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课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翠鸟课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翠鸟课文

翠鸟课文范文1

教学目标:

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作的观察。

教学难点:

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上课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今天我们来到这里,就要把自己最好的状态展示给老师们看,有没有信心?请你们以最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一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学生欣赏。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图片中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画面感染着我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它是一只鸟,不仅漂亮而且有灵性,因为它会“搭船”。

2、

板书课题,指导书写“搭”齐读课题。

3、

质疑课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老师注意纠正读书姿势)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生字宝宝被大家的读书声吸引,从课文中跳出来想和我们交朋友呢?请大家给它们打个招呼吧。

2、

课件出示生字词。 搭船 母亲 外祖父 沙啦 响 羽毛 翠绿 静悄悄 鹦鹉 哦 长嘴 捕鱼 吞下去

(1)

指名读,老师注意正音。

(2)

小老师带读。

(3)

同位互读。

(4)开火车读。

(5)齐读。

(6)语境中识字。

()()学舌 教室里静()() 一个巴掌拍不()

一口吃掉天(打一字) 指导朗读。

3、课件出示难读的句子。

1、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2、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3、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 自由读,指名读,师注意指导朗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感受翠鸟的美丽。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只什么鸟?你从哪里知道的?

师:母亲告诉我的,所以平时不懂的就要多问问,因为生活处处皆学问。

2、快速默读课文,划出描写翠鸟外形的语句。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完成填空:这是一只()的翠鸟。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4、出示:多么美丽啊!指导朗读。

5、从哪看出翠鸟的美丽?

出示: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除了从颜色鲜艳写出了翠鸟的美丽,还从哪看出它的美?和鹦鹉比较。出示翠鸟和鹦鹉图片,进行比较。读好句子“比鹦鹉还漂亮”(和同类事物比较也可以表现翠鸟的美。)

练读,指名读,齐读。

6、出示

多么()啊!它的羽毛是()的,翅膀带着一些(),比()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的长嘴。

学生读,边读边想象,进一步感受翠鸟的美。

四、写字

1、出示“羽”、“翠”。

2、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3、师范写。

4、学生描红并书写。

5、评价。

五、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出示儿歌:

雨中船头来个伴,

一只翠鸟来搭船。

红嘴绿毛真好看,

它的样子我喜欢。

同学们,正是由于作者的留心观察,我们才看到这么美丽的翠鸟,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更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这样我们的世界才更美好。

六、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认真地观察它的外形,然后写下来。

板书设计:

15 搭船的鸟

羽毛             外形

翅膀

翠鸟课文范文2

【关键词】语文课 过渡性引读 妙用

从教师教学效果来看,过渡性引读对教师的教学起着极大的推进作用。它能帮助教师协调、组合教学,让分散的局部学习内容成为教学艺术的整体,保证课堂教学前后衔接,转换自如,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师的过渡性引读符合儿童言语发展特点。由于儿童内部言语尚未充分发展,过渡性引读有助于帮助学生的思维参与,进行必要的思维转换和抽象概括。巧妙的过渡性引读应渗透提示性、迁移性、逻辑性、对比性和思想性。

一、提示性过渡引读

小学课文虽然文字生动、语言形象,但要弄清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角色现象,弄清作者曲曲折折的故事发展过程,对于一个少不经事的小学生来讲,也绝非一件易事。而且小学生的思维一旦参与课文内容的学习,往往会犯思维定势的毛病,就是一头钻进死胡同,也不知及时醒悟。要想实现感知内容的不断推进和变化,最简捷的方法就是进行必要的引读提示,将学生的思路及时予以导向。提示性过渡引读,能帮助学生体会词句的含义乃至妙处。具体方法主要有删、换、添、调、比、补充等。

