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钓鱼的启示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钓鱼的启示课件范文1
课堂教学以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为宗旨。实现这一宗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在课堂上针对教材内容及学生的状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传播信息的重要场所,但现在许多学生上课都没有很大的积极性,上课时死气沉沉的。所以课堂气氛的调动,对于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由于好学生和差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上课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有的学生不敢举手是对自己没信心,怕自己回答错;有的是不想举手,看别人不举自己也没有什么必要举手。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学生也就越来越没有学习的兴趣。所以要调动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有时想组织讨论来活跃课堂的气氛,但许多学生根本没有头绪,在那里进行着其他话题的讨论。这样一来,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就渐渐淡化,使得更多的学生不想学。所以课堂上要有效地组织出讨论,才能使学生更加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再次,学生都有着竞争意识,总是想自己比别人强,不愿落在最后。如果能够适当引导,激发出学生自己的竞争意识,课堂上利用学生这种力争上游的劲道,来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就活跃了,这样让学生能轻松地学到知识。无形中,也让他们自己给了自己一种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上就是启动他们自身的内驱力,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获取知识。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兴趣及特点,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现代素质教育提倡创新教育,实际上是说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创新,学生的学习方法也要创新。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最根本要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同时,创新教学还要立足于学习本身,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兴趣及特点,探索出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寓学于乐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以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解决为线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诱导学生把学生新知的压力变为探索的能力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故事情境:设计一个圆柱体的纸箱用来存放物品,想把东西反复多一些,又想节省些用料,班级里的4个学生听说后,都为自己设计了一个方案,到底谁的方案比较理想呢?是否表面积大,能放的东西就多呢?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圆柱的体积。通过这样一个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新课的内容上。通过新课的学习,最后共同选择了最佳方案。以生活情境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
钓鱼的启示课件范文2
本文作者:赵宝森工作单位: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自治县王府蒙古族学校
要引导学生阅读文本
自主高效课堂自主学习旨在“主”,贵在“效”,自主取“鱼”,掌握“渔”技。这一点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课堂上导“学法”。语文的特点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而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最好的方法。为此,我就从语言文字入手———“导读”。引导学生入情入理入境的读书。当然也要做到适当的引导。如:外国作品的文本,历史题材的文本,名人题材的文本,笔者都要制作课件,课上展示课件,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热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课件烘托,渲染阅读的氛围,诱发读书欲望,再配以标准的文本范读,消除学生读书中的疑难顾虑。使学生观有“视”,品有所“物”,读有所“效”,思有所“感”。有的放矢地导读。再如: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现代文题材的文本,我通常才用的是抓重点词句的引导法。因为批、画、圈、点、评是学语文的最基本的阅读方法。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就得有所得,怎么得?就得动手写、动嘴说、动脑想。而以上的方法就是它的最好体现。记得在指导《落花生》一课的读书时,笔者就引导学生画出了“父亲的话”,让大家反复去读,去品味。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读的基础上,“花生的品格”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了。学生明其意的同时也悟出了“人要做有用的人,而不要做只将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对于那些写作技巧较强的散文类文本,笔者经常引导学生关注“修辞方法的运用”。由于学生到了四五六年级这个中高年段,已有了一定的修辞基础,所以,只要我们教师引到他们懂得这些修辞方法运用的好处,就可以警示学生的阅读行为了。例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把春天里的红松、白桦等树木比作“绿色的海洋”,无意表明树多而长势好,只有用这样的写法才会更吸引读者,才会突出“小兴安岭的美丽”,而一般的叙述是达不到这个效果的。所以,引导学生掌握写法的同时感悟景色美。这样的导读导向,能把学生的阅读意识引上积极的、兴奋的、高效的路子上来。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迅速提升,利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迅速提升。利于学生的自学能力的迅速提升。
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主动质疑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别是语文学科,更应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明辨是非,提高素养,增强审美情趣。那么,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没有问题的学习,是无效学习。一个没有问题需要探讨的课堂,一定不是好课堂,因为“成功往往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特别是我们的自主高效课堂经常离不开“自主探究学习”,试问,没有问题,探究什么。没有问题,探究还有意义吗?正是由于这一点,笔者在课堂上经常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引导他们发问。如:学习《钓鱼的启示》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把道德与钓鱼连线。学生都说老师你错了。笔者问为什么错了?学生说:“它们两风马牛不相宜”。那我们就用通过一个故事来看一看它们到底有没有联系吧。这时,大家都带着“钓鱼与道德有什么关系”呢?这样的疑问进入到文本中去了。等到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之后,大家走出文本的时候,真正意识到了“道理很简单,实践起来却很难”。也明确了“守规则,要从小事做起,要从小做起。”的道理。“我的课堂我做主”教师把课堂这片土地分给学生去耕种,学生真正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愿望。但是,教师不是放任自流,不是置之不理,而是更智慧的调控,更智慧的引导,更快乐的收获。因此,我们教师更要重视课堂上的“向导”作用的发挥。有个好的向导,我们的自主高效课堂才会效率更高。
钓鱼的启示课件范文3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程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理念出发,大大丰富了情境的内容,对情境创设提出新的要求。情境创设因此成为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相关的背景,教师必须要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从血管里流出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腾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没有激情,课堂教学就像一潭死水。因而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一课时,课前我布置大家收集、阅读有关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文章。并想一想哪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课前检查预习时说出来与大家分享。这时学生的表现欲被激发出来了,都纷纷地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然后教师趁热打铁:“同学们,有去过桂林旅游么?”
