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周易易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周易易经范文1
【关 键 词】 《周易》;古经;疑难词义;核义素。
【作者简介】 赵 雨,吉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0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文学与文化。
一、核义素分析法
1.核义素概念。在词汇意义结构当中,义位和义素是客观存在,核义是客观存在。在上古汉语词义研究中,核义素概念是对词义理据进行分析研究所不能缺少的重要概念。汉代刘熙《释名》的“义类”概念就是基于对词汇核义的认知而提出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王宁及其弟子王贵元明确地提出“核义素”概念,标志着汉语词汇意义的研究进入一个系统深入、逻辑严密、分析性强的新境界。1988年,王贵元在其硕士论文《汉语同源词意义关系研究》中首次提出“核义素”概念。王贵元说:“核义素指在词孳生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义素,它来源于被命名事物的特点,是同源字的贯穿线。”[1]首次将“义素”概念引入汉语同源词的词义分析之中。王贵元还为同源字(词)与“核义素”概念之间的关系做了清晰的理论表述:“同源字是语音上符合一定的音近音转规律,意义上具有相同或相关核义素的字。”[2]1993年,王宁在《汉语词源的探求与阐释》一文中正式以比较完整的方式明确了“核义素”概念:
经过分析的两个部分,显示了词义的内部结构,而每一部分都小于一个义项(义位)。借鉴西方语义学的义素分析法,我们把这两部分定为义素。如果我们把分析后的前半部分用/ N /表示,这部分含着词义的类别,我们称作“类义素”;后一部分用/ H /表示,这部分含着被人们共同观察到的词义特点,也就是造字所取的理据,我们称作“核义素”或“源义素”[3]。
核义素是词义单位,它是在一个词的具体义位(义项)当中可以被单独析分出的、表示某种具有共同性、抽象性和意象性的性状或行为的义素。在一个词的具体义位当中,核义素所描绘的具有共同性、抽象性和意象性的性状或行为是其命名的理据。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核义素”概念脱胎于同源词研究,但其理论具有普遍性,并不仅限于同源词研究。这一概念表述并不仅针对同源词词群内部,而是普遍适用于词义分析的。核义素概念有两个逻辑内核:核义与义素。核义是单个词汇所表示的某种具有共同性、抽象性和意象性的性状或行为;核义素是描绘该性状或行为的词义单位。
2.核义素的分析方法。在核义素分析的具体过程中,如何能够将具体词汇词义的核义比较准确地析出?有一个最简单的检验标准,那就是将核义素与类义素简单地相加,是否能基本上还原出该词汇的具体词义?例如,“兑”乃“说”之初文,其核义素为“脱出、露出、解开”,其类义素为“口部行为”,核义素与类义素简单相加,即“脱出、露出、解开+口部行为”,而“口部”的“脱出、露出、解开”的“行为”即是“开口说话”。“脱出、露出、解开”作为核义,可以直接移过来说明具体词义。
二、运用核义素分析方法考释几则疑难词义
核义素分析法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一个词的核义。核义的确认,也意味着同时显示出了围绕相同、相关核义展开的词群。通过对词群内部的结构关系的观察,又能够进一步判断词与词之间的通用关系。这对于辨析词义是非常必要的环节。
但是核义素分析法又有其先天的局限。倘若我们掌握的信息有限,又缺乏必要的古本异文和旧注故训的彼此参证,仅凭形体分析核义,就可能将借形写词的假借误认为本形本词,从而发生错误判断。
《周易》古经词汇古奥难通,历来训释歧说甚多。王国维在《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中说:“弟之愚暗,于《书》所不能解者殆十之五;于《诗》,亦十之一二。此非独弟所不能解也,汉魏以来诸大师未尝不强为之说,然其说终不可通。”对《周易》古经而言,疑难词义之多,尤甚于《诗》。如王国维所说,导致歧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古语与今语不同”。此外,《周易》古经词汇的难以理解,“很大的原因出于文字书写的问题。殷周实行诸侯分封制,文字书写形体远没有规范统一。同音假借的字相当多。其后三、四千年之间辗转抄录,鲁鱼亥豕,在所难免”[4]。恰当地运用核义素分析法,能够尽量比较贴切地透过音义、形义关联还原词群,在词群内部推寻词汇的得义之源,从而最大程度地寻绎古词所蕴藉的古义。以下试举数例,以说明核义素分析法在疑难词义考释中的具体运用。
1.“匪其彭”。大有卦四爻爻辞“匪其彭”,“彭”作何解,历来存在争议。高亨《周易古经今注》说:
此匪字可读为非,可读为诽,可读为排,大意相同,以后者为胜。排谓排而除之也。《释文》:“彭,子夏作旁,虞作尫。”《集解》彭作尫。亨按尫为正字,彭旁皆借字也。《说文》:“尣,跛曲胫也。”重文作尫。跛曲胫之人,其足不正,其行亦不正,因而以喻不正之人及不正之事。排除此种人事,自无咎矣[5]。
李镜池《周易通义》说:
匪:借为昲。《广雅·释诂》:非、弗声通。昲,曝也。彭:虞翻本作尫。彭为尫的借字。尫,跛足男巫。古时天旱往往把巫尫放在烈日下晒,甚至用火烧,叫他求雨……匪其彭,即曝尫求雨[6]。
“彭”的词义是否必须旁求假借,或者直可从本形本词而求之?朱星批评李镜池的解释“语嫌迂曲,不可信”[7],这一批评究竟是否中肯恰切,需要首先以核义素分析的方法加以验证。训诂通则,先以本形本词释义,倘义嫌滞涩,方考虑通借的可能。
“彭”在《说文》中释为“鼓声”,甲骨文从壴从彡,《说文》谓“彡”为声符。据董作宾《殷历谱》,“彡”在甲骨文中“当是伐鼓而祭之意”,表击鼓之声向四方扩散,字形当象声波流散。“伐鼓而祭”必在中央之所,鼓声四散是情理之中的事。“彡”为声符,声符示源,由此,“彭”的核义素应为“向四方扩散”。“彭”上古音属唇音,归属“方旁”词群,该词群共同的核义应为“向两侧伸展”,共同的内部声音形式可书写为[PANG / PAK]。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谓“彭”字“本义为鼓声,引申之则车马行人之声亦得云彭彭尔”。其实“彭”有“车马行人”的“行”义,悉由“伸展、扩散”的核义演变而来。《诗经》“四牡彭彭”“出车彭彭”,其中“彭彭”悉皆言马。车马往来,四下奔驰,正与本组单音词的核义相符合。高亨云:“子夏作旁,彭旁皆借字也。”其实“彭”与“旁”的正确关系是通用,因为它们同归“方旁”词群。
大有卦四爻爻辞“匪其彭”,“匪”即非,义同于无。其,彼。爻辞的意思是:(由于丰收时节已尽尾声)道路上已没有以往那些车马往来了。
2.“介于石”。豫卦二爻爻辞“介于石 ”,“介”作何解,历来存在争议。高亨《周易古经今注》说:
《释文》:“介,古文作阶。”《晋书音义·中》引《字林》:“吤,坚也。”《说文》无砎,盖即硈之异文。介吉声系相通。《仪礼·士冠礼》:“将冠者采衣紒。”郑《注》:“古文紒为结。”《广雅·释诂》:“,髻也。”曹宪音:“,籀文髻。”并其证。《说文》:“硈,石坚也。”《尔雅·释言》:“硈,鞏也。”砎于石者,犹言坚于石也。《系辞传·下》:“子曰,知几者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8]
李镜池《周易通义》释“介”为“夹”,“介于石”即“夹在石缝中”[9]。朱星《周易经文考释》说“介”为“甲”的本字,此指大象的皮[10]。在古文献新证学派内部,三家也说法各异,足见此爻爻辞之难释。
“介”的词义的判断与辨析,也需首先借助核义素的分析推求。“介”在《说文》中释为“画”。似可理解为“区分”“划分”。甲骨文“介”象人被甲胄,身体夹在甲胄之间。杨树达认为许说“殆非正义”。他认为:“介,间也,从人在八之间。”[11]“由此孳乳,田境介在田间,故谓之界。”[12]由此,“介”的核义素应为“在……之间”。“介”上古音属牙音,归属“割界”词群,该词群共同的核义应为“界线,界分”,共同的内部声音形式可书写为[KAD / KAT]。
豫卦二爻爻辞“介于石”,“介”即处于两石之间,亦即“夹”。李镜池释为“夹在石缝中”,无误。
3.“蛊”。蛊卦卦名“蛊”作何解,历来存在争议。《序卦》云:“蛊者,事也。”虞翻、王引之同。李镜池云:“蛊,故,声通。故,事也。”[13]表示赞同这种意见。第二种解法是“惑”。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伏曼容:“蛊,惑乱也。”第三种解法是《说文》“腹中毒虫”。章太炎《文始》、高亨《周易古经今注》从之。三种说法的问题都是无法合理地贯通卦爻辞的文意。
汉帛书周易,“蛊”作“箇”。“箇”应为本字。“箇”的词义,应以核义素分析方法推断。在《说文》中,“箇”训“竹枚”,张舜徽《说文通训定声》谓“竿箇一声之转”,本义当为筮具,即在地上记爻、画卦、演易的竹竿。上古之《易》本乃天文历法之学,卦爻运动对应着季节的变化。校正历法须“立竿测景”,在方寸间模拟天地物候,根据实测订正岁首日(冬至日)[14]。“箇”正可为其工具。在《易传》中,“箇”恰好有“饬”的意思。“饬”者,修整清洗筮具,以重新订正卦爻次第与冬至日所在也。由此,“箇”的核义素应为“分界,取中”。“箇”上古音Kag属喉音见母,归属“割界”词群,该词群共同的核义应为“界线,界分”,共同的内部声音形式可书写为[KAD / KAT]。
蛊卦卦辞:“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应释为:“箇,大祭祀。利于冒险渡河。在辛日和丁日之间的戊、己、庚三天当中选择岁首日。”
4.“苋陆夬夬”。夬卦五爻爻辞“苋陆夬夬”,“苋陆”作何解,历来存在争议。旧有野草说,也有动物说。高亨《周易古经今注》说馬:
苋当作萈,形近而伪。陆者,躍驰也。孟说犹未尽谛。《说文》:“萈,山羊细角者,从免足, 声,(当云象角头足尾之形。)读若丸,宽字从此。”《系传》曰:“《本草》注萈羊似麢羊,角有文,俗作羱。”《尔雅·释兽》:“羱如羊。”郭《注》:“羱羊似吴羊而大角,角橢,出西方。”《易》此文乃萈羊之萈,非苋艸之苋也。(此采吴澄、王夫之等说。)《庄子·马蹄篇》:“马翘尾而陆。”(尾原作足,《释文》,足,崔本作尾。《文选·江赋》李《注》引足作尾。作尾是也,今据改。)《释文》:“陆,司马云:‘跳也。’字书作。”《文选·江赋》李《注》引陆作踛。余谓陆乃跃驰之义,翘尾而陆,谓翘尾而跃驰也。《易》此文之陆,即《庄子》之陆[15]。
李镜池《周易通义》说:
苋:王夫之《周易稗疏》:“苋字当从,而不从艸,音胡官切,山羊细角者也。”《说文》苋部:“山羊细角者,从兔足。”陆:借为踛,跳也[16]。
足见关于“苋陆”的词义,古文献新证学派诸家的观点比较一致。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亦略同于李镜池说。
其实高亨晚年《周易大传今注》揭示《传》义,释“苋”为“宽”。虞翻释“陆”为“和睦”,《释文》:“陆,蜀才作睦。”如此则“苋陆”应作“宽睦”,谓宽大而和睦。兰丁教授谓:“苋应当是宽的字源,宽从苋得义。苋之言宽也,宽解、和解之义。”[17]这已经是一种自觉的核义素分析了。“苋”字甲骨文形体上象弯曲的羊角,核义素应为“弯曲”。“苋”上古音属喉音,归属“宛完”词群。该词群共同的核义素应为“弯转”,共同的内部声音形式可书写为[KUAR / KUAN]。“宽”上古音属牙音,归属“宽阔”词群。该词群共同的核义素应为“富余”,共同的内部声音形式可书写为[KUAR / KUAN / KUAT]。“苋”“宽”共同的内部声音形式可书写相近相同,核义相近相关,彼此间的关系是通用关系。
“陆”字从“坴”,“坴”为声符,《说文》训为“土块坴坴”,土堆重叠,会和谐接续之意。“坴”“陆”上古音属舌音来母。声符示源,由此可知“坴”“陆”的核义为“连续、接续”。“睦”字《说文》训为“目顺”,“一曰敬和”。“睦”上古音属唇音明母,核义素应为“连续、和顺”。“坴”“陆”“睦”内部声音形式相同,皆为[LEK],核义相近相关,同归“连续”义组,“方直”义系,彼此间的关系是内部通用关系。
夬卦五爻爻辞“苋陆夬夬”,“夬夬”即决决,行事果决。爻辞的意思是:宽大而和睦,坚决做到。
5.“旧井无禽”。井卦初爻爻辞“旧井无禽”,“禽”作何解,历来存在争议。崔憬说释“擒”。旧说亦释飞鸟。及至古文献新证学派释经,尽弃旧说,为之一变。高亨《周易古经今注》说:
王引之曰:“《易》爻凡言‘田有禽,田无禽,失前禽’,皆指兽言之,此禽字不当有异。井当读为阱,阱字以井为声,(《说文》阱,大陷也。从阜井,井亦声。)故阱通作井,与井泥不食之井不同,井泥不食,一义也。旧阱无禽,又一义也。阱与井相似,故因井而类言之耳。粊誓‘杜乃擭,敜乃穽。’(与阱同。)郑《注》曰:‘山林之田,春始穿地为阱,或投擭其中以遮兽。’(见《正义》。)《秋官·雝氏》:‘春令为阱擭沟渎之利于民者,秋令塞阱杜擭。’郑《注》曰:‘阱,穿地为堑,所以禦禽兽,其或超踰,则陷焉,世谓之陷阱。’又《冥氏》:‘为阱擭以攻猛兽,以灵鼓敺之。’《注》曰:‘敺之使惊趋阱擭。’《鲁语》:‘鸟兽成,于是乎设穽鄂,以实庙庖。’韦《注》曰:‘穽,陷也,鄂作格,所以误兽也,谓立夏鸟兽已成,设取兽之物。’是阱所以陷兽也。”亨按王说是也。古者汲水之井,陷兽之井,其物相似,其名不异,其字无二,后乃别制阱字,以为陷兽之井字尔[18]。
李镜池《周易通义》谓:“陷阱是用来捕兽的,但已经崩坏得装不住野兽。”[19]“禽”在高亨训释中“指兽言之”,又被李镜池释为“野兽”。岑仲勉《两周文史论丛》也有相似的意见。
在旧训与新说之间,“禽”的词义当如何判断?仍需回归基本的核义素分析。《说文》释“禽”为“鸟兽总名”。金文从“毕”,从“今”,“今”亦声。“毕”象捕鸟兽的有柄的网,“今”据白川静《字统》,象器皿的盖子。以盖子将捕鸟兽的网罩住,会罩住猎物之意。“禽”即擒捉的“擒”的初文。“禽”最初指猎获之行为,后来才专指猎物。“今”为声符,声符示源,可知“禽”的核义为“闭塞、禁止”。“禽”上古音属牙音群母,归属“今禁”词群。该词群共同的核义素应为“封禁”,共同的内部声音形式可书写为[KP / KM]。
井卦初爻爻辞“旧井无禽”,“禽”即“擒”,崔憬旧注是正确的。“久废之井,不获以其时舍。故曰旧井无禽。禽古擒字,擒犹获也。”将“无禽”译作“无所擒获”就贴切了。
注释:
[1][2]王贵元:《汉语同源词意义关系研究》,载《学术之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增刊)1990年第3期。
[3]王 宁:《训诂学原理》第150页,[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版。
[4]黄典诚:《诗经通译新诠》第19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5][8][15][18]高 亨:《周易古经今注》第204、207、284、299页,[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6][9][13][16][19]李镜池:《周易通义》第32、35、38、87、96页,[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7][10]朱 星:《周易经文考释》第71、74页,[无锡]中国文学院1949年版。
[11][12]李圃等:《古文字诂林》(第一卷)第645、646页,[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周易易经范文2
早在打算怀孕前一年我们就把健康保险升级到能Cover接生的中级险种,另外老婆的朋友总夸St George Hospital Pr-ivate好,我们一开始也打定主意去那里生。自己测试怀孕后,老婆就去见GP,GP再测试和初步给出预产期并推荐了在StGeorge Hospital Private的w产科医生。可一联系,w医生被预定满了。回头再找GP,又推荐了B医生,B医生有空并预约了首次见面时间。可是老婆一告诉我说B医生是在Hurstville Community Prlvate接生,我心里就不满意了,按咱国内的习惯,我们得去大医院不是?这Hurstville Co-mmunity Private没听说过,像是区级街道医院。
接下来做的几件事情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第一件事是把w医生和B医生Google了一下,竟然发现两位都是响当当的名人医生,还发现了个论坛――全是怀孕妇女在问某个产科医生的口碑,w医生和B医生都几乎被奉为医圣。估计是GP很年轻,只敢推荐有名的医生。第二件事是周末去实地考察了Hurstville Community Private,发现医院环境无可挑剔。再后来听一个住在附近的朋友说他自己想去那里看病被告知不接受非专家预约门诊或急诊,医院基本就是专家的手术场地。
不幸的是,数周后还没等到首次门诊,老婆就发现流产征兆,紧急联系前往B医生诊所,我也有幸目睹了论坛中的医圣风采,也就是一个五六十岁的白人老太太。眉头紧锁,说话很清晰很慢,生怕我们听不懂,一副感同身受的样子。把我们紧急安排去专业的B超医生处照B超并嘱咐结束后立即回来见她。B超诊所的条件是超豪华的,收费165刀,B超医生也是一字一顿,非常同情的样子,我想这可能就是传说中医生的专业精神:对病人无微不至,让你无法质疑他们,收钱收得贵还要让你心存感激。
再说回到B医生处,B医生一方面给安排了一周后再次B超后手术,一方面安慰还存在理论上小生命能保住的可能性,并告知一周之内任何时候如有紧急状况可直接去Hurstville Communi ty Private,但要打她老人家的宝号。临走的时候我不无担心地问B医生助理帐单的问题,被告知最后复诊后才结帐。
我将状况向领导一汇报,领导深表同情并给了三天Conpassjonate Leave。一周后先去B超再收费165刀,到B医生处,B医生说革命这次不成功同志还需努力云云一番,嘱咐我们现在就去医院,给我们安排了和她经常合作的麻醉师,她本人会按时到医院,术后注意事项及复诊等等。
医院非常清静,护士小姐和颜悦色给登记完毕并收取保险规定的Excess200刀后指引我们前往Day Surgery的等候区。还没进门就被那个B医生的麻醉师拦住、领到小屋被介绍了麻醉过程并签下愿意支付400刀的状子后麻醉师立马消失,反正也是你不用商量的驾势。护士在过来核实身份、给换上医院里的衣服,可以选择上床躺着等或者在沙发上坐着等,等候区没几个病人,基本都躺着,护士进进出出陪着说话。手术预定90分钟,完事还要再观察一段时间,护士让我先回家,差不多了她再打电话给我过来接人。
后来老婆回忆说被推进去后果然看到B医生和麻醉师已经披挂上阵,气体麻醉10秒钟都不到就没知觉了,然后就是醒过来又在等候区,护士给拿三明治吃。接人走的时候护士又是一大通嘱咐。
第二天还没起床,医院就来电话询问情况。并请对服务提宝贵意见。
我唯一的疑问就是怎么一个小手术还要全身麻醉,当然这样老婆什么苦都没受,听说好像中国的类似手术不需要全身麻醉。有个小Drama就是B医生的助理后来打电话来说B医生腿摔伤了,复诊推迟了两天。看来就是医生也不一定能保自己永远平安,向B医生的专业精神致敬。
一切顺利了就开始关心医生的帐单了,很快麻醉师寄来个200刀的帐单说这是Me-dicare和Medibank后的Gap,难怪有同事说麻醉师比医生还挣钱多。老婆复诊后回来说不用再收任何费用了。因为B医生把她的诊疗和手术作为一个Package,这样一来我们在医院已经付过了Excess200刀,她的全部费用向Medibank和Medicare收。
周易易经范文3
关键词:周易;内经;阴阳; 变易;象数
