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中学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时代的中学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时代的中学生

新时代的中学生范文1

新时代中学生行在他人前。“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我们的座右铭,我们虽在“蜜罐子”里泡大,但也懂得为他人着想。看?∥颐悄??湎卵??檬?犹钇搅四嗫樱晃颐遣簧?幌斓毓氐袅俗呃壬系牡疲晃颐歉?先诵『⑷米?⑷玫溃晃颐且参???桥庞墙饽选??残碛械娜嘶崴担骸安痪褪窍氤龀龇缤罚?玫娇浣甭穑俊背先唬?颐窍不侗硐肿约海?部释?玫奖鹑说脑扪铮??颐悄谛纳畲ψ钫媲械南M?俏?鹑舜?タ炖郑?颐且沧龅搅?

这就是我们,有志向也有行动的新时代中学生。其实,我们更有自己的新思想。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道:“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也想成功,可是真正的成功却离我们很远。我们为了考试不得不拘泥于小小的教室,课外实践只能是“纸上谈兵”。我们也有无限向往,向往课堂外那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不想成为精通电磁、电容器而不会修电灯的物理高材生,更不想成为除了“Hello?彼挡怀龅诙?浠暗挠⒂锟际愿呤帧N颐切枰?缁岣?韪?喙刈ⅲ?梦颐悄茉谑屎献陨矸⒄沟幕肪忱镒伦吵沙?

新时代的中学生范文2

首先,我不会大肆批判应试教育制度,只是想谈谈在这种体制下僵化了的教育。学校家庭只是两点,两点只能够形成一条直线,再加上如此紧张的作息时间,何来观察新的事物?法布尔当初研究昆虫的时候,一天要与各种昆虫近距离地接触几百次;牛顿正是因为有了休憩在树下的机会,才有了万有引力的创新思维的出现。可中学生呢?因为时间的缘故,注定只能坐在小轿车或公交汽车里,匆忙往学校赶,将自己关在一个狭小、闭塞的空间里,无法用双脚去丈量土地的厚度,用双眼去体会生命的广度和硬度,少了观察的创新,是不具有生命活力的。如果说把创新比作一条清澈之渠的话,那么观察就是不断上涌的源头活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拥有观察的平台,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不仅如此,有些学校也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上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行否定,厉声指责学生若在考试中定拿不到分就会怎样云云。久而久之,怕错心理成为学生的普遍心理,循规蹈矩地跟着既定轨道走才是他们眼中最好的。创新应为星星,在真理的天空中散发永恒的光芒。而不是像烟火一样,被学生划亮后就消失在天幕,留下满地落幕的灰烬。一味指责外在因素是不对的。但是,中学生创新思维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学生自身。

有人说,“90后”的孩子是蜜罐里泡大的,生活像糖一样甜。是啊,前人为他们铺好的路是多么宽广而明亮啊,似乎他们周围的一切都那么完美,他们根本不需要去改变什么。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满足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真的很可怕。他们根本体会不到还有什么在等待他们创新、改变。没有创新的愿望,安于现状,就像在大海航行一样,迷失了方向。没有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创新如何展开?

有了动力,没有基本的理论、伦理的支撑,创新也没有意义。当中学生摒弃了经典书籍名著,而捧起浮夸的青春文学时,创新内涵就远离他们而去了。没有内在文化素养的支撑,创新会显得苍白无力,就像航行中有了前进的方向,却不具有前进的能力一样。袁隆平栽培了杂交水稻,是建立在他研读了众多农业书籍的基础上的;杨振宁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是建立在研究了无数前人的资料的基础上的;提出“从农村包围城市”这一伟大战略思想,是建立在充分研究中外历史的基础上的……而中学生呢,光有创新思维的决心有什么用呢?没有理论与原理的支撑,没有丰富内涵文化的依托,拿什么去创新?

