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和做课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说和做课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说和做课文

说和做课文范文1

 

 

一、科学研究的两个关键因素

 

1、科研思维:我老板一直跟研究生说“一定要做scientist,而不能做technician”,然而这一点往往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最容易被忽视。一般都是老板提出新idea,然后分工,每个研究生可能仅做其中某个环节或者是按照到导师的思路逐步去做,再加上研究生本身在实验操作上可能一开始就要花大量的时间去适用新环境和永远做不完的事情,可想而知,最终仅仅培养出一位“优秀技术员”,这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尤为突出。但是,科研思维就像人体中的包含大脑的躯干,更加像是大海航行中的指南针,离开了他,最终科学研究将会停滞不前。

 

2、实验技术:有很好的idea,没有很好的实验条件和技能强的技术人员,科研思维也会变成“空想”。也许我们均没有国外实验室那样高顶尖的实验仪器,有的实验室还可能没有专门技能的技术人员,全靠研究生一届一届地带着的干,时常会出现技术脱节。但是我们可以不断创造条件进行实验;若实在实验条件不够的话,我们还可以搞合作;当然,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当前的条件,通过科学思维来达到最终的实验目的,即发高影响因子的文章。

 

二、如何在研究生阶段学得更多

 

1、多付出。“不付出,你就很难获得更多”。在我接触的研究生同学中,许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弊病”十分突出,不知是当前独生子女带来的、还是深受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不足所引起的。实践中这些人表现为“先收获再付出,甚至寻求不付出而有所收获的捷径”。然而,另一些人在表现“先付出再收获,甚至不求收获的付出”,与人相处融洽,虽然每天处于繁忙中,但最终的收获是很大的,甚至终生受益。——学会了许多实验技能。“在帮助别人实验的同时也为自己后面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多交流。“不交流,你就很难飞得更高”。研究生阶段中,许多研究生惧怕自己的导师,不敢主动与老板进行交流,这将会导致这部分研究生最终可能连自己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可能都不知道,这会在研究生论文答辩中时常发生。如果在不与身边的同学交流,仍然保持本科生的自学精神状态,那将会导致许多实验挫折的重蹈,更不要学他人的其他优点了,永远站在理论、书本的层面上,没能充分结合实践,最终是难以超过他人、难以成功的。——掌握了科研思维和许多实验原理。

 

3、多谦虚。“不谦虚,你就很难交到朋友”。在日常交往中,我深深体会到“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为什么?对方谦虚,我可能会毫不吝啬地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道出来与他进行分享和交流,他也可能从中学到他还没掌握或没理解的问题;但相反,我可能就不会说的太多,而且他也不会让你说的多,否则他就不叫“骄傲”。一次,我的一位师兄的论文答辩PPT,老板要他给我看看,帮忙修改一下,我是十分认真地通读了几遍,提出了我认为十个非常中肯的建议,没想到他找了十个相应的理由把我的建议一一否决(因为我自己还没答辩,也可以理解。但我参加过国家级PPT大赛和给大学生多媒体上课),我只好忍痛点头说他说的有道理。后来,论文答辩的当天,导师把他PPT看了一下,提了许多和我一致的意见,唉!——做人也是一门学问,许多人这方面很欠缺。

 

4、自我加压。“不加压,你就很难取得成功”。这样的事例我见得太多了,从书本上的“伤仲永”到我亲眼所见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等等,无论在人生哪一阶段,只要你松懈下来,你的同学、同事,甚至后来人都会把你丢得很远。这些例子告诫我们只有不断地自我加压,全面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同样,研究生不是终点,而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索的起始,所以我们更要加快步伐去学习、探索未知。——压力变动力,动力变能力,能力变效力。

 

三、科研实践中技巧汇总——详见下文

 

1、如何为申报基金奠定基础?