Abstract: The forming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closely linked with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In particular, Zhouyi exerted so great influence on the Internal Canon of the Yellow Emperor which is considered the foundation classic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that the say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Zhouyi share the same origin” became in vogue from the ancient times even up to now. The Internal Canon of the Yellow Emperor was impacted by Zhouyi in many aspects of which the author only selected Ying-yang, changing, appropriate time & place, and image number to discuss. Yin-yang theory originated from Zhouyi and was improved by the Internal Canon in traditional medicine. By adopting the concepts of “changing” and “appropriate time & place”, the Internal Canon turns out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fferent from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image-number theory was based on as a mean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establish its theoretic system.
Key words: Zhouyi; the Internal Canon; Yin-yang; changing; image-number
一、阴阳 虽然在《易经》中并没有关于阴阳的直接论述,但阴阳思想无疑是包含在《易经》中的。构成《易经》符号系统的最基本的要素“—”、“ ”作为两个性质相反的东西,代表着宇宙间最基本的两种力量或趋势。由于这两种初始力量或趋势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整个宇宙及人类社会。《易经》作者用阴阳爻的不同组合构成八经卦和六十四卦,阴阳思想蕴含其中。《易传》微显阐幽,明确地揭橥出阴阳大义。“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认为宇宙间最基本的规律就是一阴一阳的对立统一,阴阳对立统一的奇妙作用产生宇宙万物,所谓“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说卦传》)。《内经》发挥《周易》的阴阳思想,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素问.天元纪大论》)显然,这段论述是对《易传》阴阳思想的阐发。《内经》认为,阴阳是天地万物的总规律,是天地万物产生、发展、壮大、衰亡的内在动力,是现象世界纷繁灿烂而又秩然有序的幕后指挥者。
《周易》和《内经》都认为,阴阳普遍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阴阳的对立统一、调畅、和谐是事物存在、发展、变化的条件。在阴阳的关系上,《周易》认为,阴阳双方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系辞上》),《乾.彖传》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坤.彖传》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乾坤即阴阳,《周易》认为,万物资始于乾阳,乾阳在万物的生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万物资生于坤阴,坤阴在万物生化中起辅从作用。因为乾的性质是健运不息,坤的性质是厚德载物。阳主阴从与阳尊阴卑的思想不可等量齐观,因为前者是自然哲学观念,后者是政治哲学观念。后者虽然可由前者导出,但不是自然哲学本身的思想,这种思想在今天虽然应当受到批判,但在古代还是有它的存在理由的。而阳主阴从的思想,在今天来看也还是正确的。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对立统一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如果双方完全等同,也就无所谓阴阳,矛盾统一体也就不存在了,这是不合实际的。阴阳观是客观辩证律的主观反映,本身就蕴含着阴阳主从的思想。通过对《周易》的分析,也可见到这个意思。
《内经》也认为,阴阳无论在天地自然还是在人身,作用是不同的。《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1〕意为人体的阳气就像天体中的太阳一样,是生命活动的动力,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素问.痹论》曰:“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王冰注曰:“阴,谓五神藏也,所以说神藏与消亡者,言人安静不涉邪气,则神气宁以内藏,人躁动触冒邪气,则神被害而离散,藏无所守,故曰消亡。”可见《内经》认为,阴气性主安静,守藏于内,供给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关于阴阳的关系,《内经》有如下论述: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同上)
阳予之正,阴为之主。(《素问.阴阳离合论》)
总之,《内经》认为,“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相反相成,共同完成人体生命活动。
《内经》不仅继承了《周易》的阴阳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内经》将阴阳学说运用于医学领域,扩大了阴阳的适用范围。在《周易》中,阴阳主要作为自然哲学范畴使用;在《内经》中,阴阳既是哲学范畴,又是医学范畴,是哲学范畴与医学范畴的巧妙统一。《内经》对《周易》的阴阳学说中蕴含的阴阳互根互用、消长转化、相协相调的思想作了更系统明确的表达,并结合医学实际作了新的发展。《素问.阴阳离合论》提出了三阴三阳的理论。所谓三阴三阳,即少阴、太阴、厥阴、少阳、阳明、太阳,其中厥阴、阳明是中医学独有的概念,所谓两阳合明,故曰阳明,两阴交尽,故曰厥阴。三阴三阳是从量上对阳阴的划分,少阳为一阳,阳明为二阳,太阳为三阳,厥阴为一阴,少阴为二阴,太阴为三阴。三阴三阳合称六经。一般认为,这一学说导源于《周易》六爻观念。(《易学基础教程》第六章第五节“易学与医学”认为,经卦乾为三阳,坤为三阴;别卦乾为六阳,坤为六阴。这个套式对经络形态形成的明显影响,是构成了正经脉阴阳对称结构。)因为从形式上看,六经与六爻在数量上相合,而且六经的阴阳结构与六爻位相似。六经中,阴阳各半;六爻位中,阴阳位亦各半。六经从少阴到太阳,有一个阴阳消长的过程;六爻位也表示事物由弱到强、由低到高的演进过程。
《内经》根据阴阳互根理论,提出了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素问.阴阳离合论》曰:“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开主外出,阖主入内,枢主内外出入,体现了三阴三阳分而言之,阴阳各有其经;合而言之,表里同归一气,既相互协调又各尽其职的理论。开阖思想显然源自《周易》。《系辞》曰:“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辟即开也。《系辞》认为,坤阴的功能是收敛包容,主入内,乾阳的功能是开放行动,主外出。
二、变易 《周易》的中心思想,正如书名所示,是讲变易的,所谓变易,变化运动之谓也。易,《说文》曰:“日月为易,象阴阳也。” 〔2〕阴阳不是对待的死物,而是盛衰消长的过程。《易纬.乾凿度》曰:“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 〔3〕 一般认为,易有四义:简易、变易、不易、交易。《周易》认为,大到宇宙天地,小到草木昆虫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所以易之四义中的变易,是其核心。《系辞下》曰:“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但是,变中又有不变,变易本身是不变的,变易与不易是对立统一的。变易即动,不易即静,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动静矛盾运动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法则。由于乾坤阴阳是事物发生发展衰亡的内在动力,所以虽然现象世界是品物流行的,但事物运动的法则性、规律性是可以认识掌握的。正如《系辞上》所云:“夫易,圣人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掌握了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性,就是所谓的“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系辞上》)人类掌握了易简的道理就能依理而行,成就事功。
