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市场经济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市场经济研究

市场经济研究范文1

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立足于阶级社会本有的特点,而不是将他的研究基础直接划归在以往的政治经济学家的意识形态里。比起以往的经济学家,马克思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像那些只在经济知识范畴中游走的经济学家们,因此,对于那些“自己也不知道他在为什么服务”的经济学家,他们又怎能将人性问题科学地在经济学领域中发挥出来,即使像斯密那样对过去的经济学进行了批判,使得“时代具有人道精神了,理性起作用了”。的确,这样的进步是有利人类社会的,商业中应当存有人道意识,这样会缓解人们之间因为激烈的竞争而出现的人性危机。但是斯密的理论仍然没有真正意识到商业运作本身的缺陷,也就是说,商人的目的最终是回归私欲的贪婪之中,这是普遍的现象。另一方面,在资产阶级社会关系中,经济学研究的进程比之过去其他阶级社会时期都要进步,这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一种结果。但是,“经济学家们都把分工、信用、货币等资产阶级生产关系说成是固定的、不变的、永恒的范畴”,这样就脱离了对社会生产力以及社会生产关系的正确理解,即“没有说明产生这些关系的历史运动”。因此,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对于客观事物的把握程度是全面的,并且把经济学的那些意识形态很好地做了一些转化,至少超出了一些伪善的表象,还原了发生在阶级社会,尤其是存在于资本主义经济中的那些真实意图。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客观性存在于一定的结构基础上,这种结构基础主要表现在他将一种人格性关照到了经济研究领域,而不只是将经济学视为纯粹的知识体系或是一类意识形态。例如,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下俨然会失去平衡状态,这涉及到了生态环境、能量资源等问题。人类生产行为本身就是打破了自然界的生态和谐,特别是在工业生产大步迈进的阶段,这种对自然界的干涉甚是严重。因此,在对经济学本身的基础研究中,资源问题的出现就已经涉及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面对这种本有的缺陷,人的生产行为本身应当有所注意,因此,关于资源的应用问题就是一个与人密切相关的范畴,包括马克思以后的人类对生态问题的反思都与资源的利用行为有着根本的联系,最为突出的联系就是人为因素。在人类社会生产最基本的环节中就涉及到了人与自然界存有的关系,那么,这样的经济学自然而然的就要赋予人格化形式,证明经济学体系也是处于一个有机体中,而绝非是人的某种意识形态。另一方面,除了这样的基础外,异化劳动本身的存在又成为了马克思经济研究领域中的又一个事实,而且人也因为经济行为进入到了经济领域,使得经济学研究范围就被赋予了人格化形式,即它的研究导向以及研究目的总是与人的社会生产关系相结合,同样也始终没有离开过对于人的利益的关注。这是马克思研究经济问题的基础模式,他选用这样的基础作为他研究的视角,自然要进行全面的了解与分析,从这一层面上也证明了马克思及其经济学研究有着必然的准确度,即科学性。

