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课堂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课堂概念

智慧课堂概念范文1

关键词:智慧课堂;大数据;动态学习数据分析;课堂教学结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22-0021-04

智慧教育、智慧课堂是当前教育信息化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问题,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智慧教育的核心在于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变革和改进课堂教学,打造智能、高效的课堂。当今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出现将会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深刻影响。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美国许多高校和基础教育领域十分重视大数据的应用,2012年美国国家教育部了《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促进教与学》的报告,我国也有不少学校和教育软件企业进行教育大数据和学习分析技术的探索。因此,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和改进学习行为,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构建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智慧课堂的提出及发展

人们对智慧课堂的理解总体上有两类,一类是从教育视角提出的,另一类是从信息化视角提出的,本文所使用的概念是后一类。在英语中,关于“智慧”的表达有三种,即Smart、Intelligent或Wisdom。2008年,IBM最早提出“智慧地球(Smart Planet)”,随后出现了智慧城市、智慧教育、智慧课堂等概念。IBM使用及广泛推广的“智慧地球”是“Smart Planet”。因此,现在人们所说的“智慧课堂”是智能化课堂(Smart Class),主要是从信息化的视角理解的,即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手段和课堂的智能化,进而实现教育教学的智慧化。

基于信息化的视角来分析,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及其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从早期的辅助手段向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发展,传统课堂向信息化、智能化课堂发展,对智慧课堂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目前对智慧课堂概念的定义也有多种类型。比如:有的学者定义“智慧课堂”是物联网和教育云端等新技术于一体的智能课堂;[1]有的认为“智慧课堂”重点在课堂中的应用,是通过云计算、网络技术、应答系统等技术手段来支持个性化学习的有效展开;[2]有的学者提出建立基于电子书包的“智慧课堂”系统,具有课前多媒体电子教材预习、课中互动教学、课后微课程作业辅导等功能,为实现“颠倒的课堂”和学生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提供了全面支撑[3]等等。

实际上,智慧课堂的概念是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不断应用与融合而逐步发展的。当今社会进入教育大数据时代,基于大数据技术分析和改进学习行为、变革传统课堂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里我们结合自己的研究,提出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概念。

二、智慧课堂的概念

所谓“智慧课堂”,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其目的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端”的运用,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全面变革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构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智慧课堂的提出与发展既是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应用的产物,同时也是课堂教学不断变革的结果。

对上述智慧课堂定义的理解,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智慧课堂的构建依赖于大数据学习分析技术

数据改变教育是智慧课堂的核心理念。对于具体的课堂教学来说,数据是反映教学效果的最为显著的指标,比如:学生识字的准确率、作业的正确率、多方面发展的表现率――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举手次数,回答问题的次数、时长与正确率,师生互动的频率与时长等。在课堂教学中生成了海量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挖掘和分析离不开大数据技术和方法。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智慧课堂从依赖于存在教师头脑中的教学经验转向依赖于对海量教学数据的分析,一切靠数据说话,依靠直观的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判断和制定教学决策,实现了基于数据的课堂教学。

2.智慧课堂基于全过程动态学习评价和智能推送

传统课堂上每位教师常常要面对几十个学生,很难及时把握和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智慧课堂基于全过程动态学习评价和智能推送,有效地改变了这一状况:通过课前富媒体预习材料和作业,进行预习测评和反馈,深化学情分析,优化教学设计,便于精准教学;通过课中推送随堂测验,进行实时检测数据分析和即时反馈,改进教学策略,调整教学进程;通过课后作业数据分析,实施针对性辅导,为学习者即时推送合适的个性化学习资料,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3.智慧课堂采取“云+端”的教与学服务方式

智慧课堂的实施基于云计算技术、采取“云+端”的服务方式,部署和应用智慧课堂的信息化平台――智慧教室,其主体由微云服务器、端应用工具、云平台等组成。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提供学习资源管理与服务、教育信息管理、多元化评价等功能,通过教室内多种终端设备的无缝连接和智能化运用,打破了传统意义教室的黑板、讲台和时空概念,具备动态学习数据的采集和即时分析功能,实现了教与学的立体沟通与交流,使传统课堂发生了结构性变革。

4.课堂是翻转课堂进入2.0时代的最新成果

翻转课堂的基本要义是基于教学视频的应用将传统教学流程颠倒过来,从“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大数据时代强调数据分析和应用,基于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全面支持,从一般性观看视频转变为课前预习、测评分析及反馈,从“先学后教”转变为“以学定教”,从对课堂的控制转向基于数据的动态学习分析、即时反馈及据此实现的教学机智,已经从早期的“流程颠倒”的翻转课堂1.0转变为“结构性变革”的翻转课堂2.0,从而实现了大数据时代的“智慧课堂”。(传统课堂、翻转课堂与智慧课堂的关系见表1)

