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月光曲贝多芬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月光曲贝多芬范文1
关键词:音乐艺术;贝多芬;三首钢琴奏鸣曲;作品分析;演奏技巧;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Beethoven's Three Piano Sonatas: "Pathetique", [JZ]"Moonlight", and "the Tempest"
DENG Huo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欧洲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被人们称为“乐圣”。他的所有作品在世界各地广为传诵,他的成功完全来自自身的艰苦奋斗。直到今日还被人们视为奋斗的楷模。
他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莱茵河畔的波恩城,是德国伟大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是古典主义之大成者和浪漫主义之开先河者。他的人生虽然充满坎坷和磨难,但在他的音乐里却始终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斗争精神,以及对真理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集中了前辈大师的创作成果,站在他所处的时代前列,以新的素质体现了亨德尔音乐的英雄性、群众性和巴赫的深邃性、哲理性、宏伟性气魄,发展了海顿的人民性、风俗性艺术风格,借鉴了莫扎特深刻入微的心理刻画和热烈的抒情性,创立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其作品既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又有强烈的时代感;既有古典主义的音乐美感,又有浪漫主义的真切情感,因此他是由古典主义乐派向浪漫主义乐派跨进的一座桥梁,是屹立在18、19世纪之交的一座音乐丰碑,对20世纪欧洲音乐的创作乃至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广泛的影响。
贝多芬从青年时代直到晚年,共创作了32首钢琴奏鸣曲。他的创作风格总是在变化,其中钢琴奏鸣曲中的乐章结构数目也是十分自由的,二、三、四乐章的都有(32首奏鸣曲中三乐章的有14首、四乐章的有12首、二乐章的有6首)。下面就《悲怆》、《月光》、《暴风雨》等3首标题性钢琴奏鸣曲的曲式结构、技巧、艺术特色等方面作一个浅显的赏论:
一、钢琴奏鸣曲《悲怆》
社会背景及历史文化的变迁,使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们的境遇、社会地位、思想,以及创作音乐风格也经历了一个从海顿没有深刻精神内涵的闲适,到莫扎特个人思想情感初步个性化表达的优美、秀丽和热情,再到贝多芬充满个人主观意志和自由、平等、博爱理想的崇高这样一个渐变的过程。
同时,贝多芬又探索了发展钢琴奏鸣曲的新道路和新形式。在早期奏鸣曲中,特别是在第8首奏鸣曲《悲怆》中,可以举出许多进行探索的例子。例如:《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前面,贝多芬加了一段很大的引子,在展开部的开始及尾声前又出现了这段引子的素材。《悲怆》各乐章的主题是很相似的:引子的主题和快板部分的第一乐章是相似的。第一乐章的副部主题和第三乐章(回旋曲)的第一主题很接近,第二乐章的第一主题和回旋曲的第一主题也略有相似之处。
在贝多芬的音乐中,充满了哲理性与斗争性。这些音乐的特点实际上是由具有哲理性的曲式所涵盖的形式和内容所决定的。在能够表现斗争性的交响乐和器乐奏鸣曲中,无疑奏鸣曲式承载了表现斗争性的责任。而矛盾冲突的重中之重则集中表现在奏鸣曲式的展开部之中。奏鸣曲式的中间的乐部称为“展开部”,它是对基本乐思的发挥和丰富。在某种意义上说,作品中的这个部分使不同的角色显现出性格上的不同侧面。可以把展开部比作严密推理的辩论,以合乎逻辑和令人信服的方法逐渐详尽地发挥最初的命题或主题。贝多芬在展开部中经常会改变重音或者节拍。首先他将旋律的呼吸点进行调整或者将正规的节奏改变为切分,其次压缩或者扩展标准乐句的长度,分裂常规的段落。