 

1)科学研究离不开各种基金资助。科研工作者可能会经历校/院/所基金、省/市教育厅基金、省/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支撑计划、国家863和973、国际合作项目等等申报,这些基金/项目的成功申报可能都需要拥有良好的基础。

 

2)在学生时代,我们只要把学习成绩弄好了,只要发表几篇论文足以毕业了,“我行我素”不一定会影响到你什么,更加感受不到周围的巨大压力;但进入社会后,如果你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地埋头苦干,可能很难快速地实现你的终极目标。人在不能改变环境的前提下,只能不断地学会适应环境;对人的成功来说,情商和智商都十分重要,需要双重发展。

 

3)结合以上几点,打好基础的方法:一方面在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的同时,也要增加与你本专业同仁的交流,如通过你以前的老板、同学或现在的同事、领导等等,通过交流,你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新的知识,甚至是前沿领域,同时也可让人家留下你的好印象(人是有情感的高级动物,同等情况下,可能会优先资助你)。当然,选择考博或出外进修可能更加方便与牛人的交流,可以考虑。

 

2、如何顺利开展长期实验(慢性毒性实验)?

 

1)长期实验的特点是:实验周期长、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大。一旦实验成功,受益很大,发表文章也颇受欢迎;当然,也有很大的风险,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2)为何开展长期实验?首先,许多慢性疾病的病因研究离不开长期实验的开展,如肿瘤、高血压、成年疾病胎生起源学说验证等。其次,许多新化学品的慢性毒性评价需要开展长期实验,如一般毒性中的慢性毒性和致癌作用评价等。最后,急性毒性实验仅仅代表某一化学物的急性毒性,不能代表该化学品的其它毒性。

 

3)要顺利开展长期实验,必须做到:首先,研究设计全面,包括研究目的确立、研究对象的选择、实验过程的质控、实验指标的确立、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重大难题等。其次,做到各方面充分准备。课题负责人和成员要多请教相关熟悉专家和老师,让他们传授经验和教训,同时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合理安排、动物和试剂的预先订购、实验过程的盲法进行、定期对前面实验的总结和下一步实验的计划等也要准备。最后,慢性实验中收集的生物材料十分珍贵,在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或其它生化实验之前,若方法不成熟,可以用急性染毒处理收集的材料先进行实验,当方法成熟之后,再对珍贵的慢性实验材料进行检测分析。另外,一定要密切观察实验中研究对象的反应,尽量避免实验中不良因素的影响,灵活应对实验中的不良意外发生。

 

3、如何为课题组开辟新方向?

1)尽管我年资不大,但是我研究生阶段经历了三次研究方向的改变:肝脏毒性研究——生殖与发育毒性研究——神经发育毒性研究。前两个方向分别均发表了2篇SCI论文和好几篇中文论著,每一次的更换方向,我都从中学到了许多科学研究相关的精华。所以,我还是有许多经历与大家进行分享。

 

2)研究生为导师开辟新方向的难点所在:导师本人可能也对这个新方向不熟悉、研究生本身对科学研究把握能力有限、研究生实验时间较短(一般1-3年)、许多新的实验平台需要建立、对本方向的研究动态尚需要时间来不断学习等等。

 

3)研究生想为课题组顺利开辟新方向,必须做到:首先,大量阅读与新方向相关的中外文文献,以便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和急需解决的难题,这一点十分重要。其次,逐步建立新的实验平台,由易到难、由宏观到微观,甚至可以先重复别人的研究,以验证你所建立的方法的正确性。最后,研究设计前和实验期间要多与该领域的专家、老师、同学请教,同时经常与导师探讨该课题的研究进展和下一步的研究计划。或许过来人的一句话会让你豁然开朗,少走许多弯路。另外,开辟新方向的研究生最好先发表1-几篇论文垫底,以防影响顺利毕业。因为开辟新方向是有风险的,倒不是一定失败,而是因为时间的原因,很难说一定在短时间能。

 