三、智慧课堂的信息化平台架构

智慧课堂常态化应用的前提是具有先进、方便、实用的工具手段。为此,需要构建基于学习动态数据分析和“云+端”应用的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应用功能的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在图1中,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功能由从下至上的四个层次构成,主要包括:

(1)资源管理与服务层:主要是进行学习资源的管理和提供服务,包括课程标准、全科电子教材、各类题库系统、教学动态数据和教育管理信息。

(2)多元评价支持层:提供对学习和教学质量的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服务,包括测试系统、GPA综合评价系统、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和动态评价分析系统。

(3)端应用服务层:提供智能终端的学习、管理和应用功能,包括微课制作与应用、学习资源推送、端应用工具、第三方APP应用等。

(4)用户实现层:提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应用程序和方法,最终实现对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信息支持。

四、智慧课堂的教学结构模型

智慧课堂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实现的智能、高效的课堂,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课堂不断改进的结果。大数据及学习分析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课堂教学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我们从与传统课堂教学结构的对比来分析智慧课堂的教学结构模型。

1.传统课堂的教学结构

传统课堂教学采用的是“5+4流程”结构,即包括教师“教”的5个环节和学生“学”的4个环节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共同组成课前、课中、课后的完整课堂教学过程,构成了教学持续改进的过程循环。传统课堂的教学结构理论模型如图2所示:

课前环节

(1)教师备课:教师依据上一次课学生作业和教学经验进行备课。

(2)学生预习:学生对上一次课堂上布置的预习内容进行预习,但预习结果的反馈要到上课时间。

课中环节

(1)授课实施:教师依据备课方案进行讲授,学生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听课。其间,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提问,部分学生代表回答问题,实现了部分互动。

(2)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的作业和预习任务。

课后环节

(1)完成作业:学生在课后完成作业,第二天或下一次上课时递交给老师。

(2)批改作业:老师在收到作业后完成作业批改,批改的情况往往难以及时反馈到下一节的备课中。

(3)评价反馈:老师将作业批改结果反馈给学生,通常需要两三天之后。

2.智慧课堂的教学结构

智慧课堂教学采用的是“8+8流程”结构,即包括教师“教”的8个环节和学生“学”的8个环节以及它们的互动关系,共同组成课前、课中、课后的完整课堂教学过程,构成了教学持续改进的过程循环。智慧课堂的教学结构理论模型如图3所示:

课前环节:

(1)学情分析:教师通过智慧教学平台提供的学生作业成绩分析,精确地掌握来自学生的第一手学情资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资源: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教师向学生推送富媒体预习内容(微课、课件、图片、文本等),同时推送预习检测的内容;

(3)学生预习:学生预习教师推送的富媒体内容,并完成和提交预习题目,记录在预习过程中的问题;

(4)课前讨论:针对预习中的问题,学生在论坛或平台上进行相关讨论,提出疑问或见解;

(5)教学设计:教师根据学情分析结果,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预习检测统计分析和讨论的情况,修改教学设计方案。

课中环节

(1)课题导入:教师采取多种方法导入新课内容,主要通过预习反馈(对学生提交的预习检测统计分析)、测评练习和创设情景等方式导入新课程,提示或精讲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2)展现与分享:学生展现课前自学成果,围绕新课导入进行演讲展示、分享观点,并重点听取在预习中理解不透的知识,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3)新任务下达:教师下达新的学习探究任务和成果要求,并下达任务完成后的随堂测验题目,推送到每个学生终端上;

(4)合作探究:学生开展协作学习,主要包括分组合作探究、游戏教学等方式,教师设计活动,为学生分组,进行互动讨论,学生开展小组协作后提交成果并展示;

(5)实时测评和反馈:学生课上完成课程导入和新任务后,进行诊断服务,完成随堂测验练习并及时提交,得到实时反馈;

(6)精讲与点评:基于数据分析,教师根据测评反馈结果对知识点难点进行精讲,对薄弱环节补充讲解,重点进行问题辨析,通过多样化的互动交流解决学生在新任务中遇到的问题;

(7)巩固提升:学生针对教师布置的弹性分层作业和任务,对所学习的新内容进行运用巩固,拓展提升。

课后环节

(1)个性化推送:教师依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针对每个学生个性化的课后作业,推送学习资源;

(2)完成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并及时提交给老师,得到客观题即时反馈;

(3)批改作业:教师批改主观题,并录制讲解微课,推送给学生;

(4)总结反思:学生在线观看教师所录解题微课,总结所学内容,在平台或论坛上感想与疑问,与老师、同学在线讨论交流,进行反思。

五、智慧课堂的主要应用价值

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对传统教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特色和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构建建构主义理想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现代教育技术领域的核心理论,为智慧课堂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理想的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智慧课堂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设计课堂教学模式,能够非常好地满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环境所提出的较高要求。智慧课堂按照知识建构螺旋上升的特点,围绕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闭环,利用多种新媒体、新技术和智能设备,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端”的运用,能够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情境,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立体化沟通交流,有利于开展协作、探究学习,实现学习者知识意义的建构。

