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机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设机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设机械

建设机械范文1

1.农业机械化水平落后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是实现现代农业建设的必要前提,而现如今,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落后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建设。近些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处在不断的发展中,社会文明也在不断进步,但是我国农业方面机械设备的投入水平却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与国民经济与社会文明的发展速度相比而言,农业机械化水平已经严重落后。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我国农业设备的类型、质量与使用目的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建设的标准。另外,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服务与我国农业发展的结构调整不尽相配,使得农民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农业人口数量大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先进并没有因为农业现代化而得到根本的改善。

2.农民使用现代化机械的意识较为低下

一直以来,在我国的传统农业当中,农民一直是农业发展当中重要的劳动力。而农业机械的出现,虽然方便了农业生产,但却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成本。一些农民出于节约生产成本的考虑,依然以劳动力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支柱,没有加大农业机械的资金与技术投入。另外,农民的素质相对来说较为低下,并不能很好的操作与使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这也是其农业机械运用意识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现代农业建设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1.加大财政对于农业机械的资金与科技投入

农民之所以不采用农业机械,第一是因为其素质不够,第二是因为没有强大的财力可以支撑。所以,国家应当加大财政对于农业机械的资金与科技投入,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对农民进行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的扶持。另外,一定要加强对农业机械新型技术与产品的开发,关键是使其适应我国农业调整的需求。对于农业市场当中急切需要的农用生产工具进行重要开发与制作,使相关企业为扶持对象,开始对我国农业进行政策扶持。

2.提高我国农民素质

地方性的农业部门应当加大农业机械使用的宣传力度,使农民认识到农业机械的诸多益处。另外,农业部门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邀请农业机械专业到地方进行农用机械使用方法与操作规范的讲解,只有农民掌握了农用机械的使用方法,其加强农用机械使用的意识才能被唤醒。农民素质的提高,对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有着基础性的影响。

三、结语

建设机械范文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正在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并且逐步改变着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机械信息化是机械产业现今及未来发展的核心趋势,也是机械技术平台建设的重要基石。开展机械信息化技术平台建设一方面是为了确保机械生产的快速推进,另一方面是大幅度提升机械应用的范围及层次,带动机械产业化的加速。尤其在新时期机械信息化成为业界研究热点的背景下,分析机械信息化技术平台建设的主要思路,无疑更具现实指导价值。

1. 推进机械制造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机械企业的生产效率

机械制造业属于传统产业,承担着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大任务,在工业化进程中占据着特殊而重要的位置。机械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机械企业革新思维,运用全新的数字化、信息化平台投入到机械制造与生产过程中,创造机械生产模式,提升工业生产的效率。如,机械工程设计的信息化是机械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两维、三维绘图及装配检查CAD、模拟整机性能的CAE、工艺设计CAPP、以数控编程为主的CAM等。产品设计时需要根据工程化原则提高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和模块化参数水平。需在PDM支持下实现CAD/cAPP/cAM信息集成和工作流程的集成。需要按照并行工程方法组织新产品的开发,而且要在产品设计阶段采用面向制造的设计DFM、面向装配的设计DFA等技术,最终实现虚拟现实的工程设计制造技术。

此外,众所周知,机械企业是机械信息化平台建设的主力军,也是事关成败的“主导者”。所谓机械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其实就包含在机械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比如,机械企业信息化建设通过在所生产的产品中融入信息技术和其它高新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扩展产品的功能、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满足用户对机械产品日益提高的要求。比如在产品、工艺流程和各类生产设备的设计、加工、制造过程中采用CAD/CAM/CAE/CAPP及并行设计、虚拟设计技术,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数控加工和机器人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和智能传感器技术、柔性制造单元和柔性制造系统等加工控制技术等。

2. 机械信息化平台建设可以实现机械生产自动化,形成机械信息系统

信息化建设的本质是将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引入到机械制造与生产中,大幅度缩减传统机械生产与工作的时间、成本开支,同时逐步实现机械生产与工作的自动化,而自动化则是机械产业追求的至高目标。因此,机械信息化技术平台的建设可以为机械生产自动化“助力”,同时利于机械信息化系统的完善。完整的机械信息化处理系统可以集成机械制造、生产、运转的各类信息,为机械生产做出准确的指导性判断。