在第8奏鸣曲《悲怆》中,在第一乐章中的展开部,开始是慢板的引子,从g小调开始,然后通过Ⅶ级的减七和弦的同音异名转换,转到e小调。从(139)小节开始转回快板,并只用主要主题和引子开始的动机发展,但取消了引子开始动机的附点节奏。“改变节奏,分裂常规段落”这种由引子发展来的动机刻画了阴暗势力、残酷命运的威胁。同时坚定的上行模进旋律与引子中哀求的音调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不断反复的模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主题发展手法中最为有用的因素。通过这种方法,调性转换变得更加灵活,材料也被运用得更为充分。同时也显示出在展开部中贝多芬常用到的音乐发展方法。
贝多芬早期的风格特征一方面延续并发展了海顿、莫扎特的质朴、严谨、富哲理性等古典传统,同时他的旋律继承了海顿式的动机开展的手法,又吸收莫扎特旋律的深情,形成简洁、粗犷、质朴、热情的特征。另一方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节奏上频繁地变换、切分和休止造成的动力性、不平衡感;和声、调性上不谐和、不稳定范围的扩大;力度上大幅度的起伏等,构成贝多芬音乐的强烈感染力。
二、钢琴奏鸣曲《月光》
1、创作背景与传说
《月光》创作于1801年,该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勒说,听贝多芬这首曲子,老叫他想起“瑞士流森湖上的月光,像湖面上荡漾的小船那样的情景”。《#c小调奏鸣曲》因“月光”的标题和传说而特别出名。
传说贝多芬某天晚上在维也纳散步时听到有人弹奏自己的作品,其中一段总弹不好。敲门而入,看见一个盲人女孩坐在琴凳上,贝多芬深为感动,当即作了示范,当主人知道这就是他们景仰的贝多芬时,非常激动,恳求贝多芬再弹奏一曲。那位盲人女孩说,她的哥哥是个穷鞋匠,他们没有钱买他的音乐会昂贵的门票,贝多芬马上答应了他们的请求。这时窗外的月光皎洁,万籁聚寂,静夜中只有风儿轻轻掠过树梢的声音。贝多芬闭上眼睛,缓缓地弹奏出这首他即兴创作的曲子,人们因之称它为《月光奏鸣曲》。
2、作品分析
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升c小调2/2拍子,三部曲式
这个乐章情感的表现极其丰富,有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诵、也有阴暗的预感。虽然伴奏、主题和力度的变化不大,但仍通过和声、音区和节奏的变化,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心弦的波动。 这首奏鸣曲包含着贝多芬最原始的构思。它那梦一般即兴的性质,探索钢琴音响共鸣的方式已预察到约100年后德彪西的印象乐派。它所依据的题材很简单:乐曲一开始,由不断流出的三连音构造了无边的幻想,四小节后,第一主题在中音区淡淡地出现。它细致而沉静,略带些忧郁。第1段在B大调上出现了第二主题。中间部由第一主题开始。三连音曲折有致地走向高音区,呈现出急躁不安的情绪。随后,进入第三段,第一主题平静地再现,第二主题以升c小调的面目再现,然后以低音继续奏出基础动机的尾奏,慢慢地消失而结束。
第二乐章――小快板,降D大调,3/4拍子,三部曲式
这个乐章比较短小,李斯特形容这个乐章为“两个深渊中间的一朵花”。它以迥然不同的轻快表情将第一乐章的沉思冥想和第三乐章的紧张气氛衔接得非常完美。第一段是连奏与断奏相呼应的主题,然后再以变奏加以重复,中部也保持在降D大调。52小节后再现第一段。这个乐章好像是瞬息间留下的温存的微笑。
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升c小调,4/4拍子
奏鸣曲虽然在调性上与前乐章有着紧密的联系,但表达的感情则完全不同。第一主题是热情而又不可遏制的沸腾和煽动性,犹如激烈的狂怒,又好像是连连的跳脚声。第二主题像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申诉。它临近结束时连续的八分音符,斩钉截铁般的节奏,表现了热情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经过短短的展开部后,内心的激动表现得更为强烈。在尾声中,沸腾的热情达到顶点时,突然沉寂下来,但汹涌澎湃的心情并没有就此平静。贝多芬曾说过,他的作品27号的两首奏鸣曲都像幻想曲。他指《月光》奏鸣曲的乐章之间要紧接不要有停顿,这样才能从开始乐章以暗示性的方式逐渐展开,进入到错综复杂的终乐章,而得以提供一种凝聚的感觉。贝多芬这一时期的奏鸣曲充满了尝试性的作法,他企图重新评价奏鸣曲式主要的创作原理。一般来说,如要遵循传统的格局,奏鸣曲式往往只出现在一个乐章里,而通常在第一乐章,但贝多芬打破了这种模式,《月光》奏鸣曲是古典乐派开始朝浪漫乐派转变的作品之一。