《周易》认为,自然界是生生化化、运动不息的。“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系辞下》)人类与万物亦随着自然的生化节律而运动。“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系辞下》)《周易》运动观强调运动的往复循环性,这种观念成为支配中国人思维的核心力量,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发挥着奠基作用。这一点由刘长林首先指出,他将这种观点叫做圜道观。(刘长林在《中国系统思维》中说:“没有圜道观,也就没有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如此模样的中国传统文化。充分表现了中国思维特色的,诸如阴阳、五行、八卦、六爻等影响深远的学说,就深深体现着圜道观念。”) 老子的“反者道之动”就是这种观点的经典表述。这种生化运动是自天地开辟以来就一直存在,并将永远存在下去。正如《系辞上》所云:“生生之谓易”,“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而人类作为有智慧的生物,认识到天地的运动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规律的,所谓“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豫.彖》)因而,“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同上)顺动还包括抓住时机,依时而行,即“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彖》)
《周易》的变易之道为《内经》所充分接受。易、变易之词见于《内经》,易在《内经》中有变易、交换、改变等意义。《素问.玉版论要》曰:“易,重阳死,重阴死。”王冰注曰:“女子色见于左,男子色见于右,是变易也。”《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变易者,复之纪”,意为变易是胜负报复的纲纪规律。又《灵枢.终始》曰:“因而灸之,则变易而为他病矣。” 〔4〕 当然,重要的并不是名词的使用,而是《内经》全书贯穿着变易的思想。《内经》认为,整个自然界都处于永无休止的运动之中,“动而不息”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素问.六微旨大论》指出:“夫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搏,成败之所由也。……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和衰亡,都根基于运动,是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而运动中有静止,静止中有运动,动静的辩证转化决定了万物的生长化收藏。《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内经》认为,运动普遍存在于天地间的万物与人类之中。万物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运动节律。个体生命有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人体的气血依昼夜十二时辰,从手太阴肺经到足厥阴肝经进行着如环无端的循环运动。疾病有着沿五脏、六经传变及“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运动规律。
更有意义的是《内经》并不是一般地谈变易运动,而是结合医学特点发挥出一套气化学说。气化是气机活动变化的简称。气化一词见于《素问.气交变大论》,其文曰:“各从其气化也。”《周易》运动变化产生万物的思想,为《内经》气化学说奠定了基础。《系辞》曰:“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特别是泰卦,乾下坤上,象征天气下降,地气上升,是气机理论的滥觞。(杨力在《周易与中医学》中认为,脏腑气机升降应追溯于太极。)《内经》认为,无论自然界还是人体都存在升降出入的气机循环运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积阳为天,积阴为地……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这是讲自然界的气机运动。又说:“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这是讲人体的气机升降。《素问.刺禁论》曰:“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布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这是讲脏腑的气机升降。最后,《素问.六微旨大论》总结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认为升降出入是万物存在的条件。
上文谈到,易,尚有易简一意,在《周易》看来,虽然世间万物纷繁复杂,但是其活动轨迹都能用由阴阳二爻组成的八卦及六十四卦来表达象征,卦象中蕴含着宇宙的全部信息。所谓“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系辞上》)卦之用,能范围天地,曲成万物,然而其体,却是至简至易的。所以说:“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陡然示人简矣。”(《系辞下》)从现代系统论的观点看,《周易》卦爻系统是对宇宙系统的简化模拟。《内经》虽然没有直接提到简易的观点,实际上,《内经》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的理论是一种简化的模型理论。因为中医学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的理论,并不主要是建立在通过对人体组织结构的解剖分析的基础上,而是通过对天地自然功能现象的长期观察,对人体的生理机能、病理改变的长期体验,根据天人同一的哲学信念,推天道以明人事类比而来,是简化的模型理论。这种理论虽然较粗糙,但确能较正确地反映人的生理病理,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中医学理论的这种特点,使其能够避开古代科技手段不发达给研究复杂的人体科学带来的困难,另辟蹊径从功能角度认识人体、认识疾病,使中医学在二三千年前的古代就获得了巨大成功,影响至今,荫福后人。这可谓是易简之功也。
易之最后一义为交易,《周易》通过八卦的相互交错,表明世间事物是互相渗透、互相交织的,事物的运动发展不是孤立进行,而是互相联系的。《周易》不是一般地指出了万物的普遍联系,而是探讨了普遍联系的一般形式,即交易。交易就是交通的意思。交通是易道的本质。《周易》谈交易交通的地方很多,如泰卦,乾下坤上,象征天地气交,万物资生。《咸.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归妹.彖》曰:“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交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事物内部各构成部分的交通,一种是事物之间的相互相通。《周易》认为,只有交通,万物才能化生,人间才能和平。《内经》也认为,无论天地自然还是人体,都存在着交通交易的过程。如果交易交通过程受到阻抑,天地不能生化,人体就会发病。《素问.五运行大论》曰:“上下相遘,寒暑相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噫,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反之,天地失于交通,就会出现“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明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的情况。(《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三、时、位、中 上面提到变易运动,是《周易》的核心思想,而变易运动是在时间中展开的,因此《周易》必然重视时间因素,这一思想的形成与中国农业民族的生存特点有关。天时农时对农业生产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重时观念在《周易》中有充分的反映。易道“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变通者,趋时者也”,因此在人事上,君子“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纵观《周易》,可以形成这样的印象,天地万物,动植人类皆在春夏秋冬四时之中生生不息,万物皆受时间规律的制约,表现出明显的时间节律,人类只有取法天道,与时偕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取得最佳效果。同时,《周易》对空间因素并没有完全忽视,八卦既代表时间又代表空间是时间与空间的统一,但以时间为主。因为农业民族活动的空间相对稳定,对空间的感受没有时间强烈,这与古希腊商业民族对空间的重视恰成一种对照。另外,空间与下文要讲的“位”有关。