创新教育是终身教育,只有时刻贯穿创新教育,才能提高创新能力,使中华民族富有创新精神。创新教育是以全面、充分发展学科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是适应知识化社会发展的新的教育思想,是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形式,是对现有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盛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社会日趋激烈的各种竞争,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尤其重要的是创新型人才综合素质的竞争。为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已成为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教育是立国之根本,兴邦之要务。在21世纪的今天,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主义建设对创造型人才越来越急迫,作为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与实施者的教师,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尝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主体地位,特别要注意角色的转换,由传授者转变为研究者,由指挥者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不再是真理的传授者,而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才有可能尽情释放。对学生发现的、有深度的、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应首先给予热情的赞扬,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对有争议的问题,可组织大家辩论,使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独创性。

新时代的中学生范文3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师范生德育工作重要性

高校的德育工作一直以来是国内外教育学家和相关学者研究的重要对象,尤其是高校师范生的德育工作,由于其特殊性和重要性,更是学者们关注和探究的重点。国内外研究成果一致认为,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他们的思想、政治与品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全民精神文明素养的高低。国内学者特别指出: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约有2000万,其中师范生约140万。这些未来人民教师的素质关系到教育改革发展成败的关键,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不同的时代对于各个职业有着不同的要求,师范生是教师的前身,在社会主义社会,时代赋予了他新的含义,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高校师范生的德育工作也应有不同要求和重点。国内外这方面研究的学者并未对高校师范生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给予应有的认识和深入的探讨。

有的学者认为内容和形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是高校师范生德育工作的内在矛盾,已经成为其德育实践的瓶颈,成为影响和制约德育实践发展的根本性难题;有的认为高校师范类院校德育教育方式的误区是造成高校师范生德育实践困境的原因;还有学者认为家庭教育过于放纵及部分社会道德观念的扭曲以及对“师德”的不重视是重要原因;也有人认为师范生自身对德育实践的不重视才是问题的根源。

有学者呼吁通过加强职前师德教育和重视职后师德教育来促进高校师范生德育工作;有学者认为改善高师的德育实践环境是完善改善高校师范生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有的认为帮助高校师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职业精神,提高人文素养方为解决问题的根本;还有人认为构建良好的师德教育环境,对高校师范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和思考,笔者对新时期高校师范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有了以下认识:

一、高校的德育工作有着不可比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的重要建设者和主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乎国家前途、民族未来命运。因此,加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自不待言。换句话说,切实加强改进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任务紧迫,意义重大。

然而,国内外德育工作的现状表明,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阻碍学校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滞后,道德素质滑坡,引起了社会道德危机,在人民大众中产生了“道德恐慌”,如2004年我国轰动一时的“马加爵事件”、“5.12”地震中出现的“范跑跑”,为此有学者甚至提出了“让道德教育解决问题”的口号。尽管各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但将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已成为共识。

二、高校师范生的德育工作更有着其特殊的重要性

“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些都是广为流传的关于教师这个职业的评价与界定。教师用自己的劳动,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道。那么,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也就是未来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高尚的品德,因此,加强师范生的德育教育是重中之重。高等师范院校肩负着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培养合格师资的重要任务。高师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且还要由他们再去不断培养和塑造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认识高校师范生德育工作对在新时期的目标与重点有着重大的意义

正如上文所述,不同的时代对于各个职业有着不同的要求,与之相应,高校师范生的德育工作也应有不同要求和重点。

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成分、社会生活方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日趋明显,人们的活动、交往、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其他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思想观念、道德风尚日益成为人们精神世界的主流,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法制意识等不断增强,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被唤醒。另一方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思想还在社会上一部分人中有所发展、封建主义残余也在一定范围内沉渣泛起,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道德问题,出现了不少“道德失范”现象。因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各种错误思潮侵蚀的能力,既是大力加强社会新型道德建设的需要,更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需要。特别是在我国中西部建设的浪潮中,更加需要愿意默默付出、肯于牺牲的教育工作者。

同时,互联网的推广和迅速普及为高校德育工作赋予了新的内容,创造了新的契机,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时代的中学生范文4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教学;优势;反思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