4、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1)实例:本人几年前刚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时,对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一窍不通,完全从0开始,更不要谈有创新思想。但是付出、交流、努力、再学习的全过程,让我初步认识到科学研究的真谛。例如,几年前我给大学生上课,只能是理论加理论,学生很乏味,但我尽力了,学生也可谅解。现在给学生上课,我经常结合科研实践,大谈专业前沿知识,能全程把握课堂的学习气氛。当然,更主要我也发表几篇SCI论文、获得过国家级奖励,让我很自信,也鞭策了我不断地努力学习、再学习。

 

2)我从过去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不足到现在基本掌握了本专业的前沿领域和热点研究内容,如成年疾病的胎生起源学说的进一步验证、纳米毒理学、组学研究、毒物的兴奋效应、环境内分泌干扰化学物对生殖发育的影响、表观遗传学的研究等等。总结几点如下:自我上进的心、多与自己导师和其他有影响的老师交流学习、多参加国内/国际大会进行交流、大量阅读本专业和跨专业的外文文献、定期阅读高影响因子的文献(如nature、science、cell、Plos等,他们中许多文章可能是未来几年的研究内容的导向)等。

 

3)宏观上,一味重视研究基础,那无科研基础、但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课题研究者永无出头之日。我曾看到一普通学校的老师的早期标书及其后来标书的申请过程,第一份标书他一点基础没有,但标书很好,评审专家给了他小额资助,正因为这一资助,后来他连续获得两项面上项目的资助,现已经发表几十篇SCI论文。若开始扼杀了他的第一份标书,我想他后来很难建立很好的科研基础。我认为每个人的研究基础都是从0开始的,而不是像海归或大老板那样有基础。国人为什么一直拿不到诺贝尔医学奖?我想这可能是主要原因,太看重以前的工作基础,扼杀了许多人的创新思维。

 

5、如何提高实验技能?

1)勤动手。这一点刚从本科阶段过渡到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可能不好适应,因为本科生实验多是老师准备好,学生只要做一下就行了。而研究生阶段从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束整理收拾等均需要自己动手。研究生阶段有许多方法值得学习,如生化实验、分子生物学方法、常规的试剂配制、动物的选择和染毒处理、生物材料的收集等,这些都离不开不断地动手锻炼。

 

2)多思考。光会动手,不会用脑的研究生永远是一名技术员。而且实践离不开许多理论知识的指导,要多考虑实验中每一步为什么这样做,不这样做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最终,实验原理搞懂了,即使实验结果出现了问题,也可通过大胆改进方法而达到预想的结果。理论指挥实践,而理论又离不开实践,否则是空谈、空想。

 

3)广交流。一项实验,对于新手来说每一步都是重要的。如果不进行交流,你只能按照操作指南一步一步地做,不敢变通实验步骤,更不敢改变方法,往往重蹈前人所犯的低级错误。但是,通过向老手或做过的老手进行交流,学习了其中的关键步骤和他人失败的教训,避免重犯错误,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和做课文范文2

[关键词]语文;文眼;改革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求学生到课文中去找最能体现课文中心思想的字眼,这个字眼我们通常把它叫做“文眼”。所谓“文眼”,就是指那些能够集中体现文章主旨,显示文章脉胳的重要词句,它好比文章的眼睛和窗口。“文眼”是课文精髓之所在,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聚焦。 “文眼”往往与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是一致的。但“文眼”又不能与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画等号。“文眼”可以是文章中的词语,也可以是文章的重点句子,它比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更集中,更简练,它是文章的“闪光点”,是文章的精髓。

一、捕捉“文眼”,具有三个作用

1.捕捉了“文眼”,就能把握文章的枢纽

课文《荔枝蜜》一文中,通篇是紧扣蜜蜂来写的。文章一开始写作者杨朔“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喝了荔枝蜜,就“想去看看一向太喜欢的蜜蜂”,后来,了解到“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着,酿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最后,作者发出感叹:“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而且自己作梦也变成了一只小蜜蜂。作者反复强调“蜜蜂”,并以“蜜蜂”为线索贯穿全文,是为了揭示劳动人民(蜜蜂的象征)“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的这个“文眼”。可见,抓住了“文眼”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枢纽。