2.促进课堂形态的重大变革

智慧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深度应用,使课堂形态发生了重大变革。新技术、新媒体和智能终端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认知工具与支撑环境,为师生建立了更为开放的教室和课堂活动。例如,云端智慧教室无传统的讲台与黑板,课桌以分组讨论方式摆放,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元的交互协作方式,教师面向学生教学并直接融入小组讨论;教师可以通过手中的任意移动终端设备(手机、PAD)实现书写并向教室内大屏幕投射,教师常用的PPT不仅仅可以一帧一帧展示用,而且可以进行任意的手写、标注、推演等,传统的课堂已经变成了数字化的“体验馆”、“实验场”。

3.创新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

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课堂教学,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流程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颠覆”。从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能力培养;从传统多媒体教学的“望屏解读”向师生共同使用技术转变,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立体化,无障碍地进行即时交流互动;学习资源实现富媒体化、智能化、碎片化,按需推送、实时同步。课堂结构发生了变革,教学进程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习与智能测评在前,教师依据课前测评分析,有的放矢,分层教学,通过微课吧、分组讨论、精讲点评、分层练习等方式组织更加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课后教师能够给每个学生个性化的作业,真正实现了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

4.构建全过程学习评价体系

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其核心是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动态、实时的诊断评价和反馈。利用大数据学习分析技术提供测评练习,教师能够快速地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做出诊断评价。例如,通过智能评测系统实现数字化作业或预习预设的问题评测,收集、判断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自动数据分析与反馈,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及时、准确、立体的信息,据此实现有的放矢的备课,选择适应的教学策略。通过随堂练习及评测系统,进行实时测评、统计,快速分析与反馈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进度与内容,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展示了教学艺术。基于数据的分析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依据,通过课后作业数据分析和反思评价,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实现教学的持续改进。

5.实现智慧课堂的常态化应用

智慧课堂取得实际成效的前提是常态化应用,常态化应用的前提是具有先进、方便、实用的工具手段。通过开发应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提供“微课”制作与推送功能、动态学习评价与数据分析功能、灵活方便的智能终端应用功能等,实现常态化教与学的应用。例如,“微课制作与应用平台”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视频制作和应用工具来说,更加简单、方便、实用,使得智慧课堂的实现,不再只是表演阶段,因为技术足够的简单与方便,教师能快速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随堂录制的微课,因为其足够的“小”、足够的方便,让微课的制作与应用实现了常态化。师生“端应用工具”是具有即时通讯功能的教学工具,支持包括苹果、安卓、windows在内的多应用平台,可以实现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立体沟通,同时师生间可以实现课前、课后的随时随地问答、讨论与教学交流,保证了基于“端”的教与学应用常态化。

参考文献:

[1]王盛之,毛沛勇.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实践研究[J].教学月刊(教学管理)中学版,2014(4).

智慧课堂概念范文2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智慧课堂

[DOI]10.13939/ki.zgsc.2016.51.227

1 魍晨翁迷谝贫互联网环境下的弊端

传统课堂往往以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作为客体。教师往往采用“一讲到底”,这样就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同时在课堂互动中,往往也是采用师生“一问一答”的方式,只注重了师生互动,而忽略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著名学者袁振国先生在其著作《课堂的革命》中对现在的课堂也曾作过非常深刻的阐述:“传统课堂造就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动的,是支配者,学生是被动的,是服从者。教师、学生、家长以至全社会都有一种潜意识:学生应该听从教师,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教师应该管住学生,不能管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甚至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探讨科学知识。”

由于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都是紧密跟随互联网共同长大的“90后”甚至是“00后”的学生们,他们喜欢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体,喜欢在课堂中充分展现自己。他们在课堂上不仅希望与教师能够互动,而且也希望与同学之间能够自由地互动。同时,他们希望学习能够更加有趣、且可以随时随地地学,而不是仅仅被束缚于课堂之中。但是传统的课堂无法让他们实现这些希望。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要紧随时代潮流,让课堂与移动互联网紧密结合,构建智慧课堂来实现当下学生的学习要求。

2 智慧课堂的概念

智慧课堂要满足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满足学生学习手段的多样化、学习的趣味化、个性化,以及实现学生的碎片化学习要求。基于此,提出了智慧课堂的概念。智慧课堂是指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终端、云计算等新技术来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达到有效开发和培养学生智慧能力学习的新型课堂。

3 智慧课堂的特点

3.1 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

在各类教学资源的上传、下载方面,教师可根据自己所教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对象分门别类,且不受时空限制;学生亦可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资源,进行下载或是上传分享给他人。

3.2 内容的个性化推送

教师可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主动、实时、个性化地向学生推送学习内容,实现精准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

3.3 反馈评价的实时接收

智慧课堂可以实现师生之间高效实时的双向交流,以及反馈的可视化。从而让学生实时了解当前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状态,激发学习热情。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状况,可及时给予指导,并可根据学生反馈的教学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3.4 协作互动交流