3、特色
贝多芬把《月光》标记为“幻想曲式奏鸣曲”,指出了这部作品的自由、即兴的性质。其突出表现是没有一般古典奏鸣曲快-慢-快的各乐章布局,而且它的音乐素材运用得非常自由,表现了贝多芬对生活的幻想和探索。全曲共三个乐章,第一乐章用慢板代替了奏鸣曲式的快板;第二乐章是小快板;第三乐章是激动的快板。全曲的速度由慢变快,情绪也一步比一步热烈。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思想内容充实,形象生动,个性鲜明,布局大胆富有创造,具有动人的音乐效果。它深刻展示了内心的矛盾、痛苦和斗争,表现了坚强的意志和力量,显示了贝多芬所特有的感染力,给人以精神上的鼓舞和高尚的美的享受。
三、钢琴奏鸣曲《暴风雨》
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他的艺术气质在他的钢琴奏鸣曲中得到升华。在奏鸣曲的演奏中,只有做到技术性与音乐性的结合,才能使内容和形式达到无比和谐,真正演绎出艺术的灵魂。《暴风雨》奏鸣曲是贝多芬在音乐中直接表达思想的最突出的例证之一。罗曼罗兰非常准确地把这首奏鸣曲的形象与贝多芬一生转折阶段相联系,它所表现出的热情确实达到了暴风雨的程度。《暴风雨》奏鸣曲在速度、节奏和主题处理上也用了一些新鲜的手法,琶音的形式运用较多,基本贯穿在奏鸣曲各个乐章之中。在《暴风雨》的演奏中,奏鸣曲的技术性与音乐性真正做到了最完美的结合。
1、作品分析
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形式非常独特,而且幻想的意境用非常巧妙的形式表现出来。暴风雨来临前的激动心情逐渐地展开,每个层次的进展与冲突都非常清新、风趣,主题以d小调的属音开始,兼有缓板和琶音,以最后一个a音起开始数拍子。广板充满沉思、恳求、召唤秘藏在心中的感觉,慢板深刻而且不安定。从快板开始踩踏板,逐渐增强,造成一种激动的气氛。在这里旋律音给人感觉像是坚定的命令,雄壮又单纯而且如雷鸣般。41小节副主题在a小调上出现,这个乐句很活跃,充满了激动。第55小节起和弦一定要弹得坚强有力并且充满英雄般的气魄。69小节起左手八分音符的经过句,从弱音开始之后渐强,到75小节激动起来,这个发展过程一定要演绎出来。从97小节开始的展开部是呈式部的继续和发展,旋律有特别形象的对比性和冲突,它加强了主题的戏剧性,因此成为全乐章的中心部分。从147小节开始的再现部是展开部的发展,它慢慢地向优美的歌唱发展,将主题歌唱化,使人欣赏时有一种新的效果。最后的10小节使用踏板,好像是从远处响起的雷鸣,然后逐渐地慢下来,渐渐地远去,给人留下的是一种悲哀和深刻的印象。
第二乐章非常浪漫,每个音符都充满了诗情画意,能将人带入音乐的世界里,尽情叙述的音乐,可以使人联想起暴风雨过后的那种宁静以及对人生和大自然的种种幻想。在第一乐章里心情是激动和复杂的,而在此却是庄严、安静、幸福的沉思,不受干扰地体验周围世界,并享受其中的乐趣。乐章的另一个特点是,主题在高音域频繁地结束,这在慢板乐章比较少见,这种手法的确体现出一种深切的感情。第31小节开始出现感人的、简朴的旋律也就是F大调的副主题出现了,到了43小节是再现部,这里和声比较丰富,演绎上与呈示部弹法一样。第51小节的左手分散和弦不可干扰到主题。尽可轻而柔地演奏,节奏一定要准确无误。第55小节起至“f”之前的分散和弦是渐强与渐快速度,到此为止是真正的徐缓乐章,其内容很有深度,旋律非常丰富,同时为了使和弦的音响更具效果,应很好地使用踏板。
第三乐章是奏鸣曲式。这个末乐章是快板,是非常优美的终曲,由连绵不断的快速16分音符组成。自始至终充满了温柔与爱的性质,这乐章的美是一种“虚幻无常”的美,它展示出贝多芬所追求的梦的世界。第三乐章无论在伴奏音型里或是在主导旋律中,都有连绵不断的16分音符的律动性进行,表达出优美的明暗变化,舒展出精彩的钢琴独奏技巧。它的节奏十分严格统一,力度变化非常详尽细致。必须控制并掌握好每一层次在力度、音色、乐句起伏等方面的细微变化,否则这个乐章就很容易显得单调。乐章的主题由一个弱起小节开始,所以大拇指上的音不可太重,这一句要弹得温柔。右手每句的结尾8分音符断音时好像是要离开键一样的轻轻结束就可以了,也就是句尾结合演奏方法来收。左手尽可能地圆滑演奏,整齐流畅的音要让人听起来有“马蹄嘀嗒声”的感觉。24小节半音的速度要十分准确,不能任意增加速度。30小节起是连接段,49小节的弱奏要特别演示出来。55小节的8度,须单独练习,使手臂保持松弛和自然状态,尽量用手腕弹奏。