2.捕捉了“文眼”,就能深入探究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

课文《邓稼先》一文的“文眼”是“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作者在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后,赞美了邓稼先为伟大祖国“两弹一星”作出的巨大贡献。同时印证了“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我们随着作者饱含深情的笔触,感悟到邓稼先这位不平凡的科学家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

3.捕捉了“文眼”,有助于理情文章的脉胳,搞清文章内在的联系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课文标题就是“文眼”,道出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内在联系。作者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质朴、欢乐的心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捕捉“文眼”,掌握五种方法

1.从文章题目本身去找“文眼”

有些文章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中心,也就是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主张。这种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的题目,就是这篇文章的“文眼”。如课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说明文,其题目就是本文的主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先烈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课文中三次提到同志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对突出中心思想起到了烘托作用。

2.“文眼”在文章篇首的起始句

不少文章,尤其是一些演绎法写的议论文,在文章一开头关就提出自己的主张,这个简明、精确的主张,就是该文的“文眼”。例如,先生写的议论文《谈骨气》,文章第一句话就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文章以此主张为内容来展开,这第一句话就是文章的“文眼”。

3.从贯穿全文的字句或线索去找“文眼”

前面已经提到的散文《荔枝蜜》,是通过蜜蜂这一线索,写蜜蜂不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出最甜的生活,揭示出劳动人民也是“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这一“文眼”。又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则通过“说和做”这一线索贯穿全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和精神。

4.在文章末尾点题处去找“文眼”

有些文章,尤其是那些归纳法写的文章,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经过反复论证说明后,在文章末尾提出。这种文章最后的结束句,往往就是文章的“文眼”。例如,《驿路梨花》一文,写了哈尼族姑娘梨花为首的一群人,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文章在最后用宋朝诗人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作结,升华主题,这句诗就是“文眼”。古诗词中有许多以最后结句点题的,称之为“画龙点睛”之句,这就是该诗的“文眼”或又叫“诗眼”。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的结句“春风不度玉门关”,正是该诗的“文眼”,它揭示了戍边士兵的孤独凄凉的生活境遇。

说和做课文范文3

一、未雨绸缪――课前充分准备

在?Z文课堂上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准备。教师的课前准备主要是备课和上课用具的准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考虑到识字后进行表达练习的总体要求。在设计课堂学习环节的时候,安排相应的内容和环节。确定教学环节后,还要准备上课必备的教具。如在设计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做什么事最快乐》的时候,除了安排朗读课文、随文学习10个生字外,可以设计“我会演”“我会说”两个实践运用环节,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做对别人有用的事情,就会感到快乐”的道理。然后,让学生说说在班级中做什么事情最快乐;在家里、在公共场所做什么事情最快乐。为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增加表演的趣味性,除了针对课文准备青蛙、啄木鸟、水牛和蜜蜂的头饰外,教师还可以准备马、狗、蜻蜓等动物的小头饰,让学生在表演时能选择使用。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军人站岗、环卫工人扫地等图片,让学生在说话练习的时候,思维从动物角度拓展到社会生活角度。总之,教师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语文课堂上带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二、躬行实践――课上注重表达

尽管语文学科是母语教育学科,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词汇贫乏,使用的句式少,因而常常会出现一些表达不明确、不完整或不规范的情况。语文教学除了积累字词,还需要教师从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这两个方面注重训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习汉字,学习语言运用,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1.结合阅读课进行情境口语表达指导和训练

阅读教学除了随文学习字词外,还应该结合阅读教学的内容,创设口语或书面语表达的情境,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表达方面的指导和训练。如在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的时候,根据单元主题自然风光,除了感受课文介绍的黄山奇石、黄果树瀑布和日月潭的秀丽景色外,还要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景色,了解家乡,渗透爱家乡教育。因此,在学习这一单元课文的时候,我设计了随文说话练习,请学生向没到过黑河的人说说家乡哪里最美。