二、市场经济意志的形成

我们首先要注意到的就是马克思对于商品交换所涉及到的一些基本问题,这也是他的一个基础性研究,即“政治经济学从商品开始,即从产品由个别人或原始公社相互交换的时刻开始。进入交换的产品是商品。但是它成为商品,只是因为在这个物中、在这个产品中结合着两个人或两个公社之间的关系,即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经济学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关系;可是这些关系总是同物结合着,并且作为物出现”。另一方面,在对商品交换过程的阐述中,对于商品所有者的确立是说明了市场本身存有的伦理性,虽然是以人格化的形式表现,但是人们的经济行为却实实在在地被归结在这个市场范围内以及被制约着。另一方面,对于商品监护人来说,由于商品自身的限制,商品需要监护人,并且监护人“必须以意志寄存在这种物内,并且以这种身份,发生相互的关系”,因此,商品交易的过程就是实现了交易者彼此的利益,“他们必须互相承认私有者的权利……它总归是在契约的形式上——是一种意志关系,并在其中,反映出一种经济关系来”。商品在交换过程中就被人们的经济意志所支配,这样的经济意志致使人们之间的经济权利通过买卖关系实现,而且其本身也是一种契约的形成。人以各自的经济意志代表了商品实现其价值,以人的意志将自身与商品的关系确定为人是商品的所有者,并且人们之间通过各自的经济行为来完成交易过程,因此,市场本身的性质就是具有人格化的,即“经济舞台上的人物,一般是当作存在于他们之间的经济关系的人格化”。商品自身没有意志,表现出的是完全平等性,而人的意志却致使商品之间出现了不平等,这也就是商品与商品所有者的一种差别。商品所有者的利益需求,或者是自身的经济意志,使得商品产生了外在化缺陷,即人自身的需求差异推动了商品交易的形成,也就是商品才可能进入市场被交易,从而人的经济意志也就是市场经济意志的体现。就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言,是其实现自身价值的前提,即商品的有用性是人产生经济意志的对象。每一个具体的交换行为又体现了买卖双方对同一商品不同利益的所需,对商品的所有者来说,商品的价值并不体现在其使用价值上;对于非所有者来说,商品的价值是其使用价值。因此,商品的价值是促进整个商品交易的基础,这既是商品存在的价值体现,又是人的经济意志产生的条件。整个的商品交换基础就是人对商品的需求以及人们彼此维系的买卖关系,这也是市场被人的经济行为所确立的基础,人与商品之间的关系也就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市场交易中达到了彼此利益所需。但是,市场经济意志不能只是在经济学意识形态下去继续维持,即依靠表象的特征将市场本身视为一种机械化体系,一味追逐物质利益的最大化,一般状态下是将私人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商品交易本身的人道存在与需求。商品交易过程体现的人道需求的基础是维持一种平衡性与合理性共存的状态,其意图是在合理的基础上达到交易者彼此之间的利益最大化,或者是接近最大化,而不是单一地去实现某一方利益最大化,如果商品交易出现了只能实现某一方利益的最大化,那么这其中就显示出违背公平正义的道德原则。尽管商品交易本身带有一种契约形式,但是没有市场伦理的要求也很难保证商品交易的公平性,即人们之间不可能存有合理的交易行为,更谈不上公平性。私人利益的最大化也要在平衡性的导引下才可以称得上合理性,否则只出现某一方获取最大利益,那么这意味着买卖者之间出现了非正义行为。商品所有者自身的经济意图很明显,就是利用自己所占有的商品以便换取可以满足自身需求的其他商品,在这之间,每一个商品占有者都希望自身通过交易可以得到适合的商品,适合自身就足够了,而不是为除过自身之外的人着想,只要他自己实现利益就可以了。这是人的经济意志的普遍体现,因此,在纯粹个人利益的需求下人们之间更倾向于存在一种契约形式,而并非是属于道德伦理关系的自然形成。即“每一个商品所有者,都只愿意为那有使用价值可以满足本人欲望的他种商品,换去自己的商品。在这限度内,对于他,交换只是个人的过程……但同一过程,不能同时对于一切商品所有者,是只为个人的,又是只为一般的社会的”。因此,“从一个商品所有者的观点看,每一他种商品,对于自己所有的商品,都是特殊的等价,自己所有的商品,对于其他一切的商品,则是一般的等价。但一切商品所有者所处的地位都是一样的”。这其中体现了人的经济意志与人的某种本能有直接关系,尽管市场作为一种实现经济目的的媒介存在,但是也深受人的这种本能所支配。在经济利益的关系下,货币的出现也就成了一种现实需要,即“这种商品的自然形态,成了社会公认的等价形态了。由这种社会过程而充作一般的等价,就成了这一种搁在一边的商品之特殊的社会机能了。它成了货币”。货币的产生,“是交换过程的必然结果”,而且这也影响着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出现了一种对立,因此,人的经济行为又逐渐的被外在因素所牵制,也就是在其本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自身经济行为的复杂性,即“为商业的便利起见,这种对立,有在外部表现出来的需要。这个需要,引起一个独立的商品价值形态,且不绝进行,终于使商品分化为商品与货币。劳动生产物越是转化为商品,这一特殊商品,也就越是转化为货币”。通过货币形式所连接起的私人利益又会扩大到国家经济利益,而市场始终是持有这种经济利益的中介,货币的价值就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商品的价值交换中,同样也深入人的经济行为中,成为了经济意志的一种对象,同时也影响着人的经济意志。

三、货币与经济意志的形成

市场经济研究范文2

关于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指出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这一理论原则一直为中国经济史研究者所尊奉。人们对什么是自然经济什么是商品经济似乎也没有深究。但中国战国以后商业较发达,各类市场较活跃,是明显的事实。这岂非与上述理论原则相左?新时期经济史研究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多的探讨,提出各种各样不同的看法,依其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种是试图对原来的理论原则进行修正,认为封建经济不一定都是自然经济。代表人是经君健。他把自然经济解释为使用价值的自给自足,并根据马克思对西欧中世纪庄园的论述,提出“自然经济平衡律”,即一个单位内生产品和消费品品种和数量的一致,是为自然经济的前提。中国地主制经济下无论地主经济或农民经济,都存在使用价值形态收入的单一性和需求的多样性的矛盾,不能满足“自然经济平衡律”的要求,而必须与外单位进行商品交换。他的结论是中国地主制经济与商品经济有本质的联系,实际上是把地主制经济纳入商品经济的范畴。[1]

这与上述赵冈关于中国战国以后已有市场经济的观点有某种相似之处,但前者认为当时的商品经济尚处于简单商品经济阶段,是为地主制经济服务的;后者否认战国以后社会封建地主制的性质。在三十年代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中,有人主张战国以后是商业资本主义社会。七十年代末傅筑夫提出“变态封建制”说,认为战国西汉商品货币经济的突出发展已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把各地区联结成一个整体,形成“国民经济体系”。这样看来,傅氏实际上把封建地主制经济看作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故有人认为从中可以看到商业资本主义说的影子。但傅氏自己撰文否定这种说法,认为中国封建地主制经济仍属自然经济。……

第二种,是对自然经济作比较宽泛的理解,承认地主制经济仍属自然经济范畴,但可包容较多的商品经济成分。其中又有各种不同的侧重和表述。吴承明对“自然经济”作了“引申”,把农民家庭的自给性生产、为剥削者直接消费的生产、在地方小市场上的余缺调剂性的交换,广而言之,凡以使用价值为目的的生产和交换,都包括在自然经济的范畴中。在此思路指导下,他算出前粮食商品率为10%上下,未脱离自然经济范畴。他又指出,马克思和西方经济学都谈到历史上市场体制转变的时期,只有这个转变完成了,才能称之为市场经济。中国十六世纪已有市场转变的端倪,但起伏跌宕,至民国尚未完成转变,或不能把中国历史上的商业繁荣等同于市场经济。[2] 李根蟠指出自然经济有不同的历史类型,并非西欧庄园经济的单一模式。中国地主制经济是一种“不完全的自然经济”,其中包含了商品生产的成分,流通已成为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必要环节,但仍未控制整个流通过程,价值规律作用有限,商品生产仍以自给生产为基础和依托,仍受制于自然经济的原则和机制。这是自然经济中的一种类型,而不是意味着自然经济的解体[3] 。林甘泉认为自然经济的本质特征是自给性生产,而不是“自给自足”。中国封建地主制经济虽包含一些商品经济成分但对各类经济单位的分析表明,它在总体上仍属自然经济范畴。[4] 方行认为我国封建经济是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结合,从总体看自然经济仍占主要地位[5] 。信从这种观点的学者不乏其人。持这类主张的学者,都认为封建地主制的形成发展以商品经济的一定发展为前提,都重视对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研究。如李埏把地主阶级和地主制的形成看作商品经济冲毁了古老村社制的结果他认为封建地主制时代商品经济经历了战国汉初和宋这两个高峰而?i?i高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6] 。