利用平板、笔记本、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动态实现交流时间、地点、对象和形式的多样化,如:实现一对多或一对一的多维度、多因素分组协作学习,以增强学习互动性。

4 智慧课堂的构建方法

4.1 建设智慧教室

智慧教室是智慧课堂的载体,因此构建智慧课堂、建设智慧教室是首要问题。建设智慧教室就是要运用物联网技术、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等技术手段,实现学生考勤智能化、课堂环境调节智能化、教学设备管理智能化等。因此,就要通过对传统教室的硬件环境进行建设和软件环境进行建设来打造具有信息化、智能化的智慧教室。在智慧教室里没有传统的讲台与黑板,课桌以分组讨论方式摆放,方便教师面向学生教学并直接融入小组讨论;教师可以通过手中的任意移动终端设备(手机、PAD)实现书写并向教室内大屏幕投射,教师常用的PPT不仅仅可以一帧一帧展示用,而且可以进行任意的手写、标注、推演等,传统的教室将会变成数字化的“体验馆”。

4.2 建设教学资源云平台

建设教学资源云平台的目的是让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型在运行过程中更加科学化和智能化。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型如下图所示。

教学资源云平台是智慧课堂构建的重点。教师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自由地上传或是下载教学资源,给教师的备课和授课带来极大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学习情况,给学生个性化地推送作业,并且与学生进行实时沟通。学生利用该平台可以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地下载以及共享学习资源,也可以随时向教师以及学生请教学习问题,实现了学生的碎片化学习要求。该平台上的每门网络课程都要进行精心制作,不仅要包括该课程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PPT、教案等基础教学资料,同时还要提供课外知识延伸、在线练习以及在线自测等。

4.3 建设基于学习动态数据分析信息化平台

学习动态数据分析信息化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跟踪分析,利用分析的结果,教师一方面可以实现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性,为不同的学生订制不同的学习计划,推送不同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利用这些学习动态数据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可以及时地改善与纠正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课堂变得更为有效。

4.4 配备移动终端设备,实现移动教学

给智慧课堂上每位师生都配备一个移动终端设备,如平板或是笔记本电脑,尤其以平板电脑为主。在平板电脑上安装学习App,这个App是教学资源云平台和学习动态数据分析信息化平台的综合体现。教师可以通过手中平板电脑实现书写并向教室内大屏幕投射,将传统的黑板板书功能融入进来。学生利用平板电脑可以实现与教师之间的及时问题反馈,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互动,实现移动学习、碎片化时间学习等。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移动终端、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从根本上实现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学习环境的变革,使课堂由传统的知识课堂走向智慧课堂。智慧课堂在未来的发展潜力将无可估量。

参考文献:

[1]卞金金,徐福荫.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设计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2):64-68.

智慧课堂概念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汽车专业;职业教育;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一、引言

2012年业界首次提出“互联网+”概念,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此后我国互联网跨界融合迅速展开,当今互联网创新效果深度影响各个领域。智慧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职业教育领域研究智慧课堂教学之风迅速兴起。目前国内关于“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大多研究侧重于智慧课堂的硬件技术实现,如智慧教室、移动终端教学工具、数字化教学平台、虚拟仿真软件等,搭建智慧教室或依托互联网智能教学环境。本文将总结“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总体架构,建立适应高职汽车专业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构架和教学活动程序,开发“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资源,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多元化的动态评价体系,并进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将移动智能终端和大数据有效融入教学过程中,巩固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智慧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促成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对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有意义的探索。

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路径

(一)明确概念,确定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结构框架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活动规范,具体包含教学活动结构框架与相应教学活动程序,使教学过程较为稳定,且具有与之相对应的程序和策略。其中,教学活动结构框架是宏观上确定教学活动整体规划,而教学活动过程主要突出教学活动的具体操作。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有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体现了职业教育现阶段的教学理论思想,基本构成要素由智慧技能教学理论基础、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程序、智慧教学辅助条件、教学评价与拓展迁移六方面组成,“六方面”既要满足企业需求,又要实现学生的智慧技能可持续发展,并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构架的设计提供依据。

