的土壤和天然植被,地上可渗水面积减少,地下水得不到足够的地表水补充,地下土壤和地下水与外界的交流和自我净化调节被破坏,严重影响了自然界水循环。土地覆盖变化导致的水分循环变化进而影响到水量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最直观的就是下垫面的滞水性、渗透性和热力状况的改变,降在不渗水地面上的雨水产流快,汇流时间短,形成洪峰尖瘦。城市化前,蒸发量占40%、地面径流量占10%、入渗地下水量占50%;城市化后,蒸发量占10%、地面径流量占30%、屋顶径流量占13%、入渗地下水量占32%,可见,城市化后的自然降雨,截留、填洼、下渗、蒸发减少,地面径流量增大,而且随着城市下垫面不渗水面积的增大地面径流量也增大,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变化明显。

2.2 对径流的影响

城市的扩大发展,越来越多的周边区域土地被用于兴建工业区、商业区和住宅区,加上排水河道、管网的改造,改变了原生态的汇流特性和雨洪径流形成的条件,当降雨量大于渗透量时,即发生地面径流,雨水由地面流走。因地表多为不渗水的混凝土和沥青,降水均汇集在排水口,由下水道排出,排水口少且小,通常需排水量大于排水口,就形成雨水囤积,或增加下水道道压力出现过载,附近低洼地面下水道漫水,在降雨强度较大时,容易形成城市洪灾。

2.3 对蒸发量的影响

城市人口和人动范围扩大,绿地面积相对减少,可渗水面积减少,使得地表及植物的水分蒸发作用减弱,包气带蒸散发下降,总蒸发量减少。大片农田变成混凝土路面和城市建筑群,城市化的建设截断了包气带蒸发,使地表蒸发量减少。

2.4 对水质的影响

城市是人口和工矿业集中的区域,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造成城市水体和周边河流水质被严重污染,尤以数量大、成分复杂的工业废水污染严重。城市居民生活废水含悬浮物、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等成分;再加上城市垃圾直接入河或污染物被雨水腐化后流入水体或渗入地下水体,不仅污染供水水源,还加剧了水资源危机。破坏了城市生态环境。据南宁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监测分析,4条排污支流分别有8项水质检测指标不同程度出现超标,以COD超标最突出,超标率达100%,亭子冲超标高达28.2倍;其次是BOD5,除心圩江外其余均超标,亭子冲超标29.4倍;朝阳溪硫化物超标5.13倍,已出现厌氧现象。

3 城市水资源问题解决对策

3.1 合理配置水资源,提倡节约用水

从调整城市经济结构和改变居民生活方式以及提高居民节水意识等方面,建设节水型城市,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积极采用新型建材增加下垫面的透水性,改善城市径流条件;推广节水器具和设备,发展节水型工业,限制用水量大的企业;为循环利用水源提供基础设施保证。

3.2 加强水资源污染整治管理

实行转移或关闭资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企业,对重点工业污染源实行达标排放,用经济、行政手段治理企业乱排污现象;加快建设污水管网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实行城市污水集中排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水资源保护计划,以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3 完善城区排水设施建设

加强新区排水设施建设,针对邕宁区、良庆区、仙湖开发区等排水设施不完善区域进行整改,着重以改造市区主要道路排水泵站,并加大清淤疏通现有排水管网工作力度,保证管渠畅通,确保泵站正常运转,以防止和解决强降雨天气区域内涝问题。

3.4 兴建水利工程

在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的同时,加大水利工程投入,兴建水利工程体系,充分利用地表水资源,把对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转变为水资源的再利用。如三峡工程蓄水以后,水库周围温度较之以前有所提高,整年温度升高了0.1~0.3℃,由于水热容量大,冬季升温明显,夏季温度不变或局部有时降低,雨量比以前少5%左右,三峡工程大容量的蓄水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干旱,解决水资源匮乏灾害。