第三种,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属“伪商品经济”,自然经济其实很强固。这以秦晖为代表。在他看来,自然经济与其说是“自给自足”经济,勿宁说是不自由的“自然人”经济,就运行机制而言,则是“命令经济”。中国封建时代的“商品经济”,实际上不受或很少受价值规律的支配和调节,而只受或主要受人身依附关系中权力意志的支配与调节,这就是“伪商品经济”。总的说,我国封建社会决不是商品经济发达早于或兴盛于西欧,而是相反,自然经济、包括“命令经济”及披着商业外衣的变种比西欧中世纪典型时期顽固得多[7] 。

秦氏的观点未必能为学界所普遍接受,但中国封建时代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政治权力严重地干预以至遏制商品经济的发展,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有所分析。例如郭正忠通过对唐宋茶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专卖对茶商资本的遏制的分析指出,在我国传统社会中,类似“市场经济”的某些因素只是在自由通商政策下出现,但这是局部的、短期的、表象的、偶然的。而基于专制政体强大和民间私有权发展不充分的专卖政策的推行则是全局的、本质的、绝对的。它构成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的主要特色,而使市场经济体系不可能有真正的发展[8] 。

关于传统市场

与对封建社会商品经济、自然经济的不同认识相联系,人们对中国传统市场性质、特点和发展程度也有不同的估计。

吴承明考察了中国封建社会各级市场的基础和内涵,提出了自己的市场史理论。他指出,经典作家以分工为市场的前提,质之历史,却不尽然。如地方小市场,即?村集市,是小生产者之间的品种调剂和余缺调剂,属自然经济范畴的交换;城市市场是贵族地主以其剥削收入换取消费品,是农村农副产品流入城市的“单向贸易”;区域市场则可视为自然经济的延伸,真正有意义的是跨地区的长途贩运,但宋以前主要是土特产品和奢侈品的贸易,仍然不是基于社会分工之上的市场。他认为马克思所说的作为市场基础的分工,实际上是指“表现为交换价值的分工”。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有多大市场,只要没有专业户,即没有生产交换价值的分工,就不算本来意义上的商品经济。他又指出,总的来说是生产决定经济,但不能低估交换的作用,交换的积累也能引起分工和专业化,市场理论应建立在生产和交换这两极上。根据这一理论,吴承明指出中国明中叶以后长途贩运贸易才转以民生日用品为主,即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在地区生产分工基础上。但直到前,我国国内市场仍然是一种以粮食为基础以布和盐为主要对象的小生产者之间交换的市场结构[9] 。关于中国国内统一市场何时形成,学术界有西汉说、唐宋说、明清说等不同认识,有的学者甚至认为这种市场直到近代尚未形成。论者多着重商品流通自身规模,而吴承明则从生产的社会分工和与此相联系的长途贩运的内容进行考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吴氏这一理论颇有影响,如包伟民即以这一理论分析宋代的粮食贸易和区域市场。方行在这基础上以明清为例分析了中国传统市场的基本特征,指出传统市场是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市场;封建社会发达的商品市场是一种以民生日用品为主要对象的小生产者之间交换的市场模式;要素市场,包括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市场,也有某种程度的发育;农业中的土地劳力等资源的配置并不取决于市场,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仍有一定作用,其作用大小视不同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而异[10] 。

有些学者对此持不同看法,如经君健不同意把地方小市场的交换归入自然经济范畴。他认为地方小市场是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经济细胞(地主经济、佃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的生存需要(解决小生产产品单一性和需求多样性矛盾)所产生的,个体小农在市场上以小商品生产者身份出现,生产关系性质、生产目的性以及购买者目的性均不能改变商品交换的性质。地方小市场及在其基础上形成的区域市场、区域间经济联系及城镇商业形成不可分割的体系,这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经济单位的西欧看不到的现象[11] 。

对中国传统市场发展的一些具体问题,认识也有歧异。如农村集市,许多学者追溯到唐宋或南朝的“草市”,也有学者提出,战国时代已存在农村集市[12] 。明清时期农村集市的发育程度,有的认为它虽有从地方小市场向初级市场转化的趋势,但基本上仍是在狭小范围内彼此独立的一种市场;另一些人则认为它已经转化为初级市场,成为整个市场网络的一部分。还有的学者把以市镇贸易和墟集贸易为主体的农村市场划分为保障供给市场、商品集散市场和多功能全面发展市场等不同层次(类型)[13] 。

对宋以后特别是明清兴起的市镇,学者多强调它在促进城乡、工农业交流、乡村城市化和培育资本主义萌芽的作用。赵冈则认为是人口快速增加、人地比例变化、人均占有粮食数和余粮率下降所导致的城市人口向农村靠拢的?果是城市化的非正常道路[14] 。

注释

[1] 经君健:试论地主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本质的联系,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2期。

[2] 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市场·近代化·经济史理论》,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

[3] 李根蟠:《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与封建地主制》,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3期。