如果有就由去过桂林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见闻。并播放多媒体课件或挂图。让学生谈感受。导读引出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 山水甲天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这样,学生就会不自觉地被带入了情境,仿佛自己也在畅游桂林山水了。
二、品味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读的过程是对课文音韵美、形象美、蕴含美等多层面的美进行整体性欣赏、品味的过程。而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的读中得到其对课文感悟程度的空间反馈。因此,教师要敢放手,舍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留给学生发现的空间余地,与课文及课本的主人公进行对话交流,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进而接受课本情感的熏陶感染,最终把课文的语言、思想感情、表达方式逐渐内化为自己的。如在教学《钓鱼》一课时,我让学生找出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让学生细细品读。钓到大鱼时心情的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的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 翕动着。”如果是你钓到了这样大的一条鱼,心情怎样?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这时,学生的心情就得到了飞扬,个个都纷纷举起自己的手,要求读。有的读出了惊喜,有的读出了高兴……然而此时,父亲看了看表,却要求我把鱼放回湖里,此时,文中“我”的心情又怎样呢? 谁又能找出有关的语句来读一读呢?最后从父亲不容争辩的语气中,文中的“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中。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又得到什么启示?“但是,在人生的路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条“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与个人利益)。我从哪里获得了抵制诱惑的勇气和力量? 通过一次次的引读、品读。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再次感受了语言文字的美。
钓鱼的启示课件范文4
关键词: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情境创设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得到广泛应用,且变得更加重要。有效创设小学教学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为其提供良好的思考平台,使学生在享受数学乐趣的同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通过操作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相关教育专家认为,小学生在操作实验中,可充分扮演发现者、探索者及研究者的角色,进而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相关经验和学生特点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并利用学具创设操作性实验,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而学生在实验中也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还能了解形成数学知识的过程,进而享受成功。此外,教师在创设操作实验前,应根据教材内容,切实研究分析学具和教具,进而精心组织实验中的各种操作活动,同时以启发诱导为前提,指引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认真思考、详细观察。
二、通过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要从生活经验出发,因为贴近生活实际,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能使其了解数学的实用价值,进而自觉从数学层面上分析并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致力于找寻一条有真实体验且合理的生活教学情境。
教师若想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应做到:首先,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境,如分类这节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各超市摆放整齐的物品,使学生感受物品的分类;其次,运用实物创设教学情境,如认识人民币这节课中,教师可为学生展示面值不同的人民币,并模拟买卖活动。因此,学生周围的很多事物都是绝好的教学素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创造。
三、通过竞赛创设教学情境
将竞赛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培养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的习惯和兴趣,进而唤醒其创新意识和热情,以提高思维的灵敏度。此外,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竞争机会,并开展竞赛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使其学会独立学习、思考以及探索,并明确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以促使学生迸发创新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
创设竞赛教学情境,包括组间、组内竞答问题等多种形式,无论哪种形式,都要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从实际出发,重于教学实效。
四、通过游戏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但喜欢玩游戏,因而教师可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以培养其学习热情,增加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进而提升学习效果。为学生创设游戏教学情境,可促使学生多个感官共同参与,以挖掘数学潜能,同时还能享受数学快乐,以树立自信心,从而高效、省时地进行数学学习。
创设游戏教学情景时,教师应注意:教师应扮演合作者、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是游戏重要的体验者;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忽略学习。因此,教师应善于观察和积累,将游戏以不同的形式融入数学教学中,进而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五、通过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普遍存在的爱好就是听故事,因而教师根据课堂内容改编或创编故事,能有效增强数学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从故事中获得数学启示,进而有效解决相关数学问题,使得数学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0的认识为例,教师可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两只猫钓鱼的图片,并为学生讲小猫钓鱼这个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促使其积极主动地追求知识。这个故事与学生的心理非常贴近,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故事创设教学情境时,不能刻意追求数学问题的别致和新颖,应将画面和语言有机结合,紧抓问题本质,突显问题情境的功能,以避免学生重故事情节而轻数学问题。
由上可知,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各种方法,都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进而促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而小学数学情境创设也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中得以有效实施和开发,促使学生全面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徐华.创设优良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03):403-404.