成语对对子范文2

义务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教育资源是教育活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总资源的配置是获取教育资源的前提,资源经济学认为,人类资源是稀缺的,而人们的需求是无限的、多种多样的。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在教育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为满足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必须对有限的教育资源进行合理而有效的配置。

二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分配现状目前我国城乡教育资源分配呈现的差距较大,尤其是2001年以来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实施以来,使本来薄弱的农村教育发展更加雪上加霜。笔者将以2005年为例,对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从教学条件、师资等方面做简要的分析。1.教学条件。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趋于老化。2005年罗新云在对湘南B区城乡中小学师资调查中显示,城市教师中35岁以下的占43%,而农村仅有30%,51岁以上年龄的教师中,城区仅2位,占城区教师的11%;农村中有476位,占农村教师的36%。农村中小学教师与城区教师年龄结构的差异,反映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城区教师结构的差异。[1]开县中小学专任教师队伍中,50岁以上的教师占了17.1%。其中的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46岁以上教师有2591名,占小学教师总数的40.7%。他们的进取激情相对不够,职业倦怠明显,难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这部分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不强,主动学习的动力不足,课余抓业务自修的少,搞休闲娱乐的多。[2]教师的年龄结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教学质量。

三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分配差距的原因分析

1.城乡二元体制。城乡义务教育的差距源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我国长期以来“城市优先发展”策略使教育在城乡间进行了事实上的分割,形成了“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二元管理模式。农村教育经费主要是农民来负担,而城市教育则由国家财政来承担,当城市学校致力于创建文明校园、示范性学校时,农村学校还处于解决无危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入学率的起点上。

2.现行的管理体制。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主要不是来自政府的财政支出,而是依靠收取学杂费和教育附加费来维持,义务教育投入使乡镇财政不堪重负。随着基础教育管理层次的逐渐下放,乡镇政府承担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责任。近年来,由于农村义务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加之一些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乡镇政府财力薄弱,难以支撑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教育困境,使教育资源在县城区域内得到配置。但农业税取消后,县乡镇收入减少,教育经费所占财政比例增加,有调查显示,县乡镇赤字和负债严重,偏远和落后地区尤其如此。[3]

3.教育资源分配操作中的“权力效应”和“政绩效应”。边际效益理论认为,市场中的经济实体为追求最大的利润,多次进行扩大生产,每次投资所产生的效益都会与上一次投资产生的效益之间有个差额,这就是边际效益。但在教育领域与此不同的是,教育效果具有滞后性,即教育成绩可能会在投资后的几年或十年后出现。城市较为优质的学校,本身教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环境较好,与农村学校相比教育效果更显著。在教育资源分配过程中,掌握教育分配权力的领导者为维护其自身的利益,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到条件较好的优质学校。对优质学校的投入能更容易的体现教育部门和政府的政绩与形象。城市学校不管在区域位置还是在学校条件上都占有优势地位,因而能更容易的在经费投入、课题申请等方面取得农村学校不能或很难享有的机会。

4.“城市取向”的教育资源配置观念偏差。长期的城乡二元制经济使得教育资源配置忽略了农村特点,体现出典型的“城市取向”。教育资源配置过去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决策的制约与影响。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教育也秉承了这种思想。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观念指导下,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城市学校、重点学校,而牺牲了更多的农村学校、普通学校的发展。在课程设置与教材安排上,城市取向严重。教学大纲、教材根据城市学生能力和特点编排,忽视了农村和地区的差异性。多项调查表明,教学难度高,学生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是仅次于经济负担的第二位辍学原因。城市取向的规则使农村学生输在了起跑线上,是教育不公平最大的不公平。

5.教育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来源单一。按照国际惯例,教育总投入应来自政府、家庭、社区和其它相关机构。但我国教育系统相对封闭,社区和家长很难参与到学校中来。学校教育的封闭性也固化了社会和家长的“办学是政府的事”的观念。尽管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投入逐年增长,仍然无法满足大幅度增长的教育人口的实际需要,期望国家短期内从根本上解决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并不现实,只有发动社会力量,充分调动企业、个人和社会团体办学的积极性,广开财路、多方筹资,才能增加全社会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变政府包揽办学为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实选择。[4]