[4] 林甘泉:《秦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1期。

[5] 方行:《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1期。

[6] 李埏:《经济史研究中的商品经济问题》,经济问题探索1988年第3期。

[7] 秦晖:《田园诗与狂想曲》,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

[8] 郭正忠:《从飞钱预购到纳榷请引》,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2期。

[9] 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市场·近代化·经济史理论》,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

[10] 方行:《中国传统市场的特点》,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2期。

[11] 经君健:试论地主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本质的联系,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2期。

[12] 李根蟠:从《管子》看小农经济与传统市场,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三世界国家期。

市场经济研究范文3

关键词:市场经济;生态市场经济;蜕变;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F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01

一、前言

市场经济是从工业革命后兴起的,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其中的观念也得到了更新,例如当前的市场经济中融入了较多有关于环境保护、人文关怀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因此市场经济当前不断的对于以上内容进行融入,也就实现了向生态市场经济跃进的过程。我国对于市场经济进行发展的时间大约有三十年,当前国内以及国际的环境不断受到威胁因此结合着当前的这些要求,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蜕变。

二、生态市场经济概述

生态一次本源于生物学,指的是自然界之间的能量转换关系,即展现了物种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而将生态运用到社会科学之中后,就会使得和谐的含义得以体现。因此生态一词主要应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自然界之间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促进;其二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关系。

当前,人与自然的关系较为紧张,发展的过程之中存在着许多的矛盾,并且当前的人口过多,生存斗争愈发激烈。我们纵观历史,历次世界大战都是由于对于土地等资源的争夺而引起的,都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再引发人与人之间的战争。生态文明主要就是对于生态以及人文进行关怀,从而通过对于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并且不断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改善,从而使得人类自身的需求得到满足。

当前的生态市场经济则是指一种具有环保性的经济,更加的在市场经济中融入了节能、低耗、无公害等内容,从而进一步对于人们的健康以及经济的综合效益进行关注,生态市场经济不是一种局部的经济,而是今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势。

生态市场经济这一概念是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所提出来的,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也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进一步得到改善,这一经济形态主要体现了当前人类与自然之间相处的模式,并不断的对于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融入,从而使得以生态市场经济作为基础的经济运营模式得以建立,市场经济进一步得以完善。

三、生态市场经济改革是当代世界变革的主要标志

生态市场经济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引发了全世界的注意,从而逐步成为了当前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显著性标志。

当前的经济运营模式逐步向着生态化改变,其中以发达国家为首,对于资源进行节约,并且保障劳工的合法权益。将生产者的意识以及行动当作市场准入的标准,以使得在这一经济形势应用的过程中,仁爱的思想得以实现。

由此可见,生态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充满了对于生态以及人文方面的关怀,这与传统的市场经济相比有了极大的转变,传统的市场经济过于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对于生态的保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冷漠,重点全都投入在社会的利益当中。对比后可发现当前的转变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今后的发展就需要不嗟慕市场经济进行转变,从而使得资源进一步得到合理的配置。

四、生态市场经济正在对世界进行改变

生态市场经济是将从前的市场经济作为基础,在其中不断的融入相关环境保护措施以及伦理等内容,从而使得市场经济中的伦理价值得到促进,与此同时,生态市场经济也对于世界有所改变,其提出相应的伦理价值,从而使得大众的行为准则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凝固。市场经济中所融入的伦理价值虽然是由专人进行提出的,但由于应用的范围管饭,因此也需要大多数人能够对其进行接受和实施,在将其与经济利益相挂钩,从而使其得到实现。在对于市场利益进行确立的过程中,大众需要对于原有的一些行为进行改善和进一步规范,由此可见市场经济迈向生态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会对于实际的发展都造成很大的影响。

这种蜕变主要是通过市场中的机制的变化来进行实现的,蜕变后主要对于伦理价值进行应用,而传统的市场经济中都是对于规范性的伦理进行应用的,这二者的区别就在于,规范性的理论更具备强制性,忽略了实施的人民对于相关理论的理解性,而伦理价值则是通过对于少数人提出的理论进行讲解和传播,使得更多数的人对于这一理论进行理解,并直至所有人对其接受,成为大众所共同遵循的价值规范。从而实现对于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以及对于人们自身的要求进一步得到重视和满足。在蜕变后,人们更加对于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重视,这有助于在以上关系中建立双方的良好交流,使得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加强相处的和谐性。

制度通常都具备强制性,在制度体制下,人们难以实现自身选择的自由性,而生态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就对于这一情况进行了改变。生态市场经济中会对与相应的价格有所调整,从而使得人们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价格的影响从而改变自身的行为,达到选择的自由性。其中价格体系就涉及了对于生态观念以及人文观念的引导。例如在碳排放的方面来说,每个国家都有一定的限制数额,若是超过了制定的数额就会造成相关的惩罚,因此在这一情况下,不断的将人文以及环境融入其中,对于人们的观念进行引导,从而就能够使得二者之间的选择以及利益得以更好的协调,进一步加强伦理价值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

五、结语

结合本文以上所述,生态市场经济的发展能够对于人们的生态理念以及人文理念进行良好的树立,因此不管当前国家的实际情况如何,都应将生态经济建设进行推进,从而实现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进行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福松,梁福庆.三峡库区农村实施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探讨.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

市场经济研究范文4

关键词:期货市场;国民经济;价格发现;风险转移

一、引言

我国期货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办以来。经历了不平常的发展道路。经过数年的整顿规范,我国期货市场的市场环境、内部结构、市场规模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期货市场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期货市场交易规模近来出现了持续的恢复性增长。

值此期货市场蓬勃发展之机,我们更应该在反思中国期货市场走过的曲折道路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期货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期货市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深人地探讨,客观认识我国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揭示期货市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作用。这样才能够为促进我国期货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理论上的保障。