《内经》汲取了《周易》重时的思想,并将其主要在社会人生政治领域的运用推广到人体科学,建立了极富中国特色的时间医学思想体系。《内经》认为个体生命具有女子七七、男子八八的节律现象,详见《素问.上古天真论》。人体脏腑功能随五季而递相旺衰。《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素问.六节脏象论》曰:“心者,……通于夏气;肺者,……通于秋气;肾者……通于冬气;肝者,……通于春气;脾、胃、大、小肠、三焦、膀胱者,……通于土气。”论述了内脏与四季的密切关系,充分体现了脏气法时的理论。人体之气血也表现出年月日时的运行分布规律。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同理,疾病也有时间变化规律。《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肝病者,平旦慧下哺甚,夜半静。”……“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哺静。”因此,在治疗上主张法时而治。《素问.玉机真脏论》主张“取之以时”、“治之无后其时”,在这一总原则指导下,《六元正纪大论》提出了用药“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的具体治疗原则。
转贴于 八经卦与六十四别卦均由阴阳二爻排列组合而成,各爻之间存在着空间位置关系。如八卦上爻代表天,中爻代表人,下爻代表地,即所谓的三才关系。卦爻之间的位置关系称为爻位。各爻位可代表不同的事物。《乾凿度》曰:“初,为元士;二,为大夫;三,为三公;四,为诸侯;五,为天子;上,为宗庙。” 〔3〕 六个爻位的阴阳性质是明确固定的,初、三、五,为阳位;二、四、上,为阴位。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称为“正位”、“当位”;阳爻居阴位,阴爻居阳位,都是“位不当”、“不当位”。《周易》认为,天地人系统中的各种事物都应该有自己适当的位置,如果位置关系发生错乱,就会出现问题。从系统论角度看,组成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一定的结构关系中,如果结构关系发生紊乱,系统就不能处于稳定状态。《系辞上》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周易》认为,构成天地人系统的各要素只有各居其位,系统才能有序。在人类社会,正如《家人.彖》曰:“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正家而天下定矣。”系统中的各要素居于恰当位置才能发挥其作用,“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乾.文言》),“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 (《系辞下》)反之,就会出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系辞上》)的局面。
在《内经》中,“位”也是一个重要概念。涵义较多,首先,指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素问.五运行大论》曰:“所谓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王冰注:“上,南也;下,北也;左,东也;右,西也。”其次,指日月五星及气候变化情况。《素问.气交变大论》曰:“位天者,天文也。”吴昆注曰:“何谓当位?位天,谓五星之应及阴阳风雨晦明。”其三,指水土物候等地理方面的变化情况。《素问.气交变大论》曰:“位地者,地理也。” 吴昆注曰:“位地,谓水泉之变及草木蛰虫五谷之异也。”重要的是,“位”是《内经》运气学说的一个重要概念。运气学说是研究自然界气候变化及其对物候、病候影响的学科。运气是五运六气的简称,《内经》用天空中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与地面上的木火土金水五运结合推演气候、病候的变化。《内经》从《周易》引入了“位”这个概念,认为五运与六气各有其所处的时间位相与空间位相。如失其常位就会出现异常的气候与病变。五运所主的时间位相,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云:“帝曰:何谓当位?岐伯曰: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临子,所谓岁会,气之平也。”岁会的意思是值年大运的五行属性与年支的五行固有属性相同。六气所主的时间位相,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云:“位有终始,气有初中,上下不同,求之亦异也。”高士宗注曰:“位者,主时之定位。”《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位明气月可知乎?”张志聪注曰:“位,谓司天在泉及左右间气之六位。”由经文及注文可见,五运与六气各有其特定的时间位相,在一定时间内发挥作用,反常就会为病。《素问.五运行大论》曰:“五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又曰:“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不当其位者病,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尺寸反者死,阴阳交者死。”王冰注曰:“左见右脉,右见左脉,气差错故尔。”意为脉与气相应的为和平,脉与气相违的就会生病。不当其位的会生病,左右相反的会生病,见到相克之脉就危险,尺寸俱反的就会死亡,阴阳交错而出现的也会死亡。总之,《内经》继承了《周易》系统要素各居其位的自然哲学思想,并将其发挥为运气学说中当位则和,不当位则病的理论,提示人们从自然界的五运六气的当位与否,人体的脉象、色象当位与否,来考察疾病的轻重和预后转归。
中、中正、中和,是《周易》的重要思想。从卦象来讲,别卦六爻,有两个中爻。二为内卦之中,五为外卦之中。阴爻居中,谓之柔中;阳爻居中,谓之刚中。九二,阳爻居中,但不正位;六五,阴爻居中,亦非中位。居中而正位,则是最佳状态。“阴阳既中正,而又上下相应,谓之中和,这是卦象中最美满的关系。” 〔5〕《周易》卦象是一种象征,《周易》作者用卦爻的位置、阴阳爻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象征说明自然与人类社会是否正常和谐,预测人事的吉凶悔吝。《周易》十分强调中正、中和。《文言》曰:“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保合太和,乃利贞”。可见,中正、中和是人们所企盼的天地自然及人类社会的最佳状态。正如《中庸》所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周易》作者相信,从根本上讲,无论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都是处于太和状态的,但在局部或特殊时期也会出现失和的情况,有如阴霾蔽日,但终非久长,太阳一出,世界仍然一片阳和。而在失和时期,正是参赞化育的君子用武之时。然而,行事仍有一个时机选择问题。《乾》“初九,潜龙勿用”,“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初九不当位,时机不成熟;九五当位,时机成熟。所以《遁.彖》曰:“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可见,时、位、中三个概念是有着内在联系的。中是事物呈现的最佳状态,位是中的条件,当位为中,为纠正失中,又需要选择适当的时机。
同样,《内经》认为,中和是天地自然和人体的正常状态。失和,在天地就会出现生化失序;在人体就会出现疾病。治疗的过程就是调和的过程。《素问.五运行大论》曰:“东方生风,……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其性为暄,其德为和。”王冰注曰:“敷布和气于万物,木之德也。”《素问.汤液醪醴论》在解释用稻米、稻薪制作汤液及醪醴时说:“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这里“和”指天地阴阳的和气。《素问.阴阳别论》曰:“阴之所生,和本曰和。”王冰注曰:“言五脏之所以能生,而全天真和气者,以各得自从其和性而安静尔。”《灵枢.脉度》曰:“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这里“和”指机体的平和、正常。
