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力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女人的力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女人的力量

女人的力量范文1

一、从《良霞》主人公看女性命运与心理

在小说的开篇,主人公良霞被叙述成一位美丽傲气的女子,是江心洲年轻一代中可以“呼风唤雨”的香饽饽,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公主。然而命运给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她毫无征兆地卧病不起,去县医院检查,才知道得了重病,必须割掉一个肾。这对年轻美丽的良霞来说是何等的打击!曾经她受人追捧,是美丽的代言人,如今只能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头发不停地掉,人也变得面黄肌瘦,以致于心上人来看望时已完全认不出她来。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在良霞心中生根发芽,她变得沉默寡言,失去了曾经的美丽与活力,失去了骄傲的资本和心上人,成为一具躺在床上的空壳,灵魂早已不知飘到了哪去。

日子就这样过着,良霞的病时而反复,县医院跑不停。大哥二哥都成了家,嫂子住进了家里。眼看着生活快步上了正轨,命运又一次给这个可怜的女子开了个大大的玩笑,父亲在早上挑蔬菜去卖时踩空摔进了水里,“脑门剐到锚上,脑门上有一道筷子长的大口子”,之后“一直没有醒过来”。母亲也在父亲离世不久后随他而去,良霞的双亲就这样离开了她。

在看着江心洲的衰败后,大家纷纷离开这里,往县城发展,此地留她一人独守,她更是在静默中学会着以一颗平常心面对一切,成为江心洲的“守护神”,守护着这一方水土。

良霞在经历过大风大浪,经受过生活的折磨和命运的玩弄后,她的心归于平静,她的灵魂归于安宁。而此时的良霞,内心的力量与坚韧却是美得震撼人心,这种美超越肌肤与语言,而是透过皮囊直穿人心。用一颗平静如水的心对待这个世界,对待一切不公平与不幸,这是何等的苍凉与壮阔。人间冷暖不过如此。

二、从《良霞》看亲情美和人性美

1、亲情美

《良霞》一文中无处不透露着浓浓的亲情,无论是良霞的父母与两个哥哥,还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嫂子,亦或是侄儿侄女们,都弥漫着醇厚的亲情。

良霞妈妈在良霞卧病不起后,为她擦洗身子,一句“不怕,我是妈”,充满了母亲发自本能的对于女儿的悉心与呵护。简单的五个字,却是最让人安心的定心丸。都说母女连心,在县医院住院时只有妈妈懂良霞,知道自己的女儿傲气,不肯低头,心理却又割舍不下城市小伙子,对着“准女婿”说些贴心话,让小伙子别放弃。妈妈有烧香拜佛的习惯,却在良霞生病后陷入了祈祷的矛盾中:希望女儿长寿,却又担心自己命不久矣,没办法照顾女儿。这样将自己的命运和女儿的命运捆绑在一起,一心把自己的未来束缚在女儿的健康上,是多么伟大而又自然的母爱。在得知良霞一人在家拖回了摇床,收回了棉花和衣裳,妈妈的喜悦无以言表,两眼放光地像个孩子一样天真地夸耀着“谁说我良霞不中用了?”正常人轻而易举可以做到的事对于良霞来说却异常艰难,妈妈对于这点小事却感到无比的满足,就好像自己的女儿成了世界冠军一般,其实都是因为对于妈妈而言,良霞就是她的全世界。妈妈去世时对良霞说的几句话让我难以忘怀:“以前我不放心你,现在我晓得你能管好自己了。现在我不放心你爸了。”简淡的两句话,却是最不舍的道别。

良霞爸爸对于良霞是个温暖的存在,爸爸视她为掌上明珠,对她说话都轻言细语,尤其在良霞高烧不退的时候,一句“送县里,一天也不拖。”看出爸爸的坚决和果断,不能让女儿的病继续拖下去,无论花多少钱也要治好她。看到良霞的病情有所好转,在外头鼓励良霞说到:“能出来坐一下会儿么?”多么小心又充满关怀的问,都是这位温暖的父亲最真实的爱的表达。爸爸死时“一句话没交代,只在最后一刻喊了两个字:良霞!”一位父亲在远离人世的最后一刻一心想到的是自己体弱多病的小女儿,致死不忘自己的掌上明珠,太多的放不下,太多的担心,在此刻都化成小女儿的名字,这不仅是自己的担心,更是希望一家人照顾好良霞的期许。