(二)探索“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框架

根据教学模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将智慧课堂与当前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相结合,从智慧技能教学理论基础、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程序、智慧教学辅助条件、教学评价与拓展迁移六个层面进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框架的设计。1.智慧技能教学理论基础“互联网+教育”是当今互联网科技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新教育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完善。教育部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现代教育技术要嵌入学习系统,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大资源,建设人工智能的思维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开启智能教育。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及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对行业企业需求、教师需求、学生需求、学习情境进行多方位获取,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有效记录和分析,依托课前备课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问卷和答题系统等信息化技术手段为个性化学习的开展提供智能教育支持。2.课堂教学目标智慧课堂教学目标在于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建构有意义的教学内容,注重元认知的调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会求知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学习反思的习惯,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启迪学生的心智,最终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3.课堂教学程序教学活动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一个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完整教学系统,包含师生活动全部行为,教学活动一般可以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教学环节。在课前环节,要求教师依据课堂教学目标制作预习材料,结合学生特征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前设计,设计预习活动内容,资源;要求学生预习汽车相关的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然后实施自主预习活动,在线交流,实时反馈,数据呈现学生预习结果,科学应用课前预数据,适当调整课中和课后教学设计。在课中环节,教师创设情境,项目引领,问题切入,布置任务,导入新课,课堂随测限时提交,实时点评;学生整理问题,确定问题,多屏参与互动,巩固内化,举一反三;课中保持师生立体化互动,持续沟通,合作探究,教与学乐在其中,在寓学于乐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课后环节,要求教师设置差异性学习拓展、比预习题型多样化的课后习题,提醒学生反思,开展个性辅导;学生学习相应拓展,提出疑问,提交必做的课后作业,提交录制的操作视频;课后巩固学习内容,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教师对此进行点评,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中形成持续深入学习的能力。4.智慧教学辅助条件(1)硬件条件。智慧教室应具备便捷、实时、可靠的电脑、平板、手机、笔记本等信息化智能移动学习终端,话筒、摄像头等移动终端硬件采集设备,多个显示屏幕、光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智慧教室布局灵活桌椅;学生使用智能手机。能满足多设备、大数据量的互动需求,采集相关数据,记录存储教室内各种互动数据与轨迹。提供生产实训环境,智慧课堂需要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支持,汽车类专业智慧教室,最好能配置前教室、后车间的一体化教学环境。(2)软件条件。智慧课堂教学系统需要智能诊断、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现实等技术支持,支持智慧学习系统需求;结合生产岗位具体需求,设置虚实相结合的虚拟仿真实训环境,解决个别实操设备、实践场景等受限问题。5.教学评价在“互联网+”背景下,充分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教师、企业、学生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师生交互”动态评价体系,以便更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把学生在线学习、在线交流、在线测验、课堂表现、小组协作、技能操作、学习活动、行为轨迹、平时测试和期末考试等作为评价指标;借助移动工具、教学平台、考试平台、第三方问卷平台、调查问卷和综合考试等开展在线评价、面对面评价;开展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和督导评价等多元评价活动;进而多元评价学生应知应会、操作技能、求知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教师教学质量效果等。应用评价情况动态调整教学活动,促进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督促学生注重过程学习。6.拓展迁移教学中要注意学习迁移的作用,利用大数据掌握学生喜好以及对解决问题的程度,设置有关学习拓展,推介相关拓展学习内容,充分利用正迁移,消除负迁移,促进学生智慧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三)开发“互联网+”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资源

汽车技术日新月异,为了更好地适应汽车行业岗位需求,立德树人,要以行业需求和企业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对高职汽车类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将“1+X”证书要求、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新技术新规范、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融入课程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智慧课堂教学必须依托校企深度合作,进行产教融合,共同开发课程,建设优质教学资源。1.建教材优结构开发可及时更新的新媒体化活页式教材,内容要注重学生能力培养。首先,紧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将基础知识及先进技术融入教材,比如汽车底盘检修课程的教材,内容选取要着重汽车底盘各系统结构原理、检修方法,同时将汽车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的新技术、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融入教材,对于使用频率不高的相关原理可以选择性摒弃或设成拓展学习。其次,优化实践教学内容,理论、实践有效结合,促进学生融会贯通。最后,教材要能形象描述或动态演示专业设备仪器使用及汽车底盘系统检修方法、技术规范等。2.建课程配资源校企合作培养能熟练应用“互联网+”教学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与教材同步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讲解视频、实操视频、三维动画、课件、学习评价、测试题等,建设教学资源云平台,建设优质颗粒化网络数字资源,建设核心专业资源共享课程,保障学生课程学习兴趣和主动自主在线学习的积极性,建设拓展迁移资源,多门同类课程云平台改造整合,充分利用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和大数据,进行深度互动,通过拓展资源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及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

智慧课堂概念范文4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变得越来越成熟。将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过程中能够促使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效果发生较大的转变,“智慧课堂”就是重要的表现形式。“智慧课堂”是时展衍生出来的新型概念,并且智慧课堂已经融入到了日常教学过程中,人们对于智慧课堂的了解程度也越来越深。但是,现阶段针对“智慧课堂”的研究还不够细致,很多研究针对高职智慧课堂的理论探索而构建途径的研究尚不足,所以需要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促进高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构建出符合高职教学特点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智慧课堂概述