钓鱼的启示课件范文5
关键词:有心;得法;入情;激趣;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070-02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至关重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在语文课堂中,朗读的运用,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滋养学生的心灵。可见,阅读教学对学生朗读训练的指导是多么重要。作为一名在教育一线耕耘的教师,本人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对如何进行朗读训练的理解。
一、读须有心
要读有所获,则需用“心思”。学生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一边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呈现出景象,加深理解,学习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画风》一课时,我用课件配乐出示文中三位小朋友所画的风中动态景物。首先,让学生闭上双眼,聆听教师的配乐解说,想象:一阵风出来了,红旗在空中飘啊飘,一个小男孩举着风车,风车在快乐地转着。你看,小树在风中笑弯了腰呢。啊,小雨点也来凑热闹了,风把雨丝吹斜了!然后让学生睁开双眼观看动态画面,此时此刻,画风的高兴,感染了每个孩子的心弦。学生情不自禁地再次朗读课文,读出了情感,体会意境,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读须得法
1.正确地读。注意语音和语调规范化。用普通话朗读,要字音正确,读词完整,发音清楚响亮。预习课文,我要求学生划出不懂的字词,并通过查字典等方法去理解。尽管如此,由于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同,有些学生总把“j、q、x”读成“z、c、s”。因此,我就把这些声母发音部位通过图片进行解说,再告诉学生,然后做示范,让学生一遍遍地读准。
2.流利地读。阅读时要做到语音连贯,不漏字,不落字,不改字,不颠倒,不重复等,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朗读时爱唱读,所以在预习时我要求学生划出词再进行朗读。这就避免了学生忽略字和词,词与句之间的联系。
3.有感情地读。阅读时要做到感情充沛,节奏鲜明,恰当地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停顿、重音、升降等在朗读中的变化。一般情况下,高兴时语调要高昂,悲伤难过时语调要低沉……例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课时,我在小结作者在这美丽的月夜中钓鱼时那种高兴时的心情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将第三自然段读出高兴的心情。我出示: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注重让学生用高兴、惊奇的语气读,读出惊喜的心情。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对句子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加上老师的鼓励,读起来自然声情并茂。
三、读须入情
阅读教学时,运用情境教学法,关键是创设生动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进入课文,发展想象和联想,学习语言,培养能力。例如: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学《难忘的一课》时,在完成对课文的重点研读后,窦老师播放悠扬婉转的《思乡曲》,接着学生和老师共同深情朗诵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四韵》。此时,可以看出学生们早已心思腾涌,老师借此机会让学生放声朗读,表达心情。学生一个个凝神静气地庄严地、神圣地、含着热泪地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这节课中窦老师以情动情,以情促知,知情并育。学生进入了文中的情境,体会到作者饱含的爱国之情。我坚信学生们将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四、读须激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端是事情成功的一半。
1.回归生活,激起兴趣。语文教学应该要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教师只有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方式多样,唤起兴趣。注重朗读形式多样化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读准,读好文章,还能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促进学生兴趣的提高。朗读可以采用以下形式:(1)范读,教师先就难读的语句、段落进行范读,再让学生充分地朗读。(2)开火车读,可按照课文一自然段一自然段地开火车读。(3)小组赛读,可采用小组比赛读课文某一自然段。(4)自由读,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书。(5)齐读,让全班学生一起朗读,此法一般用在课上出现学习兴趣较低时采用。(6)分角色读,要先知道学生体会文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不同语调和语气,先组织学生分角色练读,再到课上表演读。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一课时,我让学生分配角色朗读课文,用这种方式体会陶罐的谦虚和风度,铁罐的傲慢与无礼,学生兴趣盎然,其乐融融,让学生爱上课堂,爱上语文。
五、读须评价
陶行知先生说:“民主教育史叫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在学生朗读完后,教师可以采用师生共评的形式,对学生的朗读予以评价。首先教给学生点评朗读的方法,其次指名学生对朗读的同学进行点评,然后老师再评,指出不足,给予鼓励,并提出努力的方向,并引导学生从不断地朗读实践中掌握朗读的要领。经过多次的朗读互评,学生基本学会了朗读方法。让学生们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成为一个健康的、独立的、有作为的人。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教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进行情境创设教学,激发朗读兴趣,注重读后评议,使学生因声求义,因声入情,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获得启迪,享受乐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钓鱼的启示课件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语文;情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21-02