两位哥哥一直对良霞呵护有加,在抬良霞去医院的路上,“两个哥哥四条腿四只胳膊合成一张床,哥哥的棉袄脱下来垫着妹妹,生怕妹妹被颠疼,两个人的脸都绷得紧紧的,一路护到县医院。”这一段描写将两个哥哥对妹妹的关心爱护写得生动形象,这种情急焦灼的感觉仿佛他们就在面前,一家人一条人,一心只希望妹妹早点到医院,检查后安然无恙地回家。良霞想寻死时被大哥发现,大哥“比风更急地扑来,一把抱住她”,“又怕触到她的伤口,手臂时紧时松”不善言辞的大哥在此时只希望妹妹安然无恙,因为是一家人,因为是自己的亲妹妹,才这般疼爱,哪怕她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哪怕她身体和心灵上都受着折磨,只要她活着,就是不可分割的一家人。

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嫂嫂是特有的两个人物。良霞对小侄女很严格,她仿佛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小侄女哭闹着告诉大嫂,大嫂没辙,撂下一句话让良霞别让孩子哭闹。小事就这样积累着,还以为会爆发大矛盾,大嫂却对大哥说把良霞当自己的亲妹妹。一个从别家嫁进来的女人,不仅不嫌弃大哥家的穷困境况,更没有厌烦这样一个体弱多病的不叫人省心的小姑子。她没有怨言,更是把良霞看成自己的亲妹妹,这是心灵多么美丽又善良的女人。

2、人情美

在江心洲这样一个地方,住着一群善良淳朴的人。他们追求美的事物,看到良霞这样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子,他们竞相追捧,纷纷上门提亲。村子里只要有良霞的地方就有年轻男女,男孩子个个想做到最斯文、最突出,女孩们自动当配角,所有的话题都只会围绕着良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江心洲的人也不例外,他们把良霞当成美的化身,在她身上完成各种对美的遐想。

良霞卧病不起后,乡里乡亲特意来看望她,还假装没瞧见她瘦脱了形,净跟她说些好了之后怎样怎样的话。乡里乡亲们发自内心安慰良霞,希望这个年轻美丽的女子可以重拾自信,早日康复,这样淳朴的民风民情在如今高楼大厦林立却冷暖自知的年代显得多么珍贵。

大哥筹备婚事时,家中妇女们“说话都不像一贯那样大声大气,她们体恤房里有病人,还体恤病人的心情,说到‘新娘’‘喜钱’‘嫁妆’的时候声音都主动压低。”结婚本是欢天喜地张灯结彩的事,但在良霞家,这一切都这么低调平静,大家都给予良霞莫大的关爱和理解,体恤她的心情,就好像感同身受一样。

女人的力量范文2

身处快节奏运转的时代,女人们也想表现强势与力量,不掩饰内在的野心,这代价便是:看上去比实际的年龄还要成熟。可是,我们心心念念的“无龄感”,怎么办呢?

还好,我们尚有孟庭苇。

今日的她,仍似出道时般年轻――从容颜到内心。她说:“在种种人生历练之后,只要我们愿意去‘纠错’,就能魔力般拥有不老的容颜与内心。”

“无龄感”秘诀

只要把心灵的镜面擦干净,你就会恢复原来的本性。所以,年轻是永远不会丧失的。

我对女人年轻的理解是:单纯、简单,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天性,只不过会被蒙蔽。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有很多烦恼,工作上的压力、感情上的困惑,所有的一切让你“看上去不再年轻”。怎样把阻挡自己的障物挪开?只要把心灵的镜面擦干净,你就会恢复原来的本性,所以,年轻是可以永远不会丧失的。

当你年龄很大了,或者事业有成,或者一事无成,不管你处在怎样的位置、怎样的状态,你拿出小时候的相片来看,看到那么天真、无忧无虑的你,就会触动你的内心,甚至流下感动的泪,都表明你的年轻心灵没有丧失。