《素问.气交变大论》详细论述了五运太过不及(失和),自然万物及人体发生的变异情况。《素问.阴阳离合论》曰:“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四塞。”《素问.生气通天论》曰:“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失之则内闭九窍,外雍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而治疗的总原则就是“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四、象数 象数是《周易》的一对重要范畴。《易传》多言象。《系辞下》曰:“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可以说《周易》就是一部讲象的书。象在《周易》中有如下一些含义。1.自然象,即天地万物的形象。《系辞》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见乃谓之象”,“天垂象,见吉凶”。2.人工象,即卦爻象,是对天地万物之象的模拟和象征。《系辞》曰:“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3.意象,无论自然象还是人工象都是具有较强可感性或形象性的具体之象,在《易传》看来,在具象中尚隐含着不可感的较少形象性的意象,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所谓“天下之赜”就是在具象(物象)中的意象。《系辞》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显然圣人之意是由“象”来表达的。“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乾坤其易之蕴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乾坤或几乎息矣。”这里的“象”、“易”已经不仅是具体的象,而主要是指其中隐含着的一般意象。自然象和人工象是静止之象,意象是运动之象。自然象是自然运动形成的形象,人工象是对自然的仿象,其中都蕴含着运动,意象就是对运动形式的把握,是对世界本质的理解。正如《系辞》所云:“爻也者,效此者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在《周易》中,象是类分事物的根据,所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这里划分“类”的根据就是“象”,根据事物的运动之象即意象来从总体上划分。八卦就代表着八种运动之象,在《说卦传》中,每一卦都代表一系列事物。以今天的观点看,古人将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归为一类,是荒唐可笑的。而事实上,古人是从运动的角度将有同一类功能的事物归为一类的。我们知道,分类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古人不是从静止的角度而是从运动的角度,依据意象对纷繁的现象世界进行了简约划分,起到了执简御繁的认识作用。
《周易》“象”思想贯穿于《内经》理论体系之中,是《内经》核心理论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也是中医学基本方法——取象比类的基础。《内经》正是汲取了《周易》“象”的思想,结合阴阳五行理论建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不是建立在解剖、生理学基础上的,而是运用《周易》观象、取象的方法,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之象的观察,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推导出人体的阴阳、五行之象。关于观象法,《素问.五运行大论》曰:“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此基础上,根据天地之气的升降,类推人体之气的升降。“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灵枢.经水》用自然界十二经水,类推人体十二经脉。《素问.六节脏象论》确立了脏象学说,“帝曰: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为阳中之少阳。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通于土气。”这里《内经》将五脏与阴阳、五行联系起来,确立了四时五脏阴阳的整体医学模式。其根据就是五脏及其所属五华、五充等,与四时阴阳在运动功能之象上的一致。正如《素问.五脏生成论》所云:“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中医用望闻问切四诊诊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观象、别象的过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所以中医的辨证论治,本质上就是辨象论治。证就是疾病显露出来的形象证据。
《周易》中的数称为易数,包括天数、地数、大衍数、卦爻数、河图、洛书数等,对此本文不加论述。本文仅探讨易数的一般意义及其对《内经》的影响。易数与一般数学显然有密切的关系,是在数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与一般数学之数不同,它主要并不是用来计算,而是一种象征,它更多地反映了客观世界质的而非量的特征,易数始终与易象相联系,是一种特殊的象。李约瑟博士指出:“我们无需指出这种数与象征主义的例子,因为它们与真正的数学并没有共同之处。” 〔6〕因此,易数实质是在数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理哲学。数在其中起到一种象征作用,这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有某种相似之处。数与象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在易学史上一直存在象、数孰先孰后之争,本文不讨论这个问题,仅对象数的关系略加说明。上文已指出,象主要是对事物的运动状态的把握,是对世界本质的一种理解,而运动可以有万千种状态,对这种运动状态的把握必须将其静止化、简单化,这时就需要“数”,数将“象”形式化、简约化,正如《系辞》云:“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阴阳之象、八卦之象、五行之象都蕴含着数,所以象、数密不可分,数是另一种象。《易传》中的天数、地数,将数与阴阳联系了起来,因为天为阳,地为阴,奇为阳,偶为阴。八卦布列八方,分别用一至八来代表,所以八卦中蕴含着数。一至十分为生数与成数两组,与五行相配,是为五行数。这样阴阳与五行、八卦又可以通过数联系起来。
在《内经》中,有两种数。一种是观察实测的数,包括对人体组织器官实测的数据,对疾病观察所得死愈之日数,针刺的次数等。另一种就是易数,它在《内经》中,起到理论架构的作用。《内经》将来自经验的零乱材料纳入易数体系,形成条理化的理论。《内经》中运用的有一至九,即所谓的天地至数和河图洛书数及九宫数。
《素问.三部九候论》曰:“帝曰:愿闻天地之至数,合于人形血气,通决死生,为之奈何?岐伯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其下文具体地讲述了上部即头部、中部即手部、下部即足部各三处共九处诊脉部位。根据全息论的观点,人体任何一个部位都包涵着整体的信息。理论上,诊察任何部位都可以获得疾病信息。《内经》之所以用上中下共三部九候来诊察人体疾病信息,无疑是受了数理哲学的简约化、形式化的影响。到了《难经》时代,更进一步简化为诊察手部的寸关尺三部脉象。《内经》对一至九的天地之至数的运用,都有论述,这里就不详论了。天地至数,在《内经》建构理论体系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方法论作用。《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善言始者,必会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是则至数极而道不惑,所谓明矣。愿夫子推而次之,令有条理,简而不匮,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纲纪,至数之要,愿尽闻之。” 在作者看来,掌握了至数就能道不惑,使知识条理化,简单而不匮乏,易用难忘,传之久远。
河图数在《内经》中,演变为脏象之数。《素问.金匮真言论》曰:“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其数八。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其数七。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其数五。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其数九。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其数六。”《内经》脏象之数在运气七篇中亦有记载,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
洛书数在《内经》中演变为九宫数,《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有“灾一宫”、“灾二宫”、“灾三宫”、……“灾九宫”之说。《灵枢.九宫八风》有按文王后天八卦排列的九宫图,洛书九宫数,以一、三、七、九为奇数,亦称阳数;二、四、六、八为偶数,亦称阴数。阳数为主,位居四正,代表天气;阴数为辅,位居四隅,代表地气;五居中,属土气,为五行生数之祖,位居中宫,寄旺四隅。《九宫八风》阐明了“太一游宫”引起的四时八节及二十四气的节令转移和气象变化及对人体疾病的影响。天地至数、河图数、洛书数在《内经》中的具体运用虽然各有不同,但在简化、象征认识对象,这一点上是相同的,是一种简化的模型理论。
