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无纸化报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无纸化报关范文1
[关键词]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者关系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博物馆也越来越被重视。由于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有自己的独特历史和文化,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各个地方的传统历史和文化,欣赏各地博物馆的藏品,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也显得更加重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系统都日新月异,使得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能够蓬勃发展。
1. 博物馆信息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
1.1 博物馆信息化
我们利用先进的数据库进行资料管理;利用多媒体影像或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展览;利用网络建设网上博物馆,制作博物馆主页,利用国际互联网络的广泛的传播范围,迅速的传播速度,来满足观众的新要求。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得我们有条件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民族文化资源,合理保护和利用我国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利益得到最大的维护,西方主要的发达国家在21的主要文化战略方针之一就是发展“信息内容产业”,文化的竞争日益激烈,作为保存和展出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对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责无旁贷的,而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除了保护以外,博物馆在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宣传、推广以及对后代的教育中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将信息技术用于其中势必对文化的真正的保护和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4年12月3日,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1.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2.传统表演艺术。3.民俗活动、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技能。6.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2. 博物馆信息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作用以及遇到的问题
2.1博物馆信息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信息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意义应在于利用计算机技术收集、整理、保存、加工和展示各类信息,利用应用软件进行研发,加强全国范围内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必须建立具有独立操作性质和广泛合作方式的科研与教学并重的信息基地,而博物馆正是建立这种基地的最佳地点,利用现在的信息技术,博物馆应该在关注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中国本原文化基因的认知,推动当代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推动民间、民族优秀传统创作性的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学科的普及和建立,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规划管理的专门人才方面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博物馆信息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整理、研究、交流、展示和公众教育等相关领域会其到非常巨大的作用,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使观众来到博物馆后通过充分享受到种种优越和便利的同时能接受和领悟到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而随着数字化多媒体展示技术和网络流媒体传播手段的日趋成熟,以网络为平台的网上虚拟博物馆传递给观众相关信息的能力将与传统博物馆不相上下,如果对异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兴趣但是因为条件限制而无法亲自领略其独特韵味的博物馆观众将会乐于在网上通过虚拟的博物馆展厅而得到足够的精神享受或知识追求。
2.2博物馆网络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1.利用网络加强国内博物馆彼此之间的交流和联系。2.利用网络博物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展示给社会公众。3.加强博物馆与个人的互动。4.适当利用博物馆网络进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商业活动。5.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准化处理。6.利用博物馆多媒体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和保护。
2.3遇到的问题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经济价值问题。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的条件。3.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经济价值与其他价值关系。4. 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所有权属。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营方法不当。6. 非物质文化遗产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分配。
为了加强研究和教学,博物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工作室。加强原生态文化抢救和可持续发展参与,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媒和规划工作室。建立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库,建立民间美术(科研和教学)信息库。这些都是我们国家博物馆在保护非物质遗产的时候所建立的,但是笔者认为,如同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的认识中说到的“能否继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最终能否为社会实践带来利益”,博物馆在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的时候应该灵活运用自己的信息化手段和技术,与其他部门协同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不但自己可以创造利润,也能够很大程度上扩大博物馆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3. 展望博物馆未来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尽管我们强调博物馆是一个非赢利机构,但是在当前形式下,一个不赢利或者薄利的博物馆不但无法做到对文物的良好保护,甚至自身生存都有问题,面对市场经济的潮流,博物馆应该想的时候如何通过其他途径来达到赢利的目的。网站的建置和运用,几已成为各博物馆的一项基本配备。无论是已经利用网站提供服务与信息的博物馆,或是正积极地筹备上线的博物馆,不妨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博物馆是将网站视为电子化或在线的简介,还是希望藉由网站开发更大的观众。目前国际上营销与科技媒体结合的研讨中,特别针对日益普遍的博物馆网站进行了分析,提醒各类博物馆如何利用本身的网站作为有效的营销工具,作为中国的各个博物馆应该及时从中获得有利自己发展的信息。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文化的消失是很难避免的,那么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所保存下来的该文化遗产的信息就非常珍贵。因此未来的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或者说信息时代博物馆的定位,应当是博物馆运营与数字化技术两者间全方位、多层次地有机结合。博物馆与数字化的关系,应当既是无形的,同时又是不可或缺的。也就是说,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根据博物馆的战略发展规划、运营管理、科学研究、教育展示联系起来。未来博物馆对从实体收藏品的管理到相关信息的再挖掘等等诸多方面都应当体现出“数字化无所不在”的原则。首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未来博物馆信息化发展计划。其次,建立灵活的博物馆信息化管理机构。再次,提高未来博物馆数字化保护工作透明度和互动性。最后,用未来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薛超.博物馆数字化与数字采集中需改进的问题[J].文物世界,2004,01.
[2]王裕昌.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甘肃科技,2004,10.