1.1 智慧课堂的内涵

智慧课堂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衍生出来的新型的教学模式。“智慧”指的是让人能够对于人与事物之间的联系认识充分,具备一定的探究真知的能力,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想要培养具有智慧的人就需要从智力体系、知识体系、方法与技能、观念与思想等多方面入手。构建智慧课堂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高智慧的人才。在学术领域,对于智慧课堂的认识有两种:一种是同传统的知识传授相对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机械地灌输理论知识;另一种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促进智慧课堂的构建,将大数据分析技术、物联网感知技术等融合课堂教学中。本研究高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探讨将信息技术与高职教学相融合,让高职院校教师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促进智慧课堂模式的构建,从多个体系入手分析,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的发展问题,并且能够独立分析问题,促进问题的解决。

1.2 智慧课堂的特征

相比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智慧课堂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合进去,包括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所以智慧课堂呈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有开放性、实时性、互动性及智能性等。

1.2.1 智慧课堂具体开放性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仅仅是依靠教师的机械讲述,生硬地接受理论知识,并且课堂也是学生获取理论知识的唯一场所。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必须集中精力,快速思考,将所学习的知识全部记录下来,即使做不到理解也需要机械地记录,因为一旦脱离课堂,学生很难有其他途径获取知识。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新型教学模式得以推广,例如微课的应用等,让学生利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自主学习,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还能够根据自身条件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对于不懂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反复地选择观看,还能够将课堂教学范围不断扩大,使得学习的场所变得越来越开放,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吸取,而是可以将课堂内外有机地融合起来。

1.2.2 智慧课堂具有实时性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需要,让教师实时主动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能够快速地接受课程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将学习情境与时间、空间的概念模糊,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环境体验的增强。另一方面,对于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能够随时掌握,可以结合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状态不佳的学生给予及时引导,让学生也能够充分了解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进行调整,促进学习的高效性。

1.2.3 智慧课堂具有互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提问、学生被动回答问题。这种提问模式无法引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所以很可能在教师抛出问题之后,学生没有举手回答的情况。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则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利用智能终端以及相关的软件为教师及学生创设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平等的,双方可以无障碍地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交流,师生之间可以相互点拨,使得学生的参与度更强,更加有利于他们学习的进步。

2.大数据环境下信息技术对高职智慧课堂建设的促进作用

2.1 促进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

信息技术推动了智慧课堂的构建,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创设出传统教学过程中不能创设的情境,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带来的优势,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将一些具体的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方式能够促进丰富自己的思维活动。在高水平思维模式下,自然产生“智慧”,智慧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仿真技术,能够为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工具。教师可以结合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且能够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

2.2 提供交互性环境,引导学生进行高水平的思维

著名教育学家让?皮亚特认为,智慧的产生是主体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智慧的形成也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与外界进行有效的交互,然后分析问题,通过一定的推理及反思,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习的交互性环境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引导学生思考、验证,促进知识学习的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高水平思维活动,让学生在交互过程中,促进自身智慧的形成。

2.3 ?檠?生提供丰富开放的信息资源,提高思维水平

信息技术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开放的信息资源,学习者通过对于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整理、辨别,分析能够促进高水平思维的发展,所以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创设的前提就是需要有丰富的、开放性的信息资源作为支撑。这就充分地发挥了网络及云平台的优势,将更多的知识传递给学习者,使得学习者能够更加便捷、灵活地获取知识。信息资源在沟通传递过程中障碍很少,能够实现大范围的传播,这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帮助学生对学科知识有更深层次的掌握。

3.在大数据时代下,高职智慧课堂具体教学模式的设计

3.1智慧课堂的构建思路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促进高职院校高智慧课堂模式的构建,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实现“对学生智慧的培养”。智慧的培养包括学生的智力体系、知识体系、学习技巧与方法等。所以,在构建智慧课堂的时候,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从多个角度展开合理的教学,促进学习方法、技巧及观念等综合素质的养成。在智慧课堂培养目标的制定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明确高职院校智慧课堂的构建思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让学生真正从内心爱上学习,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还应该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养成。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构建的主要思路如下:

首先,让学生爱上学习。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爱上学习,只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自己的专业真正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才能真正达到智慧课堂构建的前提条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促进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学生营造自主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爱上学习。其次,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师需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使学生能够在海量的信息中获取对自己学习有用的信息,让学生掌握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只有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促进学习的有效性。最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高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本着为学生发展充分负责的态度来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吗。因此,在教学目标制定的时候,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变得有修养、有合作精神。除此之外,高职教师还需要改变传统的课程评价模式,采用更加科学的评价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2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有效策略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促进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持。首先,需要在高职教师设置网络环境及云平台,载体可以选择学生经常使用的智能手机或者笔记本电脑,搭建好互动教学平台,使得教师的授课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课上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开展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教学。其次,在智慧课堂上,教师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合理地选择智能软件,促进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这样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促进智慧的有效培养。最后,促进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课堂内与课堂外综合构建,促进智慧课堂课外构建与课堂构建的有效结合,一方面,需要进行课外构建。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需要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另一方面,做好课堂构建。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培养