“无龄感”秘诀

茹素能增长耐力、减少欲望、增进身心的健康,有利于保持心态的平衡。

我在“无龄感”上最为获益的是“容易被打动”。当你拥有干净的内心,处于很单纯的状态时,会容易因小事情而满足,容易得到简单的快乐。没有太多欲望,没有太多想要的东西,只是肚子饿了时有一碗白米饭,都会有好满足的感觉,我经常处在这种状态。我吃素已有十几年,外出工作时,打开便当若全是荤菜,而我只吃白米饭,就会觉得好幸福。

现代文明没有让人类幸福感提升,反而由于心灵的不平和欲望的提升,让我们失去与自己内在的联结,而外相呈现就是灾难和悲剧的不断发生。吃素食能增长耐力,减少不必要的欲望,增进身心的健康,有利于保持心态的平衡,净化环境。

“无龄感”秘诀

欢喜做,甘愿受。要把自己的心放很大,不局限、不捆绑自己。

如何拥有身心灵平衡的生活?在我看来,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放很大,当你局限在某件事情上,恰巧又难以开解的话,你会非常不快乐。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当你把自己捆绑住的时候,你会感到自己真的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可是,为什么不把自己放开呢?

如果你遇到爱情,你爱上了一个人,他不爱你,或者你们之间的付出不对等,你会生气,会痛苦,这时,一定要告诉自己,感情这件事没有办法去衡量与度量,所以,在你付出时,是因为你很爱对方,愿意做这件事,而不是为了索求同等的回报。没有要求回报时,就算当对方为你付出一点点,你都会觉得好开心。施即是受,欢喜做,甘愿受。

“无龄感”秘诀

将真正的爱情落实在有欢喜、有冲突的平凡生活里。

感谢先生将我带入正常人的生活,可以吃路边摊,边走边吃边逛夜市,可以跟心爱的人骑着摩托车,享受追风的感觉。因为我离开校园后,就进入歌坛,一直被保护得非常好,我没有办法像其他女孩那样去恋爱。认识他后,享受到普通人谈恋爱的步骤,我觉得我在地面上了,不是活在云端了。

结婚对我的改变很大,令我更完整。恋爱前,所有对恋爱的想象都来自小说、电影、戏剧,上演的那一幕花前月下的浪漫,永远都是轻声细语、甜言蜜语,永远对对方有一种期待。结婚后才发现,真正的爱情是落实在平凡的生活里,会有争执、意见不合,或者彼此需要自己的空间,不想要对方来干扰……我想,这才是真正有皮有肉有骨头的生活。

“无龄感”秘诀

人是阴阳的合体,要唤醒内心的天使,减少魔鬼出现的比例。

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着天使与魔鬼,会因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事件,产生不同的应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罩门,有的人是爱情,有的人是工作或其他。当碰到你的“罩门”时,就会发生内心的魔鬼与天使的战争。有的女强人,工作能力强,事业有成,各方面如鱼得水,可是容易败在爱情上,一遇到爱情,她会像幼稚园的小孩那样,会无赖、自私、坏心眼、占有心……这些负面的东西都会跑出来。

所以,重要的是怎样让自己成长为成熟的女性,经常内观,去觉察自己的内心,去控制内心的天使与魔鬼出现的比例,靠后天的修为,经过人生的锤炼,用很多正面书籍的熏陶,正面思想的牵引,才能够帮助自己走向正途,成为一个好人。

“无龄感”秘诀

体会他人的处境,即使委曲求全,也会有益于慈悲心的培养。

我性格最大的特点是,当我看到别人尴尬,我会比他更尴尬,因为我不忍心别人尴尬。这样的好处是利于培养慈悲心,我会去体贴别人,当别人处在窘境或者困境时,我只想能伸出援手,带他脱离那样的境况。每个人都具备善良的天性,让它成为慈悲心,慈悲心是永远不变的,永远存在的。这种个性的坏处就是经常会委屈自己,当别人对你有所求时,即便做不到,我还是会答应,会应承下来,自己会比较辛苦。

“无龄感”秘诀

唯有最深的宁静,才能听见极致的声音,看见清明的自己。

平时,我会用打坐、看书等方式来修炼自己的内心。喜欢看一些涉及心理层面的书,会教你怎样让自己的内心平静,怎样让自己的心量更宽大,对我十分有益。打坐也是静心的好方式。通过对自我的觉察,可以消除负面生命症状,让阻塞的能量再次流动起来,让创造力和生命的活力得以苏醒,进而在人际中培养富有滋养性的关系,让每一天的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