成语对对子范文3

关键词:课程资源 教学素材

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其实,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心中有课程,眼里出资源,课程资源就会比比皆是。就初中《科学》课程而言,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可用资源,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

如果把教师比作巧妇,那么教学素材就是下锅的米。教学素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一般情况下,我们进行教案构思的灵感和创造力,多是来源于我们掌握的教学素材,而我们的教学过程也是依靠教学素材展开的。但目前,课程资源缺乏是新课程实施的最大障碍。一方面是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未纳入课程资源范畴,其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没有被充分认识到;另一方面是教师和学生不知道如何开发和利用所需要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成了制约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瓶颈因素。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迫切要求教师强化课程资源开发意识,提升对课程资源开发、整合、利用的技能。

一、开发课程资源的新视角――社会热点切入教学

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往往是多种科学文化、人文素养等汇集的“信息场”,其中的信息,是学生得到能动发展的课程资源。在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可将重大时政或社会热点作为科学探究材料,挖掘其中的科学知识、方法和原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扩展知识。

案例:运动和力一课,我利用多媒体演示奥运会上刘翔在110米栏决赛时的场景作为本节课的引入,使学生看得热血沸腾,本节课也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但这仅仅是社会热点简单的运用于教学,更深层的“热点探究”关注着自然环境、经济建设、科技发展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教育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得以显现。

又如《直视“禽流感”》《H1N1》等专题,可学习传染病的流行、预防和免疫等知识;《走近“转基因食品”》《谈谈“克隆”》等专题,涉及遗传和变异等知识,还可从中了解到克隆和转基因食品的利弊,意识到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让学生学会从科学的角度,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生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对诸如“神舟五号”“磁悬浮高速列车”“基因组测序”等社会热点有所耳闻,但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倾入困惑、热情、欣喜等情感正是教学的生长点。热点探究需借助网络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或社会热点,应用网络的技术要求促使学生查询、检索、获取信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信息素养。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与社会现实、自然现象展开的一场对话,学会用科学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是学生科学素养真正成长的过程。

二、开发课程资源的新天地――古诗词渗透教学

新课程将会越来越多地涉及跨学科综合问题,要求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同时,还要突破单一学科的知识能力的限制。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要加强学科之间渗透与综合。

案例:运动和能的形式一课,我以古诗《枫桥夜泊》作为习题背景,引导学生分析古诗所提及的运动形式。学生的兴趣高涨,找出了其中的机械运动、热运动、声运动和生命运动等运动形式。培养了学生在新的情境下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学课渗透效果相当好。学生还感悟到诗句是通过描写多种运动来营造意境引人入胜,古诗赏析水平和写作技能得以提高。

又如在讲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时,学生对于高温煅烧石灰石来制取二氧化碳和氧化钙(CaCO3高温CaO+CO2)没有任何体验。我引用了明・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学生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分析出:“千锤万凿出深山”,指开采石灰石的辛苦;“烈火焚烧”指高温煅烧;“留清白”指反应生成氧化钙。学生不但理解了化学反应,而且体会到作者以石灰自喻,不怕牺牲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其教育效果远非机械识记所能达到。

再如“月相”一课,引入宋・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取材既有诗情画意,又倡导了人文精神。使学生对月相的变化生成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课堂教学更具人文色彩,学生感受尤其深刻。

三、开发课程资源的新视野――影视作品进入教学

影视作品具有独特的视听效果,表现力和感染性强,是现代媒体的宠儿。当代青少年正在从读写时代进入视听时代,铺天盖地而来的电影、音像产品对他们的影响不容忽视。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影视作品进入教学,使学生走出了教材和校内资源的狭隘视野,教学时空的得以拓展。而且,课程内容更为生动形象,对新课程教学有着独特的作用。