81小节的左手很重要,声部的进行需要突出。83小节分解的八度也是旋律。91小节左手的和弦要饱满而且干脆,慢慢进入展开部。庞大的展开部巧妙地运用明暗色彩层次,这些色彩的丰富是通过变换调性来达到的。贝多芬为了不使它单调,运用各种方法,使乐曲在16分音符运动之间,都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演奏时的状态也非常重要,用心去听自己所弹出的每个音,是否经过了思考,使感情的状态进入到音乐中。像95至98小节可以想象成是木管,长笛和单簧管的独奏部分。118小节主导的声部转移到了右手上,因此要清楚地听见这个变化。第215小节是再现部的开始,在这里贝多芬也运用了离调等复杂方法,但在演奏上的重点与呈示部基本相同。从323小节尾声,弹奏时要使紧张度逐渐提高,每一个“sf”要渐强。381小节以后的三小节之间,要充分地把减七和弦的效果弹出来,使乐曲产生出紧张感。最后要用弱奏结束全曲。这样的结尾不容易处理,需全身心地控制,每个音要均匀,而且节奏不变,不做渐慢,要让它自然地静悄悄地消失。由于奏鸣曲曲式的严谨性,我们要学会发现每个乐句的技术特点并与音乐相结合。
2、演奏要求
《暴风雨》的演奏速度与技巧,内容与形式可以说是无懈可击的,他的演奏理论与实践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1)总的原则,独奏音乐以及以弦乐四重奏为代表的室内乐)应该比大型合奏音乐(如交响曲等)在节奏处理上享有更大的自由,这一点对于古典时期的音乐非常重要。
(2)不能机械地理解速度标记,因为它可能只对乐曲最前的几个小节有效。贝多芬的速度标记往往指的是该乐章中最快的片刻,意思是不要超过这个速度极限(如果是这样,那么作品106中貌似奇怪的速度标记就是完全正确的)。
月光曲贝多芬范文2
月光曲
《月光曲》记叙了关于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有一次去各地旅行演出。一天晚上,他来到一间茅屋旁,听到了有人正在弹他作的曲子,便推门进了去。由于他同情屋里盲姑娘和她的哥哥——个皮鞋匠,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谱写《月光曲》的传奇故事。《月光曲》音乐优美,柔和,又有点像催眠曲,只要听过一次,永远都会记得。
那么,这是真的吗?许多人都说这是真的,难道,这件事是贝多芬亲身经历过吗?不是的,这只是传说!
事后,科学家们调查过,贝多芬一身中并没有这样的事情,而《月光曲》是贝多芬用了几天的时间,修改过好多次,才完成的杰作。从这几件事可以看出,《月光曲》并不是贝多芬即兴创造的,而是贝多芬用了几天的时间,修改过好多次,才完成的杰作。
这件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分析清楚,不要胡乱下决定!
月光曲贝多芬范文3
【提问设计】
师:有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助老师解答,课文的题目是《月光曲》,可是文中并没有写《月光曲》呀?
生:课文第九自然段就是。
师:那是写大海和月光的变化,没写《月光曲》呀!
生:我觉得课文是通过写兄妹俩的联想来写贝多芬的曲子弹得很好的!
师:那曲子的旋律、节奏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这段,并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在全班汇报。
生:我觉得“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洒遍了银光”是曲子刚开始时皮鞋匠联想到的,这时的月光一定很柔和,曲子也一定很柔和,很慢,而且很静。(板书:舒缓柔和。生读句子)
师:我们班同学真有艺术细胞,能领悟到贝多芬的曲子啊!谁愿意接着说?
生:后来“月亮越升越高……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这时的曲子应该逐渐增强,声音高起来,节奏应该快些,力度也应该加强。
生:我觉得这时一定有反复的小节,因为是“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说明曲调有反复。
师:节奏加快了,力度增强了。谁来读出这种感觉?(生读这句话,师板书:快速有力)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声,老师仿佛真的听到了《月光曲》。谁来继续读皮鞋匠看妹妹这一层呢?