二、迁移性过渡引读

迁移性过渡引读主要用于内容相似的几个语言片段间的读段方法指导。如小学中年级独立阅读课文《翠鸟》一文,笔者以第一自然段作为学法指导的范例,根据课后要求设计:这一自然段写翠鸟什么方面的内容?作者写了鸟的哪几个部位?教师通过在电脑上作画,很容易让学生弄清作者的观察顺序,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翠鸟这种外形可爱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外形特点的语句,学生通过看电脑作画边读边议,认识了翠鸟可爱之处,认识了“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等色彩,认识了文中三个比喻句所描述的形状,最后归纳学法“写什么――理顺序――抓特点”的读懂一个自然段的:方法。进而运用学习迁移规律自读其余的各段,恰到好处地实现语言片断的教学过渡,又巧妙地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其他各段,使之获得实践能力。

三、逻辑性引读

小学课文脉络清晰,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或并列,或总分,或承接,或因果,或转折――显示出极强的逻辑性。引读这些课文,就要首先掌握课文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让学生在读中瞻前顾后,层层推理实现句群关系间的过渡,犹如把“船”和“桥”指点给学生,让他们沿着作者的思路进入彼岸。

四、对比性过渡引读

这种引读方法是教师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伺机从课文内容中找出两个事物的异同点进行比较的过渡引读,引导学生读懂复杂的长句。《翠鸟》一文笔者在引导读懂第三自然段前两句时,是这样进行引读的:这两句话先夸小鱼非常机灵,因为它懂得―学生接读第一句,教师揭示:多谨慎啊!对比之下,翠鸟就更机灵了,因为―学生接读第二句。教师揭示:真是强中自有强中手啊!学生从中进行比较,体会到翠鸟机警的程度、动作的敏捷性方面都比小鱼技高一筹,所以它成为捕鱼能手。这两句的精妙之处,就在于用小鱼的机灵衬托翠鸟的机警。

五、思想性的过渡引读

翠鸟课文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语文课堂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思考的问题

1.怎样使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得恰到好处?2.如何能更好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案例描述

(一)学情分析

本班的学生对语文相当的感兴趣,平时也养成了积累好词好句的良好习惯,对于文章的语言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能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学习中不断形成新的问题,再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出“翠鸟、苇秆、腹部、赤褐色、衬衫、透亮、泛着、泡泡、饲养、渔翁、陡峭、石壁”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认知的欲望。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读通句子。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反复的朗读,学习抓住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2)引导学生自学感悟,并通过读和讨论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3)激发学生爱护野生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环境与准

多媒体教室教学课件、交互式电子白板。

(四)教学步骤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播放关于翠鸟外形的图片和活动录像,并将翠鸟的叫声利用配音插入到课件中,让学生对翠鸟的筑巢、飞行、捕鱼生活习性有一个直观的、初步的认识,为学习课准备。

2.指名朗读,突出重点。利用白板的放大镜功能放大指导朗读;利用白板的书写功能,在重点字词下做个标记;利用白板的拉幕功能,一步步出示对比读的句子。放大重点词句,起到强调的作用,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作用;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句子的不同,感受作者喜爱翠鸟的思想感情。

3.重点分析,感悟思想。随着学生的回答,运用白板的书写功能,依次找到描写翠鸟外形、动作的词和句子,把学生带进课文,使学生的感情投入进去,尽量与作者的心去沟通,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交流感受,自主学习。欣赏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捕鱼的精彩表演的视频。出示问题“假若你有机会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鸟,你会怎么办?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通过交流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总结课文,指导写作。总结课文,让学生掌握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运用了白板链接视频功能,出示其他动物,引导学生仿写。

三、教学反思

反思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形象化的艺术图像、色彩、音调的艺术美来增强教学美,可以把抽象无形的科学理论和多样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运用艺术手法来进行教学,运用音乐效果来进行艺术渲染,使教材变得更加具体、形象、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愉快情绪,从而乐于学习,获得知识。

反思二:运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自主掌握学习进度的方式。课件的形式以文本、图表为主,可以给学生一种视觉、听觉上的舒适感觉,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使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学习内容。

反思三:实施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学习得更轻松、活泼

多媒体通过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效果的运用,同时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一些复杂的知识可以通过色彩丰富的图像、细致形象的动画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降低思维的难度,加深记忆,增进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轻松自如地掌握新知识。