例如,机械信息化平台的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及其生产的质量与机械的自动化水平有很密切的关系。局部信息的自动化虽然可以快速反映机械信息化平台的变化,但不具有全局功效,不能从全局的角度对系统的安全性作出全面而精确的评价。机械信息化平台自动化系统又称为信息集中处理的自动化系统,借助局部信息的集中处理,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对机械生产系统实现全局性地预测与判断、分析与处理可能出现的运行情况。也就是说,局部信息的有效监控为机械生产系统调度的自动化提供了信息资源的参考和依旧,从而为最终的机械工业化生产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另一个侧面观测,机械信息化平台的自动化展示出机械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及重大战略价值,这就倒逼广大机械企业尽快开展机械信息化平台建设,并将其纳入到机械企业的信息化体系建设中,不断提升机械企业信息化的水平。

所以,机械企业的信息化平台与机械信息系统建设的第一重重大关系就是二者共同构成了机械生产信息集中处理自动化系统,也可以称之为机械企业信息化处理平台。在这个平台下,机械制造、生产及调度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大大提升了机械生产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降低了出错的几率;在这个平台下,机械信息监控工作可以有序开展,信息的记录、传输可以科学推进,深化信息监控水准。因此,机械企业都把信息化技术平台建设作为重大发展任务来抓。

此外,在机械制造的过程中,许多关键性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也起到了革命性的效果。机械制造信息化可以通过对加工制造关键环节采用数控机床群控系统DNC或柔性制造单元FMC,柔性制造线FMS,实现Nc程序、刀具集中管理和生产调度。还包括现场总线、自动化立体仓库和物料自动传输设备等车间自动化控制系统。

综上所述,新时期机械信息化技术平台的建设不仅仅是要引入信息化技术来完善机械制造和生产,更重要的带来一种理念与变革的思维,引领机械产业快速蜕变,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坚持信息化平台布局与机械制造技术的结合,可以推动机械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同时在无形中促进机械企业信息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黄如强. 农业机械信息化与农机管理[J].贵州农机化.2007(01)

[2]孔斌,陈义厚. 湖北省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机化.2008(01)

建设机械范文3

1、发展设施农业机械的主要做法

1.1重视组织领导,构建一个可以有效发展设施农业的氛围

对设施农业机械进行有效的发展,可以提升蔬菜产业的档次、劳动产出率、土地产出率以及资源利用率,现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重视,并成立产业和专班的相应领导小组,重点内容是针对蔬菜产业大力发展本地设施农业机械。除此之外,本地政府还应该将设施农业机械当做这六大产业考核里面的重要内容,政府和乡镇之间签订设施农业机械化具体发展目标责任状,等到年底的时候,由农办考核责任目标实际落实状况,促进设施农业机械化。

1.2加大扶持力度,利用购机补贴相关政策

依据蔬菜产业建设实际需要,应该有针对性地有效发展蔬菜产业相关配套机械、节水灌溉机械以及棚内耕作机械,优先选择高质量,提供“三包”服务的品牌来当作灌溉机械以及微耕机的一种推广机型。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来进行有效的推广。有效推广微耕机,可以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同时解放生产力,给棚内生产机械化打下了基础。除此之外,也可以促进大棚增收、作业增效以及农民增收。

1.3加强技术指导,有效增加设施农业中的科技含量

加强技术指导的方式主要有:开展蔬菜机械移栽培训以及蔬菜机械清洗培训等含有机械化技术的一些培训,同时培养农机管理工作人员以及设施农业专业户和农机大户。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到各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对大棚机械耕整进行指导,提供节水灌溉技术相关服务,有效解决农民在蔬菜种植中的问题,促进设施农业发展。

1.4围绕板块建设,大力发展相应的配套设施机械

依据本地蔬菜产业的具体板块布局,于标准生产种植区里面发展相应的配套设施机械。针对特定的蔬菜种类,应用相应的机械技术。比如马铃薯种植基地,可以着重发展机械播种技术、机械收获技术以及机械盖膜技术和机械起垄技术;对于毛豆种植基地,应该着重发展机械风选、自动包装机械以及机械清洗。

2、大力发展农机服务蔬菜产业建设的作用

2.1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

在设施农业大力发展的条件下,可以使以前单纯种植粮食以及经济作物的那种产业结构得到了改变,不断增加农民增收渠道,有效促进本地农村经济发展。依据本地自然条件、产品优势以及种植习惯来规划标准生产基地,扩大蔬菜连作面积,从而使蔬菜产业建设规模不断壮大。

2.2转变了以前传统生产模式

湖北省某县以前传统耕作模式就是一年内稻麦两作,在农闲季节,农民就外出务工,而对设施农业进行大力的发展打破了以前那种传统生产模式,不再受到自然条件的局限,使稻麦实现了四季创收,保留住了一些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这些劳动力应用到了花卉种植以及蔬菜种植上,让农民尝到了实惠,且效益意识以及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都有所增加。