“无龄感”秘诀

女人的力量范文3

在小说方面,得张爱玲精髓的,在大陆莫过于文学国母王安忆,而香港则唯李碧华,写两性之间的爱恨纠葛,缠绵悱恻中见刀锋,于繁华中见苍凉,于热闹中尝凄清,自是不谈。这里只说两个人的散文。散文最见真性情。

两个人的眼睛都在搜刮日常。张爱玲不承担历史也不打算去背负将来,其散文、小说都定格在一个时间段――现在。散文,注重的是“形散神聚”,“宇宙之大,苍蝇之微”都可以信手拈进文字,同时,在行文之中,尽可以通古今,达四海。张爱玲和李碧华于前者选择其一“苍蝇之微”,于后者,则在文中如游蛇般驱动思维,在时空的思维里腾挪跌宕,好不潇洒。张爱玲的散文有《流言》,《张看集》,不多,但是很精致。也很精到。如《到底是上海人》、《更衣记》、《谈跳舞》、《公寓生活记趣》、《私语》、《谈女人》、《迟暮》、《天才梦》,多是家长里短的日常生活记录,但这种日常一经张爱玲的瞳孔,既已经添色,添韵致,在经过她独特的心灵和情致的融会从笔端泻到纸上,便不再是生活的日常,而是传奇,曲折有致,色香俱全。

李碧华,物质都市滋养她的散文。出了十几个散文集子。如《橘子不要哭》、《梦之浮桥》、《水云散发》、《女巫词典》等。十几本文集,洋洋洒洒不下千篇,所言都是香港现代都市的情、事、物。《水云散发》简直像一本港人美食谱,通篇不离吃,在吃食中发掘世相;《梦之浮桥》则写各色男女及其人生,名人,反人,古人,今人,国人;而《橘子不要哭》则对饮食男女的人生、社会世相进行诠释、反观、总结、警戒。如果不怕拾人牙慧是真可以叫《写在人生边上》。散文《有点火,有点邪,有点坏,有点不羁写男女爱情悲剧的起源,《最爱和次爱》里写男人的劣性,毫不夸张地说,李碧华散文如同一只巨大的网兜,兜着香港人的生活。

从题材上讲,两人都注重日常,从日常的衣、食、住、行切入。

而从散文的情调上讲,二人是有迥异的。张爱玲着的是海派色调,是沪上十里洋场里弄的风情。典雅,精致,整洁。讲求意境,于看似不经意的娓娓而谈中见其结构之谨严、精巧。同时,在语言上也极小心,力求传神,字字求其精彩,甚至不惜渲染,用极华丽的字眼。作为自由撰稿人的张爱玲,凭着四十年代大上海的几十万世俗市民的读者群的底气,加上特定的时代背景,显得心闲气定,而上海人爱的是闲情逸致,所以,张爱玲的散文格调基本是闲逸的,当然,苍凉依然是其底色,那是流淌在血管里的东西,但是没有大悲,大喜。

张爱玲很注意意境的营造。这些意境的营造技巧使得张爱玲的散文显得隽永而意味深长。首先是以乐境写哀,哀境写乐,这种手法的使用在《诗经》中已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传诵千古,莫不与此种手法有关。在《迟暮》中,作者在起首段极写春之热闹,春之喜乐。“冉冉来到人间”的风。“支不住红艳的酡颜而醉倚在个封姨臂弯”里的桃花,“好像春神足下坠下来的一朵朵的轻云”般的柳絮,好一派群红灿放的春景,然而,这春景竟惹起了迟暮美人的伤悲,反羡朝生暮死的蝴蝶。以热闹的春光,飞舞的蝴蝶来映衬人的心境,形成哀乐对照,乐者自乐,哀者更哀。其次,张善于情境和物境的融合,从而使其意境都是“有我之境”在《秋雨》里有很多载着作者情感颗粒的词语。如“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这样的句子只有张爱玲才想得出来,这样的独异的词语才合她的心境。工笔细绘和写意式的点染是张爱玲的另一大技巧,如“有一天,下了一黄昏的雨,出去的时候忘了关窗户,回来一开门,一房的雨味。放眼望去,是碧蓝的潇潇的夜,远处有淡灯摇曳,多数的人家还没有点灯。”(《公寓生活记趣》)对日常的把玩“没事的时候他在后天井烧个小风炉炒菜烙饼吃。他教我们怎样煮红米饭:烧开了,熄了火。停个十分钟再煮,又松,又透,又不踏皮烂骨,没有筋道。”这就是上海人才有的耐心和情致,上海人的精致和可爱在这里。