案例:在运动和能的形式一课,我剪切了美国攻打伊拉克时的一个片段做成PowerPoint课件。影片中导弹手与坦克进行激烈的对抗,爆炸场面极富震撼力。学生对动能和化学能有了感性认识后,进而提出问题:导弹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威力?再组织学生讨论就显得水到渠成。

又如讲到“碳”时,从教学网站下载视频材料,来介绍石墨与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钻石之王――库利南等内容,学生们喜闻乐见。科学教学离不开现实情境的支持,影视作品或多媒体素材可以展示学生难以见到的情景或难以实现的实验,如航天实况录像、物理过程细节等。学生身临其境,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课程教学活动,在欣赏讨论中自然地进入学习者的角色。

四、开发课程资源的新亮点――小道具走进课堂

当我们搜肠刮肚地寻找课程资源而劳神费力,感叹难为无米之炊时。“梦里寻她千百度,哪人却在平常处”。一瓶雪碧,一个玩具,一支铅笔,也许就是我们急需的课程资源,也许就是开启学生思维的一把“金钥匙”。利用这些小道具可以架设起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桥梁,有助于实现“教育即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案例: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设计了一个探究内容――如何鉴别雪碧饮料中冒出的气泡是二氧化碳。学生提出了多种实验方案:1.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变浑浊;2.产生的气体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观察是否变红;3.将点燃的火柴放在瓶口,观察是否马上熄灭;4.看包装说明――雪碧是碳酸饮料,而碳酸不稳定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然后,小组自行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营造出一个开放的、自由的探究学习环境,得益于创造性开发小道具的潜在价值。

又如:运动和能的形式一课,设计了探究内容――有些小玩具不耗电,为什么会运动?学生观察小玩具的内部构造后发现:上紧发条后,发生弹性形变贮存了势能,因而驱动玩具运动。通过解决真实的问题,学生发现许多知识是真实和具体的,在综合运用中体验到学科知识的价值与探究乐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五、结语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由教材或教参忠实的执行者变为课程资源开发者和实施者。教师决定了课程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程度以及课程资源的效益。新课程下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参与课程开发的意义,不仅要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走出教材和校内资源的狭隘视野,还要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引导并帮助学生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究。

参考文献:

1.《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成语对对子范文4

孔子关于成功的话(最新篇)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6、言必信,行必果。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9、既来之,则安之。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1、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2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23、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24、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25、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

孔子关于成功的话(经典篇)

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7、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放于利而行,多怨。

9、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0、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2、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3、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4、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6、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8、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0、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1、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4、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25、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2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7、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看了孔子关于成功的话的人还看了:

1.孔子关于成功的名言

2.对孔子赞美的话

3.经过努力成功的语录

成语对对子范文5

(一)教育经费短缺。我们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义务教育的阶段经费是由地方政府来负担的。而流动儿童没有流入地的户口,所以就没有办法享受到由流入地政府负担的教育经费。虽然部分大城市,比如北京、武汉、上海、天津等针对于流入儿童入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也有一些城市大幅度地降低了流动儿童的借读费,确定了流动儿童入学以公立学校为主渠道的思路。但是由于各个省市在义务教育的总体规划上,无论是学生经费的划拨、师资的配置还是学校设置布点等,仍然是以户籍人口为基础,所以流动儿童也就被排斥在了总体的规划之外。

(二)教育途径缺乏。一方面,国家对教育投入不足,城市公办中小学校建设资金缺乏,可容纳学生规模有限,所以很多中小学校拒绝接收非本区域户籍的生源。同时在国家统一取消义务阶段借读费之后,由政府全额拨款的非盈利性公办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其自身又没有额外的经费来承担流动儿童的就学成本,导致许多农民工子女无法进入。另一方面,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农民工子弟学校发展缓慢,而且大多数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运营的基本特点是低投入、低收费、低薪水、低教育质量,这些严重阻碍了其持续发展,难以满足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需求。