[3]陆远.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局域网建设[J].中国博物馆,2001,02.
无纸化报关范文2
近年来,家庭暴力犯罪频繁发生,一幕幕家庭惨剧的上演,不仅直接威胁伤害了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而且破坏了家庭的稳定和安宁,更是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据统计,2008年至今,番禺区检察院共受理、审查家庭暴力犯罪48宗55人。
一、家庭暴力犯罪的主要特点
通过对个案的分析,家庭暴力犯罪主要呈现出“五化”特点:
一、犯罪主体“特定化”。家庭暴力犯罪行为发生于具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暴力实施者与受害者有着特定的身份关系,且受害者多为家庭中的弱势群体--妇女、儿童、老人。从当事人双方的关系上看,家庭暴力犯罪主要发生于夫妻之间、(准、继)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与第三者之间,分别是14宗15人、14宗16人、14宗18人,另外还有6宗6人发生于姻亲关系之间。其中29名受害者是妇女、儿童、老人。
二、犯罪行为“隐蔽化”。家庭暴力犯罪行为本身发生在家庭生活领域、家庭成员之间,外人一般难以发现,且受传统的“家丑不可外扬”观念的影响,受害者掩饰开脱不想给外人知道,即使外人知晓了,一般也会认为是私事而不愿过多地介入。如邓某过失致人死亡案,邓某经常以殴打、水浸等方式对其儿子进行变相体罚,学校老师和邻居虽有所发现,但都没有过问,直至在某次惯常的浴缸浸水体罚中,年仅11岁的儿子被溺死而案发。
三、犯罪形式“多样化”。在家庭暴力犯罪中,施暴者手段残忍,行为各异,有杀人、伤害、、抢劫、遗弃等,且造成的后果严重。从其侵犯的客体上看,侵害的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受害家庭成员的生命、身体健康权,近八成案件即是属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遗弃等杀亲犯罪,造成11人死亡、9人重伤,还出现了侵害风化、财产等新类型犯罪,如、强制猥亵儿童案7宗7人、重婚案3宗3人、抢劫案1宗2人等。
四、犯罪时间“持续化”。由于家庭暴力犯罪发生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具有相对的排他性和封闭性,得不到社会的监督调控,施暴者在家庭中长期肆无忌惮地实施家庭暴力行为。如黄某等二人故意伤害案,自2010年初,黄某夫妇将8岁的女儿从老家接到自己身边管教,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多次打骂女儿,7月初又因怀疑女儿偷窃家中钱财而持竹棍殴打,并将其捆绑在铁窗和木梁上,在五个小时内不间断地殴打直至女儿完全失去意识。
五、案发原因“集中化”。家庭暴力犯罪诱发的原因相对比较集中,多数是因夫妻双方感情不和,或出现第三者、婚外恋,争吵继而相互动手、持械打斗,甚至花钱雇凶报复。因此原因引发的家庭暴力犯罪31宗。如熊某等二人抢劫、故意杀人案,熊某因要求前夫复合遭拒绝,即雇凶回家抢劫前夫财物,挑断脚跟致其昏迷后,还关闭门窗打开煤气罐试图同归于尽。此外,为满足引发的案7宗,因小孩的抚养、教育问题引发的6宗,因金钱纠纷引发的4宗。
二、家庭暴力多发的原因
家庭暴力犯罪多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一、施暴者文化素质低下,“家长制”观念严重。家庭暴力的实施者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法制观念淡薄,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相对盲目,一些父母深受传统“家长制”教育方式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信奉“不打不成才”的信条,往往以体罚手段来教育未成年子女,导致家庭暴力愈演愈烈,甚至酿成家破人亡的悲剧。
二、家庭内部缺乏沟通,成员关系日趋紧张。庭成员忙于生计,埋头苦干,辛苦赚钱,却忽视了家庭和亲情,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渐渐缺少彼此应有的尊重和信任,且随着道德文化的变迁,个体权利意识膨胀,只强调个人权利而不考虑应尽义务,对婚姻、家庭缺少责任感,关系日益紧张,由此埋下隐患。
三、“不告不理”致使难以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虐待、遗弃等家庭暴力行为,即使已构成犯罪,如没有造成重伤、死亡等严重后果,则为“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司法机关无法主动干预。往往会出现受害者不知道提出告诉,或忍气吞声不愿意提出告诉,或无法提供充足证据等情况,无法追究施暴者的刑事责任。
三、应对家庭暴力多发犯罪的对策
为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我们建议采取以下对策共同预防惩治家庭暴力犯罪:一是各职能部门充分利用家庭、学校、社区三大阵地开展家庭文化建设活动,预防家庭暴力的事件的发生。如,基层妇联组织深入社区组织家庭开展插花、歌咏等活动,倡导新型的家庭道德,营造家庭和睦团结的良好氛围;团委联合教育部门,在学校中以图片展示、法制宣传等多种方式,将家庭伦理道德融入德育课程中,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二是建立健全防范家庭暴力犯罪的社会救助体系,及时为受害者提供各种帮助。如,成立家庭暴力救助中心,为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临时避难的场所,为其提供物质上、心理上、精神上的帮助;建立专门的家庭暴力法律援助机构,为受害者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让经济困难的弱势受害者可借助法律援助机构来捍卫自己的生命健康和合法权益。
三是在司法诉讼环节中依法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严厉打击严重家庭暴力犯罪。对施暴者量刑时,除认定相应的损害后果,还应考虑家庭暴力的行为方式及发生的频率等情节,对严重违背人伦道德的家庭暴力犯罪应依法从重处罚;对因被害人过错,如长期受虐或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引发的家庭暴力犯罪,则依法从轻、减轻处罚。四是加强法制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反家庭暴力的意识。对家庭暴力犯罪的典型个案,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予以追踪报道,或借助公益广告,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家庭暴力问题,充分认识家庭暴力的危害性,提高家庭弱势群体反对家庭暴力的法律意识与维权意识。
无纸化报关范文3
由于化学品是造成化工污染物的主要成分,所以对水体造成污染的主要是化学性污染,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面:
1.1无机污染物质。其主要包含一些酸、碱以及无机盐类,会对水体的PH值带来一些变化,从而阻碍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的有效实施。
1.2无机有毒物质。对水体带来污染的主要无机有毒物质包含重金属与非金属之间具有长期的潜在的影响的物质,具体而言可以分为汞、镉、铅、砷、硫等元素。
1.3有机有毒物质。具体而言可以分为各种有机农药、多环芳烃、卤代烃等方面。大多数都是由人工进行合成所带来的物质,具有较高的化学物质稳定性,比较难降解。
2化工事故处置中废水污染的特点以及相关危害
2.1化工事故处置中废水污染的特点
在对化工事故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通过采用水进行灭火、冷却、稀释、洗消等措施,使其同已经泄露的化工原料、化工产品进行有效混合后从而构成消防废水,当水在流淌的过程中极易对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化工企业原料或者产品中的物质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于废水里污染因子的处置是一个难点。尤其是石油化工企业,石油或者天然气是其主要的原料,其中需要采用各种不同的工艺过程来生产多种石油化工产品。
2.2化工事故处置中废水污染的危害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不合理处置化工事故所带来的大量污水,会对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与危害,总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突发性较强。对于化工事故而言,其水污染是产生化工事故的次生危害,加上及时堵住化工事故阀门和泄露点需要时间排查之外,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引起的有毒以及有害的物质泄露,从而危害了环境安全,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巨大的不便和财产损失。而由于化工事故水污染所带来的间接损失更是无法估量,甚至对群众心里产生“恐慌”的恶劣的影响。一方面水污染会对人们正常的生产与生活秩序带来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企事业单位无法正常合理的运行给人们心理带来的恐慌,从而引起物价动荡等原因。媒体上报道的疯抢水资源现象就足以证明,因此,水污染事故处理不当将引发的效应是巨大的。
3引发废水污染的原因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的化工事故里,引起消防废水污染的原因有许多方面,其中有设计不足,或者对于相关标准以及规范上的疏忽,或者技术不配套以及管理出现漏洞等多种方面,除了以上方面之外,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导致污染的因素:(1)企业环境保护意识的淡薄。对于某些利益熏心的企业,注重企业经济利益的发展,而轻视环境保护的概念。缺乏对污染物治理的资金投入。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发展与治污相结合的道路,要定期投入相关的专项经费对安全技术进行有效的改造,尤其是涉及危化品企业,极有可能发生“跑冒滴漏”事故,必须建立缓冲池、污水罐、油水分离池等方面,配备消防安全等物质,并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一遇到突发事件能积极响应,而非等着“救火”。同时,企业应该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教育,避免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不当发生的人为事故,并且要安全污水事故泄露等演习方案进行定期演习,加强企业对事故处置和防范能力。(2)相关政府监管力度不够严格,这主要表现在相关地方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长效的管理制度。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监管力量薄弱,人员缺乏,面对与日俱增的环境监管严峻形势,不可能对所有企业监管的面面俱到。因此客观上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隐患。通常都在事故发生之后才启动相应应急措施和预案,而对事故发生之前的防范工作缺乏技术、人员投入。对事故发生之前的防范缺乏必要的监管手段。因此只有加强监管的频次和巡查力度,才是解决的办法之一。
4防范和减少水体及环境污染事故的几点建议
4.1不断加强行政立法,规范企业的行为
对于国家而言,应该不断的加强行政立法,从而以法律的形式来制定强制性的,法规性的文件,从而对重大危险源的设施以及供水水源和水源保护区相关距离进行明确的规定与制定,要求其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以及相关国家规定。
4.2使用比较先进的技术装备与合理的战术措施
可以坚持节约、节能以及环保的原则,来对较为先进的消防技术装备进行研究、开发、以及合理选择与利用,尤其是节能型的射水器具,要不断的提高其有效射程,从而增加其稀释与冷却和灭火效果。
5结束语
无纸化报关范文4
一、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一)档案法治建设
1、加强档案法规制度建设。贯彻实施档案工作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及时转发并严格执行上级业务规范文件,制定下发了《县档案局“七五”法治宣传教育规划(2016—2020年)》《县档案局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公务活动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县档案局关于加强县民贸公司档案规范管理的函》《县档案局关于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的通知》《县档案局关于认真做好县“8.8”地震抗震救灾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的通知》《县档案局关于精准扶贫档案片区指导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规范完善依法行政相关制度。
2、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明确规范性文件全面清理具体工作的范围、标准、节点,全力做好文件的查阅、利用、服务,确保县政府文件全面清理工作到位。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清理备案、审查工作,及时清理上报行政审批和行政处罚事项等部门权力清单责任事项,落实责任清单,按时填报行政权力运行情况。及时清理公示本单位机构概况、领导职责、财务信息、法律法规、工作动态、便民信息等政府信息,将档案工作全面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健全执法人员学习教育制度,每年定时进行执法人员审核、培训,要求执法人员做到自己的执法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证据确凿,无越权处罚、变通处罚等问题。