生:读“皮鞋匠看看妹妹……波涛汹涌的大海”。我觉得这时的穷兄妹俩已经完全被陶醉啦,这儿应该是部分。我想这时的曲子一定更快,节奏感更强。
师:节奏快了,到了高昂的部分,也就更激荡啦。(板书:高昂激荡)
师:贝多芬面对着月光按起琴键来,一开始,琴声是柔和的、徐缓的,所以在兄妹俩的耳朵里产生了月光升起、微波粼粼的联想。谁接着往下说?
生:接着贝多芬的旋律是有力的、快速的,兄妹俩的联想中是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最后,贝多芬的旋律是高昂激荡的,兄妹俩的联想中是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师:贝多芬是那么伟大的音乐家,他的乐曲不一定像我们所研究的那么简单,可能在一片平静的大海中,也会偶然跳起几个雪白的浪花;可能在汹涌的浪峰之间,也有低沉的波谷。这样呢,就使他的乐曲旋律更丰富了,想不想听一听?(师播放乐曲,生闭目欣赏)
师:听着《月光曲》,你们的眼前出现了什么呢?
生:听了曲子,我感觉在一个拥有清幽月光的夜晚,我独自来到海边,双眼紧闭,感受着大海的呼吸,倾听着大海的声音。皎洁的月光给海面披上了银纱,美极了。忽然,巨浪翻滚起来了,不停地拍击着岸边坚硬的礁石……仿佛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海浪。
生:听着曲子,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勇敢的渔夫在大海中与巨浪搏斗的场面。
【评析】在上面的教学片段中,教师充分地注意到了提问形式的灵活性、多样性、新颖性,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千方百计地寻求与众不同的答案,有利于放飞想象的翅膀,培养创新意识。
月光曲贝多芬范文4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1题;共93分)
1.
(6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月光曲》是________国音乐家________谱写的。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________》,它是电影《________》的主题歌。
③《义勇军进行曲》是音乐家________谱曲,并由戏剧家________作词的。
2.
(10分)给形近字组词
券________ 微________ 陶________ 粼________ 屡________
卷________ 徽________ 掏________ 嶙________ 缕________
3.
(6分)选择正确的读音。
乐________曲lè
yuè
入场券________
quànjuàn
微弱________rò
ruò
纯熟________shú
shóu
恬________静tián
qià
飞奔________
bēn
bèn
4.
(5分)对号入座。
熟:A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B(食物)加热到可以食用的程度、C因常见或常用而知道得清楚、D熟练、E程度深
①我和小明一起长大,彼此之间很熟。________
②这是我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________
③“熟能生巧”,所以你一定要反复练习。________
④稻子熟了,田野里一片金黄。________
⑤饭熟了,妈妈叫我起来吃早饭。________
5.
(8分)读音节和选词语。
nú
lì________
1琴键
zhèng
xié________
2恬静
qín
jiàn________
3奴隶
yuè
pǔ________
4政协
táo
zuì________
5婉转
niè
ěr________
6陶醉
tián
jìng________
7乐谱
wǎn
zhuǎn________
8聂耳
6.
(3分)看拼音写词语。
yōu
jìng
rù
chǎng
quàn
mò
shē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7.
(3分)你能解释下列词语吗?
幽静:________
缕:________
汹涌:________
8.
(4分)读读下面人物的语言,
想想应分别读出怎样的语气。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充满同情、爱意、遗憾、内疚
B、迫切
C、诚恳、热情
D、体谅、安慰
①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________
②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________
③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________
④贝多芬说:“不
,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
9.
(6分)我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月光曲》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________《月光曲》的传说,表现了他________的同情和爱。它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的音乐家,________的音乐往往来自美好心灵所散发出的________。
10.
(5分)理解句子的意思。
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被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11.
(1分)读《月光曲》解析带下划线的词语。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
,
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________。
12.
(4分)选择正确答案
A.原来的意思(本义)
B.比喻的意思(比喻义)
①婴儿睡在摇篮里真舒服。________
②这是一所乒乓运动特色学校,也是培养乒乓国手的基地,更是世界冠军的摇篮。________
③祖国
,
母亲,我日夜思念您。________
④党的阳光、雨露哺育我们成长。________
13.
(2分)根据课文《月光曲》内容,选择正确的内容。
表达正确的句子是_____
A
.
盲姑娘看见贝多芬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B
.
盲姑娘听见贝多芬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14.