而李碧华的散文里弥散着的是港粤风情,沾染的是岭南文化色彩。又因香港国际化大都市的特点,所以,散文中,西方文化色彩十足,西餐文化,西片。西方物质文明气息浓郁,有时反倒遮盖了本土气息。李碧华不像张爱玲一样营造意境,因为是专栏文章,现代读者没有时间来咂摸,而尤其是在香港这样快节奏的大都市,聪明的李碧华选择了这种策略式的文风。《青蛇》的风格颇有张爱玲之风,但是,这种风格没有在散文中显露。文笔犀利,泼辣,仿佛一匙麻辣汤浇下去,辣得人心肺生疼,然而,即使是疼却也让人酣畅淋漓。这种泼辣主要表现在对人生世相的洞若观火似的体察,对男女情爱纠葛的剖析鞭辟人理。而张爱玲散文则是酸梅汤,甜中夹着酸涩。张爱玲还是乐意去建乌托邦,虽然虚无飘渺得连她自己也不相信。在《爱》里,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这个美丽的爱情神话感染了许多人,被世人反复引用,甚至背诵,相信爱情和不信爱情的都如此。李碧华则打破一切乌托邦。《有点火,有点邪,有点坏,有点不羁》中,作者总结女性的悲剧“很不幸。女人喜欢的男人,总是有点火,有点邪,有点坏,有点不羁。”即,一切咎由自取。在《鲸鱼屋的愿望》中,作者狠狠地落笔“梦想绝大多数不能成真,能够实现的,都不是我们真心需要的。我们想要一个人,很多时候只得到一条狗。”

张爱玲散文以情调、意趣胜,固然,张的散文也因其精到的思想而令人惊异,而这种惊异是裹在那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景设置、句子、语词搭配以及词彩的夸张等技巧上,所以,读起散文,依然有种圆润浑成的美感。而李碧华则不借助意境的烘托,以犀利的思维取胜。这种思维使得她的散文显得“狠”“准”“利”。

如果说张爱玲的散文因起情致而像五四小品文,那么,李碧华散文因其犀利,独到的思想而更像鲁迅杂文。这种思维方式有二。

一、高速联想。张爱玲散文的联想多是有情感铺垫的,有意境的营造,所以意想之间有很大的拈连,不至于因思想破坏了文章整体的浑成、流畅,联想是层递式的,而李碧华则是脑筋急转弯。在《二手衰运》中,本来是写买二手货物要小心谨慎,若如此思维下去,文章不过尔尔,有饶舌婆的嫌疑,而她突然在末尾来一句“又爱上一个人之前,当然也应该了解一下:‘上手是谁?’”读者咋舌,还没有反应过来,这女子已经扬长而去。而在《心太软,心太硬,心太痛》中,对女人面对情场失利后的平静诉说,感到的不是轻松,而是更加深的痛楚,于是说“平静,也是对自己的毒辣。”一针见血。

女人的力量范文4

这些天,因为《色戒》,再看张爱玲的作品时,多了一些感悟。张爱玲这个让女人们抬着头去看的女人,她写人性,写得苍凉而深刻;写爱情,写得残酷和大气;写情写爱,一纸纸的荒凉通透。不过,我更感慨这个比众多女人更智慧的女人的爱情经历,感慨这个底色让人仰望的冷灰色调女人,在爱中的那份慈悲和善意。

了解张爱玲的人都知道,当已婚两次的身负“汉奸”之名的胡兰成站在她面前时,面对这个年纪大得足以做他父亲的男人,她没有世俗的考虑,心甘情愿地沉沦下去。她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