由上述可以看出,《周易》对《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影响是巨大的,本文仅就其中几方面的重要的问题作了简要分析。由于《周易》与中医学的密切关系,很早在中医界就有“医易同原(源)”之说。近年来,医易研究成为易学研究中的重要分支。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进行医易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包括《周易》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关系的探讨,更准确、深刻地把握中医理论的本质,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不应该用《周易》来神化中医,不能认为《内经》是易学的直接推导,抹杀两者的区别。应该看到,《内经》的成书是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医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当时的哲学思想为指导而形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85.198.
〔3〕易纬乾凿度〔A〕.姜义华.孔子——周秦汉晋文献集〔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542,546.
〔4〕 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5〕唐明邦.当代易学与时代精神〔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143.
周易易经范文4
人体经络取穴,主要有四个方法。【1】骨度法。如肚脐的神阙穴与胸骨交界处为8寸,其1/2的中脘穴为4寸;神阙与耻骨联合为5寸,脐下3寸为关元穴。【2】自然标志法。如印堂穴在两眉头之间,素s穴在鼻尖等。【3】手指同身寸法。如两横指为1.5寸,三横指为2寸,四横指为3寸。【4】简易取穴法。如人直立,两手掌伸直置于大腿两侧,中指所到处为风市穴。
一、颈椎操
米字功,望风筝,敲肩井,按揉风池。
【功法】【1】米字功:两脚分开,两手叉腰,头向左、向右,向前,向后。【2】望风筝:两脚分开,两手叉腰,头朝后仰,眼望天;再转而头朝下,眼望地。【3】敲肩井:两脚分开,两手叉腰,右手握空拳敲打左肩井;左手握空拳敲打右肩井。肩井穴:肩峰与第七颈椎下的大椎穴连线的中点。【4】按揉风池:两手四指置于头上,大拇指指腹按揉风池穴。风池穴: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的交界处。
【功用】防治颈椎病,疏风通络,清肝明目。
二、肩周操
前后拱肩,前后划桨,内收外展,
按k擦s,天鹅展翅,自由抖肩。
【功法】【1】前后拱肩: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垂直向下,肩往前环形旋转8次,再向后环形旋转8次。【2】前后划桨: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握拳置于胸前,先抡臂向前划桨8次,再抡臂向后划桨8次。【3】内收外展:右手握着左手左手手指,向左边作环形大旋转8次,再向右边作环形大旋转8次。【4】按k擦s:先用右手手掌按摩左臂肩k4次,再用右手四个手指摩擦左臂臂s4次;然后用左手手掌按摩右臂肩k4次,再用左手四个手指摩擦右臂臂s4次。肩k穴:肩峰端下缘,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s穴:肩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前方的凹陷为肩k,而后方的凹陷为臂s。【5】天鹅展翅: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垂直向下,将两手像天鹅展翅般向左右两边抬起,手背朝上,然后两手自然放下,一上一下反复做八遍,共做四八拍。【6】自由抖肩: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垂直向下,肌肉放松,双脚踮起再放下,双肩自由抖动。心宽神怡,共做四八拍。
【功用】活动肩关节。放松肌肉,解除粘连,通经活络。
三、腰椎操
左右甩手,举臂贴耳,举放杠铃,
摇呼啦圈,双拳捶腰,弹拨委中。
【功法】【1】左右甩手: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垂直向下,喊“一”时,躯体向右旋转,双手自然向右侧甩去;喊“二”时,躯体向左旋转,双手自然向左侧甩去。连做四八拍。【2】举臂贴耳:两腿立正,两手垂直向下。喊“一”时,左脚向左移动一步;喊“二”时,右臂笔直举起贴耳,腰往右边侧弯,共做七拍;喊至“八”时,左脚收回立正。再喊“一”时,右脚向右移动一步;喊“二”时,左臂笔直举起帖耳,腰往左边侧弯,共做七拍;喊至“八”时,右脚收回立正。共做四八拍。【3】举放杠铃: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垂直向下。喊“一”时,两手如举杠铃状,头朝后仰;喊“二”时,往前俯首,双手拍膝。共做四八拍。【4】摇呼啦圈: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手举起平放在胸前。腰部从右向左作环形旋转,共八拍;再从左向右作环形旋转,共八拍。【5】双拳捶腰:两腿分开,低头俯视地面,双手握空心拳置于肾俞穴,沿着脊椎骨旁开两横指敲下来,连敲四下;再从上到下连敲四下。若四下为1次,共做8次。肾俞在第二腰椎下命门穴旁开两横指(即1.5寸)。所敲之处为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6】弹拨委中:委中在腿后N横纹中点。两腿分开,向前弯腰,俯瞰大地,两手拇指扶着膝外侧,食指、中指弹拨委中穴,四八拍。有道是:腰背委中求。
【功用】疏通督脉与膀胱经,保肾护腰,防治腰腿痛。
四、拍手操
拍手心,碰虎口,叉八邪,拍手背,
夹十指,捶手三阴,捶手三阳。
周易易经范文5
一年一戏,普契尼三连发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广州大剧院在推出《蝴蝶夫人》时宣传工作十分低调,这部讲述日本艺妓巧巧桑凄美爱情故事的歌剧一时间变得敏感而暧昧。然而,当9月23日该剧最后一场演出落幕时,艺术的魅力却化解了人们的一切顾虑。
《蝴蝶夫人》已经是广州大剧院成立三年来推出的第三部歌剧,2010年剧院以普契尼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歌剧《图兰朵》揭开帷幕,并邀请年逾八旬的明星级指挥家洛林·马泽尔担纲指挥。当年《纽约时报》曾称中国歌剧的发展进入了繁荣期,并认为以北京国家大剧院为代表的制作机构,让这门艺术在国内呈现出了井喷式发展的趋势。
然而,由于运营资金有限,广州大剧院无法像国家大剧院那样斥重金自主制作歌剧剧目,更无法常年推出歌剧演出。相比于国家大剧院,广州大剧院显然无法在歌剧制作数量和规模上与之抗衡,艺术水准则成为他们唯一的突破口。但至少在广州大剧院领导层看来,以马泽尔为核心的《图兰朵》的演出并不理想。然而广州大剧院的思路并没有改变,2011年5月广州大剧院卷土重来,推出了普契尼的另一力作《托斯卡》,当今最权威意大利歌剧指挥家丹尼尔·欧伦(Daniel Oren)领衔一批深具实力的国际歌唱家,献上了一次真挚感人的演出。
对于连续三年选择普契尼歌剧为上演对象,广州大剧院的解释是普契尼歌剧的旋律优美,色彩丰富,而且故事通俗易懂,并有十分浓烈的情感张力。剧院工作人员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去年《托斯卡》排演期间,指挥家欧伦有一次去酒店附近手机卖场购物,为了感谢为他打折的店员,他表示要请对方看歌剧,然而店员却从来不知道歌剧为何物。可见对于歌剧普及程度并不高的广州来说,普契尼确实是不错的选择,而《蝴蝶夫人》是广州大剧院普契尼计划的最后一部。
明格拉唯一的歌剧制作
于是,由已故电影导演安东尼·明格拉(Anthony Minghella)2005年为英国国家歌剧院执导的该剧进入了广州大剧院的视野,而以演唱该剧见长的中国女高音和慧也出现在了此次演出阵容中,指挥家欧伦的艺术水准在前一年的《托斯卡》中深得观众好评,自然也成为指挥今年《蝴蝶夫人》的不二人选。
9月21日是明格拉版“蝴蝶”首度在亚洲亮相,广州观众以包容的姿态迎接了这一犹如艺术品般精美的制作。虽然该版本此前在欧美上演时遭受争议,但作为一部具备极端形式感的歌剧制作,其天马行空般的想像力、显著的美学热忱给人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从两幕开始的舞蹈嵌入,到交错运动的屏风,以及对玩偶的使用莫不如此。
导演明格拉似乎在证明,繁复的舞美与华丽的舞台效果并不成正比关系,在主要布景完全固定的情形下,生动的舞台语言同样可以幻化成形式感的盛宴。他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现代舞蹈领域的诸多元素,重时间轻空间,重情绪轻情节,而对舞台的建构也有小剧场戏剧的倾向,仅仅以数块移动的屏风便制造了酒馆、巧巧桑家的多个场景,并以类似电影中无缝剪辑的方式帮助人物和道具实现进出,让整个舞台保持着丰沛的流动感。
同时,与《蝴蝶夫人》惯常东方式的清淡素雅有所不同,明格拉所选择的色彩锐意、丰满且奔放,那一巨大条状成为整个舞台最重要的视觉资源,甚至大大颠覆了该剧的固有本色,从而造成了全新的舞台体验。著名设计师韩枫所提供的服装同样具备着张扬与瑰丽的气质,当第一幕身着炫彩和服的演员陪同巧巧桑并排亮相时,观众简直如置身于时装秀场一般。