(三)教育服务不足。在学前教育方面,农民工随迁幼儿大多数进入的还是条件较差的民办幼儿园。在在义务教育方面,有 20%以上的农民工子女无法入读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在高中教育方面,大量从小生长在城市并在城市接受了完整义务教育的农民工子女,希望在当地接受高中阶段教育,但是,由于高考实行户籍所在地报名制度,考生要在户籍地报名并参加高考,这使得跨省的农民工子女不得不在中考或者高考前选择回到流出地省份就读,影响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权益。

(四)农民工自身困境。农民工进城后大多从事体力劳动,工作繁重,收入相对较低,在生活上存在许多困难,无法给子女提供优越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大多数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还是非常关注的,但是由于较低的文化程度和生活上的巨大压力让他们没有能力、时间和精力来科学合理的教育孩子。论文格式同时农民工子女经常随同父母一起流动,正常学习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甚至造成了阶段性辍学,影响教育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客观层面上拉大了与城市儿童的教育差距,进一步加剧了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弱势地位。

二、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建议

(一)制度改革:创造教育公平的环境

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实质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必须以农民工整体融入城市体系为核心,确保农民工及其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基本。而教育公平应当说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人生公平的起点。它的基本要求是保障每个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一方面,在教育政策制定的公平性问题上,国家应该遵循一个公平性的原则,尽可能地公平分配公共教育资源,把公共教育资源应该向处境更为不利的儿童群体去倾斜,确保各个阶层受教育的群体和个体的受教育权利能够相对平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把促进公平作为战略重点,基础教育是重点保障对象。另一方面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使城市农民工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社会权益,这是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根本所在。而作为教育领域改革的“硬骨头”之一,就地参加高考能否让广大农民工随迁子女共享教育公平阳光,考验着改革设计者的智慧,备受社会关注。

(二)政策保障: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坚持“两为主”和“一视同仁”政策,全面解决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坚持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同等条件接受农民工接受义务教育。大力推进“两个全部纳入”政策:一是将包括农民工子子女在内的常住人口全部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根据农民工子女流入的数量、分布和变化趋势,合理规划中小学布局,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流入地政府有责任让所有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在教育权利和卫生防疫权利方面享受与流入地儿童无差别的“国民待遇”,禁止一切针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歧视行为。例如,太原市教育局多举措施确保外来务工子女顺利入学,在太原六城区公办小学除热点学校外,全部向外来务工子女开放;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后,在收费、教学、管理等方面同市民子女同等队待。二是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发展经费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畴,按照学校实际接收人数和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足额拨府教育经费。而目前如果仅靠流入地政府的财政支持,就必然导致教育经费短缺,造成教育资源配置以及教育水平的不均衡现象,因而就需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经费保障机制。从长远来看,必须逐步加大中央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弥补流入地政府的教育经费缺口,较好地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经费不足问题。

如 2012 年,山西省财政下达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奖励资金 9300 万元,用于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补充公用经费等支出,帮助这些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同时要求,各地有关部门,对符合当地政府规定接收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统筹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免除学杂费,不收借读费,并足额拨付相关教育经费。[论\文\网 LunWenData\Com]

(三)政策引导:扶持民办教育发展

制定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办学,加强对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和管理。积极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充分调动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来办学,使“官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双轮”驱动。对农民工子弟学校,有关部门要在土地使用、税收减免、行政许可等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教育部门要将其纳入民办教育管理的范畴,在经费补贴、教师配备、师资培训、教学管理、校园建设等多个环节给予大力支持和指导,提升其办学质量,壮大其办学实力,使其有效吸纳更多的农民工子女就学,减轻公办学校压力。而对于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学,不符合办学条件的学校要予以取缔。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四)多方给力:给农民工子女更多的心理关爱

成语对对子范文6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资本成本;盈余质量

一、引言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资本市场上,拥有较低资本成本的公司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一个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投资者所要求的资本成本也越高,这是通过资金在资本市场上自由流动所达到的。Verrecchia(2001)指出信息不对称是资本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逆向选择所造成的对公司的影响。Easley和O’Hara(2004)考察了信息不对称对资本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投资者对于具有更大私人信息的股票要求更高的回报。