(4分)名家名曲连一连。
①贝多芬________
A《革命练习曲》
②约翰·施特劳斯________
B《义勇军进行曲》
③肖邦________
C《月光曲》
④聂耳________
D《蓝色多瑙河》
15.
(3分)填反义词。
①这儿环境幽静
,
不像城里那么________。
②他过去天天练琴,演奏得很纯熟
,
最近不练了,就显得________了。
③时间要抓紧
,
否则,一________,时间就从你的身边溜走了。
16.
(1分)读课文《月光曲》,解析带下划线的词语。
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
,
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________。
17.
(2分)按要求改换句式
一阵风吹灭了蜡烛。
①“把”字句:________
②“被”字句:________
18.
(5分)读一读,理解课文。
《月光曲》是一个民间流传的故事。全文以生动优美的语言叙述了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自始至终流淌着一股浓情雅意,好似缭绕的乐曲,拨动读者的心弦。贝多芬被琴声吸引,推门而入,随后被盲姑娘兄妹感动,在如纱的月光映照下,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即兴创作出传世名作——《月光曲》。
19.
(5分)改写句子
例: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说,不,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20.
(5分)改写句子
例: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说,不,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问盲姑娘:“你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21.
(5分)填空。
《月光曲》的内容、意境、感情是借皮鞋匠的________表达出来的。最初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这时音乐一定是________的,后来,月亮升高,穿过薄云,这时音乐________。接着,月亮穿过乌云,风起浪涌,这时的音乐一定是________的。听着贝多芬的演奏,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波涛汹涌的大海,这是盲姑娘的________。
二、阅读题
(共3题;共56分)
22.
(2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____。③月亮起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____。④忽然,海面上____了大风,____了巨浪。⑤月亮在乌云中穿行,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____……⑥皮鞋匠看妹妹,月亮正照在她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⑦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_____的大海……
(1)这段话是选自课文《________》讲述的是著名音乐家________的故事。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第________句描写,表现了音乐节奏的徐缓,第________句描写,表现了乐声的增强,第________句描写,表现了乐声的高昂激越。
(3)在横线上填上适当词语。
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________。③月亮起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________。④忽然,海面上________了大风,________了巨浪。⑤月亮在乌云中穿行,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________……⑥皮鞋匠看妹妹,月亮正照在她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⑦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________的大海……
(4)找出皮鞋匠产生联想的句子。
(5)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23.
(14分)认真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练习。
坐在教室门口的“讨饭”男人
这是一个高级英语培训班,开班的第一天,参加培训的学员陆续来到了教室。这是怎样的一批人啊!他们都怀揣着出国梦,个个气宇轩昂踌躇满志。
教室门前的台阶上坐着一个中年男人,衣衫不整胡子拉碴有些疲备
,
眼睛盯着自己脚上的那双落满灰尘的旧皮鞋,似乎不敢正视从他身边走过的这些天之骄子。他的身边还放着一只大茶缸。多么可怜落魄潦倒的男人啊!有人不由自主就往他身边的大茶缸里扔了几枚硬币。真是人同此心,想想自己就要出国深造前程似锦,再看看眼前的这个男人,施舍吧!不一会儿,大茶缸里就装满了钱。
上课时间到了,只见那男人端着个大茶缸走进了教室,站在了讲台的位置,甚至还对着话筒吹了吹。人们的同情心变成了厌恶心,钱都给过你了怎么还来捣乱
,
是不是神经不正常,快把他撵走!有人就去喊管理人员了。管理员来了,说,老师不是来了吗?怎么还吵!这位老师可是我们花高薪挖来的,一流的学者,好好听吧!说完就走了。
老师开口就用流利纯正的英语说,刚刚我在思考问题,没注意到这个大茶缸里盛满了钱,也不错,算是意外收获吧。每天讲课多,要喝许多水,干脆就用个大茶缸。到处奔波顾不上修饰仪表有些对不起大家,表示歉意!不过请记住,什么时候都是用实力说话的!尤其是现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他一扫委顿之态,显得那样成熟睿智、干练自信。不知什么时候,讲台上的大茶缸里已盛满了水。
(1)写出文中划线词的近义词。
疲惫________
似乎________
捣乱________
撵走________
(2)仔细读全文,按要求回答问题填空。
①“大茶缸里就装满了钱”是因为大家________;后来“大茶缸里盛满了水”是因为________。
②中年男人所以“衣衫不整胡子拉碴有些疲惫”“落满灰尘的旧皮鞋”是因为________.