二、文献综述

关于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即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微观层面的理论分析。据其对期货市场经济功能强调重点的不同,研究可分为三大观点:首先是传统的观点,即认为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就是风险转移,如samuelson(1965)首先将商品期货界定为“票据”,然后通过对完全竞争市场均衡价格的两种形式的分析,指出商品期货市场具有稳定价格(价格熨平)的功能,同时还具有风险分摊(套期保值)的功能。其次是期货市场的流动性理论,working(1962)和telser(1981,1986)认为,就风险转移而言远期比期货更有效。所以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并不在于风险转移,而在于为市场参与者降低交易成本、提供流动性。而williams(1986)则提出了隐性借贷理论。他认为套期保值实质上是一隐性借贷行为,所以期货市场是一种隐性借贷市场。故而期货市场的重要作用应是规避信用风险,减低交易成本。综合上述观点,hieronymus(1993)指出,最接近自由竞争的期货市场,其主要功能在于确定投机价格,提供风险转移机制和建立公平的融资渠道等几方面。

在国内,由于期货市场长期处于试点、整顿阶段,故而关于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作用的探讨一直都未停止,但这些探讨大都集中于宏观层面的实践总结。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常清(1999)提出,应在反思10年研究和试点的基础上,对诸如经济发展与期货市场建设;期货市场建立与市场经济改革;期货市场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期货市场会否制造泡沫经济等有关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陈述云(2001)指出期货市场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1)有利于商品生产经营者改善内部经营管理,避免价格风险。提高经营效益;(2)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提供价格决策信息;(3)有利于完善市场体系与市场价格形成机制;(4)有利于建立各种金融市场之间的竞争和均衡关系。姜洋(2005)认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有助于确立大宗商品定价话语权,有助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助于推进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机制,并且有助于健全我国石油安全机制。田源(2005)亦指出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决定了它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能够帮助国家化解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趋利避害,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利益。而马文胜(2005)则将新形势下期货市场的功能归结为:(1)宏观功能,包括保护国民经济安全与国家利益、对产业调整起宏观调控作用和联接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等三方面;(2)微观功能,包括价格发现与套期保值和形成良好投资渠道两方面。曹和平(2005)也提出:期货行业是一个能够直接为gdp带来增长的实物性产业。期货市场不仅能够发现价格规避风险,而且由于它自己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比其它的银证期保类产业要快,这就使它能够成为宏观经济的稳定剂。

综述国内外有关文献。我们可以发现期货市场作为高级的市场组织形式,具有形成价格进而优化资源配置的根本作用。故而期货市场的基本经济功能就在于:(1)风险转移功能,也就是期货市场通过套期保值能够有效的转移价格风险,其实质就是期货市场通过形成合理的风险价格(套保费用),将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在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之间进行有效转移。(2)价格发现功能,也就是由于期货市场具有公开性、预期性和连续性的特征,期货价格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当前和未来的市场供求,从而优化资源配置。

在两大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期货市场可衍生出一系列具体的派生功能。首先是期货市场的宏观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促进经济增长;(2)平稳经济波动;(3)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其次是期货市场的微观功能,主要是帮助企业转移价格风险,锁定生产成本,保障经营收益。事实上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也就在于此。

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虽然国内外在这方面的探讨很多。但前期文献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前期文献的理论探讨多为局部均衡分析或简单经验判断,尚未发现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运用金融经济学基本理论对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进行规范分析的成果;同时全面系统地理论研究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状况的具体文献也几近于无。这就说明国内外在这两方面的工作实际尚未展开,而这种状况既与目前国内期货市场高速增长的现状不相适应,更会阻碍未来我国期货市场的稳定发展。

所以,下面我们即对期货市场的两个基本经济功能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

三、期货市场通过风险转移功能优化资源配置

这部分的研究我们主要从微观角度人手,讨论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期货市场没有出现以前,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要承担来自于季节性的变化、自然因素的影响和政治因素的影响的全部价格波动的风险,这种风险会给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期货市场出现以后,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可以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来将价格波动的风险有偿转移给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这就是期货市场的风险转移功能。

我们认为,期货市场通过风险转移功能能够优化资源配置,这一点可以通过下面的局部均衡分析来证明。

不确定的价格会影响到风险厌恶的厂商的生产行为。对于这一点,理论界早有研究。早在1971年,agnar sandmo就在模型中严格证明了,风险厌恶的厂商在面对不确定的价格的时候会减小自己的产出(sandmo 1971)。但是一旦存在远期市场、期货市场及期权市场等这些可以进行套期保值的金融市场的时候,厂商可以将自己面临的价格风险转移给金融市场中的买方和其他投机。holthausen(1979)及lapan等人(lapan et.a1.1991)也证明了当期货价格与未来现货价格的期望相等时,也就是所谓的期货价格是无偏的时候.厂商的产量与它面对一个等于未来现货价格期望的确定的价格下所选择的产量一样。这也就是说。通过包括期货市场这些金融市场的引入,可以提高厂商的产量(相对没有这些市场时而言)。

在现有的文献的基础上,我们将主要对不存在期货市场和存在期货市场两种情况下风险厌恶的厂商的生产决策研究,以此发现期货市场风险转移功能对市场参与者的福利的影响情况,从而证明期货市场的确能够通过风险转移弥补现货市场的不足,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1.无期货市场时的厂商决策。

在这部分中,我们遵循sandmo(1971)的框架,分析没有期货市场时厂商的生产决策。我们假设:

(1)厂商处于完全竞争市场。

(2)厂商从其利润中获得效用。其效用函数为一个以

2.存在期货市场时的厂商决策。

此处我们在模型中引入期货市场,并研究这一市场的引入对厂商生产的影响。为了分析的简便,我们这里借用hohhausen的假设,即市场的参与者并不是像现实中那样在期货合约到期之前平仓,而是持有期货合约一直到期并履行合约。因此,实际上这里讨论的更像是远期市场。但是只要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无套利关系能够始终成立,这里的分析就可以很容易地推广到真实期货市场的状况。

假设厂商在期货市场上有总量为h的套期保值头寸。期货合约的当期价格为f,未来价格为b。则厂商的最优化问题可以写为

由(10)式可以得出结论:当存在期货市场时,厂商的生产决策只受期货价格b的影响。当期货的价格等于未来现货市场的价格的期望时(b=e[p]=μ),厂商的行为与完全竞争条件下面对确定价格时的行为一样,即 而厂商的风险厌恶程度仅仅影响厂商在期货市场的头寸。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没有期货市场的情况,期货市场的引入能提高厂商的产量( ),达到资源配置优化的产量。

进一步,当期货的价格b<μ时,厂商的产出低于价格为确定时的产出。此时期货市场的引入是否会增加厂商的产量(相对于没有期货市场,而价格又是不确定的情况),是不确定的。具体要依期货价格而定。而当期货的价格b>μ时,厂商的产出高于价格为确定时的产出。这就说明,如果期货市场非有效,则其对现货市场乃至资源配置的作用很可能是负面的。

基于微观角度,我们发现在不确定的情形下,有效率的期货市场确实能够弥补现货市场的不足。即其通过转移厂商面对的价格风险,促使风险厌恶的厂商做出有效率的产量决策,从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四、期货市场通过价格发现功能促进经济增长

下面我们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期货市场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作为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之一,所谓价格发现是指在期货市场上通过公平竞争、高度透明和集中交易的方式所形成的,最接近市场真实需要,能够反映当前和未来供求关系,指导现实生产和经营的价格水平。

由于现货价格在形成过程中的时滞性、分散性和更重要的信息不对称性,其价格的真实性受到严重影响。以其作为市场信号,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形成高昂的交易成本。而由于规则公平,买家和卖家众多,期货市场积聚了各方面广泛信息。由此信息集中过滤所形成的期货价格,必然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真实的供求状况及其未来价格变动趋势,形成正确的价格信号。这样通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就显著地降低了相关商品的交易成本,促进了商品的交易乃至经济的发展。

事实上,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根本作用就是显著降低商品交易成本,促进经济增长。

williams(1986)则从另一角度论证了期货市场降低交易成本的基本作用。他指出原则上任何一种商品和服务都应有一个市场,但为了降低整个交易成本,市场的数目应在满易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有的商品或服务没有必要在有形的市场中交易,而可以在隐性市场上进行交易。两个有形的市场交易一般就可以衍生出一个隐性(市场)交易。事实上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和借贷市场就是这样相互联系的。所谓套期保值,就是期货交易和现货交易的结合,其实质包含着一种隐性的商品借贷交易。所以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期货市场是一种隐性借贷市场。故而期货市场的重要作用应是规避信用风险,减低交易成本。

下面我们采用yang和borland(1991)建立的新兴古典动态一般均衡分析框架,研究期货市场是如何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来促进经济增长的。

由上可见,交易条件越好,交易成本越低,则分工的演进就越快,专业化经济优势就越强,从而经济增长也就越快。

而期货市场恰恰就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我们可以延续上述思路具体分析一下:

在t=o时,分工水平很低,每种贸易品均有多个生产者。因而购买者可以选择其中任一,即使购买者在这一生产领域已停止人力资本积累。所以此时存在一个瓦尔拉斯机制。然而可以证明,由于熟能生巧和专业化经济,经济可能演进到极端分工的状态:每种产品只有极少生产者,每个人作为他的专业产品的出售者就是一个垄断者,而作为其它产品的购买者,相对其中的生产者而言是没有竞争力的(因为此人已停止在此领域的人力资本积累)。所以在t很大时,存在一个对称的多边垄断机制,垄断造成的机会主义行为产生了阻止专业化经济优势被充分利用的内生交易成本,从而影响了经济增长。

而以期货市场为代表的长期合约制度安排,可用于限制这种机会主义行为导致的内生交易成本。如前假设,所有交易都是通过一个合约系统和一个期货市场来进行谈判。在t=o时期的一个瓦尔拉斯机制决定所有的长期合约。这些长期合约不能在以后重新谈判。t=-o时期任何人都没有生产活动的经验,因而人们事前完全相同并无“专家”与“外行”之分。因为所有的交易通过合约系统被在t=o时期运作的期货市场完全决定,因此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者会从熟能生巧中获得垄断权力,但在合约签订之时还没有垄断权力存在。与所有人的理性预期假设结合,t=o期的瓦尔拉斯机制是可行的。因此期货市场的功能就是消除由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内生交易成本。如果没有期货市场,由熟能生巧和专业化经济引致的机会主义行为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根据新兴古典动态一般均衡分析框架,我们发现期货市场能够降低经济体系的内生交易成本,促进社会分工水平的提高,最终促进经济增长。

市场经济研究范文5

[关键词]影视动画 场景设计 要求 问题 措施

我国的影视动画制作发展的时间还很短暂,在世界影视行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影视动画作品。虽然近几年国内影视动画制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其整体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还没有达到现实精神文明进步的要求,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

一、关于场景设计

场景设计是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但前提条件它是为影视动画提供服务的,它并非纯正意义上的绘画艺术创作,不能够天马行空或者是自由发挥。场景设计应该根据动画的角色定位和剧情的发展需要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够更好的体现其艺术价值。场景设计的具体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场景设计应该从动画故事剧情出发考虑[1]