而作为全剧无可争议的焦点,当一个形制枯槁、面如土色的玩偶在三位黑衣人的控制下出场时,几乎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而它细腻的“表演”则有理由让人凝神谛视。很大程度上,这件犹如畸胎般的玩偶与靓丽的舞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投射出巧巧桑的惨淡处境,而在以往的很多版本中,巧巧桑的孩子都是由一位金发儿童扮演,但明格拉的玩偶却带来了极富震撼性的效果。
如果说由于相对平庸的舞美制作,让2011年的《托斯卡》留有些许遗憾的话,那么此次明格拉版本的“蝴蝶”却让遗憾变成了广州大剧院最引以为豪的成就。
最顶级音乐表现
与令人夺目的舞台遥相辉映,指挥家欧伦所领衔的音乐阵容继去年《托斯卡》后再度大获全胜,在他那犹如魔力般的指挥下,首次演奏该剧的深圳交响乐团奉献了精彩至极的演奏。中国女高音和慧在《假面舞会》、《阿依达》后,年内第三次在国内舞台亮相,并再度无可辩驳地成为了绝对的明星。精湛的技巧让她对巧巧桑一角的塑造游刃有余,自由驰骋,其纤细敏锐的嗓音对几乎每一句唱词都进行着全力的刻画。
如果不是形象有所欠缺,以及演技上有所局限,与和慧配戏的意大利男高音法比奥·萨托里(Fabio Sartori)绝对可以跻身当今一线重抒情男高音行列,其雄健而富有光泽的嗓音让他至少在演唱层面完全胜任了平克顿一角。难能可贵的是,他与和慧在第一幕爱情二重唱时,二人的声音紧密交织,翱翔在乐队丰满的管弦乐肌体上,产生了美妙的共振效应。
在B组中担纲巧巧桑一角的是美国老牌女高音辛西娅·劳伦斯,上世纪90年代曾经活跃于美国大都会歌剧的舞台。可惜时过境迁,劳伦斯从声音的质感到演唱技巧上都流露出衰退的征兆,不过她仍然卓有成效地调配自己有限的嗓音资源,并且凭借出色的表演在第二幕创造了较为感人的舞台瞬间。美国男高音亚当·迪赫尔有着A组萨托里所不具备的英俊与高大形象,但同样他的嗓音与后者相比有所差距。
来自立陶宛国家歌剧院的女中音拉伊玛·约奴提特担纲了铃木的全部场次,她的国际演出生涯并不显赫,但依然提供了良好的演唱表现。他的同胞朱扎帕迪斯饰演了一位气质不俗的夏普莱斯,而他的嗓音比A组中意大利男中音卡罗尔·斯楚利更为稳健和优雅。
周易易经范文6
本周世博园内的国家馆日活动主要是亚非拉国家,各展馆准备的演出都以各自国家的民族风情为主。尤其是沙特阿拉伯打破近三十年未在世界博览会上表演艺术活动的纪录,由国内数十个城市和地区分别带来各自的民间传统舞蹈。而在国内,青海和宁夏活动周的主要活动也集中在本周,虽然同属西北,但是两省区却会有不一样的风情呈现。
国家馆日
9月18日智利国家馆日
C片区的西南角是世博园内游客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这里汇集了加拿大馆、美国馆等热门展馆,进馆常需要等待几个小时。但许多游客没有注意到,与它们一街之隔还“藏”着一个智利馆,它的排队时问一般不会超过30分钟。
国土狭长如丝带的智利,选择了“纽带”作为其国家馆阐述的主题。整个展馆形似一个呈波浪般起伏的水晶杯,又有大海中航船的意象。在造型复杂的钢结构和玻璃墙之外,覆有特制的钢丝网,加上大面积的屋顶花园,可起到遮阳节能的作用。进入展馆内,小男孩“Nino”将引领参观者见证智利城市的发展变迁,体悟城市与人的深层次关系,触发对未来城市理想之路的思考。
而在参观线路的末端,你还会被一口神奇的“深井”所吸引。它出自智利艺术家之手,采用了网络在线链接技术,24小时实时联通。“井”的这端在上海世博会的智利馆内,另一端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一家餐馆内。观众探头向井内张望,便会看到圣地亚哥这家餐馆内的实时场景,甚至有行人走过,热情地冲你打招呼。智利几乎是距离中
国最遥远的国度,但此刻,一句简单的问候就能连接起地球两端的人们,完美地体现了智利馆“纽带”的主题。
智利“对极”多媒体音乐会,
绿地广场9月16日~19日20:00~21:30
美洲广场9月18日20:00~21:30
9月19日突尼斯国家馆日
突尼斯馆是一座对称的高大拱券式门洞的场馆,另外展馆还运用了欧洲城堡、传统花形等传统建筑元素,侧立面运用光栅板体现突尼斯传统和现代城市的不同风貌。馆内分“绚烂风光之国”、“多元文化之城”、“悠久文明之都”3个主要展示区域。而馆内咖啡体验区的咖啡馆,游客可以现场制作和品尝突尼斯手工咖啡。
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前往突尼斯欣赏地中海异域风情,突尼斯人在世博会上向前往突尼斯馆的世博游客推出“买一送一”游突尼斯活动,游客只须出一半的价钱就可在参观完世博会后开始5天4夜的突尼斯之旅。
突尼斯国家馆目表演
演出时间、场地待定
9月20日孟加拉国国家馆日
位于亚洲联合馆的孟加拉国馆在入口处设计了色彩斑斓的孟加拉传统图案,引人入胜。馆内建筑设计极具孟加拉特色,一座小型雕塑、一组孟加拉国新城区的图片与传统建筑模型互相映衬,象征着孟加拉国传统与未来的对话。民俗风情墙上装饰有孟加拉民族特色图片,馆内的餐饮区提供地道的孟加拉国美食。此外,喜欢敲章游客在孟加拉国馆也会得到惊喜,展馆推出的特色世博护照,形状、大小类似普通出国护照,但是封面绘有孟加拉虎,很有地域特色。与一般世博护照一样,孟加拉国馆特色世博护照的标价也是30元一本。
孟加拉国歌舞表演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19:30~21:00
9月21日亚美尼亚国家馆日
亚美尼亚的展馆是一个很强调参与性的展馆。展馆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参与设计方案,建造一座全世界公民的宜居之城――“世界之城”。在这座城市里,世界各国的民族街区被设计成一个统一的空间。展馆中央展台上展出世界各地建筑师已经提交的建筑方案模型,听取各方意见后再以新模型的形式予以呈现。
展馆内的“杏子花园”里,游客可以领略到亚美尼亚春天令人惊叹的满树杏花齐放的景致,品尝当地风味独特的杏子,欣赏用杏树制造的闻名于世的魔幻杜杜克笛――古老的亚美尼亚传统乐器。
“亚美尼亚。创造的艺术”国家馆日综艺表演,
欧洲广场19:00~21:30
芭蕾舞剧《斯巴达克》
演出时间、场地待定
9月22日塔吉克斯坦国家馆日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集中了中亚地区60%以上的水利资源,而塔吉克斯坦馆内也以大量图片来展示具有塔吉克斯坦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以假山和瀑布的形式来展示塔吉克斯坦的水利资源,其仿真的雪山和瀑布背景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展馆内还摆放了一些工艺品供游客选择购买。
塔吉克斯坦歌舞秀
亚洲广场17:30~19:30
9月23日沙特阿拉伯国家馆日
除了中国馆之外,沙特馆无疑是所有参观世博园的观众最想看的场馆,其平均排队时间在世博园内也属最长的。其中最吸引人的无疑是馆内设置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IMAX屏幕。这个面积达1600平方米的超大3D屏幕位于沙特馆上层。游客在一条黑暗的走廊尽头,穿过一道清凉的冷气帘之后便会进入这个魔幻世界。整个屏幕犹如一个巨大的碗,把传送带上的游客揽在怀中,游客的视野完全没有死角。观众仿佛置身于神话中的飞毯上,朵朵白云朝身边涌来,似乎触手可及,跃入深海,飞越沙漠,俯瞰城市……置身如此震撼的场景,似乎之前辛苦排队的6小时也变得物有所值了。
沙特阿拉伯作为上海世博会投入最大的参展国之一,虽然由于宗教文化的限制,国内的艺术表演资源相对较为缺乏,但此次毅然打破近30年来未在世界博览会上表演艺术活动的纪录,将由沙特阿拉伯国内的数十个太城市和地区分别带来各自的民间传统舞蹈。如西部地区的传统乐器Mezmar伴奏舞、东部和南部地区的A1-Ardah剑舞、北部地区的Aldaha舞和中部地区的Saudi Ar-dah舞等。
世博中心大会堂(红厅)
19:30~21:30
沙特“麦加一神圣的城市”歌舞秀
A-10广场16:00-16:20
9月24日几内亚比绍国家馆日
展馆的背景是令人心旷神怡的蓝天白云,装饰以郁郁葱葱的椰子树。馆内展示几内亚比绍城市居民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生活状况,现今所面临的问题、挑战和解决方案,以及城市居民梦想的美好蓝图――个环保、健康、安全和宜居的城市,人人都能够享有自然和社会资源,进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展馆中央绿草如茵,在此可以观看来自几内亚比绍的特色演出。在餐饮区,可以一边品尝特色美食,一边欣赏表现当地人文和自然风情的照片和视频。
几内亚比绍高培塔布卡爵士乐队表演
演出时间、场地待定
省区市活动周
9月16日~9月20青海活动周
青海馆以“源出青海”为核心概念,追根溯源,展现了发源于青海的长江、黄河、澜沧江对于全流域城市和文明的养育功能,揭示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状况对于城市发展的支持和制约关系。馆内展示包括“母亲河出生的地方”、“源上人家”、“第一滴水”等十多个展项,既包含着对大众生态理念的启蒙,也折射出对生存与发展关系的深刻启示,寄托着现代人对生态文明的美好憧憬。主要演出
青海“高原奇葩-多彩遗风”统舞乐表演
宝钢大舞台展演区
“神秘的热贡”民间艺术汇演
庆典广场
“青溜溜的青海”民族风情歌舞
宝钢大舞台表演区
9月21日~9月25日宁夏活动周
宁夏馆位于世博园区的省区市联合馆,它以淡雅明快的白色作为主色调,外观用回族伊斯兰拱券门型建筑风格体现宁夏特点。以灵动的曲线、层叠的“千年时光切片”结构,高度概括了宁夏集“山”、“川”、“沙”、“湖”于一身的多元地貌和交错融合的多元文化特征。馆内建成局部二层结构,分布3个展区和“回民之家”。主要演出
宁夏“彩韵回乡”三民艺术表演
宝钢大舞台展演区
“塞上江南・彩韵回乡”民族综艺表演
庆典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