翠鸟课文范文4

【关键词】 朗读;兴趣

作家徐迟在谈到诗朗诵时说:“朗诵者应该进入到诗人创作时所具有的那种精神状态中去,把诗人创作时燃烧着的思想感情再次在朗读中燃烧起来。”

当学生的情感被作品所激荡,当学生的心灵和作者的思想产生碰撞,学生的朗读不再是单纯的见字出声,而是从自己内心深处发出真情实感的倾吐。爱则声柔气徐,恨则声疾气足,喜则声高气扬,忧则声低气馁。当学生的情感被作品所吸引,他就会主动走入作品所创设的广阔艺术天地,体验到其中的文情之美、意境之妙,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俗话说:“ 枯燥之物,谁也不想领教,嚼蜡之味,谁也不肯品尝。”做为一名当代青年老师,不能指望一群充满想象、活泼开朗的孩子愿意去吟诵“老学究”的“之乎者也”,我们也别妄想他们会去验证“科学家”算出的天文数字。只有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才是他们的美梦,只有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才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看来,孩子们朗读最先的选择是“趣”。

本文就从“趣”入手,谈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巧借课文激趣

例如:在教过《丑小鸭》后,我问学生:你们喜欢这样的童话故事吗?想不想读更多的童话故事呢?那就请大家在课外再找一些童话故事读一读,记一记,然后讲给大家听,比一比谁的故事最多,谁讲得最动听。这样联系课内外,学生就更喜欢读童话故事了。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会巧借对话朗读加深体会。《坐井观天》是二年级上册的课文,在理解完课文内容后,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孩子们不仅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知识,还进一步体会到朗读的快乐。更喜读、乐读了。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引趣

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去探究文章。其方法有很多:

(1)演读,激趣。就是让学生扮演角色,边读边表演。这种朗读训练形式活泼,深受学生欢迎。如课文《酸的和甜的》,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排出课本剧,扮演角色进行表演朗读,学生的兴趣很浓,朗读的效果也明显提高。

(2)赛读,引发竞争。它是一种有趣的朗读训练活动。如“接龙赛”,就是按顺序从头开始读,谁读得稍有毛病就立刻请他停下,换人接下去读,谁读得最长就表示谁读得最好,就奖一朵小红花。

(3)赏读,提高品位。俗话说:“佳作百读不厌。”赏读课文时,读不仅能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还能陶冶情操,提高品位。教师的准确范读,对学生来说更是一种欣赏,学生的模仿性很强,朗读能力自然也就加强了。当然,教师在范读前,必须得先探究教材,吃透课文的主要内容,准确地把握情感基调,掌握课文中情感变化。

三、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

读,可以是默读,可以是轻声读,可以是放声读,可以是同桌对读,也可以是离开座位找朋友读。例如,在教学《翠鸟》一课时,学生们纷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地朗读。在随后的自由交流过程中学生们不但表达了对翠鸟灵活、敏捷的身手的惊叹,还对翠鸟那美丽的外貌进行了赞美。有对翠鸟如何捕鱼产生的浓厚兴趣,更有发自内心保护翠鸟的深切呼唤……

只有当激发了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使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愿意把朗读当成一种渴求性的自觉行为之后;当学生们端正地手拿书本大声朗读时,他们才会兴奋地说,“这个故事我读懂了!”“我知道了……”一旦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养成了良好的朗读习惯,那么,朗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翠鸟课文范文5

阿莫纳什维利的这个比喻很有意思,我们仿佛能看到课堂的大船在波涛上疾行时,那些沉重的“话袋”正想方设法拖慢它的脚步。

一、什么是课堂上的“话袋”?

什么是课堂上的“话袋”呢?阿莫纳什维利说:“这是教学和教育废话的形象说法,这是导致天生富有幻想的儿童的智慧和权利被‘湮灭’的教育智慧不足的表现。这是束缚儿童幻想的翅膀的黏性的蛛网。这是扑灭认识的星星之火的灭活机,这是制止学习的快乐的连锁反应的止动器。”

如,在公开课《翠鸟》上:

师:“孩子们,读完课文了,说一说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1:“我觉得翠鸟的行动非常敏捷。”

师:“好,小明说,他觉得翠鸟真敏捷。是呀,他说得多对呀!翠鸟真的很敏捷!它的身体小巧玲珑,飞行轻巧迅速,真是敏捷呀!还有吗?”