2.3使农业科技推广更加快速

设施农业实际上对管理技术以及栽培和种植品种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大棚种植过程中,农民会主动要求学习相应的技术以及应用技术,要求专业人员到种植现场进行指导。有的农民还将各种技术组装配套到一起,有利于个人劳动素质的有效提升,给附近农户造成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强,快速普及以及推广农业科技,可以有效提升蔬菜产业建设上的科技水平,从而带动本地农业快速有效的发展。

2.4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并在蔬菜产业建设中有效的应用,可以使蔬菜年产量增加,同时提高蔬菜种植的质量。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蔬菜产业建设的进程,利用大棚种植以及节水灌溉等技术,推进本地农业的有效发展,从而带动农民增收。

3、结束语

建设机械范文4

【关键词】大型捣固机械 仿真平台 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6-0097-01

大型捣固主要用于铁路新建和维修。为了更加形象地让学生了解大型捣固机械的工作原理,我们设计了大型捣固机械仿真平台。

此教学仿真平台主要是在吸取以往多媒体教学中的不足和缺陷的基础上,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模拟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发的,科技含量高,具有实用性、直观性的特点,方便了师生,提高了现代化教学水平。

一 构建仿真平台系统

为了让学生更加详细地了解此设备和开展工作,我们按照大型养路机械的系统原理和多媒体教学技术来设计仿真平台。在早期的大型捣固机械的仿真平台模拟中,由于技术的缺乏及环境的限制,设计存在缺陷,经过综合考虑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仿真平台的系统构建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部分有控制操作、信号收集、信号转换、显示结果四大部分。软件部分主要用于教学,包括文本内容静态和操作流程动态的显示。

二 系统功能

1.硬件功能

第一,控制操作。控制操作主要由以下五部分组成:端子柜、操纵台、电源柜、控制台、模拟台,主要用于模拟操作台,模拟真实操作。各个操作柜都安装了大型捣固车械设备,都是可见的实物,保证安装和真实捣固装置一致。当老师教学时,可以直观地给学生讲解操作步骤和流程。为了真实再现捣固装备,还配置了总电源控制和模拟信号功能,通过控制电源来显示信号灯,能直观地看到当时电器的状态。

第二,信号收集。信号收集的核心配置是信号采集柜,主要是通过信号采集柜来采集操作控制的输入信号。原理是将操作控制的高电压转换成可识别的低压信号,采集各电器接点或线圈的电压变化,从而来检测操作控制的状态。

第三,信号转换。信号转换主要由PC机来完成,就是把信号采集柜采集的信息输入到PC机,由PC机来处理完成,结果通过相应线路颜色变化来显示。假如某一个电器设备状态发生变化,可以明显地看出电路图也相应变化。也可以实现对电路图放大、缩小、翻页等功能。

第四,显示结果。由投影仪、视频展台、电动银幕、音频系统等来完成结果显示。由PC机处理的结果连接上投影仪,然后显示到视频展台、电动银幕、音频系统等。

2.软件功能

软件部分主要指的是教学方式,分为静态和动态教学方式。静态教学指的是把捣固机械的线图或教程内容通过课件或者视频的方式显示出来。动态教学指的是通过仿真平台真实地显示捣固机械的接点电位变化状况及监测设备的变化状态等。

3.系统测试

搭建完成硬件和软件设备以后,为方便教学和远程教学,需对系统进行测试,查看每个硬件设备是否完好以及能否正确地完成操作,测试软件设备是否更加清晰及操作流畅等。系统测试时,主要是检测教师端和学生端的PC机是否存在问题,动画是否及时、准时地显示教学内容等。

三 仿真平台的教学特点

1.教学结合

仿真平台使用动态和静态教学方式相结合,多媒体教学一般讲的是文本内容和图像及视频相结合,使教学更加形象和直观。仿真平台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信息化空间及可控性和交互性等特点,让教学内容以多种方式显示出来。这种大型机械仿真平台,能真实模拟实物的各方面功能。通过对模拟平台的操作动态地显示操作的各个步骤和流程,使学员清楚和明了地看到与真实机械一致的操作动作。

2.教学多样化

使用仿真平台使教学更加多样化和形象化:硬件显示的是操作流程,有了软件的支持,按照实物机械的操作,就能通过系统显示出来;系统将捣固车械按照装置组成分为白色,有电为红色,把开关的合闭等设定为标志符号,详细及形象地向学生讲解和展现原理图;每个零件的位置、用途、操作方式等通过仿真平台形象地显示到屏幕上,而且图像或视频可以放大或缩小,以便仔细地观看。