动画故事剧情是整个动画制作过程中的主线,场景设计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表现故事剧情,使得故事更加的生动、合理,使动画播映效果更加富有感染力才是场景设计的最初目的和最终的归宿。因此场景设计应当紧紧围绕着动画故事剧情发生的时间、空间进行创作。是古代的就要设置古代的建筑和服饰,是现代的就要配备现代的建筑物和服饰;是都市的就应该有都市的繁华,是乡村的就应该有乡村的淳朴。当然场景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动画故事剧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只是制约它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这也是场景设计更加合理、真实、科学的重要条件,也只有符合剧情的场景设计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才能使得影视动画更加富有吸引力。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补充说明。

1、在动画片《猫和老鼠》中,场景通常选择以一个普通的居民住宅来衬托故事的开展。场景的布置就可以向人阐述这是一对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的猫和老鼠,它们的每一次碰面或者是每一天都将有非常有趣的故事发生。[3]

2、在动画片《功夫熊猫》中,场景的主要设计是围绕着一个动物群居的小镇来开展的,但是这个小镇的居民对于功夫有着无限的崇拜和迷恋情节在内,而整体的场景设计更是围绕着人性化来展开的,更能容易感染观众,有助于很快的将观众带入到电影中来。

(二)场景设计应该富有浓厚的艺术色彩[1]

场景设计中太过于极端的绘画风格或者是太过于写实的绘画风格是坚决要避免的,毕竟太过于抽象的场景不仅观众难以理解而且也会使得剧情和场景的表现出现视觉上的差异,从而进一步破坏了视觉上的美感。但是动画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艺术效果,场景是贯穿于整个动画演绎全过程的,因此注重场景设计的艺术美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设计因素。

二、关于场景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目前场景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是我们能够发现场景设计的不足以及设计上的漏洞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同时,这也是我们提高场景设计能力的必要手段。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画场景设计中往往与环境设计相混淆[2]

在动画场景设计中有些人往往将它与环境设计在概念上或者是在操作中进行混淆。环境设计与场景设计都是对于时间和空间进行合理的布置与安排,两者之间自然有许多的相通之处。比如说对于色彩、格调、意境都要根据具体的时间要求和空间要求进行设计。但是两者在先决条件或者说是出发点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场景设计的出发点是围绕动画故事剧情以及角色的定位和情绪变动来着手设计的。环境设计是围绕着人本理念开展设计的,注重的是人的空间环境或者是人的空间理念,相对而言,环境设计其局限性也更加大一些。

(二)动画场景设计中往往忽略了场景设计的艺术性[4]

尽管场景设计是局限性的美感创作,但是我们并不能否认它也是艺术的一种体现形式,只不过是体现的方式不同而已。现在动画设计中关于场景的设计往往太过于简单,重复使用的现象也较严重。在商业运转模式下的动画场景设计往往由于节约成本或者是缺乏设计的优秀人才而忽略了场景设计的艺术性或者是说忽略了其艺术效果。

(三)动画场景设计中,往往脱离场景与剧情发展的配合存在着设计的不合理[1]

1、场景存在的目的是衬托故事情节的发展,让故事更加的富有感染力、美观效果以及合理性。好的场景可以使整个动画看起来更加合理、流畅,使动画的表现内容更加的丰富。但是在一些动画制作的过程中,在场景设计方面过于追求场景的新奇以吸引观众的眼球,但是过多的新奇元素组合起来,容易脱离动画故事剧情发展的需要和角色的定位,容易让观众感觉到画面不够协调,从而降低了的整个动画的综合质量。

2、场景存在的合理性要看它是否能适应动画制作的切实需要,动画制作的过程中都为以角色为主体、以剧情为主线来开展制作。而场景则是依托角色和剧情进行整体上的补充和说明,这就要求场景的设计必须沿着这条主线来开展,否则就偏离了主体。比如说在动画片《龙珠》中,它的故事角色和剧情都是建立在虚构世界中的,场景也应该以虚构的世界为背景来进行设计。

(四)场景设计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国内动画制作开展的时间还很短暂,从业人员中真正的专业人员较少,场景设计人员也多为计算机类的专业人员。动画场景设计需要的不仅是计算机、影视专业或者是美术专业等单方面的专业人才,更需要的是多方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具备影视专业知识、美术专业知识以及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综合型人才才能根据动画的具体要求设计出高水平的场景。

(五)场景设计过于片面,缺乏对整体的把握[5]

影视动画片是对于一个完整故事的叙述,场景也应该站在整体的角度上进行设计。当前影视动画制作的过程中对场景的设计存在着即兴的发挥和突如其来的灵感创作的现象,以至于场景的变换太过于突然或者场景上下内容衔接处理做得不够好,影响了动画的播映效果。从整体的结构上对场景设计进行把握需要设计人员了解动画的整个故事构思、角色特点和个性。我们通常把基于整体进行的场景设计称为概念设计,主要是指在设计的前期对场景设计进行整体性和前瞻性的构思以及整体设计思路的把握。

三、关于加强动画场景设计的建议

(一)建立场景设计的流程,提高设计的质量

为了使场景设计更加的合理,建议场景设计流程简要的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针对于动画片的故事情节进行概念设计。这个阶段的主要作用是可以确定场景设计的具体思路,定位场景设计立足点。场景可以简要的分为三大方面:[3]