她自以为知道这个男人的千般苦万般难,女人的善良让她不求名份和婚姻,她所做的只是等待。直到有一天柳暗花明,等到了一纸婚约。她满心欢喜溢出爱的华笔,“只愿自此以后,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可是仅仅两个月,这个男人就在逃难中爱上十七岁的小周并成婚。得知这个让人震惊的事实后她所做的只是缄默。不过半年,胡兰成又与成熟妩媚的寡妇范氏如胶似漆。张爱玲千里寻夫,看到的只是疮痍满目。对于一个女人,还有什么比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丈夫与另一个女人甜蜜恩爱更为残酷的事?面对男人的滥情,她没有吵闹,没有相逼,只是在雨中含泪离开后寄出了三十万。这是使她名噪上海滩的两部剧本的全部稿酬。她的善良使她终是不忍。不忍这个爱过的男人胡子拉茬一脸落魄,不忍昔日的风流才子今日愁苦柴米油盐。

就连她的离开,也是那么有情有义:“彼惟时以小劫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

年少的时候,每每看到这一段,我总是扼腕,恨叹她的傻她的痴。后来随着人生阅历的丰盈,我却慢慢理解了那时不曾体悟到的人性。女人天生带有善良的暖性,这是一种绵延在女人一生曲折回寰间的天性,它能使女人柔和美好地看待事物,目光所及处,就像一台过滤机,在人性种种复杂的原生态中,抽取美好婉转的,原谅生硬过错的。正如张爱玲所说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善良的暖性使女人对爱情、对人间,怀有了一种大悲悯。正是这种悲悯,女人才获得了美好。

然而,现在的女人对女人善良的认同有多少?女人善良的尺度该是多少呢?

在中国传统中,一定是推崇女人多多从善。我想到一个有趣的事。在中国,“善”的一个典型是观世音菩萨,她化身神灵,普渡众生。人们心中的观世音是一位慈爱,易于亲近的女性形象。典籍和中土佛经中描述其形貌为:“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杨柳岁岁青”。其实源头中的观世音本是刚猛的男子相,佛祖称他为“善男子”。为何一位代表慈悲和良善的菩萨传到中国幻化成了女相?为什么人们祈求超度苦厄时想到的观世音已是一位慈爱的女性?原由是人们心底对于女性善良的渴求和尊崇,人们认为世间有了女人,善良和悲悯才得以扩大和净化。

女人的力量范文5

――左小词

听说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回想起来,我竟然七手八脚地裸奔了这么些年。

――“坏孩子”

也许每一个女人都希望生命中有一个杨弘念,一个徐文治。一个是无法触摸的男人,一个脚踏实地。一个被你伤害,为你受苦,另一个让你伤心。一个只适宜当情人,另一个却可以长相厮守。一个是火,燃烧生命,一个是水,滋养生命。女人可以没有火,却不能没有水。

――张小娴

一个结婚以后的朋友,无论如何不是从前的朋友了。男人的灵魂现在进入了一些女人的灵魂。

――罗曼・罗兰

一个男人在男人面前越是小气,在女人面前就大方得不可思议。

――韩寒

我在女人跟前经常失败,就是由于我太爱她们了。爱也要讲究分寸。

――卢梭

一个人把他整个的一生都押在“女人的爱”那一张牌上头赌博,那张牌输了,他就那样地灰心丧气,弄得自己什么事都不能做,这种人不算一个男人,不过是一个雄性生物。

――名著《父与子》

将感情埋藏得太深有时是件坏事。如果一个女人掩饰了对自己所爱的男子的感情,她也许就失去了得到他的机会。

――名著《傲慢与偏见》

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一个人真正的英勇果断,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

――萨迪

男人花钱,是为了让女人高兴;女人花钱,是因为男人让她们不高兴。

――孤雅冰柔

最讨厌是自以为有学问的女人和自以为生得漂亮的男人。

――张爱玲

有人说像我这样的女人,大部分男人都不会喜欢的。但是我为什么要让大部分男人喜欢呢?我只要有一个男人爱我就行了。

――胡晓梅

在爱情的最初,男人通常都以救世主的姿态出现;在爱情的结束,女人大多都以受害者的形式倾诉着。

――小前儿可虎了

男人是泥,女人是水,泥多了,水浊;水多了,泥稀;不多不少,捏成两个泥人――好一对神仙眷侣。这一类,因为难得一见,老天爷总想先收回一个,拿到掌心去看看,看神仙到底是什么样子。