学生既可以通过仿真平台形象地判断故障位置及排除故障,也可以通过屏幕多方位地观看故障点。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还可以更加方便地更新系统或增添新的功能。

四 总结

大型捣固车械仿真平台的建设为教学和设计提供了一个基础平台,形象地完成了捣固机械的工作过程,并且虚拟动态显示,可以直观地进行三维视图分析,进一步满足了教学中的使用要求。

建设机械范文5

【关键词】中职院校;机械安装;专业建设

一、了解企业的要求

(一)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

体能方面要求健康的体魄;工作态度方面要求能吃苦耐劳,服从安排和岗位需要,能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要有较强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

(二)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技能要求

就机械制造企业而言,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技术工人的识图能力和相应的理论基础知识,尤其是现今企业中钢结构的施工要求,需要技术工人能够具有结构件的识图能力,焊接识图、装备识图的能力,特别是铆焊等结构件的识图。

部分企业对机械维修专业的需求,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钳工,而要求技工对铆焊,甚至液压都有一定的操作能力。例如某些企业要求工人能够具有液压方面的识图能力,可以根据液压图进行配管等项工作,甚至能够设备运行中的故障进行分析解决。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方面要从长计议,把钳工专业与相关专业联系起来,培养学生一专多能,以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

(三)企业对学校教学的要求

企业要求毕业生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样就要求学校能够将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紧密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那些理论和实习的基础知识,虽然不能直接用到工作岗位上,但某些基本功能够对工作起到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所以要求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要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生产工艺,以及装备水平,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四)企业对毕业生技能等级和学生层次的要求

企业比较看重员工的技能等级,部分企业对于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原有等级证能直接认可,熟练上岗后会有相应的补贴和工资待遇。但是还有一部分企业不认可行业以外的技能等级鉴定结果,新员工入职以后必须接受本企业培训,再经过专门技能鉴定考试,成绩合格后才会重新确定技能等级,与工资和补贴挂钩。

二、对专业发展的分析

(一)对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分析

在与企业相关领导和职校毕业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企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对钳工工种的技能要求也在也在不断改变。一般中职院校机械安装维修专业可以分成机修钳工和维修钳工两大块。专业的机修钳工需要长期的学习积累才能成为专业的技术人才,比如我们熟悉的模具工、铆焊、数控机床操作等工种,在人才市场都能享受很高的薪酬待遇;维修钳工的能力要求更主要的是对设备的全面性掌握,能够使设备运行好,能够判断并处理设备故障,所以企业维修钳工要根据具体工作需要来积累员工自己的知识框架,不能照搬传统意义的钳工要求。

(二)对专业发展方向的分析

机械安装维修专业的设置一般有模具钳工、钳工、焊工三个专业,随着企业中钢结构件加工工作量的逐步增加,铆焊等冷作工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出现了很大的缺口,所以应在原基础上扩大焊工专业的招生量,加大原有钳工专业实习中的液压模块的训练任务,或者增设液压专业,以适应现代设备中液压技术的大量采用中对液压工种的需求。

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集成应用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气动技术、液压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等学科的强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现代企业要求,开设机电设备安装与控制专业(或机电设备与维修),此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在企业用工中会有广泛的需求量。从专业层次设置的角度来看,为适应企业的用工需求,应增大高技毕业生和预备技师的输出量。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考虑到企业对毕业生的年龄要求,二是考虑到高技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相对中技毕业生要高一些。

从教学角度来看,应侧重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和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质。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继续实施一体化教学、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调整原有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机地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结合在一个个的课题实训模块中。继续实施工学结合课题实训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建议采取的措施

(1)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培养制度,紧密结合企业技能岗位要求,对照国家职业标准,确定和调整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实训方案,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要的学生。

(2)扎实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安全教育,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校内教师“双师型”培养力度,使教学与生产、科研紧密结合;引入企业高技能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教学内容引入企业正运用的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

(4)继续深化一体化教学,构建更科学更完善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的架构紧扣“实用”“实训”两个环节,全面推行“任务引领型教学法”和 “项目教学法”, 使课程教学与技能培养充分“对接”,全面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专业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应用性实用型人才。