3、深化档案法制宣传。认真贯彻实施省、州《档案法制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结合“七五”普法,坚持会前学法,制定年度学习计划,落实学习任务和内容,每年集中学习宪法、档案法规法纪及规范性文件等不少于12次。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要求,积极开展依法治县及法治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结合驻村帮扶、档案业务指导、培训等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活动。结合每年档案法制宣传主题,安排部署“6.9”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征订宣传资料,制定下发了宣传活动方案,征文活动通知,发放档案法规宣传资料1000余份。结合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召开档案法规知识专题学习讨论活动,利用门户网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微信、短信等持续发送档案法规知识。进一步健全完善单位“法律图书角”,及时更新《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涉及法律法规、档案业务、民族政策、惠民知识的书籍、报纸、杂志期刊,为干部职工日常“充电”提供了学法阵地,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知法守法意识。
4、强化档案执法检查。结合重点工作任务,每年开展档案执法检查,组织检查组对全县机关、乡镇开展档案执法检。检查内容包括年度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责任、档案室规范化管理、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和灾后恢复重建档案工作情况等。检查中对存在档案管理方面问题的单位发出《档案行政执法检查限期整改通知书》,提出整改意见和整改要求,限期进行整改,有效地增强了全县的档案管理意识。目前我县无档案违法违纪案件发生。
(二)档案资源建设
1、加强档案资源的接收和征集。立足现有的馆藏资源,不断加强民生档案、特色档案、重大活动档案和到期档案资料的接收与征集。十三五期间接收进馆民宗局、财政局、计生局、农水局、永和乡、法院、纪委等20多个单位、乡镇文书档案7832(卷、盒)、会计档案1528盒、项目档案1135盒、诉讼档案2367盒、荣誉、照片、实物、光盘等4000余(张、件),整理接收抗震救灾档案500余盒,整理进馆资料566册。并严格按照纸质档案和数字化副本“双套制”要求进行档案接收。截止2019年12月,县档案馆馆藏档案106个全宗69730(卷、盒)、资料6236册。
2、规范机关档案形成和管理。一是强化日常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工作。每年深入机关单位和乡镇指导督查150余人次。及时转发《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制定下发年度档案工作要点、《县档案局关于加强汛期档案安全工作的通知》《县档案局关于开展档案执法检查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完善档案工作机制。二是加强机关档案室规范管理。结合精准扶贫、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档案专项指导督查加强对机关档案室规范化管理工作检查考核,提升档案馆和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水平。重点对县人社局、县规划局、县水务局、县卫生局、县防震减灾局等涉民单位进行业务指导督查,帮助修订完善《文件材料收集范围及档案保管期限表》《机关档案分类方案》等档案工作制度,以及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会计档案等的规范整理。三是全力抓好机改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档案处置工作。为切实做好机关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中的档案处置工作,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档案馆积极作为、靠前工作,主动与县委办、县财政局、县民政局等部门加强沟通,将机改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档案处置工作列入全县区划调整改革议事日程,同研究、同部署。草拟了《机构改革中加强档案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中加强档案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了改革中各乡镇、单位档案的归属和流向,处置的范围和内容,强调了档案的鉴定收集归档程序和移交要求,定期开展档案业务制度检查,做到档案应收尽收、应归尽归,有力推进改革进程中档案安全及规范管理。
3、规范企业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意见》,下发《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会计档案管理办法》《金融企业业务档案管理规定》等文件,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档案工作,完善以资产为纽带的企业档案集中统一管理体制,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服务。开展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审核,对县自来水厂、大九旅集团、南坪林业局、黄埔电力公司、罗依乡产业园区和高原食品公司等单位进行定期指导督查,并协调组织开展了1期县观光公司档案业务培训。
4、强化重点项目档案的监督管理。贯彻实施国家档案局制定的《建设项目档案监督指导工作指南》,深化“项目档案工作提升行动”,加强项目主管部门联系协助机制,推进重大项目档案指导、检查、验收工作。针对“8.8”地震,及时制发相关规定、通知,提出工作要求,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做到提前介入,及时协调落实专项档案业务培训、检查,指导项目档案整理、移交等工作,进一步促进项目档案规范管理。组织对县内188个重大项目档案进行了登记,完成了“九寨印象”、水岸豪庭、白水龙水电站移民、鲁能生态旅游、新区市政公共设施提升工程、医药公司商住楼、乡村道路等57个工程项目的档案初验,组织开展了1期专项验收。