(一)方便获取和记忆知识

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新知识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讲解,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通过视频、动画、图片等多种丰富的方式将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之中,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积极性。此外,由于信息技术的手段丰富多样,可以使学生充分动用自己的大脑、双手、双耳以及双眼来记忆知识,达到最好的学习状态,从而增强对知识的记忆。

(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初中生物强调实验与探究,注重自主性学习。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师生之间交流,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八年级第四章内容重点是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教材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比较简单、抽象,学生难以分辨细菌与真菌的特点、区别。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关于细菌与真菌的视频,或向学生展示图片,能加深学生对细菌与真菌的记忆,并且启迪学生仔细探究二者的不同之处。

(三)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初中生物知识是基础性的,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复制教师的课件,对已学过的知识或者不理解的知识进行复习,这样既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基因的显性与隐性这一章节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需要大量的习题进行练习巩固,然而却很难对其掌握牢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学生在课下可以复制教师的课件,然后再次认真观看关于基因显性与隐性的音频以及专家讲解的视频,达到充分理解这一知识点的境界,进而进行习题练习,就可以很好地掌握、巩固该知识点。

(四)改变转换信息的手段

生物中存在一些现象,因为变化过程过快,所以不易观察,运用多媒体技术可控制此变化过程,将其设置为慢速,从而方便观察。如蛇捕捉猎物时,完成此过程只需零点几秒,是肉眼所观察不到的,但是运用计算机模拟此过程便可使学生观察此过程。又比如将抽象变回具体,生物中有许多知识点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比如,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难以理解,可以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使学生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更形象、直观地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五)方便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料

运用互联网,可以使学生更快捷、更广泛地搜集所需要的学习材料,从而获取知识,解决疑惑,扩展自身的知识面,此外,还可以运用一些计算软件对生物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生物学不断地向前发展,教材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滞后的状况,这就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汲取新知识,也需要学生积极地去获取新知识。教师可以针对教材中的某一知识点留下疑问,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搜集资料,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针对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运用的反思

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结合对生物的教学与学习有很大的促进。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仍然有一些问题值得认真思考:不少地方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滥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全依赖于其,致使不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这就使我们需要注意:信息技术与实物教学并用的方法最好,利用多媒体技术获取知识固然便捷,却无法全面地展示知识,有些方面的知识离不开对实物的学习,同时,不让学生亲自做实验只是单纯看视频,仅仅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那么实验所产生的结果也不足以使人信服。此外,由于各种具体情境的限制,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因此,教师要依据具体情况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要防止脱离教材内容,要紧扣教材,多媒体形式多样,有利于吸引学生的目光,不能使学生抛知识于脑后,全神贯注地欣赏丰富多彩的画面。此外,也主要注重板书,这样可以强调难点,突出重点,使知识的脉络清晰可见。

除此之外,有不少学生反映长时间关注多媒体,会使眼睛疲劳,没时间做笔记、师生之间变得疏远等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时需要注意: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习惯去制作,这样才能使课件真正帮助到学生。注意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不可过分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毕竟教师才是主要角色,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魅力,通过饱满的激情、幽默的语言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完成教学目标,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创造平等、和谐的氛围,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地步。例如,在先天和学习行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写出哪些属于先天,哪些属于学习行为,然后与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从而总结出先天性学习与学习行为的特征,这样的教学方式比单一的一人讲解更容易使人接受,效率更高。

三、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引用到生物教学中给生物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提升了课堂效率,完成教学目标。此外,对学生生物知识的学习也有不小的帮助,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对其予以重视,克服这些问题,从而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以上论述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正确之处,望广大读者及时提出批评与建议。

参考文献:

1.翁晓菁,《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06,(06)

2.马黎明,《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1,(05)

新时代的中学生范文5

论文关键词:逆反心理;抵触;心理健康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充满危机的时期。由于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内在需要与其实际能力、社会水平及个人政治经济地位等方面存在矛盾,这一时期的个体往往经历较为激烈的内心和外部冲突的磨练,情感两极化明显,也易出现挫折感、悲观等心理不平衡现象,因此这一时期常称为“暴风骤雨时期”。然而这种心理冲突和心理危机是青少年时期必然要经过的,成为青少年的某种心理发展阶段特征,逆反心理现象尤为突出。这也是家长、学校领导和班主任最头痛的问题。现就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谈谈个人的看法。