――三毛

一个能思想的女人,才真是一个有力量的人。

――巴尔扎克

一个缺乏自信心的女人永远也不会有吸引别人的美。没有一种力量能比对美丽的自信更能使女人显得美丽。

――索非亚・罗兰

魅力、眼神、微笑、语言是用来淹没男人和征服男人的洪流。

――莫泊桑

世界上一切美丽的东西都出自对妇女的爱。

――高尔基

女人性情的巨大变化往往由爱情引起,而男子性情的巨大变化,往往由事业心引起。

――泰戈尔

当着心爱的男人,每个女人都有返老还童的绝技。

――钱锺书

女人的纯正饰物是美德,不是服装。

――苏格拉底

女人的自然本质有多少不如我们男人的地方,就有多少优越于我们的地方。

――柏拉图

一个女子最能使人心醉的迷人之处,莫过于在一个男子汉大丈夫的胸怀前表现出来的娇弱。

――查尔斯・里德

对女人愈冷淡反而愈能得到她的注意。

女人的力量范文6

关键词:阎真;女人;男人;两性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8)12-013-02

作者:刘茉琳,暨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广东,广州510632

本世纪初的时候,阎真的一部《沧浪之水》以反映了市场经济转型期知识分子的真实困境引起了剧烈反响。去年年底阎真拿出了他的新作:《因为女人》。阎真说,“这是一部必须要写的小说,因为我看了太多,听了太多,想了太多,不写出来难以心安。”这是关于写作动机的一种最真诚的表达。也正是因为这种“太多”的沉淀,使这部小说具备了一种沉甸甸的力量。在这部小说中,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在这个价值观急速转变的社会中的困境得到了细致的展现,裹挟着一种让人无法逃避的真实力量冲击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

在《因为女人》这部小说中,阎真用柳依依,一个财经女大学生从走进大学到结婚生子的十年感情经历,描绘了一个女人先后经历了与男人之间的恋爱关系、暧昧关系、二奶关系、婚姻关系,在每一种关系中女性角色总置身于无法逃避的困境之中。浪漫与快乐是男人的权力,女人得到的是长久的寂寞、孤独、痛苦、等待与失落,是四壁空空,图穷匕见,红颜易老情意难留的困境。

阎真把一个女人可以预见的所有情感困境全部放在一个纯情女大学生身上,在小说中用十年岁月打造一个旷世怨妇。柳依依最初是清纯可爱的,她甚至不知道自己身上的优点与美丽。上大学之后,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她才渐渐认识自己。用拉康的镜像理论来说,生活中其它的女人就好象一面面镜子,为每一个女人提供个体认识。她们通过自己与别人的异同来认同自己,又通过许多女性已成成规的价值观来影响自己的价值判断。我们经常看到那些居委会的老大妈用一种过来人的姿态教育年轻女孩子,“做”女人的行为准则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的沿袭下来。

故事是残忍的,残忍的力量正来自于不可逃避的真实,每个人都在现实之中,都不得不在现实这个漩涡中无可奈何的挣扎。女人这种情感动物的出路何在呢?阎真为女人找了两种出路。或者“从爱情到亲情”,或者把男人、孩子、房子作为自己幸福的出路。

爱情是易变的,亲情是可持续发展的,是时间愈长愈宝贵的。可是没有血缘关系,何来至亲,靠怜悯培养出来的亲情又怎么可能是坚强好胜的现代女性的归宿?

男人+房子+孩子=幸福?这个公式恐怕很难成立,多少女人的家庭不是有丈夫有孩子有房子,可是内心世界却千疮百孔,家庭生活百无生趣,名存实亡,她们的心灵一直在虚无缥缈的游荡。女人需要一个家庭的幸福感,最重要的就是能安放自己的心灵,只有当心灵真正的踏实了,生命才真正的踏实了。

在这部小说中,柳依依一直在男性世界中寻找着一个平衡点,她希望能在这个平衡点抓住自己的幸福。然而男性的价值观总是在天平的两极来回行走,有时候这样要求女人,有时候那样要求女人,女人们就在这个男性世界的天平中来回晃荡,走钢丝般摔得头破血流。

小说中一直强调女性的青春有价论:“女孩的青春是有价的,在哪里才能使这种价值最充分的体现出来呢?但青春不是人民币,不能存银行保值,也没利息。你想过没有,如白驹过隙啊!”小说中一再提及了二十五岁这样一个年龄的限制。女人的二十五岁似乎是判了一个死缓,过了这个时间就没有什么可以骄傲与自信的本钱,对于男人来说也就渐渐失去了最初的吸引力。当青春不再,女性在男性世界中猛然发现另一个理论――阅历伤害论:“安全感?你也好意思跟我提‘安全感’三个字!你是需要安全感的人吗?你敢说自己是没有阅历的人?……你把青春献给了谁,你去向他要安全感,那才是天经地义的!”