5.加强农村档案工作。一是落实《村级档案管理办法》。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乡创建以及乡镇、村档案法规、政策的宣讲,积极协调、指导、督查乡、村两级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推进“村档乡管村用”工作,探索解决乡镇、村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巩固村级档案建设成果。结合“双报到”积极开展社区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载体为社区提供档案法律法规咨询和业务指导、技术等工作支持,规范社区档案管理。二是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蹲点调研,完成《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工作调研报告》,对档案部门接收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档案进馆提出明确要求,安排业务骨干指导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档案整理归档、检查、验收工作,要求归档材料真实、完整、可靠,整理规范,检索体系齐备。三是部署开展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结合“驻村帮扶”和“两联一进”开展档案工作调研,完成了《县精准扶贫档案工作调研报告》。转发了《州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实施方案》,与县扶贫移民局联合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意见》文件,对全县乡镇精准扶贫档案检查指导工作全覆盖,指导建立县、乡、村、户减贫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等工作,在安乐、勿角试点乡镇开展了重点督导检查。举办了县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培训会,对全县48个贫困村第一书记,乡(镇)档案专干,22个扶贫专项部门分管领导进行了精准扶贫档案专题培训。
6、档案规范化管理情况。围绕重点工作积极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规范化管理工作,2019年完成县法院档案规范管理晋升“省一级”标准验收认定。县档案馆2012年12月通过“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标准验收。2014年12月县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省级示范县通过验收。目前,县机关档案室工作规范化管理达省级标准83个,村级建档120个村,社区建档4个。
(三)档案利用服务建设
1、推进档案开放工作。制定开放实施细则,对应开放的档案进行认真的鉴定工作,开放了应开放的档案,备有开放档案目录,供利用者自行检索,对利用频繁的重要、珍贵的档案提供了部分复制卷或者副本,坚持利用登记和利用效果,并编制档案利用效果汇编,取得利用实效。
2、强化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提高社会公众服务水平,积极构建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档案馆开馆时间与国家法定工作日数及工作时间相同,并长期坚持采用法定节假日和延时服务方式,积极开展档案、资料的开放提供利用工作,利用形式多样,包括接待来访、咨询、来电、来函代查等利用工作,做到热情服务、优质服务,不断提高利用群众的满意度。坚持档案便民、惠民理念,积极创新民生档案利用方式,挖掘馆藏资源,编制专题目录,使查阅利用更为方便。认真贯彻《省国家档案馆民生档案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办法》,积极协助配合异地查档业务,认真执行利用档案零收费规定,积极为各单位、社会各界利用档案提供优质免费服务,十三五期间为社会各界提供利用档案2917卷次,972人次,为领导决策、低保救助、工龄认定、婚姻认证、房产交易、落实待遇、解决纠纷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原始证据。
3、扎实开展档案文化建设工作。深入挖掘馆藏档案资源,及时安排部署档案文化建设工作,完成了《县领导干部职务任免文件汇编(1990-1995年)》《县农村土地经营确权工作文件汇编》《县新城区建设指挥部全宗介绍》《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文件汇编》的编制任务。协助州档案局开展馆藏珍贵档案调研,完成《兰台珍档》一书的素材采集工作。积极提供资料,协助县志办编制完成《抗震救灾志(2008年)》的编制任务。鼓励职工积极写稿,向州局、县委宣传部报送工作信息102篇。结合主题活动,每年编写调研报告、理论文章3篇,为推行政务公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档案信息化建设
积极稳妥推进本区域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现状及发展方向调研,完成调研报告《关于县级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思考》。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提出数字档案建设规划意见,推进档案信息化工作与本县信息化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向省档案局、县财政争取资金,采购了电脑、复印机、档案密集柜等用品,为调整优化档案管理软硬件环境,搭建数字化档案馆管理平台创造条件。按照年度计划,安排部署馆内档案数字化加工任务,完成文件级目录录入70000余条。进一步完善机关单位电子档案移交接收进馆工作制度,建立电子档案接收平台。积极推广档案管理系统,机关档案室档案管理软件使用普及率达90%,乡镇普及率100%。为档案资源共享打下基础
(五)档案安全建设
县档案馆于2008纳入灾后重建项目,年初施工,2009年底竣工,2010年投入使用。实际使用面积2510平米(其中库房面积1005平米),新馆结构基本合理、配备了一些必要设施设备。“十三五”期间,向县财政争取资金48万余元,增添了档案密集柜和目录柜,为档案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严格执行档案安全保密工作的各项规定,全员签订安全保密责任书,把档案安全保密要求贯穿于档案接收、保管和利用工作的各项环节。深刻吸取国内外重大安全事故教训,进一步筑牢档案安全防线,多措并举,扎实开展档案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从档案实体管理、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保密、档案开放与利用等方面对全县17个乡镇、80个部门开展了档案安全大排查。建立了档案安全整改排查台账,健全完善了档案安全应急预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及时进行督促整改。县综合档案馆坚持安全消防值班制度、巡查制度、库房温湿度监控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做到每日安全巡查不少于1次,时刻绷紧档案安全弦。档案馆历年无安全事故发生,档案安全万无一失。