(1)以现代世界为背景的场景。这种场景设计是以现代化的世界为构思的出发点,描绘的也主要是我们所熟知的场景。

(2)以超现代化的世界或者是未来世界为背景的场景。这一种场景设计是以未来世界为出发点进行构思的。场景也多表现出超现代的物质特点。

(3)以虚幻世界为背景的场景。以虚幻世界为背景的场景设计,主要依靠设计者对剧情故事进行充分的了解,来根据故事的性质进行场景的虚构。

2、具体的场景设计。主要是根据故事情节来确定场景的时间和空间。比如说故事发生在早晨、中午还是下午,故事发生在森林、草原还是高山和大海等等。

3、场景设计的合理性思考。场景的设计应该根据角色的性质比如说是人还是机器或者动物来进行选择,同时还应该根据角色的情绪进行光线、颜色上的综合搭配等等。[4]

(二)加强场景设计人才的培养

动画制作行业想要快速、科学的发展就需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除了加强教育机构中的专业培训以外还应该加强动画制作行业内部的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只有全方位的开展人才培养计划,才能更好的推动动画场景设计的进步与发展。

(三)借鉴和学习国外的动画制作技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日本和美国的动画产品是畅销全球的先进制作,我们在购买他们动画商品的同时应当借鉴和学习他们动画制作的技术,只有通过学习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才有利于把好的场景设计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市场经济研究范文6

一、房地产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房地产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房地产行业稳定的基础,同时也是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保障。因此,在当前对房地产经济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是保障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此外,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也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好处,对我国竞争力提升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下面首先对房地产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1.提升国民收入。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总收入的重要增长点,我国的国民经济之所以能长久健康的稳定发展与房地产经济建设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房地产经济的效益提升在所有的行业中占有绝对的优势,这也为我国国民收入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在生活质量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住房需求是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给人们的住房条件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楼房的多层建筑到高层建筑,再到花园式别墅,这给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带来了极大的帮助,生活品质也明显得到了提升。

3.推动社会进步。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促进性的作用。最基本的方式就是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例如房屋的销售工作和建设工作等。在房地产的整个建设到后期的销售等多个环节中所需要的人才数量是很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毕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就会。而施工中所需要的劳动力也比较多,也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了我国就业紧张的局面。

二、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协调中存在的问题

1.价格与价值波动引起的市场反应。

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征首先就是遵循市场发展规律。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在为我国的经济创收的同时也出现了价格与价值不相符的情况。正常的价格应该是围绕着价值来上下小幅度波动的,但如果价格已经高出价值过多,那么就会出现波动式的购买行为。近年来我国的房产价格一路飙升,如果市场真的是供不应求那么出现这种情况也是正常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而是因为过多的炒房团和非法占地的开发商所引起的,导致经济市场出现了不良的情况。

2.泡沫经济所引起的市场波动。

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房地产行业中存在着泡沫经济。价格上升的越快,说产生的价值背离也就越多,从而造成更加明显的经济泡沫风险。当前人们在购房的同时会产生很多的银行信贷,行业经济一旦发生资金缺损的问题,那么银行将会直接受到损失,这种损失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他行业的经济发展,使得市场经济维护起来比较困难。

3.缺少环保型战略。

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下,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对各行各业的环保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房地产经济建设的开发与环境平衡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因此,它的环保型也对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众所周知,房地产建设需要大规模的土地资源和林业资源等各种能源等来作为基础。因此环保建筑和材料的使用情况将成为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而当前我国的房地产建筑市场上的环保住宅和绿色建筑等十分少见,使得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出现背离的情况,无法达到统一。此外,在房地产的建设地理位置选择上,很多的开发商由于资金问题会选择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带,虽然价格较低,但周围建筑并不完善。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鬼城”的现象,同时也给人们的出行造成了麻烦。长时间以来势必会导致房地产经济受到影响,从而造成与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协调。

三、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措施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需要依靠相应的对策来进行解决。当前我国的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呈现出了明显的不协调问题,对我的经济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下面将从政府控制等方面来对房地产和市场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保障我国的市场经济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1.做好房地产价格控制。

房地产产品价格与价值之间的不符问题如果不得到解决,那么长时间的发展下去将会对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经济泡沫出现,最终使整个经济市场陷入到瘫痪状态。因此,一定要做好房地产价格与价值的协调工作,将价格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但并非说要强制性的将房价调低,而是应当遵照房地产商品价值来制定出相应的价格范围,实现供需之间的平衡。当前房地产价格的过高已经成为了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主要矛盾,我国也一直在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宏观调控。只有价值和价格之间呈现合理的趋势才能保证房地产行业健康的发展。

2.加强市场监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哪个行业,国家和政府都应积极的做好金融监督工作,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当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不断的呈现出价格过高等问题,主要就是因为监督工作不够到位而引起的。我国部分房地产企业并没有开发大规模房地产的实例,但可以通过银行借贷的形式来实现投资,长久以来将会引起银行的经济出现问题。因此,在房地产的开发进城、贷款模式和偿还能力等方面都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审核,强化银行之间的合作和协调性,并对房地产的贷款行为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资金能处于正常的流动状态。此外,银行应将传统的信贷模式进行积极的创新,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规避贷款的高风险,从而实现市场经济与房地产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

3.加快房地产经济转型。

为了保障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国家各个地区政府应当积极的进行宏观调控,根据当前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发展情况来进行行业规范和市场调整。保障房地产向着经济型、环保型等方面来发展,同时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自持,帮助我国的房地产行业能有传统的经济模式逐渐向低碳环保的模式发展。此外,我国还应制定有关规定来鼓励房地长相关行业也向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例如建筑材料行业等,积极的推进新能源和新型环保材料的使用。从而使我国的房地产经济向着环保方向发展,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房地产的建设中,开发商应当重视起地理位置的选择,不能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而是应该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在选择良好的位置基础上来进行建筑不仅能提升建筑的未来发展效益,同时也能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