1什么是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结论所产生的逆向反应情绪。形象地说,就是“你叫我这样我偏那样”。其表现多是怀疑、抵触和不满。如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常会遇到教师表杨一个学生,却引起一些同学的不服气;教师批评一个学生,反而引起一些同学的同情和辩护。

2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青少年历来都受到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及家长的特殊关注。在这个阶段,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的表现十分突出。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

有的青少年对学校、领导、教师的宣传,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他们往往以社会上某些个别的不公正的事实来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正面宣传。同样,也有一些青少年不能从全局出发,片面地夸大社会主义制度的某些不完善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些可取之处,有时甚至进行有意无意的反面宣传。

二是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

在教育过程中,许多教育者和家长都希望通过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教育感染青少年,唤起他们的热情,以期达到激励后进的目的。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一些先进人物被说成是沽名钓誉的“投机家”或“傻子”,无端怀疑这些先进人物的动机,进而否定他们的先进事迹。

三是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

在一些青少年当中,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胆量;与老师、领导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哥们义气等不良的行为倾向却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同。而对于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青少年则被肆意讽刺、挖苦,造成在集体氛围里好人好事无人夸,正不压邪的局面。

四是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的消极抵抗

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冷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大而空、形式化,不符合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应付、抵制、消极对抗的态度。

3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

逆反心理是一种现实且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与家长的抵触更为尖锐;中学生处于成长发展阶段,可以说中学生既是成熟的儿童,又是幼稚的青年。逆反心理在很多中学生身上表现出来,尽管方式和程度有差异,但给中学生健康成长构成障碍,给教师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造成阻力,甚至影响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的实施。要明确,在教育过程中,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客观存在的,人们不能任意消除或改变这种心理现象。尤其要对逆反心理做一分为二的分析,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

首先,对于学生正确的逆反心理现象,教育者要能够容忍、肯定、鼓励。因为一定意义上讲,这种逆反心理现象是科学发展、社会进步、个体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其次,对于学生不良的逆反心理现象(如主体对正确、科学的客观环境要求表现出的抵触情绪及相反行为),教育者要敢于否定;同时要善于说服、劝告,减弱以至纠正这种逆反心理现象,以达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之目的。

第三,如果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中,正确合理的与不良的因素兼而有之、混淆不清(如主体连同不端的人格与正确的信息、或良好的动机与生硬的态度一并逆反),教育者本身并引导学生要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分清逆反心理现象及逆反指向的主流与支流,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以现象代替本质,学会客观、公正、全面、发展的看待自我与非我,从而不断完善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教师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善于发现学生逆反心理的萌动。

自古,为人师者便是“传道授业解惑”,时至今日,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培养跨世纪的一代新人。教师应是出色的指挥家,他所指挥的不是学生的形体,而是学生活蹦乱跳的思维。因此,教师应具有穿透力的目光和洞察秋毫的机敏,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甚至每一个眼神,来洞察每一个学生内心世界,从而及时捕捉发现学生逆反心理的萌动,以便及时进行引导。

(2)明辨学生逆反心理的性质。

发现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后,要冷静对待,准确判断其性质。一般来说,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与其受到的外界刺激信息成反向性。负信息刺激而产生的逆反心理是正确的,正信息刺激而产生的逆反心理则是错误的。对待逆反心理,就不应冷漠批评,而应热情支持、赞扬、保护。

(3)对学生逆反心理要“对症下药”正确处理。

对于正确合理的逆反心理,我们要给予支持、激励,促其强化并引导变为积极的行动,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促其个性和特长健康发展。对于偏激的甚至错误的逆反心理,我们也不要盲目地排斥或压制,而应向学生讲清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和实质,教育他们学会冷静思考,科学分析,努力使主观与客观一致,保持认识上的正确性。