学生2:“老师,我认为翠鸟的眼睛可厉害了,一眼就看到小鱼啦!”

师:“嗯,小兰同学认为翠鸟的眼睛非常锐利,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的,‘一眼就看到小鱼’,的确是眼睛锐利的表现!课文中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小刚,请你回答……”

这样“重复式”的话袋现象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课堂纪律、学生倾听能力的缺失,老师不得不祭起“话袋”这面“杏黄旗”。

2、发言学生的回答特别精彩,对课堂学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老师重复的目的在于强调,引起更多的学生的重视。

3、在评价时,学生不太会评价别人,老师示范方法。

4、教师语言不太丰富,情急之下重复学生作为点评之用。

二、“话袋”为什么令人生厌?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需要它。

在《翠鸟》这个案例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把“话袋”当作弥补学生倾听不足的“抗生素”。孰不知,这样的重复虽然在短时间内解决了学生的学习问题,可对于学生长远发展来看,它反而提供了多余信息,阻碍了学生的语言发展。所以,我们只要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除了这“重复式”的“话袋”,我们还会发现“干扰”式的“话袋”。比如,在语文课《全神贯注》上,教师提出了学习要求:“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罗丹全神贯注的词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当学生们聚精会神地阅读课文、查找时,教师却不断地在学生座位旁边转来走去,不时用很高的声音提醒:“啊,真好,我发现某某同学已经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到了,你真善于学习!”“某同学,没找出来吗?不要紧,再认真一些,你行的!”这些看似“引导”的教学行为,其实是粗暴地打断了学生的思维,干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也是一种“话袋”。

三、摒弃了“话袋”的教师该做些什么?

课堂上,当学生认真学习、安静思考的时候,摒弃了“话袋”的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我想:

1、站在稍远的地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

这关注,不一定非得走到他跟前,俯下身来察看。这会使学生紧张到大脑空白的。(我就有这样的经历。)你可以远远地关注他们,像远远地欣赏一只鸟儿的舞蹈。

阿莫纳什维利在《孩子们,你们好》中写有一个细节:“我环视了一下全班:会不会有人注意在别的什么事情上?没有,人人都聚精会神地看着我。我略略前倾着身体,开始用故意拖长了的声调轻轻地读出一个单词。”

在这里,没有庸俗的表扬“话袋”,师生都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之中。

2、审时度势给学生帮助。

除了借班上课,可以说我们对自己的学生的一言一行是比较了解的。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想要表达的时候,除了举手等比较明显的表示行为外,有的孩子会用眼神传达想要帮助的渴望,有的孩子会表现出手足无措的样子,我们一看就会明白。那么,我们就可以轻轻走上前去,征求他的意见后给他以帮助。

3、提高自身素养,和学生一起继续为彻底摒弃“话袋”而努力。

圣雄甘地说:“学生最好的课本就是他的老师。”在学生游离于情感大门之外时,教师的语言诗意婉转,是开启的钥匙;当学生滔滔不绝之后,教师的语言简洁凝练,犹如点金的手指;在学生你争我辩、热火朝天时,教师的语言公正有据,仿佛指路的航标……

窦桂梅老师在《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中说:“其实,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是丰沛富饶的土地,是充满引力与诱惑的‘吸铁石’,是花样层出不穷、永远令人期待而又充满惊喜的魔盒,或幽默,或诗意,或激情。”一位教师,只有提升了自己的素养,才能用自身的语言魅力来感染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真、善、美的可爱;用自己的文化修养来浸润学生,让他们深深地爱上祖国的语言文字,让他们像《最后一课》中的小男孩那样发出感慨——“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是汉语”!