在这两个层面上,阎真论证了男人对女人的追求:青春、清纯。最好每一个抱在怀里的女人都是青春且清纯,却又能够吃厌了就挥之则去。这两种价值观是一对矛盾体同时存在,一方面当他们追求永不满足的的时候,总是打着“自由”的旗号,一再的削弱女性对家庭、从一而终、坚贞不移的古训,以保证自己的花心世界能永葆新鲜;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自己的女人对自己从一而终,自己的老婆白璧无瑕。他们时而现代前卫、时而保守封建,用双重标准对待女人,用双重标准衡量自己的生活,女人在这双重标准中总是落空,前也吃亏,后也吃亏,总是一个悲剧结尾。

“女人的悲剧因为她们是女人”这是阎真的一个指导思想,然而整部小说并没有完全按照作者的这一想法实现。柳依依与夏伟凯分手的时候,夏伟凯这样说:“要说真正的真实理由,那是人的本性。……那么是男人的本性。”柳依依说:“上帝这样造就了男人,你能把上帝怎么样?如果真是这样,上帝就太让人灰心了。”这一段从柳依依的嘴里说出来,讲的却是男人的问题,是男人决定了这个悲剧的循环,而女人变成了循环之中的牺牲品。是造物主造就了男人的本性,同时也造就了女性的悲剧。男人在这个社会中,不仅仅有欲望,同时也有欲望权,这权力是造物主赋予他们的。

于是我们看到在小说中,男人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在小说中,不管哪个男人,夏伟凯、秦一星、宋旭升、阿裴等等,他们的名字似乎不那么重要了,当他们与女人讨论爱情时,他们用“男人”这个词来解释自己的移情别恋,永不满足,用一种群体的特征性来掩盖自己的贪欲,当女人之间(柳依依、苗小慧、阿雨)讨论男人的时候,也渐渐不抱任何幻想,没有哪一个男人会例外,“男人”这个词本身,代表的就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猎手,“男人”不断转换着身份,是痴情女子眼中的白马王子,是伤心女子心里的王八蛋!

男人因为的不能自足,不断地为自己肋下缺少的那根骨头而寻找,在女性的世界里永远也不会满足,女性对于男人来说,必须是群体意象的,单独一个女性无法构成男人眼中的整个世界;男人就像是一群羚羊之后追逐的一只狼,永远没有吃饱的时刻。而女子却把自己眼中的某一个男人奉为整个世界,对于陷入爱情里的女子而言,这个男人就是整个世界。所以,在情爱世界中,女性命运的悲剧其原因也许并不在女人,而在男人。

正如福柯一直希望我们相信的,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在游戏规则以外言语,任何一个人都在自己所生活的价值范畴以内思考,尽管力图挣脱或者反叛,但顶多只能做到游离的层面。作为作者,阎真试图在这篇文章中用“真实”的笔触讲述女人的悲剧,却始终无法脱离男人立场的桎梏。阎真本身无法脱离一个男人的视角,他对男人本身的弱点持一种可以理解的态度,甚至强化这种弱点在社会中的优越感,这是笔者作为一名女性读者所无法认同的。在他对柳依依的命运处理中,大学阶段的恋爱写得最真实最动人,而此后的生活就渐渐偏离了这个宗旨,似乎把所有可以想象的女人的悲剧都硬塞在柳依依一个人身上,导致了小说故事情节的牵强与失真。

应该说,阎真的这种立场与观点是很容易被遮蔽的。在读者阅读小说的时候,常常会进入小说被小说所左右,这也正是文学的魅力。而作者就躲在这背后,用笔下人物的口吻、心情不断的强调着自己的立场与观点。正是这些立场与观点暴露了作者本人的男性中心立场,他居高临下的用一种悲天悯人的姿态写女人,却是站在一个与所有男人一样的位置上,仿佛这是上帝的错误,这样的态度笔者认为是有待商榷的。

上一篇三八节文案

下一篇商务人士