(六)档案队伍建设
1、抓好党风廉政反腐败工作。结合会前学纪、会前学法和专项学习教育活动要求,采取集中学习、自学和送学上门等方式,统筹安排落实学习任务。坚持每周至少1次的政治理论和业务集中学习时间,每年组织集中学习不少于24次,学习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精神,省、州、县各级会议精神,党纪政纪处分规定,以及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部门业务知识规范等内容。通过深入、扎实的学习宣传教育、座谈交流、专题讨论,专项整改活动,切实解决党员理想信念问题,使干部职工普遍武装了头脑,深化了思想认识,切实转变了工作作风,提升了素质能力,单位形成积极健康的良好工作氛围,为实现“两地一点范、美丽新九寨”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县级部门学习教育要求,结合省、州继续教育培训计划,积极安排职工参加县委、县政府、组织部、人社局、党校、法制办、宣传部等单位举办的培训和知识竞赛。组织职工参加“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做人民满意公务员”网络培训。每年抽派档案馆1-2人参加省、州档案业务培训,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专兼职人员参加省、州档案业务培训。组织单位执法人员参加了网络法治教育学习培训和县普法学习考试。结合年度重点工作,组织开展专项档案业务培训。举办了县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培训2期,灾后重建项目档案业务培训1期,县观光公司档案业务培训1期,卫生系统健康扶贫档案业务培训1期,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财政和档案业务培训1期。共计培训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分管人员和档案兼职人员500余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基层档案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有力促进了各单位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全县档案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工作亮点
县档案局、档案馆在州局、馆指导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服务民生为重点,以强化监督指导为手段,以提高档案管理整体水平为目的,全面促进了我县档案事业和谐发展。县档案局(馆),2016年荣获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荣获《省档案》(2016-2017年度)宣传工作先进集体。2016-2019年,每年荣获州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和“三个体系”建设、数字档案馆建设、档案文化建设、创新项目、编研等多个单项先进荣誉。在工作中主要抓好了以下几点。
(一)坚持日常业务指导和专项督查相结合。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指导方式,每年深入机关单位指导档案业务工作不少于150余人次,并在馆内安排提供整理室,指导乡镇在档案馆进行档案整理归档,档案指导人员及时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解答。结合精准扶贫、机改、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等专项工作,及时协调相关单位,组织开展专项档案业务培训和档案督导检查,每年组织1-2次执法大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强化为民服务。重点抓好婚姻、社保、医保、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等民生档案的规范管理。及时指导涉及民生档案工作相关部门整理归档,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接收力度,确保民生档案收集齐全、整理规范、保管安全。有序开展馆内民生档案文件级目录录入和民生档案查阅利用检查工具的编制。规范完善查阅利用制度、手续,积极宣传档案法规、政策,切实为群众查阅利用档案提供高质服务。
(三)抓住重要任务,及时部署,早参与、早谋划。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及时找准年度重点目标任务,做到主动出击,早谋划、早参与。比如在灾后恢复重建、机构改革、精准扶贫等工作任务中。档案局及时落实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积极与相关单位沟通、草拟相关文件,制发管理措施,落实工作责任,举办相关培训,开展专项制度、检查,把档案工作部署落实在前,促进档案工作有法、有规可依,规范管理。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档案部门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档案工作与党和国家的新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与网络信息时展的新趋势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我县档案工作各项任务按规划得到较好落实,档案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档案馆编制少,人员结构老化,档案专业人员缺乏。二是基层档案发展不平衡,部分乡镇、单位领导干部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档案人员变动频繁,档案工作稳定性和延续性较差,基层档案工作规范管理得不到持续性保障。三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工作进展缓慢。
四、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建议
无纸化报关范文5
我国海关通关流程如下:企业通过电子报关系统提交电子报关数据;电子报关数据经海关审核通过后,企业打印书面报关单,并随附合同、发票、提运单、监管证书等书面单证,递交至海关接单现场;海关根据上述书面单证审核报关的真实性,作出是否同意放行的决定;海关放行后,企业凭放行条向集装箱码头交纳港口建设费、安保费、查验吊箱费等费用,并向船公司办理结关手续等。由此可见,现有海关通关流程涉及大量书面单证和人工环节,不仅增加管理成本,而且效率低下,差错率较高。