(3)在文中找出能体现“一流的学者”风采的词句。
(4)理解句子,回答问题填空。
A“不过请记住,什么时候都是用实力说话的!”句中划线词“实力”是指什么?________
①金钱财富;②知识能力;③权力地位
B老师的这句话告诫这些“天之骄子”,要他们记住什么?________
①不要看不起穷人;②不要自以为是;③要有真才实学,不能以貌取人
24.
(19分)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
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按原文填空。
(2)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
)
A
.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B
.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C
.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3)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
(5)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而________,时而________,时而________,时而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1题;共93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二、阅读题
(共3题;共56分)
22-1、
22-2、
22-3、
22-4、
22-5、
23-1、
23-2、
23-3、
23-4、
24-1、
24-2、
24-3、
月光曲贝多芬范文5
这邀请可胜过连续三年的山珍海味!
当我拎着手提袋来到这楼前,即刻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簇密的松杉映衬着一座淡黄色古典巴洛克式建筑,沉静而端庄,乍一看与美泉宫的整体建筑风格一致,颇有些皇家气息,它不是美泉宫的一部分吗?
在历史记载中,这房子建于1793年,法国建筑师设计。它最初的主人是为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建立过功绩而被封为贵族的犹太商人卡尔·瓦茨特之子——莱蒙特·瓦茨特。莱蒙特豪爽好客,终日宾朋满座。那镌刻在二楼山墙中间黑色牌子上的古希腊文“欢迎”一词,不正是二百多年前好客的主人莱蒙特浪漫生活的写照吗?然而奢华的生活是不会被人记住的,留在历史上的是贝多芬曾在这座楼里弹琴的故事。
贝多芬留下天籁的地方一定神奇不凡。它究竟怎样神奇不凡?
徐静华引我穿入院门。阳光正把一大片树影斑驳地铺在满院的绿茵上。各色小花摆放得错落有致,显出当今主人的精心。一座半隐在远处的中国式的亭子引起我的兴趣。据说,修整院子时有人建议将亭子改造后重新涂漆。徐静华说,我们不同意做任何改动,历史的东西应该保持原状。
我自然赞同这样的做法。
这个木结构的亭子看上去像个木笼,四四方方,亭顶没有“翼然”的飞檐,却正是那个时代(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人眼睛里的中国形态——古朴、纯净、敦厚。就像那时代西方瓷器以及美泉宫墙纸上的“中国形象”。
我终于站在贝多芬弹琴的圆厅里——贝多芬站在这圆厅里是1800年。那年他30岁,刚刚写过《第一交响曲》而惊动了音乐圣城维也纳。他的精力与才华正处在人生的阳春五月。据说那天厅里摆放着两架钢琴,他和另一位出色的钢琴名家约塞夫·沃尔夫尔彼此在键盘上展示自己最新的艺术思想与非凡的灵感,进而互相命题,即兴弹奏,用惊人的才气感动与启发对方,待到两人一同进入神交与知音的境界时,便并坐琴前,四手联弹。那场面一定让在场的深谙音乐的维也纳人兴奋得发狂。
那个没有录音录像的时代,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美妙的想象。
比起这座主楼,那边尖顶的配楼小一些。但楼内结构却曲折得有点神秘感。从狭小盘桓的楼梯登到尖顶里的阁楼,正是舒伯特住过的空间;历经两个世纪,旧物不存,但从留在那建筑物上简易的天窗,冬日里生火御寒的炉灶,光秃秃而厚重的木板门,以及晦暗的光线,可以想见舒伯特当年的生活。这叫我联想到在巴黎附近奥维和的那个梵·高住过的小楼与小屋。舒伯特一生只活了31岁,一直住在维也纳。他自1813年离开寄宿学校,1816年专事写作,生活贫困交加中,却不断创造出《圣母颂》《小夜曲》《鳟鱼》等这些人间的仙乐与天音。直到1825年他的作品才得到出版,1827年成功地举办了个人音乐会,刚刚“脱贫”的舒伯特,一年之后(1828年)就与世长辞了。他一生写了一千部作品。他“蜗居”在这阁楼里是在哪年?写下了哪些作品?这些都还有待音乐史家的考证。