(4)善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新时代的中学生范文6

范冰霜(1985.1-),女,湖北省宜城市,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2级教育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摘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望的最直接表现。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使教学方法与手段更加多样化,更具灵活性,能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且能够扩充教学容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进一步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健全学生的人格。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激发初中生生物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图像激趣,疑问激趣和想象激趣等。

关键词:信息时代 学习兴趣 生物学学习

随着全球经济和信息化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信息化的特征和趋势。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必然影响社会的各个层面,教育当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而如何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学的关键点所在[1]。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是创造性学习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良好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精力充沛,主动获取科学文化知识。而当下人类已迈入信息化时代,必然要求兴趣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有所不同,应根据时代背景的不同而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

1.图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促使学生创造性活动的主要动机,现代教育技术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视频图像、动画等教学信息,以其形象逼真、新颖别致、跨越时空限制的巨大优势,对学习者的各种感官提供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强烈刺激,创设出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主动接受信息,以达到强烈的信息记忆。学生因生动活泼的影象教学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此影响下产生对新技术和未知领域的渴望。例如七年级生物上册《开花和结果》的教学导入:初中学生的学习往往带有感彩,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如果直接进入主题,学生往往会觉得不感兴趣,就不会去主动的探求知识。所以,我运用了一组春暖花开的图片,配以歌曲,让学生的情绪“兴奋”起来,继而产生了观花、赏花的愿望。接着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让学生联想桃花落了会长出什么?继而引出课题《开花和结果》。这样整堂课学生的情绪都很高,都集中精神听课,积极踊跃的发言。

又如,生物有200多万种,每一种又有许多个体,每一个个体又有许多形态和结构特征,生物现象更是纷繁复杂、包罗万象。而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生物学教学中,可以克服空间的限制,在瞬息间表现那些用一般教学手段所不能表现的许多生物现象。例如:热带雨林的丰富资源、海底世界的奇妙、南极北极的生物、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等等,这一切,在此之前学生根本无法直接观察到,也难以想象。而现在,学生可以通现代信息技术来领略世界的博大、生物的精彩,掌握自然科学的最新、最前沿的知识[2]。

2.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生物教学中,常常需要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现在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疑问提出,可以鼓励学生创新性的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疑问的查询和解答。解答问题能够对学生产生极大的鼓励,如果问题没有获得完整的解答却能引起学生的争论,或因问题的解答进入了更深层次的探讨,都足以引起学生更大的兴趣趋向,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思考,又自主创造新的问题展开引申性的交流或提问,综合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把握,实现在兴趣的促动下进入问题所建构的思维环境中。

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知识不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和整理资料,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最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积极发现教材内容中的有效信息和疑问点,激发学生兴趣。

如探究:花的基本结构

讨论:花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描述花各部分结构的颜色、数量和功能?

花的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是最重要的?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与认真讨论,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和整理资料,解答相关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主动学到很多知识,也能更好的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记忆犹新。

3.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活泼好动,有很强的好胜心,有丰富的想象力。想象的本性在教学的成功诱导下得到应有的展现,且使其对学习的兴趣更多的集中于对问题本质的探讨,通过信息技术所能实现的表现形式,推动学生的学习向深的想象思维空间发展。

例如: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中,随着克隆羊多莉的问世,有的科学家提出研究克隆人,你认为会成功吗?在克隆的人的问题上,请发表你的意见。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再利用网络查询这方面的知识,就推动学生的学习向深层次发展。

又如: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中课后阅读:“生物圈Ⅱ号”,让学生读完后设想科学家是如何维持“生物圈Ⅱ号”的,分析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科学家模拟的“生物圈Ⅱ号”只维持了一年多,如果你是科学家的话,你能不能让“生物圈Ⅱ号”维持的时间更久,怎么做?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加热爱生物这门学科。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让学生自行编排表演从而使想象的天性得到施展,带给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浓厚兴趣;通过想象加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求知的欲望。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使之在最佳的状态下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从而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兴趣最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并能持之以恒。而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生物教学所能运用的手段和资源更加多样,更加丰富,能为生物教学开辟一片新的天地。(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