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国海关总署宣布:自2012年8月1日起,包括上海海关在内的12个海关启动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试点;到2015年,全国海关将对全部进出口货物实行无纸化通关。此举对提高我国海关监管水平和通关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海关监管下的国际物流涉及通关、检验检疫、运输、装卸、理货、仓储等诸多环节。要提升国际物流的整体效率,除优化通关流程外,还应当改进物流链其他环节的操作流程。在海关实施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试点的背景下,对集装箱码头放行条操作流程加以配套改进,有利于推动海关通关作业无纸化的全面实现。
2 集装箱码头放行条无纸化操作的可行性
2011年,深圳港某码头启动放行条无纸化操作项目,历时半年开发海关放行电子信息校验系统,并于当年8月投入运行,使深圳海关无纸化放行和客户协调员制度企业无纸化通关的集装箱在码头放行条操作方面也实现无纸化。该系统在不改变海关通关规定的基础上,简化码头放行条操作流程,使物流成本大幅降低,物流效率显著提高,得到进出口贸易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好评。实践证明,集装箱码头放行条无纸化操作具有可行性。
3 集装箱码头放行条无纸化操作方案
无纸化报关范文6
[关键词]报关实务;新形势;课程教学改革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6187
2015年国务院也正式《落实“三互”推进大通关建设改革方案》,推动内陆同沿海沿边通关协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口岸执法机构的机制化合作,推进国际海关“3M”,提出将电子口岸建设成为共同的口岸管理共享平台,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单一窗口”将在全国沿海各口岸建成,2017年覆盖全国所有口岸。
1报关行业面临的新形势
11区域通关一体化全面实施
2015年随着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12个关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也纳入区域通关一体化,真正实现了“12关如1关”。这标志着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广东地区三大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全面实施。这项改革实施以后,企业可自主选择向经营单位注册地、货物实际进出境地海关或其直属海关集中报关点办理申报、纳税和查验放行手续,实现“多关如一关”。
12无纸化通关比率不断提高
海关总署于2012年8月首先在北京、天津、上海等12个直属海关部分业务现场启动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试点工作。2014年逐步实现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的全覆盖,当年全国共有329万家企业参与了无纸化通关,占同期全国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总数的88%。全年全国海关全过程无纸化报关单58977万份,无纸化率达到8299%,广州海关通关作业无纸化报关单占比一直保持高位运行,无纸化报关单占比9664%。无纸化报关的实行也对报关员要掌握的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
13报关员资格证考试的取消
在2014年之前,报关员的注册登记都必须以通过海关总署的报关员资格考试为前提,导致很多高职院校在《报关实务》的教学中过度强调考试通过率,以通过率的高低作为判断教学质量好坏的标准,忽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很多高分通过报关员考试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无从下手,理论和实际出现脱节。
3当前《报关实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教学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报关实务内容比较多,很多知识都是平时学生没有太多接触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比如报关程序知识的讲解中,海关对于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货物的报关就有七八种,每种海关监管区域又有不同特点,报关程序也有不同,学生不仅容易混淆知识,学习时更感觉枯燥,学习兴趣普遍不大。
32教材选用局限性大
在2014年之前,海关总署还在组织全国报关员考试时,很多学校把报关员的考证教材作为学校上课的教材,内容繁多,缺乏习题和案例。还有些是使用的校企合作编写的项目化教材,而因为《报关实务》课程的特点,随着国际贸易中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海关监管活动相关的各项行政法规与规章制度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导致有的学校使用了比较新的版本的教材,但仍跟不上海关报关管理规定的速度。
33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报关实务》是一门操作性强的课程,对于教师的实践技能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既有丰富的报关从业经验,又要有优秀的课堂教学经验。而现在高校在引进教师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学历或职称,大都是硕士毕业或者博士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报关专业知识,有很多抽象的知识他们自己都是一知半解。加上报关课程与外贸法律法规、海关监管政策、海关现场作业密切相关,时效性极强,报关内容时常更新,如果教师不深入报关一线,在课程教学上更是有心无力。
34课堂教学手段落后
高校报关课程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一般在上课时仍按照传统的方式,分章节介绍教材内容,然后再强调知识的重点难点,这样的方法虽然有利于知识的传授,但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毕业生走上报关工作岗位后碰到实际问题往往不知如何解决,不适应市场需求。
35实践操作环节较为薄弱