建设机械范文6

积极开展对机械专业的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行业背景和职业岗位背景的调查,对机械专业的社会需求进行调研,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分析机械专业就业岗位情况,优化机械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适时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进行调整,以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结合学校所在地的荆州市的机械工业基础与特色,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以创新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石油机械、轻工机械及汽车零配件的CAD/CAM为特色,以机械工程领域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为湖北省特别是荆州地区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聘请校企合作的企业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评价,参与修订,并形成制度加以固定;近几年,为修订好人才培养方案,先后走访了江汉石油第四机械厂、美的空调、恒隆汽配、华意压缩机、洪城通用机械等众多企业,听取了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对专业培养方案的修改意见。结合荆州市石油机械产业集群和汽车零配件产业集群较强的实际情况,根据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新方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并重新设置课程体系,该体系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2大板块组成。理论教学板块由3大平台组成,即公共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平台课程。公共平台课程关注人文社科、英语、计算机及体育等公共学科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专业平台课程强调对机、电、控制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专业方向课程强调专业技能的掌握以及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实践教学板块以培养学生机械方面的基本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为目的,由实验、校内校外实训教学和课外创新科技实践活动等环节组成。通过调整课程体系,该专业实践性教学课程已达到36周,其中校外实践超过13周,加强了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锻炼。

2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模式

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从过去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向课内课外结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工程实践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方向变革,强化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突破传统课堂灌输式教育模式,提出“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以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各种竞赛为抓手,以‘数控实验室’、‘机械自动化工程实验室’、‘汽车实验室’‘慧鱼创新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为依托,构建一种以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基础,以创新项目、竞赛项目及企业技改项目为载体,采用集教学、训练和创新活动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达到工程技能、创新能力综合培养的目的”的人才培养新思路。通过2大教学板块的有机联系和融合,构成机械专业的完整课程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走出课堂,以项目研究的方式开展案例教学,项目主要来源于教师的科研、合作企业技术改造及新产品开发、各种机械创新大赛等,强调机械创新设计,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和能力,自由组合创新队伍,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自己构思方案和进行设计,整个过程贯彻创新的原则;教育强调工程基础,采取组建项目团队进行技术研讨和动手制作等形式,将学生置于竞赛状态下去完成实际项目,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形成集教学、训练和创新活动为一体的新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的。项目探索期间,共开展了“自动钢筋弯箍机”、“管道爬行机器人”、“多用途升降课桌”、“自动木琴演奏系统”等20多个课题的项目研究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以项目为抓手,强化课外科技实践活动

加强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建立创新实践活动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创新实践的申报、立项、设计制作和指导,通过以项目为载体的研究方式,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两年来共组织了20多个小组,机械专业60%以上学生积极参与机械系实验中心开展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项目建设期间组织了2届工程技术学院创新设计大赛,在2013年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省区选拔赛中,该院机械专业学生获得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014年4月25日至4月27日,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慧鱼组)中,该院机械系肖进超、杨磊等同学设计制作的作品“来去自如课桌”,以独特的安全性设计及良好的实用性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获得了大赛一等奖。在2014年第七届“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及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中,机械专业皮佳文同学获得建模一等奖、全能二等奖,高翔同学获得机械类尺规一等奖、全能二等奖,潘攀同学和熊靖武同学分别获得全能二等奖和建模二等奖,田俊同学获得尺规二等奖。通过这些活动巩固和强化了学校在机械创新设计领域的优势地位和特色。

4以特色课程建设为龙头,加强课程建设

4.1大力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以教学研究为基础,以课程内容改革为核心,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逐步形成高质量、有特色、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依据人才培养的需求原则、实用原则和创新原则,设置了如下专业特色课程:《机械制图》、《CAD/CAM》、《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液压传动等》,并对这些特色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以适应特色课程建设需要。重点建设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设计》、《液压传动》等4门院级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修订和完善了各门课程的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2改革教学方法

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必须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大力推进启发式教学,采用探究式、研究性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代替传统式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任务驱动式、开放式、现场演示等教学方法,使专业课程教学生动、有效。如“慧鱼创新实践基地”、“机构创新实验室”、“数控实验室”、“工程实训中心”采取开放式教学方法,实行时间开放、内容开放、设备及元器件开放,每个开放领域均配有相关指导教师,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到实验室进行创新设计、动手操作及加工制造,以锻炼和提高实践能力。特别是结合机械创新设计竞赛,提出了以项目驱动的集教学、实践和创新于一体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采取培养为主、引进为辅的措施,完善专业师资队伍。积极推动专业教师到当地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教师到企业生产现场开展实践与研究,加强教师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科研项目,积极为企业技术革新、项目研发等提供技术服务。另外,从企业引进高级工程师作为该专业的专任教师,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现场指导,使学生了解当前机械行业的发展状况,得到工程化训练。通过专业建设,目前基本上形成了一支熟悉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多数教师自有科研,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富有活力的专职专任教师队伍。

6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