翠鸟课文范文6

关键词:以境诱读 以读引读 以说带读 以练导读 以评促读

一、以境诱读

教师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通过音乐、图片、实物、影视片断等真实生动的各种媒介,营造读的情境,从而诱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更好地感悟语言,引起感情的共鸣,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达到“语语悟其情”的目的。如讲授《吹泡泡》一文时,课前先用多媒体课件向孩子们出示一组美丽、神奇的肥皂泡图片,创设情境,吸引孩子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老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把他们引入课文:孩子们,冰心奶奶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也吹肥皂泡,她吹的肥皂泡可不一般,那小小的肥皂泡,经了她的手、她的嘴、她的眼、她的心,不但吹出了情趣,还吹出了冰心奶奶的梦想!想知道冰心奶奶吹的肥皂泡是什么样儿的吗?快打开书,读读课文吧!此时孩子们欣赏肥皂泡兴致正浓,于是老师“趁热打铁”直接学习课文描写肥皂泡神奇、美丽的部分。

二、以读引读

通过教师读,带动学生读,通过优生读,带动差生读,或激发学习情绪,或帮助把握感情基调,或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如有些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感人,可以通过教师范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如《吹泡泡》一文,老师范读意境优美的句子“那一个个球儿,是那么圆润,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它们轻轻地飞越同巅,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通过老师的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通过多读感悟泡泡的美,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有些课文对话较多,可以通过教师读提示语或师生分角色朗读,更好地激发学生读的热情,把握感情基调,从而在读中理解感悟。

三、以说带读

如《翠鸟》一课采用角色体会法,师生都变换了一下角色:学生们变成了一只只可爱的翠鸟,老师则变成世界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一直以来都是动物的人类好朋友。然后身为绿色和平组织成员的老师对可爱的“翠鸟”们进行采访:“翠鸟女士,你们的声音为什么那么好听呢?给我们唱一首好吗?”“听说你们还有一个名字叫‘叼鱼郎’,可见你们的叼鱼本领一定很高超了,给我们介绍一下好吗?”“噢,你说你们本领高、速度快,有什么可以证明呢?”“翠鸟先生,你的家在哪里?能不能去拜访一下?”一系列问题根据需要灵活穿插,有详有略,既把课文内容准确生动地呈现出来,又接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此时,多读便不仅仅是教学环节的要求了,而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成了学生情感发展的必然需求。采访结束后,老师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做出总结:“非常感谢你们热情地接受我的采访,最后请问你们对我们人类还有什么要求要提吗?”这样,通过孩子们自己的朗读感悟,思考体会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四、以练导读

通过富有启发性、针对性的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地读课文,理解课文、领悟规律、并进行迁移运用。如《锡林郭勒大草原》一文的教学中,学习“草原是一个欢腾的世界”这一部分课文时,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让学生通过自主读文填空:草原上有( )的雄鹰,有( )的百灵鸟,有( )的牛羊,有( )的小马驹,有( )的黄羊,有( )的蒙古包,有( )的牧民。又如《丑小鸭》一课,通过把“哥哥姐姐欺侮他”“小伙伴们嘲笑他”“妈妈也不喜欢他”三个句子连成一个句子,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连……也……”的用法和作用,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再写几句“……连……也……”的句子,如“野鸭不理他,小鸟讥笑他,连猎狗也追赶他。”“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连湖水也结了冰。”这样既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五、以评促读

通过对朗读的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点评,促进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悟语言规律,在评价基础上进一步朗读,从而激发兴趣,加深感悟,积累语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读?”“哪个地方读得好,结合课文具体说说为什么好?”或是“让我们学习他一起读读”等促进学生读文。

综上所述,通过“以境诱读”――创设读的情境,诱发学生读书的热情;“以读引读”――老师的范读,引发学生读书的情绪;“以说带读”――师生的述说,带动学生研读课文;“以练导读”――针对性地练习,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以评促读”――对读的点评,促进学生进一步地读。使“以读为本”的基本策略真正落到了实处,达到了“多读自悟”的目的。体现了读的多样性,而且充满了学习乐趣。

以上“以读为本”的基本策略真正做到了“多读自悟”,体现了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扎实、高效,而且充满乐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