很多学校受经费和条件限制仍然以传统方式开展报关实训。在普通教室通过合同、发票、装箱单等资料让学生完成报关单的填制,商品编码的查询。这样的方式在无纸化报关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的今天,显然是不符合企业需求的。
有些购买了报关软件的学校,因为某些软件单据更新、系统设置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实训过程中会出现某些环节的差错,前面环节没有完成,导致后面的程序不能继续操作下去。有些学生基础相对较差,钻研性不够,最初实验热情饱满,做完一两个实验后,兴趣降低,实验任务完成率不高。
4改进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的措施
41选用最新版教材,及时补充新知识
根据报关知识时效性强的特点,专业教师尽量要选择最新版的教材,在讲课过程中如果相应海关管理规定发生变化,教师以专题讲座形式给予补充,以跟上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
另外还可以邀请报关公司、货代公司中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以及海关的关员参与教材编写工作。根据报关工作的过程将报关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分成不同报关项目,每个项目与任务的介绍都要有案例穿插其中,力求生动、有趣,达到既实用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4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加强对在校专职教师的培养,提高专职教师自身业务水平。让专业教师利用假期去报关企业挂职锻炼,熟悉不同监管方式的报关流程,亲自对各种报关业务进行操作,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能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实际积累案例的加入,另一方面也会使相对枯燥的课堂更为丰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业务水平。
另外也可从校外引进有实际报关经验的企业人员或者在海关工作的人员做兼职教师,定期给学生授课,让他们把报关工作第一线的真实情况介绍给学生,比如保税加工货物台账开设的要点,QP系统的便捷化操作,海关分类管理的变化等。让学生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更好的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
43加强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
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要购买适合该课程的实训软件,软件涵盖内容要广泛,学生通过模拟软件能够模拟在海关最新的QP系统内进行各类货物报关业务流程操作,熟悉一般进出口货物、保税加工、特定减免税、暂准进出口等货物的无纸化或者传统有纸化的操作手续。
另外学校多争取跟沿海城市的外贸公司进行合作,建立国贸专业学生的实训基地,由国贸专业的专任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训,并加强实习基地和学院的合作,实习结束后,也可选择优秀的实习学生留下工作,体现“校企结合”。
5不断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
51运用案例式教学,加深知识的理解
在讲授书本知识的同时加入案例分析,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来分析实际案例及业务操作方法。例如在讲解减免税货物的海关监管时,中晟光电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5月,企业于2012年10月欲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出区进口一批设备(属于重大技术装备项下设备),品名为:无油真空干泵,由于企业急需该设备投入生产,故于当月向上海浦东海关递交了减免税担保申请,得到了批复。企业于当月10日委托报关行向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海关进行了申报。
通过案例,让学生掌握担保手续的办理,进出口货物征免税证明的办理,减免税货物通关手续的特点等。在没有取得征免税证明的情况下,只有向海关申请担保,货物放行后再办理担保的核销手续。这样既能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又能避免发生违规行为,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52实地参观进行现场教学
除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老师可以带学生去海关报关业务现场和报关行参观,帮助学生增加对海关、报关单位的理解。比如一般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流程,需要在海关的申报、查验、纳税及窗口进行办理,最后由监管现场放行。学生到了海关的业务现场,看到各个窗口后,老师可以根据实地情况帮助学生回顾书本知识中每个窗口办理的先后顺序及其每个窗口办理手续所需要单证,很多知识就一目了然了,理解起来更为简单。
6以各类比赛推进课程和岗位的融合
近几年,从各省到全国每年都举办报关职业技能大赛,目的是为了检验高职院校培养的报关人才质量和实际具有的报关业务操作能力。高职院校要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让学生在竞赛中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责任意识、行业操守等职业素质,帮助学生感受工作的氛围。我们学院2014年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报关技能大赛获得团体二等奖,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于2015年参加在北京劳保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报关技能大赛时就取得了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特别是今年比赛中有实体赛和网络赛两种方式,网络赛利用远程的方式,能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让全国各个院校的学生在同一个平台进行比武交流,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培华高职院校外贸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证券与期货,2012(10).
[2]魏艳秋,袁春霞高职院校报关实务课程教学的困难与对策研究[J].教育论坛,2010(9).
[3]姜颖,刘永芝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