在这里,本文从盈余质量的角度研究信息不对称对资本成本的影响。本文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介绍所涉及到的文献并提出本文假设;第三部分说明本文的数据来源并列出研究的模型和方法;第四部分主要介绍数据分析结果;第五部分得出本文结论。

二、文献回顾及假设

信息不对称与资本成本关系实证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Easley和O’Hara(2004)的研究结果,该研究表明资本成本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具体体现为私人信息集和公共信息集的比例、知情投资者的比例、信息准确性以及信息存在性。Botosan和Plumlee(2005)对信息不对称的前三个具体表现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资本成本和私人信息交易比例正相关,和知情投资者比例及信息准确性负相关,这与Easley和O’Hara(2004)的分析完全一致。理论界对于如何衡量信息不对称一直存在争议,相关学者采用了一些替代变量来衡量信息风险或信息准确性,如Easleyetal.(2002)、Bhattacharyaetal.(2003)、Francisetal.(2004,2005)。

我国学者也考察了信息不对称对资本成本的影响。沈艺峰等(2005)从法律规则方面考察了信息不对称对资本成本的影响;王华和张程睿(2005)证明了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投资者与IPO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与公司IPO筹资成本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本文采用盈余质量作为信息不对称的替代变量,提出研究假设:盈余质量的变化和资本成本的变化是相关的。

三、数据来源及模型设计

(一)数据来源及变量衡量

本文采用2011年12月3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财务数据及公司治理数据均来自国泰君安(CSMAR)数据库及万德(Wind)数据库。为使检验结果有意义,本文剔除了ST公司,因为这些公司或处于财务状况异常的情况,或者已连续亏损两年以上,若将其纳入研究样本中将影响研究结论;然后剔除数据不完备的公司。最后总共得到有效样本134个,其中沪市46个,深市88个。

1.权益资本成本的衡量

理论界常用的计量权益资本成本的模型主要有:经典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戈登股利增长模型和基于净现值的计量模型。基于净现值的计量模型表现为公司当前和未来会计数据的函数模型,主要包括:经典红利折现模型、自由现金流贴现模型及剩余收益折现模型。

本文采用有限三阶段剩余收益估价模型来计算权益资本成本。我们选择2011年12月31日即资产负债表日作为观察日期,选取2011年12月31日股票收盘价作为公司股票的价值。

我们用下面的估价模型来计算每个公司的内部报酬率,即权益资本成本。

这里:=公司2011年12月31日的股票收盘价;

=公司2011年12月31日的每股净资产;

=我们用证券分析师预测的平均值作为前三年2012年、2013年、2014年的预测数值。三年后即2015年到2024年,我们用2014年净资产收益率线性递减到公司对应行业过去5年即2007年-2011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得到的ROE来计算出的数据来代替;

=估计的权益资本成本;

=预计将来的每股净资产;,为第t年的每股盈余,;,为股利支付率,采用2007年-2011年5年的平均股利支付率,上市年份少于5年的根据实际上市年份计算。由此可得

我们采用Excel迭替法计算权益资本成本。

2.盈余质量的衡量

由于并无公认的盈余质量衡量方法,Francis et al (2008)采用了四种不同的方法来衡量盈余质量。第一种衡量方法是应计质量,是通过McNichols(2002)的修正模型计算得到;第二种衡量方法是盈余波动性,即1992—2001年公司收益的标准差;第三种衡量方法是非正常收益的绝对值,根据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计算得出;第四种衡量方法是前三种衡量方法的结合。

在这里我们采用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计算得到的可操作性总应计利润绝对值来衡量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该方法对可操作性总应计利润的估计过程如下:

式中,是公司j第t年的总应计利润,是公司j在t-1年年末总资产,是公司j第t年收入和第t-1年收入的差额,是公司j第t年年末固定资产价值,为公司j第t年流动资产的增加额,为公司j第t年的流动负债的增加额,为公司j第t年的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增加额,为公司j第t年的折旧和摊销成本。

通过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这些特征参数的估计值,然后代入下面模型估计公司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NA)。

式中,是公司j第t年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是公司j第t年应收账款的增加额,、、是、、的OLS估计值。

最后,得到可操作性总应计利润:

(二)模型设计

本文采用如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

(1)

公司权益资本成本一般受公司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以及公司规模影响。公司经营风险是指公司未使用债务时经营的内在风险,我们用总资产报酬率来衡量公司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是指公司由于债务筹资方式的存在而产生的丧失偿付能力的风险,我们用资产负债率来衡量公司财务风险。我们用年末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衡量公司规模。

(三)描述性统计

1.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2提供了样本公司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变量定义见表1),如表所示,re的均值为0.0712,最大值为0.1735,最小值为0.0237,说明不同公司之间资本成本存在较大的区别。EarnQual的均值为0.5241,最大值为1.1032,最小值为0.0017,也就是说不同公司之间的盈余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检验盈余质量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

2.变量的相关性分析(见表3)

为了避免各变量之间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而影响到模型检验的结果,这里先考虑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表3是资本成本、盈余质量、资产负债率、公司规模、总资产报酬率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我们发现,公司权益资本成本与盈余质量、资产负债率、公司规模、总资产报酬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41、0.378、0.561、0.034。这样的结果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变量以前,公司的资本成本随着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增加而上升。表中所有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不超过0.8,说明即使把所有的变量放到同一模型中,变量之间也不会产生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四、实证检验及其结果

根据以上相关性分析结果,我们在模型(1)的基础上,采用13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2011年的样本数据,通过EVIEWS软件采用OLS检验公司的盈余质量对资本成本的影响。得到以下回归方程:

从实证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拟合优度R2=0.628,t值和P值检验均顺利通过,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总体拟合优度。而从单变量分析,模型中权益资本成本与盈余质量、资产负债率、公司规模、总资产报酬率存在较为明显的正相关系数;资本成本与盈余质量的相关系数为0.005,且通过了t值检验,说明研究假设成立,即盈余质量的变化和资本成本的变化是相关的。盈余质量与资本成本相关系数为正,说明盈余质量与资本成本是负相关关系,信息不对称与资本成本是正相关关系,即公司的盈余质量越低,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越高,投资者所要求的资本成本越高,这与相关理论分析结果一致。而从控制变量来看,模型中资本成本与资产负债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财务风险越高,投资者所要求的风险报酬越高,从而公司的资本成本越大;资本成本与公司规模呈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从中可以证实我国证券市场存在“小规模”效应。具体的回归结果如表4。

五、结论

信息不对称与资本成本之间关系的研究对公司管理层与监管机构都有着非常深刻的意义,它将大大增强对于是否应该降低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判断能力。本文从盈余质量的角度考察了信息不对称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联系,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了资产负债率、公司规模、总资产报酬率以后,降低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将降低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

参考文献:

[1]沈艺峰,肖珉,黄娟娟.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与权益资本成本[J].经济研究,2005,6:115-124.

[2]王华,张程睿.信息不对称与IPO筹资成本——来自中国一级市场的经验数据[J].经济管理,2005,6:13-20.

[3]Carol.A.Marquardt,Christine I.Wiedman.Voluntary Disclosure,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Insider Selling through Secondary Equity Offering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8,15:505-537.

[4]Christine A.Botosan,Marlene A.Plumlee. Assessing Alternative Proxies for the Expected Risk Premium[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5,80:21-53.

[5]David Easley,Maureen O’Hara.Information and the Cost of Capital[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4,LIX:1553-1583.

[6]Jennifer Francis,Dhananjay Nanda,Per Olsson.Voluntary Disclosure, Earnings Quality, and Cost of Capital[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8,46:53-99.

上一篇保健茶

下一篇产假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