语文,不仅是一门工具学科,它还具有人文性,承载着丰富的内涵:表达丰富的情感,阐述深邃的思想,传承古老的文明。语文教学不但给予学生交流的工具,更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这对学生的终身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是师生间心灵的交流,是思想的碰撞,更是情感的共鸣。我们的语文学科,是关照人的情感的学科,它的最大的特色便是情感的领悟、交流与宣泄。这是我们上好课文课的一种基本认识。
新教改在神州大地轰轰烈烈地展开,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才,一线教师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与不断地探索。就语文学科而言,它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内容,激发学生情感,开发学生潜能。不管运用何种教法,都不能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问题,要做到课堂教学始终在师生情感最佳的状态中进行,要把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追求知识,探求真理。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呢?我们不妨做如下尝试。
一、教师用语真挚
语文教师要用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去打动学生,去感染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位饱读诗书的教师,从举止言谈看得出其修养。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是通过语言交流完成的,能培养出优秀学生的语文教师会把自己的语言,通过情感的渲染,让其更有表现力,如磁石般吸引着学生孜孜不倦地求知,如篝火般给学生送去关爱的温暖与光明。例如讲《十里长街送总理》时我们可以这样开篇: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1976年,我们敬爱的不幸去世了,人们悲痛欲绝,怆然涕下。人们自发地前往长安街去送我们敬爱的最后一程,那时的情境是如何呢?我们一起到文中感受一下人民与总理的深厚感情吧……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的情感,通过自己的语言再去进一步渲染,让浓浓的情感流淌在课堂间,让语文课堂成为情感的课堂,以情动人,以情育人。
当然,不仅是讲课时要语言深情,富有诗意,在表扬时,启思时,点评时,或是批注作业时也要有教师真情的流露。如,对于骄傲自大的同学,要给予亲切的提示“昂起头,但不要翘起小尾巴哦!”对于小有进步的同学,要不吝赞美之词:“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教师充满真挚情感的语言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也是学生学习语文语言的好榜样!
二、注重学生体验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时刻把学生放于主体地位,一切从学生乐学的角度出发,选择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把自己当做一个引导者,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学,独立地去探究,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寻找到获取知识的快乐,从而把学习看做一项既紧张愉快又颇有收获的求知活动。把学生的体验放在首位,就可以避免让学生以为学习是枯燥无味的聆听与接受,可以改变学生那种消极被动和无所适从的状态,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最终掌握好学习的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喜欢的方式有搜集交流信息、配乐朗读及角色扮演等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投其所好。例如,在讲到名家的作品时,要注重让学生自己搜集作者的资料,借助工具书、教辅或网络平台,学生将知识“剪切”下来再与同学交流,这样的学习过程很受学生欢迎。有的同学还自己制作成ppt文件供老师课堂之用,学习的积极性很大。在学习故事性强的寓言、小说等时,同学们喜欢把它当做课本剧来表演,一次次的排演是对课文内容的逐步理解,一次次对白是对人物的深层把握,形式活泼新颖,学生乐于接受,我们何乐而不为?
三、创设情感情境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情境对情感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挖掘教材内容上情感暴发点,注重情境的创设和气氛的渲染,努力去培养学生的情感。
1.创设朗读情境。如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把阅读理解为学生、文本及教师之间的情感对话,而不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通过引读去激发学生情感,学生继读,将情感个性化,教师引导分析,让学生的情感宣泄出来,从而让三者产生共鸣,让学生更觉真善美的可贵和假丑恶的可恶。如教学《七律·》,先让学生们和老师一起去品读、去感悟主席那乐观豁达的心胸和雄心万丈的豪情。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配音朗读,当情感达到一定程度时,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要和范读去一比高低,那是多么美好的情境。通过诵读所体会到的情感不是言语能点拨透彻的。
2.创设问题情境。所谓的问题情境是指情景中具有一定的困难与障碍,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努力去克服,从而掌握新知的学习情境。事实表明,任何学习的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内容创设出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并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求,让课堂更加节奏紧凑。如在讲《桃花心木》一课时,结合文中的疑问,教师要不断结合中心再提出新的问题,如桃花心木的成长过程给我们怎样的启迪?联系生活实际,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中寻得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