3.2.1 课外构建

针对课外培养,需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制定新的培养目标。在培养目标的制定过程中,高职院校不但需要重视知识的培养,还需要重视技能、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可以将整体的学习目标进行分散,有机地整合到各种学习环境中,长此以往才能够促进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使用智慧教学平台,定期向学生推送与专业相关的一些信息。这样学生就能够随时随地地利用智能手机接收到学习信息,有效地促进综合素质的培养。利用智慧教学平台,学生能够提前进行预习,查看教师布置的任务,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师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促进问题的解决。

3.2.2 课堂构建

智慧课堂概念范文5

应该追求是书面作业上的100分,还是追求提升学生灵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曾在小学四年级一个48人的班级里,就“小学生能否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这个课题作过一次测查。测查的内容是有关“平均数”的知识。我们先测查了五道有关平均数的应用题,全班平均成绩达到95分,这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已能解答课本上有关平均数的应用题。然后对他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有一条小河平均深度为1.5米,现在有一名身高1.7米的人不小心掉进小河中,这个人会不会死?当时在课堂上,约有2/3学生的回答是肯定不会死,“因为这个人的脖子还在外面,所以不会死的”。

约有1/3的学生说,可能死也可能不死,他们的理由是:“这个人会游泳就不会死,不会游泳就会死”;“如果头下去会死,脚下去可能不死。”仅有3名学生说:“这条河平均深1.5米,那么有的地方不到1.5米,有的地方比1.5米还深,这个人掉在什么地方,还要看他会不会游泳。”为什么作业上平均数题能正确解答,而生活实践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仅有3名同学能解决呢?

在上世纪90年代,我曾就三年级小学生(中美各30名)解决数学问题作了一项中美跨文化的研究。问题是:给学生呈现长1米、宽0.6米的长方形(如图)。

问题是:两个人从A点出发,再回到A点。甲是沿着长方形边走;乙是按图上的箭头方向走,问甲、乙二个人走的路是一样长,还是甲长或乙长。两国小学生在此问题回答的正确性上差异不大。中国的30名学生中有18名学生不是说甲的路程长就是认为乙的路程长。认为乙的路程长,原因是弯来弯去的,所以长;认为甲走的路程长,原因是一直走很长。美国有17名学生和中国学生的回答相同。但在回答甲、乙两人走的路程一样长的正确答案的策略上,两国学生显示出明显的差异。中国12名正确回答的学生,有7名是边指边说(用一一对应办法),有5名学生用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解答这个问题,应该说他们都是在概念水平上解决这个问题。但美国13名学生中间除两名也用一一对应思路直观地指着边来回答一样多,有11名学生均用上了手臂或大拇指和小手指张开的距离长度来测量一下,即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能灵活地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学生没有一个想到这种策略。这个结果不由得让我思考这样两个问题:中美两国小学生解决这个测查题在策略上使用上的差异,在某种意义上不是也反映了两国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的差异吗?我们应该追求是书面作业上的100分,还是追求提升学生灵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应该学怎么样的知识,又如何去学知识?

知识是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一个中心概念。信息加工心理学家认为,人类习得的知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也就是回答“是什么”,如“世界是什么”、“人的心脏结构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另一类知识是程序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怎么办”的。根据对三维目标及信息加工心理学有关知识的理解,我认为,课堂教学上学生应学到三个层面的知识,即一是“是什么”的知识,即陈述性知识;二是“为什么”的知识;三是“怎么办”的知识,即程序性知识。通过这样三个层面的知识学习,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并能举一反三,达到长智慧、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那么,如何学习这些知识呢?新课程提出的学生的学习方法为“自主、合作、探究”这样六个字,我认为这非常好,因为这六个字的学习方法既体现了学习过程的本质,而且也符合当今要培养合作型、创造型人才的要求。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四年级一册《物体的运动》这一内容,天津一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为:第一步是先以座钟、挂钟创设一个“摆”的情境,让学生知道“摆”、“摆线”、“摆角”等名称,并演示统计摆动次数的方法;第二步是让每个小组制作一个摆,并统计摆动15秒共摆动多少次,在操作中让学生发现在15秒内各小组的钟摆动次数不一样,从发现问题中提出到底是什么原因影响了摆动的快慢,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作出种种猜测,每个人谈得似乎都有道理,可是又都说不清楚,这样的师生互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第三步是教师小结了学生的猜测,并小结出摆的轻重、摆角的大小、摆线的长短这三个条件都可能改变摆的快慢;第四步是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控制变量),各小组进行实验;第五步是分析证据,作出判断,最后验证结论,巩固拓展。在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学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还使他们体验了成功的愉悦。学生这样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更好地落实学知识达到长智慧的目的。转贴于

知识如何转化为智慧?智慧的本质是什么?智慧的核心思维方法是什么?