我真的住进这座令我敬畏的楼中。心里感动,入夜难眠。午夜时分干脆爬起来,走进贝多芬弹琴的那个圆厅。没去开灯,穿窗而入的月光使厅内既晦暗又明彻。我忽然想起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开篇的琴音恰如眼前这种“银浆泻地”的感觉。那一瞬,我感到月光有一种神奇的质感,触摸一下,光滑与清凉,有如将手浸入水中;我还感到阳光属于世界,月光属于心灵。因为人只有在月光里才能回忆。我一边想着月光曲的旋律,一边在屋里轻轻走着,忽然从后窗看到月下那座银白色、美得有点孤独的舒伯特小楼,不觉想起这两位音乐巨匠的交情。
贝多芬年长舒伯特27岁,他们去世却一前一后只隔一年,也算同时代人吧。
贝多芬在这楼里弹琴时,舒伯特才3岁。他们没有在这房子里相遇过,却把各自的人生足迹和艺术情感留在了这里。
贝多芬对待舒伯特,很像舒曼对待勃拉姆斯——十分欣赏年轻人的才华。
贝多芬病危时,请人把舒伯特叫到病床前,对舒伯特说:“你的音乐里有神圣的光,我的灵魂属于你。”
贝多芬去世后,舒伯特高擎火炬为贝多芬送葬。一年后,他也去世了,家人遵他遗嘱,把他安葬在贝多芬的墓地旁。他们的灵魂紧紧相靠。
这时,我心中响着的月光曲,已经把那个尖顶的小楼笼罩。光影婆娑中,我已经分不出月光和月光曲了。
转天,我在楼里楼外转来转去才明白,何以有昨夜那些“时光倒流”般的感受。
因为——我陷入历史中。
经过二百多年、几易其主的老房子,原先的一切早已空空如也。历史在哪里呢?我细心留意便注意到,它圆厅独有的凸形窗玻璃得到刻意的保护,仅存的壁炉、座钟与吊灯被视为珍宝,地窖里的宗教壁画如同刚被考古发现一般原封未动。一切修补都采用原先的形制、材质与制作方法。历史不怕缺失,就怕添加。历史的真实是用真正属于它的细节证实的,不管还剩多少。这就是历史、也是文物保护的严格之所在。
当然,如果为了赚游客的钱,给历史披金戴银而糟蹋了历史就另当别论了。
史明德大使说,奥地利人对历史修复十分严格。在修整这一建筑时,我们派去一支中国人的精装修队伍,奥地利派了专业的古建修复技师进行指导与监督。连墙的颜色都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色板调色。然而,我们修复的原则是百分之百遵照人家的标准与尺度。奥地利的文物保护局长弗里德利希·达姆博士称赞中国是“热爱和善待这座建筑的主人,他们按照古建保护要求所完成的工作,堪称楷模”。
由这句话,我延伸想到,只有我们尊重别的国家与民族的文化,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而我们尊重自己的文化,也会受到人家的尊重。
这是现代文明和文明社会的准则。
(选自《甘肃日报》)
月光曲贝多芬范文6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感情丰富,情节动人,怎样引导学生和作者的心想到一起,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就应该让学生根据语言文字,在脑海中绘制出一幕幕精彩的,动人的镜头。使“静”的文字“动”起来,具有语言形象化,实景化。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使之入境悟情明意,为整体教学奠定良好的开端。如教学《桂林山水》时,我就从入景着手,首先播放描绘桂林山水的两个自然段录音,要求学生一边欣赏,一边用目根据语言文字所创设的形象,在脑海中把桂林壮丽的景象绘制出来,并细细品尝这美丽的景象,使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特点有一个清晰的、完整的形象。由于学生进入了入境人情的角色,情感也就油然而生,思维活动也随之开启。很快归纳出桂林水的“绿、静、清”。山的“奇、秀、险”的特点。然后再现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去理解体会。在此基础上,诱导学生打开想象的闸门。从不同角度,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描写桂林的山水、有的说:“桂林的水在霞光的映衬下,绿的、红的、五光十色,异常美丽”。有的说:“桂林的山真高啊,伸手便可摘到天上的星星”等等。由于学生的情趣激发起来了,情景交相感应。对课文的语言文字有了深刻地理解、也自然产生了与作者共通的感受:“桂林山水甲天下。”好像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又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我同样让学生根据课文第一节环境描写的句子,绘制出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圣诞节的傍晚,有钱人家欢聚的情景下,一个光着头,赤着脚在大街叫卖的小女孩情景的镜头。学生“耳闻目睹”这一悲惨场面的镜头,有些同学流泪了。激发了对小女孩的同情,想象出了许多解除小女孩饥寒交迫困境的办法。对文中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一次次美好的幻想,有了深深的感触。
用让学生在自己头脑绘制动人,精彩的镜头,不仅使学生在愉快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与作者产生共鸣,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