为了让学生说得通顺流利,我指导学生说话的方法:模仿句式说话或者独立进行说话练习,无论哪一种,说之前要想好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在口语表达前要先构思,安排好说话的顺序,培养思维的条理性。我告诉学生,可以借鉴课文的句式,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句子向大家介绍。指导后,学生仿照课文的句式,抓住家乡景物的特征进行说话练习。学生自豪地向大家介绍:“我的家乡就数五大连池最漂亮了。这个地质公园里的火山形状奇特,有的像一个大圆锥,有的像一个倒扣的大锅,还有的火山石像奔腾的海浪。”这样的练习既能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句式进行说话,又能渗透爱家乡教育,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目的。

2.结合写话练习进行书面表达指导和训练

教科版教材还安排了“能说会写”板块,主要是结合阅读内容,进行语文实际应用方面的练习。教师可以根据写话练习的要求,在口语表达的基础上进行书面语表达的指导和训练。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能说会写的题目是“我想去……”在做练习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通过给学生播放PPT图片,看各地风景的照片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我国各地景色之美。然后,先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然后再次强调写之前要先想好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在动笔写。这样,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进行了口语表达练习,在写话前又进行了口语表达练习。在动笔写的时候,就能够有条理地说清自己想去的地方是哪里,那里的什么景色最吸引你,向大家说清楚。一年级下册能说会写“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时,我也先让学生结合本单元阅读课文的学习,说一说小鹰、小猴等都自己做了什么事,然后,再想一想自己能做什么事,是怎样做的,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这样的要求就是引导学生在表达之前要先想清楚,就是构思过程,无论是口语表达还是书面语表达都进行这样的指导,然后再练习。学生在具体说话、写话的过程中就会养成表达之前构思,养成说话、写话有条理的思维习惯。

3.结合“语文七色光”进行综合表达练习

“七色光”是根据单元主题设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包括基础值和基本技能练习、日积月累、知识窗、综合学习活动。一般包括开心一刻、听力练习、大家一起来等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内容,进行表达的指导和训练。如在学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时候,语文七色光就安排了介绍的实践活动,根据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介绍物品的综合练习。先让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小物品或小玩具,然后和前后桌同学带来的物品互换,说说你怎样介绍。然后将这些物品随意组合,根据自己的想象编写一段话,说清一个故事情节。这个练习,体现了综合活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有的学生将几个小动物玩具放在一起,组织动物运动会;有的学生以笔筒等物品为话题,述说了礼物的来历……最后,教师让学生将活动中自己说的话或者看到的事情写下来。这样的综合活动课既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又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玩具等物品进行说话练习,说话之后再进行写句子练习,说和写巧妙地结合起来。说和写的内容是学生熟悉的,说和写的方法,教师也在具体的活动中,结合学习内容进行了指导,学生就能够说得出、说得好了。

4.结合学校活动进行表达练习

除了运用教材内的阅读课、写话练习和综合活动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班队会,结合学校的活动进行表达练习。如结合“六一”儿童节组织的活动、学校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利用班队会课组织相应的主题班会,给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能根据情境要求,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实践中进行表达运用练习。

三、日省月修――及时反思调整

说和做课文范文4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探究性学习 学生 学习动机

一、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设疑,就是设计疑问,提出问题,即教师要结合新旧知识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独具匠心地设计一些探究性,发散性的问题,营造“心求通而未得”、“口语言而未能”的教学境界,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探究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和智能的准备。设疑包括创设情境和明确目标两个部分。

1.创设情境。情景,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的一种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内驱力,让每一个学生主动、积极、自主地学习。因此,从课堂教学伊始,就要求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以感染、激发学生潜在的认知兴趣,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播放视频等手段,为学生创设新颖、形象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状态。譬如:我们在学习《安塞腰鼓》这篇文章时,利用视频片段,有舞有情,有声有色,让学生身临其境,领略舞蹈无尽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明确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确定教学目标,最终目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确定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明确这堂课“我想学到什么”,“我想知道什么”,“我想发现什么”,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我要学习”意识的强烈驱动下,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二、注重学生的原始感悟,让学生各抒己见,启发思维