智慧一定是个体能把知识应用于实践,其本质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首先除了要扎实地打好“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基础外,还要重视“为什么”的知识的教学,即教师在备课时要尽量把教材中的句号转化为问号,如:教材中表明仔=3.1416(这是前人研究的结果)。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教仔等于几,先创设大小不同的圆这种情境,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索仔这个常数,目的是一方面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探究,在思考中学会思考;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进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其次,要关注“怎么办”的知识,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在知识的巩固和拓展中尽量设计一些实践中的问题,让学生应用学科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初步解决一些实践中的问题。最后,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引领,并使之升华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这应该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解决问题中结果和过程的关系?

学生的书面解题、口头回答问题及操作性解决问题,当然要求答案正确。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学生解答问题的结果是不能完全反映该学生的认知水平,尤其是思维水平的。我们曾在幼儿园大班对五岁半的孩子作过一个临床测查,请他们回答了3+4等于几被测查的30名孩子都能回答等于7。但当问他们“7”这个答案是如何得来的时,答案可不是一个。有的孩子从数的分解和组成的思考来解答(因为“7”可以分成3和4,所以3+4=7);有的孩子一定要以3个苹果、4个苹果或3块糖加4块糖才能得出7,但对3+4等于几还是摇头。问几块糖时,他可以说7块糖,这样的孩子是在表象水平上解决问题的;有的孩子一定要伸出3个手指或4个手指,再一个手指一个手指地往上数4、5、6、7,这是在半直观水平上解决问题;有的孩子还要用两只手,一只手伸出3个手指,一只手伸出4个手指,用嘴对着手指数,这是在全直观水平上解决问题。这个测查的结果充分表明,答案相同,但得出答案的过程和所采用的策略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才能比较准确地确定孩子的认知水平。教师的责任是通过教与学的互动生成,促使不同认知水平的孩子均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这就是每个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从学知识、长智慧的角度来思考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建议

一是教师的备课,也就是课堂教学设计要尽量促使“是什么”的知识,“为什么”的知识和“怎么办”知识和谐地融合成一个整体,让学生在“是什么”的知识方面打好基本知识的基础;让学生在“为什么”的知识学习中学会思考;让学生在“怎么办”的知识学习中学会应用。在应用中,学生既巩固了“是什么”的知识,又长了智慧,也就是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在成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体验到了自我价值,即增强了自我效能感和内源性的学习动机,这是当今学习型社会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素质。

二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更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在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方面,我认为要强调一下三个方面:一是善于从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提高到想出思路,即思想方法。如我们应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把异分母通过通分变成同分母等具体方法,即让学生懂得事物是可以转化的;二是要懂得任何转化均是有条件的;三是要重视解决问题的训练,即重视多元思维;四是要重视对自己使用策略的能力作自我评价,对别的学生的策略也能作出评价,在自评和互评中学会采用较优的策略,以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和优化能力,促使学习更有效。

三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反思智慧的培养。在解决问题中,不论学生成功还是失败,教师均应引导学生既能看到成功中的精彩,也要看到失败中的美丽。每个人的智慧都是在成功与失败的实践中磨炼出来的。

四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智慧技能的培养。智慧技能泛指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主要是指运用概念和规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智慧课堂概念范文6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场所,认真思索,它是一个空间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时间概念,又是一个活动场所.是师生交流的一个平台,是学生接受知识陶冶情操的场所,是展示生命价值,实践生命跨越的场所,是一个不断成长的沃土,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对课堂中的人、事、时空等因素进行协调的过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最主要的环节和场所.

二、课堂文化的构建

1.构建开放、对话、平等、民主的课堂文化

在开放的文化氛围中,课堂上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也是形成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过程,让学生亲身得到成功的体验,更加积极融入课堂的交流中.教师个人的责任首先是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来对待新的理念,而不是封闭在自己的观念里;另外,教师还必须善于学习,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思考的维度,增加接触各种各样文化和观念的机会,做一个文化的自主选择者.

在对话式的课堂里,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对话的、充满爱心的相互交流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学生作为独立主体和人格尊严的人,积极与教师对话,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合作中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和生命的体验.在对话中教师和学生都成了课堂的组成部分,构筑起共同探讨的平台.在对话教育的课堂,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激励作用使学生的身心在这种联系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平等民主的课堂文化,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心中想到的是全体学生,是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要像过去应试教育课堂只关注重能升学的尖子生,忽略了大多数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生.这种课堂伤害了大多数学生的人格和自尊,久而久之,学生未成年进入社会之前就给自己烙上失败者印记,成人了就会带着自卑、狭隘、得过且过等不健康的心态走向社会,后果可想而知.这种课堂明显违背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全民性和平等性.其次,要把教师角色从独奏者转变为伴奏者,从施动者变为合作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解惑就需要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师生平等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师生思维交流、生生思维交流促进学生的知识提高,促使健康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授课方式,从领导者变为参与者,帮助学生发现、组织、管理、升华知识,自觉变身为学生的思维激励者,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形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2.构建智慧灵活的课堂文化

智慧型的课堂不是一成不变,从一而终固定的僵化的教学模式,是充满激情、变化、创新的课堂.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二要培养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下的教学案例就能体现课堂文化的智慧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