在阅读之初,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原始感悟,为探究学习提供机会,高尔基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传统的阅读教学过多强调学生如何发现和正确领悟作品的原意,而忽视了学生作为读者所具有的自由联想和创造性想象的力量。教师必须重视并善于捕捉学生阅读作品后的原始感悟,学生才会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素养、畅所欲言。沈德潜先生说过:古人之言,包含无尽。后人读之,随其性情深浅高下,各有会心。由此,教师如果把教学的视角由作品转向学生,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与文本的平等自由的对话上,就更能体现阅读的意义。也只有这样,才能听到学生的不同理解,才会有碰撞和交流,才会打开探究之门。

三、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激疑,师生共同解疑

行成于思,思生于疑。敢于质疑,是学生独立思考的标志,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中学语文教材也是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另外,中学生由于年龄、智力的差异,不可能没有疑问。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敢于质疑,而学生疑问的提出,教师的激疑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奇巧关键之处,激发矛盾,促使学生懂思、愿思、会思。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往往可以采用以下的步骤:

1.通读感知,探究字词句意,逐个击破疑点。学生初读课文时,往往会碰到一些疑词难句,就会问:这个字什么意思?怎么读?那句话什么意思?然后在课文中做出疑问标记,这是探究阅读的最低层次。例如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锲而不舍。”的含义,学生初读很难理解,教师运用比较法进行引导,学生就会知道这里化用了《论语》中颜渊赞孔子的话“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进而理解作者意在赞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

2.精读课文,把握思路主旨,进行质疑解疑。我们阅读文章,起初常会觉得无疑。但是如果从文章的思路、主旨、表现手法等方面研究,多问几个为什么,疑难就出来了,这是探究阅读比较高的层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由浅入深,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例如,学习鲁迅先生的《社戏》一课时,这篇文章写作的年代距学生生活较远,学生普遍反映没有什么可读的,我就让学生4人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是否有和作者一样的童年生活体验。在学生讨论发言后我问道:“这篇文章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激发我们这么多情感体验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偷豆很有趣”、“月光下行船写的好”、“景色描写的细腻生动”等。我顺势将教学推入下一个环节:研读课文中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段,从表现手法与感情等方面赏析……

3.品味课文,深入探究,质疑创新。现代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说过,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考,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因此,在细心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应该对作者的观点做出评判,这样的阅读才是有价值的阅读。才是创造性的阅读,是探究阅读的最高的层次。要求教师放飞学生的心灵,要将学生树立挑战权威的意识,不能一味的迷信书本。教师应运用角度转换法,启发学生用全新的观点和角度去深入探究,得出独到的见解。例如通过阅读课文《伟大的悲剧》,究竟怎么理解“伟大”和“悲剧”的联系与含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

在阅读中,我们老师要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不管问题的大小、价值如何,都要给予鼓励;再者,要创造条件教给方法,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我们要常常引导学生围绕所学课文思考一些问题,比如文章的标题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标题?文中的人物你怎么评价?对文章的主旨有没有不同的理解?等等,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分析。

四、注重操作,发展能力,落实反馈迁移训练

说和做课文范文5

一、紧扣文本主题适时渗透德育教育

在教学中,教学《蓝色的树叶》时,课文讲述小女孩因为怕同桌弄坏自己的绿铅笔,就不愿意把绿铅笔借给同桌,同桌只好用蓝色的铅笔画了树叶。当同学们读完这个故事以后,我启发同学们思考这样系列问题:文中的小女孩做得对吗?为什么?如果你是文中的小女孩你会怎么说和怎么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就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道德教育。低年级这样的课文很多,教师只要不失时机地在教学时,进行点拨、提示,相信学生就能明辨是非,逐渐养成良好的品德。

二、注重情感的迁移在感悟中渗透德育

我曾经教过《荔枝》的课文:记述了“我”回忆我和母亲之间的几件事:即我买荔枝,母亲舍不得吃,又想吃,客人来了就让客人吃荔枝,端走了自己买的沙果,母亲自己不吃荔枝让孙子吃。这些小事无不反映出母亲的勤劳朴实,以及对儿孙的关爱。文章读来如诉家常,但字字句句中透出了真情实感。我想这些小事也许就发生在同学们身边,当同学们深情地读完课文,我就问了一个问题:“你们有这样的母亲吗?”同学们争着回答:“有。”我接着又问:“你们的母亲做过哪些类似的事情呢?说给大家听听。”同学们把自己记得的事情说了出来,但是没有什么表情。我接着又问:“你们有作者那样的母亲,她关心你,爱护你,照顾你,你们想过报答她吗?你们打算怎样报答她呢?”同学们听到我这样说,都沉默不语。我想他们应该是在思考吧!接着我又让同学们读了课文,然后说说读了之后的感受,许多同学都热泪盈眶,也许是体会到了那样的母亲如果离开了,那是多么的伤痛。同时也懂得了要知道感恩,要懂得关爱家人。这样的教育正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却走进了每个人的心灵。

三、树立典范恰当渗透德育

我在语文教学中,喜欢把学生身上的优劣提出来让学生进行评析。当某人身上有闪光点时,我就及时启发同学们发现并要求同学们向他学习;当某人有不良品质、行为时,我也委婉地指出,要求同学们引以为戒。本班有几名女生字写得非常工整,我在作业评析过程中,就抽出几本,展示给大家看并请大家说说:这些作业做得怎么样?我们应该像她们学习什么?不应该怎么做?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的思考,就悄无声息地在学生中树立了榜样,也能端正一些同学的学习态度。

四、教师以身作则形象地渗透德育

说和做课文范文6

其实,语文学习并没有奇方妙法,而在于坚持和积累!在此,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学习方法。

1. 坚持预习,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不忘复习。

这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学习方法。预习就更为重要了。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们必须先做好预习,预习时可以先阅读课文,如果是短一点儿的文章,可以采用朗诵的方法。理解课文,如果不会的,可以做些符号。有的同学认为学习语文只要背诵就行了,因此,上课的时候,有不少同学不认真听课。其实,在上课的时候,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你会学到更多知识。适当的做一些笔记,方便你回家复习。复习主要是回忆今天上课的情形,回想一下老师哪里重点讲,哪里略讲,这样就会有针对性的复习了。

2. 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与作文是紧密相接的。有的同学并不喜欢看书,认为浪费了宝贵的玩耍时间去做不好玩的事情,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其实,并不是的。刚开始时,你对读书并不感到兴趣,你可以阅读一下《伊索寓言》等那些小故事。慢慢地,你便会喜欢《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繁星春水》等名著。就如论语里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语文其实很有趣,语文也可以使你大笑,你会发现多看点儿书籍比玩耍来的更有趣。读得多了,心灵和行为自然会日趋高尚。因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嘛!

3. 说和听。

语文也要靠“说”“吃饭”。现在我们每一天都有三分钟演讲,我们可以借此训练的我们的“说”能力。要知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工”。我们可以借此时机会好好锻炼和表现一下自己。而聆听者需要安静,宁静致远。借此我们就可以训练我们的“听”能力了。不要认为三分钟演讲是无用功,其实它包含着无数语文。

4. 写。

写也是同样重要的。原以为运用几句名言,运用几句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就行了。其实,不是的。广为传阅的优秀文章,都写的很有感情的。我也要朝着这个目标前进,让我的文章也富有感情。

很多同学说,没有什么可以写的。其实,我们可以写写日记,也可以每天花10分钟阅读几页有益的书,做一下读书笔记,写一下感受之类!“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学习语文何尝不是呢?天才在于日积月累,我们也要每天积累。积累得多了,感情就丰富起来了。

当然,我们还需要认真对待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